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之江教育评价 2019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卷 (2019.11)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这纷繁芜(wú)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bìng)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遨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B. 《乡土中国》一书源自作者费孝通对中国社会的犀利洞察与扎(zhā)实调研,其中的分析鞭辟(pì)入里,为了解中国社会的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C. 蔓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gǔ)惑;病变皮肤上布满令人生厌的疱(pào)疹,丑陋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后脚跟。 D. 宋代以后,一般科举出身的士大夫,都不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huì),改天换日,只有老百姓实在穷而无告,才会铤而走险,揭(jiē)竿而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本题中,A项,遨翔——翱翔 摈(bìng)——摈(bìn); C项, 蔓妙——曼妙; D项, 韪(huì)——韪(wěi)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亮程先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观察着他所生活的家园,细微体察着周遭的一切。(甲)虫子、鸟、蚂蚁、狗、树、阳光、风、土墙……以及人,在他的笔下都不再是寻常的存在,他写他生活中的事物、身边的人、生活和生命的常态。其文字朴实理智、充满哲思并又不刻板严肃,探究平常事物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乙)读之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他是名副其实的“乡村哲学家”。 刘亮程先生的作品也是中学、大学语文课程十分重视的名家作品,(丙) 他的《鸟叫》《我改变的事物》《对一朵花微笑》《寒风吹彻》《今生今世的证据》等多篇散文作品入选全国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不仅如此,在语文阅读试题中也经常出现对刘亮程先生作品的赏析。更有众多书迷节选作品中的句子集结成语录收藏。足见其作品受欢迎程度甚高。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体察 B. 并 C. 名副其实 D. 集结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B 3. A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本题中, A项,体察,体会审察;体验观察。此处使用正确。 B项,“并”,表并列关系,原文“其文字朴实理智、充满哲思”与“又不刻板严肃”之间应该是转折关系而非递进关系,可改为“而”或“却”。 C项,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此处使用正确。 D项,集结,搜集到一起。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本题中,A项,省略号和“以及”不能连用,省略号改为逗号。故选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B. 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 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D. 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A项,结构混乱,“……的原因”“仰赖的就是……”句式杂糅; B项,成分残缺,“打击”动词后面缺失宾语中心语,可在“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后面加上“行为”; C项,成分赘余,“妇孺及孩童”语义重复,去掉“及孩童”。 故选D。 5.自闭症患者是一个数目不断增加,却不为社会所广泛关注和理解的、缺乏社会普遍关爱的群体。从2008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阅读下面的“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宣传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该宣传画的内容。(不超过30字) 【答案】示例:虽然头顶是灿烂星空,小孩却把自己隔绝在封闭的空瓶子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宣传画的理解,解答此类问题,应当先对图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关注图画细节。解答图片题,除了要注意画面细节,还要细心审清题目的要求,抓住题眼,确立重点。要根据题干的指令要求和题目所给的条件以及图中所示的内容去找答案,不能抛开题中的条件、图形和作者意图,只凭自己的想当然。解答本题,首先从题目入手,宣传画的题目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还要仔细读图,将图中的关键信息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如:孩子、瓶子、星空。这幅画的主题是孩子,但孩子却蜷缩在瓶子中与外界隔绝,无视星辰闪耀。 6.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根据语境,补写小彼得妈妈的一份账单,要求内容贴切,含义深刻。 小彼得今年10岁,是一个商人的儿子,他常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转悠。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往往受遣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得自己似乎也已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寄给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 某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为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 为在花园里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账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芬尼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口袋时,突然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他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 60 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 【答案】示例: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 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 芬尼 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 芬尼 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 芬尼 共计:0 芬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主要分析所给例句的三个方面:主题、结构形式,写作方法,做到仿句与例句语言要连贯、风格要一致、情调要符合。本题属于情境性的仿句,要求符合语境,语句关键性内容找准,且情感价值观积极向上。格式上,根据彼得留给母亲的账单,母亲回应的从提示到结语应为 6 句话。从提示语中彼得记录的“日常”的细节,母亲回答时“10 年”的时间概念需要提及。再者根据彼得最后“羞愧万分”的心理,可见母亲给的账单中应为“0 芬尼”。具体内容细节可适当放宽处理,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琴,因缚弦七条,又名“七弦琴”。在有关古琴的所有记载中,其只称为“琴”,后来因为“琴”的概念被广泛化,以琴为名的乐器很多,如扬琴、胡琴、钢琴、风琴、电子琴、口风琴等。因此,现代的“琴”只是一种类名,没有了特指意义。人们有感于“琴”的历史悠久,所以于20世纪初才把“琴”称为“古琴”。 古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可考证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之久。同时,古琴也是最具人文内涵,最能代表中国音乐文化成就,体现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神髓的乐器。作为修身正行之器,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特点,被列为礼乐文明中“琴棋书画”之首。嵇康《琴赋》中有“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说法,可见古琴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琴在最初,并不是一件演奏乐器,而是为巫术服务的法器。当代琴家葛翰聪先生提出“琴与巫的一体化”观点。音乐学者刘承华先生在《古琴艺术论》中也提出了一个证据:“湖北省随州战国初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所藏的七弦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的七弦琴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琴器实物,而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没有琴徽,所以只能弹散音,难以弹泛音和按音,因此音乐表现力比较弱。又例如琴腹的共鸣腔较大,琴板较薄,所以声音洪亮,比较适合室外渲染声势所用。而琴的形制比较小,尾部有一木条,刘承华先生认为这是为了适合抱弹,而不仅是放在案上卧弹,尾部的木条是方便琴手的握持。这些特点都不利于发挥乐器的音乐功能,却恰恰是巫师琴的优点。”所以刘先生得出结论:“古琴最初是„寄生‟于巫术,它的第一个传统,只能是巫师琴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乐文明的形成,琴逐渐从神秘的巫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关于琴的美丽诗句:“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周南·关雎》)“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小雅·鼓钟》)“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小雅·常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郑风·女曰鸡鸣》)从这些句子里能看到,琴已经从巫师或者贵族的手中渐渐深人到民间了。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中华民族的宽容、谦逊、崇尚自然等精神品质和古琴清和淡雅、超然物外的特质相通,于是古琴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而不仅是一种悦人舒心的乐器。古琴不如其他乐器那么悦耳,不能满足人们对音乐的娱乐性需求,甚至与现代大众的音乐审美情趣有所脱节,导致喜琴者少之又少,并多为自娱自赏。古琴的记谱是一种手法文字谱,只能记录下比较繁复和精细的指法,不能反映出旋律、音高等因素。所以自古学琴者,主要还是靠老师的口传心授,一旦传授中断了,古琴弹奏就很难再重现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代潮流巨变,中国兴起了许多新式的学堂,开授以西方音乐为主的课程,西方音乐文明成为主流,严重冲击着中国传统的音乐艺术审美,本来就曲高和寡的古琴艺术更是备受冷落。 而后中国经历了数番战乱,琴人们颠沛流离,连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证,更不要说静下心来弹奏古琴,发展古琴艺术。“文化大革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噩梦,人们以为破旧便可立新,于是“破四旧”的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古琴被视作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乐器而遭受到激烈的批判和损坏,许多传世的名琴被摔毁,大量珍贵的琴谱付之一炬。当代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冒着危险极力保住了明代名琴“飞瀑连珠”。后来,顾先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继续偷偷地发掘古谱并进行琴学研究写作,完成了琴学巨著《琴学备要》,此书后来被称为“中国现代古琴教育史中第一本最全面的古琴教科书”。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7. 下列对材料中“古琴”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古琴又名“七弦琴”,以琴为名的乐器有扬琴、胡琴、钢琴、风琴、电子琴、口风琴等。琴只是一种类名,没有特指意义。 B. 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特点而最能代表中国音乐文化成就,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C. 音乐学者刘承华先生在《古琴艺术论》中说明了古琴作为乐器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乐器功能,恰恰是“寄生”于巫术,于是提出了“琴与巫的一体化”的观点。 D. 19世纪末20世纪,西方音乐文明在中国成为主流,它冲击着古琴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也使中国传统音乐审美受到了影响。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琴的音乐表现力较弱,因其没有琴徽,只能弹散音,难以弹泛音和按音,这在湖北省随州战国初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上能找到证据。 B. 我国诗经中有众多描写古琴的优美句子,这恰好证明了古琴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深入民间,它不再只是巫师或贵族手中的专利了。 C. 学习古琴,只能依靠老师的口传心授,它的记谱是一种手法文字谱,记录下的是比较繁复和精细的指法,不能反映出旋律、音高等因素。 D. 《琴学备要》由当代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所著,是一本对于古琴研究极具价值的理论著作,它被称为“中国现代古琴教育史中第一本最全面的古琴教科书”。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古琴在传承中逐渐衰微的原因。 【答案】7. D 8. C 9. 答案示例:①古琴不如其他乐器那么悦耳,无法满足大众的娱乐性需求。②古琴的传承使用的是手法文字谱,只能记录下比较繁复和精细的指法,不能反映出旋律、音高等因素,且依靠老师口传心授也限制了它的发展。③潮流巨变,西方音乐文明冲击传统音乐,古琴艺术备受冷落。④社会动荡,传世民琴和曲谱被毁坏,琴人颠沛流离无法静心发展古琴艺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没有特指意义”错误。原文中“现代的‘琴’只是一种类名,没有了特指意义”。 B 项,强加因果,材料一中“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特点,被列为礼乐文明中‘琴棋书画’之首。”并不是最能代表中国音乐文化成就的原因。 C 项,“刘承华先生……提出了‘琴与巫的一体化’的观点”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提出“琴与巫的一体化”观点的是当代琴家葛翰聪先生,而不是刘承华先生。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C项,根据材料三第一段文字最后一句话“所以自古学琴者,主要还是靠老师的口传心授,一旦传授中断了,古琴弹奏就很难再重现了 ”可知,老师的口传心授是学习古琴的主要方法,并不是唯一方式,“只能”二字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归纳古琴在传承中逐渐衰微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可知,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从材料三的第一段文字可知,古琴因丰富的精神内涵而不被大众理解和喜爱,也因它自身的高起点高要求限制了它的大众化发展。其次,它的传承谱法要求较高,又需要老师口传心授,也为它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材料三的后两部分包含两个信息:一是西方音乐文明冲击,一是国家社会动荡。两者在外因上冲击着古琴的传承。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 〈美国〉欧·亨利 证券经纪人哈维·麦克斯韦尔事务所的机要秘书皮彻,在上午九点半的时候,看到他的老板和那个年轻的女速记员一起匆匆进来,他那毫无表情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诧异和惊奇。麦克斯韦尔飞快地说了声“早上好,皮彻”,就朝他的办公桌冲去,仿佛要跳过它似的。接着,他就埋头在一大堆等着他处理的信件和电报里。 那个年轻姑娘已经替麦克斯韦尔当了一年速记员。她的美丽是一般速记员所没有的。她并不采用那种华丽诱人的庞巴杜式的发型。也不戴什么项链、手镯、鸡心之类的东西。她根本没有准备接受人家邀请去吃饭的神气。她的灰色衣服虽然很朴素,但穿在她身上非但合适,而且文雅。她那俊俏的黑色无边帽上插了一支金绿色的鹦鹉羽毛。今天上午,她身上有一种温柔而羞怯的光辉。她的眼睛梦也似的晶莹,她的脸颊桃花般的娇艳,脸上还带着幸福的神色和追怀的情调。 皮彻仍旧有点好奇,注意到她今天早晨的举止有些异样。她不像往常那样,径直走进她办公桌所在的套间里去,却有点踌躇不决地逗留在外面的办公室里。有一次,她挨近麦克斯韦尔的办公桌,近得仿佛要让他知道自己在场。 坐在办公桌前的人简直成了一部机器;它是一个忙碌的纽约市的经纪人,由那些营营作响的齿轮和正在展开的发条推动着。 “哦——怎么?有事吗?”麦克斯韦尔粗声粗气地问道。他那些拆开了的信件堆在那张杂乱的办公桌上,好像舞台上的假雪。他那锐利的灰色眼睛唐突而不近人情,有点不耐烦地扫了她一下。 “没事。”速记员回答道,微笑着走开了。 “皮彻先生,”她对机要秘书说,“麦克斯韦尔先生昨天有没有对你说起另请一个速记员?” “说过。”皮彻回道,“他吩咐我另找一位。昨天下午我就通知了介绍所。” “那么,在有人顶替之前,”那年轻女人说,“我照常工作好啦。”她说罢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把那顶插着金绿色鹦鹉毛的黑色无边帽挂在老地方。 谁没见过一个生意大忙时的纽约经纪人,谁就没有资格当人类学家。诗人歌颂了“灿烂的生命中一个忙碌的时辰”。对经纪人来说,不但时辰是忙碌的,他的每一分每一秒也都忙碌不堪。 今天正是哈维·麦克斯韦尔的忙日。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开始痉挛地吐出一卷卷的纸条,电话机犯了不断营营发响的毛病。人们开始拥进事务所,在栏杆外探进身来向他呼唤,有的高兴,有的慌张,有的疾言厉色,有的刻薄狠毒。送信的小厮捧着信件和电报奔进奔出。事务所里的办事员跳来跳去。 交易所里有了飓风,山崩,暴风雪,冰川移动和火山爆发;自然界的剧变在经纪人的事务所里小规模地重演了。麦克斯韦尔把椅子往墙边一推,腾出身子来处理业务,忙得仿佛在跳脚尖舞。他从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跳到电话机旁,从办公桌边跳到门口。 正在这个忙得不可开交,愈来愈紧张的当口,经纪人忽然瞥见一堆高耸的金黄色头发,上面是一顶颤动的丝绒帽子和驼毛帽饰,一件人造海豹皮的短外衣,是一个从容不迫的年轻姑娘。皮彻正准备介绍。 “速记员介绍所派来的小姐,来应聘的。”皮彻说。 麦克斯韦尔打了半个转身,双手还捧着一堆纸张和股票行情的纸条。 “应什么聘?”他皱皱眉头说。 “应聘当速记员。”皮彻说,“昨天你吩咐我打电话,叫他们今天早晨派一个来的。” “你头脑搞糊涂了,皮彻。”麦克斯韦尔说,“我干吗要这样吩咐你?莱斯利小姐在这儿的一年里工作令人十分满意。只要她愿意继续干下去,这个职位永远是她的。对不起,小姐,这儿并没有空位置。皮彻,赶快向介绍所取消要人的话,别再引谁进来啦。” 那个年轻姑娘愤愤离去。皮彻在百忙中对速记员说,老板近来好像越发心不在焉,越发容易忘事了。 业务越来越忙,节奏越来越快。麦克斯韦尔像一部高速运转,精巧坚固的机器——紧张万分,开足马力,正确精密,从不犹豫,言语、动作和决断都像钟表的机件那样恰当而迅速。证券和公债,借款和抵押,保证金和担保品——这是一个金融的世界,其中没有容纳人类世界或是自然界的丝毫空隙。将近午餐时间,喧嚣暂时平静下来。 麦克斯韦尔站在办公桌边,手里满是电报和备忘便条,右耳上夹着一支自来水笔,一绺绺的头发凌乱地垂在前额上。他的窗子是打开的,因为可爱的女门房,春天姑娘,已经在大地的暖气管里添了一些热气。 窗口飘进了一股迷惘的气息——一股紫丁香优雅的甜香,刹那间使经纪人动弹不得。因为这种气息是属于莱斯利小姐的;是她的,只是她一个人的。 那股气息使她的容貌栩栩如生地,几乎是触摸得到地显现在他眼前。金融的世界突然缩成一个遥远的小黑点。她就在隔壁房间里——相距不出二十步远。 “天哪,我现在就去。”麦克斯韦尔脱口说了出来,“我现在就去要求她。我不明白为什么早不去做。” 他一股劲儿冲进里面的办公室,像一个做空头的人急于补进一样。他向速记员的办公桌冲过去。 “莱斯利小姐,”他匆匆开口说,“我只有一点空闲。我利用它来说几句话。你愿意做我的妻子吗? 我实在没有时间用普通的方式跟你谈情说爱,但是我确实爱你。请你快回答吧——那帮人正在抢购太平洋铁路的股票呢。” “喔,你说什么?”年轻女人嚷道。她站了起来,眼睛睁得大大地盯着他。 “你不明白吗?”麦克斯韦尔着急地说,“我要求你跟我结婚。我爱你,莱斯利小姐。我早就想对你说了。所以事情稍微少一点时就抽空跑来。他们又打电话找我了。皮彻,让他们等一会儿。你肯不肯,莱斯利小姐?” 速记员的举动非常蹊跷。起先她似乎诧异得愣住了;接着,泪水从她惊讶的眼睛里奔涌而出;之后,她泪花晶莹地愉快地笑了,一条胳臂温柔地勾住经纪人的脖子。 “我现在懂得啦,”她柔声说,“这种生意经快要把你打垮了。起初我吓了一跳。难道你不记得了吗,哈维?我们昨晚八点钟在街角的小教堂里举行过婚礼啦。” 10. 小说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1. 简要概括哈维的性格特征。 12. 联系上下文,赏析划横线内容。 13. 你认为文章结尾主人公向新婚妻子求婚的情节合理吗?请根据你的理解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10. ①暗示哈维和莱斯利小姐的关系非同寻常,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交代哈维工作紧张而忙碌的状态,引出下文,为结尾揭示悬念开始做铺垫。 11. ①是个工作狂,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生意而忘我地工作;②精力充沛,精明干练,决策正确精密,行动恰当迅速;③感情专一,他的爱情只属于莱斯利小姐一个人。 12. ①运用拟人手法,将“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和“电话机”人格化,形象地表现了哈维·麦克斯韦尔的忙碌;②运用排比句式(侧面描写),“有的高兴,有的慌张,有的疾言厉色,有的刻薄狠毒”,写出拥进事务所的人之多,形态各异,从而突出了哈维·麦克斯韦尔的忙碌;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奔进奔出”、“跳来跳去”等动作行为表现了整个事务所的忙碌气氛。 13. 看似不合理实则合理。这样的结尾是“欧亨利式”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①结尾出人意料。这篇小说以男女主人公昨晚八点已经举行过婚礼了收尾。这个陡然逆转的结局是读者意想不到的,与读者对哈维求婚的猜想大相径庭。②这个结尾又在情理之中,。作者在前面做了许多暗示和铺垫,如莱斯利小姐有些异样的举止,说明她与哈维的关系已非同寻常;哈维忘记让皮彻找速记员的事,说明他忘记已经结婚的事情是完全可能的。③这种结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小说在情节发展到关键时刻,突然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使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让人回味不已,有余音绕梁之妙。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开头的理解,并据此分析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小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开篇往往具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就本题来说,机要秘书皮彻有一丝诧异的表情,莱斯利小姐的异样表现等,显然就是给读者的一种暗示,是设置悬念的伏笔;而证券经纪人哈维忙碌的工作状态,则是为结尾解开悬念,照应伏笔所做的铺垫。把握住这些特点,即可顺利作答。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不要对有关情节进行简单的复述,以免答案过于冗繁,以致淹没了要点,而要把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故事情节中抽象出来。主人公哈维忙于工作的情景,是小说的基本情节,从中可概括出①;作者对哈维工作的评价——开足马力,正确精密,从不犹豫,言语.动作和决断都恰当而迅速等,可用摘取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出②;从哈维在工作的间隙里对爱情的向往,则可看出他对莱斯利小姐感情的专一,于是概括出③。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语言表达,写作手法,内容情感等,还要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划线句是一段场面描写,首先确定表现手法是什么,再分析表达效果。本题可以分析的手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有排比、拟人;从场面描写写人的角度有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分析表达效果时注意首句“今天正是哈维•麦克斯韦尔的忙日”是本段的中心句,因此所有的描写都要围绕和突出突出哈维•麦克斯韦尔的忙碌。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尾的特点,进而全面把握“欧·亨利式结尾”的主要特征。这篇小说是“欧•亨利式结尾”的典型之作。考生大多对这种结尾比较熟悉,解答时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即要结合本文的结尾组合答案。首先明确观点“看似不合理实则合理”,然后要从“欧·亨利式结尾”的基本特征入手——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分别分析其“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表现,注意用本文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最后对这种结尾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进行总括。 【点睛】小说几种常见结尾的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室始洞然 洞然:明亮的样子 B. 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C. 凡再变矣 再:两次 D. 余扃牖而居 扃:门扇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B. 某所,而立于兹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C. 娘以指叩门扉曰 比去, 以手阖门 D.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一段“而庭阶寂寂……珊珊可爱”几句诗意般的描写,情景交融,流露了作者居于此处的满足和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 B. 文章第二至第五段主要写项脊轩中发生的可悲的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以“项脊轩”为线索,将相关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 C. 全文有一个“文眼”:“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写“可喜”,再写“可悲”,由喜到悲,就是全文结构脉络。 D. 归有光选取日常生活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华丽的语言,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 大 河, 而放 之海 。 方 其 功 之 未 成 也 盖 亦 有 溃 冒 冲 突 可 畏 之 患 惟 能 前 知 其当 然 事 至 不 惧 而 徐 为 之 图 是 以 得 至 于 成 功 。 (节 选 自 苏 轼 《 晁 错 论 》 ) 18.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②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答案】14. D 15. C 16. D 17.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18. ①我的孩子,很久没见到你的人影了,为什么整天不声不响地待在这儿,真像个女儿家呀! ②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知道他们呢?我今天渺小地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本题中,D项,余扃牖而居,意思是,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扃”,关闭。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中, A项,于:介词,在/介词,和、同。意义不同。 B项,而:通“尔”,你的/连词,表修饰。意义和用法不同。 C项,以:介词,用。意义和用法相同。 D项,之,音节助词,不译/结构助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D项,“丰富的想象”“华丽的语言”错误,本文是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没有运用想象手法;语言朴素,自然本色,不事雕饰。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划线句的翻译是: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可能也时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祸患发生时就不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本题主要根据虚词的用法来断句。“也”“盖”是两个虚词,不能连用,前者习惯用于句尾,后者用于句首的特点,在两词中间断开;“惟”,只有,“而”表顺承关系,两个词作为句首两词,分别与前文断开;“是以”,所以,表结论,领起后句。故最后的断句为: 方其功之未成/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①若,你的;竟日,整天;大类,很像。②昧昧于一隅,待在不为人知的偏僻角落;区区,渺小,扬眉、瞬目,自得其乐;谓,以为。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这里不翻译成”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① (南宋)文天祥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②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③,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④,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⑤,金瓯缺。 【注】①代王夫人作: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掳往大都,在驿壁上题词《满江红》,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途中偶见此词,不满结尾三句“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因以王夫人口气代作一首。②姚黄:牡丹的名贵品种。③雨淋铃:唐玄宗在奔蜀途中,听到夜雨淋铃,思念玉环,分外凄怆,采其声为《雨霖铃》曲。④铜驼恨:晋朝索靖知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说:“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以此象征亡国。⑤天家:此处指帝王家。 19. 这首词的前三句“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借昭君远嫁寓指_______。 20. 从抒情手法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案】19. 王夫人等后妃被掠掳、驱行北上的凄凉处境 20. ①全词借王夫人被掳事件,借事抒情;②“回首”两句等,借景抒情;③借王昭君、索靖等典故抒情;④用“苦”、“恨”和“伤心”等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表达了对王夫人置身事外、幸免苟活愿望的不满和忠言劝告。也表达了诗人不愿像宋室王朝一样因国土残破而备受耻辱的悲愤之情。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把握典故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这首词的前三句“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意思是,试问哀怨凄婉的琵琶声,万里胡沙外是怎样的风物情景?描写的是昭君远嫁的情景,根据题目和注释“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掳往大都”,可知创作的背景,借昭君远嫁寓指王夫人被掳事件。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要从上到下逐句理解,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综合分析。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乐景衬哀情等。解答本题,应先指出抒情的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情感。本词综合运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手法。“最苦是”“铜驼恨”“伤心铜雀迎秋月”为直接抒情的句子,间接抒情运用了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多种手法。上片描写词人亡国之恨和被掳北行的痛苦;下片抒写对敌人的仇恨和词人坚守节操保持清白的决心。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宁死不屈的气节。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曰:“饭疏食,饮水子,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21. 概括第一则材料中孔子的追求。 22. 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儒家的义利观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21. 安贫乐道、轻视不义之富贵。 22. ①儒家重义轻利,反对不守道义却大富大贵的行为。②在生命和利益产生矛盾、需要作出取舍时,选择舍生取义。③这样的义利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正确解答这道题目,首先要疏通词句、理解语意,根据材料“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概括出“安贫乐道”;根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概括出“轻视不义之富贵”。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正确解答这道题目,除了有较好的文言功底外,还要对儒家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首先要借助已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疏通词句;其次要对词句进行分析,三则材料,都涉及两个关键词——“义”“利”,且都强调“义”的重要性;再次要分析题目,题干要求概括的是“义利观”,即对“义”与“利”的看法,联系孔子的基本思想,就可以得出答案;最后分析其现实意义时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肯定其积极的一面,我们应树立重义轻利的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点睛】分析概括文言文中的观点态度类的题目,需要借助基本的文言翻译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疾。__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4)_________,_________,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答案】(1)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2)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3)柳丝长玉骢难系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4)且矫诏纷出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5)燕然未勒归无计 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夙婴、床蓐、苇、玉骢、斜晖、矫诏、钩党。 四、作文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9年9月14日,中国女排首战胜利后,郎平(曾经的中国女排主力、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曾7次征战世界杯)表示:“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9月28日,在九连胜、锁定冠军之后,记者问:“今晚回去之后要庆祝吗?”郎平回答:“马上回去看录像,准备明天的比赛。” 自1981年世界杯夺冠以来,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三大赛已获得九次冠军,今年这次是第十冠!为新中国70华诞献上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 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那一场场比赛的背后,体现的正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传承,体现的正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女排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认为中国女排精神内核是什么?女排精神给我们这个新时代、新青年带来哪些新的思考、新的启迪和新的激励?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2019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队取得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第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为新中国70华诞献上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把为国争光当作崇高荣誉,以奋勇拼搏为坚定责任,中国女排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不仅很好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更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习近平总书高度赞扬中国女排展现出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号召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让亿万人民深受鼓舞。女排精神可敬,女排姑娘可爱,中国女排的魅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凝结为鼓舞中国人民的精神标杆、偶像力量。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民族复兴征程,本身就内含着“精神力”的塑造和比拼。竞技体育没有常胜之师,比夺得金牌更有价值的是展现顽强拼搏的勇气,比赛事输赢更重要的是砥砺超越自我的追求。一路走来,中国女排获得过胜利和荣耀,也经历过失败与挫折,但她们胜不骄、败不馁,从不言弃。靠着那么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打不垮的韧劲,中国女排重登巅峰再创辉煌。 有多勇毅的行动,就有多壮丽的征程;有多坚定的信念,就有多光明的未来。新时代是大有作为的时代。越是对梦想充满渴望,就越需要振奋民族自信心,鼓起奋斗精气神,汇聚发展正能量,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争取事业新胜利。再艰难的跋涉,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终将抵达梦想彼岸。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愈发懂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的厚重内涵,感受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间紧迫。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我们一定能够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竞技场上创造新的辉煌。 今天的中国,时代正打开一幅全新的场景,冲顶更需要坚强的意志、精神的伟力。让我们发扬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壮哉,女排精神!加油,中华儿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作文材料取自我们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例,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作用。结合材料中郎平所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我们可以做如下理解:女排精神的内涵就是积极进取,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等。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女排精神代表的就是民族精神。考生写作时可以着重分析女排精神的内涵,由女排精神进而谈民族精神,进一步分析青少年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弘扬女排精神,分析弘扬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何重要意义等。 参考立意: ①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直面挫折、不畏不惧;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艰苦创业精神;③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阅读优秀历史文化读物,加强道德修养,确立远大志向,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自强不息、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参考素材: 1、女排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成为整个民族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影响了几代人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女排精神就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3、女排的屡次登顶,带给国人的不仅是一次次的骄傲和自豪,更重要的是,她们赛场内外顽强拼搏的精神,让人为之动容。这一点,远比“十冠王”本身更加激励人心。大到国家发展,小到个人成长,所有向上走的路都不会太容易。就如同中国女排的经历一样,一路走来,时而面临挫折和困境,时而遭遇强敌的挑战。她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不畏强敌的信念在,只要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终会穿越黑暗,迎来光明。体育比赛有胜有负,人生路上有起有落。一时成败不必过度萦怀,只要信念不倒,只要斗志还在,就是生活的强者。如女排队员所言: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4、中国女排精神的光芒,离不开团队精神。伴随女排的高奏凯歌,越来越多的体育迷知晓了女排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主教练郎平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只身一人回国执教,一句“国家需要我,我就回来了”让郎平展现出她纯粹的一面,也是她对中国女排团队精神的最好理解。面临当时女排队伍人才青黄不接、球员基本功不扎实的窘境,女排团队积极挖掘人才力量,树立“大国家队”的理念,动态的运动员管理机制更是让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有了比赛机会。在比赛中,我们看到女排姑娘每一次得分、每一次协作回球后都会轻轻拥抱、绽放笑容、互相鼓励,这就是女排队员对团队精神的最好理解。把女排教练组、队员当做自己的家人,为了家人而战,为了梦想而战,这种对团队精神的深刻理解,让女排精神有了温暖的人性光芒。 5 、中国女排精神的光芒,离不开无私奉献。奥运会四年一届,只有到了奥运会,中国女排才会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她们,并不会占据人们的视觉焦点,不会屡屡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对象。即便有女排五连冠的历史光环在,但一个项目如果没有足够夯实的群众基础,其发展会面临阻力。中国女排队员多年来持续的付出,无私的奉献,那种不计回报的高尚精神,让人们肃然起敬。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女排精神的弘扬,那种甘于孤独、乐于奉献的精神,让人们感动的同时,也需要传播和继承。中国女排从默默无闻、卧薪尝胆中走出低谷,这种甘于寂寞、坚信自己会重拾荣耀的道路走得困难却坚定,闪烁着强大的精神之光。 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在各方面都强起来。”如果说体育强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激昂篇章,那么女排精神所体现的,恰是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共同情结。回想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女排“五连冠”的佳绩,奏响了“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女排在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2019年世界杯三度夺魁,展现出自信自尊自强的新的气质形象,成为中华儿女逐梦复兴征程的靓丽缩影。 结构示例:“女排精神,历久弥新”,文体:议论文。开篇从女排夺冠引出女排精神,以习近平对女排精神的解读,引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然后分析新时代“精神”的重要性;呼吁弘扬女排精神,构筑中国精神;最后以发扬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扣题结束。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