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017年11月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材料旨在说明 A. 分封制的必要性 B. 宗法制的合理性 C. 立嫡制的合法性 D. 世袭制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必要性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人性亲近亲人,故形成严谨的宗庙制度,从而维护国家统治,是宗法制建立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重视血缘宗族,没有体现爵位世袭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2.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历代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属于中央官署的是 ①典客 ②宣政院 ③秦朝的“道”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典客,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王朝对少数民族之接待、交往等事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道”在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故①②,③错误,故选B.①②。 3. 钱穆在论述中国古代某朝时说:“用此制度来统治中国,是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某朝”指 A. 西周 B. 西汉 C. 唐朝 D. 元朝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制规定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行省权力受中央制约,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故B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制,将权力分散,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故选D。 4. 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曾说:“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下列描述,不属于军机处的是 A.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B.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C. 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D. 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考查军机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体现了军机处总揽大权,符合材料,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说明军机处大臣完全秉承皇帝旨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是指内阁的特点,不是军机处,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也体现了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军机处的相关知识,再结合题干材料和选项的材料内容,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注意与内阁等概念区分开,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 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A.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岢峨大舶皎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指的是政府对正规市场的管理,与商业经济有一定的关联,故A项排除;“贝锦斐成,濯色江波”指的是蜀人织锦濯锦江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也就是阐释了织锦的技术,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故B项正确;“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阐释了商人经营范围广,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故C项排除;“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指的是明朝时期,广州成为国际大都市,远洋贸易方面,除了传统的南洋和印度洋航线外,还开通了美洲和西欧航线,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6. 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分别位于下图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这一题考查空间概念,根据一般的地理常识可知,朱仙镇是在今天的河南省,而景德镇则在今天的江西省,据此再结合地图可知B正确。 7. 宋明时期某思想家有诗曰:“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此诗旨在强调“求理”应该 A. 从理先气后到知先行后 B. 从向外穷理到内心体悟 C. 从重知轻行到重行轻知 D. 从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 【答案】B 【解析】从“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可以看出这位理学家认为,认知世界需要探求身外之物,并逐渐根据内心的标准进行评判与端详,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没有体现理和气的关系;C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知行的关系;D选项错误,这是明清时期的理学发展。 8. “5个多小时的激战,不仅决定了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战争全局。说得远一点,它同时又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的格局: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下列对“激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 决定了甲午战争结局 C. 影响了中日国际地位 D. 刺激了日本侵华野心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北洋水师说明是黄海海战,此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故A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均是正确的表述。 9.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 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 B.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C. 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 D. 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贪图小便宜,因小失大,在本质上反映出国家的主权意识的模糊,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属于表面现象而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天朝上国”自居,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清朝统治者没有灵活务实外交,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0. 1875年出版的《瀛壖杂志》记载:“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顷刻间,千金赤手可致。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利最溥。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销亦不细。”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①买办或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②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 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875年……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以丝茶为大宗……呢布羽毛等物,销亦不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惟凭通事一言”反映了买办化的商人出现,故①正确;“丝茶、呢布羽毛等物”说明中国贸易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故②正确;丝茶大量出口说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③正确;买办化的商人不属于民族资产阶级性质,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A项正确,BCD项都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买办的性质和作用的角度分析选项,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正仇满论》,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1903年在《苏报》上又发表《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这说明章太炎 A. 提倡保皇立宪 B. 反对民主共和 C. 主张反清革命 D. 支持君主立宪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载湉小丑,未辨菽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载湉指光绪帝,这说明章太炎主张进行革命推翻满清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保皇立宪的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君主立宪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 12. 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 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总结的是自1931-1938年这七年内的东北抗战经验,而非1937年以来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故①项错误。中共中央在《解放》周刊的文章中,总结了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表明党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的历史事实,故②项正确。1938年正处于抗日的胶着时期,抗日战争的前景尚不明确,故③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作为第一条经验,可知强调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故答案为C。 13. “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这就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这次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C. 万隆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主要解决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故A项正确;中国没有参加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不是解决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故C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新中国外交风格”,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区分万隆会议与日内瓦会议的内容,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4.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出这一“改革方向”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中国改革开放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改进的计划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的阶段,这个阶段大体上从1979年到1984年;第二个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和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的阶段。“两权”指所有权和经营权,这个阶段大体上从1985年到1988年;第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的阶段。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其他选项时间都不满足。 15. 《罗马法史》载:“这个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据此判断该法 A. 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 B.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 C. 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 D.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可以判断出该法是万民法,它产生于罗马帝国时期,适合于罗马境内的各族人民,因此C项说法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西塞罗提出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自然法理念,标志上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B与材料无关,排除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出现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 16. 有学者评论:“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办法”是 A. 实行三权分立 B. 议会权力至上 C. 践行民主共和 D. 两党轮流执政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英国‘光荣革命’……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故B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没有实行三权分立,故A项错误;英国也不是民主共和制,故C项错误;两党轮流执政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 17. 观察右侧图表,其中丙国是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德国 【答案】A ...........................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8.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明确指出:“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托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于这些官吏来说,……在承担国家所赋予他们的职务时,他们只不过是在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而并没有以任何方式来争论条件的权利。”卢梭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 天赋人权 B. 主权在民 C. 三权分立 D. 理性主义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托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天赋人权,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等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理性主义,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人民主权的概念的含义,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即可正确认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同时注意区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相关概念,即可正确判断。 19. 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响是 1521—1544年间每年平均 1545—1560年间每年平均 西班牙、葡萄牙从美洲掠夺黄金 2900公斤 5500公斤 西班牙、葡萄牙从美洲掠夺白银 30700公斤 246000公斤 A. 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C. 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表可以看出,西班牙和葡萄牙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从近代化的角度可以得出,这冲击封建生产关系,所以答案显B。A与近代化不符;C项与表格信息无关;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并没有引发工业革命。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 【名师点睛】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语西班牙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在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即货币贬值,商品价格上升,加速了封建主义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些黄金白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但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则用来挥霍,没有转化为资本,导致其很快衰落。 20. 有学者对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评论道:“科学的探讨与实证,代替了过去神学的教条与武断;民约论及法律观念也替代了君权。从此以后,一般平民尝试用选票决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这场运动 ①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 ②批判君主专制否定宗教信仰 ③使人文精神得到深刻圆满的体现 ④为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科学的探讨与实证……民约论及法律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内容,启蒙运动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故①正确;启蒙运动并不否定宗教信仰,故②错误;启蒙运动发展了人文精神,故③正确;启蒙运动的思想理论为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故④正确。故①③④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 21.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A. 法国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 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 法国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 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国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变革,具有世界意义,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法国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故B项错误;“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说法过于抽象,故D项错误。故选C。 22. 伏尔泰非常推崇“在(中国)帝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其用意是 A. 否定君主政体 B. 批评君主专制 C. 宣扬暴力革命 D. 以基督教取代儒学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伏尔泰非常推崇……中国……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推崇中国古代制度的目的是批评法国的君主专制,为宣传启蒙思想服务,故B项正确;伏尔泰并不否定君主政体,故A项错误;伏尔泰也没有宣扬暴力革命的主张,故C项错误;伏尔泰也没有要求以基督教取代儒学,故D项错误。故选B。 23. 17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运往欧洲的棉布贸易直线上升。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说明 A.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棉布贸易……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棉布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发了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说法过于抽象,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学生再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从工业革命背景原因的角度分析得出市场的需求引发工业革命,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24. 下图是一幅题为《怀疑蜜月究竟能持续多久》的漫画,描绘了二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发生的某一重要事件。这一事件 A. 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 使得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 C. 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D. 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合作的典范 【答案】C 点睛:回答本题有一定的难度。本题解答的关键点是参与国家的判断,其中一个是德国,很容易确定,另外一个是苏联,要了解苏联的国旗才可以清楚。这样就进一步确定历史事件,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25. “到9月中旬时,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正当士兵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下水道里短兵相接时,两支苏联集团军从东渡过了伏尔加河,对德军形成了钳形包围。”这一战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A. 列宁格勒战役 B. 莫斯科战役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库尔斯克战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与材料中“德国人……陷入了困境……两支苏联集团军从东渡过了伏尔加河,对德军形成了钳形包围”不符,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德国人……陷入了困境……两支苏联集团军从东渡过了伏尔加河,对德军形成了钳形包围”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与材料中“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两支苏联集团军从东渡过了伏尔加河,对德军形成了钳形包围”相符,故C项正确;库尔斯克战役是坦克会战,与材料中“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士兵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下水道里短兵相接时”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斯大林格勒战役 26. 【加试题】历史学家在分析西方思想史时指出,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的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由此可见,这种分析体现的史观是 A. 文明史观 B. 唯物史观 C. 整体史观 D. 革命史观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它们显然是由各自的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可知体现的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符合唯物史观的观点,B项正确。文明史观强调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但与题干中“它们显然是由各自的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不符,排除A。整体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革命史观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与题干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7. 【加试题】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我国申报的一项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下列各项,有可能列入的是 A. 长城 B. 京杭大运河 C. 西湖 D. 二十四节气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四节气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长城属于物质文化遗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京杭大运河属于物质文化遗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湖属于物质文化遗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8. 【加试题】下图是古埃及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图片。作为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承载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他们 ①集中分布在尼罗河下游西岸 ②是埃及金字塔建造全盛时期的产物 ③是埃及金字塔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④位列其首、规模最大的是哈佛拉金字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位列其首、规模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凡是含④均是错误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9. 【加试题】教廷对建筑(特别是教堂)的形制有严格的规定,如象征耶稣受难的拉丁十字平面构图、正立面的双塔等。建筑师采用“异教徒”手法……反映出建筑师看似妥协,实则不屈而斗争的精神。佛罗伦萨主教堂(即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建筑最能够体现“不屈而斗争的精神”的是 A. 教堂的大圆顶部分 B. 椭圆形广场的设计 C. 广场两侧的柱廊 D. 乔托钟楼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佛罗伦萨主教堂建筑最能够体现……不屈而斗争的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罗伦萨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虽然大体还是拉丁十字式的,但突破了教会的禁制,其大圆顶部分被公认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第一个作品,体现了奋力进取的精神,故A项正确;椭圆形广场的设计没有突破了教会的禁制,故B项错误;广场两侧的柱廊和乔托钟楼都是典型的教会建筑风格,故CD项都错误。故选A。 30. 【加试题】明朝王骥德《曲律》说:“‘昆山’之派,以太仓魏良辅为祖。”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在于魏良辅 A. 把昆曲推上了戏曲舞台 B. 为昆腔赢得“官腔”的称号 C. 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曲 D. 使昆曲成为独立演出的短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昆曲魏良辅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良辅是明朝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他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曲,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故C项正确;昆曲本来就属于舞台戏曲,故A项错误;昆腔传入北京后,赢得“官腔”的称号,与魏良辅无关,故B项错误;折子戏的演出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与与魏良辅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 试卷Ⅱ:(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中国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如果“一国两制”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可能甚至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 ——据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在国际关系准则及台湾问题上分别达成怎样的共识,并分析公报的发表产生的影响。 (2)哪一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构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国内意义。 【答案】(1)共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个中国” 影响: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会议: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意义: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创造性的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或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也成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或也将促进台湾问题的成功解决)。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个中国”等方面指出中美双方在国际关系准则及台湾问题上分别达成怎样的共识。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结束敌对状态、中日关系的改善、中国建交高潮、解决台湾问题、世界局势等方面分析公报的发表产生的影响。 (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构想。再根据材料二“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可能甚至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成功运用、促进台湾问题解决等方面分析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国内意义。 32.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 (1)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时间轴。 A: B: C: D: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工业化后,在生产关系上出现了什么新特点?造成此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A:新航路开辟B:英国C:世界市场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新特点:出现了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主要原因: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如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等也可);科学技术的发展;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使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经济上形成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新航路开辟、英国、世界市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方面完成“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时间轴。 (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垄断组织的角度回答在生产关系上出现了什么新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等方面回答造成此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33. 【加试题】建筑是凝固了的音乐,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宗白华先生曾经指出: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欲以庄严的建筑,表达一代心灵精神的最深节奏。古希腊人在艺术上最高表现是建筑与雕刻。人体雕刻与神殿建筑是希腊艺术的极峰,雕刻则系模范人体,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认为人体雕像是人类永久的理想型范,是人世间的神境。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材料二 关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等文化成就,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虽然在武力上消灭了古希腊,但在古罗马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和众多的建筑成就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子。②除了在思想上,古罗马人还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都有广泛创新,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根据《建筑的故事》、《建筑风景》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按照“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欲以庄严的建筑,表达一代心灵精神的最深节奏”的思路,概括古希腊人在建筑方面的突出成果及其所体现的心灵精神。 (2)阅读材料二,您更赞同哪一种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建筑两个层面加以解读。 【答案】(1)成果:雅典卫城(或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奥林匹亚体育场。 精神:人文精神;对智慧和力量的崇拜。 (2)赞同①: 思想:西塞罗人人平等思想、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都体现了源于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建筑:大斗兽场拱门两边是希腊式的石柱;图拉真广场的廊柱;万神殿的门廊用石柱支撑着希腊式的三角形门墙。 赞同②: 思想:西塞罗提出自然法精神,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建筑:斗兽场的拱门(拱券);万神殿的大圆顶。 【解析】(1)第一小问成果,根据所学,古希腊的建筑有雅典的卫城、奥林匹克体育场;第二小问精神,根据材料一“模范人体”、“人体雕像是人类永久的理想型范,人世间的神境”。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对人肌肉力量和智慧的崇尚。 (2)第一小问赞同,可以赞同①或者②的任意一种观点;第二小问解读,分别从思想和建筑量方面对所赞同的观点进行阐述,如赞同①的认识,思想方面可以从人文主义、民主、平等方面阐释,建筑方面可以以大斗兽场拱门、万神殿的门廊等为例阐述。 34. 【加试题】故宫不仅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符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中国的商人群体兴起了营造“民间故宫”热潮,其中的代表有晋商的王家大院、徽商的承志堂。承志堂屋内有大小“天井”9间、7处楼层、60余间厅堂,林林总总,想到的几乎都有,但是内外、主次、尊卑、大小、虚实、繁简,依然有序,有条不紊。承志堂采用中轴线通过前院花坛平移的手法,使二门错位,从而避免了视线的一览无余。进入大院后,目光所触,尽是木雕镂空门窗。而步入厅堂,举目环顾,上下左右,尽是木雕。 ——摘编自单德启《安徽民居》等 材料二 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阅兵仪式,这支队伍穿过天安门、午门和太和殿,然后出德胜门向北行进。……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的,这是侵华日军16场投降仪式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中国第十一战区考虑了政治和历史的因素,同时结合国民观礼的需要,决定取消原定于中南海怀仁堂内的受降计划,地点改为故宫太和殿。 ——摘编自《北平抗战实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承志堂位于哪一皖南古村落,并说明承志堂被誉为“民间故宫”的主要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建筑装饰的角度说明“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这一结论。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为何改在太和殿举行? 【答案】(1)村落:宏村。 理由:厅堂众多,规模大;整体布局清晰明确,有条不紊,有中轴线;以木雕为代表的雕刻装饰富丽堂皇。 (2)说明:采用最尊贵的屋顶形式;正中摆放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雕刻精细;宝座两旁有六根蟠龙金柱;宝座上方的藻井,雕有蟠卧的巨龙;殿内的地面用特制的金砖铺成。 原因:太和殿在故宫三大殿中建筑等级最高,可以体现受降仪式的庄严性和高规格;从明清两代开始,太和殿就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八国联军曾侵占故宫,在此受降,可以洗刷民族耻辱,激发民族自信心;太和殿前有故宫最大的广场,可以容纳更多观礼民众。 【解析】(1)本题结合材料一“内外、主次、尊卑、大小、虚实、繁简,依然有序,有条不紊。承志堂采用中轴线通过前院花坛平移的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承志堂位于宏村。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规模大、布局清晰明确、有中轴线、装饰富丽堂皇等方面说明承志堂被誉为“民间故宫”的主要理由。 (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建筑装饰的角度,从屋顶形式、九龙金漆宝座、蟠龙金柱、金砖铺成等方面说明“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这一结论。再结合材料二“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阅兵仪式……考虑了政治和历史的因素,同时结合国民观礼的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建筑等级最高、重大典礼的场所、八国联军曾侵占故宫、洗刷民族耻辱、容纳更多观礼民众等方面回答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为何改在太和殿举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