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8届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 ‎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Q1+Q3 B.Q1+Q2>2Q3 C.Q1+Q2<Q3 D.Q1+Q2<2Q3‎ ‎2.CO(g)与H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g)和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H2O(g)═CO2(g)+H2(g)△H=41 kJ•mol﹣1‎ 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H2O(g)要放出41 kJ的热量 ‎3.已知反应 ‎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1 ‎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 由此可以推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1 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大于110.5 kJ B.①的焓变为221 kJ•mol﹣1‎ 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热为57.3 kJ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4.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 A.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 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 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 ‎5.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态 C.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 ‎6.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7.如图,将两烧杯用导线相连,Pt、Cu、Zn、C分别为四个电极,当闭合开关后,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Cu极附近OH﹣浓度增大 B.Cu极为原电池负极 C.电子流向是由C极流向Pt极 D.当C极上有4mol电子转移时,Pt极上有1mol O2生成 ‎8.如图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9.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 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 ‎10.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4C(g)+5D(g).若经5s后,剩下A 2mol,则A的反应速率是(  )‎ A.0.4 mol/(L•s) B.1mol/(L•s) C.0.5 mol/(L•s) D.0.2 mol/(L•s)‎ ‎11.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13.对于反应mA+nB═p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无论用A、B、C何种物质表示,其数值是相同的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C.若增加或减小B的物质的量,则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14.某化学反应其△H=﹣122kJ•mol﹣1,△S=231J•mol﹣1•K﹣1,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15.100℃时,将0.1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②N2O4 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③NO2的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 ‎④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⑤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⑥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⑦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A.①③④⑥⑧ B.只有⑤ C.只有③ D.②⑤⑦‎ ‎1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HBr+HBrO 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B.对2HI⇌H2+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H<0 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H<0 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 ‎17.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2(g)+S(s)⇌H2S(g),K1;‎ S(s)+O2(g)⇌SO2(g),K2.‎ 则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为(  )‎ A.K1+K2 B.K﹣K2 C.K1×K2 D.‎ ‎18.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 ‎①升温 ‎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 ‎③增加CO的浓度 ‎ ‎④减压 ‎ ‎⑤加催化剂 ‎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 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⑤⑥‎ ‎19.对于可逆反应:2M(g)+N(g)⇌2P(g)△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A. B.‎ ‎ C. D.‎ ‎20.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开始时充入2mol C气体,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则达平衡时C的转化率为(  )‎ A.80% B.60% C.40% D.20%‎ ‎21.反应:A(气)+3B(气)⇌2C(气)△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2.如图为化学反应3A(g)⇌B(g)+C(g),△H<0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的速率﹣时间图,下列叙述符合此图所给信息的是(  )‎ A.t1 时,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 B.t1 时,缩小容器的体积 C.t1 时,升高体系温度 D.从t1 开始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H=a kJ•mol﹣1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a<0‎ B.当v正(H2)=v正(H2O)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当平衡浓度符合 c(CO2)•c(H2)=c(CO)•c(H2O)时的温度为830℃‎ ‎24.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NH4I(固)⇌NH3(气)+HI(气); 2HI(气)⇌H2(气)+I2(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 (HI)=4mol•L﹣1,则氨气的浓度为(  )‎ A.3.5 mol•L﹣1 B.4 mol•L﹣1 C.4.5 mol•L﹣1 D.5 mol•L﹣1‎ ‎25.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cZ(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和Z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数:a>b+c B.压缩容器的容积时,v正增大,v逆减小 C.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的转化率减小 D.达到新平衡时,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增大 ‎ ‎ 二、填空题(50分,每空2分)‎ ‎26.2.00g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99.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27.已知:在298K、100kPa时,‎ ‎①C(s,石墨)+O2(g)═CO2(g)△H1=﹣400kJ•mol﹣1;‎ ‎②2H2(g)+O2(g)═2H2O(l)△H2=﹣570kJ•mol﹣1;‎ ‎③2C2H2(g)+5O2(g)═4CO2(g)+2H2O(l)△H3=﹣2600kJ•mol﹣1;‎ 写出298K时由C(s,石墨)和H2(g)生成1mol C2H2(g)反应的热化学方式  .‎ ‎28.由A、B、C、D四种金属按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一种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或碳化钨作为电极催化剂,在稀硫酸电解液中直接加入纯化后的甲醇,同时向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电极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 ‎(2)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 ‎(3)电解液中的H+向  极移动.‎ ‎30.如图A为直流电源,B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C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B上的c点显红色,请填空:‎ ‎(1)电源A上的a为  极;‎ ‎(2)滤纸B上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 ‎(3)欲在电镀槽中实现铁上镀锌,接通K点,使c、d两点短路,则电极e上发生的反应为:  ,电极f上发生的反应为:  ,槽中盛放的电镀液可以是  或  (只要求填两种电解质溶液).‎ ‎31.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s)+CO(g)⇌Fe(s)+CO2(g)△H>‎ ‎0,其平衡常数可表达为 K=([]表示浓度),已知1100℃时,K=0.263.‎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平衡常数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 c(CO)=0.1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所处状态是  (填:“向左反应”、“向右反应”或“达到平衡”)‎ ‎32.已知某可逆反应:aA(g)+bB (g)⇌cC(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如图所示,反应在不同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物气体中物质的量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出:(填写<、>或=)‎ ‎(1)T1  T2,p1  p2‎ ‎(2)反应焓变△H  0,a+b   c ‎(3)为了提高A的转化率,该反应应选择的有:   (填序号)‎ ‎①较高温度较高压强 ‎ ‎②较低温度较低压强 ‎ ‎③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 ‎④投料时A浓度与B浓度比值大于a:b ‎ ‎⑤投料时A浓度与B浓度比值小于a:b ‎ ‎⑥不断分离出C物质.‎ ‎33.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 (g)⇌2SO3(g) (△H<0)‎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  ,二氧化硫转化率  ,化学反应速度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第一次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 ‎(4)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用文字表达),10﹣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能是  (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 ‎ ‎2016-2017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Q1+Q3 B.Q1+Q2>2Q3 C.Q1+Q2<Q3 D.Q1+Q2<2Q3‎ ‎【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分析】根据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来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热△H<0,据此解答.‎ ‎【解答】解:破坏1mol氢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对于H2(g)+Cl2(g)═2HCl(g) 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Q1kJ/mol+Q2kJ/mol﹣2Q3kJ/mol=(Q1+Q2﹣2Q3)kJ/mol.由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热△H<0,即(Q1+Q2﹣2Q3)<0,所以Q1+Q2<2Q3.‎ 故选D.‎ ‎ ‎ ‎2.CO(g)与H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g)和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H2O(g)═CO2(g)+H2(g)△H=41 kJ•mol﹣1‎ 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H2O(g)要放出41 kJ的热量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由图可知,CO(g)、H2O(g)的总能量大于CO2(g)、H2(g)的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H=﹣41 kJ•mol﹣1,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由图可知,CO(g)和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所具有的总能量,故B正确;‎ 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H2O(g)═CO2(g)+H2(g)△H=﹣41 kJ•mol﹣1,故C错误;‎ D.结合选项C可知,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H2O(g)要吸收41 kJ的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 ‎ ‎3.已知反应 ‎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1 ‎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 由此可以推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1 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大于110.5 kJ B.①的焓变为221 kJ•mol﹣1‎ 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热为57.3 kJ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考点】燃烧热;中和热.‎ ‎【分析】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B、焓变分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C、浓硫酸溶解放热;‎ D、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 ‎【解答】解:A、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使用燃烧热时要注意两个关键点:①反应物用量:可燃物为1mol;②产物要求:充分燃烧成稳定氧化物[H→H2O(l)、C→CO2 (g)、S→SO2 (g)],该反应没有生成稳定氧化物,因此碳的燃烧热比此处反应热的绝对值大,故A正确;‎ B、①的焓变为﹣221kJ/mol,故B错误;‎ C、浓硫酸溶解放热,所以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热大于57.3 kJ,故C错误;‎ D.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则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l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D错误.‎ 故选A.‎ ‎ ‎ ‎4.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 A.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 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 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该原电池中,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单质,所以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取出盐桥后,不是闭合回路,没有电流产生,电流计不发生偏转,故B错误;‎ C.原电池放电时,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盐桥中钾离子向硫酸铜溶液移动,故C正确;‎ D.铜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析出铜,所以铜片质量增加,故D错误;‎ 故选C.‎ ‎ ‎ ‎5.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态 C.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铁圈和银圈连接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根据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判断反应现象.‎ ‎【解答】解:铁圈和银圈连接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所以铁圈质量减少;银圈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单质附着在银圈上,导致银圈质量增加,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银圈向下倾斜.‎ 故选D.‎ ‎ ‎ ‎6.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考点】电解原理.‎ ‎【分析】此为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装置,电解时的阴极反应为:2H++2e﹣═H2↑,或2H2O+2e﹣═H2↑+2OH﹣,阳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总反应为:2NaCl+2H2O2NaOH+Cl2↑+H2↑,阴极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以此回答题中各项问题.‎ ‎【解答】解:A、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说明铅笔做阴极,反应为:2H++2e﹣═H2↑,或2H2O+2e﹣═H2↑+2OH﹣,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故A错误;‎ B、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该电解池中,铅笔做阴极,铂片做阳极,故B错误;‎ C、铅笔做阴极,反应为:2H++2e﹣═H2↑,或2H2O+2e﹣═H2↑+2OH﹣,有氢气产生,故C错误;‎ D、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说明铅笔做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即a为负极,则b为正极,故D正确.‎ 故选:D.‎ ‎ ‎ ‎7.如图,将两烧杯用导线相连,Pt、Cu、Zn、C分别为四个电极,当闭合开关后,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Cu极附近OH﹣浓度增大 B.Cu极为原电池负极 C.电子流向是由C极流向Pt极 D.当C极上有4mol电子转移时,Pt极上有1mol O2生成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当闭合开关后,右边装置中锌和稀硫酸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且锌和碳棒是活泼性不同导体,所以右边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左边装置虽然铂和铜的活泼性不同但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当闭合开关后,右边装置是原电池,所以左边装置有外加电源就形成了电解池.根据原电池原理分析右边装置,根据电解池原理分析左边装置即可.‎ ‎【解答】解:A、左边装置中,铜是阴极,阴极上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所以铜极附近显碱性,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A正确;‎ B、右边装置是原电池,锌作负极,左边装置是电解池,铜连接负极,所以铜是电解池中的阴极,故B错误;‎ C、电子流向为:原电池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池阳极→原电池正极,即锌极→铜极→铂极→碳极,故C错误;‎ D、碳棒是原电池正极,氢离子在碳棒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Pt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溶液中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故D错误;‎ 故选A.‎ ‎ ‎ ‎8.如图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分析】①铁为活泼金属,可发生的是化学腐蚀,‎ ‎②铁做负极,锡做正极,电解质溶液为海水,则负极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锌比铁活泼,做原电池的负极而被氧化,铁做正极被保护,‎ ‎④铁做负极被腐蚀,铜做正极,‎ 电化学腐蚀的速率大于化学腐蚀的速率,金属做原电池正极时得到保护.‎ ‎【解答】解:根据图知:①铁为活泼金属,可发生的是化学腐蚀,‎ ‎②B为原电池装置,Fe较活泼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 ‎③Zn比Fe活泼,形成原电池反应,锌被氧化,铁做正极被保护,‎ ‎④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铜做正极;‎ ‎①发生化学腐蚀,②发生电化学腐蚀,③锌比铁活泼,铁做原电池的正极而被保护,④发生电化学腐蚀,其中两个电极活泼些相差越大铁腐蚀速率越大,②④都是铁做负极被腐蚀,④中电极金属活泼性相差大所以腐蚀速率快,‎ 电化学腐蚀的速率大于化学腐蚀的速率,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④>②>①>③,‎ 故选:C.‎ ‎ ‎ ‎9.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 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分析】A.用电解原理保护金属时,金属应作电解池阴极;‎ B.常温下,铁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而阻止进一步反应;‎ C.构成原电池负极的金属易被腐蚀;‎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 ‎【解答】解:A.用电解原理保护金属时,金属应作电解池阴极,应该与原电池负极连接,故A错误;‎ B.常温下,铁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了进一步反应,所以可以保护内部金属不被腐蚀,故B正确;‎ C.钢管、铜管和雨水能构成原电池,铁作原电池负极而容易被腐蚀,故C错误;‎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2e﹣═Fe2+,故D错误;‎ 故选B.‎ ‎ ‎ ‎10.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4C(g)+5D(g).若经5s后,剩下A 2mol,则A的反应速率是(  )‎ A.0.4 mol/(L•s) B.1mol/(L•s) C.0.5 mol/(L•s) D.0.2 mol/(L•s)‎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若经5s后,剩下A 2mol,则 ‎ 4A(g)+6B(g)⇌4C(g)+5D(g)‎ 开始 4 6 0 0‎ 转化 2 3 2 2.5‎ ‎5s 2 3 2 2.5‎ 结合v=计算.‎ ‎【解答】解:开始加入4molA,经5s后,剩下A 2mol,可知转化的A为4mol﹣2mol=2mol,则A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s),‎ 故选D.‎ ‎ ‎ ‎11.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解答】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 =0.25,‎ B. =0.3,‎ C. =0.27,‎ D. =0.25,‎ 则反应速率最快的为B,‎ 故选B.‎ ‎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考点】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分析】增大浓度、压强,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A错误;‎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 D.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D错误.‎ 故选C.‎ ‎ ‎ ‎13.对于反应mA+nB═p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无论用A、B、C何种物质表示,其数值是相同的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C.若增加或减小B的物质的量,则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A、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B、反应体系中有无气体物质,压强的改变只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C、如果B是固体物质,增加或减小B的物质的量,B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解答】解:A、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计量数之比,其数值与计量数有关,故A错误;‎ B、反应体系中有无气体物质,压强的改变只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没有气体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故B错误;‎ C、如果B是固体物质,增加或减小B的物质的量,B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 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D正确;‎ 故选D.‎ ‎ ‎ ‎14.某化学反应其△H=﹣122kJ•mol﹣1,△S=231J•mol﹣1•K﹣1,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考点】焓变和熵变.‎ ‎【分析】依据反应的焓变和熵变结合温度分析计算,△H﹣T△S<0说明反应自发进行;‎ ‎【解答】解:反应自发进行需要满足,△H﹣T△S<0:依据题干条件计算判断,‎ ‎△H﹣T△S=﹣122kJ•mol﹣1﹣T×231×10﹣3KJ•mol﹣1•K﹣1<‎ ‎0,所以反应一定是自发进行的反应;‎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A正确;‎ B、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 D、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A.‎ ‎ ‎ ‎15.100℃时,将0.1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②N2O4 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③NO2的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 ‎④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⑤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⑥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⑦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A.①③④⑥⑧ B.只有⑤ C.只有③ D.②⑤⑦‎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解:①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②只要反应发生就符合N2O4 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③NO2的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④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⑤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一直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⑥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⑦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⑧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故选D.‎ ‎ ‎ ‎1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HBr+HBrO 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B.对2HI⇌H2+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H<0 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H<0 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分析】A.加入NaOH溶液时,NaOH和HBr、HBrO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影响化学平衡;‎ B.该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C.升高温度,可逆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D.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答】解:A.加入NaOH溶液时,NaOH和HBr、HBrO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影响化学平衡,促进溴和水的反应,所以可以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故A不选;‎ B.该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增大压强体积减小,碘浓度增大,从而气体颜色加深,与平衡移动无关,所以不能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故B选;‎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逆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可以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故C不选;‎ D.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促进氨气的生成,所以可以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故D不选;‎ 故选B.‎ ‎ ‎ ‎17.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2(g)+S(s)⇌H2S(g),K1;‎ S(s)+O2(g)⇌SO2(g),K2.‎ 则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为(  )‎ A.K1+K2 B.K﹣K2 C.K1×K2 D.‎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H2(g)+S(s)⇌H2S(g)的平衡常数K1=,S(s)+O2(g)⇌SO2(g)的平衡常数K2=,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K=.‎ ‎【解答】解:H2(g)+S(s)⇌H2S(g)的平衡常数K1=,S(s)+O2(g)⇌SO2(g)的平衡常数K2=,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K==,‎ 故选:D.‎ ‎ ‎ ‎18.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 ‎①升温 ‎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 ‎③增加CO的浓度 ‎ ‎④减压 ‎ ‎⑤加催化剂 ‎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 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⑤⑥‎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且吸热的反应,能提高COCl2转化率,则减小压强、升高温度、减小生成物浓度等使平衡正向移动,但不能加入COCl2,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①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故选; ‎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故不选; ‎ ‎③增加CO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故不选; ‎ ‎④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减压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故选;‎ ‎⑤加催化剂,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故不选; ‎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小压强,减压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故选;‎ 故选C.‎ ‎ ‎ ‎19.对于可逆反应:2M(g)+N(g)⇌2P(g)△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 D.‎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该反应是正反应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A、利用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解答;‎ B、利用定一议二原则分析;‎ C、正逆反应速率都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D、利用定一议二原则分析.‎ ‎【解答】解:A、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的浓度应增大,故A错误;‎ B、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压强越大P的百分含量越高,升温平衡逆向相应的,温度越高,P的百分含量越低,故B正确;‎ C、正逆反应速率都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C错误;‎ D、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温度越高M的转化率越低,故D错误;‎ 故选B.‎ ‎ ‎ ‎20.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开始时充入2mol C气体,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则达平衡时C的转化率为(  )‎ A.80% B.60% C.40% D.20%‎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则平衡时物质的量为2mol×(1+20%)=2.4mol,设转化的C为xmol,则 ‎ 2C⇌2A(g)+B(g)‎ 开始 2 0 0‎ 转化 x x 0.5x 平衡 2﹣x x 0.5x 可知2﹣x+x+0.5x=2.4,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则平衡时物质的量为2mol×(1+20%)=2.4mol,设转化的C为xmol,则 ‎ 2C⇌2A(g)+B(g)‎ 开始 2 0 0‎ 转化 x x 0.5x 平衡 2﹣x x 0.5x 可知2﹣x+x+0.5x=2.4,‎ 解得x=0.8mol,‎ 则C的转化率为×100%=40%,‎ 故选C.‎ ‎ ‎ ‎21.反应:A(气)+3B(气)⇌2C(气)△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对于该正反应为放热的化学反应来说,降低温度,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 B、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D、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 ‎ ‎22.如图为化学反应3A(g)⇌B(g)+C(g),△H<‎ ‎0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的速率﹣时间图,下列叙述符合此图所给信息的是(  )‎ A.t1 时,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 B.t1 时,缩小容器的体积 C.t1 时,升高体系温度 D.从t1 开始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分析】由图可知,t1 时改变条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且均增大,结合反应为体积减小、且放热的反应来解答.‎ ‎【解答】解:A.t1 时,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t1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与图象不符,故A不选;‎ B.t1 时,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且均增大,与图象一致,故B选;‎ C.t1 时,升高体系温度,平衡逆向遇到,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故C不选;‎ D.t1 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故D不选;‎ 故选B.‎ ‎ ‎ ‎2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H=a kJ•mol﹣1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a<0‎ B.当v正(H2)=v正(H2O)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当平衡浓度符合 c(CO2)•c(H2)=c(CO)•c(H2O)时的温度为830℃‎ ‎【考点】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压强只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根据表格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答】解:A、根据表格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a>0,故A错误;‎ B、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v正(H2)和v正(H2O)始终相等,所以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缩小容器的体积,气体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在某平衡状态时,c(CO2)×c(H2)=c(CO)×c(H2O),则说明平衡常数K=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温度为830℃,故D正确;‎ 故选D.‎ ‎ ‎ ‎24.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NH4I(固)⇌NH3(气)+HI(气); 2HI(气)⇌H2(气)+I2(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 (HI)=4mol•L﹣1,则氨气的浓度为(  )‎ A.3.5 mol•L﹣1 B.4 mol•L﹣1 C.4.5 mol•L﹣1 D.5 mol•L﹣1‎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NH4I分解出的HI为平衡与已分解的之和,即为NH4I分解出的NH3物质的量浓度,I2来自HI的分解,根据I2为0.5摩/升可知,HI分解的浓度,进而计算NH3的浓度.‎ ‎【解答】解:反应达到平衡时c(H2)=0.5mol/L,根据2HI(气)⇌H2(气)+I2(气)可知,HI分解的浓度为2×0.5mol/L=1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c(HI)=4mol/L,所以NH4I分解平衡时生成c(HI)=4mol/L+1mol/L=5mol/L,所以平衡时NH3的浓度 c(NH3)=5mol/L,故选:D.‎ ‎ ‎ ‎25.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 cZ(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和Z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数:a>b+c B.压缩容器的容积时,v正增大,v逆减小 C.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的转化率减小 D.达到新平衡时,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增大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和Z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应由a<b+c,结合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解答该题.‎ ‎【解答】解:A.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和Z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应由a<b+c,故A错误;‎ B.压缩容器的容积,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B错误;‎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的转化率减小,故C正确;‎ D.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 ‎ 二、填空题(50分,每空2分)‎ ‎26.2.00g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99.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C2H2(g)+O2(g)→2CO2(g)+H2O(l)△H=﹣1294.8kJ/mol .‎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2.00g 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99.6kJ的热量,计算1molC2H2燃烧放出的热量,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反应热的单位等问题.‎ ‎【解答】解:C2H2气体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2.00g C2H2气体n(C2H2)==mol,放出99.6kJ的热量,则1molC2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99.6kJ×13=1294.8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 ‎(g)+O2(g)→2CO2(g)+H2O(l);△H=﹣1294.8kJ/mol,故答案为:C2H2(g)+O2(g)→2CO2(g)+H2O(l);△H=﹣1294.8kJ/mol.‎ ‎ ‎ ‎27.已知:在298K、100kPa时,‎ ‎①C(s,石墨)+O2(g)═CO2(g)△H1=﹣400kJ•mol﹣1;‎ ‎②2H2(g)+O2(g)═2H2O(l)△H2=﹣570kJ•mol﹣1;‎ ‎③2C2H2(g)+5O2(g)═4CO2(g)+2H2O(l)△H3=﹣2600kJ•mol﹣1;‎ 写出298K时由C(s,石墨)和H2(g)生成1mol C2H2(g)反应的热化学方式 C(s,石墨)+2H2(g)=C2H2(g)△H=+215kJ•mol﹣1.2C(s,石墨)+H2(g)=C2H2(g)△H=+215 kJ•mol﹣1 .‎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①C(s,石墨)+O2(g)=CO2(g)△H1=﹣400kJ•mol﹣1;‎ ‎②2H2(g)+O2(g)=2H2O(l)△H2=﹣570kJ•mol﹣1;‎ ‎③2C2H2(g)+5O2(g)=4CO2(g)+2H2O(l)△H3=﹣2600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①×4+②﹣③得到:4 C(s,石墨)+2H2(g)=2C2H2(g)据此计算.‎ ‎【解答】解:①C(s,石墨)+O2(g)=CO2(g)△H1=﹣400kJ•mol﹣1;‎ ‎②2H2(g)+O2(g)=2H2O(l)△H2=﹣570kJ•mol﹣1;‎ ‎③2C2H2(g)+5O2(g)=4CO2(g)+2H2O(l)△H3=﹣2600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①×4+②﹣③得到:4 C(s,石墨)+2H2(g)=2C2H2(g)△H=+430kJ•mol﹣1;‎ 写出298K时由C(s,石墨)和H2(g)生成1 mol C2H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 C(s,石墨)+H2(g)=C2H2(g)△H=+215kJ•mol﹣1;‎ 故答案为:C(s,石墨)+2H2(g)=C2H2(g)△H=+215kJ•mol﹣1.2C(s,石墨)+H2(g)=C2H2(g)△H=+215 kJ•mol﹣1.‎ ‎ ‎ ‎28.由A、B、C、D四种金属按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A﹣2e﹣═A2+ .‎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Cu2++2e﹣═Cu .‎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甲装置中,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说明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且A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B作正极;乙中C的质量增加,说明C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C作原电池正极,B作负极;丙装置中A上有气体产生,说明A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A作原电池正极,D作负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该装置中,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说明A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而作负极,所以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2e﹣═A2+,故答案为:A﹣2e﹣═A2+;‎ ‎(2)乙装置中,C的质量增加说明C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C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答案为:Cu2++2e﹣═Cu;‎ ‎(3)丙装置中A上有气体产生,说明A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作正极,D作负极,正极上氢离子逐渐析出而导致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则溶液的pH逐渐变大,故答案为:变大.‎ ‎ ‎ ‎29.一种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或碳化钨作为电极催化剂,在稀硫酸电解液中直接加入纯化后的甲醇,同时向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电极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3O2+12H++12e﹣═6H2O ‎ ‎(2)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2CH3OH+2H2O﹣12e﹣═12H++2CO2 ‎ ‎(3)电解液中的H+向 正 极移动.‎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分析】甲醇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3O2+12H++12e﹣═6H2O,负极上燃料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是2CH3OH+2H2O﹣12e﹣═12H++2CO2,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甲醇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3O2+12H++12e﹣═6H2O;故答案为:3O2+12H++12e﹣═6H2O;‎ ‎(2)甲醇燃料电池中,负极上燃料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是2CH3OH+2H2O﹣12e﹣═12H++2CO2;故答案为:2CH3OH+2H2O﹣12e﹣═12H++2CO2;‎ ‎(3)负极上失电子,正极上有大量的电子,负极附近有大量阳离子生成,根据异性电荷相吸,溶液中的氢离子向正极移动,故答案为:正.‎ ‎ ‎ ‎30.如图A为直流电源,B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C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B上的c点显红色,请填空:‎ ‎(1)电源A上的a为 正极 极;‎ ‎(2)滤纸B上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2NaOH+Cl2↑+H2↑ ;‎ ‎(3)欲在电镀槽中实现铁上镀锌,接通K点,使c、d两点短路,则电极e上发生的反应为: Zn﹣2e﹣=Zn2+ ,电极f上发生的反应为: Zn2++2e﹣=Zn; ,槽中盛放的电镀液可以是 ZnSO4 或 Zn(NO3)2 (只要求填两种电解质溶液).‎ ‎【考点】电解原理.‎ ‎【分析】(1)由B上的c点显红色判断c的电极,根据c的电极判断a、b的电极;‎ ‎(2)根据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生成物,由反应物、生成物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3)先判断e、f的电极,再根据阴阳极上发生的反应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式;根据电镀原理选取电解质;‎ ‎【解答】解:(1)B外接电源,所以B是电解氯化钠溶液的电解池;B上的c点显红色,说明c点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知,该极上氢离子得电子放电,所以c是阴极,外电源b是负极,a是正极.‎ 故答案为:正.‎ ‎(2)电解氯化钠溶液时,溶液中的离子放电顺序为:氢离子放电能力大于钠离子,氯离子放电能力大于氢氧根离子,所以电解氯化钠时生成物是氯气、氢气、氢氧化钠,所以其反应方程式为 2NaCl+2H2O2NaOH+Cl2↑+H2↑.‎ 故答案为:2NaCl+2H2O2NaOH+Cl2↑+H2↑.‎ ‎(3)电镀时,e是阳极,f是阴极,镀层锌作阳极,镀件铁作阴极,阳极上失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阴极上锌离子得电子生成锌单质,所以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 电镀液的选取: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所以可选ZnSO4、Zn(NO3)2溶液作电镀液.‎ 故答案为ZnSO4、Zn(NO3)2.‎ ‎ ‎ ‎31.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s)+CO(g)⇌Fe(s)+CO2(g)△H>0,其平衡常数可表达为 K=([]表示浓度),已知1100℃时,K=0.263.‎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平衡常数K值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 c(CO)=0.1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所处状态是 向右反应 (填:“向左反应”、“向右反应”或“达到平衡”)‎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1)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 c(CO)=0.1mol•L﹣1,Qc==0.25<K=0.263.‎ ‎【解答】解:(1)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由 K=,可知平衡常数K值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 c(CO)=0.1mol•L﹣1,Qc==0.25<K=0.263,则平衡向右反应,故答案为:向右反应.‎ ‎ ‎ ‎32.已知某可逆反应:aA(g)+bB (g)⇌cC(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如图所示,反应在不同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物气体中物质的量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出:(填写<、>或=)‎ ‎(1)T1 > T2,p1 < p2‎ ‎(2)反应焓变△H > 0,a+b >  c ‎(3)为了提高A的转化率,该反应应选择的有: ①⑤⑥  (填序号)‎ ‎①较高温度较高压强 ‎ ‎②较低温度较低压强 ‎ ‎③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 ‎④投料时A浓度与B浓度比值大于a:b ‎ ‎⑤投料时A浓度与B浓度比值小于a:b ‎ ‎⑥不断分离出C物质.‎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分析】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即曲线先折拐的首先达到平衡,以此判断温度或压强的高低,再根据温度、压强对B%的影响,判断平衡移动,进而判断反应△‎ H的符号及a+c与c的关系,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由左图知,温度T1为先到达平衡,故T1>T2,由右图可知,压强为P2先到达平衡,故P2>P1,故答案为:>;<;‎ ‎ (2)升高温度,B%减小,则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增大压强,B%减小,则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a+b>c,‎ 故答案为:>;>;‎ ‎(3)①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b>c,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较高温度较高压强,可提高A的转化率,故正确;‎ ‎②由①分析可知较低温度较低压强,不利于提高A的转化率,故错误;‎ ‎③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错误;‎ ‎④投料时A浓度与B浓度比值大于a:b,A的物质的量增大,转化率反而减小,故错误;‎ ‎⑤投料时A浓度与B浓度比值小于a:b,相当于加入B,则A的转化率增大,故正确;‎ ‎⑥不断分离出C物质,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则A的转化率增大,故正确.‎ 故答案为:①⑤⑥.‎ ‎ ‎ ‎33.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 (g)⇌2SO3(g) (△H<0)‎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 增大 ,二氧化硫转化率 增大 ,化学反应速度 减小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第一次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15﹣20min .‎ ‎(4)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增大了氧气的浓度 (用文字表达),10﹣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能是 ab (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1)平衡常数等于平衡状态下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 ‎(2)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的移动判断温度对平衡常数、二氧化硫转化率影响,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3)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物质浓度不再改变,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同;‎ ‎(4)由图可知,反应进行至20min时,改变体积,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瞬间只有氧气的浓度增大;由图可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10min到15min反应混合物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增大,说明反应速率增大,10min改变瞬间,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解答】解:(1)2SO2(g)+O2(g)⇌2SO3(g)△H<0‎ 依据化学方程式分析,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平衡常数,用平衡浓度计算得到:K=,‎ 故答案为:;‎ ‎(2)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二氧化硫转化率增大,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故答案为:增大、增大、减小.‎ ‎(3)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物质浓度不再改变,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同;依据图象分析在15﹣20min;25﹣30min时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15﹣20min;‎ ‎(4)由图可知,反应进行至20min时,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瞬间只有氧气的浓度增大,应是增大了氧气的浓度;‎ 由图可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10min到15min反应混合物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增大,说明反应速率增大,10min改变瞬间,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a.加了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故a正确;‎ b.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增大反应速率,故b正确;‎ c.降低温度反应速率降低,故c错误;‎ d.10min改变瞬间,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不是增加SO3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增大了氧气的浓度;ab.‎ ‎ ‎ ‎2017年4月19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