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8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a 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 SO2 B. MgO C. H2SO4 D. NH3·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S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 B、MgO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 C、H2SO4属于酸,故C错误;‎ D、NH3·H2O属于碱,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如SO2 、CO2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如MgO、Na2O等)。‎ ‎2.下列仪器不可以加热的是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为烧杯,可垫上石棉网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B、为试管,可直接加热,加热前应先预热,防止局部过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圆底烧瓶垫上石棉网加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容量瓶不能加热,使用容量瓶有温度限制,一般容量瓶上都标有温度(25℃),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A. 金属铜 B. 盐酸 C. 熔融KCl D. 酒精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铜能导电,但金属铜是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金属铜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熔融KCl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熔融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故C正确;‎ D、乙醇是化合物,但其水溶液只存在乙醇分子,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电解质定义与判断。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如蔗糖和酒精等。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解题时紧抓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以及导电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为条件进行解题。‎ ‎4.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A. 丁达尔效应 B. 分散剂不同 C. 能否稳定存在 D. 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答案】D ‎【解析】‎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剂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三类分散系的本质区别,难度不大,注意三类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5.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Na2CO3+CO2+H2O===2NaHCO3‎ B. 4Fe(OH)2+O2+2H2O===4Fe(OH)3‎ C. 2Na2O2+2CO2===2Na2CO3+O2‎ D.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2CO3+CO2+H2O=2NaHCO3中三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但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4Fe(OH)2+O2+2H2O=4Fe(OH)3三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反应前铁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升高到+3价,为还原剂,反应前氧的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化合价下降到-2价,为氧化剂,所以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符合题意;‎ C、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前两种物质,反应后为两种物质,所以不是化合反应,此反应中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Ca(OH)2+2NH4Cl=CaCl2+2NH3↑+2H2O反应前两种物质,反应后三种物质,所以不是化合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合价变化,因此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考查化学反应的分类的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反应过程中是否有化合价的变化。‎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B. 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氯元素 C. 晶体硅常用于制造集成电路 D. 氧化镁可做耐高温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碘化银见光分解,均具有感光特性,碘化银分解成极小颗粒的"银核",在人工降雨中,用作冰核形成剂可以跟云层中的水蒸气起催化作用,故A正确;‎ B、海水中含量大量的水分子,因此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故B错误;‎ C、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集成电路,故C正确;‎ D、氧化镁的熔点很高,可做耐高温材料,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7.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比例模型表示CCl4分子 B. 二氧化碳的电子式::O:C:O:‎ C. 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 D. S2-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CCl4中氯原子的半径大于碳原子半径,碳原子位于中心位置,四个氯原子位于四个方向,形成正四面体,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间以碳氧双键相结合,所以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 O ::C:: O :,故B错误;‎ C、次氯酸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氧原子与氯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所以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故C正确;‎ D、S2-核内16个质子,核外18个电子,所以S2-的结构示意图:,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干冰和石英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也相同 B. 某物质在熔融态能导电,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C. N2和Cl2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 NaHSO4晶体溶于水时,只有离子键被破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冰是分子晶体,熔化时需克服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石英晶体是原子晶体,熔化时需克服的作用力是共价键,故A错误;‎ B、某物质在熔融态能导电,则该物质中不一定含有离子键,也可能含有金属键,故B错误; ‎ C、N2和Cl2两种分子中,N2中氮原子之间以氮氮三键结合, Cl2分子中氯原子键以氯氯单键结合,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 D、NaHSO4晶体溶于水破坏HSO4-、Na+之间的离子键以及HSO4-中H-O共价键,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9.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不能大量存在的是 A. Mg2+ B. HCO3ˉ C. SO42﹣ D. Fe3+‎ ‎【答案】B ‎【解析】‎ ‎【详解】A、镁离子和氢离子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水和非电解质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铁离子和氢离子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明确离子性质及离子共存体积是解本题关键,生成弱电解质、气体、沉淀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能和氢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据此分析解答。‎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并干燥 B. 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液面下 C. 检验Fe2+、Fe3+、Cl-溶液中的Fe2+,加入酸性高锰酸钾看是否褪色 D. 做过碘升华的圆底烧瓶可以用酒精洗涤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使用前需检漏,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但均不需干燥,故A错误;‎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错误;‎ C、氧化性KMnO4(H+)>Cl2>Fe3+,还原性Cl-r(O2-)>r(Na+) (4). 2HClO4+Na2CO3=CO2+H2O+2NaClO4 (5). Al2O3+N2+3C=2AlN+3CO ‎【解析】‎ ‎【分析】‎ 现有A、B、C、D、E、F、G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E同主族且A的原子半径最小,在前18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为H,B与D组成常见化合物BD、BD2,且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所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所以D为O元素,F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且原子序数大于16,所以F为Al元素,G单质是黄绿色气体,则G为Cl元素,A与E同主族,则E为Na元素,B为C元素,C为N元素。‎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IVA族;‎ ‎(2)由上述分析可知,C为N元素,N2的电子式为;离子半径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因此r(Cl-)>r(O2-), r(Cl-)>(Na+),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因此r(O2-)>r(Na+),所以三者离子半径大小为r(Cl-)>r(O2-)>r(Na+);‎ ‎(3)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越强,而根据化学反应规律,强酸可以制备弱酸,所以2HClO4+Na2CO3=CO2+H2O+2NaClO4可以证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C;‎ ‎(4)化合物甲由D、F两元素组成,所以化合物甲为氧化铝, C单质为氮气, B单质为碳,三者按物质的量之比1∶1∶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得到乙和一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可知乙为氮化铝,反应方程式为Al2O3+N2+3C=2AlN+3CO。‎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根据元素性质与结构推断元素种类。现有A、B、C、D、E、F、G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E同主族且A的原子半径最小,在前18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为H,B与D组成常见化合物BD、BD2,且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所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所以D为O元素,F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且原子序数大于16,所以F为Al元素,G单质是黄绿色气体,则G为Cl元素,A与E同主族,则E为Na元素,B为C元素,C为N元素。题中涉及元素周期律的相关内容。离子半径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非金属性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越强。据此解题。‎ ‎31.硫酰氯(SO2Cl2)常用作氯化剂和氯磺化剂,在染料、药品、除草剂和农用杀虫剂的生产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现在拟用干燥的Cl2和SO2在活性炭催化下制取硫酰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g)+ Cl2(g) =SO2Cl2(l) ΔH =−97.3 kJ·mol−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 ‎ 已知:硫酰氯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54.1℃,沸点69.1℃。在潮湿空气中“发烟”;长期放置或者100°C以上发生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冷凝管的进水方向______(填“a”或“b”)。‎ ‎(2)下列操作或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将70%硫酸换成98.3%硫酸,可以加快制取SO2的速率 B.实验中通过观察乙、丁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率相等,可控制两种反应物体积相等 C.装置戊上方分液漏斗中最好选用0.10 mol·L-1NaCl溶液,减小氯气的溶解度 D.装置己防止污染,又防止硫酰氯变质 ‎(3)氯磺酸(ClSO3H)加热分解,也能制得硫酰氯,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4)长期储存的硫酰氯会发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解释)。‎ ‎(5)若反应中消耗的氯气体积为896 mL(标准状况下),最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4.05 g纯净的硫酰氯,则硫酰氯的产率为_______。(产率=×100%)‎ ‎【答案】 (1). 蒸馏烧瓶 (2). a (3). BD (4). 2ClSO3HSO2Cl2 + H2SO4 (5). SO2Cl2=SO2+Cl2,分解产生少量的氯气溶解在其中 (6). 75%‎ ‎【解析】‎ ‎【详解】(1)仪器C为蒸馏烧瓶,冷凝水的流向是“下进上出”,所以装置丙的冷凝管中冷凝水的入口是a;‎ ‎(2)A.98.3%硫酸其中缺少水,硫酸并未完全电离,仍以分子形式存在,而Na2SO3(s)与H2SO4的反应是在H2SO4电离成离子的状态下才能顺利进行,故A错误;‎ B、实验中通过观察乙、丁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率相等,即通入的二氧化硫和氯气的量相等,因此可控制两种反应物体积相等,故B正确;‎ C、装置戊上方分液漏斗中最好选用饱和1NaCl溶液,减小氯气的溶解度,故C错误;‎ D、装置己可吸收尾气二氧化硫和氯气,防止污染,同时阻止与潮湿的空气接触,防止硫酰氯变质,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D;‎ ‎(3)氯磺酸(ClSO3H)加热分解,也能制得硫酰氯,可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反应方程式为;2ClSO3HSO2Cl2 + H2SO4;‎ ‎(4)由分解反应SO2Cl2=SO2+Cl2‎ 可知,分解产生少量的氯气,氯气为黄绿色,溶解在其中,会导致硫酰氯发黄;‎ ‎(5)若反应中消耗的氯气体积为896 mL(标准状况下),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4mol,根据反应方程式SO2(g)+ Cl2(g) =SO2Cl2(l)可知,制备出的SO2Cl2(l)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质量为0.04mol×135g/mol=5.4g,因此产率为4.05 g/5.4g×100%=75%。‎ ‎32.高聚合物G、I 可用于生产全生物降解塑料, 在“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关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①CH3CH2CH2Br+NaOHCH3CH2CH2OH+NaBr;②H的分子中有一个含“—O—”结构的三元环;③含有“”结构的有机物分子不能稳定存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H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化合物G、I属于酯类 B.物质A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C.1mol D与足量Na反应放出1molH2‎ D.B和氯气在一定条件可以发生加成生成C3H5Cl ‎ ‎(3)写出由两分子 F合成六元环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化合物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①能和NaOH反应;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 ‎(5)依据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以乙烯为原料制备乙二醛()的合成路线(无机原料任意选择,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合成路线流程图示列:‎ ‎【答案】 (1). (2). BD (3). (4). HCOO CH2CH2OH、 HCOO CH(OH)CH3 、HCOO CH2OCH3 (5). ‎ ‎【解析】‎ ‎【分析】‎ B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出D为CH3CHOHCH2OH,D催化氧化得E为CH3COCOOH,E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F为CH3CHOHCOOH,F中含有羧基和羟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得G,比较A与E的分子式可知,A为CH3COHCHO。由已知②H的分子中有一个含“—O—”结构的三元环,可知H为,H与二氧化碳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碳酸酯多元醇。‎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H的结构简式为;‎ ‎(2)A、F为CH3CHOHCOOH,F中含有羧基和羟基,在一定条件下F发生分子间缩聚反应得G,因此G属于酯类;H为,H与二氧化碳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碳酸酯多元醇I,因此I也属于酯类,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CH3COHCHO,不能发生中和反应,故B错误;‎ C、D为CH3CHOHCH2OH,含有两个羟基,因此1mol D与足量Na反应放出1molH2,故C正确;‎ D、B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氯气在一定条件可以发生加成生成C3H6Cl2,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D;‎ ‎(3)F为CH3CHOHCOOH中含有羟基和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 ‎(4)①能和NaOH反应,说明含有羧基或酯基,②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因此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HCOOCH2CH2OH、 HCOOCH(OH)CH3 、HCOOCH2OCH3‎ ‎(5)以乙烯为原料,乙烯先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发生水解生成乙二醇,再经催化氧化可得乙二醛,具体流程为:。‎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