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文科数学(全国通用)二轮文档讲义:第3编高考题型大突破-3 10大模板规范解答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考文科数学(全国通用)二轮文档讲义:第3编高考题型大突破-3 10大模板规范解答题

第三讲 10大模板规范解答题 题型地位 解答题作为高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道大题,通常有六道题,分值为70分,约占总分的一半,其得分直接决定了高考中数学的成败.如果说客观题是得分的基础,那么解答题就是提高得分的保障,而且在每年的数学试卷中解答题的题型具有延续性,因此在备考复习中要加强高考题型的针对性训练.‎ 题型特点 首先,解答题应答时不仅要得出最后的结论,还要写出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给出合情合理的说明;其次,解答题的内涵丰富,考点相对较多,综合性强,区分度高,难度较大.‎ 解题策略 ‎(1)常见失分原因及应对办法:‎ ‎①对题意缺乏正确的理解,应做到慢审题、快做题;‎ ‎②公式记忆不牢,一定要熟记公式、定理、性质等;‎ ‎③解题步骤不规范,一定要按课本要求的步骤去解答,否则会因不规范答题失分,应避免“对而不全”,如解概率题,要给出适当的文字说明,不能只列几个式子或只给出单纯的结论,表达不规范、字迹不工整等非智力因素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感情分”;‎ ‎④计算能力差、失分多,会做的一定不能放过,不能一味求快,例如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圆锥曲线问题就要求有较强的运算能力;‎ ‎⑤不要轻易放弃试题,难题不会做,可分解成小问题,分步解决,如将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设应用题未知数、设轨迹的动点坐标等,也许随着这些小步骤的罗列,还能产生解题的灵感.‎ ‎(2)怎样才能分段给分:‎ 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人理解得深,有的人理解得浅;有的人解决得多,有的人解决得少,为了区分这种情况,高考的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这种方法我们叫“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与之对应的“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分段得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缺步解答;‎ ‎②跳步解答;‎ ‎③辅助解答;‎ ‎④退步解答.‎ 总之,解解答题的基本原则是“步步为营”.‎ 模板一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016·山东淄博实验中学模拟]已知函数f(x)=2sinωxcosωx+2sin2ωx-(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 ‎(1)求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 ‎(2)将函数f(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函数y=g(x)的图象.若y=g(x)在[0,b](b>0)上至少有10个零点,求b的最小值.‎ 审题视角 (1)利用恒等变换将f(x)化为y=Asin(ωx+φ)的形式,再结合正弦函数的性质求解.(2)由平移得到g(x)的解析式,再通过解方程求出[0,π]上零点个数,结合周期确定b的取值.‎ 解 (1)f(x)=2sinωxcosωx+2sin2ωx- ‎=sin2ωx-cos2ωx ‎=2sin,‎ 由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π,得ω=1,‎ 所以f(x)=2sin,‎ 令2kπ-≤2x-≤2kπ+,k∈Z,‎ 得kπ-≤x≤kπ+,k∈Z,‎ 所以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k∈Z.‎ ‎(2)将函数f(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y=2sin2x+1的图象,‎ 所以g(x)=2sin2x+1.‎ 令g(x)=0,‎ 得x=kπ+或x=kπ+(k∈Z),‎ 所以y=g(x)在[0,π]上恰好有两个零点,若y=g(x)在[0,b](b>0)上有10个零点,则b不小于第10个零点的横坐标,即b的最小值为4π+=.‎ 构建解题程序 第一步:运用三角恒等变换,将f(x)化成y=Asin(ωx+φ) 的形式.,第二步:将ωx+φ视为一个整体,代入y=sint的单调区间内求解x的范围.,第三步:结合函数图象的平移得出g(x)的表达式.,第四步:通过解方程得出其一个周期内的零点个数,再结合其周期性求出b的最小值.‎ 批阅笔记 1.①本题第(1)问的关键为三角恒等变换及整体的应用意识.‎ ‎②第(2)问注意平移的相关应用,结合周期性求出结论.‎ ‎2.本题易错点:①公式变换与平移变换不准确而得不出正确的解析式造成错解.‎ ‎②不能由一个周期内的零点个数转化到所给区间[0,b]上.‎ 模板二 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csinA=acosC.‎ ‎(1)求角C的大小;‎ ‎(2)求sinA-cos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角A,B的大小;‎ ‎(3)若a2+c2-b2=ac,且c=2.求△ABC的面积.‎ 审题视角 (1)由边化角,完成边角转化.(2)正、逆用两角和的正、余弦公式,将sinA-cos化为正弦型函数,根据三角函数性质,求角A、B.(3)由余弦定理,求B进而求A,得到S△ABC的值.‎ 解 (1)∵csinA=acosC,由正弦定理,得sinCsinA=sinAcosC.‎ 又00,从而sinC=cosC.‎ 又cosC≠0,∴tanC=1.又C∈(0,π),则C=.‎ ‎(2)由(1)知,B=π-A,B+=π-A,则sinA-cos=sinA-cos(π-A)=sinA+cosA=2sin.‎ 因为00(n∈N*),且b1+b2+b3=15,又a1+b1、a2+b2、a3+b3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Tn.‎ 审题视角 (1)→→→‎ ‎(2)→→‎ → 解 (1)∵a1=1,an+1=2Sn+1(n∈N*),∴an=2Sn-1+1(n∈N*,n≥2).‎ ‎∵an+1-an=2(Sn-Sn-1),即an+1-an=2an,‎ ‎∴an+1=3an(n∈N*,n≥2).而a2=2a1+1=3,‎ ‎∴a2=3a1.‎ ‎∴数列{an}是以1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n=3n-1(n∈N*).‎ ‎∴a1=1,a2=3,a3=9.‎ 在等差数列{bn}中,‎ ‎∵b1+b2+b3=15,∴b2=5.‎ 又∵a1+b1、a2+b2、a3+b3成等比数列,设等差数列{bn}的公差为d,‎ 则有(a1+b1)(a3+b3)=(a2+b2)2.‎ ‎∴(1+5-d)(9+5+d)=64,解得d=-10或d=2.‎ ‎∵bn>0(n∈N*),∴舍去d=-10,取d=2.‎ ‎∴b1=3,∴bn=2n+1(n∈N*).‎ ‎(2)由(1)知Tn=3×1+5×3+7×32+…+(2n-1)3n-2+(2n+1)3n-1,①‎ ‎∴3Tn=3×3+5×32+7×33+…+(2n-1)3n-1+(2n+1)3n.②‎ ‎∴①-②得-2Tn=3×1+2×3+2×32+2×33+…+2×3n-1-(2n+1)3n ‎=3+2(3+32+33+…+3n-1)-(2n+1)3n ‎=3+2×-(2n+1)3n ‎=3n-(2n+1)3n=-2n·3n,∴Tn=n·3n.‎ 构建解题程序 第一步:令n=1,由Sn=f(an)求出a1.‎ 第二步:令n≥2,构造an=Sn-Sn-1,用an代换Sn-Sn-1(或用Sn-Sn-1代换an,这要结合题目特点),由递推关系求通项.‎ 第三步:验证当n=1时的结论是否适合当n≥2时的结论.如果适合,则统一“合写”;如果不适合,则应分段表示.‎ 第四步:写出明确规范的答案.‎ 第五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及解题规范.本题的易错点,易忽略对n=1和n≥2分两类进行讨论,同时忽视结论中对二者的合并.‎ 批阅笔记 1.本题第(1)问利用Sn与an的关系,根据递推关系式可得an与an+1的关系,从而判断{an}是等比数列可求其通项公式;而{bn}中可设出公差d利用题中条件解方程组得b1,d,即知{bn}的通项公式.第(2)问根据{an,bn ‎}的通项公式特点可知求其和Tn时用错位相减法.‎ ‎2.本题易错点:①第(1)问求an时忘记检验a2与a1的关系即n=1时的情况,且求{bn}的公差d时忽略bn>0从而导致多解.②第(2)问用错位相减法时容易发生计算失误,尤其是项数和项的符号.‎ 模板四 概率与统计   某企业有甲、乙两个研发小组.为了比较他们的研发水平,现随机抽取这两个小组往年研发新产品的结果如下:‎ ‎(a,b),(a,),(a,b),(,b),(,),(a,b),(a,b),(a,),(,b),(a,),(,),(a,b),(a,),(,b),(a,b)‎ 其中a,分别表示甲组研发成功和失败;b,分别表示乙组研发成功和失败.‎ ‎(1)若某组成功研发一种新产品,则给该组记1分,否则记0分.试计算甲、乙两组研发新产品的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并比较甲、乙两组的研发水平;‎ ‎(2)若该企业安排甲、乙两组各自研发一种新产品,试估计恰有一组研发成功的概率.‎ 审题视角 第(1)问,直接利用方差的公式求解;第(2)问,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 解 (1)甲组研发新产品的成绩为 ‎1,1,1,0,0,1,1,1,0,1,0,1,1,0,1.‎ 其平均数为甲==;‎ 方差为s==.‎ 乙组研发新产品的成绩为 ‎1,0,1,1,0,1,1,0,1,0,0,1,0,1,1.‎ 其平均数为乙==;‎ 方差为s==.‎ 因为甲>乙,s)的右焦点为F,右顶点为A.已知+=,其中O为原点,e为椭圆的离心率.‎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过点A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点B(B不在x轴上),垂直于l的直线与l交于点M,与y轴交于点H.若BF⊥HF,且∠MOA≤∠MAO,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审题视角 (1)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坐标关系,得出关于直线l的斜率的不等式,求之即可.‎ 解 (1)设F(c,0),由+=,即+=,可得a2-c2=3c2,‎ 又a2-c2=b2=3,所以c2=1,因此a2=4.‎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1.‎ ‎(2)设直线l的斜率为k(k≠0),则直线l的方程为y=k(x-2).设B(xB,yB),‎ 由方程组消去y,‎ 整理得(4k2+3)x2-16k2x+16k2-12=0.‎ 解得x=2,或x=,由题意得xB=,从而yB=.‎ 由(1)知,F(1,0),设H(0,yH),有=(-1,yH),=.由BF⊥HF,得·=0,所以+=0,解得yH=.因此直线MH的方程为y=-x+.‎ 设M(xM,yM),由方程组消去y,解得xM=.在△MAO中,∠MOA≤∠MAO⇔|MA|≤|MO|,即(xM-2)2+y≤x+y,化简得xM≥1,即≥1,解得k≤-,或k≥.‎ 所以,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构建解题程序 第一步:利用待定系数法设出椭圆方程,利用条件进行求解.‎ 第二步:设出直线方程(注意对斜率k的讨论),与椭圆方程联立,由韦达定理得出B点坐标.‎ 第三步:依据BF⊥HF得出点H坐标,进而可设出MH的直线方程.‎ 第四步:用k表示出点M的坐标,将∠MOA≤∠MAO转化出|MA|≤|MO|即可得到关于k的不等式关系.‎ 第五步:通过解不等式即可求出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 批阅笔记 1.本题第(1)问的关键是利用+=得出a与c的关系式,再由关系式a2-c2=b2可求出a的取值.‎ 第(2)问是设出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顺次求出点B、H、M的坐标,转化∠MOA≤∠MAO条件构建不等式进行求解.‎ ‎2.本题易错点:①第(1)问不能正确利用a,b,c的关系准确求出椭圆方程造成后继过程不得分.‎ ‎②第(2)问的运算量较大,涉及到的点比较多,容易造成运算上的失误;此外,对条件∠MOA≤∠MAO不能转化成边的关系,进而构造不出相应的不等式关系,以至于无法进行运算求解.‎ 模板七 解析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已知定点C(-1,0)及椭圆x2+3y2=5,过点C的动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 ‎(1)若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是-,求直线AB的方程;‎ ‎(2)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为常数?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审题视角 设AB的方程y=k(x+1)→待定系数法求k→写出方程;设M存在即为(m,0)→求·→在·为常数的条件下求m.‎ 解 (1)依题意,直线AB的斜率存在,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 将y=k(x+1)代入x2+3y2=5,消去y整理得(3k2+1)x2+6k2x+3k2-5=0.‎ 设A(x1,y1),B(x2,y2),‎ 则 由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是-,‎ 得=-=-,解得k=±,适合①.‎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x-y+1=0或x+y+1=0.‎ ‎(2)假设在x轴上存在点M(m,0),使·为常数.‎ ‎(ⅰ)当直线AB与x轴不垂直时,由(1)知x1+x2=-,x1x2=.③‎ 所以·=(x1-m)(x2-m)+y1y2=(x1-m)(x2-m)+k2(x1+1)(x2+1)=(k2+1)x1x2+(k2-m)·(x1+x2)+k2+m2.‎ 将③代入,整理得·=+m2=+m2=m2+2m--.‎ 注意到·是与k无关的常数,‎ 从而有6m+14=0,m=-,‎ 此时·=.‎ ‎(ⅱ)当直线AB与x轴垂直时,此时点A、B的坐标分别为、,当m=-时,也有·=.‎ 综上,在x轴上存在定点M,使·为常数.‎ 构建解题程序 第一步:假设结论存在.‎ 第二步:以存在为条件,进行推理求解.‎ 第三步:明确规范表述结论.若能推出合理结果,经验证成立即可肯定正确;若推出矛盾,即否定假设.‎ 第四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及解题规范.‎ 如本题中第(1)问容易忽略Δ>0这一隐含条件.第(2)问易忽略直线AB与x轴垂直的情况.‎ 批阅笔记 1.第(1)问设出直线AB的斜率k,写出AB的方程与椭圆联立,通过韦达定理可得出AB的中点横坐标,从而求出k.即得AB方程.第(2)问先假设存在M,再利用·为常数,探索M点的坐标,所谓·为常数,是指与AB的位置无关的定值.‎ ‎2.本题易错点:①第(1)问利用=-求出k未检验Δ>0.‎ ‎②第(2)问未对AB的斜率存在与否进行讨论,或不能正确理解·为常数这一条件.‎ 模板八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定点)问题   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离心率为,过F1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被椭圆C截得的线段长为1.‎ ‎(1)求椭圆C的方程;‎ ‎(2)点P是椭圆C上除长轴端点外的任一点,连接PF1,PF2.设∠F1PF2的角平分线PM交C的长轴于点M(m,0),求m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过点P作斜率为k的直线l,使得l与椭圆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设直线PF1,PF2的斜率分别为k1,k2.若k≠0,试证明+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审题视角 (1)依据题意可建立关于a与b的方程组;(2)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满足的性质,将m用P点横坐标进行表示,然后依据P点横坐标的范围求出m的范围;也可利用角平分线定理求解;(3)采用直接推理的方法,用P点坐标表示,并在计算过程中消去,得出所求定值.‎ 解 (1)由于c2=a2-b2,‎ 将x=-c代入椭圆方程+=1,得y=±.‎ 由题意知=1,即a=2b2.又e==,‎ 所以a=2,b=1.‎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 ‎(2)解法一:设P(x0,y0)(y0≠0),‎ 又F1(-,0),F2(,0),‎ 所以直线PF1,PF2的方程分别为 lPF1:y0x-(x0+)y+y0=0,‎ lPF2:y0x-(x0-)y-y0=0.‎ 由题意知= 由于点P在椭圆上,所以+y=1.‎ 所以= .‎ 因为-1.‎ ‎(1)若f(x)在(1,+∞)上单调递减,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a=2,求函数f(x)的极小值;‎ ‎(3)若方程(2x-m)ln x+x=0在(1,e]上有两个不等实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审题视角 (1)求导,由f′(x)≤0在(1,+∞)上恒成立进行求解;(2)f′(x)=0的根进行验证确定函数的极值点,进而求出极值;(3)将方程根的问题转化为图象交点个数的问题.‎ 解 (1)f′(x)=+a,由题意可得f′(x)≤0在(1,+∞)上恒成立,‎ ‎∴a≤-=2-.‎ ‎∵x∈(1,+∞),∴ln x∈(0,+∞),‎ ‎∴当-=0时函数t=2-的最小值为-,‎ ‎∴a≤-.‎ ‎(2)当a=2时,f(x)=+2x,f′(x)=,‎ 令f′(x)=0得2ln2 x+ln x-1=0,‎ 解得ln x=或ln x=-1(舍),即x=e.‎ 当1e时,f′(x)>0,‎ ‎∴f(x)的极小值为f(e)=+2e=4e.‎ ‎(3)将方程(2x-m)ln x+x=0两边同除以ln x得(2x-m)+=0,‎ 整理得+2x=m,‎ 即函数g(x)=+2x的图象与函数y=m的图象在(1,e]上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由(2)可知,g(x)在(1,e)上单调递减,在(e,e]上单调递增,g(e)=4e,g(e)=3e,当x→1时,→+∞,‎ ‎∴4e0时,g(x)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因为函数g(x)在区间(1,2)上不单调,‎ 所以1<<2,解得1,即k>时,‎ 当x∈(0,ln (6k))时,φ′(x)=x(ex-6k)<0,函数φ(x)即h′(x)单调递减,‎ 所以当x∈(0,ln (6k))时,h′(x)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