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2020年1月1日起,东航、国航等多家航空公司京沪航线经济舱全价票价格再 次调整,上涨至1630元,而目前京沪线全价票为148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 能正确反映这一政策对京沪航线和京沪高铁客运量影响的图示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东航、国航等多家航空公司京沪航线经济舱全价票价格再次调整,上涨至1630元”意味着航空票价上涨,“而目前京沪线全价票为148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意味着高铁票价不变。①:图①显示,航空票价上涨,高铁客运量增多,这是因为航空票价上涨,航空服务需求减少,而航空服务替代品高铁服务需求增多,①正确。 ②:图②显示,航空服务票价不变,航空服务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意味着航空服务需求减少,②不符合题意。 ③:图③显示,高铁服务票价不变,高铁服务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意味着高铁服务需求增多,这是因航空服务票价上涨导致的,③符合题意。 ④:图④显示,高铁服务票价下降,航空服务需求减少,材料限定的是高铁服务票价不变,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在两种替代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正比,在两种互补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反比。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增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就会减少使用量。 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应 ①保证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放活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③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 ④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而不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①错误。 ②:材料强调的是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放活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没有直接联系,②排除。 ③: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应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③正确。 ④:分配制度的创新要健全以税收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论述收入分配制度时,进一步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并指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第一,要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第二,提出要健全以税收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第三,要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第四,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第五,强调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第六,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的问题。 3.2019年12月12日 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大力提质增效”旨在 ①压缩财政支出规模,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②加大财政支出力度,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 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发挥财政保障民生的作用,改善人民生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市场调节的缺陷。①: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要增加财政支出,而不是压缩财政支出规模,①错误。 ②: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不能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因为市场失灵是市场调节固有的缺陷造成的,②错误。 ③④: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这说明“大力提质增效”旨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为了发挥财政保障民生的作用,改善人民生活,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财政的作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促公平:通过国家财政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促配置: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重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多,投资风险大,建设周期长,离不开财政支持,国家运用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能源、交通、电信、水利、研发等基础设施建设。 促平稳:财政可以保持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经济滞缓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税减支,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1)自发性——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唯利是图、两极分化)。(2)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盲目决策,一哄而起)(3)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注意:判断自发性、盲目性还是滞后性的顺口溜。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商标侵权等。盲目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一哄而上,没有主见。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农业多见。 单纯市场调节危害: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 理念,而不应把一己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 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这说明 ①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②只有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有效应对经济风险 ③我国坚持多边主义,主张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④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应对经济全球化。①③: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这说明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也说明我国坚持多边主义,主张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①③符合题意。 ②:“有效应对经济风险”的途径有很多,并不是只有参与经济全球化,②排除。 ④:材料强调了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张,而“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阐释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是我国的主张,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1.经济全球化:(1)内涵: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主要表现为生产、贸易、资本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载体。(2 )利弊:①机遇: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②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加剧全球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一国经济波动会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3)态度: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赢的方向发展。 5.2019年以来,全国人大不断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继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次 设立新闻发言人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首任新闻发言人也于年底公布。全国人大常委 会及有关部门建立发言人机制 ①目的是回应社会关切,推进依法行政 ②拓展了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信息公开渠道 ③有利于完善立法机制,提高立法质量 ④能够增强国家权力机关立法工作透明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民民主、依法行政、人大常委会。①: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试题限定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有关部门,①排除。 ②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有关部门建立发言人机制拓展了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信息公开渠道、提高国家立法机关工作的透明度,②④正确。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有关部门建立发言人机制重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完善立法机制,提高立法质量没有直接联系,③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有关部门建立发言人机制拓展了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信息公开渠道、提高国家立法机关工作的透明度,也将推进国家立法机关对社会舆论关切的及时回应,呼应了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筑起公共权力与社会大众的沟通桥梁。 2019年11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时指出,香港持续发生的激进暴力犯罪行为,严重践踏法治和社会秩序,严重破坏香港繁荣稳定,严重挑战“一国两 制”原则底线。我们将继续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坚定支持香港 警方严正执法,坚定支持香港司法机构依法惩治暴力犯罪分子。这一表态 ①表明在法律执行的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 ②警示公民应树立权利意识,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③警示公民应树立义务意识,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④彰显了中国政府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携手努力共谱合作新篇章》的重要讲话强调,要维护以联合 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设性参与地缘政治热点问题解 决进程;要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这 说明我国 ①高举和平与发展旗帜,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②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践行合作共赢理念 ③促进南北合作和全球伙伴关系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注人强劲正能量 ④始终坚持我国外交政策的立场,扩大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利益交汇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6. D 7.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与义务。①:敌对分子也是公民,也应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①错误。 ②:材料强调的不是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是强调公民应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②排除。 ③④:材料中的三个“坚定支持”警示公民应树立义务意识,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也彰显了中国政府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国与联合国、走和平发展道路。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设性参与地缘政治热点问题解决进程,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这说明我国高举和平与发展旗帜,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①符合题意。 ②:“要维护以联合 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我国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践行合作共赢理念,②符合题意。 ③:我国积极促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而不是促进南北合作,③错误。 ④:材料阐释的是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合作,促进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未涉及我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立场,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题干的内容,多是选取现实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例,要求学生思考并正确回答材料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或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目时,应首先读懂题干中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抓准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词,以准确把握题干的主旨。然后,再逐一对题肢排查,将观点错误的题肢舍去。在排误后对观点正确的选项加以比较,选出最符合题干主旨的那一项。 8.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 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 好”。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70年奋斗历程熔铸成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②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梦想精神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引领者④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信。①:中华民族精神熔铸于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玉成于近代人民奋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不是70年奋斗历程才熔铸成的,①错误。 ②④:“中国的昨天已经 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这说明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梦想精神,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②④正确。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但不是引领者,况且试题限定文化生活角度,③既错误又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中华民族精神熔铸于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玉成于近代人民奋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其基本内涵是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 9.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 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作为共产党员,在新时代继续弘扬践行爱国主义 精神需要 ①投身实践,培养担当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 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 ③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时代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文化自信。①:在新时代继续弘扬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投身实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是培养担当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①错误。 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主体是国家而不是共产党员,②排除。 ③④:材料表明作为共产党员,在新时代继续弘扬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需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时代精神,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 如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①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0.下图漫画警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①不拘泥僵化,可追求梦想 ②不崇尚精神,可注重物质 ③不沉于空想,可立足实际 ④不迷信真理,可创新实践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实践、真理。①③:“快乐可依靠幻想,幸福却要依靠实践”这启示我们不拘泥僵化,可追求梦想,不沉于空想,可立足实际,①③符合题意。 ②:“不崇尚精神,可注重物质”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否认了意识的作用,②错误。 ④:漫画不涉及真理,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11.习近平同志用“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来说明我们当前面临形 势与挑战,指明我们应该担当的历史重任。下面说法同习近平用语蕴涵哲理相近的是 ①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④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双方的转化。①:“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公平公正,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强调的是公平而未强调忧患意识,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意思是天下各种力量此消彼长,不强盛就会走向衰落;治理国家若不寻求发展进步,已有的安定和谐就会遭到破坏,社会面临倒退,这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因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高必危,自满必溢,②④符合题意。 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意思是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未强调忧患意识,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引言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此题型与一般材料型选择题的不同点在于题干的内容引用了某人、某著作中的论断或论述,其它特点均等同于一般材料题。解题方法:要解好这类题型,必须在平时扩大知识面,加强古诗、古文的修养,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反复阅读引文,能清其原意,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分析题肢时,先运用排误法,然后将观点正确的题肢与题干对照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选出正确答案。 12.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等八人共和国勋章。一枚枚 勋章,铭记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一个个名字,已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他们矢志 不渝、百折不挠;他们冲锋陷阵、顽强拼搏;他们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他们用行 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实现人 生价值应该 ①百折不挠,获得崇高荣誉②无私奉献,不求个人名利 ③顽强拼搏,做出骄人成绩④立足平凡,实现与社会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百折不挠,但不一定获得崇高荣誉,况且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①排除。 ②:“不求个人名利”说法不科学,②排除。 ③④:“一枚枚勋章,铭记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一个个名字,已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他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他们冲锋陷阵、顽强拼搏;他们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他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这表明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做出骄人成绩,需要立足平凡,实现与社会统一,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生价值的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①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②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 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1月5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隆 重举办,共有181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与会,3800多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36万平方米。从墨西哥葡萄酒、波兰苹果汁、澳大利亚猎人牛肉、西班牙橄榄油等名优食品,到百姓可以“量肤定制”的升级版3D打印面膜、智慧美容仪;从世界上“最安静”的洗衣机,到能“指导”人打乒乓球的机器人,以及世界最豪华的皇家加勒 比游轮首秀等等,进博会上全球“鲜货”扎堆儿亮相,令人惊喜连连,叹为观止。 第二届进博会有超过50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其中包括7000多位境外采购商,采购商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采购商专业性更强,其中,境内企业中来自制造业的占32%,来自批发和零售业的占25%。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 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不仅签约额创新高,今年采购商的“购物车” 里还出现了航空发动机、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自动装备等一大批高精尖产品,科技装 备和服务业采购明显提升。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①丰富国内市场供给,激发消费潜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③倒逼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④推动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 ⑤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实现内外联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盛况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消费、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开放型经济。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消费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丰富国内市场供给,激发消费潜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②创新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倒逼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④实体经济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推动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⑤开放型经济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实现内外联动。 【点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以“……的积极影响”的形式呈现。考生应简要分析试题设问指向的理论依据,即知识要点可简写,或不写,“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 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自 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向党 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令行禁止;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等制度,完善党领导 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 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 靠群众;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改进党的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 持依规治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对加强党的领导的作用。 【答案】①确保全党恪守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②推动全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③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⑤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对于党领导的阐述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材料知识的整合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对加强党的领导的作用。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主要有: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地位、党的作用、党的执政理念、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全面从严治党。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党的性质宗旨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确保全党恪守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②党的地位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推动全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③党的作用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④党的执政理念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⑤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⑥全面从严治党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中医药大会于2019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会上传达习近平同志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 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 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 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 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 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材料二:会上传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的批示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 创造。在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药品 研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会上讲话表示,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动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落地见效,走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发展路子。 ……改革院校和师承教育,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挖掘民间方药,建设道地药材基地,强化质量监管。深化医保、价格、审批等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和开放交流,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述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如何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思想推进中医药发展。 (3)就如何让中医药更广泛地为民众接受,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推动中医药发展,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增强人民健康。②立足健康中国建设实践,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有利于中华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③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加快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④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既有利于繁荣中医药文化,也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反作用。推动中医药发展,应立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走符合中医药特点发展路子。同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应先进经济基础状况,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医药产业化、转变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管理模式,有利于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院校和师承教育、深化医保、价格、审批等改革,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3)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鼓励开办更多规范的中医诊所;规范中医药产品研制,推出更多高质量中医药产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国中医药大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对中医药的发展的重视及要求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 )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述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交流。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推动中医药发展,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增强人民健康。②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角度:写出主干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立足健康中国建设实践,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有利于中华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③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互交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加快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④文化交流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交流有利于各国优秀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既有利于繁荣中医药文化,也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如何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思想推进中医药发展。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思想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主要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发展的规律、改革,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反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推动中医药发展,应立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走符合中医药特点发展路子。同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②社会发展的规律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应先进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先进经济基础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医药产业化、转变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管理模式,有利于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③改革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改革院校和师承教育、深化医保、价格、审批等改革,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第(3 )问,本题要求考生就如何让中医药更广泛地为民众接受,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结合试题材料,考生可从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文化与经济关系上分析作答。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以“……的意义”的形式呈现。考生应简要分析试题设问指向的理论依据,即知识要点可简写,或不写,“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第(2)问,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