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第七师高级中学 2O19一2O2O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 历史试卷 命题人:张振丽 审卷人:张振丽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非选择题时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辟雍是周天子进行祭祀祖先、布政、施教等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由此可见,辟雍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政治 B.调和贵族关系,促进社会和睦 C.区分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 D.传递知识信仰,增强文化认同 2.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仅参照等级品位因素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品位性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3.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材料体现了北宋 A.台谏制度充分发挥监察效能 B.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 C.理学主张影响施政观念 D.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 4.下面材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 以郡统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一郡一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道、州、县三级制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D.中央政府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 5.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6.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 A.反映了内阁权力向议会的延伸 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 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 D.说明内阁左右了议会的立法 7.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美国共和制度得以确立的关键性措施是美国推行 A.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B.中央集权的联邦制原则 C.人民民主的选举原则 D.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原则 8.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从侧面印证了当时的德国 A.确立了君主专制政体 B.皇帝仍然操纵着国家政权 C.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D.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 9.吕思勉在《中国史》中说“五口通商一役,种种的经过,都是不谙外情当然的结果……倒像英国的战争,专为强销鸦片而来;中国既然战败,就不得不承认他贩卖鸦片似的。于是中国对于鸦片,既无弛禁的明文,而实际上反任英人任意运销,变做无税的物品。”这表明 A.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脱离了世界潮流 B.中英战争的原因是英国强销鸦片 C.《南京条约》后,鸦片贸易取得了合法地位 D.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征收鸦片税 10.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 A.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 B.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 C.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D.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 11.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12.1916年孙中山在解释“中华民国”非“中华共和国”的国号时指出:共和政体为代议政体,如美国树直接民权之规模,瑞士则全乎直接民权制度,今虽易专制而成代议政体,但仍落后于欧美,是因我国国民享有的只是代议权,而非直接民权。这说明 A.中华民国没有推行共和政体 B.中华民国尚未实现真正民权民享 C.中华民国并未结束专制统治 D.直接民主制是共和政体重要标志 13.近代《时报》曾载:有人搭乘恰和公司的轮船到上海,途中茶房照例收取酒钱时,客人说:“现在共和了,可以不须酒钱了,我们皆是同胞也。”茶房回道:“我们酒钱随意所给,既是共和,你先生有钱搭船,我无钱,可以给我酒钱。”客人说:“我们的自由权你不能侵犯。”这则笑谈说明 A.辛亥革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民主共和思潮已为大众所接受 C.政治革命带来社会观念的变化 D.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4.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材料反映了 A.史料研究先辨别真伪 B.历史叙述带主观政治倾向 C.报刊比日记更客观 D.《晨报》是资产阶级报刊 15.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材料表明 A.思想解放激发了士兵的抗日热情 B.红军的战斗力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C.民主平等有助于提升军队战斗力 D.土地革命调动了官兵革命积极性 16.从1931年开始,南京民政府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在不触动地主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广“温和的土地革命”,即“合作制”,使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A.积极贯彻执行新三民主义 B.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 C.抵制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 D.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 17.有学生在查阅日本投降资料时,找到一份报纸,(中央社东京一日路透电):日本帝国大本营遵麦克阿瑟元帅之训令,通令国内外之各日军司令……向盟军司令无条件投降。中国方面(东三省方面者在外)及台湾、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之日军,将向蒋委员长投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盟军的援助是抗战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 18.1917年夏秋,布尔什维克针对工人、卫戍部队以及前线战士进行宣传,要求和平、土地、面包以及“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使得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这反映出当时布尔什维克 A.基本上掌握了临时政府权力 B.坚持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C.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D.推动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 19.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一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要在活动中实现合法化,仪式化。这些措施 A.提升了新生政权的国际影响力 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强化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 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20.日前,台湾媒体发布了一项有关“九二共识”的民调,结果显示:台湾民众认同“九二共识”的比例达37.4%,超过不认同的35.2%,20-29岁的年轻一代认同度达38.1%。下列对“九二共识”认识正确的是 A.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B.以书面方式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C.成为两岸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D.直接推动了两岸三通一探愿望的实现 21.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 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22.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 A.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 B.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 C.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 D.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3.2018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 A.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 B.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C.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 D.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争夺 24.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竞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自然灾害的威胁 D.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25.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6.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里斯提德本人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其原因,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C.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D.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27.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 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 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 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 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28.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 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 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 29.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 B.都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 C.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 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30.“商君遗礼,弃仁思,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子壮到出赞。”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2分,32题15分,33题13分,共计40分) 31.(12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4分)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2分) 3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人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摘自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 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 (1)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8分) 材料二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关系的认识。(2分) 33.(13分)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盟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努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成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可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为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享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5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6分) (3)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2分) 高二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D D A C B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B C C B D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B B B B D D B C 一 选择题(60分) 二.非选择题(40分) 31. (12分) (1)监察官:御史大夫。根本目的:维护皇权。(2分) (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4分) (3)措施: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4分) (4)保障: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人民参政意识与能力。(2分) 32. (15分) (1)转变:由传统的华夷观(或“天朝上国”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4分) 原因: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民族自尊心受挫,“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被打破;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传入;一些晚清官员和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4分) (2)说明: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1954年倡导并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开始步入世界舞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70年代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中国主导下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实行对外开放,2001年加入WTO等。(5分) (3)认识: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同时在对外关系中保持互惠互利,互相包容,和平共进,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外交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2分) 33.(13分) (1)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国力进一步强盛。(5分) (2)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6分) (3)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