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 ‎ 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自足”即产品富足 B. 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C. 生产的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 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 ‎【答案】A ‎【解析】‎ 略 ‎2.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宋朝时出现的利用水力推动的灌溉工具是 A. 翻车 B. 筒车 C. 高转筒车 D. 风力水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宋朝出现利用水利推动的灌溉工具是高转筒车,答案为C;翻车是三国时期的灌溉工具,A错误;筒车是唐朝时的灌溉工具,B错误;风力水车是明清时期的灌溉工具,‎ D错误。‎ ‎3.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 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 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 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D. 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宋朝是中国唯一一个商业税超过农业税的朝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正确答案为D;宋代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排除A;古代封建政府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未体现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排除B;海禁政策出现在明朝,排除C。‎ ‎【点睛】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的原因是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4.“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汉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中的城主要指居住和办公等地点,市指交易场所,“城区即市区”即是指原先的分隔状态被打破,根据史实,到了宋朝才打破时空上的限制,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还没有打破,排除;D项不是早期阶段,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市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古代“市”的发展,理解宋代是市发展的突破阶段,市的发展说明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5.《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唐朝 D. 宋朝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因此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6.麻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官营手工业对民营手工业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从而使麻的地位下降,故C项正确;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A排除;明朝时期西方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故B排除;明代丝织业并没有快速发展,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棉布的推广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7.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江宁制造局由皇帝任命的官员主管,从形态上看属于官营手工业。江宁织造府为清代专门制造御用和官用缎匹的官办织局,丝绸产品只供皇帝和亲王大臣使用。因此,选择B。清朝康熙皇帝6次下江南,有5次就住在江宁织造府内。这里的地名大行宫的称呼即由于康熙和乾隆两个皇帝在此住过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曹雪芹于康熙50年公元1711年就诞生在江宁织造府内。作为清代专门制造御用和官用缎匹的官办织局,江宁织造府历史比《红楼梦》更为悠久。太平天国时期,江宁织造府被战火损毁殆尽。‎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8.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 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 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截断了其独立发展的可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元代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西方建立了代议制民主;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不满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于是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所以答案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 ‎9.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人口和土地等项目的基础上,这表明 A. 我国是人口众多土地广袤的大国 B. 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 我国历代政权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D. 封建地主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它的赋税主要是来源于农业上,即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错误。‎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0.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 B. 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 C. 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D. “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海禁问题。“海禁”并未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不能选B。民间贸易并非,官方对外贸易也不是十分发达,不能选C。“禁海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而不是在于与民争利,不能选D。材料中的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意在强调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的地位是很低的,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地位而已,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禁海令” ‎ ‎【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 ‎11.曾经是灰色的人群、蓝色的人群、草绿色的人群的穿着时代是 A. 满清末代 B. 民国时代 C. 建国初期 D. “文革”初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改革开放以前,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相连。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众服饰的样式和色彩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由此可知,题干中“灰色的人群、蓝色的人群、草绿色的人群的穿着年代”是指文化大革命时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2.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C正确;据材料“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信息可知,洋务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A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西学的传播,B错误;据材料“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可知,是强调其客观作用,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其主观行为,不是客观作用,C错误。‎ ‎【点睛】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 1)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有不少的缺陷,但它们毕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2)洋务运动加强近代中国的国防,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3)、洋务派在科学制度存在的前提下,举办同文馆等近代学校,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并对传统选官制度产生了一定冲击等。‎ ‎13.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 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答案】A ‎【解析】‎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4.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 关键是要读懂材料。材料强调是世界各地的分工协作,同时西欧是制造业的中心;美洲当时只是提供自然资源。由此可见题目反映的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的世界概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有A项符合。‎ ‎15. (09年广东卷B)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 美国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巴拿马运河开通”说明交通的改善,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是商品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是劳动量市场国际化的表现,“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则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故D正确。A选项不符合“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B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C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 ‎16.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 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 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C ‎【解析】‎ 此题为逆向选择题,C项显然不是该时期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的原因,它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逻辑。‎ ‎17.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D.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华民所需外洋之物”“悉行仿造”,说明主张之洞主张创办近代民用企业而非军事企业,故排除B,D符合题意;结合所学,洋务派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西方自然科学的态度,故C不符合题意。‎ ‎18.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 ‎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③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 ‎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纺织业和面粉业等轻工业方面,张謇成为此时期民族工商业的楷模,①③④正确;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工业体系不完整,在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依然超过本国资本,故②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9.外国资本主义一直是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座大山,民族资本主义常因帝国主义的入侵加剧而遭受重挫。下列可以突出证明这一观点的两个时期是 A. —战时期、一战后初期 B. —战后初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一战后初期、抗日战争时期 D.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本题是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而遭受重挫”,而在本题的时期内只有一战后初期、抗日战争时期才符合题意,例如,一战后初期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抗战期间战争严重破坏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原因 ‎ ‎【名师点睛】时间性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其实任何历史试题都会提供相应的时间信息,只不过有的题目给出的时间信息明确,有的则不明确。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有效时间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来将各被选项的时间性给予定位,以“时间”为突破口,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 ‎20. 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 A. 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 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D. 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变农村中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把土地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两项政策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故选A项。B项错误,1953年我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C项错误,性质是一样的,都是生产关系调整;D项不符合农业的改造。‎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名师点睛】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21.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中国(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 没收官僚资本 B.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C. 实行土地改革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表格的数据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为此我国制定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内容,与题意不符;C项是为了解決土地问题,与题意不符;D项是1958年实施的,与题意不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政策,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表格数据。‎ ‎22. 中共“十四大”后,“下海闯市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下列与中共“十四大”内容直接对应的是( )‎ A. 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决定设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为经济特区 ‎【答案】C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正确。‎ ‎23.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 十月革命 B. 斯大林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十月革命是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斯大林模式是在列宁去世以后由斯大林建立,新经济政策是部分的恢复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的成功的经济政策。因此ABC均不符合材料。苏俄共产党领导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最后遭到了失败。故选D。‎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应对十月革命胜利后严重的国内外局势而实行的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的政策。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后来想着直接通过这种政策进行项共产主义过渡,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后来被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24. 丘吉尔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合理的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答案】B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丘吉尔评价斯大林,主要是因为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25.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 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 B.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 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 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所给信息“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判断是70年代经济危机后的措施。‎ ‎26.“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A. 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 B. 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 C. 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 D. 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题中“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可以看出,这是二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西方国家广泛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保障公民权利的措施。答案为A;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是西方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重要举措,与题中“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的社会福利政策无关。B错误;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是战后西方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重要举措,与题中“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的社会福利政策无关。C错误;发展“混合经济”是解決经济“滞涨”,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举措。与题中“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的社会福利政策无关。D不符合题意。‎ ‎27.北京时间2019年6月17日22:55,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发生了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据灾损报告,此次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81.8万元。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D是世界银行,该组织的工作职能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故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A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该组织没有提供贷款的职能,故错误;B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该组没有提供长期贷款与技术授助的职能,故错误;C是亚太经合组织旗帜,该组织无提供货款的义务,故排除。‎ ‎28.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 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D.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的“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维护美国的政治制度,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改变了美国传统的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9.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 A. 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国家 B. 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 C. 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D. 实现了货币联盟 ‎【答案】C ‎【解析】‎ 欧洲联盟既进行经济上合作也进行政治上合作,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是最高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欧洲联盟成员并不包括东欧国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联盟整体实力与美国还是有差距的而非相当,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994年,欧洲联盟尚未实现货币联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0.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B.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C.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强国主导,并不能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选B错误,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是没硝烟的战争,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全球化是催生了知识经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确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使富国更富、穷国更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机会不平等。‎ ‎【详解】‎ 请此输入详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比原价涨了8~10倍。16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四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 材料二 拿破仑曾嘲笑英国是一个“小店主”的国家。然而,这个“小店主”用制造业和航海雇佣了整个世界,将资本、生产、销售和市场联成商品经济的巨手,当光荣革命打开了民主和自由的大门之后,这只巨手只是轻轻一送,就把英国推进了一个新天新地。‎ ‎——《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三 鸦片战争替英国商业开辟了中国市场。厦门地区在1845年即因洋布的输入而使“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浙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自从根据1842年的条约而开放中国市场以来,中国出产的丝茶向英国的输出额不断扩大。”‎ ‎(1)根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15世纪和16世纪两次物价上涨的不同。‎ ‎(2)材料二中,“新天新地”是指什么?把英国推进“新天新地”的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现象?据此概括指出英国殖民侵略的影响。‎ ‎【答案】(1)不同:前者是因为欧亚传统商路受阻,来自东方的商品涨价;后者因为价格革命,从殖民地掠夺的金银大量流入,导致货币贬值,造成了物价的全面上涨。‎ ‎(2)“新天新地”指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因素:工业革命开展;海外市场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3)现象: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家庭手工业受到冲击;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影响:客观上向被侵略地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但是也给被侵略地区的经济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解析】‎ ‎【详解】(1)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前传统商路受阻及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价格革命对欧洲的影响进行回答。‎ ‎(2)一问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在19世纪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二问根据材料二“用制造业和航海雇佣了整个世界,将资本、生产、销售和市场联成商品经济的巨手,当光荣革命打开了民主和自由的大门之后,这只巨手只是轻轻一送…”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海外市场及政治制度变化进行分析阐述。‎ ‎(3)一问根据材料“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浙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从自然经济解体进行阐述;二问结合所学从客观进步性及破坏性层面进行分析阐述。‎ ‎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前的世界市场基本上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几乎都从属于、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和交换。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发生了变化,世界市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市场体系所组成。‎ 材料二 ‎ ‎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总协定”)是在美国倡议下,于1947年10月30日由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的一项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协定。它是包括一整套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各种规定、规章、允许实施的措施和禁令的法律文件。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关贸总协定部长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摘自人民网资料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推动了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依据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的条件是什么?‎ ‎(3)你是否赞同卡斯特罗的观点?(只能选择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 ‎(1)特点:多元化(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复杂化)体系化(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制度化(WTO)全球化趋势(资本、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流通)。‎ ‎(2)科技进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3)(本题为开放性论述题,考生可赞成与不赞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看法一:赞成。‎ 理由: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等发达国为主导的,加速了其资本的扩张,利用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继续作为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外,还越来越多的成为工业品的生产基地,经济发展的风险大,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强。‎ 看法二:不赞成。理由:经济全球化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根据本国国情,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科技创新,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在竞争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世界市场由……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市场体系说组成”可总结出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复杂化的结论;根据材料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可总结出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2)根据材料三“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推动了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可以总结出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结论。‎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进行探究,首先要明确你的立场,然后说明理由,只要言之有理,与史实相符即可。例如对“富国愈富,穷国愈穷”这一观点是赞成态度。要从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继续作为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工业品生产基地,从而越来越贫穷。‎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