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年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实验中学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自1825年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危机就与资本主义相伴而行。尽管经历多次重大危机,但资本主义一再从中脱身,这表明资本主义有一套相对完善的自我调整和危机应对机制,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和制度弹性。归纳起来,为了应对危机,资本主义通常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机制弹性。 收缩。在主要体现为“需求不足”的危机面前,西方资本主义通常会进行战略性退却,让渡部分非核心利益来保存核心利益,从而延续制度本身。比如在所有制实现形式上进行妥协、构建福利制度体系、引入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对经济进行国家调控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通过这些举措,缓解劳资冲突,平衡社会关系,保持资本主义运行环境的稳定,维护社会再生产的外部条件,保证剩余价值的顺利实现。 扩张。在主要体现为“供给不足”的危机面前,西方资本主义的主要应对策略是战略扩张。 首先是在物理空间上进行扩张。对内强化资本力量、压缩劳工空间,减少调控;对外强力输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价值观念。其次是在抽象空间上的扩张。即不断开发出新的资本实现样态,如具有金融属性的房地产业是社会空间的资本化。再次是在时间上的扩张。比如以信用为基础,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借贷经济,鼓动消费者进行透支消费,使得资本主 义消费向未来扩张,在当下实现本来只能在未来实现的剩余价值。 转移。转嫁和输出危机是西方资本主义应对危机的常用手段。在当代,危机的转移相对以前更加隐蔽。一是向本国人民转嫁危机。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大规模解雇工人、降低工人工资和待遇,在当代,危机的损失更多由资本主义国家隐性转嫁给人民。二是向外部输出危机。不同于以前战争的方式,当代西方资本主义转嫁危机更多采取隐蔽的金融方式,凭借金融霸权,把危机输出到全世界。 在上述制度机制弹性的作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得以延续,但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和回旋空间是有其限度的。资本主义收缩、扩张、转移的限度,都指向一个最根本的限度,即资本主义自身调整的限度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弹性限度。这个限度就是资本自身。资本具有使生产社会化的趋势,但同时资本的本性是无休止地实现自身增殖,因此资本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将导致资本自身的终结,把资本推向解体。资本主义越发展,这个矛盾就会越突出,资本主义的弹性就越接近其总限度。 总之,资本主义的弹性无法克服的最终限制就是资本自身,这是资本主义的“刚性内核”。 在这个最终限度之内,不管如何腾挪、转换,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都是“戴着镣铐跳舞”,无法跳出资本主导的框架。在这个最终限度之内,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和弹性运动又使得资本主义不断逼近这个最后限制。在这种弹性运动中,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螺旋式上升,其危机也螺旋式升级。对危机的各种应对,在表面上缓解危机,又为更深层次的危机埋下伏笔,在危机的螺旋式升级中压缩了资本主义的回旋空间,把资本主义进一步推向其自身的历史极限。 (摘编自张严《资本主义的回旋空间与弹性限度》,《光明日报》2019年2月1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资本主义收缩与扩张的制度机制弹性,分别适用于“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 B. 扩张主要是时间上的扩张,即让消费向未来扩张,在当下实现只能在未来实现的剩余价值。 C. 向本国人民转嫁危机时,现在西方资本主义不再解雇工人,而由国家隐性转嫁危机给人民。 D. 受制于资本,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整和回旋空间有限,资本主义终将被推向自身历史极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作者概述资本主义屡经重大危机而一再从中脱身的事实,进而提出资本主义制度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和制度机制弹性这一观点。 B. 文章主体部分从收缩、扩张、转移三个方面分析了资本主义应对危机的制度机制弹性,进而阐明了这种“自我调整和回旋空间是有其限度”的原因。 C. 文章在分析收缩与扩张两种制度机制弹性时都运用了道理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手法,而在分析转移这种制度机制弹性时则运用了类比论证方法。 D. 作者把资本主义白我调整无法克服的最终限制——资本,比喻为“刚性内核”,把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比喻为“戴着镣铐跳舞”,使行文生动精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1825年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危机就与资本主义相伴而行,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螺旋式上升,危机也螺旋式升级。 B.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转嫁和输出危机的两条通道:一是隐性转嫁给本国人民,二是通过发动战争或凭借金融霸权输出到全世界。 C. 为了延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运用了收缩、扩张、转移等三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制度机制弹性应对经济危机的不同形态。 D. 资本使生产社会化的趋势与其无休止实现自身增殖的本性所构成的矛盾,会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越发突出,最终导致资本解体。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文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西方资本主义收缩与扩张的制度机制弹性,分别适用于‘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错误,根据原文,“收缩。在主要体现为‘需求不足’的危机面前”与“扩张。在主要体现为‘供给不足’的危机面前”,可知“收缩”适用于“需求不足”的危机,“扩张”适用于“供给不足”的危机,选项内容前后错位。 B项,“扩张主要是时间上的扩张”错误,由原文第四段可知,扩张有三种,即物理空间上的扩张、抽象空间上的扩张和时间上的扩张,而非“主要是时间上的扩张”,选项曲解文意。 C项,“现在西方资本主义不再解雇工人,而由国家隐性转嫁危机给人民。”错误,“现在西方资本主义不再解雇工人”于文中找不到依据,属于无中生有,此外,原文“更多由资本主义国家隐性转嫁给人民”,而选项丢掉了限制语“更多由资本主义”,导致表述不准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注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以及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注意论证方法的类型等。 C项,“而在分析转移这种制度机制弹性时则运用了类比论证方法”错误,根据原文内容来看,应该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二是通过发动战争或凭借金融霸权输出到全世界”错误,根据原文“二是向外部输出危机。不同于以前战争的方式”,可知通过发动战争将危机输出到全世界是错误的。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上海等46个试点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在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要让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提高居民分类投放准确性是关键。目前,各地推出不少措施保证垃圾“分得清”。2018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引(居住区)》,编制并投放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一些方便市民查询垃圾分类信息的小程序也纷纷上线。不少地方都规定,违反垃圾强制分类规范的各类主体将面临包括罚款在内的多种处罚。上海、合肥等地还将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与个人征信挂钩。厦门、广州多地将相关内容纳入各区党委、政府和街(镇)党工委的工作考核。 垃圾分类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环节。生活垃圾混装、混运,既伤害公众的分类积极性,更破坏垃圾分类回收效率。为解决“混装混运”问题,北京要求垃圾运输车辆“亮出身份”,并通过智能技术进行精准管理,居民可通过电话监督举报。 垃圾源头分类是大趋势,让错配的废物变成财富,市场潜力巨大。有机构估算,固废全产业链市场有望达到千亿元规模。 (摘编自《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地》,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2019年7月2日) 材料二: 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分类的历史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从1900年的《污物清扫法》到1954的《清扫法》,再到1970年的《废弃物处理法》,2000年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法律经过了多次修订。日本政府认为,解决废弃物回收问题,需要摆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型”的经济社会,建设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中提出,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规定了减少产生、再利用、再生利用、回收热量、适当处理等的优先顺序,从而实现了减少原料、重新利用、物品回收的法制化。日本的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在德国垃圾回收利用的整个链条中,两个关键环节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如何教育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二是分类回收的垃圾如何进行专业处理再利用。自20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德国民众接受了近百年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从幼儿园阶段起,德国小朋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丢弃的习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是课本内容,学校会系统性教导学生垃圾分类知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 (摘编自《突破垃圾分类难点有哪些国际经验可借鉴?》,新华网2019年7月3日) 材料三: 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3.6亿吨,基本属于没有分类的混合垃圾。混合垃圾基本不具有利用价值,如果进行人工分类,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环境欠佳,一不小心就可能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发达国家的垃圾前端分类清晰,资源化利用相对容易。鉴于我国实际情况,我们研发了应用于垃圾分拣的机器人,它拥有独立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三维视觉识别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垃圾分选工艺和生产线智能化水平。”中城绿建总经理李玮说,通过借鉴应用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垃圾分拣机器人能同时获取流水线上待分拣物质的二维、三维多模态信息,来模拟人类观察认识事物的行为;对于多种材质组合的垃圾,还能有效计算分割待分拣物质,使分割平均绝对误差小于3%;设计多受力点自动协调手爪,极大地提高了垃圾分选的质量和效率。 (摘编自《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使环卫更智慧》,《科技日报》2019年5月20日) 4. 下列不属于材料三中垃圾分拣机器人的特点的一项是 A. 运用了世界领先的三维视觉识别人工智能技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 B. 能够模拟人类观察认识事物的行为,有效计算分割多材质组合垃圾。 C. 借鉴了应用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可回收垃圾处理量极大。 D. 适合流水线工作环境,多受力点自动协调手爪,提高了分选的质量和效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每年产生数量巨大的生活垃圾,这些不分类的混合垃圾,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但经过分拣机器人分拣后的垃圾则可以回收利用。 B. 垃圾分类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基本环节,其中居民准确地分类投放是关键,其他环节也很重要,否则会影响最终的回收效率。 C. 为了让居民“分得清”生活垃圾,试点城市推出了不少便民措施,出台了违规处罚办法,还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基层党政部门考核。 D. 我国采取试点城市强制分类——基本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步骤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6.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垃圾分类应采取的策略。 【答案】4. C 5. A 6. ①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和完善垃圾分类的法制化建设,循序渐进,从小培养孩子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②避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③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让更多的企业在垃圾分类与回收再利用中得到发展,同时也要发挥现代科技在垃圾分类宣传与垃圾处置中的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不属于材料三中垃圾分拣机器人的特点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属于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三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可回收垃圾处理量极大”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材料三的表述中只是说“极大地提高了垃圾分选的质量和效率”,但并不能看出“可回收垃圾处理量极大”这一信息。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这些不分类的混合垃圾,没有任何利用价值”错误,材料三中说“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3.6亿吨,基本属于没有分类的混合垃圾。混合垃圾基本不具有利用价值”,选项A中丢掉了限制语“基本”,造成说法绝对化。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垃圾分类应采取的策略”,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如材料一中,“垃圾源头分类是大趋势,让错配的废物变成财富,市场潜力巨大。有机构估算,固废全产业链市场有望达到千亿元规模。”因此,想办法让更多的企业在垃圾分类与回收再利用中得到实惠、得到发展是推进我国垃圾分类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一些方便市民查询垃圾分类信息的小程序也纷纷上线”,说明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帮助宣传垃圾分类也是有效措施之一;再如材料二中,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借鉴日本与德国的成功经验,比如借助法制的力量来不断加强和完善垃圾分类,比如借助学校教育的力量,从小培养国民的垃圾分类的意识,比如摆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型”的经济社会,建设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等;再如材料三中,从垃圾分拣机器人的相关内容来看,借助现代化高科技的手段来参与垃圾处理的过程也是我国垃圾分类应采取的策略之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炮台山遗骨 陈力娇 水路被苏联红军接管,旱路有地方武装把持,只有沿张广财岭一路西逃。山高林密,气温骤降,饥寒交加,开拓团民死伤无数。到了十一月,他们身上还穿着单衣,实在顶不住寒风的袭扰,才从炮台山上走出来,住进了吉兴村难民营。 这时候,聚集在这里的一万多名开拓团民,已经死伤过半。 当地的民主政府号召老百姓,去救救他们吧,不然这些日本人都得死在这。中国的老百姓心是善的,他们虽在心里恨着他们,恨他们抢了他们的土地,占了他们的房屋,饿死了他们的孩子,但一看到他们落魄成这样,就一切的恨都不是恨了,钟老头走在难民营的街道上,满大街都是奄奄一息的开拓团民。仅有的两百间房子都住满了,马房也住满了,院子也住满了,人群一直沿乡路伸出两里远。 钟老头想,尽可能地领养一个吧。但却不知领养哪一个。 到处都是躺在地上的妇女和孩子。有一个女人见他走过来,吃力地抬起头,她已经站不起来了,就躺在地上和钟老头说:“①国的回不去了,日本不要我们了,病的多多,救孩子一条命吧。”说完泪流满面。 钟老头停下脚步看她的孩子,大的六七岁,小的三四岁。大的还有活气,坐在母亲身旁冻得哆嗦成一团;小的则快死了,气息微弱,眼看着就睡过去了。十一月寒冷的天气,土地结着冰,孩子尿出的尿,已把他的衣角粘牢在地上。 女人的眼泪催促着他,抱走哪一个呢?哪一个都会给他的生活增加不可想象的负担。但是他们马上就要死了,眼看着他们死掉吗?钟老头脱下自己的棉大衣,铺在地上,把小的抱起来放在上面,想抱起就走,却看到大的也在眼巴巴地看着他。狠狠心,把大的也放在大衣上。 地上的女人露出了苦楚的笑,笑过后闭上了眼睛。 钟老头把两个孩子抱回家,钟老太把他们洗干净,一边放在热炕头的被子里暖着,一边喂他们吃小米粥。一碗粥下肚,两个孩子活了过来,他们没有哭闹,温暖让他们忘记了妈妈。钟老太熬了一个通宵,用自己的衣服给他们一人改做一件小衣服。 人是救了,日子却难熬了。 每天钟老头天不亮就起床,用他那匹瘦马为别人家拉东西,挣得少量的工钱,买回少许的米,勉强够两个孩子糊口。他和老伴则吃秋日里留下来的冻白菜和山蘑菇,或上山找积雪下面的野果和橡子。 转年春天来了,积雪融化了,万物开始复苏,一家人总算有了盼头。大孩子已经恢复元气,能满地跑,帮着钟老太做饭填柴了;小的也能满炕爬,趴在窗台上等钟老头给他带吃的了。他们都叫钟老头爹,叫钟老太娘,甜甜的声音,哄得老头老太乐得合不上嘴。 这天,钟老太答应给他们做粘米饼,大的就到院子里为钟老太抱柴。他站在柴草垛前好半天都不动地方。钟老太出来接他,见他发愣,就问:“想啥呢?”他吸了吸鼻子,指指吉兴村的方向。钟老太问“那里有什么?”孩子说:“味儿。”又吸了吸鼻子。 孩子一闻到这味就指指吉兴村,可是吉兴村有什么呢?什么会散发这种味道呢? 钟老头这天回家,对钟老太说:“你把我最破的衣服找出来,我要去抬尸体了。”钟老太吃了一惊,钟老头接着说:“吉兴村开拓团民的死尸都烂了,雪一化,他们都从积雪里钻出来,一拎不是掉胳膊就是掉腿,再不抬就成泥了。” 钟老太问:“往哪抬呀?” 钟老头回答:“往炮台山抬。” 钟老太说:“那你可得想办法带一点白酒,浑身上下喷一喷,别着了魂。” 钟老头说:“哪有那么多酒呀,三天三夜都运不完啊。吉兴村的菜窖里、壕沟里、大树下,到处都是死尸,人摞人,都成垛了。” 钟老太叹了口气,说:“②这些日本人,豪横时比谁都豪横,没想到死得这么惨,他们的国家也真的,自己人都不当回事,难怪那么欺压中国的老百姓。” 钟老头去抬尸了,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去,晚上天黑透了才回来。 但是第五天钟老头中午就回来了,回来后悄声地对钟老太说:“怎么办?我看到孩子他妈了,她也在死人堆里,我一眼就认出了她。你说,也烧吗?” 钟老太说:“怎么能烧呢?入土才为安啊。” 钟老头说:“不烧埋不起呀,再说胳膊腿都不知谁是谁的了。” 钟老太问:“孩子他妈也是吗?”钟老头摇摇头。 钟老太说:“那你把她藏在背旮旯里,晚上我们俩去把她埋了。” 他们说这话时,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望着他们俩双双在哭。 钟老头说:“快,快去哄哄,他们听懂了。” 钟老太回屋了,钟老头重返炮台山。森林在呜咽…… (有删节) 【注】1945年8月15日,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了,然而移居中国东北数以十万计、已无男丁、仅剩下老弱不堪的妇女儿童的日本开拓团民被日本政府抛弃,开始了艰难的逃生之路。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二自然段以简练的笔墨描述了山高林密、天寒地冻的恶劣自然环境和日本开拓团民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死伤惨重的窘境,为下面的故事张本。 B. 小说以事情的发展为顺序,讲述了钟老头夫妇收留——抚养日本孩子——抬运开拓团民尸体——单独掩埋孩子母亲遗体的故事,情节简单而又曲折有致。 C. 小说刻画人物除了简洁的对话描写与叙述外,也运用细节描写,如领养小孩时“孩子尿出的尿,已把他的衣角粘牢在地上”,面面真切,宛如特写镜头。 D. 小说以“炮台山遗骨”为题,颇有深意: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启发读者深思造成这一人间悲剧的社会根源。 8.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理解文中面线句子的含义及蕴含的情感。 ①国的回不去了,日本不要我们了,病的多多,救孩子一条命吧。 ②这些日本人,豪横时比谁都豪横,没想到死得这么惨,他们的国家也真的,自己人都不当回事,难怪那么欺压中国的老百姓。 9.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作者在文中描写两个日本孩子的作用。 【答案】7. B 8. (1)对日本政府抛弃自己,使自己无法回国表示哀怨;对自己疾病缠身,无法继续抚养孩子而感到哀伤;哀求钟老头救助自己的两个孩子,使之免于死亡。(意对即可)(2)对开拓团民得势时仗势欺人的行为表示痛恨;对开拓团民失去保护伞后的凄惨情状表示同情;对日本军国主义野蛮侵略、奴役人民的行为表示愤怒。 9. 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两个孩子待在母亲身旁奄奄待毙的惨状,引出了下文钟老头抚养两个孩子的情节;两个孩子闻到特殊气味,引出下文抬尸的情节。②丰富了人物形象。钟老头夫妇不顾生活艰难,节衣缩食、加倍辛劳抚养两个孩子和两个孩子恢复元气等情节,凸显他们的善良和慈爱的品性。③彰显了小说的主旨。小说通过两个孩子被收养的故事,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对外侵略、对内不管百姓死活的罪行;反映中国政府与人民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救死扶伤的博大胸怀。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 项,“情节简单而又曲折有致”错误,该小说以事情的发展为序进行讲述,情节简单明了,既没有悬念,也没有误会,更谈不上激烈的情感冲突,因此该小说情节并不是曲折有致的,但读来却感触颇深,既有对钟老头夫妇的佩服与感动,又有对日本军国主义野蛮侵略、奴役人民行径的愤怒。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理解文中面线句子的含义及蕴含的情感”,然后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分析句子写的是什么,使用什么技巧,再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内涵及蕴含的情感。本题中,第①处划线句子是日本女人临死前对钟老头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听起来充满了悲伤与无奈,实际上也是在告诉钟老头为什么希望他收留这两个孩子,这句话中主要表达了三个原因。首先,“国的回不去了,日本不要我们了”,表达了自己无法回国的无奈与哀伤;其次,“病的多多”,表达了自己因疾病缠身而无法照顾孩子的悲痛之情;第三,“救孩子一条命吧”,表达了此刻只有钟老头能够照顾孩子、挽救孩子的生命,表达了对钟老头的哀求之情。第②处划线句子是钟老太听钟老头讲述了无以计数的日本开拓团民死尸惨状时说的一句话,其中蕴含了三方面的含义,首先,“这些日本人,豪横时比谁都豪横”,表达了对得势时的日本开拓团民的憎恨之情,憎恨他们仗势欺人,给我国民众带来灾难;其次,“没想到死得这么惨,他们的国家也真的,自己人都不当回事”,写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与冷漠,同时又表现出对被日本政府抛弃的开拓团民的悲惨情状的可怜与同情;第三,“难怪那么欺压中国的老百姓”,写出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可耻行径,表达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气愤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作者在文中描写两个日本孩子的作用。”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白,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其作用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①烘托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④烘托气氛。本题中,小说设置的两个日本孩子就属于次要人物,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考虑,首先,从人物形象角度考虑,两个日本孩子的出现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钟老头夫妇善良仁爱的美好品质,比如钟老头夫妇为了抚养照顾两个日本孩子,自己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其次,从故事情节的角度考虑,两本日本孩子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两个日本孩子在母亲身旁的惨状引出了下文钟老头夫妇收养孩子的故事情节,而两个孩子闻到特殊气味,又引出下文抬尸的情景;最后,从主题的角度考虑,两个日本孩子的出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两个孩子被钟老头收养的故事,既抨击了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对外侵略、对内不管百姓死活的罪行,又赞扬了中国政府与人民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救死扶伤的博大胸怀。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阳,齐人也。汉兴,诸侯王皆自治民聘贤。吴王濞招致四方游士,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名。久之,吴王以太子事怨望,称疾不朝,阴有邪谋,阳奏书谏。为其事尚隐,恶指斥言,故先引秦为谕,然后乃致其意。吴王不内其言。是时,景帝少弟梁孝王贵盛,亦待士。于是邹阳、枚乘、严忌知吴不可说,皆去之梁,从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惋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书奏孝王,孝王立出之,卒为上客。初,胜、诡欲使王求为汉嗣,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自使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袁盎等皆以为不可。天子不许。梁王怒,令人刺杀盎。上疑梁杀之,使者冠盖相望责梁王。梁王始与胜、诡有谋,阳争以为不可,故见谗。枚先生、严夫子皆不敢谏。及梁事败,胜、诡死,孝王恐诛,乃思阳言,深辞谢之,赍以千金,令求方略解罪于上者。阳素知齐人王先生,年八十余,多奇计,即往见,语以其事。王先生辞以“难哉”,而欲阳之长安见王美人之兄王长君。阳辞去,径至长安,因客见王长君。留数日,乘间而言曰:“窃闻长君弟得幸后宫,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穷竟,梁王恐诛。如此,则太后怫郁泣血,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矣。臣恐长君危于累卵,窃为足下忧之。诚能精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自计之”长君曰:。诺。”乘间入而言之。及韩安国亦见长公主,事果得不治。 (节选自《汉书·邹阳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白计之/ B. 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白计之/ C. 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白计之/ D. 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官/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白计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B. 长乐宫,西汉时期的宫殿,位于汉长安城南隅,总面积达六平方公里,相当于汉长安城的六分之一。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居于此宫,惠帝以后汉帝居未央官。 C. 金,货币单位。周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一镒为一金,两汉以黄金一斤为一金,汉以后以银一两为一金;金在古代还用于指黄金、铜、金属,又泛指钱财。 D. 《汉书》,又称《前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一,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邹阳富有才干。他被吴王刘濞招为贤士,与严忌、枚乘在吴国为官,以能写文章,长于辩论而著名;游说天子“贵臣”王长君更展示了他的辩才。 B. 邹阳坚持原则。吴王刘濞暗中有反叛之谋,邹阳上书劝谏;梁孝王因行为不端受到天子谴责后策划阴谋,邹阳极力谏诤,而严忌等则反对他这样做。 C. 邹阳胸有谋略。他以秦为喻,委婉劝谏已有谋反之心的吴王,既尽了忠心,又保护了白己;他又能在王先生指点下利用王长君使梁王解困。 D. 邹阳为人仗义。他因遭谗言,行将为梁孝王所杀,恐怕死后留下恶名而被人唾骂,在狱中上书白辩,梁孝王致歉示谢后,他又为梁王脱困奔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为其事尚隐,恶指斥言,故先引秦为谕,然后乃致其意。 (2)窃闻长君弟得幸后宫,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因为(吴王)谋反之事尚不明朗,不能明加指责,所以先以秦为喻,然后才表达自己的真实用意。 (2)我私下听说长君的妹妹在后宫深受宠幸,但长君的行事却多有不循规矩事理之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注意句子结构的对称性,注意文中词语充当何种成分,注意句子成分的省略以及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自计之”,这段话是说“太后刻骨铭心地感激您,您的妹妹又会受到皇上和太后的宠爱,您的尊贵的地位就会像金城一样稳固。同时您又有存亡国、继绝世之功,将会德泽传布天,美名永远流传,希望您仔细考虑。”根据文意,“入于骨髓”的不是“长君”,而是太后对长君的感激之情,因此,“长君”与“入”之间应该断开,以便让“太后厚德长君”做动词“入”的主语,故排除选项A、C;此外,动词“有”的宾语是“功”,而“德”是动词“布”的主语,因此,“功”与“德”之间应该断开;而“德布天下”与“名施无穷”从句子结构对称性的角度来看也是正确的,因此排除选项D。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及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一定要记牢,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具体含义作答。 D项,“《汉书》,又称《前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错误,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而严忌等则反对他这样做”错误,原文“梁王始与胜、诡有谋,阳争以为不可,故见谗。枚先生、严夫子皆不敢谏。”,由此可知,并不是严忌等反对他这样做,而是严忌等人不敢谏。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看到句子之后,首先应先回归文本,把握句子中的重点实词与虚词,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现象,然后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恶”,忌讳;“斥言”,直言指责过失;“乃”,才;“致”,表达。第二句中,“弟”,古代称呼妹妹亦为“弟”;“得幸”,受到宠幸;“窃闻长君弟得幸后宫”省略了介词“于”,应为“窃闻长君弟得幸(于)后宫”。 【点睛】参考译文: 邹阳,齐国人。汉朝建立后,诸侯王都亲自治理百姓,招贤纳士。吴王刘濞招纳各地游谈之士,邹阳和吴国的严忌、枚乘等都在吴国做官,三人都以能写文章、善于辩论而著名。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吴王因为他的太子与当时文帝的太子刘启下棋,二人争道,吴王太子被刘启打死,于是心怀不满,称病不上朝拜见天子,暗中有反叛之谋,邹阳上书劝谏。因为谋反之事尚不明朗,不能明加指责,所以先以秦为喻,然后才表达自己的真实用意。吴王不听他的话。这时,景帝的小弟弟梁孝王尊贵得势,也招纳士人,于是邹阳、枚乘、严忌都知道吴王不能接受劝谏,就离开吴王而到梁国,与梁王交游。邹阳很有谋略,又性情刚直,不苟合取容,特立独行于羊胜、公孙诡之间。羊胜等人忌恨他,就在梁王面前中伤他。梁王很生气,就把邹阳投入狱中,准备杀死他。邹阳在他乡交游,遭受谗言而被捕,恐怕死后留下恶名而被人唾骂,就从狱中向梁王上书。邹阳的上书交到梁孝王那里,梁孝王立刻把邹阳释放,终于把他列为上等宾客。起初,羊胜、公孙诡想让梁王请求做汉朝的皇位继承人,梁王也曾上书汉朝皇帝,希望赐给他容车之地,使他可以直接进入长乐宫,他要役使梁国的百姓修筑甬道,以便朝见太后。袁盎等大臣议论,认为不可行,天子没有批准。梁王大怒,派人刺杀了袁盎。皇帝怀疑是梁国干的,就不断派使者前去责问梁孝王。梁王与羊、公孙诡开始谋划这件事时,邹阳谏诤认为不行,所以遭受谗言。枚乘、严忌都不敢进谏。等到梁国的事情败露,羊胜、公孙诡被杀死,梁孝王害怕被诛杀,才想到邹阳的谏言,对邹阳深表歉意,赏赐给他一千斤黄金,让他想办法解脱皇帝对梁的责罚。邹阳向来听说齐人王先生,年过八十,很有谋略,就前往拜见,说明来意。王先生说:“难啊!想让邹阳到长安去拜见王美人的哥哥王长君。邹阳告别离去,径直西奔长安,经门客引导而见到王长君。邹阳在王长君家逗留了几天,趁空闲无人之时而请求王长君说:“我私下听说您的妹妹在宫中很受皇上的宠幸,而您的行为则有很多不检点的地方。现在朝廷正全力追查袁盎遇刺一案,梁王恐怕因罪被杀。如果这样的话,太后就会愤懑悲伤,怒气没处发泄,将要咬牙切齿、横眉竖目地拿贵幸的大臣开刀。我恐怕您的处境很危险,暗暗为您担心。您如果能巧妙地劝说皇上,使他不要把梁国的事穷追到底,您必然能与太后结下恩德。太后刻骨铭心地感激您,您的妹妹又会受到皇上和太后的宠爱,您的尊贵的地位就会像金城一样稳固。同时您又有存亡国、继绝世之功,将会德泽传布天,美名永远流传,希望您仔细考虑。” 王长君说:“遵命!”于是寻找机会进宫劝说皇帝。再加上韩安国也拜见了长公主,替梁王说情,这件事终于没被查办治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 冯延巳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写情侣的相逢和追忆,忽今忽昔,将眼前和往昔的时间之线交错在一起。 B. 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 C. 过片“蜡烛泪流羌笛怨”画面感极强,既承上片末句喜中含悲又启下片离别之痛。 D. 全词境华辞洁,语淡味浓,情至心苦,哀怨内敛,体现了冯延巳词作的基本特色。 15. 请赏析下片的表现手法。 【答案】14. B 15. ①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通过“蜡烛泪流”“羌笛怨”“肠千断”,抒写主人公离别的伤痛;②通过细节描写,“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形象表达出主人公慌乱、矛盾的心理;③借用典故,“阳关三叠”巧引“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暗抒离别之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错误,此词上片的意思为:从前几度在凤楼上,共同欢歌饮宴。今夕相逢,却胜过初识乍见。低声私语以前的欢娱,她频频转面,双眉紧锁凝聚着的离恨,好似春天朦胧的远山。其中,“几度凤楼同饮宴”,是追忆往昔的欢乐;“此夕相逢”突然拉回到今晚;“却胜当时见”,又立即将今天比回到过去;“低语前欢”,又拉回现在的情景。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然后再结合诗歌中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注意在分析指出表现手法的同时还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在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本题中,题干要求为“请赏析下片的表现手法”,接下来通读下片,“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把它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眼见蜡烛流泪,耳听羌笛发出哀怨。她偷偷地整理罗衣,欲唱却又心灰意懒。此时只图一醉了事,不辞痛饮杯杯酒满,听唱那送别的《阳关曲》调,令人千秋肠断!”然后逐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如“蜡烛泪流”“羌笛怨”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主人公离别的伤痛之情;“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主人公心慌意乱,不忍离别的微妙矛盾的心境;“阳关”化用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运用典故再次表达离别的伤痛;“肠千断”使用夸张的修辞,使主人公的离别之痛达到顶点。 【点睛】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相对而言,属于高考语文试卷中难度较大的一个板块,考查内容涉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个方面,学生需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并掌握恰当的解题方法才能够答好。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要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明确作者的生平、思想和风格,“论世”就是弄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鉴赏诗歌若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就一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2、掌握合理的鉴赏流程。鉴赏一首诗一般从意象着手来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从意象意境到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3、注意分析古诗中所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古诗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构思立意四大类。表达方式主要涉及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和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实写、虚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动景、静景,远景、近景);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正衬、反衬、对比、渲染、白描、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象征、联想、想象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排比、反语、双关、用典、设问、反问等;构思立意的技巧包括先景后情、以景作结、起承转合、抑扬、铺垫(蓄势)、照应、过渡、以小见大、借古讽今等。4 、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与惯用意象。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典故与意象一定要尽可能的多掌握、多积累,掌握典故含义,把握惯用意象,就可以准确地找到理解诗词的切入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屈原的《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模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宁溘死以流亡兮 (2). 余不忍为此态也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伤心秦汉经行处 (6).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外,默写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中,需要注意以下字词:(1)中的“溘”;(2)中的“鉴”;(3)中的“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起于中原、确立于河洛的天下观念,是一个美学问题,因为现代以来的美学研究,已彻底溢出了美仅关乎个体自由及艺术的框架,成为与人的世界经验 的概念。这种经验的感性或者非客观性,天然地铸就了它的审美属性。中国传统的天下观,人对天地中心和四方的设定天然表现出 的性质。……中国先秦两汉史,除了对天下这一框架的审美创构,它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对其内部空间进行了美学填充。据此,文明价值从中心到四方的递减与美学品质的递减就是一致的;相反,从地方到中央则反向显现为审美品质不断递增的过程。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家对天下的认识基本就是这种审美阶梯制的表现。道家则认为,社会愈是文明,愈背离人的自由本性,而荒蛮则预示着人性的真纯和天然。( )。所谓天下观则正是在儒与道的两两相契中实现了对美的全面肯定。在文明与自然之间,因为儒与道对天下审美属性的肯定重点在于中心与两极的边际,所以崛起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家使其中间地带饱满起来。原本自然混成、一片苍茫的空间世界,也就在诸种感性元素的配置中朝审美呈现,成为色香味俱全、的世界。所谓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在此则表现为既 又万物井然的世界秩序。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等礼相亢 一树百获 琳琅满目 活色生香 B. 等量齐观 一树百获 在在皆是 活龙鲜健 C. 等礼相亢 一厢情愿 在在皆是 活龙鲜健 D. 等量齐观 一厢情愿 琳琅满目 活色生香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儒家视野中远离文明中心的荒蛮之地,反而代表了道家的审美理想,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 B. 道家视野中远离文明中心的荒蛮之地,反而代表了儒家的审美理想,两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兼容 C. 道家视野中远离文明中心的荒蛮之地,反而代表了儒家的审美理想,两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 D. 儒家视野中远离荒蛮之地的文明中心,反而代表了道家的审美理想,两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之所以儒与道对天下审美属性的肯定重点在于中心与两极的边际,是因为崛起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家使其中间地带饱满起来。 B. 如果说儒与道对天下审美属性的肯定重点在于中心与边际的两极,那么崛起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家则使其中间地带饱满起来。 C. 只有儒与道对天下审美属性的肯定重点在于中心与边际的两极,那么发起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家才使得其中间地带饱满起来。 D. 尽管儒与道对天下审美属性的肯定重点在于中心与边际的两极,可是发起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家却会使其中间地带饱满起来。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等礼相亢,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根据语境,此处是将“天下观念”与“美学问题”两个有差别的概念(事物)等同看待,与“以平等之礼相待”无关,故第一处横线应选填“等量齐观”,排除选项A、C。 一厢情愿,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一树百获,树,指种植,一树百获指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根据语境,本句的陈述对象是“中国人的天下观”,即一种观点、认识,用以陈述的部分当然也应围绕这个“观点、认识”展开,比较两个成语,“一厢情愿”就是形容“观点”或“愿望”的,用在此处恰到好处,而“一树百获”显然不符合语境,故第二处横线应选用“一厢情愿”,排除选项B。 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琳琅满目是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在在皆是,在在,到处,在在皆是即到处都是,经常碰到,形容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到处都存在。两个成语都形容东西很多,但侧重点不一样,前者强调美好的事物多,后者强调同类事物或现象多,根据语境,第三处横线应选用“琳琅满目”。 活色生香,书面上呈现活生生的景象,而且散发出香味,形容诗画所描绘的景物生动逼真或文字生动逼真;活龙鲜健,形容健壮有活力。根据语境,第四处横线上的词语应表达鲜活生动的意味,而非健壮有力,故选用“活色生香”比较恰当。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性。 本题中,根据上下文,选项B、C将“儒家”与“道家”位置互换,导致主客颠倒,与上文不能协调;选项D将“荒蛮之地”与“文明中心”互换位置,与下一分句不能协调。此外,根据前后文意,“儒家视野中远离文明中心的荒蛮之地”与其所代表的“道家的审美理想”这两者应当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既不是选项B所说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兼容”的关系,也不是选项C、D所说的“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再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误。 本题中,根据上下文,画线句子中关联词语应该选用表示让步假设关系的“如果说……那么……”,可是文中画线句和选项A都选用了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是句子造成了强加因果的错误,故选项A排除; 而选项C和选项D则分别误用了表示条件关系和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只有……才……”和“尽管……可是……”,故排除选项C、D。 此外,从语序的角度看,“边际”应当是“两极”的定语,选项A、B、C却将“两极”提前至“边际”前,使句子的意思发生改变,不符合原意;从词语搭配的角度看,选项C和选项D中用“发起”这一谓语动词支配“阴阳五行家”,显然搭配不当。 故选B。 20.请联系上下文,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语句,做到简明、连贯、准确。每处不超过15字。 人的皮肤像一面镜子,反映人的生命活力和健康状况。健康状况不同的人,肤色会有所差异。而①____,黄种人的肤色淡黄,黑种人的肤色黝黑,白种人的肤色则是浅淡色。那么,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不同肤色的人种呢?皮肤的颜色主要是由皮肤内黑色素的多少决定的。假如一个人皮肤里面的黑色素既多且密,皮肤就比较黑;黑色素比较少的,皮肤就会显得黄;黑色素非常少的,皮肤就会显得白。科学家经研究还发现,人类的祖先在一开始肤色基本相同。只是到了后来,②____,为适应外界的环境才渐渐出现了肤色的差异。如,居住在赤道地区的非洲人,由于皮肤常常受到强烈日光照射,体内黑色素大量产生,所以非洲人皮肤呈黑色。可见,人类皮肤的颜色,也是③____。 【答案】 (1). 不同人种的肤色有极明显的差异 (2). 人们移居到不同的地区 (3). 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的结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浏览整个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重点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以此确定横线上的内容和句式。如本题语段围绕“人的肤色”展开,语段的中心话题是“人类的肤色为何会存在差异”,第一处,根据后面的“黄种人的肤色淡黄,黑种人的肤色黝黑,白种人的肤色则是浅淡色”的内容,可知此处应填与“不同人种的肤色有极明显的差异”相类似的句子;第二处,根据后面“为适应外界的环境才渐渐出现了肤色的差异。如,居住在赤道地区的非洲人,由于皮肤常常受到强烈日光照射,体内黑色素大量产生,所以非洲人皮肤呈黑色”,由此可知,此处应填人们肤色后来产生差异的直接原因的句子,即与“人们移居到不同的地区”相类似的句子;第三处应该填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根据前面说“人类的祖先在一开始肤色基本相同”,后来“为适应外界的环境才渐渐出现了肤色的差异”,可知此处应填与“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的结果”相类似的句子。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中医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性,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产生副作用,在国际上他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医针灸研究和临床应用,约有38万名针灸工作者,国外的中医医疗(针灸)机构达10万多家,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或气功治疗的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1/3,可见,中医针灸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替代医学疗法。 【答案】中医针灸疗法因为优势独特,在国际上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世界是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替代医学疗法。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要点的提炼筛选、压缩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接下来仔细审读新闻材料的内容,勾画出与陈述对象、事件或行为等相关的关键词句。本题中,所给新闻报道的文字思路如下:开头先总述了“中医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然后再具体讲述其独特优势“有广泛的适应性,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产生副作用”,接下来再顺势总结中医针灸疗法这种独特优势所产的直接结果,即“在国际上他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然后再用一系列的事实与数字阐释其在国际上应用的广泛性,最后再此基础上得出最终的结论“中医针灸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替代医学疗法”。然后勾画出关键词句,分别为三个具有总结性的句子:①中医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②在国际上他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③中医针灸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替代医学疗法。接下来再将这些负载主要信息的原词原句加以组合,最后再将组合后的句子通读一遍,看是否通顺,是否涵盖了所有信息,是否超出字数的限制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椐要求写作。 据报道,2019年6月17日,艺人曾轶可在微博上发文称自己在北京首都机场遭遇工作人员的刁难,同时还晒出了九张机场边检处工作人员的照片,意在利用公众人物的优势对对方进行曝光。对此6月19日,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通报称,曾某某不配合面相对比,对民警爆粗口。民警将其带离通道,并指出其错误。期间,曾某某不服从检查,两次近距离对民警拍照,干扰执法。对于“曾某某在网上披露我单位民警个人信息及照片,对民警身心造成严重影响的侵权行为,将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随后,国家移民管理局和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表示:将让执法者腰杆更硬,让守法者心里更暖。国门神圣,法律庄严! 请根据以上报道的内容,以“粉丝”李华的身份,给曾轶可写一封信。 要求:白选角度,白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致曾轶可的一封信 亲爱的轶可: 您好! 我叫李华,是你的一位忠实“粉丝”。我喜欢你那坚持的精神,喜欢你那纯朴率真的个性,喜欢你那简单动人的词曲,一直以来,我都在默默关注你、支持你。但是,前几天看到你在微博晒出的九张机场边检处工作人员的照片及相关文字,我立刻有些不安,很是为你的举动而担心,而时隔一天之后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发布的通报,则证实了我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轶可,不知此刻的你心情怎样?是否意识到自己此次言行的失当?是否正在为自己鲁莽的举动而后悔?是否内心对那位民警充满了歉疚? 轶可,作为关注你多年的一名粉丝,我真心的希望你以后的路越走越好,今天给你写这封信,就是想跟你推心置腹好好的聊几句。 虽说年轻人都不可避免的会犯很多错误,但这并不能成为年轻人犯错误的借口与资本,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必须要承担起自己该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尤其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你的社会影响力更是会被无限放大很多倍。试想,如果缺乏理性的“粉丝”或是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去盲目的模仿你欠妥的言行,这将会给我们的社会生活造成多么消极的影响啊!古语云:“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古人尚且如此,今天的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时刻将自己的“德”摆在“艺”的前面,时时处处为他人做出表率。更何况作为一个音乐人的你,如果连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行为都没有做好,又如何让大众相信你的为人、喜欢你的作品呢? 轶可,吸取这次事件的教训吧,以后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谨言慎行,一丝不苟地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职责,让自己成为社会正能量的榜样与传播者。 说到管理自己,这确实是一件挺难的事情,它需要具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但这恰恰能反映出一个人社会素质的高低。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冲动,要学会理智的观察,甚至不妨换位思考,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问题,也许这样,事情就会容易解决很多。轶可,如果你注意观察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每日事物的繁杂与辛劳,也许你就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他们的工作;如果你能想想自己被他人恶意曝光时的气愤感受,也许那九张机场边检处工作人员的照片就不会出现在你的微博里了。轶可,从今后,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管好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那么我们的社会无疑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轶可,你一定要努力!我们相信善良的你定会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相信你在承认错误的同时会更注重加强自身的修养,相信你在这次事件之后会蜕变得更加美丽!轶可,加油!你的“粉丝”都在为你鼓劲儿,你可以做的更好!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社会素质越来越高,音乐之路越走越好! 您的忠实“粉丝”:李华 2019年9月9日 【解析】 【详解】(一)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从材料来看,它展现出的是发生于2019年6月17 日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执法者”与作为公众人物的“被执法者”曾轶可之间的矛盾冲突,而现实中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的争执以及公众人物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这则作文材料很接地气,直接指向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学生需要理性的分析这次事件,对曾轶可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并指出问题所在及解决办法,此外,也可呼吁社会对执法人员要给予最基本的尊重,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同时执法者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行,用自己的真诚感染被执法者,如此,经过社会和执法双方的共同努力,让执法者腰杆挺直,让守法者的内心更暖,最终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有爱。作文要求以“粉丝”李华的身份,给曾轶可写一封信,从思想上来看,本次作文其实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遵守社会秩序、尊重法律、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批驳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为了方便自己而破话公共秩序、不顾他人感受的不文明现象;从文体上来看,要求以“粉丝”李华的身份写一封信,这就说明写信人是“李华”,“你”要替曾轶可的粉丝“李华”给曾轶可写信,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书信的格式以及文章的目的,切记语言要得体,情感要真挚,说理要清晰,观点要明确。 (二)参考立意:1、曾轶可在禁止拍照的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拍照并将工作人员的照片及信息发到网上的行为,实际上已经触犯了法律的红线,且给被曝光的工作人员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由此可立意为“法律庄严,法律容不得半点侵犯和侮辱;公民要知法守法、要尊重法律、同时也要尊重执法人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曾轶可不配合边境检查人员的工作,甚至爆粗口、对工作人员进行近距离拍照,干扰执法的行为,说明其个人道德素质低下,作为公众人物,更是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由此可立意为“公众人物需承担更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谨言慎行,时时刻刻将‘德’放在首位”。 (三)结构思路:作为曾轶可的一名“粉丝”,首先有对轶可的问候、关心与鼓励,然后再明确指出曾轶可在此次事件中的行为是错误的,接下来用“粉丝”关心的口吻指出作为公众人物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道德与责任,时刻将自己的“德”摆在“艺”的前面,并且要学会管理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遇到问题时不冲动,学会理智的观察,学会换位的思考,因为只有这样,你的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好,最后,再以“粉丝”的身份对曾轶可提出要求并送上诚挚的祝福。 (四)相关素材:1、近日,内地女歌手曾轶可发布微博,怒陈在北京首都机场遭到某边检人员刁难,指责其蛮不讲理私用职权,随后更是以九宫格图片的形式曝光该人员的照片,引发舆论关注。对此,北京市边检总站发布情况通报,还原事实经过,指出曾轶可不配合面相对比、对民警爆粗口等事实,并强调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 依法配合安全检查,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常识。为何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却无视基本的规章制度?安检不肯摘下帽子,人工复核时对民警爆粗口,两次近距离对民警拍照、干扰执法,事后更是恶人先告状、在网络上挂出民警个人信息和照片,一错再错的背后,究竟是对法律的“无知者无畏”,还是一贯的趾高气扬、素质低下,恐怕二者兼而有之。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面对网友提出的批评和指正,该明星丝毫不为所动。殊不知,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 明星也好,艺人也罢,没有任何人有高人一等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法治社会的共识。近年来,从吸毒明星被封杀,到偷税漏税被严惩,再到因酒驾等被逮捕,事实证明,无论名气多大,以身试法终将付出惨重代价。 回到曾轶可的事件之中,拒不配合安检要求、在禁止拍照的边检处拍照,涉嫌扰乱边检秩序;在网络上违规公开边检人员信息,并企图利用网络暴力对执法者报复,更是严重的侵权行为。国门神圣,法律庄严,容不得半点侵犯和侮辱。对正在履职尽责的国家安保人员保持基本的尊重,对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定保持基本的敬畏,倘若连这最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等待相关明星的必然是法律惩处。 公众人物应该有公众人物的样子,言行举止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此次事件中,网友曝光这样几个细节:曾轶可一袭夜行黑衣并以黑色渔夫帽遮住鼻孔,导致了自助查验通道堵塞,后来因为爆粗口被工作人员逮住;在发布的微博中,她删除了“我骂你全家又怎样”等字眼。从这些言行中,丝毫看不出一个公众人物应有的修养。现实中,少数明星习惯了前呼后拥、一唱百和,将“公众人物”的头衔视作为所欲为、无所不能的通行证,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甚至出言不逊。自以为是个明星,别人都要低三下气?真不知道是谁给了相关明星这样的勇气! 在北京边检发出情况通报后,曾轶可通过微博发布了一则姗姗来迟的道歉,承认自己的言行失当,并表示“愿以个人最大能力承担后果”。但把自己的言行归咎为“情绪化”,并不能够服众,不疼不痒的道歉,恐怕也难以消解其行为给涉事民警、社会大众带来的负面影响。退一步来说,即便是情绪化也要行为有尺度、心中有底线,即便是对边检人员有所不满,也要按照合法合理的途径维权、寻求救济。遗憾的是,曾轶可在此次事件中选择了通过曝光个人信息的方式,煽动对执法人员的网络暴力。这一行为并非情绪化的结果,而是她在网络空间的惯用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事人不仅要检视自身、认识到错误,更应该好好补补法律知识。 执法者腰杆挺硬,守法者才能心里更暖。我们欢迎明星艺人弘扬正能量,以优秀作品、积极言行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但也奉劝有关明星,自我膨胀、以身试法,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此付出代价。 2、现在社会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科学家辛苦搞科研一辈子,换不过明星一年甚至一个月的收入,教师辛辛苦苦一辈子,蜡炬成灰泪始干,换不来明星一部电影电视剧的收入,社会赋予了明星太多的光环,让他们轻松获得了大多人几辈子都无法获得的财富积累,这就造成了部分人内心极度膨胀行事处事目中无人,违背社会公德。几年前的著名主持人饭局事件,暴露了其对伟人的最起码的尊重和感恩,难道殊不知没有第一代中国共产党的浴血奋斗,何来如此安逸幸福的生活。今两年一直充斥在网络中的某某离婚风波,居然可以一直在互联网浪潮里翻滚了两年,本来就是家丑的事情,我们农村人都知道家丑不可外扬,现在的某些人为了自己一己之私,竟然可以做到脸皮厚过几道城墙,扭曲了社会公德和做人道德。6月17 日歌手曾轶可发文遭到首都机场工作人员的刁难,之后还晒出了该工作人员的工作证件照九宫格。曾轶可在文中表示自己通过了机器自助查验,却被对方勒令摘掉帽子,还被对方叫进房间录像教训,最后是其上级才让她离开。曾轶可因此直斥该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应该收到严重的处罚,并表示机场需要通情达理的工作人员,不需要蛮横无理的,有话要记得好好说。赢得了网友的一致声援,但在昨天6月18日,有媒体从知情人处获悉,当时曾轶可过安检的时候,包裹得严严实实,被工作人员拦下后依旧不脱帽,因遮脸面积过大,导致机器无法识别而报警,在人工解决的时候,民警对她放行,但因她临走时爆粗口骂工作人员,所以被工作人员留下教育。曾轶可事件本来无可厚非,本没多大事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但是不应该利用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影响力,混淆视听,颠倒黑白,或许工作人员处事方式有点过激,但是应该也是当事人一方配合不积极,造成矛盾冲突,工作人员只是正当工作行使他的工作权,作为当事人应该积极配合工作,正所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万事大吉。尤其更不应该在事情发生之后利用自己作为公众人物发一些没有说明事情真实情况混淆视听的文字造成舆论负面影响。歪曲了社会公德。值得欣慰的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曾轶可发文道歉,说明了事情真相,重新树立了作为社会公德。作为公众人物,社会赋予了太多,自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要做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传播社会正能量,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心,倡导人们建立正确的社会道德心。 3 、作为一个明星,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令人格外注意,稍有不慎,可能就会遭受大众的批评指责,而明星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在承受追捧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要为粉丝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此前就有很多明星因各种行为被网友声讨,比如将脚放在座位上、在公共区域吸烟、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坐在行李架上等等,很多网友也表示明星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崩塌了。和荧幕上的他们相比,明星在私下反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如今的明星地位和古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光鲜亮丽的他们,在享受各种优待的同时,必不可少的,也应该承受各界的监督,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达高峰,必忍其痛,对自己时时刻刻的严格要求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聚光灯下的明星艺人,是众人追捧的存在,而离开了聚光灯的他们,褪去了明星的光环之后,也只不过是普罗大众中的一员,明星没有特权,但是作为舆论的焦点,反而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是古训,古人尚且如此,今人更应当严于律己,做出表率,要做到“德”在“艺”前,如果个人行为都没有做好,又如何让大众相信你的作品呢。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像明星虽然外表光鲜,但是背后也需要承担相当大的压力。虽然有些明星的确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但是往好处想,明星的错误行为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指责他们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对这些不文明行为加以避免。归根结底,明星的不文明行为还是错误的,但是事后不逃避问题,勇敢道歉承认错误,也是一种良好的表率,而且说到底很多也是无心之失,被大众放在了道德的放大镜之下,就显得格外刺眼。古人云:吃错能改善莫大焉。在承认错误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我们也不应该抓住一件事穷追猛打。如今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行为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公共场所的一些行为也出台了相关规定,随着各个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发布,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在公共场所的一些不文明行为都要受到相应的教育和处罚,那么对于明星来说,他们的不文明行为还会被传播、被放大,更会给粉丝和民众带来错误的示范和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