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16文言阅读3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卷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16文言阅读3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3(16)‎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摧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 居身俭素,床施蘧除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七》,有改)‎ 27‎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B.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徙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C.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D.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丁父忧,与“丁母忧”合称丁忧;原指遭遇父母丧事,后多指官员不离官位居丧。 B.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又称“四夷”。 C.俸秩,指俸禄。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其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 D.从兄,指的是父亲的亲兄弟或堂兄弟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是父亲的侄子,是自己的堂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谦博闻强记,很有才干。他自小就被亲戚赵伯符所赏识,十七岁时,由豫州刺史赵伯符推荐做了左军行参军,从此步入仕途。 B.孙谦做官很有威信。他在任巴东、建平二郡的太守时,以威力镇之,后广施恩惠,推行教化,从而威信大增,深受蛮人与獠人亲近。 C.孙谦为官济廉,生活简朴。他做官多年,从不接受百姓的礼物,甚至没有私宅,每次离职时,只能借官府空着的车马棚居住。 D.孙谦为人敦睦,努力施行仁义。客居历阳时,他曾躬耕以养弟弟妹妹;到晚年,他善待生病的从兄,还把对从兄不好的妻子休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人常多于邻境。‎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王瞻,字思范,琅邪临沂人,宋太保弘从孙也。祖柳,光禄大夫、东亭侯。父猷,廷尉卿。瞻年数岁,尝从师受业,时有伎经其门,同学皆出观,瞻独不视,习诵如初,从父尚书仆射僧达闻而异之,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及长,颇折节有士操,涉猎书记,于棋射尤善。起家著作佐郎,累迁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马。顷之,出为鄱阳内史,秩满,授太子中舍人。又为齐南海王友,寻转司徒竟陵王从事中郎,王甚相宾礼。南海王为护军将军,瞻为长史。又出补徐州别驾从事史,迁骠骑将军王晏长史。晏诛,出为晋陵太守。瞻洁己为政,妻子不免饥寒。时大司马王敬则举兵作乱,路经晋陵,郡民多附敬则。军败,台军讨贼党,瞻言于朝曰:“愚人易动,不足穷法。”明帝许之,所全活者万数。征拜给事黄门侍郎、抚军建安王长史、御史中丞。高祖霸府开,以瞻为大司马相国谘议参军,领录事。梁台建,为侍中,迁左民尚书,俄转吏部尚书。瞻性率亮,居选部,所举多行其意。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高祖每称瞻有三术,射、棋、酒也。寻加左军将军,以疾不拜,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九。谥康侯。子长玄,著作佐郎,早卒。‎ ‎(节选自《梁书·王瞻传》)‎ 27‎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B.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C.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D.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父,指祖父亲兄弟的儿子,长于父者为从伯,幼于父者为从叔;又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B.阕,多义词,此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用于装饰、瞭望。 C.闾里,“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群聚居处;“里”指居住的地方,如“故里”;“闾里”指乡里。 D.秩满,官吏任期届满。文中写王瞻出京担任鄱阳内史,任期届满以后,被朝廷授任为太子中舍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瞻做事专注。他几岁时,曾拜师读书,当时有艺人从门口经过,同学都出去观看,唯独他不看,如起初一样温习诵读。 B.王瞻廉洁奉公。他为官期间,两袖清风,不管职位如何变迁,廉洁之习不变。家人跟着他也不能免除饥寒。 C.王瞻仁慈宽厚。大司马王敬则起兵作乱失败后,朝廷军队要讨伐贼党时,他的建议保全了数以万计的郡中民众。 D.王瞻性格正直。他处于任免官员的部门,不曲意逢迎,多按自己的心意行事。终因饮酒伤身,一病不起,不久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晏诛,出为晋陵太守。瞻洁己为政,妻子不免饥寒。 ‎ ‎(2)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曾祖琇之,齐左民尚书、吴兴太守。祖臶,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父稚孙,梁宁远枝江公主簿、无锡令。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沛国刘显时称学府,每共奂讨论,深相叹服,乃执奂手曰:“昔伯喈坟素悉与仲宣,吾当希彼蔡君,足下无愧王氏。”所保书籍,寻以相付。 ‎ 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时景军士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 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晋陵自宋、齐以来,旧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监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劳卿厚意,幸勿为烦。” ‎ 27‎ 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扬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迁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中书舍人,掌诏诰,扬、东扬二州大中正。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寻为五兵尚书,常侍、中正如故。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及世祖疾笃,奂与高宗及仲举并吏部尚书袁枢、中书舍人刘师知等入侍医药。世祖尝谓奂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乂,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须遵此意。”奂乃流涕欺欷而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阿衡宰辅,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世祖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天康元年,乃用奂为太子詹事,二州中正如故。 ‎ 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 ‎(节选自《陈书》) ‎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B.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C.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D.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古代帝王的自称,先秦时一般为诸侯王自称。 B.受禅:中国古时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新皇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C.二千石:汉代官秩,又为县令的通称。汉制,县令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 D.践祚: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也指帝王即位,登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 A.孔奂才几岁时就成了孤儿,但他爱好学习,善于写文章,涉猎通晓经书史籍诸子百家的著作,当时号称学问渊博的刘显也佩服他。 B.叛贼统帅侯子鉴是侯景的心腹亲信,朝廷官员见到他都卑躬屈膝,只有孔奂傲然自若,不愿取媚于凶暴丑恶之人,保持自己的气节。 C.永定二年,孔奂担任晋陵太守,以清白自守,妻子和儿女都不到他任官的地方,所得的官俸,也分送救济孤儿寡妇,郡中称他为"神君"。 D.孔奂性情刚直,世祖病重时,认为天下的事务重大,有废除皇太子另立继承人的想法,孔奂积极支持,世祖称他有直道而行的遗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①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 ‎②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劢,字公济,通之弟也。美风仪,博涉书史,恬然清简,未尝以利欲干怀。梁世为国子《周易》生,射策举高第,除秘书郎、太子舍人、宣惠武陵王主簿、轻车河东王功曹史。王出镇京口,劢将随之藩,范阳张缵时典选举,劢造缵言别,缵嘉其风采,乃曰:“王生才地,岂可游外府乎?”奏为太子洗马。出为南徐州别驾从事史。大同末,梁武帝谒园陵,道出朱方,劢随例迎候,敕劢令从辇侧,所经山川,莫不顾问,劢随事应对,咸有故实。又从登北顾楼,赋诗,辞义清典,帝甚嘉之。时河东王为广州刺史,乃以劢为冠军河东王长史、南海太守。王至岭南多所侵掠因惧罪称疾委州还朝劢行广州府事越中饶沃前后守宰例多贪纵劢独以清白著闻,入为给事黄门侍郎。侯景之乱,西奔江陵,元帝承制以为太子中庶子,掌相府管记。出为宁远将军、晋陵太守。时兵饥之后,郡中凋弊,劢为政清简,吏民便安之。及西魏寇江陵,元帝征湘州刺史萧循入援,以劢监湘州。江陵陷,敬帝承制以为中书令。高祖为司空,以劢兼司空长史。高祖为丞相,劢兼丞相长史,侍中、中书令并如故。时吴中遭乱,民多乏绝,乃以劢监吴兴郡。元年,征为侍中、都官尚书,未拜,复为中书令。迁太子詹事,行东宫事,侍中并如故。废帝即位,加散骑常侍。时东境大水,百姓饥馑,以劢为仁武将军、晋陵太守。在郡甚有威惠,郡人表请立碑,颂劢政绩,诏许之。征为中书监,重授尚书右仆射,领右军将军。四年五月卒,时年六十七。赠侍中、中书监,谥曰温。‎ ‎(节选自《陈书·王劢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7‎ ‎ ) A.王至岭南/多所侵掠/因惧罪/称疾委州还朝/劢行广州府事/越中饶沃/前后守宰例多贪纵/劢独以清白著闻/ B.王至岭南/多所侵掠/因惧罪称疾/委州还朝/劢行广州府/事越中饶沃/前后守宰例多贪纵/劢独以清白著闻/ C.王至岭南/多所侵掠/因惧罪称疾/委州还朝/劢行广州府事/越中饶沃/前后守宰例多贪纵/劢独以清白著闻/ D.王至岭南/多所侵掠/因惧罪/称疾委州还朝/劢行广州府/事越中饶沃/前后守宰例多贪纵/劢独以清白著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是公卿大夫的子弟,在文中指国子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 B.《周易》称《易经》,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被道家奉为学门圣典,六经之首。 C.射策,主试者提出问题,书之于策,覆置案头,受试人拈取其一为“射”,按所射的题目作答。 D.长史,职官名,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为别驾,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劢仪表堂堂,气质非凡。他相貌出众,风度翩翩,在追随河东王出镇京口前,去拜访张缵,因容貌俊美受到对方的夸奖赞许,后被委以重任。 B.王劢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广泛涉猎诗书典籍,策试成绩优异;后陪同梁武帝朝拜帝王陵,随行应答都有典故事实可考;赋诗则文质兼美,高洁典雅。 C.王劢不贪财物,为官清廉。还未做官时,就从不把私利和欲望挂在心上;做官后,更是廉洁自律,即使任职之地富饶,也清白自守毫不贪纵,名声显著。 D.王劢政绩卓著,颇有声誉。他多次临危受命,在兵乱之后或水灾时任职地方,拯救百姓于危难;无论在梁朝还是在陈,都深受皇帝的信任和百姓们的爱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西魏寇江陵,元帝征湘州刺史萧循入援,以劢监湘州。‎ ‎(2)在郡甚有威惠,郡人表请立碑,颂劢政绩,诏许之。‎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有俊才,号曰冀州神童。拜阳平公侍郎,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太祖素闻其名,遣骑追求。执送于军门,引见与语,悦之。‎ 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而俭约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太祖尝使人密察,闻而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玄伯为之逾甚。‎ 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荀容。及太祖季年,大臣多犯威怒,伯独无谴者,由于此也。‎ 27‎ 太祖崩,太宗未即位,清河王绍闻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玄伯独不受。太宗即位,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诏遣使者巡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按之,又诏坐朝堂,决刑狱。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征之。民多恋本,而长吏逼遣。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所在聚结。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守宰讨之不能禁。太宗乃引玄伯问曰:“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肤欲大以纾之,卿以为何如?”玄伯曰:“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夫敖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自秦汉以来,莫不相踵。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太宗从之。‎ 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笃。太宗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族,一夜数返。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 ‎(《魏书·崔玄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B.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C.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D.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官职调动可用"迁","左迁"指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太祖,文中指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立的名号。 C.古代"郡"和"国"都是诸侯王的封地,所以二者并称,也用来泛称地方行政区域。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常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 ‎ ) A.崔玄伯学识渊博。他对古今旧事、帝王制度、治理社会的规则和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以及明君贤臣,历代兴衰的原因都能够陈述。 B.崔玄伯受人信任。太祖、太宗都有事就向他询问,叫他巡视各个郡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还让他坐在朝堂,决断刑罚。 C.崔玄伯不贪钱财。太祖逝世时,清河王元绍听说人心不稳就拿出大量财物赏给朝廷官员,但玄伯不接受,太宗即位后为此赏赐了他。 D.崔玄伯生活节俭。虽然他身居高位,但生活很节俭,家里没什么财产,出门、上朝都无车子,有人认为他过度节约,而他却更加节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 ‎(2)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朕欲大赦以纾之,卿以为何如?‎ ‎6、文言文阅读 成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也。淹好文学,有气尚。太和中,文明太后崩,萧赜①遗其散骑常侍装昭明等来吊,欲以朝行事,主客执之云:“吊有常式,何得以衣入凶庭!”昭明等言:“本奉朝命,不容改易如此者数四,执志不移,高祖敕尚书李冲令选一学识者更与论执,冲奏遣淹昭明言:“未解魏朝不听朝服行礼,义出何典?”淹言:“吉凶不同礼有成数,玄冠不吊,童孺共闻。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远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方谓议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异哉”昭明遂相顾而笑曰:“幸借衣恰,以申国命。”‎ 十六年,萧赜遣其散骑常庾荜、散骑郎何宪、主书宗庆朝贡。宗庆语淹言:“南北连和既久,而比弃信绝好,岂是大国善邻之义?”淹言:“为王者,不拘小节。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宗庆、庾荜及行者皆相顾失色。何宪知淹昔从南入,而以手掩目曰:“卿何为不作于禁②,而作鲁肃?”淹言:“我舍危效顺,欲追踪陈、韩③何于禁之有!宪亦不对。‎ 高祖幸徐州,敕淹与阔龙胸等主舟裤,将泛泗入河,溯流还洛。军碻磝,淹以黄河浚急,虑有倾危,乃上疏陈谏。高祖敕淹曰:“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而黄河急,人皆难涉,我因有此行,必须乘流,所以开百姓之心,知卿至诚,而者不得相纳”于时宫殿初构,兵民运材,日有万计,伊洛流渐,苦于厉涉,淹遂求,都水造浮航。高祖赏纳之。‎ 淹小心畏法,典客十年,四方贡聘,皆有私遗,毫不纳,乃至衣食不充遂启外禄。景明三年,出除平阳太守还朝病卒曰定。‎ ‎(选自《魏书》,有删改)‎ ‎【注】①萧: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二任皇帝,在位时与北魏通好②于禁:三国时期魏国武将。襄之战中,给关羽后投降蜀汉。③陈、韩:指陈平、韩信。两人均帮助刘邦平定天下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7‎ A.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卿远自江南/奉不能式遵成事/方谓议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异哉/ B.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卿远/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方/谓议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异哉/ C.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卿远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方/谓议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异哉 D.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卿远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方谓议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异哉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又叫“驾崩”诸侯死为“”大夫死为“卒”士死日“不禄”,庶人死曰“死”。 B.尚书: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来六部的长官都称为“尚书”。 C.幸:指皇帝到某处。古代皇帝的行动、用品都有特定的称呼,如皇帝的命令叫“语”敕”或“疏”,坐的车子叫“御驾”。 D.溢:谥号:古代帝王、贵族等死后依其生前行迹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号由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淹善于以理服人。文明太后驾崩后,南齐派来的使者坚持要穿朝服吊,成淹最终说服了他们按魏朝的礼节行事。 B.成淹忠于国家。南齐使者以于禁背魏降汉的事试探他,他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要像陈平、韩信那样扶助君主成就大业。 C.成淹既忠君,又爱民。他曾劝高祖不要乘船渡黄河,也曾上书皇帝建筑浮桥以解除兵民践涉过水运输材料的艰苦。 D.成淹为官廉正,他担任典客十年,没有接受四方朝贡之人一丝一毫的财物,以至于缺衣少食,向国家请求额外的俸禄。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北连和既久,而比弃信绝好,岂是大国善邻之义?‎ ‎(2)军次码破,淹以黄河急,虑有倾危,乃上疏陈谏。‎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   邢卲,字子才,河间郑人。少在洛阳,会天下无事,与时名胜专以山水游宴为娱,不暇勤业。尝因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记之。后因饮谑倦,方广寻经史,五行俱下,一览便记,无所遗忘。年未二十,名动衣冠,诸人方之王粲。   ‎ 27‎ 自孝明以后,文雅大盛,卲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于时袁翻与范阳祖莹位望通显,文笔之美,见称先达,以卲藻思华赡,深共嫉之。尝有一贵胜初受官,大集宾食,翻与卲俱在坐。翻意主人托其为让表。遂命卲作之。翻甚不悦,每告人云:“邢家小儿尝客作章表,自买黄纸,写而送之。”卲恐为翻所害,乃辞以疾。太昌初,敕令恒直内省,给御食,令覆按尚书门下事,凡除大官,先问其可否,然后施行。   卲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吉凶礼仪,公私谘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诬引该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顷。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有斋不居,坐卧恒在一小屋。果饵之属,或置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啖。天姿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愚,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觅虱,且与剧谈。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子大宝,有文情。孽子大德、大道,略不识字焉。‎ ‎(节选自《北齐书·邢卲传》)‎ ‎【注】①责胜:尊贵而有权势者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B.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C.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D.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穿的服装这里指缙绅、土大夫。 B.文笔,南北朝时称有韵之文为文,无韵之文为笔,后来泛称文章为文笔。 C.敕令,即指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有时也称太后太子发布的诏令。 D.孽子,婢妾所生的儿子,旧指所谓庶出之子,庶孽之子即非嫡亲之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邢卲天资聪慧。少时贪玩不用功读书,曾因连日阴雨才读《汉书》,但五天就能基本记诵。阅览五行齐下,一遍就记住,世人把他比作王粲。 B.太昌初年,邢卲身居要位深受浩荡皇恩。在内省上班,生活和政治待遇优厚,朝廷凡是任免大小官职,都要征求他的意见,然后才办理。 C.邢卲秉性简易朴素,博览典籍,通晓事务,有关吉凶礼仪的事情,无论公家私人都向他咨询请示,他对疑难的解答,成为人们做事的指南。 D.邢御生性旷达不拘小节,不讲究威仪,果实糕饼之类,有时放在小屋梁上,与客人取下共享,有时面对客人解开衣服捉虱子,仍谈笑风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孝明以后,文雅大盛,卲雕虫之美独步当时。‎ ‎(2)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卲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人也。逊少学,常为兄仲优饶。既而自责曰:“名为人弟,独受安逸,可不愧于心乎?”欲同勤事业。母冯氏谓之曰:“汝欲谨小行耶?”逊感母言,遂专心典籍,恒书壁作“见贤思齐”四字,以自劝勉。属本州沦陷,寓居邺中,为临漳小史。县令裴鉴莅官清苦,致白雀等瑞,逊上«清德颂»十首。鉴大加赏重,擢为主簿,仍荐之于右仆射崔暹,与辽东李广、渤海封孝琰等为暹宾客。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逊曰:“家无荫第,不敢当此。”天保元年,本州复召举秀才。五年正月,制诏问求才审官,逊对曰:“今日公卿,抑亦天授,与之为治,何欲不从。高悬王爵,唯能是与。无令桓谭非谶,官止于郡丞;赵壹负才,位终于计掾 27‎ ‎。则天下宅心,幽明知感,真人去而复归,从此而言,可以无愧。”又问刑罚宽猛,逊对曰:“伏惟陛 下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王者之治,务先礼乐,如有未从,刑书乃用,宽猛兼设,水火俱陈,则天下自治,大道公行。”七年,诏令校定群书,逊等十一人同被尚书召共刊定。时秘府书籍纰缪者多,逊乃议曰:“按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言:臣向书、太史公书、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后杀青。向之故事,见存府,即欲刊定,必藉众本。邢子才、魏收等并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凡得别本三千馀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八年,诏尚书开东西二省官选,所司策问,逊为当时第一。‎ ‎(节选自«北齐节樊逊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B.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C.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D.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掾”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曹,掾史,掾属”。“计掾”是古代州郡的计吏。 B.“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转达臣子进言意愿的侍者,后发展为帝王的谦称。 C.“表”是给皇帝的奏章,与之相关的词语“表函”是上呈天子的函件,“表奏”是表文奏章,“表草”是表文草稿。 D.古代制作竹简,先用火烤,使其冒出水分,这个程序叫“杀青”,也叫“汗青”。选文中“杀青”指书籍定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逊有责任心,读书勤勉。他不想安逸地受人照顾,愿与兄长一同致力家业;在母亲开导下,他又全力研读典籍,并常在墙上题字以自勉。 B.樊逊颇有文才,能把握时机。在担任临漳小史时,他钦佩县令为官清廉,就作了十首?清德颂?,受到县令的赏识,被提拔为主簿。 C.樊逊善于策对,治国有见地。他认为国家应该重用有才德的人,不要埋没人才;他认为王者之道应以礼乐为先,后用刑罚,恩威并施。 D.樊逊能以史为鉴,处事有方。他在主持校定群书时,借鉴汉代刘向的做法,搜集各种不同版本的书籍对照校定,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 ‎(2)凡得别本三千馀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父莫豆干,以贵着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正光末,破六汗拔陵①‎ 27‎ 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救之。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帅薛崇礼等处处屯聚,出兵遨截,贵每奋击,辄破之。除武骑常侍。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加别将。贵率乡兵从尔朱荣焚河桥,力战有功。加征虏将军,封革融县侯,邑一千户。除郢州刺史。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②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③之妙,正当尔耳。”进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先是兴州氐反,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等攻围隆州。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朝廷授任宇文贵都督益州潼州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授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夫。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吐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保定之末,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还至张掖,薨。赠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书•列传十九》)‎ ‎【注】①破六汗拔陵,北魏孝明帝时期六镇之乱的领导人。②侯:箭靶。③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27‎ ‎1.下列对文章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B.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C.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D.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除,任命官职。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辟、察、荐、举、授、起、征、放等。 C.践阼,阼是古代庙寝堂前的台阶。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此指皇帝登临皇位。 D.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贵少有大志。他跟老师学习时曾感叹应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封侯,不能如先生-样当博士。 B.宇文贵箭术神妙。宇文贵一箭射中了放在箭靶上的金酒杯,文帝称赞他的箭术和养由基相当。 C.宇文贵屡立战功。生擒葛荣后被朝廷赐封邑,讨伐吐谷浑有功,爵位升为许国公,封邑万户。 D.宇文贵善于治民。以前蜀人有很多强盗,他曾招募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当地的治安状况由此好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 ‎(2)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弓三石,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太祖异之,授都督。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巴西人谯淹据南梁州,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扇动群蛮。太祖令敦率军讨之。山路艰险,人迹罕至。敦身先将士,攀木缘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又遣仪同扶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淹乃与开业并其党泉玉成等率众七卡,口累三万,自垫江而下,就梁王琳。敦遨击,破之。淹复依山立柵,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敦设反间,离其党与,因其懈怠,复破之:进爵武都公。武成元年,入为军司马。自江陵平后,巴、湘之地并内属。陈将侯填等围逼湘州,遏绝粮援。乃令敦率步骑六千,度江赴救。敦每设奇伏,连战破瑱,乘胜径进,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相持岁余,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敦云:“湘州是我国家之地。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填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勒众而还。保定五年,卒。建德初,追赠大将军,谥曰烈。‎ ‎(选自《周书·贺若敦传》,有删改)‎ 27‎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B.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C.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D.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来潜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B.石为古代重量单位,“弓三石”意谓超重的强弓,文中借此极言贺若敦的臂力非常人能比。 C.巴西,郡名,指东汉末至隋朝的巴西郡,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 D.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数甚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若敦思虑深远,行事果断。他在父亲贺若统难以决定是否要拘捕田迅之际,及时进策,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执迅以颍州归降,助父建功。 B.贺若敦勇猛善战,屡建军功。他箭无虚发,力助独孤信成功脱围;征伐憔淹时,他不惧艰险,身先士卒;救援湘州时,他孤军深入,收失复地。 C.贺若敦颇有胆识,智谋过人。他率军攀木缘崖,出其不意攻破敌军;他实施反间计,离间谯向,再破谯军;他增修营垒,建造房舍,以麻痹侯瑱。 D.贺若敦心怀家国,守土尽责。他在粮援既绝、军心动摇的情况下,与陈军相持一年多;面对陈军的求和,他义正词严地表示要守护国土,坚持到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② 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 ‎ ‎ ‎ ‎ ‎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3.B; 4.(1)孙谦任郡县长官,常常努力鼓励督促百姓耕种农田,种桑养蚕,力求地尽其利,他辖下百姓的收入常常比相邻郡县百姓的收入多。‎ ‎(2)有个彭城人叫刘融的,行乞吋病重,无家可归,他的朋友用车把他送到孙谦的家中,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 27‎ 解析:1.原文标点为:“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2.官员居丧要离官位。 3.“以威力镇之”错,“以威力镇之”的是以前的官员。 4.【参考译文】‎ 27‎ ‎   孙谦字长逊,是东莞莒人。他在年少时被亲成赵伯符知晓。孙谦十七岁时,赵伯符担任豫州剌史,选用孙谦为左军行参军,孙谦以处理公事的才干著称。因为父亲去世,孙谦离职守丧。他客居历阳,亲自耕种来供养弟弟妹妹,同乡人都称赞他们兄妹间的亲厚和睦。孙谦出京担任句容令,清廉谨慎,记忆力强,县中百姓称他明智如神。泰始初年,孙谦侍奉建安王刘休仁,刘休仁命孙谦为司徒参军,并向明帝推荐他,孙谦被擢拔为明威将军、巴东和建平两郡的太守。两郡都处在三峡之中,以往常常依靠武力威压镇服郡中百姓,孙谦将要赴任,明帝下令要孙谦招募一千兵丁跟随。孙谦说:“蛮夷不肯归顺,是因为对待他们缺少一定的准则罢了,哪里用得着派兵打仗,耗费国家的资财呢!”孙谦坚决拒绝,不肯接受兵丁。到郡之后,孙谦广施惠政,推行教化,蛮僚都纷纷归服,并争着向孙谦情赠金银财宝,孙谦——抚慰他们,晓之以理,然后把他们送回去,馈赠的金银财宝一点儿也没有接受。后来抓住一些违法的蛮僚,也都把他们释放回家。本由吏民承担的官员俸禄,也全都把吏民的负担免除。这样一来,郡境之内安然无事,孙谦的成望大大提高。齐朝初年,孙谦担任宁朔将军、钱唐令,他以简洁的方法处理繁杂的政务,狱中不拘留尚未审讯判罪的犯人。孙谦离职的时候,百姓因为孙谦在职期间不接受馈赠,就在孙谦离县之后用船装着缣帛追着送给孙谦,孙谦拒不接受。每次离职,孙谦都没有自己私有的房宅,常常向官府借空车棚居住。明帝将要废立太子,想要选用孙谦做心腹,于是让他兼做卫尉,配给他一百多名披甲执仗的卫士。孙谦不想处在这种交接承转的时期,就遣散了甲兵。皇帝虽然没有怪罪他,但不再重任他。天监六年,孙谦出京任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年纪已衰老,但还是努力处理政务,官吏和百姓都很安心。孙谦到任以前,郡中虎多,常伤害人畜。孙谦到任之后,虎竟绝迹。孙谦离职的那天夜晚,虎又出来伤害当地的百姓。孙谦任郡县长官,常常努力鼓励督促百姓耕种农田,种桑养蚕,力求地尽其利,他辖下百姓的收入常常比相邻郡县百姓的收入多。天监九年,因为孙谦年老,朝廷征调他为光禄大夫。孙谦回京赴任之后,高祖十分赞赏孙谦的清廉高洁,对他以隆厚的礼仪相待。每次朝见皇帝,他还请求担当繁难的重任以报效国家。皇帝笑着说:“我任用你的智慧,而不任用你的体力。”孙谦从年轻直到年老,历任两县五郡的长官,处处都保持廉洁。他生活俭约朴素,坐榻旁只设置用苇或竹编的粗席做的屏风,冬天盖布被铺莞席。夏天没有床帐,但他夜晚睡觉却未曾有蚊蚋骚扰,很多人对此感到奇异。孙谦年过九十,但身体强壮,如同五十岁的人。每逢朝会,他往往在众人之先到达朝门。他努力奉行仁义,立身行事超过别人很远。孙谦的从兄孙灵庆曾因有病寄住在孙谦的家中,孙谦外出回家后去问候孙灵庆的饮食起居状况。孙灵庆说:“先前喝水觉得冷热不合适,随即就又感到口渴。”孙谦从孙灵庆那儿出来后就休弃了自己的妻子。有个彭城人叫刘融的,行乞时病重,无家可归。 他的朋友用车把他送到孙谦的家中,孙谦打开厅堂接待他。等刘融死后,孙谦按礼仪殡殓埋葬他。众人都佩服孙谦的仁义作风。十五年,孙谦在任职期间去世, 死时九十二岁。‎ ‎ ‎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3.D; 4.(1) 王晏被杀,王瞻出京任晋陵太守。王瞻廉洁行政,妻子儿女也不能免除饥寒。(2)(王瞻)很爱饮酒,常常饮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误文书事务。‎ 解析:1.这句话的含意是“对王瞻的父亲说:‘我们家族不衰微,希望就寄托在这孩子身上了。’王瞻十二岁,为父亲服丧,以孝道闻名。服丧期满,继承爵位东亭侯。王瞻年幼时轻浮刻薄,喜好放纵游玩,被乡里人憎恶”,故选B项。 2.B项错误,此处“阕”,终了。“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3.D项,“终因饮酒伤身,一病不起,不久去世”与选文不符,文章最后说“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高祖每称瞻有三术,射、棋、酒也。寻加左军将军,以疾不拜,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九”,这是说王瞻很爱饮酒,常常饮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误文书事务,并没有说是因为饮酒伤身而一病不起。 4.‎ ‎【参考译文】‎ ‎   王瞻,字思范,是琅邪郡临沂县人,是宋朝太保王弘的堂孙。祖父王柳,担任光禄大夫、东亭侯。父亲王猷,担任廷尉卿。王瞻几岁时,曾拜师读书,当时有艺人从门口经过,同学都出去观看,唯独王瞻不看,如起初一样温习诵读。伯父尚书仆射王僧达听说后就另眼看待他,对王瞻的父亲说:“我们家族不衰微,希望就寄托在这孩子身上了。”王瞻十二岁,为父亲服丧,以孝道闻名。服丧期满,继承爵位东亭侯。王瞻年幼时轻浮刻薄,喜好放纵游玩,被乡里人憎恶。等到(王瞻)成人,便强自克制而有读书人的操守,涉猎书籍、奏记,对下棋射箭尤为擅长。王瞻出仕为著作佐郎,屡经升迁为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马。不久,王瞻出京任鄱阳内史,任职期满,授任太子中舍人。王瞻又是齐南海王的朋友,不久改任司徒竟陵王从事中郎,竟陵王对他十分尊敬。南海王担任护军将军,王瞻任长史。王瞻又出京补任徐州别驾从事史,调任骠骑将军王晏的长史。王晏被杀,王瞻出京任晋陵太守。王瞻廉洁行政,妻子儿女也不能免除饥寒。当时大司马王敬则起兵作乱,途经晋陵,郡中民众很多人依附王敬则。后军队失败,朝廷军队要讨伐贼党,王瞻上报朝廷说:“愚蠢的人容易骚动,不值得追根求源去处治。”明帝准许他的意见,所保全的人以万计数。朝廷征召王瞻为给事黄门侍郎、抚军建安王长史、御史中丞。高祖的藩王府邸设立,任命王瞻为大司马相国谘议参军,兼任录事参军。梁朝台阁建立,王瞻任侍中,调任左民尚书,不久改任吏部尚书。王瞻性格正直,处于任免官员的部门,所推举多按自己的心意行事。(王瞻)很爱饮酒,常常饮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误文书事务。高祖经常称说王瞻有三种技术,就是射击、下棋、饮酒。不久加授王瞻左军将军,因患病没有就任,仍旧担任侍中,兼骁骑将军,没有就任,就去世了,时年四十九岁。谥号为康侯。儿子王长玄,担任著作佐郎,早早去世。‎ ‎ ‎ 27‎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C; (3)D; ‎ ‎(4)①当时贼徒剥削掠夺男人和女子,拘禁逼迫士人和庶民,孔奂总是保护他们,得以保全面度过危难的人非常多. ‎ ‎②(孔奂能)深入地通晓治理国事的根本,每次陈述奏进,皇上没有不说好的,各个部门积滞的事务,都交给孔奂决定。 解析:(1)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2)为郡守的统称。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 (3)“孔奂积极支持”错,原文“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 (4)【参考译文】 ‎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曾祖父孔琇之,在齐朝任左民尚书、吴兴太守。祖父孔珔,任(齐朝)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父亲孔稚孙,在梁朝任宁远枝江公主簿、无锡县令。孔奂几岁时就成了孤儿,被叔父孔虔孙抚养。他爱好学习,善于写文章,经书史籍诸子百家的著作,没有不通晓涉猎的。沛国人刘昱当时号称学问渊博,每次和孔奂一起讨论,对他深为赞叹佩服,便拉着孔奂的手说:“从前蔡伯喈的古代典籍都给了王仲宣。我会希望成为那个蔡伯喈,您可以做王仲宣而不必有愧。”所保藏的书籍,不久就赠给孔奂。 ‎ 京城失陷,朝延官员都被拘禁。有人推荐孔奂给叛贼统帅侯子鉴,侯子鉴下令解除拘禁,优厚地对待他,命令他掌管书记职务。当时侯景的军士都肆意逗其凶威,侯子鉴是侯景的心腹亲信,委任又重,朝延官员见到他,没有不卑躬屈膝的,唯独孔奂傲然自若,不曾显得卑下。有人劝谏孔奂说:“现在是乱世,人们都想苟且(以求)免除(祸害),德羯没有知识,难道可以用道义对抗他们?”孔奂说:“我的性命还存在,虽来能去死,难道可以取媚于凶暴、丑恶的人,以求得保全性命吗?”当时贼徒剥济掠夺男人和女子,拘禁逼迫士人和庶民,孔奂总是保护他们,得以保全而度过危难的人非常多。 ‎ 高祖接受禅让后,(孔奂)升任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任命(孔奂)为晋陵太守。晋陵自从宋,齐以来,一直就是大郡,虽经过敌寇的侵扰,还是保全了富庶,前后担任郡中太守的大多进行凶恶的掠夺,孔奂以清白自守,妻子和儿女都不到他任官的地方,(孔奂)只用一只船来到郡中,所得的官俸,随即分送救济孤几寡妇,郡中的人非常高兴,称(孔奂)为“神君”。曲阿的富人殷绮,见孔奂的生活俭节补素,便馈贈一件衣服、一具毡被。孔奂说:“太守身有优厚的体禄,怎么会不能备办这些,但百姓生活有不足,不容(我)独自享受温饱呀。有劳您深厚的情意,希望不要烦劳。” ‎ 27‎ 起初,世祖在吴中,听说孔奂擅长政务,到登上帝位,征召(他)任御史中丞,兼任扬州大中正。孔奂性情刚直,善于掌握道理,多次举发弹劾(官员的过失),朝廷上(人们)非常敬畏他。(孔奂能)深入地通晓治理国事的根本,每次陈述奏进,皇上没有不说好的,各个部门积滞的事务,都交给孔奂决定。(孔奂)升任散骑常待。兼任步兵校尉,任中书舍人,掌管诏诰的撰写,任扬、东扬两个州的大中正。天嘉四年,重新任命为御史中丞,接着任五兵尚书,常侍、中正的职务依旧担任。当时世祖生病,尚书省各种事情,都命令仆射到仲举和孔奂共同决定。到世祖兵种,孔奂和高宗以及到仲举加上吏部尚书袁枢、中书舍人刘师知等入宫侍候医药。世祖曾经对孔奂等人说:“现在三方鼎足对峙,生民不能得到治理,天下的事务重大,应当要一个成年的君主。朕要近则效法晋成,远则尊崇殷法,你们必须遵守这个意旨。”孔奂便流泪哀叹抽泣着对答:“陛下饮食失调而致病,不要太久就会痊愈康复,皇太子年纪正当兴盛之时,圣人的品德日益提高,安成王以陛下弟弟的尊贵地位,完全可成为周旦,辅导帝王主持国政,如果陛下有废除皇太子另立继承人的想法,臣等竭尽忠诚,不敢听从诏令。”世祖说:“古代直道而行的遗风,又在你身上看到了。”天康元年,便任用孔奂为太子詹事,两个州中正的职务依旧担任。 ‎ 至德元年去世,当时年纪七十岁。 ‎ ‎ ‎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C;2.B;3.A;‎ ‎4.(1)等到西魏进犯江陵,元帝征召湘州刺史萧循前来援救,任命王劢代管湘州。‎ ‎(2)他在晋陵郡很有威望和恩德,郡中人上表请求为王劢树碑,颂扬他的政绩,皇帝下诏同意此事。‎ 解析:1.“称疾”紧承“惧罪”,是后面“委州”的原因和借口,故不宜断开,排除A、D项。“府事”指州府事务,“事”并非“越中饶沃”的谓语动词,故排除B项。‎ ‎2.《易经》是儒家经典。‎ ‎3.王劢被任命为太子洗马不是因为容貌,而是因为才能和门第(才地)。‎ ‎4.参考译文:‎ 王劢,字公济,他是王通的弟弟。他风仪俊美,广泛地研读诗书典籍,爱清静俭朴,未尝把个人利益和欲望放在心上。梁朝时是国子学中习《周易》的学生,参加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宣惠武陵王主簿、轻车河东王功曹史。河东王出镇京口,王劢也将随他到那里,范阳张缵当时掌管选举,王劢去张缵处话别,张缵称颂他的风采,就说:‎ 27‎ ‎“以王生的才学和门第,怎能到京都以外的官署任职呢?”起奏任命他为太子洗马。出任南徐州别驾从事史。大同末年,梁武帝朝拜帝王陵,取道经过朱方,王劢按例在那里迎接等候,诏令王劢跟在武帝身边,凡所经过的名山大川,武帝没有不问及的,王劢随着事情应答,全有典故事实可考。又随武帝登北顾楼,王劢在那里所作的诗篇,文辞和诗义高洁典雅,武帝非常赏识他。那时河东王任广州刺史,便任王劢为冠军河东王长史、南海太守。河东王抵达岭南,做了不少侵吞之事,因害怕被治罪而称病,弃州返回朝廷,王劢主持广州事务。越地土地肥沃富饶,在他前后(任职)的官吏多恣意贪污,唯王劢以清正廉洁闻名。入朝任给事黄门侍郎。侯景叛乱,王劢向西投奔江陵,元帝秉承帝旨任他为太子中庶子,执掌相府管记,出任宁远将军、晋陵太守。当时正值兵荒则过,晋陵民生凋弊,王劢为政清廉,官吏和百姓便安定下来。等到西魏进犯江陵,元帝征召湘州刺史萧循前来援救,任命王劢代管湘州。江陵陷落,敬帝承帝旨任命他为中书令。高祖为司空,以王劢兼任司空长史。高祖为丞相,以王劢兼任丞相长史,侍中、中书令不变。当时吴中遭祸乱,许多老百姓困乏之极,就让王劢督管吴兴郡。天嘉元年(560),征召为侍中、都官尚书,尚未就职,又任中书令。升任太子詹事,主管东宫事务,侍中等职都不变。废帝继位,晋升为散骑常侍。当时东境发生水灾,百姓遭受饥饿,任王劢为仁武将军、晋陵太守。他在晋陵郡很有威望和恩德,郡中人上表请求为王劢树碑,颂扬他的政绩,皇帝下诏同意此事。征召他为中书监,再任尚书右仆射,兼右军将军。太建四年(572)五月去世,时年六十七岁。追赠为待中、中书监,谥号温。‎ ‎ ‎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C; 3.B; 4.(1)太祖征讨慕容宝,停驻在常山,玄伯放弃郡城,向东逃到海边。 (2)现在犯罪的人已经很多,不可能全部杀死,我想大赦来赦免他们,你认为怎么样?; 解析:1.“及”的意思是“等到”一般用于句首,排除C;“抚尉新民”为动宾结构,前后停顿,排除BD;故选:A。 2.“都是诸侯王的封地”错误,古代,“郡”不是诸侯王的封地,“国”在有些朝代是诸侯王的封地。 3.“叫他巡视各个郡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错误,文中有“诏遣使者巡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伯按之”的信息,说明他没有去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而是检查使者的情况。并且让他“巡视,坐朝堂,决刑狱”的只有太宗。 4.参考译文: ‎ 27‎ 崔玄伯,是清河东武城人。年轻时有杰出的才能,被称为冀州神童。授任阳平公侍郎,处理各种事情有条理,处置没有拖延的.苻坚听说后感到惊奇,征召为太子舍人。崔玄伯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不赴任,降为著作佐郎。太祖征讨慕容宝,停驻在常山,玄伯放弃郡城,向东逃到海边。太祖一向听说他的声名,派遣骑兵追赶寻求。捉住后送到军营门前,太祖召见和他谈话,非常喜爱他。‎ 太祖前往邺城,等到太祖回京城,停驻在恒岭。太祖亲自登上山顶,安抚慰问新归附的人,恰巧遇上玄伯扶老母登山岭,太祖嘉许他,于是诏令所有不能自己进见的迁徙民众,赐给车辆耕牛。玄伯升吏部尚书,而他居处节俭,不经营产业,家徒四壁;出门没有车辆,早晨下午步行上朝;母亲七十岁,供养没有两份菜肴。太祖曾派人秘密观察,听说后更加器重他,厚重地加以馈赠赏赐。当时也有人讥讽他过度俭约,而玄伯做得更厉害。‎ 太祖时常召他进宫向他询问古今旧事,帝王制度,治理社会的规则。玄伯陈述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以及明君贤臣,历代兴衰的原因。不曾直言违背旨意,也不曾阿谀苟且屈从。到了太祖晚年,大臣多有冒犯威严被斥责,唯独玄伯不遭谴责,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太祖逝世,太宗没有即位,清河王元绍听说人心不稳,拿出大量钱财布帛赏赐朝廷官员,唯独玄伯不接受。太宗即位,因不接受元绍的钱财布帛,特地赏赐帛二百匹。下令派遣使者巡视郡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命令玄伯巡视,又诏令玄伯坐在朝堂,决断刑罚。太宗认为郡国豪强,成为民众的大祸害,就优厚地下诏征召他们。民众多留恋本土,而官员逼迫遣送这时轻浮的年轻人,因而互相煽动,在各地聚集。西河、建兴的盗贼一起闹事,郡守县令讨伐他们,不能禁止。太宗于是召见玄伯询问说:“现在犯罪的人已经很多,不可能全部杀死,我想大赦来赦免他们,你认为怎么样?”玄伯说:“君王治理天下,以安定民众为根本,哪能顾及小的是非曲直呢?赦免虽然不是正道,而可以变通施行,从秦汉以来,无不相继。如果赦免而仍不改正的,再诛杀也不算晚。”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泰常三年夏天,玄伯病重,太宗派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到他那里接受遗言,又派遣侍奉的臣属询问病情,一夜几次往返。等到玄伯去世,太宗下诏悲痛惋惜,追赠司空,谥号为文贞公。‎ ‎ ‎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C ‎3.D 27‎ ‎13.(1)南北通好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近来你们背信弃义,断绝友好的关系,这是一个大国友善地对待邻国的态度吗? (2)军队驻扎在硫,成淹认为黄河水流湍急,担心出现船只倾覆的危险,便上疏劝谏。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请”都是动词,且“请”明显与后文联系紧密,故“行”“请”之间应断开。“丧”后的“之”是结构助词“的”,“遭丧之礼”是名词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千载之下”是时间状语,与后面的内容断开比较恰当。“称之”的“之”是代词,“卿”是人称代词,二者中间应断开。“远自江南”是句子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奉慰”是“卿”的动作,不能与“卿远自江南断开。“方”与后面的内容联系紧密,应在其前断开。“典前的“何”是疑问代词,不能与“典”断开。“何”“其”连用,表示“怎么那样”中间不能断开。故选D。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疏”是大臣给皇帝的奏章。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向国家请求额外的体禄”错。“乞外禄”是请求外任地方官。 4‎ 27‎ ‎.【参考译文】 成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成淹爱好文学,有气度志向。太和年间,文明太后去世,南齐萧派他的散骑常侍装昭明等人前来吊唁,他们想穿着朝服参加丧礼。负责接待他们的主客官抓住这点说:“吊有常规,怎么能穿红色的官服进入办丧事的场所!”裴昭明等人说:“本是奉朝廷之命来,朝服不容改变。”双方这样多次争执,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高祖命尚书李冲,让他挑选一名有学识的人与南朝使者论争,李冲奏请派遣成淹。裴昭明问:“不知道魏朝不让穿朝服参加丧礼,是出自什么典章?”成淹答道:“吉凶不同,礼节上是有规定的,戴着上朝时戴的玄色冠冕,不能参加祭吊,这是小孩们都知道的礼节过去季孙将要去参加丧礼,先请教吊丧的有关礼节,千百年来,还在被人们共同称颂。你们从遥远的江南来吊,不能遵守已有的规定行事还要问出自什么典章,同是使者,对错是多么不同啊!”装昭明于是笑着看他,说:“希望借给我们丧服丧帽,以完成我们前来参加丧礼的使命。”太和十六年,萧派他的散骑常侍庾、散骑侍郎何宪、主书宗庆等前来朝贡。邢宗庆对成淹说:“南北通好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近来你们背信弃义,断绝友好的关系,这是一个大国友善地对待邻国的态度吗?”成淹回答:“做君主的不拘泥于细枝末节况且齐的先主几代侍奉宋朝,蒙受恩惠,怎么能找机会夺取人家的政权?邢宗庆、庚以及随从来的人都互相看着,脸上改变了颜色。何宪知道成淹过去是从南朝归附北魏的,便用手捂着眼问:“你为什么不做背魏降汉的于禁,而要做忠于东的鲁肃?”成淹说:“我舍弃违背天意的南朝,归降顺乎天意的北魏,想效法陈平、韩信,去做什么于禁?”何宪再也无言以对。 高祖率大军到达徐州,命成淹与龙驹等人负责筹集船只,准备乘船由泗水渡入黄河,再逆流返回洛阳。军队驻扎在磝威淹认为黄河水流湍急,担心出现船只倾覆的危险,便上疏劝谏。高祖对成淹说:“我认为恒,代一带没有水上运根的道路,所以京城的百姓才贫穷现在迁都到伊洛,是想使四方交通运输便利顺畅,然而黄河水大流急,人们都认为难以渡过。我于是有这次出行,一定要乘船,就是要借此消除人们对黄河的畏惧之心,我知道你的奏章是出于至诚,但今天你的劝告我不能采纳。”当时,宫殿刚刚兴建,兵民每天运送的材料数以万计,伊洛的河流中有流动的冰块,运夫们苦于跋涉过水,成淹便启奏朝廷,请求朝廷命都水监负责建造浮桥。高祖赞赏并接受了他的建议 成淹为人小心,敬畏法律,担任典客之职十年,四方贡奉和馈赠的物品,都有私下送给他的,而他一点都不接受,以至于衣食不足,于是上奏请求任地方官。景明三年,他出任平阳太守还朝后,病逝谥号称定。‎ ‎ ‎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C; 3.B; 4.(1)自孝明帝以后,社会讲究文才,邢卲文章之美,超群出众,无人可比。(2)每当公卿集会议论,事情有关典制掌故,邢卲拿起笔马上写出来,引证广博。‎ 解析:1.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2.“敕令”专指皇帝颁布的诏令,法令。其他人不得使用。 3.邢卲身居要位,深受皇恩浩荡。原文说的是“凡除大官,先问其可否”是指凡是任免重要大官职,都要征求他的意见,选项中“大小官职”的表述有误。 4.‎ ‎   邢卲,字子才,河间鄚地人氏,年轻时在洛阳,适逢天下太平,同名流们一道,专以游山玩水为乐,不顾及学业。曾因为连降大雨,无法出门,便静心于《汉书》,五天,就可以记诵。后来由于饮酒谑戏过度,而觉乏味,广为探求经史,阅览五行(仁、义、礼、智、信)齐下,一览就能记住,却无遗漏。年未二十,在名门望族中就很有影响了,许多人将他比作王粲。‎ ‎   从孝明帝以后,社会讲究文才,邢卲文章之美,超群出众,无人可比。每一篇文章问世,京师便为之纸贵,读诵很快遍及远近。这个时期,袁翻与范阳祖莹名望显达,文笔华美,被称之为先达。由于邢卲藻思华美,两人很是嫉妒他。曾经有一尊贵而有权势者初次受到官爵,大肆聚会客宾,设宴庆贺,翻与卲都应邀在坐。翻心里暗想主人会请自己作谢表的。但主人却叫卲制作。袁翻很不高兴,常常对人说:“邢家小儿常受人雇佣造章表,自己买来黄纸,写完之后再给人送去。”卲担心遭受翻的陷害,便托病辞掉了官职。太昌初,敕令长期在内省当值,供给饭食,命复按尚书门下事,凡朝廷准备除拜高官,都要先来征求卲的意见,然后再作处理。‎ ‎   ‎ 27‎ 邢卲性情简易朴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都能和睦相处。博览典籍,无不通解知晓。晚年尤其用心《五经》章句,努力穷尽指归要义。有关吉凶礼仪,公家私人都问他请示,他的解答疑难,为世人的指南。每当公卿集会议论,事情有关典制掌故,邢卲拿起笔马上写好,引证广博。帝请其制定朝章,一会儿就完成。虽名望贵重,却不以才位处世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子、衣服、器物和用具,勉强够数就可以。不居斋室,坐卧经常在一小屋之中。果饼等食物,常置放梁下,客人到来,便取下来共同分享。天资质朴,平易近人,无论贤良还是愚鲁的来客,皆能平等对待。与客人谈话时甚至会解开衣服寻觅虱子,边抓边与友人流畅地谈论。藏书甚丰,却不喜校对文字。看见他人校勘,就会戏笑道:“为何这般愚蠢?天下的书一辈子都读不完,怎么可以把时间花在校勘之上。再说思虑误书,更是一种快乐。”‎ ‎   子大宝,亦有文情。庶子大德、大道,却识字不多。‎ ‎ ‎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B; 3.D; 4.(1)天亮上朝,专注政治方略,严明刑罚来督察诸侯,重申恩德来抚爱百姓。‎ ‎(2)总共得到三千多卷不同的版本,«五经»和各种史书,几乎没有遗漏缺失的。‎ 解析:1.‎ 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 2.‎ C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对帝王的尊称。‎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 3.‎ B不是被朝廷征召为主簿,而是裴鉴提拔他做了主簿。‎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4.‎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   ‎ 27‎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氏人。樊逊自小读书,常常受到兄长樊仲照顾。不久他自责地说:“我名义上是弟弟,难道接受安逸,能不感到惭愧吗?”想要与兄长一同致力家业。母亲冯氏对他说到:“你想要做小事吗?”他有感于母亲的话,于是一心钻研典籍,常在墙上书写“见贤思齐”四字,用来勉励自己。恰逢本州沦陷,寄居邺中,担任临漳小史。县令裴鉴为官清廉勤苦,所以出现了白雀等祥瑞之兆,樊逊写了十首《清德颂》呈上,裴鉴非常欣赏推重,提拔他做了主簿,并将他推荐给右仆射崔暹,成了崔暹的宾客。后来崔暹聚集宾客,大司马元旭当时也在座,讨论想要任命府僚一事。崔暹指着樊逊说:“这个人学富才高,是最好的行参军的人选。”元旭看着樊逊说:“能否屈就吗?”樊逊答道:“我家不是名门,可不敢担任这样的重任。”天保元年,本州又征召举荐樊逊为秀才。天宝五年正月,皇上下诏书征问选拔贤才考察官吏之策,樊逊对答说:“今天的王公卿相,也许是上天授命,让他们去治理,他们有什么不顺从的。高官显职,只能授给才能出众的人。不要让反对谶术的桓谭,职位只做到郡丞;身负奇才的赵壹,最终仅为计掾。那么就会天下归心,贤愚知恩感德,品行端正的人离开又返回,由此说来,皇上可以问心无愧。”皇帝又问刑罚的宽严,他对答到:“皇帝您,天亮上朝,专注政治方略,严明刑罚来督察诸侯,重申恩德来抚爱百姓。英明君王的政治,一定要以礼乐教化为先,如果还有不顺从的,才用刑法条文,宽严并施,急缓并用,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安治,大道得以施行。”七年,皇帝下令让他校定群书,樊逊等十一人受尚书调遣一同参加校定。当时秘府中的书籍错误很多,樊逊就建议说:“据说,汉中垒校尉刘向奉命校定典籍,完成每本书的校对,就上表章说:‘臣刘向的藏书,太史公的书,以及内外的书籍收集起来,将多个版本相互比照校对,这样后再定稿。’刘向的这些旧事,现在保存在府阁,假如要刊定群书,就一定得借助更多的版本。邢子才、魏收等都是藏书极多的人,请下令借来各种版本以参校正误。”总共得到三千多卷不同的版本,《五经》和各种史书,几乎没有遗漏缺失的。八年,皇上下令尚书为东西二省选拔官员,主管官吏考策问,樊逊是当时第一。‎ ‎ ‎ ‎9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B; 3.C; 4.(1)宇文贵每次都用绳子拴住吊下城去出战,敌军没有谁敢抵挡他的锐气(与他交锋),然而凶恶的暴徒实在太多了,围困了很久都不能解围。 ‎ ‎(2)自从宇文贵来到兴州,人们的心情才逐渐安定,宇文贵呈上奏章请求在梁州让士兵垦荒种地,结果几个州粮食都十分充足。 解析:1.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 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张遁”“贵”“势”分别是所在句的主语,前面要分别断开。‎ ‎“执送”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字文贵,所以动词前面也要断开。因此选C项。 2.“放”为“京官调任地方官”。 3.不是“生擒葛荣后”宇文贵封邑千户,而是“跟随尔朱荣焚烧河桥时,立下战功”封邑千户。 4.参考译文:   ‎ 27‎ 宇文贵字永贵,他的祖先是昌黎大棘人。父亲莫豆干,由于宇文贵的显著功勋,朝廷追赠他父亲为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宇文贵少年时跟从老师求学,曾经放下书本,叹了一气说:“男子汉应该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公侯,哪能像先生一样当博士呢?”正光末年,破六汗拔陵包围夏州,刺史源子雍环城固守,任命宇文贵为统军去救援,前后几十战,军中将士都佩服他的勇猛。后来送源子雍回军,贼军主帅薛崇礼等人处处聚集人马,出兵拦截,宇文贵每次都奋勇出击,总是打败敌军。朝廷授任他为武骑常侍。宇文贵又跟从源子雍征讨葛荣,大军战败逃奔邺地,被葛荣包围。敌军多次前来攻打,宇文贵每次都用绳子拴住吊下城去出战,敌军没有谁敢抵挡他的锐气(与他交锋)。然而凶恶的暴徒实在太多了,围困了很久都不能解围。宇文贵就从地道偷偷地走出,往北求见尔朱荣,陈述贼军兵力的情势,尔朱荣充分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宇文贵跟从尔朱荣在滏口生擒葛荣,朝廷加任宇文贵为别将。宇文贵率领地方武装跟随尔朱荣焚烧河桥,奋力作战立下战功,朝廷加任他为征虏将军,封爵革融县侯,封邑一千户。后来授任郢州刺史。宇文贵大军回师。魏文帝在天游园,把金酒杯放在箭靶上,发布命令说,各位官员如能射中的,就把金杯赐给他。宇文贵一箭就射中。文帝笑着说:“养山基射术的神妙,正和你相当罢了。”进升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任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在此之前兴州氐人曾经谋反,自从宇文贵来到兴州,人们的心情才逐渐安定。字文贵呈上奏章请求在梁州让士兵垦荒种地,结果几个州粮食都十分充足。废帝三年,皇上下诏令宇文贵代替尉迟迥镇守蜀地。当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在盐亭反叛,跟他的党羽等人围攻隆州。隆州人李祏(shí)也聚众谋反,张遁起兵响应。宇文贵就命令攻打李祏和张遁。叛军形势窘迫于是投降,字文贵拘捕李柘、张遁押送京师。宇文贵因功授任都督益潼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小司徒官衔。在此以前蜀人有很多强盗,宇文贵就召集能见义勇为、才能出众、身强力壮的人,布置为游军二十四部,命令他们督促缉捕,从此以后大为安定。孝闵帝即位,提升宇文贵的官位为柱国,拜授御正中大夫。武成初年,宇文贵和贺兰祥讨伐吐谷浑。大军回师以后,提升爵位为许国公,封地一万户。宇文贵喜欢音乐,沉迷于下棋,留连忘返不知疲倦,然而乐善好施,爱惜士人,因此当时人们都很称颂他。保定末年,出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回到张掖,在那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号为穆。‎ ‎ ‎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C; (3)B;‎ ‎(4)①像这个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还没有见到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 ‎②(大军)于是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秋水泛滥,陈国军队渡过长江,江路于是被阻断。‎ 解析:(1)本题考査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木题适用排除法首句结合前文贺若敦进言献策,此处写的应是贺若统的反应,即“流涕”“从之”“定谋”,“定谋”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后文“统”和“敦”皆为人名,由“手斩七八人”及后文贺若统对身边下属官吏说的话可知,应是贺若敦“手斩七八人”,据此“敦”前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D项。‎ 27‎ ‎(2)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错。“巴西”即巴郡之西,今指四川、重庆一带。根据原文“时岷蜀初开”,可知其后的事情应发生在此地,据此可推断巴西在蜀地,即今四川、重庆一带。‎ ‎(3)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收复失地”错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湘州”并未收复。‎ ‎(4)【参考译文】 ‎ 贺若敦,代地人。父亲贺若统,任东魏颍州长史。大统三年,逮捕刺史田迅,車领州人归降。赐予爵位为亭县公。贺若敦年少即有气量才干,善于骑马射箭。贺若统谋划逮捕田迅时,担心事情没有结果,深思了很长时间。贺若敦当时十七岁,就进献计谋说:“若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不能有什么顾虑。”贺若统于是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终于定下计谋归顺太祖。当时众多盗贼纷纷而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前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杀死七八个贼人,贼人才撤退。贺若统大喜,对身边的下属官吏说:“我年少参军,经历的战争不止一次,像这个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还没有见到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第二年,跟随河内公独孤信,在洛阳被包围。贺若敦挽三石强弓,箭无虚发,(独孤信)就告诉太祖。太祖认为他与众不同,授任都督。当时岷蜀刚刚归附,民众的情绪仍然强硬。巴西人谯淹占据南梁州,与梁国的西江州刺史王开业互相呼应,煽动各蛮族(叛乱)。 太祖命令贺若敦率领军队讨伐他们。山路艰难险恶,人迹罕至。贺若敦走在将士前面,攀爬树木攀登悬崖,一天走两天的路程,趁敌军没有防备、又派遣仪同扶猛在白帝击败敌军别帅向镇侯。谯淹与王开业及其党羽泉玉成等人率兵七千人,百姓三万人,从垫江而下,投奔梁国的王琳。贺若敦半路阻击,击败了他们。谯淹又依傍山岭建立营柵,向南勾结蛮帅向白彪作为后援。贺若敦设下离间之计,挑拨贼党之间的关系,趁着他们懈怠,再次击败他们。升任为武都公。武成元年,入朝任军司马。自从江陵平定后,巴、湘一带都归顺朝廷。 陈国将领侯瑱等人包围逼近湘州,断绝粮食援助。朝廷命令贺若敦率领步兵、骑兵共六千人,渡过长江前去救援。贺若敦每次都设下出人意料的埋伏,连续击败侯填,乘胜快速前进,(大军)于是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秋水泛滥,陈国军队渡过长江,江路于是被阻断。粮食援助完全断绝,将士便心怀恐惧。贺若敦于是增加修建营垒,建造房舍,向敌人显示准备持久作战。两军对峙一年多,侯瑱等人无法制服贺若敦,请求借船送贺若敦渡过长江。贺若敦说:“湘州是我国的领地,既然还没有一决胜负,所以不能离去。”侯填等人把船只留在江上,带领兵将离开渡口一百里。贺若敦率领军队回去。保定五年,贺若敦去世。建德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谥号为“烈”。‎ 27‎ ‎ ‎ 2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