-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13周周考文综试卷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城中学 2020 届高三下学期第 13 周 周考文综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题,每题 4 分,共 14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错题再现】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 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 ) 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 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 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 25.隋文帝曾多次下诏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 《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 ) 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 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 C.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D.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 26.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议立三省、定内外官”,后决定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 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与唐 宋相比,元代中书省的设立( ) A.标志着集权政治的日趋强化 B.反映出明君贤相的理想愿景 C.表达了精简机构的政治诉求 D.有利于中央机构的不断完善 27.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 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 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 不包括( ) 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 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C.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D.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 28.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 120 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 想)占 16 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 120 卷中,《礼政》仅占 12 卷。这一变化反 映了清末( ) A.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B.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D.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29.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表中材料表明( )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 响 1842 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 根本性转变 1895 年 《马关条约》 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 乎荡然无存 1919 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 代的结束” 1928 年 “改订新约”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 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A. 中国朝贡体系彻底崩溃 B. 中国逐步接受近代外交观念,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C. 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D. 历代政府为收回国家权益做出了努力 30.学者胡鞍钢将当代中国的核心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称为“集体总统制”,而山东大学 学者甄鹏撰文指出这一机构可称为“集体宰相”制。据此判断,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中国在政治 建设的新时期( ) A.实行了“集体元首”制度 B.重视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 C.重视借用传统政治制度 D.强调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地位 3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18 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为契机,逢山开 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下对改革开放以来“40 年”历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 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废除土地公有以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标志着沿海开放地带形成 D.国家给海南等第一批经济特区较大经济管理权限 32.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 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 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 人成为罗马公民( )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33.18 世纪后英国议会出台一系列法律,规定产权所有者有出租、抵押、出卖等权利,公用 土地的产权可以分给个人,也可转换用途,如住房或厂房,允许建立法定的公共机关,用于 建设、运行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些法律规定( ) A.反映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显示了议会的立法地位 C.扫除了工业经济发展的障碍 D.促进了立宪政制的完善 34.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 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 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 ) A.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 B.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 D.彻底改变了俄国社会落后的面貌 35.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 画出下边示意图。据此可知,他意在说明( )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B.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 C.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D.世界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 二、综合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材料一 16—17 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生卒年 著作 李时珍 1518~1593 《本草纲目》 徐光启 1562~1633 《农政全书》 徐霞客 1586~1641 《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 1587~1666 《天工开物》 材料二 16—17 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生卒年 成就 哥白尼 1473~1543 提出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 1548~1600 提出宇宙无限伦 伽利略 1564~1642 用望远镜观察天梯,证明太阳中心说 开普勒 1571~1630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 16—17 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方法方面的 不同。 2)结合 16—17 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 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因为,世界史视野下的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 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论其影响虽然不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第 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大,但是它们作为阶段性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同样产生了较为重大 的影响,起到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能够使我们较为清楚地看到世界现代史的发展线索。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世界历史进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两例变化或事件作为论据,并结合材料所 述观点进行论述。(要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45.【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 年的壬戍学制改革,集中体现了“五四”以来教育改革的要求。新学制提出 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等标准。同时,新学 制增强了职业教育,设立了分别招收高小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的职业学校,另在高中设立职 业科。……新学制初、中级教育总体上采用了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但并非是对美国学 制的简单抄袭,而是结合了我国当时的实际。 ——摘编自雷颐《新文化运动助推新教育改革》 材料二 1951 年,教育部拟定了改革学制方面。新学制增加了各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加 强政治学习。结合老解放区经验,允许各级政府根据需要设立各类补习学校、工农速成学校 和函授学校,给予工农群众和干部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为让孩子接受完整初等教育,特别将 小学由四二制变为五年一贯制。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壬戌学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学制改革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 你对我国学制改革的认识。 参考答案 24.答案:D 解析:材料中商王接受方国的贡献后也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说明商朝与所属方 国重视礼尚往来,故选 D;材料中商王除进行祭祀外,还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 偿,说明商王通过祭祀等活动来加强对方国的控制,因而早期王权只是借助神权,而不是主 要通过神权来表现,排除 A;商朝内外服制下,方国首领臣服于商王,因而商朝与方国首领 地位不可能完全平等,排除 B;商朝内外服制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比较松散,中央没有实 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排除 C。 25.答案:D 解析:据材料隋文帝提倡儒学,而《隋书》中所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 五星也”,与隋文帝提倡儒学的主旨不一致,说明当时佛道影响力较强,故选 D。 26.答案:A 解析:由材料“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 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可知,中书省成为上承天子、下总百司的最 高行政机关,最高统治者通过控制中书省以加强君主专制,故选 A 项。材料强调君主专制 的加强而非君臣关系,排除 B 项;中书省的设立意在加强皇权而非精简机构,排除 C 项; 由材料可知,中书省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不利于中央机构的发展完善,排除 D 项。 2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通过材料中徽商 出资筑城、募勇抗倭,可以看出徽商有赴国急难爱国精神。通过“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可知徽 商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通过徽商妇数日不沾鱼肉、参加生产活动可以说明徽商有不辞劳 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因此 ABC 三项都属于徽商精神,而 D.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 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而选择 D 项。 28.答案:D 解析:从材料“道光初年……《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 16 卷;光绪十四年…… 《礼政》仅占 12 卷”中可以看出,传统治国思想所占比例下降,这反映了清末人们思想观念的 逐渐变化,故 D 项正确;清朝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文化的 影响,故 B 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治国观念的减少,没有体现出民主思想,故 C 项排除。 29.答案:B 解析:表中材料信息涉及 1842 到 1928 年中国外交的变化,A 项基本上是甲午战 争后;材料中从签订不平等条约到拒绝、修改不平等条约体现了中国逐步接受近代外交观念, 主权意识有所增强,所以 B 项正确;C 项只能体现 1919 年和 1928 年的材料信息可排除;D 项应该是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以后,排除 D 项。 30.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其共同点是重视解决 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C 项表述与题中“集体总统制”不相符;结合题意,材 料牵涉的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并未涉及人民代表大会,故 D 项错误。 31.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农业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废除。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于 20 世纪 70 年代,排除 A;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面 临严重困境,改革进入关键时期。1992 年十四大才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 B;1984 年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后,又开辟了长江三角洲 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到 1992 年沿海经济开放区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故 C 表述不准确,排除;第一批经济特区不包括海南,排行 D。 3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题干中强调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公 民依据的是法律,而不是内心的向往,因此 D 项“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的表述,符合题意。A、 B、C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3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规定产权所有者有出租、抵押、出卖等权利,公用土地的产权 可以分给个人,也可转换用途,如住房或厂房”可知英国通过立法规范为工业革命扫除障碍, C 选项符合题意。ABD 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34.答案:C 解析:俄国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革命并非世界首例,故 A 错误,探索出俄国社 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出现的,故 B 错误;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十月革命,俄国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内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故 C 正确;彻底改 变太过绝对化,故 D 错误。 35.答案:D 解析:考查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根据题干及示意图可知,图中主要反映了冷战结 束后,世界由两极变成为多种文明和多种力量的矛盾与冲突,有较轻和较重之分的现实,故选 D 项。由材料、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从 当前来看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多极化只是趋势还没有完全形成,故 A、C 两项错误;B 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41.答案:(1)不同: 领域:中国集中于实际应用的传统科技领域;西方主要是集中于天文学 理论研究领域。方法:中国侧重文献整理与经验总结; 西方:以实验为基础、重视数学分析和 理论体系。(8 分) (2)原因: 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厉行文化专制政策和八股取士制 度;社会重伦理轻技艺;西方: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市共和国兴起及民族国家建立;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12 分) (3)结论: 16—17 世纪中国科技从总体上已经落后于欧洲;科技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尤其 是经济与政治制度。(5 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理解图表的能力。图表中给出的是中西方科技文化的对比,时 间段限是 16-17 世纪。这个阶段是封建社会晚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科技领域的差距 体现的正是制度上的缺陷。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制度上的 差距。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西方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两者之间的差距明显,导致了很大的差距。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对于总结结论要根据材料所叙述的内容来看,要做 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物的讲述客观事实,不能盲目下结论。16—17 世纪中国科技从总 体上已经落后于欧洲;科技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尤其是经济与政治制度。这些结论都可以 得到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影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与西方对 比 42.答案:示例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表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此中国作 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增加了国 际上争取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力量,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1967 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 同体,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深入,欧共体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73 年,欧共体提出要 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资本主 义阵营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走向。因此,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 解析:根据材料“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 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得出材料的主要观点是: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 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实践,这些事件可以表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 代初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然后结合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对中国或世界具 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改革开放、欧洲 一体化进程、日本的崛起、中美外交关系的改善、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等方面进行阐述。 45.答案:(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教育理念的传入;先进中国人 的探索。(6 分) (2)意义:培养了一批建设人才;提高了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保障 了人民受教育的权利;推动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认识:要结合本国实际;为全体人民服 务;借鉴他国先进经验。(9 分) 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五四’以来教育改革的要求……平民教育精神……职业教育…… 总体上采用了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文化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美国影 响、中国人探索等方面说明壬戌学制改革的背景。 (2)意义,根据材料二“加强政治学习……给予工农群众和干部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孩子接 受完整初等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培养人才、人民文化水平、巩固新政权、国家教育事业 等方面简析新中国初期学制改革的意义。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本国实际、 教育目的、他国经验等方面回答对我国学制改革的认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