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内容理解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内容理解题

2020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内容理解题 知识 怎么样才算读懂一首诗?一是弄清楚诗写了什么(内容);二是弄清楚诗为了什么而写(情 感);三是弄清楚诗是怎么写的(手法)。为此,读懂诗歌除必备的诗词基础知识积累外,还 要“六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题材及内容);必 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必看注解(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感情基调, 难懂的知识典故等);必看意象(意象传达出作者的抒情倾向,意象创设氛围,营造意境,突 出形象);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必看题干(题 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 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 中之重)。 常见问题 ①诗人描绘的 XX 形象具有怎样(哪些、什么)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 ②对本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③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题思路 内容理解题型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 原意,张冠李戴。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④看 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⑤看 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 把视觉说成听觉等。错误选项多为: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 风格判断错误;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技巧 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 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 (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等。 例题解析 例 1 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 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 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 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答案】B 【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二联感叹旧友凋零、 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 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 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 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 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 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CD.分析正确。B.有误;结合内容可知,“点 明酬答题意”应在尾联。而非一、二句。故选:B。 例 2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从军行① 骆宾王 平生一顾念,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②,唯当死报君。 【注】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 《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 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 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乙诗“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 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D.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 气冲云霄的威武。 【答案】D 【分析】《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 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 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从军行》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寄慷慨之意,抒发了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 表达了捐躯报国的战斗激情。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 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C.分析正确。D.有误;颔联运用对偶手法。 故选:D。 【真题体验】 1.(2019•内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 【答案】雄浑壮阔,气势博大;目的是引出下文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 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分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 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 援引之意。诗中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 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全诗 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度,婉转地表达了想做官无人引荐的苦衷,和不能在天 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心情。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做此题首先要熟悉诗歌内容,通过想象、联想 感受诗歌所提供的意境;抓住一些明显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做一些品析和表述。做此题通 过关键词“蒸”“撼”来概括,“蒸”,蒸腾;“撼”,摇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意思是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 摇动岳阳城似的。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 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2.(2019•益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答案】D 【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首联两句交待 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 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 拜见自己的不满”有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我们似乎看到了威风凛凛的都护将军, 正指挥大军奋勇作战的场面;也隐约感受到了诗人年轻时勇猛威武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 心壮志。故选:D 3.(2019•枣庄)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下面有关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从近景入手,细致而具体地描绘了一幅茫茫雪景图。 B.前两句的“绝”“灭”之无,与后两句的“舟”“翁”之有,对比强烈。 C.诗歌用“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渔翁的垂钓,可谓静中见动。 D.“绝”“灭”“雪”三字都是仄声韵,短促斩截,烘托了诗的凄冷、肃杀气氛。 【答案】A 【分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 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 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A.前两句从远 景入手,细致而具体地描绘了一幅茫茫雪景图。BCD.正确。故选:A。 4.(2019•北京)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 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 之情, 也表现了诗人③的人生态度。 【答案】①同是宦游人。②劝勉、眷恋。③乐观豁达。 【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 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 “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解答】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 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同是宦游人”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 人送别友人的劝勉和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人生态度。 5.(2019•镇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李处士山居 姚合①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萧洒②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注释】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②萧洒: 同“洒” 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 【答案】春季(春天)。 【分析】本诗前三联描写了李处士不喜与世人交往,愿与僧人交往的性格塑造了一位超脱尘 世的高人形象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李处土高 洁声誉的赞美之情。 【解答】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 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从“门柳荫蔬畦”“时有燕衔泥”可以看出是春季。 6.(2019•福建)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答案】C 【分析】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 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 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 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 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A、B、D 正确;C.有 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 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没有使用象征手 法。故选:C。 7.(2019•江西) 【甲】春尽 [唐]韩保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洞,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遇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 [宋]郑渊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 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答案】A 【分析】《春尽》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异地依人的苦闷心 情。首联抓住“醉”“酒痕”来突出“春尽”时的惜春之情。颔联选取“细水浮花”“断云含 雨”等典型景物来描写“春尽”的画面。颈联紧扣“春尽”,写出了“人闲”时对春归的惆怅。 尾联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各诗句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 A.有误,两首诗虽然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但是乙诗并未流露出家国 之悲,而是表达羁旅之愁和对污浊现实的憎恶。BCD.正确。故选:A。 8.(2019•咸宁)古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 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 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 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 怅之情。 【答案】D 【分析】《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 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 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 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 特点的绝佳表述。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ABC.正确;D.诗 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故选: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