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满分100分时量8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A.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B. 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C.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 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引文大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的等级秩序和社会规范,原因在于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诸侯对封号的不满仅是现象,且分析不全面,故B项排除;“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属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题意不合,故C项排除;西周末年王室依据开始衰微,而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上不合题意,故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主张 【名师点晴】礼乐制度: 1、目的: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2、含义: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3、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赞曰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2. 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② 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③ 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④ 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④②③① D. ④③①②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仁的思想推行于政治上,就是行德治、礼治。人们应该修身、齐家,然后才可以治国、平天下。道家主张人要顺应自然,无争于世,返璞归真,追求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一整套治国理论和方法,为建立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也为以后历朝历代君主实行专制提供了方法。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提出‘尚贤、尚同和非攻’的政治理念。所以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3.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宋明理学 D. 佛教传入 【答案】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 4. 何谓美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而到了宋代,标准则变为文雅与自我克制,缠足后的纤纤小脚成为美女的重要条件。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女性文化涵养的提高 C. 男性审美观念的变化 D. 理学影响的逐渐扩大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宋代”、“文雅与自我克制”可知此应为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所致。故本题应选D项。 5. 明朝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主张 A. 人文主义 B. 仁爱精神 C. 尊重人性 D. 个人主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主张。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灭人欲”是反对封建理学对人性的压抑,是在强调要尊重一个人的人性,即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项是西方人文主义者的主张而非李贽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项是孔子的主张而非李贽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李贽是强调人性而非主张个人主义,人性和个人主义是有区别的,选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项。 6. 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A. 宗教神学 B. 自然哲学 C. 社会现实 D. 民主与科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及的时间段(公元前600——公元前300年),这在西方属于希腊先哲最早的自然学派和智者学派的活跃时期,在古代东方的中国,这属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无论是孔孟儒学的“仁”还是墨家的“非攻”“尚贤”,这些东西方的思想先哲们无不都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社会现实方面,关注人和人类社会。故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7. 柏拉图解释某一命题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据此判断该命题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理念论 D.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答案】A 【解析】材料意在强调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美德即知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理念论、更爱真理等均没有关系,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人”是万物的尺度。 8.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 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信仰得救;致良知 D.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就是弘扬人的本能,这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精髓,启蒙思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只不过是人文主义的某一表现形式而已,都涵盖在人文主义之下。古代中国“禁人的本能”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故选D。而其它ABC三项均不能体现出来。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内容 9. 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首先理解题干马丁·路德这句话的意思,他强调了神或者说上帝的崇高地位,而否定了教会和教皇、教法教义的权威,故B正确;材料并没有批判和反对宗教,所以A和C错误。同时也没有涉及宗教领域的人人平等问题,其实际意义是不要迷信教会权威,强调的是人的独立性,故D错误。 10. 17~18世纪幵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法语自身的魅力 B. 工业革命的影响 C. 启蒙运动的影响 D. 文艺复兴的影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扩展才使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而,从而导致了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法语自身的魅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工业革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的时间来看应该是启蒙运动而非文艺复兴的影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 11. 传统农学思想讲究“风土”之说,徐光启则不赞同过分拘泥“风土”的观念,且“多方购得诸种,即手自树艺,试有成效,乃广播之。”这反映出了 A. 明末清初,中国实验科学的兴起 B. 新旧观念在明清时期冲突的激烈 C. 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中国农业科技已受近代科技影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徐光启“多方购得诸种,即手自树艺,试有成效,乃广播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徐光启受近代科技重视实验的影响,故D正确。明末清初,中国科技不是实验科学,仍然是传统科技,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新旧观念在明清时期冲突的激烈,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故C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西学东渐 【名师点睛】从中国科技史的角度讲,徐光启作为中西文化科技交流先驱者的地位,要高于他作为农学家的地位。而且,故意地淡化他早在17世纪初就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的事实,显然不利于正确的把握历史。徐光启引入西方科技的时间,在鸦片战争之前230多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与徐光启几乎同时代的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是带有近代百科全书意义的专业科技巨著,比西方的第一部百科全书要早出100多年。 12. 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 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 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 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所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明清小说”经过世俗化的图解说的都是“明清小说”这个文学题材的自身本来就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另外,材料说的并不是传统文化的包是性,而是明清小说的包容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1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亲临泰山封禅,并命丞相李斯刻石以纪功。如果让你从书法的角度来评价李斯所刻的铭文,你认为下列哪一说法最准确 A.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画如铁石,字若飞动 B. 起笔、运笔、转折、收笔,都能曲尽其妙 C. 注重规范法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 D.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有意无法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成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泰山封禅的铭文应为小篆,A项正确。B项体现出书法的意境,为晋人书法的特点,B项错误。C项是楷书的特点,D项为草书的特点,故错误。 14. 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九章算术》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战舰从水路攻打扬州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时期,不是战国的,故①错误。程颐是北宋人,因此②不符合历史常识。隋朝末年,京杭大运河已经开通,因此可以从水路攻打扬州,③符合常识。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人,“经世致用”是他提出的,清人完全可以欣赏到。④符合常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5. 科幻片《星际穿越》是对“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科学理论的具体形象的表达。该理论的提出 A. 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B. 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C. 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答案】D 【解析】首先要正确理解材料的内容,材料叙述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内容,其次对应备选项来筛选答案。A项是量子力学理论创立的意义,所以排除A项。B项内容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的意义,所以排除B项。C项明显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本题答案选D项。 【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可知该理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排查。 16.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里的“时代倾向”最可能是指 A. 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 B. 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C. 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于1859年,再抓住“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的信息来分析,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是在1871年,它体现了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信息,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并未受到进化论的影响,故B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6年,与进化论时间不符,排除C;第二次工业革命与题干信息“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的影响 17. 下面是1850~2000年全球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固体燃料的消费开始于1850年 B. 2000年液体燃料完全取代固体燃料 C. 科技进步带动燃料的发展更新 D. 蒸汽时代人类使用液体、气体燃料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中图片只能看出1850年人类消费固体燃料的数量,但是无法得出开始于1850年的结论,故A项错误;按照图片,2000年固体燃料的消费依然存在,“完全取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人类使用能源的方式不断更新,使用能源的能力不断提高,推动了新型燃料的使用,故C项正确;蒸汽时代使用的主要是固体燃料,从电气时代开始对液体和气体燃料的使用逐渐增加,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改良蒸汽机、电气技术的应用。 18. 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己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 A. 电子商务己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 B. 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C. 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D. 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答案】D ..................... ,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9.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云:“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材料中“道咸以降一变”,主要“变”在 A. 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 B. 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 C. 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 D. 针砭社会时弊,注重实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故A项错误;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是“乾嘉”时期学术变化的特点,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有利于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故C项正确;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在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针砭社会时弊,注重实学,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 【名师点睛】道光年间,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使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 20. 1903年,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等等。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 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 C. 不辨名实之分,追求全盘西化 D. 坚持中体西用,抗拒制度变革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癸卯学制”为清政府改革措施之一;同时,清政府并未完全照搬日本“学制”,而是将其科目名称改为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名称,这体现了清政府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B项正确;“癸卯学制”包含“理财学”“格致科”等内容,其不属于传统教育范畴,A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放弃日本学科名称,改为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名称,在当时的背景之下有其合理性,因此,不辨名实之分夸大其词、追求全盘西化表述错误,C项错误;“癸卯学制”为清政府改革学制的措施之一,拒绝制度变革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所以选B 点睛:解决此题需明确题眼意思“癸卯学制”是借鉴“日本学制”,体现变革;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体现兼顾传统文化。 21. 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惟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这体现了陈独秀 A. 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 B. 认为人权取决于智能 C. 崇尚无政府主义状态 D. 主张人性自由与解放 【答案】D 【解析】天赋人权是天赋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是理论上存在的权利,材料没有体现天赋人权,排除A;“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作者主张摆脱束缚,获得自主自由,不盲从,故D符合题意,B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无法体现C,排斥。 22. 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A. 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 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 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答案】D 【解析】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1913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还未发生,A项排除;材料中“社会主义”体现了孙中山对民生的关注,他一直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未转向社会主义,B项排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奋斗目标,并非权宜之计,C项排除;材料反映出孙中山吸收社会主义思想,关注民生,思想与时俱进,D项正确。 23. 201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4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一日子,某同学搜集了众多毛泽东著作。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按时序排列整理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答案】C 【解析】出自1942年《新民主主义论》;②出自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③出自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④出自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依据时间排序,选择C正确。 24. 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 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 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答案】C 【解析】‘破’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立’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毛泽东时代斯大林模式束缚就已经破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仍然是公有制为主体,并不破除公有制束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属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5.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 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 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2年”“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我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故B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故A项错误;C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排除;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不单单是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故D项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都日益完善与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将二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民众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教育救国的思想屡屡见诸报章,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类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把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列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维新派教育实践的变化。 【答案】(1)原因:政治上,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重文轻武,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上,农耕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上,理学兴起与发展。 (2)变化:创办新式学堂;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学校专业化趋势明显;以培养变法人才,救亡图存为目的。 【解析】依据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并结合所学从宋代政治制度、考试制度、思想、经济等方面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二“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类教学机构纷纷成”“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列为专门学”并结合洋务运动办理学堂目的综合比较回答。 点睛:高考是当今社会唯一通过竞争选拔人才的机制,教育改革也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项重头戏,追求公平合理的教育模式也是政府和民众极力追求的目标,这一考点一直是高考长效考点,加之十九大对于“立德树人,教育公平”再度提及,凸显出教育改革在高考命题中的重要地位。围绕古代教育思想变化、教育制度的改革,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措施以及现代中国在教育公平和追求教育现代化所做的努力作为考查知识点。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时期 中国 世界 16世纪(明中期) 《本草纲目》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17世纪(明后期到淸初)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天文望远镜、近代化学、力学、解析几何、血液循环学说 18—19世纪中(淸) 蒸汽机、电磁感应原理、…、 材料二: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546年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1619年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 1621年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 1663年 剑桥大学卢卡西 数学 1669年 牛津大学 植物学 1702年 剑桥大学 化学 1704年 剑桥大学 天文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存在的差异和发展特征?并各举一例近代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1)差异: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发展特征:中国科技多是经验的总结,仍是传统科技。西方重视实验以及规律的总结,属于近代科技。成就:物理: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生物:细胞学说,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2)趋势:以人文科学为主到自然科学为主。 原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影响;远洋航行、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会制的确立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表格中晚清时期科技空白可知中国落后于西方;第二小问特征结合所学中国从经验总结,西方从观察实验总结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物理学或者生物学任意举例子即可。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表格中“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数学、植物学和化学”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近代西方思想、经济、政治、自然科学发展以及殖民扩张等角度思考回答。 28.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民生问题。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选集》第4卷 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阅读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 【答案】(1)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 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2)重点:改善人民的生活; 关键:发展生产力。 意义:巩固新生的政权。 (3)特点: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可概括为提出耕者有其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等方面分析作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可概括为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可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可知意义是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 (3)关于邓小平改革的特点,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等方面概括。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关于共同追求,根据三则材料,结合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可从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等方面思考作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