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邯郸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邯郸市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共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场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把条形码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有异曲同,土之妙,说表现为各类文化丰富多彩,也意味着每一种文化要不断创新发展。文化创新不同于熊彼特意义上的科技变革的迭代“破坏”,也不会是一个创新代替或贬抑另一个创新。每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创新都是一次人类创造力的礼赞和丰富。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励精图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硬实力”大国强国,但文化意义上的“软实力”尚不足以匹配这样的国际性大国强国。 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亟待更加自信而有活力的文化价值支撑,需要不断满足国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需要凝聚全球华人的价值共识,需要参与国际文明对话,需要为全人类贡献文艺创造力。文化创新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策略。 文化创新要有文化传承的担当。如果没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基本价值、生活方式及发展模式感同身受的热爱与关切,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创新。文艺创作上所谓“民族即世界”的共识背景就是上述理念的形象表述。中国的文艺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接续文脉,树立中国文艺精神,以中国几千年积淀的智慧与情怀,讲好已经发生和正在进行的中国故事。 文化创新要有文化实践的自觉。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是特定人类共同体长期生活的沿袭积淀。曾经的文明盛绩固然是令人向往和骄傲的文化记忆,但文化从来都应该是鲜活的、不断生长着的。文化创新其实就是对于不断发生着的文化实践的尊重和提炼,文化的创新从来都是那些具有深厚生活体味同时又能敏感地感知社会生活变化并加以艺术化处理的人们的成就。中国正在经历着独特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的文化发展呈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与多种思潮的激荡融合态势。深入其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去审视、分析并表现这种奇特的文化景观,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最有意义的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要有多元融合的包容。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厚道包容是化解文明冲突、促进社会融合、激发文艺繁荣的关键。历史上每一个多元文明融汇的时代都是文艺创造的高峰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如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此,唐宋时期如此,元明时期如此,晚清民国时期亦如此。当前,中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转型时期,一方面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与民族定力,另一方面也要有欣赏并拥抱多样性文化的大国气度。中国文艺的繁荣,既需要中国的文艺工作者的耕耘努力,也需要敞开怀抱吸纳一切热爱中国文化、关注中国实践的国际人士投身中国文化内容的创新。比如,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国际电影工作者参与到了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在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化程度的同时,也增强了中国电影的创造力。 不失自我,不拘一格,在全球化体系中,中华文化定当别开生面,促进人类多样性文化生态繁荣兴盛。 (摘编自魏鹏举《文化创新的本质是自信而多样》)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文化创新,必须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传统感同身受的热爱与关切之上。 B. 文化创新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不断提炼文化理论来实现的。 C. 中国每个朝代的多元文明融汇,都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D. 中国正处在重要转型时期,文化创新应依靠本国文艺工作者而非国际人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运用类比,指出人类文化要不断创新发展,为下文论述奠定基础。 B. 文章论证着眼于当下形势的分析,时代感较强,同时兼顾历史经验的总结。 C. 文章主体部分从担当、自觉、包容等角度论述了中国文化创新应有的做法。 D. 文章关于电影市场的事例,论证了国际人士能增强中国电影创造力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 每种文化都需要创新发展,这是出于人类延续精神血脉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B. 要想使中华文化延续下去并提升其软实力,当前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薪火相传。 C. 文艺工作者有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树立了中国文艺精神,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D. 文化创新要有多元融合的包容,但并不是对世界多样的文化,我们都要全盘接纳。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根据第三段“如果没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基本价值、生活方式及发展模式感同身受的热爱与关切,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创新。”可以判定出选项与原句句意一致,正确。 B项,“主要是通过不断提炼文化理论来实现的”错误。根据第四段“文化创新其实就是对于不断发生着的文化实践的尊重和提炼,文化的创新从采都是那些具有深厚生活体味同时又能敏感地感知社会生活变化并加以艺术化处理的人们的成就。”应该是对于不断发生着的文化实践的尊重和提炼。是“文化实践”而不是“文化理论”。 C项,“每个朝代的多元文明融汇,都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错误。根据原文“历史上每一个多元文明融汇的时代都是文艺创造的高峰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如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此,唐宋时期如此,元明时期如此,晚清民国时期亦如此。”原文是在说每一个多元文明融汇的时代,这种时代是文艺创造的高峰期。当并不是指每个朝代都是这样的,不是每个朝代都能创造出灿烂文化的。 D项,“文化创新应依靠本国文艺工作者而非国际人士”错误。根据原文“中国文艺的繁荣,既需要中国的文艺工作者的耕耘努力,也需要敞开怀抱吸纳一切热爱中国文化、关注中国实践的国际人士投身中国文化内容的创新。”可知,也需要“国际人士投身中国文化内容的创新”。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论证了国际人士能增强中国电影创造力的观点”错误。根据原文,是在论证“中国文艺的繁荣,既需要中国的文艺工作者的耕耘努力,也需要敞开怀抱吸纳一切热爱中国文化、关注中国实践的国际人士投身中国文化内容的创新。”这句话后紧跟着举例电影市场的事例,所以说应该是论证事例前的观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指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当前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薪火相传”错误。根据文章第二段相关语句“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策略”可知,除了薪火相传,还需要文化创新。 故选B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 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过半,达到53. 6%。其中,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亡“高度近视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白内障、视网膜脱落、黄斑裂孔、青光眼等,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会急剧升高,严重者甚至会致盲,且不可逆转。”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副组长赵明威教授如是说。 在近日举行的以“近视防控:国家战略,全民行动”为主题的媒体座谈会上。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团长瞿佳指出,目前,近视防控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近视高发、早发,不仅是健康卫生问题,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家未来。 (摘编自《高中生近视率超八成 近视防控成国家战略》) 材料二: “一些家长‘宁愿拿100度换100分’这种短视的错误观念,是近视防控的一大难点。”从事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10多年的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主任杨莉华,经常会感到无力。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莉,也持相同观点。在她看来,现在学校给孩子减负了,但家长并不愿意给孩子减负。“我现在减负了,将来孩子不优秀、不出色谁负责?”在许多家长看来,只要孩子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近视是个小问题”,家长的这种观念常常让李莉觉得头疼。 为了扭转公众,尤其是家长的观念,每年新生入学及放假,家长都会收到武汉市教育局的一封信,向广大家长传递保护学生视力健康的信息。强化家长对学生视力健康的关注意识。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家长会、专业培训与指导等方式,不断向家长普及相关知识。 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视力防控工程专家苏振宇认为,目前中小学校无论规模多大,校医的数量都很少,而且他们还需要承担多项工作,这必然使得他们无法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学生近视防控上。再加上目前视力检测手段传统,技术落后,导致学生视力检测效率低,不精确。因此,苏振宇建议应当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一套智能化的视力监控体系,解放人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视力的全周期监控,早发现早预防。 (摘编自《如何突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难点》) 材料三: 青少年眼疾占比最大的是“近视” (摘编自2018年10月17日“新华网”) 材料四: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称,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相较之下,美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在10%左右。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其他洲际的国家,亚洲地区人口密度大,因而竞争也更激烈,所以很多亚洲孩子在眼睛尚在发育的阶段就过早地进行系统阅读。沉重的课业任务,是导致学生近视率猛增的第一杀手。 新加坡的近视情况与中国相似,近些年新加坡积极开展近视防治项目,降低了近视率,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很多欧美国家社保系统规定,孩子自小就要开始检查视力,包括检查各种眼睛的异常情况,时间是出生后的第1周、第9个月、第24个月。随后,基本是一年一次,在各医疗中心或医院进行。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未实现青少年和儿童视力筛查体系的百分百覆盖,也未完全将视力预防保健纳入公共卫生体系。 (摘编自《为什么将近一半的中国人都近视?》)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视力健康形势不容乐观,近视呈高发、早发的状态,这不仅影响了个人健康,也影响了国家未来的发展。 B. 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过半,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急剧升高,因此全民行动、防控近视已是迫在眉睫。 C. 电子产品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使用电子产品,人们应该保持正确姿势,并且应定时远眺。 D. 校医数量少,且工作繁多,视力检测手段传统,技术落后,这些都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保护视力,武汉市教育局以家长会、专业培训等方式向家长普及相关知识,扭转了家长重成绩、轻视力的短视观念。 B.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快速增长,这种情况与课业负担逐渐加重、学习时间加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C. 近视是青少年眼疾中占比最大的,而近视又可能和爱喝含糖饮料、偏好高糖食物有关,所以青少年应合理控制糖分摄入。 D. 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口密度大、竞争激烈,他们在眼睛尚发育的阶段就开始了系统阅读。 6. 请结合材料谈一谈要做好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各方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4. B 5. A 6. 青少年方面: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参加室外活动,均衡饮食。学校方面:加大投入,建立智能化的视力监控体系。家长方面:要努力改变“重成绩、轻视力"的短视观念。国家方面,继续减负,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健全青少年视力筛查体系。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急剧升高,因此全民行动、防控近视已是迫在眉睫”原因推断不正确,应该是由于“目前,近视防控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近视高发、早发,不仅是健康卫生问题,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家未来。”不仅是因为健康问题了,还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家未来。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扭转了家长重成绩、轻视力的短视观念”错误。根据原文“为了扭转公众,尤其是家长的观念,每年新生入学及放假,家长都会收到武汉市教育局的一封信,向广大家长传递保护学生视力健康的信息。”原文仅仅提出了各种举措去扭转家长的观念,但是没有提及结果,原文是说 “为了扭转”而不是已经“扭转了”。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合材料谈一谈要做好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各方应做好哪些工作?”,然后到材料中找到写有关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句子,再从青少年方面、国家方面、家长方面、学校方面着手分析整合答案。 青少年方面,根据材料三的图片内容看出,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遗传、电子产品和饮食不均衡。结合医生所给建议,答案可总结为: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多参加室外活动,均衡饮食。 学校方面,根据原文中“苏振宇建议应当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一套智能化的视力监控体系,解放人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视力的全周期监控,早发现早预防。”可总结为:加大投入,建立智能化的视力监控体系。 家长方面,根据原文“一些家长‘宁愿拿100度换100分’这种短视的错误观念,是近视防控的一大难点”总结出:要努力改变“重成绩、轻视力"的短视观念。 国家方面,根据原文“沉重的课业任务,是导致学生近视率猛增的第一杀手。”“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未实现青少年和儿童视力筛查体系的百分百覆盖,也未完全将视力预防保健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可总结为:继续减负,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健全青少年视力筛查体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勋章 津子围 傍晚的阳光暖暖地融入客厅,赵老的影子映在眼前的电视机上。赵老已经在电视机前坐了两个小时,他眯缝着眼睛,不知道是在看电视还是在打盹儿。 秋颖一手端着水杯一手拿着药盒,轻声对赵老说:“天晚了,吃过药就休息吧。” 赵老回过头来,认真地瞅了瞅秋颖,像是在思考并努力理解秋颖所说的话。秋颖示意一下手里的水杯,又将维生素E片和石杉碱甲片递到赵老嘴边。赵老习惯性地吃了药,慢慢起身走向卧室。 到了卧室门口,赵老又返了回来。他拉着秋颖的胳膊,有些神秘地指着书柜上方说:“立春呀,我的宝贝就放在那儿,那里有一个假墙,墙里有一个暗室,里面有一个盒子。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连你也不会告诉!”秋颖使劲儿点头,她说:“我知道,我知道,您不会告诉我的。” 其实这番话,赵老已经跟她说过多次。 “你也早点儿睡吧,立新,时间不早了。” 立春和立新都是赵老的女儿,秋颖已经习惯他这样张冠李戴了。 安顿好赵老之后,秋颖还真好奇地望了望书柜上方,她不确信那里真的有一个暗室。当然,她也不确信赵老有什么宝贝,他所说的宝贝无外乎一些老物件,眼镜、钢笔、手表,对,还有勋章,他最看重的是勋章。存折什么的应该是没有的,那些东西都保存在他的大女儿赵立新手里。 目光从书柜上下来,秋颖看到了窗台下的鸡蛋和蔬菜,她的心扑通扑通乱跳,那里本来是放多肉植物———静夜雪莲、紫公主、梦露、蓝丝绒一一的地方。秋颖快步奔向电冰箱,打开门,发现她精心饲养的“宝贝”整整齐齐地摆在里面。赵老是什么时候把冰箱里的东西换出来的呢?她怎么一点儿都没察觉? 秋颖是赵老的儿子赵建国请的护工。在她之前,赵家请过多少护工不得而知,秋颖只知道她是坚持时间最久的,已经6个月了。秋颖觉得,赵老的儿子和女儿对她都算满意。赵建国觉得秋颖有护理专业知识,比如秋颖不说“老年痴呆”而说“阿尔茨海默症”,她甚至还跟赵建国讲解海马细胞退化以及便秘导致肠内氨水多加重病情什么的,这让赵建国对秋颖另眼相看。赵老的小女儿赵立春在南方工作,难以见面。大女儿赵立新认为秋颖很善良,因为秋颖跟她讲过,一天夜里赵老独自对着树林讲话,唤早已过世的老伴儿的名字,向她解释自己参加大战役不能回家的原因。赵立新问秋颖:“不害怕吗?”秋颖说赵老脑子产生了幻觉,没什么可怕的,这个时候要配合他,绝不能躲避他,更不能指责他。赵立新对秋颖充满了感激之情。 天色微亮,秋颖起床了。她先到卫生间洗漱一番,随后准备叫醒赵老,可刚要推卧室的门,发现赵老已经穿戴整齐,独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 秋颖以她有限的专业知识认真打理赵老的生活。她将赵老的饮食调整得更加清淡,把用药时间控制得更加规律。每次陪赵老下楼前,秋颖为他挂上了胸牌,上面有联系电话和家庭地址。 平时,赵老都在干休所大院内活动,侍弄后院的菜园子或者清扫内部街道。他是一个忘我的保洁义工,经常把刚刚清扫过的地方再反复清扫几遍。下楼之后,赵老戴上手套,拿起笤帚就干起来。秋颖坐在梧桐树下的椅子上,一边看手机,一边监护着赵老……突然,秋颖愣住了,接着站了起来。赵老已经走出了秋颖的视线。秋颖四处寻找,仍不见他的身影。秋颖开始在大院内外奔跑,汗水很快湿透了衣服……这回赵老真的不见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赵建国、赵立新以及赵老的孙子孙女都过来了,大家一起商量找赵老的办法,近处该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医院、派出所也都问过了,一点儿头绪都没有。后半夜,一家人昏昏欲睡,只有秋颖睁着眼睛,她最担心赵老横穿马路,夜里的车少,但车速都飞快。 第二天早晨才有赵老的消息,一家人立即赶到老区一家私立博物馆。令人难以相信的是,昨天夜里,赵老躲过了值班保安,从三楼阳台爬到了四楼,顺利进入一间小仓库,在仓库门后的暗室里拿到了三枚老勋章。 很显然,赵老不是到博物馆偷东西的。经过议论和推测,赵立新理出一条线儿来:那个博物馆是保护建筑——早年东北局的办公楼,赵老年轻时曾在那里办公,他一定想起了自己藏的东西,独自来寻找了。 赵建国对整个推断存有疑惑,父亲的确得过勋章,可那些勋章在后来动荡的日子里丢失了。为了安慰赵老,赵建国在旧货市场高价买过勋章,那些勋章都是真的,他送给赵老时,赵老如获至宝。 看着拿到三枚勋章的赵老一脸满足的表情,赵建国和赵立新都眼中含泪。兄妹俩对视一下,又快速躲开,接着低声饮泣。 秋颖说:“谁说赵老痴呆了?我看咱谁也赶不上他的记忆哩!”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了赵老叫秋颖时的张冠李戴、话语的自相矛盾,以及行动的异于常人,具体表现了赵老痴呆的特点。 B. 小说多处前后照应,如“他最看重的是勋章”照应了后文找勋章的情节,给赵老挂胸牌照应了后文得到其消息的内容。 C. “兄妹俩对视一下,又快速躲开,接着低声饮泣”,此细节表明兄妹二人对父亲患病后对勋章念念不忘的痛心和感动。 D. 作者以“勋章”为中心谋篇布局,既使情节紧凑集中,又利于表现主人公赵老的形象特征,同时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8.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四自然段的作用。 9. 小说在人物设置上重点突出了护工秋颖这个人物,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答案】7. C 8. ①在形象方面,它突出了赵老的糊涂痴呆,也突出了秋颖的善良,使两人的形象更加鲜明。②在情节内容方面,它为下文赵老到博物馆仓库暗室里找到勋章的情节埋下了伏笔。③在表达效果方面,它以“宝贝”“暗室”设置了悬念,增强读者一探究竟的欲望,吸引阅读兴趣。 9. ①设置秋颖这个形象,从一个细心的护工的角度去观察,更便于展现对老年痴呆赵老的描写,更符合生活的真实。②将秋颖设置为线索人物,让她作为见证者,更便于故事的展开。小说有时候写护工秋颖,但实际上是在写赵老,这样更富有情趣。比如写她观察到不知何时赵老将多肉放进了冰箱,就说明了赵老身手敏捷。③秋颖与赵老两个人物相得益彰,共同突出了小说主旨,既表现了赵老珍惜荣誉,不忘初心,又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敬爱。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此细节表明兄妹二人对父亲患病后对勋章念念不忘的痛心和感动。”错误。“兄妹俩对视一下,又快速躲开,接着低声饮泣”,更多的是自己疏于对父亲的照顾,一直未能满足父亲内心深处愿望的愧疚之情。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四自然段的作用”,然后结合第四自然段的前后文进行分析。注意可以从小说要素方面去分析,即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情节方面的作用等。 文章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了赵老和秋颖的对话。通过后文我们得知赵老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但是为了配合赵老,秋颖使劲儿点头,其实这番话,赵老已经跟她说过多次。在人物形象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秋颖的善良。在情节方面第四段中“我的宝贝就放在那儿,那里有一个假墙,墙里有一个暗室,里面有一个盒子。”通过赵老说的这些话,为下文赵老去博物院找勋章的情节埋下伏笔。另外通过人物对话内容,可以吸引读者继续往下阅读,想知道赵老的宝贝到底是什么,藏在哪里,激发阅读兴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设置小说次要人物的用意。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充分了解次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理清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的关系,然后进一步分析作者设置次要人物的用意是什么。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赵老,次要人物是赵颖。作者突出了次要人物赵颖,一方面是因为可以借护工赵颖的眼睛去给读者呈现围绕赵老这个人物发生的事情,使文章具有真实感,便于将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便于故事情节的展开。通过秋颖这个次要人物可以更好的展现主要人物赵老的人物形象,找勋章,体现了赵老珍惜荣誉,不忘初心。通过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评价也可凸显人们对主要人物的感情色彩,文末秋颖说:“谁说赵老痴呆了?我看咱谁也赶不上他的记忆哩!”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敬爱。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少好学,颇涉经史。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治书侍御史,固让弗许,当朝正色,为百僚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伏见诏书,以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干子竞免。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 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彧尝得《治道集》十卷,送于蜀王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素奏彧心怀两端,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徒敦煌。杨素卒后,乃自申理,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B. 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C. 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D. 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文中指隋文帝夺取后周的政权。 B. 侍郎,本为宫廷近侍,后来一般用来称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的正职。 C. 持节,古代官员彧使臣外出时持有皇帝授予的节杖,以之为凭证,并且显示权威。 D. 配戍,古代的刑罚。配指发配,即流放到某地;戍指戍守,指作为兵士戍守该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彧刚强正直,深受皇帝赞赏。他在朝廷上堂堂正正,正直敢言,高祖对此深表赞许,说他是“国之宝”,还因其家贫下诏给他建造住宅。 B. 柳彧公忠体国,所做多矫时弊。隋朝初年风俗不良,柳彧竭力矫正,如他发现正月十五百姓的活动十分浪费钱财,就请求皇帝予以禁绝。 C. 柳彧自尊自爱,不肯阿附权贵。右仆射杨素位高权重,为百官所畏,但柳彧奉旨审问他时却公事公办,毫无巴结之意,遭到杨素记恨。 D. 柳彧治政有方,斥逐贪官庸吏。他奏请皇帝罢免了以和干子为代表的一批不通治政的武职刺史;巡视河北时,奏免了贪官庸吏二百余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起为治书侍御史,固让弗许,当朝正色,为百僚所敬惮。 (2)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被起用担任治书侍御史,他坚决辞让,皇上不同意。他在朝廷上容色声正,被百官敬畏。(2)等到杨秀获罪,杨素上奏说柳域以内臣身分结交诸侯,柳域被除名为民。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第三处,如果在“彧”前断开,则是柳彧将要与汉王谅计事,与文义恰恰相反,由此排除B、D两项。第七处,如果在“不食”前断开,则语义是“不吃饭,而自称病重”。而实际上,“中恶”与“不食”都是自称危笃的原因,两者是并列关系,不宜分开,所以应该在“不食”后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后来一般用来称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的正职”中的“正职”错误。侍郎是副职,正职是尚书。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他奏请皇帝罢免了以和干子为代表的一批不通治政的武职刺史”错误。文中没有提到罢免其他武职刺史。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解答此类试题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起:被起用;为:担任;固:坚持;让:辞让;弗许:不同意;为百僚所敬惮:被百官敬畏。被动句:为……所。 (2)及:等到;得罪:获罪;奏:上奏;交通:结交,古今异义。 【点睛】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柳彧小时爱学习,读了不少经书史书。隋高祖受禅后,柳彧累有升迁,到当尚书虞部侍郎,因遭母丧而离职。不久,让他重新任职,当屯田侍郎。他坚持辞让,但皇上不同意。在朝廷上容色严正,很为百官敬畏。皇上嘉奖他的正直,对柳彧说:“大丈夫应当立名于世,不要庸庸碌碌而已。”那时,刺史多由武将担任,一般都不称职。柳彧上表说:“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宁,治理百姓,应任用这方面的人才。我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 和干子弯弓骑马,是其所长;治理百姓,不是他所能理解的。如说是优待老臣,崇尚长者,自可多赐金帛;如让当州郡长官,所带来的损失就很大了。皇上认为很好,和干子最后被免除刺史之职。 隋朝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柳彧多有矫正。柳彧又见高祖勤于听政,百官奏请,多有烦杂琐碎之事,因此上奏疏劝谏,皇上看了奏章,很赞赏他。后因忤逆圣旨,被免职。不久,又让他出来管事,因此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心志。”因他家里穷,令有关部门为他修筑住房。皇上说:“ 柳彧是正直人士,是国家的宝贵人才。”他就是这样的被看重。右仆射杨素当权显贵,百官都怕他,没有敢违逆他的。杨素曾因出了点问题,皇上下令把他送到南台处置。杨素依仗自己官高爵大,坐在柳彧的床上。柳彧从外面进来,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面拿着笏,整整衣冠,对杨素说:“奉圣旨给你治罪。”杨素马上下床。柳彧据案而坐,让杨素站在庭下,审问他的一些事情。杨素因此怀恨在心。但柳彧当时正为皇上所信任,所以杨素无法中伤他。柳彧见近代以来,都市的百姓们每到正月十五日,都要作各种游戏,互相夸耀比赛,以至于浪费了财力,于是上奏,请求禁止。这一年,柳彧持节巡视黄河以北的五十二个州,上奏朝廷后,免除了那些贪污的、不称职的官吏两百多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柳彧曾得到博陵人李文博所写的《治道集》十卷,柳彧把书送给杨秀,杨秀又赐给他奴婢十口。杨秀得罪被废后,杨素上奏说柳彧以朝中大臣身份交结诸侯,结果柳彧被除名为民,发配到怀远镇戍边。他走到高阳时,有诏书调他回京。他回走到晋阳,碰上汉王杨谅造反,汉王派人召他,将与他商议事情。柳彧被汉王使者逼迫,柳彧估计无法躲过这一灾难,于是诈称中风了,不吃东西,还自称快死了。杨谅发怒,囚禁了他。杨谅失败后,杨素上奏说柳彧心怀两端,以等候事情的变化,其形迹虽未谋反,但其心与反叛无异。柳彧因此被流放到敦煌。杨素死后,柳彧才自己申辩情由。有诏调他回京师,他死在回京的半路上。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端居咏怀 白居易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注】张翰:字季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归隐。惊鵩鸟:贾谊曾作《鹏乌赋》,借与鹏鸟问答以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 惊鹧乌指对命运的忧伤感慨。谏猎书:指汉天子迷恋游猎,司马相如劝谏狩猎的奏章。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运用了贾谊和张翰的典故,与自己的境遇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之情。 B. 颔联的“鹏鸟”“鲈鱼”两个意象分别对应了首联的前后句,续用典故,语意连贯。 C. 颈联写诗人曾怀匡时之策,有谏君之章,欲建功立业,但实际却是待罪闲居之身。 D. 本诗通篇重在抒情咏怀,陈述诗人自己过往的心路历程,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意愿。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从此以后,一切尘世因由都撇开不管,想要携妻子儿女买山中居所隐居。②这一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隐居之志。③暗含了诗人待罪闲居、有志难申的忧愤不平。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与自己的境遇形成对比”错误。“心相似”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和贾谊的境遇是相似的。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然后理解尾联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和全篇分析尾联中的情感。 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这句话的含义是:从此以后,一切尘世因由都撇开不管,想要携妻子儿女买山中居所隐居;然后分析使用的技巧,尾联笔锋一转,写自己从此之后放下一切因缘际会的纠缠,只和家人一起归隐山中。很好的照应了前文的“悔”字,全诗结构清晰严谨。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意,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忧愤。 名篇名旬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启示人们应目光长远,放眼大局。 (2)虽然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而且“泠然善也”,但庄子并不认为他达到了真正的逍遥,庄子这样说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今,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 _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倡导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清官作风。 【答案】 (1). 不畏浮云遮望眼 (2). 自缘身在最高层 (3). 此虽免乎行 (4). 犹有所待者也 (5). 苟非吾之所有 (6). 虽一毫而莫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畏、自、缘、犹、莫。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网上流行起了“朋友图文案售卖”。3元买模板,60无私人订制,代写朋友圈咸了生意。看到这则新闻,不得不感慨一句:当代人的表演型人格,在朋友圈发挥得 。开心时,朋友圈文案是各种语气词与标点符号堆砌下的诗与远方;难过时,朋友图文案是45度仰望天空的疼痛文学;黄金周度假,朋友圈文案则是大型出游炫耀现场……伪装自己,武装自己,在朋友圈已是彼此 。 以往是 摘抄书籍语录,如今连发朋友圈都要去找人代写。朋友圈表演迭代到现在,反映出一些人缺乏将所思所想朴素地表达出来的问题,又不甘心在朋友圈里泯然众人,所以唯有求助于套路成为解决之道,伪装成文艺少女、斜杠青年、普通中产的形象。 朋友圈成为表演的橱窗,大家都在对着窗外的人们,陈列着自己精心烹制的鸡汤文案。百般修饰后的配图,吸引着他人片刻的驻足和点赞。这可能既是为了维护面子,向他人宣告我过得很好,秀一波优越;(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酣畅淋漓 心照不宣 挖空心思 于是 B. 淋漓尽致 秘而不宣 挖空心思 因此 C. 淋漓尽致 心照不宣 绞尽脑汁 于是 D. 酣畅淋漓 秘而不宣 绞尽脑汁 因此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反映出一些人缺乏将所思所想朴素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又不甘心在朋友圈里泯然众人,所以唯有求助于套路 B. 反映出一些人缺乏将所思所想朴素地表达出来的问题,又不甘心在朋友圈里泯然众人,所以唯有求助于套路 C. 反映出一些人缺乏将所思所想朴素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又不甘心在朋友圈里泯然众人,所以唯有求助于套路成为解决之道 D. 反映出一些人不能将所思所想朴素地表达出来问题,又不甘心在朋友圈里泯然众人,所以唯有求助于套路成为解决之道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更是一种自我安慰,为了博取更多关注,获得群体认同感 B. 更是一种自我安慰,为了获得群体认同感,博取更多关注 C. 又是一种自我安慰,为了获得群体认同感,博取更多关注 D. 又一种自我安慰,为了博取更多关注,获得群体认同感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组:“酣畅淋漓”形容非常舒畅和痛快,强调在文艺作品中笔意流畅,情感饱满,并得以充分抒发;“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强调展现得全面彻底。语境强调人们的“表演能力”“自我表现”发挥的情况,“淋漓尽致”更符合。 第二组:“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也指相互之间明白或共同认可一件事,做出相同的判断。“秘而不宣”只保守秘密,不肯宣布。语境没有不肯讲出来的意思,故选“心照不宣”。 第三组:“挖空心思”比喻想尽一切办法,费尽心机,多含贬义;“绞尽脑汁”指费尽脑筋,用尽心思,中性词。此处语境强调人们付出精力,尽其所能搜集好词好句,并无贬义,应用“绞尽脑汁”。 第四组:“于是”连词,表承接;“因此”连词,表结果,题干中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故选“于是”。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解答此类试题时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其一是“缺乏”与“问题”搭配不当,由此排除B项。其二是“唯有求助于套路成为解决之道”句式杂糅,“求助于套路”是“唯有”的宾语,又做了“成为解决之道”的主语,排除C、D。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语境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可知补写的句子与前部分是并列关系,并未强调递进关系,故排除A、B选项。另外根据上文“吸引着他人片刻的驻足和点赞”可知应是先引得别人关注,然后才能得到认同,故“博得关注”应该在“获得认同感”之前。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硝酸甘油对冠状动脉疾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心绞痛是最为有效的缓解药物,但如果是肥厚性心肌病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导致的心绞痛,________________ ,反而会加重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硝酸甘油不能挽救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可能发生低血压,导致休克、心肌梗死面积扩大。___________ ,一般为0.3~0.6毫克。不要自行加大剂量,否则会诱发心绞痛。第二次服就可以稍微量大一些。出现急性心绞痛时,立即舌下含硝酸甘油l片,一般1~2分钟就能起效,作用时间可维持20~30分钟。_________ ,可隔5分钟后再含1次,最多连续含服3次,若疗效仍不明显,不要继续含服。 【答案】 (1). 使用硝酸甘油不但不能缓解症状 (2). 初次含服硝酸甘油时剂量要小一些 (3). 若不见效或疗效不明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语句补写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前后话题要保持一致,联系前后文内容进行补写。 第一空,根据后文“反而会加重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硝酸甘油不能挽救心肌梗死。”根据关联词“反而”以及其后内容可以分析出答案应该是说使用硝酸甘油不但不能缓解症状。 第二空,根据后文,一般为0.3~0.6毫克。不要自行加大剂量,否则会诱发心绞痛。第二次服就可以稍微量大一些。根据“第二次”此空应该填“第一次”或“初次”。根据“不要自行加大剂量”可知“剂量应该小一些”所以说可以填,初次含服硝酸甘油时剂量要小一些。 第三空,根据前文“一般1~2分钟就能起效”和后文“若疗效仍不明显,不要继续含服。”可知,此空应该填“若不见效或疗效不明显”。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各学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主张。其中,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下。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 【答案】关键信息:诸子百家对吏治问题的主张不同;儒家主张尊伦理择贤执政,以德治官;法家主张君主以“法”“术”控制百官;道家主张“权力谦抑”(或限制政府权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不超过60个字。 本段主要分为四层,第一层是第一句,为段落总结句。第二层,介绍儒家观点。第三层,介绍法家观点。第三层,介绍道家观点。根据“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各学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主张。”可概括为:诸子百家对吏治问题的主张不同。根据原文,其中,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可总结为:儒家主张尊伦理择贤执政,以德治官。根据原文,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下。可概括为:法家主张君主以“法”“术”控制百官。根据原文,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可总结为:道家主张“权力谦抑”(或限制政府权力)。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孔博曾以全区前30名的成绩考进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城里工作,而是回密云农村创业,曾四处碰壁,吃尽了苦头,但最终还是开办了农产品电商平台“密农人家”,这个平台,如今已经拥有一年3500万的销售额,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乡亲致富。 (2)许多毕业生打算毕业后当网红。当记者追问原因,回答多是“网红挣钱多”“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调查显示,的确有一部分网红凭借颜值等获得暴利,却往往是昙花一现,而真正的网红需要在网络上“深耕细作”。 当代青年的择业观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青年的选择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某高校组织青年论坛,讨论青年择业观问题,邀请你参加,请写一篇发言稿和与会者交流。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 各位来宾: 大家好! 青年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理想,我想做老板也好,当网红也罢,都值得赞许,值得提倡,因为都是为了理想。是山,就要挺拔,直耸云天;是水,就要奔流,润泽万物。职业的选择自当去追逐理想,以成就卓越人生。 当然,职业的追求亦有高下之分。孔博回乡创业,济物利民,功在桑梓。有些毕业生愿当网红,本无可厚非,动机却“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理想之低,懒惰之甚,头脑之简单,见识之浅薄,令人顿觉可怜。 两相对比,在我看来,择业正应首先考虑国家民族之需。鲁迅先生弃医从文,选择用笔来唤醒麻木的民;孙中山先生弃医从政,通过革命来救国救民;钱伟长弃文从理,立志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大炮。“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伟人质朴的话语道出了那个时代中国脊梁的择业心声。没有国何来家?一个人唯有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国家与民族之需,就是我们择业的方向。 其次,青年择业还得考虑自己的才华,靠扎扎实实的辛勤付出,实现人生价值。我们择业时应该把目标确定得更实际一点。每一个网红都需要成千上万的粉丝助力出资,所以网红永远是少数。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的人,需要用清水洗把脸,清醒清醒。唯有认清自己,了解世界,我们才能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鱼儿应该在水里游,鸟儿应该在天上飞,能做好药材的植物,就不必非要当盆景。“深处种菱浅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古人诚不我欺。 再次,选好了职业,我们还应该为之扎实奋斗。清人袁枚诗曰:“白日不到处,青春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当孜孜不倦,奋力以求,使青春充实有意义。在学校,抓紧一分一秒,刻苦学习,以知识充实自己;到社会,拒绝自满懈怠,工作认真负责,创造优异成绩。不管道阻且长,只顾溯游从之。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时当中国快步走向复兴的美好时代,我辈青年必须放弃“不需要努力工作”的错误思想,让“天之健,君子以自强”成为座右铭,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时常回响在耳边,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激励自己,正确择业,辛勤付出,成就卓越人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本题所提供的材料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社会性。对于这类作文,先要读懂材料。试题提供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孔博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的事,第二则材料是许多毕业生打算毕业后当网红的事。前者突出了孔博的吃苦与成功,后者突出了许多毕业生不愿吃苦就想成功的思想。 审题: 写作中应该对两则材料进行辩证分析。如运用第一则材料应赞颂孔博,赞赏其有思想,有头脑,能吃苦,但不能说人人都应该走他的路。运用第二则材料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极力批评当网红,因为当网红并没有错,应该批判的是材料中透露出的“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的不良思想。 参考立意: 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 “网红”也需努力工作; 正确定位,自主择业; 正确择业,辛勤付出,成就卓越人生。 行文结构: 文章开头结合材料事例,提出“职业的选择自当去追逐理想,以成就卓越人生。”后文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择业正应首先考虑国家民族之需。”“其次,青年择业还得考虑自己的才华,靠扎扎实实的辛勤付出,实现人生价值。”“再次,选好了职业,我们还应该为之扎实奋斗。”最后发出倡议,激励自己,正确择业,辛勤付出,成就卓越人生。 素材: 1、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2、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3、 理想是帆,载着我们驶往成功的彼岸;理想是灯,照亮漆黑的夜晚。人生,因为有理想而辉煌,因为有理想而有意义,生活,因为有理想而丰富多彩。我的理想是什么呢?教师?工程师?设计师?我更愿意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挽救生命。”不仅是使命,更是责任。医生,身穿白大褂,颈挂听诊器,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带去希望与战胜病痛的信心,履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与疾病相抗衡。在我心中,他们的职业是最伟大的,最崇高的。他们无私无畏奉献的精神,令我钦佩! 【点睛】此类作文写作策略 ①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 深: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