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石家庄二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4月自主月考自主测试 高一历史学科 一、单选题(共45题,每题2分)‎ ‎1.1921年,英国规定了高进口税,此后,法、德、意等国也提高了工业品和农产品的进口税率;1929年,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狂潮,经济大危机爆发;1930年国会通过法令提高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各国纷纷效仿。据此可知,20世纪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最终形成 B. 新重商主义政策出台 C. 最终破裂 D. 自由主义原则遭破坏 ‎2.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统计。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这次经济危机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A. 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 B. 只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 C. 对法国的破坏性最小 D. 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1930年6月,美国国会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 有力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 为摆脱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C. 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D. 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4.如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A. 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 B. 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 C. 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 D. 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5.小苗当然需要温室的呵护,不过当它长大之后,这就成为阻碍其继续向上的桎梏,只有去经历外界的风雨,才能充分舒展它的枝桠。这是用来形容资本主义某经济思想的话,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A. 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 B. 罗斯福新政 C. “福利国家”的建立 D. 凯恩斯主义 ‎6.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 B. 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C. 人们对胡佛总统任职时福利政策的赞颂 D. 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 ‎7.1932年,美国全国的失业者举行向自都的“饥饿进军”,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与公然赞成法西斯主义的既有知识分子,又有议员。有的文教界、新闻界及宗教人士公开赞扬苏联的制度,认为只有实行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才能解决危机。这反映出“大萧条”‎ A. 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B. 意味这凯恩斯主义失灵 C. 使美国具备了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基础 D. 使资本主义制度失去活力 ‎8.据统计,美国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对上述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刺激了经济虚假“繁荣” B. 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C. 阻止贫富差距扩大 D. 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9.1933年,美国通过《造林救济法案》,建立民间资源保护组织,其任务是植树、建设森林步道和营地、消灭森林火灾等。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 复兴工业 B. 整顿银行 C. 以工代赈 D. 调整农业 ‎10.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颁布的一项社会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 A. 恢复工业生产 B. 开展以工代赈 C. 建立社会保障 D. 保护劳工权利 ‎11.罗斯福在第三次炉边谈话中说:“夜战中,战士们都在肩头带着明亮的标志,以避免自相射击。根据同一原则,在这项计划中合作的人,也必须随时相互识别。因此,我们已为此提供了一种荣誉标志,……我要求所有同我站在一起的人,都突显这一标志。”谈话中提到的这一“荣誉标志”是下列哪项内容的配套措施 A. 《社会保障法》 B. 《公平劳动标准法》 C. 《工业复兴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 ‎12.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调整劳资关系的立法,政府给了工人一定的政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极限。在美国历史上,由国会通过此种内容的法案,并经总统签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得不承认,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出 A. 政府的职能与角色发生变化 B. 部门权力统一不再相互制衡 C. 总统权力介入立法司法领域 D. 工人阶级权益全面得到保护 ‎13.罗斯福曾说道:“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罗斯福利用这一行政权,首先 A. 整顿银行业 B. 恢复工农业生产 C.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14.“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 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B. 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 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D. 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15.有人这样评价罗斯福的“以工代赈”:联邦政府的大笔资金,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此材料旨在说明“以工代赈”‎ A. 用于解决就业问题 B. 可以保护民众自尊 C. 利于解决产销矛盾 D. 受资本家大力支持 ‎16.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指出,罗斯福新政“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B. 经济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 D. 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17.经济学家普遍认为,1929年经济危机在本质上是场通货紧缩危机,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其实是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同时缓解社会矛盾,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罗斯福的下列措施中无法用来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向减耕减产的农民发放补贴 B. 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 C. 规定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 D. 禁止雇佣16岁以下童工 ‎18.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当年,罗斯福总统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1938年,国会又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这说明 A. 保护劳工的理念有所发扬 B. 劳资矛盾得到全面的解决 C. 新政的重心转向社会保障 D. 最高法院的做法违反宪法 ‎19.罗斯福在签署《国家工业复兴法》法令时说,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项法令 A. 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 B. 完善了失业保障制度 C. 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 D. 旨在保护工人的权利 ‎20.下图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结合所学分析,促进1994—1999年间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①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②增加政府开支、裁减雇员、适当减税 ‎③政府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④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扩张,使得每一个国家都更难不受到距离遥远的地方所发生的事件的影响。在经历了25年的显著增长之后,1974年西方经济繁荣突然陷入停顿。导致这次经济衰退的直接因素是 A. 中东石油禁运,国际油价暴涨 B. 国家干预经济,财政赤字剧增 C. 建设福利国家,民生开支过大 D. 技术革命兴起,经济深度调整 ‎22.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 A. 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 B. 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C. 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 D. 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 ‎23.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三则材料均反映出哪种经济现象的特点 A. "福利国家"制度 B. 知识经济(新经济) C. 经济全球化 D. 第三产业 ‎24. 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 “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 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 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25.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1990年在任)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A. 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 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 完善“人民资本主义”‎ ‎26.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 A. 提倡“新经济” B. 发展社会主义 C. 建立福利国家 D. 实施计划经济 ‎27.到1982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100%,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90%,钢铁、造船等行业的国有化率在80%以上。这反映出二战后的法国 ‎①国有经济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②国有制是一种重要的所有制形式 ‎③政府加大了干预经济的力度 ④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国家主导色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8.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某一国家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一国家是 A. 中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日本 ‎29.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30.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31.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32.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33. 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选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 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 ‎34.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 A.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C.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滞胀”型危机得以缓解 ‎35.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36.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37.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38.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1950年 ‎1970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 联邦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39.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 )‎ 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40.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 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 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41、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汴京街道上有少量“正店”,即获得了政府特许酿酒权的酒店,其余则有众多“脚店”,他们需要从正店买酒。据记载,当时汴京有七十二家正店,脚店则有成百上千。据此史料可以推断出(  )‎ A.北宋的餐饮行业受政府的有效管理    B.专卖制度是北宋政府的增收途径 C.脚店的规模和经营水平都不及正店    D.饮酒之风在北宋发展得日益壮大 ‎4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43、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44、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45、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二、(材料题)‎ ‎4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二: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11年间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什么(1分)。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1分)为此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3分)‎ 历史测试答案 ‎1、【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主义原则体现在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发展,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根据材料英法德意美等国家相继提高关税可知,自由主义原则遭到破坏,D选项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选项排除。新重商主义政策,是一种扩大商品输出的主张,实际上就是扩大市场需求,防止经济衰退,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政策,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无关,B选项排除。20世纪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破裂说法错误,C选项排除。‎ ‎2、【答案】A ‎【解析】表格显示经济危机涉及的国家较多,说明影响范围广,从工业下降、外贸缩减以及失业人数多可以看出经济危机破坏性大,故A项正确;材料中世界受到影响,说明不是只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法国经济危机时和过去相比,并不是破坏性小,故C项错误;材料中分析的是经济危机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点睛:‎ ‎3、【答案】C ‎【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时,资本主义世界正在经历空前的经济危机,美国国会修订进口税率,部分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这无疑会加剧各国的关税战,从而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故C项正确;这不利于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故A项错误;该措施加剧了经济危机,故BD项错误。‎ ‎【点睛】理解“美国国会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提高关税的措施。‎ ‎4、【答案】A ‎【解析】【详解】由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图可以看出,总体而言,美国生产指数的增长远远高于工资指数的增长,这导致工人的购买力远远低于商品的提供能力,从而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所以容易诱发经济危机,故选A;材料没有反映政府适度干预的信息,排除B;从图中来看,工人的实际收入在总体上是提高的,排除C;图中工人收入低于经济增长,排除D。‎ ‎5、【答案】A ‎【解析】【详解】材料中“小苗……去经历外界的风雨” 比喻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这正是胡佛处理经济危机时坚持的观点。故A项正确。罗斯福主张干预经济,与材料意思不符。B项错误。“福利国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凯恩斯主义主张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与材料意思不符。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6、【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面对爆发于1929 年的经济大危机,胡佛总统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经济危机加深。人民由于生活水平下降,对胡佛总统极尽嘲笑之能事,容易判断选B。A项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胡佛总统没有实行福利政策;D项错误,是对胡佛总统的不满,不是纪念。‎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美国·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及结果 ‎7、【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大萧条”引发了政治危机,即“大萧条”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向了崩溃的边缘,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大萧条”意味这凯恩斯主义将起作用而非失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仍然是资产阶级掌权,不具备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基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引发了政治危机而非资本主义制度失去活力,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8、【答案】A ‎【解析】“城里人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实质是一种虚假繁荣,导致经济危机发生,A正确;C中根本原因错误;C中是促使;D中说法错误。‎ ‎9、【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3年……建立民间资源保护组织,其任务是植树、建设森林步道和营地、消灭森林火灾等”可知美国提供的是就业岗位,体现的是以工代赈,C选项符合题意。复兴工业、整顿银行、调整农业均与材料无关,ABD选项排除。‎ ‎10、【答案】C ‎【解析】材料中图片显示企业失业保险,属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措施,故C项正确;图片显示不是恢复工业生产,故A项错误;以工代赈属于救济措施,故B项错误;保护劳工权利属于企业劳资关系,故D项错误。‎ 点睛:‎ 财政金融体系 令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管制证券业 工业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农业 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社会福利制度 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 社会立法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11、【答案】C ‎【解析】【详解】罗斯福新政为了规范企业生产实行悬挂蓝鹰标识,这项措施属于《工业复兴法》的内容,C正确;A是社会保障的内容,排除;B和D属于劳动关系调整,排除。‎ ‎12、【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调整劳资关系的立法由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得不承认反映了司法独立传统受到挑战,总统行政权力扩大,故A项符合题意。B项,最高法院支持新政法案不代表美国三权分立的制衡体制受到破坏,排除。C项,题干并未体现行政权力介入司法,排除。D项,调整劳资关系的立法意在缓和社会矛盾,并不代表工人阶级权益全面得到保护,排除。‎ ‎13、【答案】A ‎【解析】【详解】材料“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首先在金融领域整顿银行业,故A正确;工农业领域的新政在银行业之后,故B错误;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也在整顿银行业之后,故CD排除。‎ ‎14、【答案】A ‎【解析】【详解】美元贬值可以增加美国商品的出口,有利于美国开拓国际贸易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美元贬值后无法继续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故B项错误。美元贬值是为了打开国外市场,促进商品出口,而非刺激国内消费市场,故C项错误。第二次美元贬值后,美国的金融霸主动摇,故D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详解】注意题目限制是“此材料旨在表明”即其最核心的意思,而非部分角度。根据“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表明“以工代赈”促进了消费,利于解决产销矛盾,故C正确;“以工代赈”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保护民众自尊,但不符合“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以工代赈”受资本家大力支持,排除D。‎ ‎16、【答案】B ‎【解析】“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表明新政符合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故B正确;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故A错误;CD材料未体现,排除。‎ ‎17、【答案】D ‎【解析】【详解】由材料“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其实是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可知是通过财政赤字,增加社会所需货币量来缓解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矛盾,ABC都是采取增加货币量和财政赤字来缓解社会矛盾,题干要求选择不能印证此观点的措施,故ABC不选;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童工,是保护童工,与材料无关,符合题意,故选D。‎ ‎18、【答案】A ‎【解析】【详解】《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制度的约束强制企业维护工人的权利和尊严,虽然被判违反宪法,但是《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一批维护工人利益的法案相继颁布,这说明但是美国保护劳工的理念有所发扬,故A项正确;劳资矛盾仍然没有全面的解决,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重心仍然是在工业上,故C项错误;最高法院是依据宪法做出的判决,故D项错误。‎ ‎19、【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限制生产规模,防止因盲目生产带来的生产过剩,A错误;B属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排除B;材料说明政府规范工业生产、协调劳资矛盾,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故C正确;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故D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所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重要内容之一是限制生产规模,减少产量,以缓和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20、【答案】B ‎【解析】1994-1999年美国经济发展属于高速状态,是知识经济模式影响,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以及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①③④符合题意,选择B项正确;②属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时期政策,排除。 ‎ 点睛:‎ ‎21、【答案】A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4年西方经济出现滞胀,而它的直接原因就是中东的石油危机,故A项正确。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和福利国家的建设是经济滞胀的长远的深层次的原因,故BC项排除;D项是经济滞胀的影响,故排除。‎ ‎22、【答案】A ‎【解析】材料“1981年”“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在逐步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社会福利,减轻政府负担,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恢复自由放任”;C项说法错误,错在“放弃”;D项与材料相反,排除。‎ ‎23、【答案】B ‎【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遗传基因”“卫星定位”“软件”“因特网”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结合所学可知,知识经济是一种依靠高新技术与高科技发展经济的模式,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福利国家”是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稳定社会秩序的方式,与材料内容无关;C选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现象,与材料内容无关;D选项错误,第三产业是服务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4、【答案】A ‎【解析】第2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的只是我们知道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进入了滞涨时期,即一面经济停滞,另一方面物价在上涨。B项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是在90年底,时间错误,排除B项。C项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和D项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这些都是二战后到70年代中间时期。CD也被排除,因此选A ‎【考点定位】必修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信奉自由主义”的信息可知,撒切尔“改革”不会大力国家干预,只会减少国家干预,A项错误;材料中“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表明,80年代以后(1979—1990年在任)英国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而不是“建立”,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人民资本主义是指发达国家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股票分散化的趋势,但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D。故选C。‎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福利国家”‎ ‎2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建立社会福利国家制度,进行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扩大就业,故C项正确;“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故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西欧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B错误;二战以后西欧各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发展计划经济,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二战以后……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联系所学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分析解答。‎ ‎27、【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1982年,法国的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的国有化程度特别高,说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行业国有化程度高,说明政府加大了干预经济的力度,在经济发展中国家的主导地位突出,故①③④正确。法国国有化程度高,但它的国有经济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特殊的变相的形式,国有制是一种重要的所有制形式, ②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排除ABC,所以选D。‎ ‎2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二战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经济政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因此材料中的国家是日本,故D项错误。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9. C 解析:美国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是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中订立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不断下降,劳资矛盾加剧,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30. 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是调整农业的措施,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抵御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是恢复工业的措施,故C项错误;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发,故D项正确。‎ ‎31. C 解析:如果美国重现经济繁荣,那么人们会因忙于工作而减少去电影院的次数,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中人们大批失业,精神不振,故B项错误;“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说明人们在电影院寻找精神上的慰藉,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艺术特点是反传统和个性化,而题干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2. A 解析:据材料“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可以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的很少,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发挥巨大作用,故B项错误;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实行后才开始实施的,故D项错误。‎ ‎33. B 解析:新政措施之一的“蓝鹰运动”是为了实现工业的复兴,联邦银行是对金融领域进行管理的机构,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署是领导工业复兴的机构,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署是领导农业复兴的机构,故C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领导社会救济的机构,故D项错误。‎ ‎34. B 解析: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是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罗斯福新政是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故C项错误;“滞胀”型危机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之后,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35. B ‎ 解析:材料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法案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这反映出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故选B项;A、D两项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均排除。‎ ‎36. A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是属于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这种现象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之一,“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是国家干预方式的继续,不会取得成果,故选A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之一是通货膨胀,采取国有化措施属于传统的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并且物价也不会下降,排除B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对一般的方法都没有明显的效果,通货膨胀会继续,排除C项;“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也有推行自由主义的内涵,同样不能摆脱这一现象,更不会放弃经济自由,排除D项。‎ ‎37. A 解析:根据“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自二战后推行的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利影响凸显,因此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尼克松声称把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虽提到“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但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时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庞大”,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故C项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恢复自由放任传统,故D项错误。‎ ‎38. A 解析:从表格中美国的服务业由55.1到64.7,日本由42.3到48.4,德国由39.6到45.0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均对各国有贡献,故A项正确;美国的农业由7.2到2.9,日本由26.0到3.6,德国由10.7到3.3,说明各国农业所占比重下降,但无法说明农业衰退,故B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兴起并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不符,故C项错误;由表格中德国的工业由49.7到51.7,比第三产业45.0要高,与工业发展滞后不符,故D项错误。‎ ‎39. C 解析:法国和美国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充分的国家,因此两国的经济结构无根本差异,故A项错误;法国的机器落后不能代表欧洲衰落,且20世纪初,美国的崛起就已显露端倪,故B项错误;材料中工业设备的使用年限及“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说明当时美国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法国,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故C项正确;经济一体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40.【解析】选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并不断调整,20世纪80年代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混合经济”,因此B错误,符合题意。A、C、D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41、【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主要涉及酒店,并不能说明北宋的餐饮行业受政府的有效管理,故A项错误;据材料“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汴京街道上有少量“正店”,即获得了政府特许酿酒权的酒店,其余则有众多‘脚店’,他们需要从正店买酒”和“当时汴京有七十二家正店,脚店则有成百上千”可知专卖制度是北宋政府的增收途径,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只说明脚店需要从正店买酒和数量多于正店,并不能说明脚店的规模和经营水平都不及正店,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酒店买酒问题,并不能说明饮酒之风在北宋发展得日益壮大,故D项错误。【答案】B ‎4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始终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项排除。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项排除。‎ ‎43、【答案】A ‎【解析】由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 社队企业”可知国家在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选A项;1979~1981年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私营企业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完善了”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时间只是刚实行的几年,1982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44、【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与材料中“明清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利,厚于稼穑”是指利,并未涉及农耕技术,故B项错误;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与材料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蚕罢米”是催收田租的时间变化,但没有涉及“地主催收田租”数额减少,因而无法说明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故D项错误。‎ ‎45、【答案】D ‎【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 D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B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 C项。‎ ‎46. (1)疾病:经济大危机。(1分)转变:由以“自由放任”政策为主,转变到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分)‎ 解析: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大危机的角度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角度说明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方式: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法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美国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3分)(分号为分界点,每点1分)理论凯恩斯主义。(1分)‎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英国)……国有化法案……法国……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有化、政府直接投资、经济进行计划指导等方面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凯恩斯主义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 ‎(3)表现: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或答经济“滞胀”)。(1分)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缩减福利国家规模。(3分)(分号为分界点,每点1分)‎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滞胀”的角度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结合所学知识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缩减福利国家规模等方面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