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四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试题 一、选择题 1.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2、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遗传物质储存在拟核中,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拟核; 3、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各种细胞器,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 【详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A错误;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质,B错误; 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C错误; D、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核酸和蛋白质,其中核酸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结构的异同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2. 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的肽键的数目是 A. 49个 B. 48个 C. 50个 D. 51个 【答案】A 【解析】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详解】胰岛素合成时,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1+30)-2=49个,A正确。 故选A。 3. 人体肌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碱基种类是( ) A. 1种 B. 4种 C. 5种 D. 8种 【答案】C 【解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DNA中的碱基是A、U、G、C;细胞中含有DNA、RNA两种核酸,病毒中只含有DNA或者RNA一种核酸。 【详解】肌肉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NA中含有A、G、C、T四种碱基,RNA中含有A、U、G、C四种碱基,显然肌细胞中含有A、T、G、C、U五种碱基,即C正确。 故选C。 4. 夏季酷暑时分,在室外作业的人们应多饮用 A. 盐汽水 B. 牛奶 C. 纯净水 D. 果汁 【答案】A 【解析】高温环境人体出汗较多,在丢失水的同时还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因此应当补充盐汽。 【详解】A、夏季酷暑时,室外作业的人会大量的出汗,同时会丢失大量的无机盐,补水的时候也需要补盐,应多饮用盐汽水,另外产生二氧化碳时带走部分热量,A正确; B、牛奶里富含蛋白质,水解形成氨基酸,使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产生渴觉,B错误; C、夏季酷暑时分,室外作业由于大量出汗带走体内一定的盐分,需要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补充一定的盐分,C错误; D、果汁里含有大量的糖类,无机盐的含量较少,D错误。故选A。 5.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 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答案】C 【解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在结构和组成成分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并且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的基本骨架。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以囊泡的形式转移到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再以囊泡的形成转移到细胞膜,由此可见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 【详解】A、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显然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A正确; B、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并且基本骨架均为磷脂双分子层,即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相似,B正确; C、生物膜是指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共同组成的膜系统,而生物体内的肠系膜、腹腔大网膜不属于生物膜,C错误; 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它们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D正确。故选C。 6. 将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的原因属于 A. 主动吸水 B. 主动运输 C. 自由扩散 D. 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水分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本题考查水分的运输方式,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详解】萎蔫的菜叶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放入清水中,细胞重新吸水,恢复挺拔,而水分出入细胞膜为自由扩散。故选C。 7. 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常常需要去掉细胞壁.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可用于去除细胞壁?( ) A. 蛋白酶 B. 淀粉酶 C. 盐酸 D. 纤维素酶 【答案】D 【解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工程中在不损伤植物细胞的结构的情况下除去细胞壁的方法是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处理,使细胞壁溶解。 【详解】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蛋白酶的作用是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除去细胞壁,A错误;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淀粉酶和脂肪酶不能除去细胞壁,B错误;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除去细胞壁,还能杀死细胞,C错误;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作用是催化纤维素和果胶的水解,从而除去细胞壁,D正确。 【点睛】本题关键要记住细胞壁的成分,再结合酶作用的专一性进行选择。 8.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的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 B. 乳酸菌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内物质氧化过程完全相同 C.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无关 D. 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以及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有关 【答案】D 【解析】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本质是糖蛋白)结合。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大肠杆菌含有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A错误; B: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显然乳酸菌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内物质氧化过程不同,B错误;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C错误;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D。 9.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B. 原核细胞既不具有生物膜系统,也不具有生物膜 C. 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 D. 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外的膜结构 【答案】D 【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DNA的分布、细胞器的功能、生物膜系统、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其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和线粒体,A错误;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但有属于生物膜范畴的细胞膜,B错误;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C错误;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外的膜结构,例如:当细胞以胞吞方式摄取大分子时,首先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D正确。 【点睛】易错点辨析: ①生物膜系统指细胞内的全部膜结构而不是生物体内的。 ②原核生物、病毒类生物无生物膜系统。 10. 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 30%、20%、15%,则该细胞器是 A. 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 与有丝分裂有关 D. 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T是构成DNA特有的碱基,U是构成RNA特有的碱基,由此可见该细胞器只含RNA一种核酸,应该为核糖体。而线粒体、叶绿体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中心体不含核酸。据此答题。 【详解】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不是核糖体,A错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不是核糖体,C错误;吸收并转换光能来完成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不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部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其主要存在部位,能根据题干中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判断出该细胞器为核糖体;其次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能准确判断各选项。 11. 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A. S1<2S2 B. S1=2S2 C. S1>2S2 D. S2<S1<2S2 【答案】C 【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因此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铺成单层的面积恰好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但由于口腔上皮细胞中除了细胞膜外,还有一些细胞器也具有膜结构,因此口腔上皮细胞中的脂质铺成单层的面积大于细胞膜面积的2倍,故S1>2S2,故选C。 12. 科学家将变形虫切成两半,一半有核,一半无核。无核的一半不能摄取食物,对外界刺激不再发生反应。有核的一半照样摄食,对刺激仍有反应,失去的伸缩泡可以再生,还能生长和分裂。上述实验说明了细胞核 A. 能够摄取食物 B. 对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C. 能够直接感受外界刺激并发生反应 D. 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答案】B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必须要保证细胞的完整性,据此解答。 【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无核的一半“不能摄取食物,对外界刺激不再发生反应”,而有核的一半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且失去的伸缩泡可以再生,还能生长和分裂,上述实验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 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琢鄄鹅膏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B. 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 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3、蛋白质在高温、过酸或过碱等条件下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而失活。 【详解】A、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8个,A正确; B、蛋白质是由1条或1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B错误;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造成的,C错误; D、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含有肽键,所以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的合成和相关计算,特别是A选项中的环状多肽中的相关计算。 14.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需要载体 B. 土壤板结会影响植物根细胞转运Mg2+ 的速率 C. 低温环境会影响物质的主动运输速率,但不影响被动运输 D. 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吐”的过程可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C 【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及其影响因素,理解“胞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各选项。 【详解】A、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A正确; B、根细胞转运Mg2+ 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而土壤板结会影响植物根的细胞呼吸,进而影响转运Mg2+ 的速率,B正确; C、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温度会影响组成生物膜分子的运动速率和载体蛋白的活性,所以低温环境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运输速率均有影响,C错误; D、当细胞以“胞吐”方式排出大分子时,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可见,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吐”的过程可导致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 故选C。 【点睛】①理清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形成如下的知识网络。 ②凡是影响组成生物膜分子的运动速率、载体蛋白的活性和细胞呼吸的因素均会影响物质出入细胞的速率。 15.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高尔基体都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中心体与所有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 高等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 【答案】B 【解析】细胞生物含两种核酸,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 【详解】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A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细胞,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B正确;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C错误;高等植物的非光合细胞没有叶绿体,非成熟细胞没有大液泡,D错误。故选B。 【点睛】叶绿体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是易错点,叶绿体应该分布在植物的光合细胞中。 16. 在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观察中,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浓度不断升高,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失水能力逐渐减弱;而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不断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高,细胞的吸水能力减弱,失水能力增强。故选A。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17.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有关 B. 核糖体、细胞核、细胞质基质中都含有RNA C. 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中均含有DNA D.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核通过胞间连丝实现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此外还没有核仁、染色体以及除了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交流信息。 详解:原核细胞中没有核仁,但是有核糖体,A错误;核糖体、细胞核、细胞质基质中都含有RNA,B正确;线粒体、叶绿体中都含有DNA,而内质网不含DNA,C错误;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交流信息,而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核通过核孔实现信息交流,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明确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和细胞内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是不同的。 18. 如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Ca2+和Si 4+的曲线。影响A、B两点与B、C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离子浓度、载体蛋白数量 B. 离子浓度、能量 C. 载体蛋白数量、离子浓度 D 载体蛋白数量、能量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是对影响主动运输方式的因素的考查。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因此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影响主动运输,凡是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都影响主动运输。 【详解】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两点的氧气浓度相同,有氧呼吸的强度相同,影响A、B两点吸收离子不同的原因是载体的数量不同,番茄根细胞上运输Ca2+的载体多于运输Si4+的载体,因此,根细胞吸收Ca2+多,因此影响A、B两点吸收量的因素是载体蛋白数量;B、C两点是番茄吸收Ca2+数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C点氧气浓度高,细胞呼吸作用加强,释放的能量多,运输Ca2+数量多,因此影响B、C两点吸收量的因素是能量,D正确,故选D。 19. 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 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C. 观察线粒体利用了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黄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C 【解析】1、制备细胞膜实验: (1)实验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实验原理: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涨破。 (3)实验过程:选材(0.9%生理盐水稀释)→制备临时装片(用滴管吸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滴清水(在载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 2、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详解】A.利用蒸馏水浸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使红细胞吸水涨破,然后通过过滤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A正确; B.不同细胞器的重量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B正确; C.观察线粒体是利用了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甲基绿染液能将DNA染成绿色,C错误; 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进而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D正确。 故选C。 20.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是细胞中的一种生物大分子物质 B. 为满足对能量的需求,肌细胞中贮存大量ATP C. 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较少,所以易断裂 D. 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答案】D 【解析】ATP由1分子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和3分子磷酸组成,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细胞内ATP的含量很少,但ATP的需求量很大,ATP与ADP的转换满足了细胞对能量的大量需求。 【详解】ATP由1分子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和3分子磷酸组成,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ATP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大,依靠ATP与ADP的快速转换满足肌肉细胞对能量的大量需求,B错误;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含有大量的能量,C错误;细胞内都存在ATP与ADP互相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这是生物界的共性,说明生物界有共同的原始祖先,D正确,故选D。 21. 水果储藏保鲜时,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是( ) A. 低O2、高CO2、零上低温 B. 低CO2、高O2、零下低温 C. 无O2、高CO2、零上低温 D. 低O2、无CO2、零下低温 【答案】A 【解析】水果保鲜贮藏的过程中,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氧气能影响细胞的呼吸,因此,低温、低氧能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详解】要长时间贮藏水果,就要降低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在零上低温条件下,呼吸酶活性降低;高CO2、低氧状态下,细胞有氧呼吸弱,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整个细胞呼吸强度处于最低状态下,可以有效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但若温度低于零度,则会冻伤水果。因此,水果储藏保鲜时,降低呼吸作用的环境条件是高CO2、低O2、零上低温。故选A。 22.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 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 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答案】D 【解析】1、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糖),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被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利用。 3、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丙酮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详解】ATP是腺嘌呤+核糖+3个磷酸基团,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TP除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呼吸,生成ATP减少,B错误;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ATP,C错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所以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D正确。故选D。 23. 有关高等动物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物CO2中的氧全部来源于葡萄糖 B. 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量等于生成的CO2量,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C. 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过程中有CO2和H2O的生成 D. 用18O标记C6H12O6,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 【答案】D 【解析】1、高等动物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 (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葡萄糖)。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高等动物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详解】由上述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物CO2中的氧来源于葡萄糖和水,A错误;高等动物细胞无氧呼吸时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则不能确定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高等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不产生CO2和H2O,C错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葡萄糖和水脱掉的[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所以用18O标记(CH2O),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D正确。故选D。 24.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是为了皮肤表皮细胞从空气中吸收利用O2 B.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只进行无氧呼吸 C.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散失,不形成ATP D. 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答案】D 【解析】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第一阶段中释放的少量能量中只有少量储存在ATP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以补充有氧呼吸所供的能量不足。由于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的酶不同,所以不同呼吸方式生成的产物不同。 【详解】破伤风杆菌为厌氧菌,可在伤口深处大量繁殖,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增加通气量,可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使其不能大量繁殖,A错误;剧烈运动时大多数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只有部分骨骼肌细胞因缺氧而进行厌氧呼吸,B错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C错误;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D正确。故选D。 25. 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探究无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石蜡层隔绝O2 B. 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NaOH溶液除去泵入空气中的CO2 C.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等 D.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D 【解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一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实验二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在探究无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油脂层隔绝O2以创造无氧环境,A正确;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NaOH溶液除去泵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正确;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等,且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C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由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不同,故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二、非选择题 26.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其中甲表示某分泌细胞的分泌过程示意图,乙是甲图中③放大后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图中①~⑥表示结构名称;A、B、C表示物质名称;a、b、c表示物质运输方式。请使用图中所示的序号或字母作答): (1)甲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2)乙图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 (3)甲图所示的氨基酸、葡萄糖、碘的运输一般是乙图中的______方式,若用蛋白酶处理该细胞膜,则乙图所示的________运输方式将受阻; (4)蛋白质合成后与核糖体分开,一直到分泌出细胞,将跨过_____层生物膜; (5)若对图甲中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用3H进行标记,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间依次出现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分泌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结构是_____,膜面积增大的结构是________; (7)分泌物通过_________方式排出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性。 【答案】①③④⑤⑥ A b b、c 0 ②①⑥③ ⑥ ③ 胞吐 流动性 【解析】1、生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分析甲图:①是内质网,②是核糖体,③是细胞膜,④是线粒体,⑤是细胞核,⑥是高尔基体。分析乙图:A是糖蛋白,B是载体蛋白,C是磷脂双分子层,a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b是物质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c是物质主动运输运出细胞外。 【详解】(1)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核膜和具膜细胞器等结构组成的,图甲中①为内质网,③为细胞膜,④为线粒体,⑤为细胞核膜,⑥为高尔基体,所以图中①③④⑤⑥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2)图乙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糖蛋白。 (3)图甲所示的氨基酸、葡萄糖、碘的运输一般为主动运输进入细胞,而图乙中b的运输方式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所以甲图所示的氨基酸、葡萄糖、碘的运输一般是乙图中的b方式。若用蛋白酶处理该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被分解,则图乙所示的需要载体的b、c运输方式将受阻。 (4)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运输,并由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所以蛋白质合成后与核糖体分开,一直到分泌出细胞,将跨过0层生物膜。 (5)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所以若对图甲中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用3H进行标记,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间依次出现的顺序是②核糖体,①内质网,⑥高尔基体,③细胞膜。 (6)根据(5)分析可知,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多,而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 (7)分泌物通过胞吐的方式顺利排出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7. 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一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曲线B点以后O2产生速率不再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理解,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情况下,不能用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催化剂种类 H2O2溶液浓度 温度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反应受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的限制 溶液中H2O2的剩余量 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分析图一: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即过氧化氢酶和Fe3+,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3+.分析图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低温(H2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加快,但最终趋于平衡.分析图三: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而且曲线先下降然后再上升。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达到最适温度后,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的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温度. (2)由图一可以看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明显高于Fe3+,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图二曲线B点以后,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最可能原因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 (4)温度适宜时,H2O2分解的越多,剩余量越少,因此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H2O2的剩余量. (5)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能用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准确分析曲线图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区段的影响因素,或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 28. 如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Ⅰ、Ⅱ、Ⅲ表示物质,①~⑥表示气体的转移途径,图乙表示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用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其中光合作用分为: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___阶段,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有两个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其中Ⅰ物质转移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CO2参与光合作用______反应阶段,该反应中物质的变化主要体现自两个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呼吸中起关键作用的中间代谢产物____________。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CO2的产生应该属于第_____阶段,场所是____________,此阶段产生的H最终分别来自哪两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____阶段,场所______。请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物质Ⅱ表示________。除了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水溶液来检测呼吸作用产生的,具体发生显色反应过程中颜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将________(填“升高”、“下降”)。 (5)如果该植物处于图乙中C点状态时,图甲中气体转移途径有_______(用数字表示)。B点是光补偿点,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段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呼吸作用强度(“<”“>”“=”)。 (6)若改用缺镁的植株在同等条件下做实验(假定缺镁不影响细胞呼吸),则图中B点向________移动,C点向________移动。 【答案】光反应 暗反应 氧气和还原氢 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暗 二氧化碳的固定 C3的还原 丙酮酸 二 线粒体基质 水 丙酮酸 三 线粒体内膜 二氧化碳 溴色香草酚蓝 由蓝变绿再变黄 14CO2→14C3→(14CH2O) 升高 ①②④⑥ 在该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与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相等,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 右 左 【解析】题图分析: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中Ⅰ、Ⅱ、Ⅲ分别表示ATP、能量、水。图乙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图中A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点对应的横轴上的点为光饱和点。 【详解】(1)图甲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其中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必须在光下完成,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有两个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二是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光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该过程产生的Ⅰ物质为ATP,ATP转移至叶绿体基质中用于C3的还原过程,在该过程中ATP水解变为ADP和Pi。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CO2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该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C3的还原的过程中消耗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 (2)细胞呼吸中起关键作用的中间代谢产物丙酮酸。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糖酵解阶段,该过程产生了丙酮酸和还原氢,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在相关酶的催化下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的还原氢来自水和丙酮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请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 (3)图甲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除了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以用溴色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呼吸作用产生的,具体发生显色反应过程中颜色的变化由蓝变绿再变黄。 (4)如果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即停止光照,光反应立即停止,产生的ATP和[H]减少,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而二氧化碳固定仍在进行,因此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将升高。 (5)如果该植物处于图乙中C点状态时,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图甲中气体转移途径有图甲中气体转移途径有①②④⑥ 。B点是光补偿点,在该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与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相等,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B段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6)若改用缺镁的植株在同等条件下做实验(假定缺镁不影响细胞呼吸),由于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则要达到与呼吸速率相等的光合作用强度,则需要较大的光照强度,即图中B点向右移动,达到光饱和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除光照强度以外的其他因素,故色素减少会导致C点向左移动。 【点睛】熟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