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三明一中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学段考 高二地理(理科)‎ 考试时间:60 分钟 总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2 分,共 60 分) ‎ 北京时间 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时 59 分 57 秒,“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位于太平洋上 的远望五号测量船(约 150°E)对其进行同步监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嫦娥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2. 卫星发射时,远望五号测量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 A. 18 时 59 分 57 秒 B. 未到 18 时 59 分 57 秒 C. 已过 18 时 59 分 57 秒 D. 次日 18 时 59 分 57 秒 ‎3.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 A. 没有大气层 B. 有自转运动 C. 有公转运动 D. 存在生命现象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为:最高一级为总星系(即目前所知的宇宙范围),第二级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又向下分成第三级的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向下分成最低一级的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 远望五号测量船(约150°E),位于东十区,比北京时间早两个小时,区时为18时59分57秒+2小时=20时59分57秒,150°的地方时为东十区的区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存在生命现象。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4. 下列现象中,属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是( )‎ A. 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 B.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 C. 昼夜交替现象 D. 北京与英国伦敦出现时差 ‎【答案】A ‎【解析】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A对。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皆是地球自转产生的,B、C、D错。‎ ‎5. 同纬线上的各地( )‎ A. 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B. 季节相同,地方时不同 C. 气候类型相同,植被类型不同 D. 自转线速度、角速度不同 ‎【答案】B ‎【解析】同一条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同,A错;同一条纬线上各地位于同一个半球,同一个半球季节一定相同,地方时跟经度有关、跟纬度无关,B对;同一条纬线上各地,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不一定相同,C错;同一条纬线上各地线速度相同,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均为15°/h,D错。‎ 读图 ,回答下面小题 ‎6.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B 点这一天( )‎ A. 整个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 整个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C. 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7.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D 点这一天( )‎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答案】6. B 7. A ‎【解析】‎ ‎6.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B 点这一天,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A错。整个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B对。太阳黑子数目由太阳活动决定,与太阳直射点无关,C错。此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错。‎ ‎【点睛】‎ ‎1.昼夜长短分布——看“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8. 太阳能量来源于( )‎ A. 可燃物质的化学反应 B. 可燃物质的剧烈燃烧 C. 高温高压下的核聚变反应 D. 高温高压下的核裂变反应 ‎【答案】C ‎【解析】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选C。‎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 ‎9.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10.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9. D 10. C ‎【解析】‎ ‎9.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选D。‎ ‎10. 白天多云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白天气温不至于太高。夜晚多云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夜晚温度不至于太低。故多云的白天和多云的夜晚昼夜温差最小,选C。‎ ‎【点睛】‎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11. 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图中 a 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 ‎②图中 b 是使风力偏转的地面摩擦力 ‎ ‎③图中 c 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 ‎④图中 c 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①对;b与风向相反,表示摩擦力,会减小风速,但不能使风力偏转,②错;c位于风向右侧,与风向垂直,表示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会使风向向右偏转,③错、④对。选C。‎ ‎【点睛】‎ 影响风的三种力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 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为零 不影响风速大小 北半球使风向右偏,南半球使风向左偏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使风速减小 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总是与等压线斜交 ‎12.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 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煴:无烟的微火] ‎ ‎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 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 ‎【答案】B ‎【解析】“北风寒彻”说明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低。“天雨新晴”说明是晴朗的夜晚,此时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选B。‎ 据北京气象台 2010 年 1 月 2 日预报:受强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我市将有降雪天气,并伴有 5~‎ ‎6 级偏北风,气温将下降 10~12℃。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13. “未来三天”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是 A. 低气压 B. 暖锋 C. 冷锋 D. 高气压 ‎【答案】C ‎【解析】读材料“受强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我市将有降雪天气,并伴有 5~6 级偏北风,气温将下降 10~12℃”,即北京未来三天会出现降雪、大风、降温天气,故为冷锋过境,选C。‎ ‎14. 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北京 A. 气温升高,降雪 B. 气温降低,伴有大风 C. 气温升高,大雾 D. 气温降低,晴朗无风 ‎【答案】B ‎【解析】读材料“受强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我市将有降雪天气,并伴有 5~6 级偏北风,气温将下降 10~12℃”,冷锋过境会造成气温降低,并伴有大风,选B。‎ ‎【点睛】‎ ‎1.冷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 ‎ ‎①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②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多云、大风、阴雨等天气。‎ ‎③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 2.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 ‎ ‎①暖锋过境前: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②暖锋过境时: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③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S"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回答下面小题。‎ ‎15. 从卫星云图上能清晰看到台风的中心位置及移动方向,其卫星云图的获取来自( )‎ A. RS 技术 B. GIS 技术 C. GPS 技术 D. 观测资料 ‎16. 目前许多出租车上也安装了导航设备。给出租车进行导航直接使用 3S 中的( )‎ A. RS 和 GPS 技术 B. GIS 和 GPS 技术 C. GPS 技术 D. RS、GIS 和 GPS 技术 ‎17. 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的天气预报主要使用了( )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技术 ④数字地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15. A 16. B 17. A ‎【解析】‎ ‎15. 卫星云图的获取来自RS技术,选A。‎ ‎16. GIS可以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为出租车提供参考数据。GPS可以为出租车提供定位、导航服务。选B。‎ ‎17. 我们每天看到的天气预报,是遥感技术跟踪监测大气的变化,将所获得的数据传给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经过分析得出的结果。选A。‎ ‎【点睛】‎ ‎“3S”技术应用巧记 遥感:记住“调查、监测”四个字。遥感是用来搜集信息的,涉及调查、监测一类的字眼,一般都是遥感的应用领域。如国土资源的调查、台风灾害的监测等。‎ 全球定位系统:记住“定位、导航”四个字。飞机导航、汽车导航都要用全球定位系统。要特别注意,全球定位是三维定位,除能确定经纬度位置外,还能确定海拔,所以高程测量也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记住“管理、分析”四个字。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的管理、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为人类的行为提供参考数据。如城市管理、出租车的调度管理、商业区的选址分析等。‎ 下图为 2005 年一 2O08 年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2005 年 2008 年我国石油( )‎ A. 生产量大幅上升 B. 消费量基本不变 C. 进口量呈增长趋势 D. 生产量增长快于消费量 ‎19. 目前,缓解我国石油紧缺状况的措施有( ) ‎ ‎①限制汽车工业发展 ②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 ‎③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④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8. C 19. D ‎【解析】‎ ‎18. 读图可知,2005-2008年我国石油生产量变化幅度不大,A错;消费量呈上升趋势,B错;因为生产量变化幅度不大、消费量呈上升趋势,所以进口量呈增长趋势,C对;生产量增长慢于消费量,D错。‎ ‎19. 限制汽车工业发展会影响经济发展,①错;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不现实,③错。目前缓解我国石油紧缺状况可以拓宽石油进口渠道、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②、④对。选D。‎ ‎【点睛】‎ 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我国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0. 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 A. 2 月 B. 7 月 C. 10 月 D. 12 月 ‎21.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 A. 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 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补给 C. 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 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20. B 21. D ‎【解析】‎ ‎20. 塔里木河的径流量主要来自冰川融水补给,故河流流量主要受气温影响,北半球内陆地区的气温最高为7月,冰川融化最多,故塔里木河流量达到最大为7月。选B。‎ ‎21. 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下游就会缺水,A错;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补给,破坏了水平衡,B错;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就要求上中游不能利用水资源,C错;所以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应该均衡利用河水,D正确。‎ ‎【点睛】‎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多雨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 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22. 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因为森林具有( ) ‎ ‎①提供野生动物的作用 ②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 ‎ ‎③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④提供中草药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在自然界中,森林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护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森林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选B。‎ ‎23. 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 A. 生物残体分解的快 B. 植物生长速度慢 C. 群落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 D.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答案】D ‎【解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有机物质储存在树木体内,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非常少,土壤十分贫瘠。一旦热带雨林被砍伐,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很脆弱的生态系统。选D。‎ ‎24. 对于亚马孙雨林的未来,应坚持的观点是( )‎ A. 一边开发,一边保护 B. 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C. 首先开发,再作保护 D. 禁止人类在林区的任何活动 ‎【答案】B ‎【解析】对于雨林的未来,我们应坚持的观点是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选B。‎ ‎【点睛】‎ 热带雨林的治理措施:‎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⑤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下图是其生产 联系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 A. Ⅰ—① B. Ⅱ—② C. Ⅲ—③ D. Ⅳ—④‎ ‎26. 上图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酸雨 C. 沙尘暴 D. 土地荒漠化 ‎【答案】25. C 26. B ‎【解析】‎ ‎25. 根据工厂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分析,为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建立火电厂,所以Ⅰ是火电厂;火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可用来造水泥,Ⅱ是水泥厂;在铜矿丰富的地区应建立冶炼厂,Ⅳ应是冶炼厂;因铜矿石中硫物质较多,故可建硫酸厂,Ⅲ是硫酸厂。故选C。‎ ‎26. 由于煤炭和黄铜矿中都含有硫化物,均会放出较多酸性气体,从而引发酸雨。故选B。‎ ‎27. 漫画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 扩大湿地面积 B. 大量排放污水 C. 过度开采地下水 D.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漫画中显示了极地冰川融化的情境,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引起的温室效应的表现之一。‎ 考点:环境问题分类。‎ ‎28. 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B. 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C. 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D. 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答案】A ‎【解析】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属于我国的中部经济地带,北方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优越,煤炭开采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完成下面小题 ‎29. 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 原料工业 B. 加工工业 C. 冶金工业 D. 采掘工业 ‎30. 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 年工业增加值中以采掘业为主,选D。‎ ‎30. 山西煤炭和铝土矿资源丰富,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形成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选B。‎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31. “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或作用不包括 A. 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B. 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 增加经济产值 D.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32. 山西省建设能源基地的措施有 ‎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的加工转换④大量运进石油和天然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31. A 32. A ‎【解析】‎ ‎31. 由于坑口电站的建立,山西地区煤炭使用量增加,会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故“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或作用不包括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选A。‎ ‎32. 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其措施有:扩大煤炭开采量,为了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山西省不断扩大煤炭的开发规模,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①正确;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形成了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②正确;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炭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③正确;山西省本身能源丰富,不需要大量运进石油和天然气,④错误。选A。‎ ‎33. 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A. 土地平坦,土壤肥沃 B. 降水较多,水热配合较好 C. 纬度高,热量不足 D. 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 ‎【答案】D ‎【解析】根据设问: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A、B、C均属于自然条件,只有D属于社会经济条件,选D。‎ ‎34. 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植被 D. 土壤 ‎【答案】B ‎【解析】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发生在大气圈中,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与地形、土壤、水等条件相比是最难改造的自然要素。选B。‎ ‎35.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水分 B. 海拔 C. 热量 D. 水源条件 ‎【答案】C ‎【解析】南北向地域分异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选C。‎ ‎【点睛】‎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核心知识再现 ‎ 地域分 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影 响 因 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 布 特 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 变化例证 ‎36. 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但仍能适应水稻的生长,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 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C. 暖流增温增湿 D.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答案】D ‎【解析】东北地区能种植水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因为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能够满足水稻一年一熟的基本条件。故选D。‎ ‎37. 不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表现的是 A.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B. 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地区 C. 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D.‎ ‎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近郊区迁移,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答案】D ‎【解析】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较高阶段的表现,目前在发达国家部分地区出现,我国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为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城市化的表现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选D。‎ ‎【点睛】‎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点 出现的问题 发展趋势 分布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 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 处于城 市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 国家 中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 ‎38. 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 绿地面积不断减少 B.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 “城中村”的出现 D.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答案】B ‎【解析】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进程必然使一部分农业人口转变成城市人口,从而使得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B对。A、C项极具迷惑性,因为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确实多多少少地出现了这样两种现象,但这是因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结果,并非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合理的城市化可以避免环境污染问题,D错。‎ 下图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某区域加工制造业重心转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9. 我国吸引日本、韩国加工制造业迁入的 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条件便利 B. 自然条件优越 C. 工资水平较低 D. 劳动力素质高 ‎40. 目前,日本、韩国相关企业主要向海外 生产基地提供( )‎ A. 技术服务 B. 原料供应 C. 基础设施 D. 能源保障 ‎【答案】39. C 40. A ‎【解析】试题分析:‎ ‎39. 由图可看出迁入我国的企业主要有劳动力指向型的电子装配工业和市场指向型的汽车工业,因此我国吸引制造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工资水平较低,C正确。‎ ‎40. 日本、韩国技术水平较高,主要向海外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服务,A正确;日本、韩国原料和能源不足,不可能向海外生产基地提供原料和能源;基础设施一般都是当地建设的。‎ ‎【考点定位】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方法总结】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进行产业转移。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主要因素。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般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面小 题。‎ ‎ ‎ ‎41.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 产业基础良好 B. 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 腹地范围广阔 D. 技术水平高 ‎42. 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地形的阻隔 B. 水源不足 C. 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 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43.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北上”粤北山区,其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A. 环境与技术 B. 交通和市场 C. 资源丰富 D. 土地成本低和劳动力廉价 ‎44.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在( )‎ ‎①产业基础差②科技实力薄弱 ③人才队伍差④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5.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B. 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 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答案】41. B 42. A 43. D 44. A 45. B ‎【解析】‎ ‎41.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老的工业基地,相比珠三角地区更具产业基础,经济腹地更广,技术水平更高;珠三角地处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选B正确。‎ ‎42. 珠三角受南岭的阻隔,经济腹地狭窄。选A。‎ ‎43.‎ ‎ 粤北山区相比珠三角地区的优势是:更廉价的土地和租金、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珠三角相比粤北地区的优势是:丰富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经验、便利的交通。珠三角的北上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选D正确。‎ ‎44.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产业基础差、科技实力薄弱、人才队伍差、南岭的阻隔,故①、②、③、④都对,选A。‎ ‎45. 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城镇为提高自己的区域地位,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导致重复建设。故B说法错误。‎ 下图是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46. 田纳西河流域进行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地形平坦 B. 终年高温 C. 石油资源丰富 D. 河流落差大 ‎47. 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 防洪 B. 航运 C. 梯级开发 D. 旅游 ‎【答案】46. D 47. C ‎【解析】‎ ‎46. 结合图示,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从上游到下游为:山地—丘陵—平原,A错误;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B错误;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铅锌等,但石油资源不丰富,C错误;受地形影响,该河落差较大,D正确。 ‎ ‎47.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以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为核心,其中主要体现在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选C。‎ ‎48. 东北大米因质优而深受福建市场欢迎,其质优的主要原因是东北 A. 地形崎岖,机械化水平低 B. 气温高,热量充足 C.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D. 开发较早,人口密度较高 ‎【答案】C ‎【解析】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机械化水平高,A错;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B错;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农作物品质高,C对;开发较晚,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D错。‎ ‎49. 下图中构建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主要产业链是 ‎ ‎ ‎ ‎①煤一焦一化 ②煤一铁一钢 ③煤一铁一铜 ④煤一电一钢 ⑤煤一电一铝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读图,看山西省的产业链,煤炭开采→发电→炼铝→输出铝制品,为煤一电一铝产业链,⑤对。煤炭开采→焦化→化工→输出化工产品,为煤一焦一化产业链,①对。煤炭开采→炼铁→炼钢工→输出化工产品钢材,为煤一铁一钢产业链,②对。选B。‎ ‎50. 下图是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示意图,国外汽车制造企业转移到我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候 B. 市场 C. 交通 D. 劳动力 ‎【答案】B ‎【解析】看图可知,我国乘用车普及率低,且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故国外汽车制造企业转移到我国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广阔。选B。‎ 二、综合分析题(40 分) ‎ ‎51. 下图为某时刻的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示时刻是 节气,判断理由是 。AB 所 在的线是 (晨线、昏线) ‎ ‎(2)图示 D 点的时刻为 ,日出时间为 时, B 点的夜 长为 。 ‎ ‎(3)BCD 三点的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昼长由 长到短的顺序是 。 ‎ ‎(4)B 处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此刻起得三个月内,北京 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如何变化? 。 ‎ ‎【答案】(l) 夏至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晨线 ‎(2)10 、4、 12 ‎ ‎(3)B>C>D 、 D>B>C ‎ ‎(4) 66°34′ 逐渐变小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在光照图的基础上,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看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则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顺地球自转方向,AB由夜进昼,是晨线。‎ ‎(3)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故BCD 三点的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B>C>D。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终年昼夜平分,故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D>B>C。‎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B ‎ 处的正午太阳高度=90°-(23°26′-0°)=66°34′。此刻起得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距离北京越来越远,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点睛】‎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5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l)此图表示的是 月季风图。 ‎ ‎(2)A、C 两地中,气压低的是 。此季节控制亚欧 大陆的气压名称为 ,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 是 。 ‎ ‎(3)图中季风 E 形成的原因是 ,这类季风在 东亚最为典型。季风 F 的形成原因是 。 ‎ ‎(4)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 ,特别 有利于粮食作物中 ‎ 的生长;此时,澳大利亚墨累 达令盆地的气候特征为 。 ‎ ‎【答案】(1) 7       ‎ ‎(2)A 印度低压 多阴雨天气    ‎ ‎(3)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4) 丰富 水稻 温和多雨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季风,其成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典型地区为亚洲东部和南部。‎ ‎(1)看图可知,此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亚欧大陆为低压中心,故此图表示的是7月季风图。‎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A地气温高、气压低,形成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在其控制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多阴雨天气。C地位于南半球陆地,气温低、气压高。‎ ‎(3)E为东亚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F为南亚季风,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4)图示季风主要为东亚和南亚的夏季风,可以带来丰富的降水,利于水稻的生长。墨累 ——达令盆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南半球冬季,其气候特征温和多雨。‎ ‎【点睛】‎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 业生 产的 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53. 读“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图,回答下列问题: ‎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 害和荒漠化问题 最为突出的地区。 ‎ ‎( 1 ) 我 国 西 北 地 区 最 为 显 著 的 自 然 特 征 是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 降水 ,干旱程度 。 ‎ ‎(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 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防止荒漠化 扩大,我国在风沙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 林业生态工程是 。 ‎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面: 、 、 。 ‎ ‎(4)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 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 下降,其实质是 。 ‎ ‎【答案】(l) 气候干旱 减少 增加      ‎ ‎(2) 气候干旱 三北防护林 ‎ ‎(3) 过渡樵采 过渡放牧 过渡开垦       ‎ ‎(4) 土地生产力 土地退化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1)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离海洋比较远,而大陆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所以我国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干旱程度逐渐增强。‎ ‎(2)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决定了西北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为防止荒漠化扩大,我国在风沙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三北防护林。‎ ‎(3)土地荒漠化是由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综合作用,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指过渡樵采、过渡放牧、过渡开垦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 ‎(4)读左图可知,随着荒漠化的发展,土地生产力逐渐降低,其实质是土地退化。 ‎ ‎【点睛】‎ 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5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2008 年初,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西起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正式开工并将于 2011‎ 年建成。下图 为“西气东输二线示意图”。‎ 材料二: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大量占用耕 地、城镇和工业过度集中、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 ‎(1)天然气从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来分属于 资源。 ‎ ‎(2)图中 A 所在省区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和 。该省区目前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是 。 ‎ ‎(3)该工程建成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和 。 ‎ ‎(4)针对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和 。 ‎ ‎(5)除了西气东输以外,我国还有 、 等大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答案】(l)不可再生 ‎ ‎(2) 光照时间长 昼夜温差大 土地荒漠化   ‎ ‎(3) 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4)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管理与规划      ‎ ‎(5)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解析】整体分析:第(1)题考查资源的分类,第(2)题考查新疆的农业区位因素及生态问题,第(3)题考查能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第(4)题考查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第(5)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根据资源的分类可知,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因形成时间漫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图中 A 所在省区为新疆,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故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光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新疆目前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3)西气东输工程可以缓解珠三角能源紧缺的问题,同时还能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4)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集中、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管理与规划等。‎ ‎(5)除了西气东输以外,我国还有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大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点睛】‎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对调入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 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调出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 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