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word版)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卷即可。‎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多代,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并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下列从鲁姓起源中获得的信息最为准确是 (  )‎ A.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     B.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C.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      D.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 ‎2. 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 表1 ‎ 记述 ‎ 出处 ‎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 ‎ ‎《周礼·春官》 ‎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 北宋刘恕《通鉴外纪》 ‎ ‎“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 南宋朱熹《陈氏家谱旧序》 ‎ ‎“谱系之作,所以敦孝弟、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 ‎ 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 ‎ A.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                        B.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 C.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                        D.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 ‎3.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beng)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  )‎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4.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  )‎ A.宗法观念的弱化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风俗观念的演化                                    D.社会治理的僵化 ‎5.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这反映了 (  )‎ A.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                        B.“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 C.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                        D.君主权力不断得以强化 ‎6.下表是中国部分时期县的数目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 (  )‎ 时期 ‎ 数目(个) ‎ 时期 ‎ 数目(个) ‎ 时期 ‎ 数目(个) ‎ 秦朝 ‎ 约1000 ‎ 唐朝 ‎ 约1500 ‎ ‎1911年 ‎ ‎1381 ‎ A.县制有利于社会变革                            B.县制是小农经济的基础 C.县是基本的行政区域                            D.县制有职责明确的优点 ‎7.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  )‎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8.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读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根据数字填写各朝代地方行政区划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  )‎ 时期 ‎ 秦汉 ‎ 汉晋魏 ‎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 ‎① ‎ ‎② ‎ ‎③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④、州 ‎ 府、直隶州/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①州②道③府④厅                                B.①道②路③厅④府 C.①州②道③路④府                                D.①路②府③道④厅 ‎9.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这一做法 (  )‎ A.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C.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10.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11.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B.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12.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  )‎ A.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            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雅典法律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            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13.古雅典民主政治在实施中,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多有权势家族渗透,甚至父子或兄弟一起供职,而将军委员会的一些成员甚至沦为独裁者,这显然损害了直接民主和公民的利益。这表明古雅典民主政治(  )‎ A.保留了大量旧俗                                    B.缺乏法制规范 C.演变为贵族政治                                    D.具有先天缺陷 ‎14.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  )‎ 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C.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 ‎15.罗马法规定:“故意杀害他人”处予死刑,而“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由此说明罗马法(  )‎ A.缺乏严格统一的判罚标准                    B.注重区别对待不同犯罪类型 C.掺杂诸多原始落后的习俗                    D.其法律条文一直被近代沿用 ‎16.《世界文明史》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 A.防范公权力侵害私权利                        B.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 ‎17.图1是英国下议院布局图,室内以绿色为主,寓意来自“草根”的平民代表,室内局促狭窄,主席台居下位,外围逐步抬高的议席对其构成很大压迫感,以保证议事按规则公正进行。双方议席前面有一条鲜明的红线,相距2.5米,保证两军对垒拔剑动粗时,刚好够不着。这种议席布局反映了(  ) ‎ 图1 ‎ A.英国议员独特的吃苦精神                    B.英国两党斗争历来残酷性 C.英国议员特有的战斗精神                    D.英国议会的民主自由精神 ‎18.1830年英国格雷政府上台,开始对议会进行改革。其改革原则是尽可能保持现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坚持选举权依据财产标准而不是天赋人权。这种做法(  )‎ A.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B.孤立了工人阶级 C.破坏了代议制度的原则                        D.壮大了旧贵族势力 ‎19.内阁是美国联邦行政部门,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他的必然存在,不过,从华盛顿开始,历届总统都设立内阁辅助其行使行政权。所以,美国内阁就成了一个常态存在。由此可知美国内阁(  )‎ A.属于总统顾问    B.需对国会负责     C.集体进行决策    D.没有实际作用 ‎20.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对一个自由州的安全实为必要,民众拥有并且佩带枪支的权利不容侵犯。”这一修正案出现的背景是(  )‎ A.美国的武装民众为国家独立做出了贡献B.美国为了维护各州的独立权力 C.美国训练民兵为了节约国家的经费开支D.为了民众维护自身的基本权利 ‎21.美国宪法规定:未经州的同意不能剥夺任何一州在参议院的平等代表权,以及变更州的边界;州政府未经国会同意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议。这反映了美国(  )‎ A.各州之间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            B.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设置权力禁区 C.全力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            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相互尊重与合作 ‎22.有人评价某宪法是“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的宪法”,但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着妥协和智慧的宪法,在这一宪法下,国家成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由此可知,该宪法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3.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  )‎ A.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    B.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 C.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    D.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 ‎24.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  )‎ A.民主政治的缺失                                    B.军事实力的强大 C.历史传统的延续                                    D.对外扩张的企图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3题52分,其中第25题22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 ‎25.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继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并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 ‎——《朱子语类》 ‎ 材料三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问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泛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有亡。 ‎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和秦朝以后的“变局”分别是什么?(4分) ‎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中央机构有何重大的调整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晌?(4分) ‎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6分) ‎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8分)‎ ‎26.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18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 材料二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 ‎——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 请回答: ‎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6分) ‎ ‎(2)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6分) ‎ ‎(3)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6分)‎ ‎27.下表是与研究政治现代化相关的材料(12分)。 ‎ 作者 ‎ 作品 ‎ 内容 ‎ 亨廷顿 ‎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 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方面大致归纳为: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认的全国性立法机构手里。第二,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能。第三,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 ‎ 张华青 ‎ ‎《论政治现代化与公民文化》 ‎ 政治系统的运作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其根基在于民众的政治认知、情感及价值观念所交织而成的一种信念体系。 ‎ 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体现政治现代化特征的三个关键词,任选其中一个关键词并用历史事实加以论证。(要求:关键词归纳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D B A C B C B C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C B A D B A A B D C C 二、 非选择题 ‎25.(1)变局:西周:分封制、宗法制。(2分) ‎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分) ‎ ‎(2)调整:实行三省六部制。(2分) ‎ 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2分) ‎ ‎(3)制衡:三权分立。保障分权与制衡;(2分)联邦权与州权,体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2分)实行两党制,保持彼此制衡与监督。(2分) ‎ ‎(4)影响:中国: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分) ‎ 美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为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分) ‎ 认识: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2分)‎ ‎26.(1)办法:议会多数党领袖任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首相由国王任命,对议会负责。(4分) ‎ 弊端:美国总统选举耗费大量的时间。(2分) ‎ ‎(2)理由:资产阶级在政治体制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没有获得政治权力。(2分) ‎ 特点:以和平方式进行;呈现渐进性;广大民众进行了艰难的斗争。(4分) ‎ ‎(3)进步:实行普遍与直接的选举;工人阶级获得一定的自由和权利。(2分) ‎ 不足:帝国总理及其政府由皇帝任命。(2分) ‎ 认识:选举权是逐步扩大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存在局限。(2分)‎ ‎27.关键词:政治制度的法制化;政治结构的专业化;政治表现的集团化(政党政治);政治运作的大众化。(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 示例1:政治制度的法制化 ‎ 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此后,又通过《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确保了政治运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 示例2:政治结构的专业化 ‎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联邦体制,实施三权分立。总统享有最高的行政权,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 ‎ 示例3:政治表现的集团化(政党政治) ‎ 美国逐步形成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及司法制度与两党制密切相关,两党主宰美国政治,反映美国政治制度的结构。 ‎ 示例4:政治运作的大众化 ‎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权利中心。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此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公民获得普选权,民主范围不断扩大。 ‎ 评分标准参见下表: ‎ 等次 ‎ 说明 ‎ 表述 ‎ 一等(7-9分) ‎ ‎①紧扣关键词。 ‎ ‎②准确、充分运用史实。 ‎ ‎③论证充分、史论结合密切。 ‎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 ‎ 二等(4-6分) ‎ ‎①基本能围绕关键词。 ‎ ‎②能够运用史实。 ‎ ‎③论证较充分、史论有所结合。 ‎ 思路基本合理、逻辑关系基本清楚、表达基本准确。 ‎ 三等(0-3分) ‎ ‎①偏离关键词。 ‎ ‎②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运用史实。 ‎ ‎③论证关系不清或没有论证。 ‎ 缺乏条理性、逻辑关系不清、表达欠通顺或不准确。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