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 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第一课时,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问题。按比例分配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也有利于加强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比例知识埋下伏笔。 2、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按一定的比来分配一个数量。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的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讨新知识。 本课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和活跃的情趣,贴近学生的思维调动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一班30人,二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1班和2班。怎样分合理? 这个环节让学生说出分的方法(平均分和按人数来分),进而引出课题——《比的应用》。这样使学生意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生活经验数学化与数学经验生活化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发展变化与延伸,为分散难点起着积极的迁移作用。 第二个环节: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出示课本情境图。如果把这筐橘子按3:2分,怎么去分? 教师引导:在这儿分橘子时,3:2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说说。(一班最少分3个时,二班分2个)。接着往下分,怎么去分呢?同桌互相讨论。汇报,师生填表。从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大班分的橘子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二班分的橘子数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不管怎么分,每次都按3:2来分的。) 2、出示课本主题图。如果把140个橘子按3:2来分,怎么去分? 因为有了前面分橘子的基础。学生很快就会完成表格。这就是列表法解数学题。 3、利用课件帮助理解、掌握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 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关系:题目要分配什么?按照什么分配? 重点思考讨论:从3:2这个比中,你能知道什么?接下来鼓励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解答,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2、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地依据提出的方法调换教学顺序,并引导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安排学生的小组讨论方式能使学生一开始就畅所欲言,把几种不同思路比较和联系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并注 意培养学生的检验能力。 第三个环节:多层训练,形成技能。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1、基础练习: 2、提升练习: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我设计了《营养搭配》这么一道题用以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并及时的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第四个环节: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这样做既检验了效果,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