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达标33
课时达标(三十三) 一、选择题 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1~2题。 1.阶段Ⅰ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雾霾频发 ②水土流失 ③全球变暖 ④森林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阶段Ⅱ所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 D.天人合一论 1.D 2.B 解析 第1题,阶段Ⅰ是农业社会,人类经济活动以农业生产为主,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等是该阶段主要的环境问题;雾霾频发、全球变暖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第2题,阶段Ⅱ是工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产生了人类中心论的人地关系思想。 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末。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据此完成3~4题。 3.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弥补工业原料短缺 C.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D.环境承载力大 4.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乌克兰 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 3.B 4.D 解析 第3题,洋垃圾主要是“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 ,其中部分是可以被回收再利用的,这部分可以加工成为工业原料,则B正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废弃物处理能力不可能高于英美;中国环境承载力要小于美国;进口这些低端物品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较落后,若调整产业应减少此类物品进口。第4题,“接盘侠”的国家应与中国具有类似的国情,即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原料较缺乏;加拿大和新加坡属于发达国家,乌克兰资源丰富,则最可能是印度尼西亚。 灰水足迹是以自然界现有水质标准为基准,将一定的污染物负荷吸收消化所需的淡水体积。下图为1998~2013年全国灰水足迹各类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5~7题。 5.由图可知,1998年到2006年间,全国灰水足迹的变化趋势为( ) A.持续下降 B.持续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6.农业灰水足迹在2006年到2007年的变化可能是由于( ) A.农业结构的调整 B.国家政策的实施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7.针对当前我国灰水足迹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将灰水足迹较大的工业企业转移到水资源充足的东部 ②推广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农家肥积造一体化发展模式 ③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改进灌溉技术 ④增强公众生态意识,对水价和污水处理费进行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C 6.B 7.D 解析 第5题,图示1998~2006年间,前期农业和生活灰水足迹基本平稳,而工业灰水足迹下降明显,则前期总体为下降趋势;后期工业灰水足迹基本稳定,而农业和生活灰水足迹增加明显,则后期总体趋势上升。第6题,图示2006~2007年间,农业灰水足迹明显下降,说明吸收消化污染物需要的淡水体积减小了。必然是降低了农业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因为是在短时期内实现的变化,最可能是某种国家政策使然,不可能是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环保意识增强等这类需要长期变化的结果。注意自然灾害不会减少污染物排放。第7题,当前问题是灰水足迹较大,可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或加强治理等措施来减小灰水足迹。而简单的工业转移不会减小灰水足迹,则可排除①,故D正确。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曾拥有亚洲第一大造纸企业,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环保、水源、原料(林木)等问题。引进山东泉林纸业后,依托创新技术,构建了新型生产模式(如图)。据此回答8~9题。 8.造纸工业( ) A.由原料指向型逐渐变为市场指向型 B.能耗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C.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且更新速度较快 D.布局应考虑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 9.该生产模式( ) A.污水处理后又用于生产,增加了能源供给 B.秸秆造纸减少了林木采伐,利于生态保护 C.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减轻大气污染 D.延长纸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印刷产业发展 8.D 9.B 解析 第8题,造纸业仍然是原料指向型,故A错误;造纸业能源消耗相对较少,故B错误;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故C错误;造纸业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水污染,布局时需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故D正确。第9题,污水处理后又用于生产并不能增加能源供应,故A错误;使用秸秆造纸可以减少林木的使用数量,可以保护森林资源,故B正确;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可以减少水污染,但对减轻大气污染作用不大,故C错误;图中模式显示的是延长秸秆加工产业链,故D错误。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10~11题。 10.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 ) ①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 ②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 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 ④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D 11.C 解析 第10题,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退耕力度,过度垦荒不明显,②说法错误;小农经营粮食单产高,③说法错误。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第11题,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这是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之一,②说法正确;材料中提到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③说法正确;我国耕地比重小,且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红壤,土壤贫瘠,①说法错误;由材料可知,有机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知识技术,而目前我国科技水平并不是普遍发达,尤其是农村地区,人口知识技术水平仍然较低,④说法错误。故C正确。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下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 (2)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藻水华往往发生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 (3)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注意问题有“夏秋季”且“西部多”的成因,夏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风向影响角度分析。第(2)题,“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说明主要是这些出露的磷等养分被带入湖泊,导致水华现象。第(3)题,材料中提及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据此分析即可;由“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分析不利影响。 答案 (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后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 (3)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 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对蓝藻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爆发的可能性。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材是人类主要的生产与生活资料,主要取自森林资源。我国是一个森林覆盖率不高的国家,由于森林资源的短缺,许多木材制品已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但其环境效益不佳。鉴于此,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下图示意我国某国有林场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1)与传统林业比较,说明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优点。 (2)指出并说明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3)分析许多木材制品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直接获取图中信息,可看出围绕林业可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同时还能减少废弃物排放。第(2)题,注意从产业链角度分析,要延长产业链,还要利于环境保护。第(3)题,可从“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等角度分析。 答案 (1)高效利用森林资源,推进造纸业、家具制造业对木材进行深加工,实现森林资源的最大增值;对“三剩物”回收再利用,物尽其用,减少浪费;推广清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森林氧吧和优美环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森林环境中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推进与养殖业、种植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2)利用禽畜类粪便、植物枯枝落叶和草被植物生产沼气,解决林场生活用能问题,减少林木樵采;采伐区应划分轮采区,及时进行抚育更新,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家具制造业和造纸业要把好环保关,发展绿色家具制造和造纸业,减少环境污染。 (3)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产品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这些资源和能源大多为不可再生资源,大规模生产会导致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严重污染环境,其环境效益较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