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生物考前回扣生物的进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高考生物考前回扣生物的进化

‎2013高考生物考前回扣---生物的进化 ‎ 一、网络构建 二、基础回扣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传衍来的。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拉马克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 ‎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 ---- 选择的基础 ‎ 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 ---- 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 ‎ 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 ‎(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 ‎(2)种内斗争 ‎(3)种间斗争 ‎ 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 ---- 进化的内因 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 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 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 ---- 选择的结果 ‎ ‎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 种群特点: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2、基因库 ‎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 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两者联系:‎ ‎(1)种群众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 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的概念 ‎1、物种的概念 ‎2、隔离 地理隔离 量变 ‎ 生殖隔离 质变 ‎ 注: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二)、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 种群 物种 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能够在自然状况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范围 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 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 判断标准 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 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联系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种。‎ 地理隔离 阻断基因交流 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 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 差异加大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1、概念 ‎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2、含义 ‎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基因多样性 ‎1、生物多样化的内容 物种多样性 ‎ 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1)关键点:‎ 真核生物出现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寒武纪大爆发:形成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对植物的进化产生影响;‎ 原始两栖类的出现:生物登陆改变着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条件。‎ ‎(2)进化顺序 简单 复杂 水生 陆生 低等 高等 异样 自养 ‎ 厌氧 需氧 无性 有性 单细胞 多细胞 细胞内消化 细胞外消化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三、考题预测 ‎1.(2011·临沂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B.基因重组有利于物种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 C.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D.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结实率低的单倍体植物 ‎2.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RR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Rr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rr的个体占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RR=Rr>rr。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正确表示R和r基因频率变化的曲线是(  )‎ ‎3.(2013·海淀检测)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种群内,喙小的个体只适于食用小坚果,喙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也食小坚果,但是取食速度较慢。1976~1978年该岛一直未下雨,引起地雀种群数量、食物组成变化如图所示。1978年出生的地雀,喙平均增大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主要是大坚果时,有利变异是喙大的 B.若要证明喙的特征是可遗传的,还应做杂交实验 C.1978年出生的地雀喙增大的原因是食物中大而硬的坚果比例上升 D.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喙小的基因频率相对有所增加 ‎4.如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2)在种群1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_______。‎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_____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___作用。‎ ‎5.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二倍体陆地棉新品种,而海岛棉从来没有出现过抗旱类型,有人打算也培育出抗旱的海岛棉品种。但是用海岛棉与抗旱的陆地棉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回答下列问题。‎ ‎(1)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抗旱的陆地棉和海岛棉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________。‎ ‎(2)抗旱的陆地棉和海岛棉两个不同物种的形成具备哪些环节?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达到上述目的你认为可以用哪些育种方法,写出思路即可。‎ ‎①打破物种间生殖隔离的方法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规育种方法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海岛棉与抗旱的陆地棉杂交后产生了后代,其能否称为一个新物种?(已知海岛棉与抗旱的陆地棉均为二倍体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与解析 ‎1.【解析】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因此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不能结实。‎ ‎【答案】D ‎2.【解析】根据题干中基因型频率可计算R的基因频率为RR=RRR+×RRr=24%+×72%=60%。r的基因频率为Pr=Prr+×PRr=4%+×72%=40%,由题干信息“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RR=Rr>rr”可知,在长期自然选择中基因型rr个体逐渐被淘汰,所以R基因频率逐渐上升,r基因频率逐渐下降,由四个选项曲线分析A、B、C项曲线变化均不符合,只有D项正确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 ‎【答案】D ‎3.【解析】因喙小的个体只适于食用小坚果,故食物主要是大坚果时,有利变异是喙大的;要证明喙的特征是可遗传的,还应做杂交实验,若杂交后代仍出现相应特征的喙,则说明其是能够遗传的;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出现变异性状,其是否会通过选择保留下来取决于环境条件,即坚果的大小。‎ ‎【答案】D ‎4.【解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2)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该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从而也说明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地理(生殖)隔离。(4)种群1中基因型为AA的黑色个体明显较多。说明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工业污染较为严重,这样的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了选择的作用。‎ ‎【答案】(1)基因 ‎(2)基因突变 提供原材料 基因频率 ‎(3)基因交流 地理(生殖)隔离 ‎(4)1 选择 ‎5.【解析】(1)杂交后不能产生后代,或是后代高度不育,则说明存在生殖隔离。‎ ‎(2)新物种的形成必备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3)①利用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②如果利用常规方法,根据题意,不能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只能利用诱变育种,大量处理实验材料,选择抗旱的新品种。‎ ‎(4)同一物种在自然状态下是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 ‎【答案】(1)生殖隔离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3)①基因工程育种 ‎ 将抗旱的陆地棉的抗旱基因导入到海岛棉的体细胞中,将其培育成完整的植株 ②诱变育种 用物理方法(射线、电激)等处理海岛棉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然后进行人工选择 ‎(4)不能,杂交后代是高度不育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