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2018-2019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郑州市第一0六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 高二年级 历史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2、5分,20题,共50分)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B.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C.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2.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以下关于下图“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形成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体制 C. 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将郡县制度全国推广 D. 秦律的颁行不能改变秦朝仍是人治社会的现实 3. 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 A. 兵部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 4. 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颁布“推恩令” C.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 分封同姓诸侯国 6. 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太宗实录》载“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能分割宰相之权,应当有一定实权。这反映出( ) A.历史事实都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7.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 实现了国家统一 C.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 创立三公九卿制度 8.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个人观念淡漠 B.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C. 宗法观念浓厚 D. 儒家伦理道德强大 9. 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②龙生龙,凤生凤 ③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10.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 A. 乙丙对,甲丁错 B. 甲丙对,乙丁错 C. 甲乙错,丙丁对 D. 甲乙对,丙丁错 11. 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考试)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12.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13. 古希腊人留下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厮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 ( ) A.崇尚精神追求 B.坚守法治原则 C.重视民主信念 D.倡导人类平等 14.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 ) A.城邦制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 B.城邦公民具有政治责任感 C.城邦制下重政轻文 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 15.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 A.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 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利益 C.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D.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 16.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 )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17. 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生“成文法”,可以说是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一个新的时代,使这个“新的时代”到来的事件是 ( ) A.产生公民法 B.汇编成《民法大全》 C.形成万民法 D.制定《十二铜表法》 18.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19. 一位著名的古罗马法学家说:“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有的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该法律指的是 ( )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自然法 D.罗马法 20. .一位美国法学家说:“尽管罗马帝国的人口或许为5千万,但现在有8亿7千万人生活在由罗马法所造就的体系之下。”这表明 ( ) A.罗马法使用范围很广 B.罗马法影响范围很广 C.罗马法内容庞杂,成就辉煌 D.罗马法征服并控制了世界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21题20分、22题、23题各15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著《水浒》 材料二 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一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材料三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里。 ——伯里克利 (1)中国古代到何时基本解决了材料一所谈到的问题?(1分)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6分)和影响(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我们的制度”包括哪些主要机构?(3分)与民主制形成有关的政治因素是什么?(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民众在义和团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力,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最高执政集团,在追究并清算“原教旨”式的保守派在庚子事变中的责任之后,出于对权威危机的恐惧,于是一变而为新的改革政策的积极推行者。从庚子事件到辛亥革命以前,清王朝在其最后十一年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清末新政。 材料二 清末新政是一场改革运动。它和历史上所有传统君主制下的改革一样,以传统政治权威合法性为基础,运用传统的官僚行政组织手段,自上而下地进行政策创新,在保持既存秩序的历史连续性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进社会变迁和政治结构的自我更新,并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这场新政包括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奖励出国留学,扩展新式军队,改革司法制度和巡警制度,创立地方自治与筹备立宪,等等。 从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政治生活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的社会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开始崛起,这种社会风气的变化,甚至已经影响到内地省份的一些偏远角落。 ——以上材料均摘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末新政的主要特点。(9分) 23.忽必烈改制是蒙古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麻桑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以限南北也。 ——《辽史》 材料二 以下为忽必烈的话:“汝未用南人(汉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必参用南人”,“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行”(忽必烈对太子老师的要求),“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场”。 材料三 每一次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但是在长时期的征服中,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反杜林论》 (1)依据材料一,说明长城南北不同的经济形态。针对这种不同,材料二中忽必烈是如何做的?(9) (2)结合历史上相似改革的内容,论证材料三的正确性。(6分) 郑州市第一0六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 高二年级 历史答案 1-5.BBBBB 6-10.CACCB 11-15.BCABC 16-20.ADACB 21题【答案】 (1)王朝:宋朝(北宋)。(1分) 办法:从权、钱、兵等三方面削弱地方力量;重文轻武;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设置通判;设置刺史;派文臣担任州郡长官。(任意三点6分) (2)特点:办事效率高;办事机密;直接听命于皇帝。(6分) 影响: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2分) (3)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3分) 政治因素:小国寡民的城邦制。(2分) 22题【答案】 (1)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为清政府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统治集团的积极推动和执行。(每点3分共6分) (2)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渐进地推进;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以预备立宪为中心的政治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每点3分共9分) 23题【答案】 (1)长城南北分别为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3分)忽必烈重用汉人,采用汉制,注重儒家教育,保护农耕经济。(每点3分共6分) (2) 孝文帝改革。两次改革都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每点3分共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