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山西省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电子购物的发展,现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上购物网站选定商品、上12306网站购买火车票,并通过电子账户支付,在家门口就可得到心仪的商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电子购物依赖 ①人们消费水平高端化 ②电子通信网络便捷化 ③金融支付结算电子化 ④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12306火车票预订系统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RS C. GPS D. GIS 【答案】1. D 2. D 【解析】试题分析: 1. 电子购物快速送达,依赖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①对。通过网络完成商品交易,依赖电子通信网络便捷化,②对。金融支付结算电子化,③对。与人们消费水平高端化无关,④错。A对。 2. “12306火车票预订系统”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D对。RS主要是遥感功能,是监测,不能处理信息,A错。GRS不是地理信息技术,B错。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分析处理信息,C错。 考点: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读我国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3. 该农业生产模式属于 A. 生态农业 B. 订单农业 C. 有机农业 D. 精准农业 4. 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 东北森林地区;利用林区经济发展 B. 华北平原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C. 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D. 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5. 该地农民使用朝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A. 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 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 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答案】3. A 4. D 5. A 【解析】 3. 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有大田农业,发展畜禽养殖,进而发展食用菌和蚯蚓养殖,而且用畜禽粪便制取沼气,其废料又能还田,因此属于生态农业。故选A。 4. 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有大田农业,发展畜禽养殖,进而发展食用菌和蚯蚓养殖,而且用畜禽粪便制取沼气,其废料又能还田,因此属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江南丘陵地区发展此模式,既可缓解因其能源短缺引起的水土流失,又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故选D。 5. 使用沼气作为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可以减少农村砍伐薪柴对植被的破坏。故选A。 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历史上,曾有九大水系汇入塔里木河干流,目前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关系的只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条源流。读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6. 图示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②该地区蒸发微弱 ③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④四周高山高原,阻拦水汽进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有关图示区域特征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A. 塔里木河下游水量较小 B. 流水作用对该区域地貌特征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 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聚落呈点状、带状分布 【答案】6. B 7. B 【解析】 6. 据图可知,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四周高山高原,阻拦水汽进入,因此降水少。故选B。 7. 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小,越往下游方向水量越小,最后消失, A正确;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风力作用对该区域地貌特征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B错误;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正确;该地区水源是主要的限制因素,聚落呈点状分布在盆地边缘、或呈带状分布在交通线路沿线,D正确。故选B。 读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8. 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B. 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 C. 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 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9. 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 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B. 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 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D. 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10. 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而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 ⑤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措施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 【答案】8. A 9. C 10. D 【解析】 8. 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有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对全球水循环、水平衡影响大;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BCD均正确;而热带雨林区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A错误。故选A。 9. 刚果盆地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是产生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故选C。 10. 对于热带雨林应保护中开发,①②③⑤正确;严禁砍伐树木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 ④错误。故选C。(答案有误)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丁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状况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 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 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答案】11. C 12. A 【解析】试题分析: 11. 南水北调工程使华北地区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地表,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排除②;丙段至戊段经过山东丘陵,在丁以南不能自流引水,排除④,这样就将A、B、D三项均排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北方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故选C。 12. 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往北方,使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排除B;由于河流水量减少,河口附近水位降低,会使海水侵入河道的频率增加,排除C;海洋潮汐现象与日、地、月的运动有关,排除D。南水北调东线流经经济发达的我国东部地区,水污染较严重。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故选A。 考点:考查南水北调对沿线地区的影响,考查南水北调对长江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组题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考查资源跨区域调动 带来的影响,一个是对沿线地区的影响,一个是对对长江的影响,南水北调东线目的是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戊地位于华北地区,故能缓解其用水紧张;东线从从扬州江都提水利用京杭运河北调,经过丙地,从而改善丙地的运河航运条件;山东丘陵比南北侧地势高,因此丙到戊不能自流,只有过了山东丘陵后向北能自流。南水北调东线从长江取水,流到海洋中的水少了,导致海水倒灌,向海洋输沙既减少又受阻;海水倒灌,导致河口盐碱化加重;对于河口外海洋潮汐影响不大;东线所经地区为经济发达地区,水污染严重,针对沿线地区备受关注。 我国各地雨季起讫时间有所不同,但却有其内部规律,下图是2016年5月1日~8月31日部分地区平均逐日降水量(mm)直方图。(注:淮河流域年降水量约为600~800 mm)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 上图中降水资料反映了我国 A. 降水年际变化较大 B. 北方旱,南方涝 C. 南方降水变率比北方大 D. 降水季节变化大 14. 根据资料分析,2016年淮河流域 A. 洪涝灾害严重,经济损失大 B. 降水比正常年份偏少 C. 降水丰富,农业丰收 D. 淮河水污染严重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4. 通过纵坐标可以得出,2016年淮河流域降水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易发生洪涝灾害。淮河流域地势低平,入海河道少,降水多时,地面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选A。 下图为“西气东输”三条线路示意图。为保证稳定的气源,计划在新疆建设“煤制气”(即将煤转化成燃气)工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西气东输三条线路均选择穿过甲地区,主要自然原因是 A. 晴天较多,运输连续性强 B. 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燃气输送 C. 地广人稀,建设用地成本低 D. 地形平坦,易于管线铺设 16. 我国将新疆“煤制气”作为补充气源的主要原因是 A. 新疆“煤制气”运输成本低 B. “煤制气”生产成本低,储量大 C. 提高新疆煤炭资源转化速度 D.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 17.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 B. 干线主要经过东部经济地带 C. 可以减少四川省的酸雨发生 D. 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15. D 16. C 17. D 【解析】 15. 据图可知,甲地区为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形平坦,易于管线铺设。因此西气东输三条线路均选择穿过甲地区。故选D。 16. 我国将新疆“煤制气”作为补充气源的主要原因是对煤炭进行深加工,提高新疆煤炭资源转化速度。故选C。 17. 据图可知,该工程的目的地为珠三角,可为珠三角提供天然气,部分取代煤炭,故利于珠三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故选D。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 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 Ⅰ—中部 B. Ⅱ—东部 C. Ⅲ—中部 D. Ⅳ—西部 19. 西北地区大量调出能源输往的地区是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答案】18. A 19. D 【解析】 18. 联系有关我国能源供需情况分析――中西部能源丰富,自给率应接近或大于100%,而东部能源短缺,自给率应小于100%。我国能源自给率应该是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平均值。西部经济落后,原来开发能源较少,随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开发与跨区域调配,当地的供给率应有所上升。故推断Ⅰ为中部,Ⅱ为我国,Ⅲ为西部,Ⅳ为东部地带的能源自给率。故选A。 19. 联系“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起点分布,天然气主要是从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输出,而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青藏地区水能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开发难度大,输出少。东北的大部分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只能“稳定东部、开展西部”,故选D。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 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 B. 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 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 D. 基础设施完善 21. 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 环境改变较小 B. 地租更加便宜 C. 接近原料产地 D. 协作条件较好 22. 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A. 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B. 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C. 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D. 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答案】20. C 21. D 22. D 【解析】 20. 读图,太康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不如南通交通便捷,A错。中原地带,经济水平低,消费水平低,南通经济发展快,水平较高,消费市场更强,B错。太康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C对。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但仍不如发达地区,D错。故选C。 21. 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相关企业间具有生产上的联系,协作条件好,D对。企业转移,分散与抱团转移,环境改变没有差异,对原料地远近没有影响,地租也没有变化,所以ABC错。故选D。 22. 纺织和服装等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后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经济发展,A错。企业转移,并不是人口也一起转移,B 错。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短期内可能导致部分劳动力失业,D对。不能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所以不能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C错。故选D。 下图为某企业空间扩展的过程,图中1~8为扩展的顺序,其扩展过程可分为Ⅰ、Ⅱ两个阶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 在Ⅰ阶段,企业的扩展优先选择 A. 人口多、规模小的市场 B. 距离远的市场 C. 人口多、规模大的市场 D. 距离近的市场 24. 在Ⅰ阶段,企业的这种扩展特点是由于 A. 市场规模小,竞争力弱 B. 当时交通运输不便,只能这样扩展 C. 文化差异较小,便于产品的销售 D. 企业发展之初,实力较弱,近距离扩展便于联系 25. 在Ⅱ阶段,企业的扩展优先选择进入 A. 距离最远的市场 B. 交通最便利的市场 C. 文化差异最大的市场 D. 人口多、规模大的市场 【答案】23. D 24. D 25. D 【解析】试题分析: 23. 读图,在企业发展的第Ⅰ阶段,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量弱,所以优先选择距离近的市场,联系方便,降低运输成本,从价格上提高竞争力,B对。市场规模大小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最重要的是要降低价格,提高自身的竞争力,A、C、D错。 ..................... 25. 在Ⅱ阶段,企业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有了足够的资本,技术、质量保障、售后服务完善。企业扩展优先选择人口多,规模大的市场,凭实力占有市场。D对。其它因素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影响较小,A、B、C错。 考点:企业空间扩展过程特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丁地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当地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下表为丁地的气候资料: (1)图中b河段的流向大致是_____,该河段主要属于_____(填干湿区名称),主要流经的地形区是_____。 (2)简述甲地气候特征。 (3)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解决的具体措施为_____。。 (4)请分析丁地发展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l)自北向南 半湿润区 黄土高原 (2)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3)水资源不足 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 (4)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养分和糖分的累积;黄河提供了灌溉水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5)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地荒漠化。 【解析】(1)从河流的位置可判断b河段属于黄河的中游,其流向是自北向南流;该河段位于年降水量400mm与800mm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从流经的经纬度位置分析,其地形区属于黄土高原。 (2)甲位于秦岭以南地区,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3)丙地气候干燥,降水少,所以制约农业发展的生产的因素是水源不足;因南侧是祁连山,所以可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缓解水资源不足。 (4)从气候条件分析,该地夏季高温,晴天多,光照强,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中糖分积累;从土壤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从水源条件分析,临近黄河,可以引水灌溉。 (5)因本地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若灌溉不当,会使地下水位升高,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 (5)如果丁地区过度发展葡萄种植业,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 27.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乃至全功的可持续发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西省的位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2)为了加快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两套方案(如图)。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请说明理由。 (3)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把该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l)B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方案②。产业结构多元化;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 (3)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解析】(1)据图经纬度可知,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位于应为B。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2)据图产业链可知,方案②产业结构多元化;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经济效益更高。而方案①产业链短,仅仅是利用煤炭发电和燃料运输,资源利用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 (3)加快山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是在重化工工业方面的措施主要从煤炭开采、加快外运和发展煤炭的深加工和煤化工方面分析。 28.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建设了大型水电站,该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该区域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3)图示区域内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部门众多,该地域内工业发展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l)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地带,多峡谷,河流落差大;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因而水能资源蕴藏丰富。 (2)城市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集群效应强;消费市场较大,交通运愉便利。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3)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解析】试题分析: (1)河流水能丰富取决于水量大和落差大。气候条件决定了河流水量,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落差。 (2)湘东:市场、科技、交通、工业基础。 湘南:资源、水能、交通。 (3)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都是高耗能工业,会带来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29. 图Ⅰ和图Ⅱ分别为莱茵河与湘江流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并简要说明湘江和莱茵河水文特征突出的差异性。 (2)判定甲区域的年降水量,并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说明你的判定。 (3)湘江航运价值仅及莱茵河的1/10 。有人提出将湘江建成为“东方莱茵河”的航运规模经济。对此你是否支持,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l)湘江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明显,莱茵河流量季节变化小。 (2)年降水量小于400mm。因南面及东面的南岭等山脉的限挡,该区域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地带,因此降水量比四周少。 (3)支持。水系发育好,流域面积广,可通航里程长;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于流流量大,水位深,干支流适宜大、中、小型船舶航行;水运运价低,通过洞庭湖连接长江航运,可通东达西,开发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河流开发中,除航运价值外,可获得综合效益。 不支持。湘江为自然河道,流量季节变化大,不利于航行;若改造干支流,修筑大量人工运河,费用大;没有形成河运网络,离出海口远,运输成本高;区域内经济不如莱茵河流域发达,可供运输的货物量少,开发的经济意义不大;河道开发有可能破坏自然生态。 【解析】(1)本题要求比较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的突出差异,我们要抓住两地的气候类型的差异展开,故通过气候类型差异的比较,可得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表现在:湘江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明显,莱茵河流量季节变化小。 (2)根据图2等降水量线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小于1400mm,主要是因为南面及东面的南岭等山脉的阻挡,该区域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地带,因此降水量比四周少。 (3) 据图可知,湘江水系发育好,流域面积广,可通航里程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干流流量大,水位深,干支流适宜大、中、小型船舶航行;水运运价低,通过洞庭湖连接长江航运,可通东达西,开发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河流开发中,除航运价值外,可获得综合效益。但湘江为自然河道,流量季节变化大,不利航行;若改造干支流,修筑大量人工运河,费用大;没有形成河运网络,离出海口远,运输成本高;区域内经济不如莱茵河发达,可供运输的货物量少,开发的经济意义不大;河道开发将破坏自然生态。 【点睛】本题以世界河流为载体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流域的治理开发,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做题需明确: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河流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以及水能蕴藏量等分析,与流域的地形、气候等有关。(2)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地形、大气环流、洋流、海陆位置等。主要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和区域特征。(3)本题属于一种开放型的试题,不管是否支持这种观点,只要说出合理的理由就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