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天门 仙桃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潜江 高二语文 ‎★祝考试顺利★‎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散文到底应在多大程度和多少距离之内接受、吸收诗歌,从而获得中国的诗性智慧,这是一个重要也是需要做出深入思考的问题。‎ ‎②自古就有诗文相通的传统。以散文论,它一直离不开诗歌的影响与渗透,因而时时发出诗性智慧的光芒。晋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像“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都是诗意浓都的写照。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意与文心达到了高妙的契合。“五四”以来,鲁迅的《野草》、朱自清的《绿》、杨朔的《雪浪花》、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等都是以诗意擅长的佳作。‎ ‎③近些年将散文中加入更多诗意成为一种风尚,有的作家做得相当出色,比较典型的是鲍尔吉·原野。他用诗的灵光和智慧点燃与照亮了散文之路,而且进入到自然从容的叙述之中。作者在《针》中这样写道:“像母亲领着孩子的手,针带着线穿过厚厚的棉花。”它在刀剪的家族里,也是一个女人,身后总带着牵挂。”可以说,由于诗性智慧的加入,散文走出了平面与刻板,有了灵光与深度,也获得了新的解放与开放。‎ 我:‎ ‎④事实上,散文在不断获得诗歌助益的同时,也有逐渐被诗歌侵蚀的倾向,致使散文出现情感的失真乃至于虚假。最典型的例子是杨朔散文,他曾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自豪地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这条经验常被学界从正面理解杨朔散文的长处和创作秘诀。从诗歌与散文的联姻来说,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从散文与诗歌应保持各自的本性角度看,这样的理论和方法又是值得商榷的。“将散文当诗写”极容易将诗的夸张、情与无节制带进来,从而造成散文情感的矫揉造作与文风的不自然,因为散文的最高境界是平淡,是绚烂之极后的归于平淡。‎ ‎⑤在用中国诗性智慧进行散文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分:一是“散文诗”与“诗的散文”。其实,“散文诗”是具有散文性质的诗歌,而“诗的散文”是带有诗意的散文;“散文诗”是分行的诗,“诗的散文”是不分行的散文。二是对诗化散文、诗性散文、诗意散文等不同提法进行辨析。不少人认为,在散文创作中,诗意越浓烈越好,越能代表散文的中国智慧,其实这样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散文可以富有诗意,也可以强调诗性和诗化,但要避免不加节制。‎ ‎⑥总之,散文与诗歌完全可以相互借力,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进行交叉和重叠,相得益彰。不过,“散文”与“诗歌”不是没有距离和边界,散文在向诗歌借鉴时,切不可过于随意,尤其不能简单地将“散文”当诗来写,简单地将散文进行“诗化”。‎ ‎(摘编自王兆胜《不能简单地将散文当“诗”来写》,2018年5月1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散文应在多大程度和多少距离之内借鉴诗歌,从而获得中国的诗性智慧,本文没有给出明确的观点。‎ B.散文的最高境界是平淡,是绚烂之极后的归于平淡,所以作者坚决反对将散文进行“诗化”的做法。‎ C.“诗化散文”“诗性散文”“诗意散文”等虽然提法不同,但其实质是相同的,都散发诗性智慧的光芒。‎ D.“将散文当诗写”应该谨慎,因为这样做极容易将诗的夸张、炫情与无节制带进散文,影响散文的情感和文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引出论题,即如何获得诗性智慧是散文创作一个重要且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B.第②③两段,例举以诗意见长的散文名家,说明将诗意加入散文已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创作倾向。‎ C.第④段以杨朔散文为反面典型的例子,用来证明“将散文当诗写”这种创作倾向是错误的。‎ D.第⑤段指出用中国诗性智慧来写作散文时应该注意区分几个方面的模糊概念第⑥段总括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加入诗性智慧,照亮散文创新之路散文就可能走出平板,具有灵光与深度,并获得新的解放与开放。‎ B.散文可以富有诗意,也可以强调诗性和诗化,在散文创作中,诗意越浓烈越好,越能代表散文的中国智慧。‎ C.散文与诗歌可以相互借鉴,甚至可在某些方面进行交叉和重叠,其融通的结果往往就是散文诗或“诗的散文”。‎ D.当下一些散文出现情感的失真乃至于虚假,原因之一是散文在不断获得诗歌助益的同时,逐渐被诗歌侵蚀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蹲坑 尚纯江 黑夜的来临并没有带来一丝凉爽。没有月亮和星光的夜晚,阴沉沉的。青纱帐里,越发闷热。蚊子像与鸣蝉比赛似的,翁嗡的烦人,在身上咬来咬去,一咬一个疙瘩,痒得难受。树上的鸣蝉,仿佛很得意,鸣叫得更加起劲。‎ 赵静抹了点风油精,瘙痒好了许多。他带领战友在青纱帐里埋伏了两天两夜。吃喝拉睡,全在玉米地里。四个路口四个组,一组两个人,轮流盯着通往村子的每一条路。‎ 九年前,嫌疑人赵满仓打工回家时,留守的妻子红杏出墙,被他抓了现行。怒不可遇的赵满仓没有理会妻子的苦苦哀求,更没有理会跪在地上的小白脸廷富的眼泪。一怒之下,顺手抄起一把铁锨,照廷富的头上拍去……赵静带着刑技人员赶到现场时,已是第二天下午。现场勘查,线索摸排,锁定犯罪嫌疑人是赵满仓时,赵满仓已逃之夭夭。这一逃,就是九年。‎ 九年间,赵静带领侦查人员南征北战。向北去过内蒙古,往南到过云南,往东去过东莞,往西去过兰州。深入过煤矿,下过车间,爬过高山,到过海岛。只要有赵满仓的线索,赵静必亲自参加抓捕。然而,九年的抓捕总是希望而去失望而回。九年间,受害人家属经常到公安局里上访,说公安局破案;说赵静供养着凶手的儿子,包庇凶手。局里一些人还随声应和,说赵静与赵满仓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天地良心!‎ 前两天,有线人说,赵满仓可能这两天回家。因为他的儿子刚刚考上了大学,他要回去看一眼儿子。赵静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便有了青纱帐的蹲坑行动。‎ 赵满仓出后,他儿子赵楠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则一直是赵静提供。九年了,赵静对赵楠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有同事笑着说:“你干脆认赵楠做儿子算了,反正都姓赵!”赵静多次要求赵满仓的父母做赵满仓的工作,要他投案自首。赵满仓的父母说,如果能联系上,一定让他投案自首。‎ 夜,越来越深。青纱帐沙沙的声音,蟋蟀和秋虫的和鸣,伴着偶尔响起的布谷鸟的鸣叫声,让人越发感到夜的沉寂。身上的汗水湿透了衣裳,湿漉漉的,眼睛涩涩地发沉。人困马乏,虫叮蚊咬,还得瞪大眼睛盯着。命案必破,可马虎不得。如果这个陈年积案破了,立功事小,他赵静一洗“沉冤”却是真的。‎ 沉思间,玉米丛林里忽然透过一阵凉风。紧跟着,风大起来,刮得青纱帐东倒西歪,玉米地边上一棵白杨树粗大的枝干咔的一声折断。电闪,雷鸣。风撕扯着夜幕,撕扯着青纱帐,豆大的雨滴啪啪地砸下来。‎ ‎“正好洗个凉水澡!”‎ 赵静和队员们悄声说着俏皮话。不久,几个人便浑身湿透。正在上下牙打架,一个人影沿着青纱帐之间的小路一步一步滑地走来。赵静等人正要一跃而起,那人却开口说:“赵大队长,我是小张,赵满仓投案了!”‎ 赵静一颗心放到了肚子里,却觉得虚脱了似的,天旋地转。要倒下去的那一刹那,他猛地挺直了腰杆。‎ ‎(选自2018年第6期《微型小说选刊》,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突出蚊虫叮咬,闷热难耐,反衬蹲守者坚守岗位、勇于奉献的品质。‎ B.小说主要运用插叙手法,补足故事的来龙去脉,解除了读者心中的疑惑,同时也使得赵静形象更加真实而丰满。‎ C.赵满仓因为一时愤怒而误杀了人,在外逃九年后又因为要回去看一眼刚考上大学的儿子而被公安人员捉拿归案。‎ D.赵静带领侦查人员南征北战九年,并多次要求赵满仓的父母帮忙做赵满仓的工作,终于使这个陈年积案得以告破。‎ ‎5.结合语境,说明“天地良心”在文中的含意。(5分)‎ ‎6.赵静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杰出音乐家德彪西 沈大力 今年是法国作曲家克洛德·德彪西逝世100周年,法国境内举行了众多纪念活动,突出强调他是一位维护法兰西民族文化特征的杰出音乐家。‎ 德彪西生于1862年,父亲是巴黎公社社员。自幼受父亲的思想感染,他追求精神独立。在就读巴黎音乐学院时,德彪西不受传统的音乐律章束缚,在音符世界的意境和色彩上显出创新倾向,朝印象派和象征派方向发展。1894年他谱写出《牧神午后》,毅然决然与传统音乐模式决裂,像莫奈和塞尚在画坛那样,将“印象主义”运用到音乐中,开创了现代音乐的先河。‎ 比如《牧神午后》,一开始长笛独奏,听众通过领略音群的灵活、色调的强烈、光线的明亮和音韵的柔和,仿佛看到艺苑里开出了艳丽的花朵。《小夜曲三首:云彩、节日、美人鱼》则展示出一种五彩缤纷、充满动感的微观宇宙。特别是1905年完成的“三折叠”大型交响乐《大海》,包括“从黎明到中午的海上”“海浪 的嬉戏”和“风与海的对话”三个乐章,人们耳旁似乎响起了一种新颖的宏观世界的潮音。这首管弦乐组 曲带有典型的“露天音乐”风格,整体色彩鲜明、细节縝密、气势磅礴,为交响乐打开了写实与意象融为一体的新创作手法,也充分彰显出法兰西民族特殊的气质,故作曲家在《大海》总谱上署名“法兰西的克洛德”,以表示他对民族性尤为看重。‎ 德彪西旱年对瓦格纳相当尊崇,曾两度前往这位欧洲“歌刷之王”建造的拜雷特剧院朝觐。但是,出于民族自尊,德彪西逐渐觉悟到,法兰西音乐必须从贝多芬、特别是瓦格纳模式中解脱出来,走自己的道路。他生活的19世纪末,全世界的音乐家无不对前两者顶礼膜拜,但德彪西大胆指出:“瓦格纳现象是一种落日,却被人们当作了曙光。”他坚持启蒙纪元的法兰西精神,于1893年开始创作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在他笔下表现的神秘大自然与人类想象的契合,实际上抵御了文艺创作中的“救世主”思维。1902年,他最后完成《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总谱,将其搬上巴黎、布鲁塞尔和米兰舞台,获得广泛赞赏和好评。‎ 与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一样,德彪西的这出歌剧也脱胎于中世纪古克尔特王传说《特利斯坦与伊瑟》,但德彪西直接取材于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剧作,创意富于拉丁气质。法国文艺界当时评论:“它犹如一个飞碟,引领法国达到神秘的诗意峰巅,澄清了尘埃存积的巴黎歌剧舞台,开辟出一条法国民族音乐剧创新的途径。”‎ 德彪西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成为法国歌剧艺术的珠玑,留存至今。今春,法国音乐演奏家让一克洛德·马勒瓜尔在法国北方图尔宽的“抒情剧场”公演此剧,纪念作者逝世百年。巴黎“音乐城”也借此机会,在爱乐乐厅举办了9场学术报告会,研讨这位民族音乐家留下的艺术创作遗产,尤其是对维护法兰西文化特性的贡献。‎ ‎(节选自2018年5月13日《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①克劳德·德彪西(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 ‎(摘自“百度百科”)‎ ‎②‎ 德彪西对音乐、艺术和文化的广泛影响,和世人对他音乐的热烈的喜爱程度,使得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法国民族的骄傲,他也是代表法国文化的最靓丽的一张名片。他在法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可以与波兰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相媲美。德彪西的音乐中也含有法国传统音乐遗产的元素,但他把眼光和兴趣更多地关注到本民族之外的音乐文化中去。他的音乐中有着西班牙元素、波西米亚元素、阿拉伯元素、古希腊元素、东方元素、美国元素……‎ ‎(摘编自2017年9月23日“资深文娱”)‎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德西自幼受到曾是巴黎公社社员的父亲的熏陶,毕生追求精神的独立,这使他的音乐创作充满着创新意识。‎ B.全世界的音乐家都对贝多芬、瓦格纳顶礼膜拜,德彪西也不例外,曾两度前往瓦格纳建造的拜雷特剧院朝觐。‎ C.交响乐《大海》开创了写实与意象相融合的创作手法,充分彰显法兰西文化特性,故署名“法兰西的克洛德”。‎ D.德彪西是维护法兰西民族文化特征的杰出音乐家,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革新家。‎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德彪西在巴黎音乐学院就读时就显出创新倾向,他不受传统的音乐律章束缚,而朝印象派和象征派方向发展。‎ B.德彪西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与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都取材于比利时梅特林克的剧作。‎ C.德彪西极力摆脱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而把眼光和兴趣更多地关注本民族之外的音乐文化。‎ D.德彪西以其在法国音乐文化中的杰出地位,堪与波兰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和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相媲美。‎ E.由于德彪西对文艺的广泛影响更因为本人对其音乐的热爱,他自然成了法国民族的骄傲和法国文化的名片。‎ ‎9.从德彪西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请自选角度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兴裔,字光锡,初名兴宗。祖翼之,陆海军节度使。父蕃,和州防御使。兴裔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貲,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办祗候库,累至江东路钤辖。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且言都统及马军帅皆非其人。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加遥领高州刺史。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海寇倏去忽来,调兵常无及,兴裔请置澳长,寇至径率民兵御之。又言禁兵事艺不精,多充私役,乞行禁止。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儿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阙,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来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宁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卒,年七十四,赠太尉,谥忠肃。‎ ‎(选自《宋史·郑兴裔传》略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货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 B.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 C.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 D.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领,古代一般指高级官员兼任低级职务,文中“遥领高州刺史”的“领”即为此意。‎ B.请祠,宋初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自请任祠禄官,以处闲散之地,亦称乞祠、丐祠。‎ C.丁母忧,遭遇母亲去世。按照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得为官。‎ D.除,与“迁”同义,指官员升迁。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的“除”即此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兴裔孝亲爱宗,心地善良。叔父给他钱财,他建议用来帮助族人;叔父去世之后,他辞掉官职以感恩、追思。‎ B.郑兴裔忠于职守,正直敢言。他不同意治行宫、改盐策,认为都统等人不称职,请求禁止把禁军作为私家劳工。‎ C.郑兴裔廉洁奉公,嫉恶如仇。他创设规定条目,分发各个州县,整顿全国吏治;谢绝相邻州县之间互送礼物。‎ D.郑兴裔关爱百姓,兴利除弊。他任职扬州时为消除火患让百姓建砖瓦房,奏请朝廷免除百姓债务,并修建学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午枕①‎ 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②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③宛转愁。‎ ‎【注】①本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王安石变法失败,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②簞(diān):竹席。③供(gōng):引起。‎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诗人午睡时将睡未睡的感觉,“花前”暗示夏天时节,又照应下句的“红影”。‎ B.次句写睡醒,“催”字表达出惊讶时光过得飞快的心理感觉,又从侧面形容梦之酣畅。‎ C.“悠扬梦”给人美的朦胧感,“隔水山”展示了美的距离感,诗人借以叹赏隐居生活。‎ D.看到“山”,诗人恍然意识到令人迷恋的美梦已然远逝,思绪猛然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 E.全诗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用语生动形象,文笔清新自然,言简而意丰,令人回味无穷。‎ ‎15.“隔水山供宛转愁”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异曲同工。请比较二者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上的异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听了琵琶女的叙述后,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2)苏轼《赤壁赋》中的“客”说,我们在江边捕鱼砍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感叹人的生命像蜉蝣一样短暂,像沧海一粟般渺小。‎ ‎17.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阿根廷的足球水平屈指可数,而经济却是一塌糊涂,短暂辉煌之后,阿根廷的经济全面崩溃,四成民众陷入贫困。‎ ‎②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③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利用大数据,把资源效用发挥得大快人心,从而使城市真正成为节约型、环保型的城市。‎ ‎④“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让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却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 ‎⑤在20世纪80年代,广袤乡村兴起数文学社,经过时光浪潮的淘洗,现在还能活得有个样子的文学社寥若晨星。‎ ‎⑥她一听到医生说“癌症”二字,心就猛烈地一缩,只觉得天在转、地在旋、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就(3分)‎ A.大明湖位于济南市区湖岸种植有大量的柳树,凭借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迷人风光而闻名遐迩。‎ B.儿童用药误区不少,切忌不要给孩子用成人药,别过度依赖药物,别轻信食疗或纯植物配方“安全无副作用”。‎ C.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发展中的电影、多样性的文化”为主题,旨在以电影为纽带,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 D.人们对技能培训的高涨热情,折射出时代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也反映出劳动者对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19.省书协理事万老师得知四位朋友在本月都家有喜事,就想各送一幅字给他们。万老师让学生小明根据四位朋友家的不同情况先拟好四句祝福词语,其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一个朋友的女儿要结婚,祝语:之子于归。‎ B.一个朋友的父亲七十岁,祝语:古稀之乐。‎ C.一个朋友第二胎生个男孩,祝语:弄璋之喜。‎ D.一个朋友的儿子考上华中师大,祝语:杏林之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因此很多老年人认为肥胖是不健康的表现,而将瘦作为心目中的健康标准,所谓“千金难买老来瘦”嘛。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人的健康状况,不是片面地根据高矮胖瘦就能判断的,“老来瘦”不一定是好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年人机体衰弱,消化吸收不好,正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例句①,指出另外两处。(5分)‎ 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想、也不能完成的奇迹。‎ ‎①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就能实现理想。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督促学生专心学习功课,某中学最近出台了一项规定:学生凡读“闲书”被发现的,一律写检查,同时回家反思三天,以示惩戒。消息传出,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规定得好,必将产生很好的效果;也有人认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闲书”要具体界定,不宜一刀切;还有人认为罚得太重,同样不利于学生学习……‎ 对学校禁令,你有何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给校报,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天门 仙桃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潜江 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 ‎1.D(A项,理解不当。选文第⑥段总括全文,呼应标题,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B项,强加因果,遗漏信息。“作者坚决反对……”错,原文最后一段指出,“散文在向诗歌借鉴时,切不可过于随意,尤其不能……简单地将散文进行“诗化’”,C项,说法绝对。“都散发诗性智慧的光芒”错,原文指出,“散文在不断获得诗歌助益的同时,也有逐渐被诗歌侵蚀的倾向,致使散文出现情感的失真乃至于虚假”,“不少人认为,在散文创作中,诗意越浓烈越好,越能代表散文的中国智慧,其实这样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2.C(分析不当。“反面典型”言重。作者只是客观地分析、辩证地说理,既肯定了杨朔用中国诗性智慧进行散文写作的有益探索,也从散文与诗歌应保持各自的本性角度对其散文创作理论进行商榷。)‎ ‎3.B(曲解文意,“诗意越浓烈越好,越能代表散文的中国智慧”的说法是别人的,作者认为“这样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散文可以富有诗意,也可以强调诗性和诗化,但要避免不加节制”。)‎ ‎4.C(“被公安人员捉拿归案”错,赵满仓是投案自首的。)‎ ‎5.①若理解为赵静的心理,表现的是他“身正不怕影子歪”的自信。‎ ‎②若理解为故事的画外音,表现的是作者对说三道四者没有良心的愤慨。(对一点2分,两点5分。)‎ ‎6.示例:①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为了缉捕逃犯,赵静率领刑侦队员南征北战,九年如一日;得到线报后,又不顾天气闷热、蚊虫叮咬及风吹雨打,蹲坑守候两天两夜。②心地善良,助人为乐,赵满仓出逃后,赵静对赵满仓的儿子赵楠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一直为其提供学费和生活费。③乐观豁达,风趣幽默。蹲坑捉拿逃犯时,遇到豆大的雨滴落下来,赵静却和队员们悄声说着俏皮话—“正好洗个凉水澡”。(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7.B(遗漏信息,曲解文意,“全世界的音乐家都对贝多芬、瓦格纳顶礼膜拜,德彪西也不例外”错。据原文第4段开头的介绍可知,德彪西早年对瓦格纳相当尊崇,但出于民族自尊,德彪西逐渐觉悟到,法兰西音乐必须从贝多芬、特别是瓦格纳模式中解脱出来,走自己的道路,他大胆指出“瓦格纳现象是一种落日”。)‎ ‎8.AD(B项,以偏概全,“都取材于比利时梅特林克的剧作”错。选文第5段指出,“与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一样,德彪西的这出歌剧也脱胎于中世纪古克尔特王传说《特利斯坦与伊瑟》,但德彪西直接取材于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剧作”。C项,于文无据,“德彪西极力摆脱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错,根据“相关链接”的内容可知,‎ 德彪西受过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德彪西的音乐中也含有法国传统音乐遗产的元素”。E项,曲解文意,“更因为世人对其音乐的热爱”错。“相关链接”②说,“德彪西对音乐、艺术和文化的广泛影响,和世人对他音乐的热烈的喜爱程度,使得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法国民族的骄傲,他也是代表法国文化的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9.示例:①尊敬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德彪西早年对瓦格纳相当尊崇,但他逐渐觉悟到,法兰西音乐必须从贝多芬、瓦格纳模式中解脱出来,走自己的道路,②继承传统,而又敢于创新,德彪西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③善于借鉴,却能融会贯通。德彪西的音乐中也含有法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但他的音乐中有着西班牙元素、波西米亚元素、阿拉伯元素、古希腊元素、东方元素、美国元素等,④虚心学习,看重民族特性。德彪西逝世100周年,法国境内举行众多纪念活动,突出强调他是一位维护法兰西民族文化特征的杰出音乐家。(每点2分,观点1分,阐述1分,两点4分,对两点即可。)‎ ‎10.B(断句题的关键在于断开句子,前提是理解句子大意,不可把一个完整的句子人为地切开,本题要注意“粮乏”意思是粮食紧缺,中间不能停顿:“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是说郑兴裔想方设法来填补粮食空缺,意思也完整,后面就不能再带宾语“食”,而“食遂足”是个完整的意思。据此,可依次排除A、C、D三项,答案自然为B项。附原文标点如下: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 ‎11.D(除,任命,授予官职,“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12.C(“他创设规定条目,分发各个州县,整頓全国吏治”错,整頓郡县吏治是郑兴裔遥领高州刺史时的事情,整顿范围没有扩大到全国各地。)‎ ‎13.(1)诏命郑兴裔担任贺生辰副使,出使金国来探查此事,出使回来,说并没有别的事,最终如他所料。(得分点:觇”“卒”“如”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军妇)取走了他手上的镯子,抛弃了他的尸体,立案之后,刑部因为证据不足,释放了她。(得分点:“狱”“证左”“出”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郑兴裔,字光锡,原名郑兴宗。祖父郑翼之,任陆海军节度使,父亲郑蕃,任和州防御使,郑兴裔早年丧父,叔父郑藻把他当作亲生儿子抚养,把多余的财产分给他,郑兴裔不接受,请求设立公益田庄来赡养族人。等到郑藻去世,他就离职表达对叔父的追思和报恩之意。开始他因皇后的恩荫被授予成忠郎,充任袛 侯库的干事,屡次升迁到江东路钤辖。乾道初年,建康留司请求修建行宫以备皇帝驾临,郑兴裔上奏说劳民伤财,请求免除这项徭役,并且说都统及马军帅都不是合适的人选,迁任福建路兵马钤辖,经过京城,入宫拜见皇帝,皇帝问他地方太守县令的好坏,郑兴裔条分缕析来一一对答,皇帝说:“你很懂时务,又熟悉行政职事,正该重用你。”恰逢朝廷重设武臣提刑,当即任命他去任,加封他遥領高州刺史的官职。郡县积事日久玩忽懈怠,监察法度都废弛了,郑兴裔创设规定条目,分发下属各县,官吏都无法为非作歹,因而将这些条目著成法令。建、剑、汀、邵等地盐务政策屡次变更,管漕运的官吏请求将大宗运货变为凭钞交易,郑兴裔极力奏陈此事不可行。海盗来去飘忽不定,调兵抵御时常来不及,郑兴裔请求设置澳长,海盗一来就直接率领百姓和士兵进行防御。又上奏说禁军武艺训练不精,有很多人被充作私家劳役,请求下令禁绝此事。皇帝赞赏他屡次上书议论政事,下诏加封为成州团练使。当时传闻金国想要毁弃盟约,诏命郑兴裔担任贺生辰副使,出使金国来探查此事,出使回来,说并没有别的事,最终如他所料。郑兴裔屡次被派往浙东、浙西、江东担任提刑,请求回来担任散官。不久下诏让他担任知阁门事,兼任干办皇城司,又兼任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氏杀了邻居的儿子,取走了他手上的镯子,抛弃了他的尸体,立案之后,刑部因为证据不足,释放了她。让郑兴裔去复查,最终查得实情,皇帝很高兴,赐给他宅邸,郑兴裔为母服丧离职,丧期过后,官复原职,授任均州防御使。第二次出使金国,回来后升任潭州观察使。请求告老担任散官,又被起用为庐州知州,迁任扬州知州。扬州与庐州相邻。一开始,郑兴裔在庐州曾拒绝相邻地方互相送礼,等到迁任此处,查阅郡中文籍,看到之前拒绝的礼物只有送出的记录,没有收回的记录,于是 上奏严明这项禁令。扬州有很多屯兵,粮食匮乏,照例从其他地区买进,郑兴裔搜求财政缺口来填补,粮食于是充足了。老百姓以前都住茅草屋,容易着火,郑兴裔让官府贷款他们,命令他们改建成砖瓦房,从此火突隐患就消除了。又上奏免除他们应偿还的债务,老百姓非常感激他。修建学校,设立公基,制定差遣部辖百姓和士兵的法度,郡中因此大治。宁宗即位,任命为明州知州,兼任沿海制置使,告老辞官,又授任武泰军节度使。去世时七十四岁,追赠为太尉,谥号“忠肃”。‎ ‎14.AC(A项,“暗示夏天时节”错,鸟语花香是春天的景象,炎热酷暑则是夏季的主要特征。C项,“诗人借以叹赏隐居生活”错,诗人变法失败后内心是不宁静的,“隔水山供宛转愁”可见其愁肠百结、愁绪绵延、愁苦万分。)‎ ‎15.示例:(1)相同点:都运用了拟人修辞,王诗是山“供宛转愁”,辛词是远山“献愁供恨”,都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志不得伸的愁苦与忧思。(3分)(2)不同点:王诗表现的是变法失败后的落寞与惆怅,写午睡醒来后心理的落差和变化,美梦被鸟鸣唤醒,心头生起一种惆怅,再往远处眺望,一水之隔的青山映入眼帘,愁绪于是变得更无穷无尽了;辛词表现的是不能杀敌报国、收复河山的悲慨与无奈,写登亭远眺时的触景生情,感觉远山远岭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愁绪,拟人之中有夸张。(3分)(大意如此,言之成理即可。)‎ ‎【诗歌赏析】‎ 这首诗将午睡醒来、由恍惚到清醒的瞬问感受和心理的复杂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诗的首句写春日午睡时将睡未睡的感觉,“簟欲流”既指卧席波浪形的花纹,又指竹席光滑清凉如水,睡意朦胧间,仿佛感到竹席变成了缓缓流动的波浪,十分惬意,次句写睡醒之感,这一觉睡得舒适漫长,醒来时只见花影投射到帘钩之上,正午花影最短,不会遮住帘钩,故而可看出此时日光已经西移。三、四句写醒来后心理的落差和变化,醒来耳中听得鸟鸣,却怀疑美梦正是被鸟鸣唤醒,寻声望去,似乎鸟儿也在窺望自己,于是主观感情倾向认为是鸟儿有意唤醒自己,心头生起一种惆怅之感,再往远处跳望,一水之隔的青山映入眼帘,于是愁绪变得更无穷无尽了。“山”在这里可以说是现实生活的象征,因为它固定不变开朝夕与自己相伴,看到它,才意识到令人迷恋的梦已飘远,思绪猛然回到现实中,定叫作者愁肠宛转,再从艺术上看,“悠扬梦”给人以美的朦胧感,“隔水山”则展示了美的距离感。加上句法新颖,对仗工整,声情和语意浑然一体,令人击节叹赏。当然,此诗的前二句也是相当出色的,如“簟欲流”、“日催红影”,或写出幻觉中的动感,或将太阳拟人化,炼字琢句新鲜独创,雅丽精绝。全诗转折自然,委婉含蓄,体现一种整体的美,令人回味无穷。‎ ‎16.(1)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2)倡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重点注意下面这些词语的規范书写:“涯”“侣”“麇”“扁”“匏樽”。错一字,该句不得分。每空1分,共5分。)‎ ‎17.B(①屈指可数:意思是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不合语境,句中应改为“首屈一指”,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②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也说“滴水穿石”。使用正确。③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望文生义。④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使用正确,⑤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使用正确。⑥情不自禁:指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不合语境。句中应改为“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18.C(A项,成分赘余,句式杂糅。删掉“凭借”或“以”字,B项,不合逻辑,删掉“切忌”或“不要”,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反映出劳动者对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也折射出时代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19.D(A项,“之子于归”出自《诗经》“归”是出嫁的意思,适用于女子出嫁,使用正确。B项,杜甫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使用正确。C项,古人生下男孩子把璋给男孩子玩,璋是指一种玉器,希望儿子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后人因此称生男孩为“弄璋”。后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而把生下女孩子称为“弄瓦之喜”。使用正确。D项,“杏林”代指医界,句中应改为“杏坛”。)‎ ‎20.①老年肥胖是很多常见疾病的根源②事实真是这样吗③很有可能是营养不良的表现(这段文字主要讲的 是“老来瘦未必老来寿”的话题,第①空应填写很多老年人认为肥胖是不健康的表现的原因;第②空应就谚语“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提出问题,引出下文的分析第③空具体解释“老来瘦”不一定是好事的原因“可能是营养不良”,大意对即可。每空2分,共6分。)‎ ‎21.②野心宏大,未来不一定就很宽广③抓住先机立即行动,不一定就能创造别人不敢想、也不能完成的奇迹(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 ‎2.【写作提示】本题以学生熟悉的事件为材料,要求对学校禁止读“闲书”一事进行评论,所谓“闲书”,在校方看来,就是跟课本乃至高考没有直接关系的一切课外读物,包括中外名著、流行作品(如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系列推理小说,等等)以及一些时尚杂志等。‎ 从学校出台这一规定的初衷来看,禁读“闲书”有一定道理,但另一方面,读“闲书”可以引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广见闻,提高阅读水平,还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剂,所以又不宜完全禁止读“闲书”。有专家指出,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存的必备本领。优秀的课外读物,总是开卷有益的,可以让孩子们看到更开阔、更真实、更多彩、更立体的世界。中学生要提高语文素养,还就得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当然,家长和老师也要正确引导,界定“闲书”的范围,不可让宜扬暴力、淫秽、恐怖、颓丧的书籍毒害我们的下一代。‎ 具体写作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立意:一是赞同禁读“闲书”的校规,写作时要分析其理由,主要谈读 ‎“闲书”良莠难辨,会分散精力,易误人歧途,影响学业成绩,影响学生前途。二是不赞同禁读“闲书”的校规。写作时主要从读“闲书”的好处人手,谈课外阅读的意义。三是两种观点折中,主张禁止其不利者,不禁其有利者。考生应将读“闲书”的利弊分析到位,辩证思考,语言得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