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4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 课件二
15*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 一、读一读 臼 齿( ) 茸 毛 ( ) 蔓 延( ) 凋 谢 ( ) 洗 涤 ( ) 炫 耀 ( ) 消 逝 ( ) 卑 微 ( ) jiù rón ɡ màn diāo dí xuàn shì bēi 卑微 : 消逝 : 无能为力 : 混为一体 : 二、记一记 形容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指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消失。 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快速浏览课文 , 回答问题 :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性散文,思路清晰,章法井然,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三至五自然段):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1. 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本文运用哪 种 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1. 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第二自然段中“却”一词,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感谢生命的奇迹”“值得赞叹的一件事”“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了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对比手法。“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力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迹印。”“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即令你是一个智者又怎么办呢!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比喻。“我们以着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形象的比喻出小牛犊身上的茸毛之新,之美,表达作者欣喜的感情。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的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 3.本文运用哪 种 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 本文先谈生命易逝,感到无奈;再谈生命的永久,赞叹不已;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1.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依然”的意思是,依旧,照旧的意思。这句话具体表现了生命尽管是卑微的,柔弱的,但经历了严寒之后,它依旧和原来一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一个“钻”字有力的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语言品析 2. 在春天,我们以着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表现了新生命的活力,生机勃勃的样子。作者的心情是欣喜的,感动的。 3. 它仿佛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便又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虽然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一代一代传下去,就延续了人类的整个生命。人类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语言品析 4.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繁殖着”“蔓延着”的意思是,生命不但要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而且要逐渐繁荣昌盛起来。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热情洋溢的赞美永久生命,表现了作者热爱生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 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人活着,就得创造价值,能够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这才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永久不朽。 语言品析 请你谈一谈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示例: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永 短暂的 —— (无奈) 久 的 永久不朽 —— (乐观) 欲扬先抑 生 命 高唱凯歌 —— (赞美) 我为什么而活着 飓风 深渊 1 .理解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结构。 2 .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襟。 3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 1950 年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 《 幸福之路 》《 西方哲学史 》《 数学原理 》《 物的分析 》 等。 罗素是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命里,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极大建树。一生写过 70 多部专著,真可谓著作等身,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素同时也是个文学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本文即是他写的一篇思想随笔。 一、读一读 遏 制( ) 飓 风( ) 濒 临( ) 俯 瞰 ( ) 肆 意( ) 深 渊 ( ) 嘲 讽 ( ) 牺 牲( ) è jù bīn kàn sì yuān fěn ɡ xī 遏 制 : 濒 临 : 俯 瞰 : 深不可测 : 无能为力: 二、记一记 制止,控制。 紧接,靠近 。 俯视 。 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能施展力量。 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快速浏览课文 , 回答问题 : 1. 本文的中心论题是什么? 2. 文章的结构是怎样设置的? 1. 中心论题: 为渴望的爱情而活,为对知识的追求而活,为对苦难的人类的同情而活。 结构设置: 总 — 分 — 总。开头总提,中间三段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阐述,最后总结。 1. 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作者一生有三种追求:一是渴望爱情,二是追求知识,三是同情苦难。 2. 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呢?其结果怎样? 一是爱情能带来狂喜,二是爱情能摆脱孤寂, 三是爱情能见到天堂的缩影。渴望爱情带来的结果: 虽然它对人生来说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我最终还是得 到了它。 3. 作者所追求的知识分为几大类 ? 其结果怎样? 一是希望了解人的心灵(人类)二是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自然)三是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追求知识带来的结果: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4. 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其结果怎样? “ 人类苦难 ” 主要指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同情苦难带来的结果: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体现了一个思想家对人类关怀,悲天悯人博大情怀。 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 — 次。 虽然罗素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是值得活的”。这正是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的最好写照,也是一个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家的肺腑之言。 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人为什么活着?实际上这是人类始终关心的一个哲学命题,是人类对自身永恒的追问。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用文学笔法,对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地回答,通俗而生动地亮出了自己的思想 —— 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人类的苦难。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和伟大人格。 学习了本文,你有何感受? 示例: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活着的意义,若整天胸无大志、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这种生活有何意义?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 鲁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