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文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文 人教版

‎2019学年度鹿泉一中高二年级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佛教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印度佛教中尸毗王割肉贸鸽、摩诃王子舍身饲虎等故事大量出现在敦煌北魏洞窟的壁画中。画面企图在肉体的极端痛苦中,突出心灵的平静和崇高。连所谓王子、国王都如此“自我牺牲”,那就不必说一般的老百姓了,这是统治者的自我慰安和欺骗,又是他们撒向人间的鸦片和麻药。这是一种地道的反理性的宗教迷狂,其艺术风格是激昂、狂热、紧张、粗犷的,构成了北魏壁画的基本美学特征。黑格尔曾说,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愿意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黑格尔的论述完全适合这里。‎ 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突出中间的佛身。尽管佛像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他的宁静、高超和飘逸。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匐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 14 -‎ 跟长期分裂和连绵战祸的南北朝相映衬的,是隋唐的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佛像变得更慈祥和蔼,关怀现世,似乎极愿接近世间,帮助人们。朝不保夕、人命如草的日子终成过去,在繁荣昌盛的统一王朝,精神统治不再需要用残酷的苦难来吓人,而变成以诱人的天堂幸福生活来吸引人。敦煌唐代雕塑与壁画不是以强烈对比的矛盾(崇高),而是以相互补充的和谐(优美)为特征了。与北魏洞窟中佛像叫人畏惧而自我舍弃相比,其心理状态和审美感受是大不一样了。‎ 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行列在中唐消失,人物成为次要,着意描绘的是热闹繁复的场景。菩萨(神)小了,供养人的形象却愈来愈大,有的身材和盛唐的菩萨差不多,个别的甚至超过前者。在敦煌,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了佛国圣地,实际标志着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禅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压倒所有其他佛教宗派,则是这种情况的理论上的表现。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禅宗将信仰与生活完全统一起来:不要那烦琐教义和仪式,不必出家,也可成佛;不必那样自我牺牲、苦修苦炼,也可成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或具有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也就是成佛。“担水砍柴,莫非妙道”,“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因此,人们不再需要一种特殊对象的宗教信仰和特殊形体的偶像崇拜。正如宗教艺术为世俗艺术所替代,宗教哲学包括禅宗也为世俗哲学的宋儒所替代。完成了这一社会转折的敦煌宋代石窟,尽管洞窟极大,但精神全无,也没有多少宗教的作用和意味了。‎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佛陀世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异常复杂的宗教艺术中,佛教石窟艺术是其主要遗存,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留传了下来。‎ B.在战乱频仍的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传播流行,历经隋唐达到极盛,随着中国的禅宗教派出现,佛教走向衰亡。‎ C.北魏先于南梁宣布佛教成为国教,是佛教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占据统治地位的法律标志。‎ D.敦煌北魏洞窟壁画中出现的王子、国王“自我牺牲”的佛教故事,是统治者的自我慰安和欺骗,也是对百姓的麻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14 -‎ A.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的北魏佛像,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似是表达对人世的关怀或动心,实际上似乎并非如此。‎ B.巨大、智慧、超然的北魏石窟佛像,正是匍匐于神像前的蝼蚁们怀着对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情绪建立起的巨大、不朽的“公平”主宰。‎ C.中唐壁画着意描绘热闹繁复的场景,其中供养人的形象愈来愈大。这一时期,在敦煌壁画中出现大规模的世俗场景,反映出宗教艺术将完全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D.佛教思想中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信仰与生活相统一的禅宗得以产生,并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格尔认为,愈是痛苦便愈能认识到痛苦的价值,便愈发愿意感受到痛苦给自己带来的心灵的丰富。这一认识适于阐释北魏壁画的基本美学特征。‎ B.北魏石窟中壁画是雕塑的陪衬与烘托,它突出了佛像的宁静、智慧和超然;而敦煌唐代的雕塑与壁画则呈现出相互补充、和谐优美的面貌。‎ C.“担水砍柴,莫非妙道”,“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形象地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或具有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也就是成佛。‎ D.敦煌宋代石窟没有多少宗教意味,因为此时世俗哲学已取代宗教哲学,人们不再需要一种特殊对象的宗教信仰和特殊形体的偶像崇拜。‎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课内文言知识检测(每小题3分,共12分)‎ ‎4.下列各项中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①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 ‎ ‎②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 B.①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象 ‎ ‎②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待 C.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 ‎ ‎②逮奉圣朝 逮:至 D.①抢榆枋而止 抢:碰 ‎ ‎②寻蒙国恩 寻:不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 A.窜梁鸿于海曲 屈贾谊于长沙 ‎ B.徐孺下陈蕃之榻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 - 14 -‎ C.襟三江而带五湖 目吴会于云间 ‎ D.宾主尽东南之美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6.下列对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以:①臣以险衅(因为) ②猥以微贱(凭着) ‎ B.亲:①躬亲抚养(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亲戚)‎ C.日:①日薄西山(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也(日子)‎ D.薄:①门衰祚薄(微薄,少) ②日薄西山(落入)‎ ‎7.选出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也以息相吹也。‎ 译: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B.之二虫又何知!‎ 译:鸣蝉和学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C.此小大之辩也。‎ 译:这就是小和大的争论。‎ D.小知不及人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9分)‎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 - 14 -‎ 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B.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C.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D.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9.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授予官职,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又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拜”意思相同。‎ B.“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布衣之礼”指像平民一样交往。‎ 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这里指称帝。‎ D.“窃”, 私下、私自,表示对自己的谦称,与其相同的谦称还有“愚”“孤”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礼贤下士。他对待下属幕僚十分亲切随和,与下属出行有时同坐一辆车,有时同睡一张床。‎ B.孙登体恤百姓。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 C.孙登孝顺感恩。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徐氏遭废,但她派人前来赐给孙登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 D.孙登忧国忧民。临终前他上奏章陈述政事,认为有些地方奸乱萌生,应加重刑罚,还认为应减轻赋税。‎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 14 -‎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2.首句诗人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 ‎13.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        ,         。”‎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 ‎ ‎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家的畅快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杨老实吃名菜 李德泽 杨老实今年70多岁了,一生都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巴佬。‎ 近来,他儿子当了局长。在一个双休日,局长开着小车回老家,把他接到城里去享享福,报答养育之恩。‎ 乡间“茅屋出公卿”,杨老实自然高兴,也就随小车进了局长之家。‎ 局长对读高中的儿子说:“我没有空闲。你就陪爷爷到城里各个地方去逛一逛。爷爷老了,你把钱管好。他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 于是,孙儿陪着杨老实逛街。中午,孙儿牵着爷爷的手,走进一家名菜大酒楼,在豪华的餐厅内入坐。服务小姐走来递给一本名牌菜谱说:“你们要吃什么菜,请点吧。”‎ 孙儿就说:“爷爷,你喜欢吃啥就点啥,我付钱就是了!”杨老实翻开菜谱一看,感到菜名很新鲜,一连点了5个菜。‎ - 14 -‎ 不一会儿,服务小姐就端菜上桌。杨老实一看,顿觉奇怪,就指着一个个细瓷盘子问是什么菜名。服务小姐也就指着一个个盘子甜甜地做了介绍。‎ 杨老实终于明白:“母子相会”,原来是凉拌的煮熟黄豆铺底,上面放着豆芽。“小二黑结婚”是在盘子里放了两个剥去黑壳的皮蛋。“青龙卧雪”是盘子里装点白糖,上面放一根青黄瓜。“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居然是红烧猪蹄,然后在四周镶一圈香菜。“一国两制”竟然是一盘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 杨老实望着菜,默然沉思:这些东西,也不过是我们乡下常吃的东西而已。城里有文化的人真聪明,取些怪好听的名字。‎ 服务小姐又送来一瓶酒,开瓶盖倒了两杯,放在他俩的面前,然后飘然而去。‎ 孙儿一边给爷爷拈菜,一边劝爷爷喝酒。杨老实喝了两口酒,感到不舒服道:“这是什么酒?怎样像潲水味呢?”‎ 孙儿笑着说:“爷爷,这是名牌啤酒,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 杨老实拈菜入口,皱着眉说:“这菜也少,味道也不合我的口。”‎ 孙儿接上话:“爷爷,如今不像以往那些年成了,图多填肚子。现在好多人都讲究玩味了,还都究档次哩!你多吃几次,习惯了就合口味了。”‎ 酒毕。孙儿说:“爷爷,再吃碗名牌‘羊拉面’吧?”‎ 杨老实心想:羊怎么拉面呢?稀奇。又是啥鬼名堂?我得看看。想到此,他就答道:“要得。”‎ 孙儿叫来服务小姐,立马就端来两碗“羊拉面”。杨老实用筷子一撬,竟没有一片羊肉,直问服务小姐是何道理。小姐灿然一笑说:“做面条的师傅姓杨。杨师傅有一手做面条的绝技,在食品技艺大赛上获过金奖,已成名人。以名人作广告,就将面条命名为‘羊拉面’喽。”‎ 杨老实听完,叹了两口气:“唉!唉!真会骗人。”‎ 吃罢。杨老实看见孙儿摸出三张100元钞票,买单结了账。他一下子头昏眼花,惊呼:“怎么这么贵哟!我们乡下要卖好多谷子才够哟!”‎ 孙儿劝道:“爷爷,你辛苦一辈子,爸让你享受享受!”‎ 杨老实愤然道:“我再也不来享口福喽!真是‘名菜’宰我们乡巴佬没商量。我还是回乡下去吃原汁原味的好!”‎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局长儿子开着小车接老人进城享享福,要报答养育之恩,可老人来后,局长却说白己没空,实际上这是一种托辞,表明局长眼里只有权钱,没有真正的孝心和亲情。‎ - 14 -‎ B.小说塑造杨老实人物形象的时候,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使形象更为立体、饱满。‎ C.小说语言口语化、个性化,如“你们要吃什么菜,请点吧”、“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怎么这么贵哟”等,具有鲜明的情感倾向和民族特色。‎ D.小说最后以“杨老实愤然”作结尾可谓匠心独运,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E.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杨老实的“老实”和城市人的“聪明”、儿子的初衷和拙劣的结果、杨老实的高兴而来享口福和最后心的煎熬等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主题。‎ ‎(2)小说交代杨老实对于五道名菜的顿悟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杨老实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6.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近日结束的北约成员国防长会议重点推出4 项扩军和改革计划,这种“秀肌肉”的做法对于缓解乌克兰危机可谓是 。‎ ‎②日本众院7月16日强行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案。日媒对此撰文批判安倍,指其“动摇了民主政治的根基”,走上了与战后日本奉行的和平宪法 的路线。‎ ‎③加拿大一项网上民意调查显示:1年级至12年级的家长中,超过三分之一认为学校给子女的功课太多并感到不满,而华裔家长的看法则 ,抱怨作业太少。‎ A.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大相径庭 B.南辕北辙 大相径庭 背道而驰 C.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大相径庭 D.大相径庭 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战后几十年来,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正是建立在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国际环境基础之上的。‎ - 14 -‎ B.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越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如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的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1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曾经,台湾海峡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 。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A.兄弟亲情海峡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B.海峡兄弟亲情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C.兄弟亲情不能被海峡隔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D.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19.在下面一段文字的面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    菊是中国的特产。菊于萧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不过,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    ①    。对此,    ②    ,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    ③    。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 喜剧演员贾某在一档节目中“恶搞”了花木兰,被一个叫作“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的组织揪住不放,强烈要求贾某向全国人民道歉。贾某道歉后,有些人似乎受到了启发。道长孟某发长文批判导演陈凯歌新作《道士下山》扬佛抑道,影响宗教和睦,要求陈导向道教界、向社会道歉;六小龄童认为贾某道歉开了一个好头,要求恶搞《西游记》的也要道歉。‎ 对此,网上意见不一,有赞同道歉的,认为恶搞不等于创新,不能为博眼球将经典恶俗化;也有替贾某、陈导等叫屈的,认为创新可以打破樊篱,况且花木兰、孙悟空等原本就是虚构的文学形象。‎ 对这种文化现象,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4 -‎ ‎2016--2017学年度鹿泉一中高二年级10月月考 语文答案 ‎1.C 试题分析: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主语是“北魏和南梁”,含义是“南北方政权都正式宣布”。而选项表述成“北魏先于南梁宣布佛教成为为国教”,主语是北魏,含义是“北魏比南梁早宣布”。‎ ‎2.D 试题分析:D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可知“理性主义、历史主义”属于华夏传统,并非“佛教思想中”的。‎ ‎3.A 试题分析:A项曲解文意。原文强调“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愿意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A项“愈是痛苦便逾是能认识到痛苦的价值,便愈发愿意感受到痛苦给自己带来的心灵的丰富”曲解了黑格尔的美学观点。‎ ‎4.B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注意词性,B项,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同“影”,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 “等终军之弱冠”,自己与终军年纪相仿,却无请缨报国的机会,等:与……相等。‎ ‎5.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A项,均为使动用法;B项,“下”为名词作动词,“上”为名词作状语;C项,“襟”“带”为意动用法,“目”为名词作动词;D项,“美”形容词作名词,意为“俊才”;“雾”“星”为名词作状语。‎ ‎6.D试题分析:“日薄西山”的“薄”意为“近,迫近。‎ ‎7.C试题分析: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 ‎8.A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唯……”;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如失去的一定是一个物件,所以“盛水”后不能断开;“左右”的意思是身边的人,和“其主”连起来意思不明。由此可排除B.C.D三项。‎ ‎9.D 试题分析: “孤”是君主的谦称。‎ ‎10.D 试题分析: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可知,“应加重刑罚”错误,孙登只是认为“荒残”“‎ - 14 -‎ 民物凋弊”是刑罚加重的原因。‎ ‎11.(1)跟从的人想打他,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他身边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 ‎(2)孙登咽气之后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 试题分析:(1)“从者”译为“跟随的人”;“捶”译为“打”;“类”译为“一样”;“见”译为“被”;语意,1分。(2)“既”译为“之后”;“绝”译为“死亡、咽气”;“闻”译为 “被知道”;“益”译为更加;语意,1分。‎ ‎【文言文翻译】‎ 孙登,字子高,是孙权的长子。魏国黄初二年,任命孙权为吴王,同时任命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为万户侯。孙登以有病为由没有接受。这一年,立孙登为太子,给他选拔设置师傅,精选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作为他的宾客朋友。于是诸葛恪等人被选入,陪着孙登研读诗书,外出跟着骑马射猎。孙登接待他的属官,大都采用平民交往的礼节,和诸葛恪等人有时同车而乘,有时共床而卧。黄龙元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 孙登有时外出打猎,本来应当走便道,而他经常远远地避开良田,不去践踏庄稼,到了休息的处所,又选择空闲的地方。他就是这样不想烦扰百姓。他曾经骑马外出,有一颗弹丸从他身边飞过,手下的人便去寻找射弹丸的人。有一个人拿着弹弓,身上带有弹丸,大家都认为是他干的。审讯他,他却不承认,跟从的人想打他,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他身边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还有一次,孙登丢失了盛水的金马盂,查出盗窃的人,是他身边的人干的,孙登不忍心给他处罚,就把他叫来责备数落一通,打发他回家不再回来,并告诫身边的人不再提这件事。‎ 起初,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对孙登从小有养育 之恩,后来徐夫人因为妒忌被废,住在吴地,而步夫人最受宠。步夫人有赏赐,孙登不敢推辞,只是恭敬地接受而已。徐夫人派人来,凡赐给他的衣服,他必定沐浴之后才穿上。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他推辞说:“本原确立,道义才能产生,要立太子,应当先立王后。”孙权问:“你的母亲在哪儿?”孙登回答说:“在吴地。”孙权听了,沉默不语。‎ 孙登三十三岁去世。临终前,他上书说:“‎ - 14 -‎ 我私下听说下面郡县有不少地方荒芜残败,百姓生活物品匮乏,非常困苦,奸邪祸乱滋生,因此法令频繁增加,刑法更加苛刻。我听说治理政事要顺从民意,法律政令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眼下确实有必要和将相大臣们仔细地选择合乎时宜的政策,广泛采纳众人的意见,宽缓刑法,减轻赋税,调整停止一些劳役,以顺应百姓的愿望。陆逊对时政忠诚勤勉,献身忧国,尽心为公,有不谋私利的气节。诸葛瑾、步骘为国尽忠,通晓治国的体制。可以让他们献出合乎时宜的办法,除掉苛刻繁琐的政策,爱护养育兵马,安抚慰藉百姓。五年以后 ,十年之内,远方的人归顺,近处的人尽力,不用打仗,一统天下的大事就可以确定。希望陛下留意听取采纳我的意见,我即使死了,也还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孙登咽气之后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孙登的谥号被定为宣太子。‎ ‎12.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感伤的意境;①“旅馆”,除夕之夜,家家团聚,诗人却身居客舍,倍增伤感;②“寒灯”,旅馆里青灯如豆,泛着寒光,渲染了凄冷的氛围;③“独不眠”写出了诗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13.一、“旅馆寒灯独不眠”说除夕之夜诗人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故乡今夜思千里”诉说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霜鬓明朝又一年”句诗人感慨年华易逝。‎ ‎14.‎ ‎(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15.(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D项“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错,本文结尾应该说卒章显志;C项“民族特色”不够准确;A项曲解文意,“表明局长眼里只有权钱,没有真正的孝心和亲情”错误。‎ ‎(2)①揭示了名菜名不副实、玩噱头的现象,折射出城市人有“文化”却喜爱故弄玄虚、“聪明”不诚信的一面;‎ ‎②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杨老实“感到菜名很新鲜”,当看到端上的菜时“顿觉奇怪”,又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为下文写主人公的“不舒服”和“愤然”张本;‎ ‎③烘托了人物心理,形成主人公思想、心理上的逆转,由前面的“高兴”进城“享享福”到“默然沉思”;‎ ‎④结构上,呼应了文章标题。‎ 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赏析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①‎ - 14 -‎ 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文章的线索,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3)①憨厚、老实。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巴佬,本分老实,实话实说自己的感受。‎ ‎②直率、好奇。杨老实感到菜名新鲜就想尝尝,面名稀奇就想看看,而且喜怒形于色。‎ ‎③传统、节约。杨老实没有文化,思想观念传统,小农意识强烈,不能习惯和适应城市生活;在孙儿结账时直喊贵,则表明他的节约意识。‎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来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来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16.C 试题分析: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南辕北辙:指行为与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指方向与目的相反,含贬义。大相径庭:指看法、意见等相差很远。三个词语均有相差很远的意思,①中的“秀肌肉”是一种行为,故“南辕北辙”最合适;②中明确说路线,只能填“背道而驰”,为贬义;③只能填“大相径庭”。‎ ‎17.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考的病句类型为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读句子通过语感判断,用语法结构分析其具体错误点。本题,B.“突然猝死”,成分赘余;C.“措施”和“提高”搭配不当;D.“提高……危险”搭配不当,应为“增加……风险”。‎ ‎18.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中语句的连贯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整个语段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做题时要注意:①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②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③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本题,“‎ - 14 -‎ 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一句的主语必须是“海峡”,由此排除A.C两项。由语意和句式结构可推断出,离群句中的“隔不断”与“挡不住”在结构上形成对照,主语都是“海峡”,因此可排除B项。‎ ‎19.示例:①而是菊有什么用(或“而是菊的食用功能”);②屈原已经给出了答案(或“屈原对此有过吟咏”);③菊是可吃的(或“菊可用于食用”)。(大意如此即可)‎ ‎20.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内容及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有关恶搞与创新的议论是关键信息。如果从不赞同的角度分析,创新固然重要,但要尊重经典,对经典怀有敬畏之心。故参考立意:(1)要有敬畏之心,创新也要守住底线;(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净化社会风气。从赞同的角度分析,什么是经典?什么是遵循事实?因此可参考立意:(1)允许创作的多元化,不能动不动就罗织罪名,百花齐放才是春;(2)自信者自强,自卑者敏感,包容才能大气。‎ ‎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