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天津市宝坻一中、杨村一中、静海一中等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2017-04)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出题人: 蓟县一中 四十七中 第Ⅰ卷(33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2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应yīng 应届 应允 应声而落 应有尽有 B.泊bó 停泊 漂泊 淡泊名利 水泊梁山 C.劲jìng 劲敌 遒劲 疾风劲草 刚劲挺拔 D.帖tiē 妥帖 请帖 俯首帖耳 铭文碑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衮衮诸公 精神涣发 纹丝不动 发韧 B.胁肩谄笑 呕心沥血 差强人意 嬉笑 C.血脉贲张 如雷灌耳 作奸犯科 启盼 D.雷历风行 生杀予夺 无遐顾及 端倪 3.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B.徘徊 积聚 废寝忘食 C.踟蹰 积聚 宵衣旰食 D.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络成瘾者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其后果可导致内向、自卑、对抗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 B.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开始实施,但公众的生育意愿是否能跟上政策步伐却仍是个问题。在较高的抚养成本面前,不少育龄夫妇打起了 “退堂鼓”。 C.“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D.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在保护隐私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919年,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第一本新诗集《女神》,成为新诗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后来,又创作了《王昭君》《卓文君》《屈原》等为代表的历史剧。 B. 茅盾,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家》《腐蚀》,中篇小说《蚀》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以及“农村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 C.闻一多,原名亦多,又名家骅,“五四”时期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等。主要学术论著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等,提出了建立现代格律诗的主张。 D.余秋雨,中国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最具影响力。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有“诗魔”之称的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看来, , , , , 。 ①“诗意的活着”不但是一个诗人的生命与美学实践,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存境界与精神内涵的表现 ②如以世俗眼光来看,这个时期也许是他们生命中、事业中最黯淡的岁月 ③今天是一个需要诗的时代,因为这个世界太物质,太缺乏价值感、美感 ④而诗人以优雅而真诚的语言,忠实地呈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最高的使命是“希望” ⑤但他们却活得有境界、有品位、有尊严,他们寂寞的生命点燃了历史上千万人心灵的光和热 ⑥比如,陶渊明罢官之后“采菊东篱下”,王维晚年隐居终南山麓,杜甫因安史之乱流落成都 A.③④①⑥②⑤ B.①②⑤⑥③④ C.①③④②⑤⑥ D.③①⑥④②⑤ 二、(每题3分,共9分)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类为中心,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 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必定徒劳无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超越人类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造作越多,麻烦越多。譬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了“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儒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把“天”当作最高存在。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天”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道家则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天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会少。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根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孕育万物,是一切的起始与归宿;“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却又超越万物。道家由“道”取代“天”的地位,很多西方学者据此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合一”。“天人合德”的“德”是善的德行,亦即人要行善,要不断地修养德行。“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觉悟了“道”,人的生命境界整个就不一样了。 过去认为,有三种人学习道家会比较有心得。一是年长的人,二是失意的人,三是非常聪明的人。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历代的文人,许多都喜欢道家,他们的作品所用的语汇,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像苏东坡在《前赤壁赋》提到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显然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欣赏,可以说是敞开心灵与自然沟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会中。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如果离开儒家,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以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况且,如果大家都走道家的路,这个社会要交给谁来担当呢?由此观之,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 (节选自傅佩荣《国学的天空》,有删改) 7.下列对有关道家思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道家认为人为的造作多,麻烦就会多,假如不定真善美的标准,每个人都可开心自在。 B.道家认为要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看一切,只有不受时空拘束,才可能自由逍遥。 C.道家认为“天地”并称主要是指自然界,自然界能自给自足,它的问题远比人类社会少。 D.道家认为“道”孕育万物,以“道”代替“天”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8.下列有关儒家与道家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以便人类永续发展;道家认为要超越人类本位,顺其自然。 B.儒家以“天”为最高存在;道家认为“道”是宇宙最后的根源,“道”才是至高的。 C.儒家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至善;道家望“与道合一”,不断修养德行, 人就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 D.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认为智慧的觉悟和解脱重要,觉悟了“道”尤其重要。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乱世,道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道家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这比儒家强。 B.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天”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至高主宰。 C.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道家,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 D.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否则,就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等诸多问题。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长 见 《吕氏春秋》 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 荆文王曰:“苋譆数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则不安,旷之则不谷①得焉,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于是爵之五大夫。“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与处则安,旷之而不谷丧焉,不以吾身远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于是送而行之。申侯伯如郑,阿②郑君之心,先为其所欲,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五月而郑人杀之。是后世之圣人,使文王为善于上世也。 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③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 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 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④有齐国。鲁日以削,至于觐存,三十四世而亡。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屣,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楚。有间,西河毕入秦,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先见而泣也。 魏公叔座疾。惠王往问之,曰:“公叔之疾,嗟!疾甚矣!将奈社稷何?”公叔对曰:“臣之御庶子鞅⑤,愿王以国听之也。为不能听,勿使出境。”王不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公叔死,公孙鞅西游秦,秦孝公听之。秦果用强,魏果用弱。非公叔座之悖也,魏王则悖也。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 【注释】①不谷:不善之人。这是春秋时期诸侯的谦称。②阿:曲从,迎合。③师旷:春秋时期著名的乐师,名旷,相传他精通审音辨律,是个瞎子。④田成子:即田恒⑤御庶子鞅:商鞅。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审今则可知古 审:研究 B.旷之则不谷得焉 旷:久 C.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 知:知道 D.二君者甚相善也 善:交好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B. 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 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 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2.全部是“长见”的直接体现的一组是( ) ①与处则安,旷之而不谷丧焉, ②不调,请更铸之 ③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 ④王错谮之于魏武侯 ⑤有间,西河毕入秦,秦日益大 ⑥为不能听,勿使出境 A.①③④⑥ B.①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 .②③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文王很有远见,他有个臣子,叫申侯伯,善于迎合文王的心意,文王想做什么,他在文王之前就做了,但文王却不重用他,让他出奔到郑国,最后申侯伯被郑国人杀了。 B.吕太公比周公更有远见,他采用尊敬贤人、崇尚功绩的治国方法,传位二十四世,而鲁国采用亲近亲人、崇尚恩人的办法来治国,逐步削弱,以至于到了仅存的地步。 C.吴起在治理西河之外时,受人诋毁,被魏武侯召回,君主听取了小人的谗言,不信任吴起,吴起预言西河很快就会被秦国攻取,魏国从此就要削弱了。 D.魏惠王去看望生病的公叔座,公叔座向惠王推荐公孙鞅,让惠王把国事托付给他,如果不能用他,也不要让他离开魏国,惠王认为公叔座很荒谬,结果秦国因卫鞅而强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5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口送友人 李 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这些画面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 (1) ,悠悠我心。 (2)携来百侣曾游, 。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 ,子无良媒。 (5) ,长路漫浩浩。 (6)狗吠深巷中, 。 (7)或因寄所托, 。 (8) ,渺沧海之一粟。 (9) ,可以无悔矣。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21分) 请记住那样的歌声 赵 华 ①世事瞬变,确是让人猝不及防。如亲人突逝,重病入骨,恋人背叛等等。这样的悲或痛,会切骨穿心,但,它终究还是会随时间的医治而使人渐渐挺过。我们还是会回到原本的生活,继续着为柴米油盐奔波的日子。 ②而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悲痛,它深藏着,躲在时光的阴影里,把我们俨然笼罩。直到有一天,在斜阳的余晖里,月沐的群岚后,我们蓦然发现,流年已悄然推着我们老去!青春,成了日记本里发黄的记忆。这时,我们才真切感到有种“隐隐”一直在切割我们,使人“渐渐”褪去生命的色彩。 ③这也是一种可怕的悲痛,因为它的悄然无声,而又无法抗拒。 ④“渐渐”真是个可怕的词,它宛如空气般默默在改变我们。我们陷在懊悔里,或处在悲苦中,患得患失,渐渐地疲了,渐渐地老去。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的刀片,一片片残忍地切割我们的生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犹如刀俎上的肉,涸辙中的鲋。悲痛、悔恨、诅咒是无济于事的,可,你还能怎么样?“蚕不悲春尽,蝉不伤秋至。”悲欢离合与生老病死,这本来就是人类生命轮回的部分。那么,我们不妨和它来个和谈,坦然接受这些岁月中的种种悲伤与变故。让他成为一笔人生财富,它会使人变得坚强,成熟,沉稳。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眼下的分秒,笑对人生。 ⑤记得有那么一个晚上,我们全班外出秋游时,被困在那讨厌的绵绵细雨中。缩在帐篷里,什么也做不了。所有人都在咒骂,有的怨天公不作美,有的恨组织露营者选天无韬。正在这时,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女生,却唱起了歌曲,那歌声如出谷的黄莺般宛转动听。周围所有声音都随之戛然而止。接着,她的歌声在帐篷里产生了共鸣,人人都和着声唱了起来。最后,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也不管是民歌还是流行歌,一个,两个,五个帐篷……就汇成了集体大合唱。所有的不安都随之消匿。我们就这样唱着,笑着,闹着,互相陪伴着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再没有人还会在意外面凄迷的苦雨,也没人再抱怨不能在帐篷外烧一大堆篝火烧烤美食,因这,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没有星星,没有月亮,这个特别的夜晚,上天却意外地赐予了我们如此的缘分与幸运!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值得我们去希冀呢?多年后,也许当初的人们已慢慢在心里淡去那晚,但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那美妙悦耳的歌曲和欢快爽朗的笑声。正是那些曲子,那些笑声,让我面对“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的失意时,依然可以淡定,充满继续前行的力量和激情。 ⑥其实,人生也未必不是如此。 ⑦能够永远相守,牵手而去,当然是幸福的;能一路春风,定然得意;能够衣食无忧,生活安逸也是美满的。而余下的,谁也无法与谁永远相守,谁也逃不过痛或苦的磨难,一切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改变。然而,珍惜能够掌控的时间,去善待亲人,去励志发奋,善待世界,生活总会有些珍贵的东西让我们铭记下来。如亲人的笑颜和期待,如自己曾经走过的艰辛与泥泞,如那晚难忘的歌声,都将成为我们漫漫人生路上不断前行的支柱。 就让我们把这些如珍珠般的记忆悄悄收起,再将其串起成悦目的项链,挂在心上,使之不受尘垢的遮盖,不被生活中的烟尘浸染,让我们时时能看到忆起,永远保持着那份应有的平和与感恩。 ⑧生命的轨迹慢慢向远延伸,我知道:命运常会剥夺人的选择,有些东西是我们无力抗拒的。但不要伤感,更不能失望。想想,你是否听过那么一种歌声,直击你的灵魂?是否有那么一些人,一直守候在你心里——不因你穷富贵贱,只在乎你的喜怒哀乐? ⑨请记住这些珍珠一般的,丰富过你精彩生命的人和事,若干年后,我们仍会拥有一颗纯真如玉的心,去感恩人生,告慰遗憾。 17.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悲痛”?(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五段写自己的一次秋游经历,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赏析第七段中画线的语句。(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对作者所说的悲痛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进行探究。(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 A.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感慨世事瞬变,为第四段“坦然接受这些岁月中的种种悲伤与变故”的内容做铺垫。 B.这篇散文如同心灵鸡汤,作者以自己的经历感受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年华的老去、生活的幸与不幸,并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C.文中尽管只有四、五两段两处引用了诗句,但很好地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情趣的作用,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 D.文章标题中“那样的歌声”既是实指作者的一次难忘的经历,更是形象地比喻人生中值得铭记的珍贵的记忆。 E.这篇文章融叙事、议论、抒情、说明等于一体,并运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意蕴深刻。 六.语言运用( 共11分 )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5分) (1)给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漫画配一段文字,以彰显漫画的主题。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3分)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内容贴切,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最多字数不超过16个字。(3分,每空一分) 缘水而居的周庄人, ① ,周庄大大小小的桥梁星罗棋布。 ② ,诸如贞丰桥、富安桥、太平桥、永安桥、怀德桥、福洪桥、通秀桥等等。这些桥大多为石拱桥。用欣赏的目光看, ③ ,一副人与自然,与历史交汇的风景画。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后面的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楚国有位钓鱼的高手叫詹何,他凭着一套简单的钓具,用小米作饵,短短时间就能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能装满一辆大车的鱼。楚王询问其垂钓的诀窍。詹何答道:“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或泡沫,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吞下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 答案C(C都读jìng ,A.应声而落读yìng ,B. 水泊梁山pō, D. 请帖读tiě,铭文碑帖读tiè) 2. 答案B(A精神焕发 发轫 C如雷贯耳 企盼 D雷厉风行 无暇顾及) 3. 答案 D。解析:①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根据语境,应用“徘徊”。②积聚:积累。积淀:动词,积累沉淀;名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文中强调“几千年来”,应用“积淀”。③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根据语境,应用“废寝忘食”。 4. 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络成瘾者”和“精神行为障碍”不能搭配,可把“者”去掉。C项,C项,偷换主语,最后一句应改为“节目组力求把该节目打造成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D项,成分残缺,“遏制”后加“手段”。 5. 答案B 解析:《家》是巴金的作品,两个三部曲应该互换。 6.【答案】A(解析:此段文字的逻辑是先谈这是需要诗的时代及其原因③,紧接着谈诗人的使命④,注意“因为”和“而”的衔接。接着谈诗人诗意活法的意义①,接着举例⑥,而②⑤都是对⑥的分析,根据“也许是”和“但”的逻辑关系,知先②再⑤。) 7. 答案:D 解析:D项,“以‘道’代替‘天’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说法张冠李戴,这是西方学者的看法,并不是道家的看法。 8.答案:C 解析:C项,“不断修养德行”是儒家观点。 9. 答案:B 解析:A项,“道家”“儒家”概念互换。C项,“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道家”说法范围扩大,原文是“中国历代的文人,许多都喜欢道家”。D项,“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等诸多问题”说法错误,原文是“可能会面临……”,该项把可能说成了肯定。 10.C(知:掌管) 11.D(A助词,无义 /指示代词,这,此;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 介词,表被动/判断动词,是;D都是介词,把) 12.B(④是王错进谗言⑤非直接体现) 13.B“吕太公比周公更有远见”错,文中没有此意。 14.(1) (后代如果有精通音律的人,将会知道钟声是不和谐(调和)的。我私下为您感到羞耻。(知音、窃、耻各1分) (2) 如果君主了解信任我,使我尽自己所能,那么我凭着西河就可以帮助君主成就王业。(毕、王各1分) (3)凭公叔这样的贤明,而今竟然叫我一定要把国政交给公孙鞅治理,太荒谬了!(以、听、悖各1分) 【参考译文】 人们的智力之所以彼此差异,是因为有的人具有远见,有的人目光短浅。今天跟古代的关系,就像是古代跟将来的关系一样;今天跟将来的关系,也就是像今天跟古代的关系一样。所以,清楚地了解今天,就可以知道古代,知道古代就可以知道将来。古今前后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圣人能够知道上千年、下千年的东西。 楚文王说:“苋多次据以大义来冒犯我,据以礼数来拂逆我的心意,跟他在一起就让我感到不安,但是久而久之,我从中有所得。如果我不亲自授予他爵位,后代如有圣人,将要因此责难我。”于是授予苋五大夫爵位。文王又说:“申侯伯善于把握并迎合我的心意,我想要什么,他就在我之前准备好什么,跟他在一起就感到安逸,久而久之,我从中有所失。如果我不疏远他,后代如有圣人,将要因此责难我。”于是送走了申侯伯。申侯伯到了郑国,曲从郑君的心事,事先准备好郑君想要的一切,经过三年就执掌了郑国的国政,但仅仅五个月郑人就把他杀了。这是后代圣人使文王在前世做了好事。 晋平公铸造了一个大钟,让乐工审听钟的声音,乐工都认为钟声很和谐了。师旷说:“钟声还不和谐,请重新铸造它吧。”平公说:“乐工都认为很和谐了。”师旷说:“后代如果有精通音律的人,将会知道钟声是不和谐的。我私下为您因此而感到羞耻。”到了后来,师涓果然指出钟声不和谐。由此看来,师旷想要使钟声更和谐,是考虑到后代有精通音律的人啊! 太公望封在齐国,周公旦封在鲁国,这两位君主关系十分友好。他们在一起互相讨论说:“靠什么来治理国家?”太公望说:“尊敬贤人,崇尚功绩。”周公旦说:“亲近亲人,崇尚恩爱。”太公望说:“照这样,鲁国从此就要削弱了。”周公旦说:“鲁国虽然会被削弱,但后世占有齐国,也肯定不是吕氏了。”后来,齐国日益强大,以至于称霸诸侯,但传到二十四代就被田成子占据了。鲁国也日益削弱,以至于仅仅能勉强维持生存,传到三十四代也就灭亡了。 吴起治理西河,王错在魏武侯面前诋毁他,武侯派人把吴起召回。吴起走到岸门,停下车,回头遥望西河,眼泪一行行流下来。他的车夫对他说:“我私下观察你的心志,把舍弃天下看得像扔掉鞋子一样。如今离开西河,您却流泪,这是为什么啊?”吴起擦去眼泪说:“你不知道。如果君主了解信任我,使我尽自己所能,那么我凭着西河就可以帮助君主成就王业。如今君主听取了小人的谗言,而不信任我,西河被秦国攻取的日子不远了,魏国从此要削弱了。”吴起最后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不久,西河完全被秦国吞并了,秦国日益强大。这正是吴起所预见到并为之流泪的事情。 魏相公叔座病了,惠王去探望他,说:“公叔您的病,唉!病得很沉重了!国家该怎么办呢?”公叔回答说:“我的家臣御庶子公孙鞅很有才能,希望大王您能把国政交给他治理。如果不能任用他,不要让他离开魏国。”惠王没有回答,出来对左右侍从说:“难道不可悲吗?凭公叔这样的贤明,而今竟然叫我一定要把国政交给公孙鞅治理,太荒谬了!”公叔死后,公孙鞅向西游说秦国,秦孝公听从了他的意见。秦国果然因此强盛起来,魏国果然因此削弱下去。由此看来,并不是公叔座荒谬,而是惠王自己荒谬啊!大凡行事荒谬的人的弊病,一定是把不荒谬的当成荒谬。 15. (1)答案(1)首联描写诗人在湖口送别友人所见的一幅莽苍阔大的湘江暮色图(1分):湘江上暮霭笼罩,无尽的芦苇连接旷野。(1分)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的黯淡心情(1分),也反衬了离人的孤独。(1分) (2)答案: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因友人归去逢新年的欣慰之情)。(2分,答出两点即可的得2分 )友人归去正逢新年,而自己独在异乡。腊月末凋零的梅花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自况,既包含着自伤落寞之意,又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能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16. 答案:略 17. (2分) 答案:时光的流逝、年华的老去是“另一种悲痛”,(1分)它悄然无声,而又无法抗拒,待我们蓦然回首时,便会生出无限的惆怅与悲伤。(1分) 18.(4分) 答案:①内容上,点明了这次经历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使他可以淡定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并拥有继续前行的力量和激情。(2分,大意对即可)②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既是对上文观点的例证,又引出下文有关人生的议论。(1分) (解析:分析语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入手。从内容上看,这段秋游经历,对作者影响深远,是作者抒发人生感慨的着眼点,起铺垫作用;从结构上看,下文的议论抒情与这段文字关系密切。) 19.(5分) 答案:①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将记忆比为珍珠,生活的苦难比为烟尘等,(1分)化抽象的人生感悟为具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1分)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记忆的珍贵,我们应铭记并收藏记忆,时时温习,去感恩人生,告慰遗憾。(2分) (解析:赏析这句话,首先要抓住使用的手法,其次要紧扣语句表达的情感。) 20. (6分)(示例1)时光的刻刀,会一点点磨平我们的棱角,减损我们的激情,让我们很难拥有年少时的斗志和勇气,所以说,这也可以算是生活的一种悲痛。 (示例2)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魅力,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年龄和心性,但也带给我们成熟和从容,我们应坦然面对时光的流逝,不应把它视为一种悲痛。(亮出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21. (4分) 解析:选AE。A项,第一段没有开门见山,点明中心,也不是为第四段内容做铺垫,其作用是引出第二段。E项,没有说明。 22. (5分) 答案 (1)怒目而视的邻居(或:老死不相往来)(2分) (2)邻居之间应互为避风港,而不是隔河对峙的两支军队。(3分) (解析 漫画中的二人,对门而居,却怒目而视,把门前公共地段用“楚河汉界”隔开,各守自己的地盘。由此可知,该漫画揭示了邻里之间怒目而视、关系淡薄的社会现象。第(1)题,点出邻居之间不相往来之意即可。第(2)题,在准确表达漫画主题的基础上,要讲究修辞手法的运用。) 23.(3分) 参考答案: 爱心好比春雨,夜晚润万物成长而随风潜入,白日涤世间微尘却了无痕迹。 历史宛如长河,平静时波澜不惊却藏险滩,汹涌时怒涛翻滚而蕴缓流。 24.(3分) 答案:①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②每一座桥都有个寄托美好愿望的名字③每一座桥又都是一幅画 25. 作文(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