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由高一语文备课组出卷备课组长王翠华老师审定 一、现代文阅读(36)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南北无隙 山水言情 汪为胜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中盖有南北画派之分。归纳而言,北派山水画以布置全山大水为主要特征,推崇刚健苍劲的壮伟之美。画中多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浑厚、杂木丰茂,多取正面山形的崇高正大之感,飞瀑流泉,长松巨木,着意表现雄伟浑穆的意境,同时刻意表现北方山石的质感,石质坚凝,棱角分明,风骨雄浑。从艺术手法来看,格法森严,画家们对待画面中的林木、山石、云雾、烟霭、岚光、风雨、雪雾、人物、关城、寺观、山居、舟船等极为重视,墨法精微。 而南派山水画因南方特定的地形特征,则呈现出草木茂盛、烟云氤氲、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南派山水画崇士气、尚率真、重笔墨而不重实景,画家着力表现江南特有的宁静、平和与烟云秀润之景,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亦反映出文人雅士们关于山水“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精神向往。 南北画派着力点的不同使其形成所谓“南势北气”的风格特征。自近代以来,以傅抱石与陆俨少为代表,在南北画风的融合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他们将中国画北派的雄浑与南派的秀逸相结合,创作出章法新颖、画意深邃、自成一体的绘画。傅氏纸上浇铸笔扫千军绝顶气脉,又有墨色韵律的丰致;陆氏造古新之强悍奇幻云烟,而不乏笔墨精微之精神。而当代画家中,做此融会之工者亦有其人,雷正民先生当属其中之佼佼者。其凭借丰厚的生活素材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在融集南北、推陈出新的绘画创作中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 雷正民的山水画归纳起来,应当说是突破传统形式派别上的区分,通过富有成效的写生方法,经过概括、整理,重新构筑新的山水画秩序。这个秩序既尊重传统的法度,又不拘于传统的窠臼,在立定笔墨为主的基础上,不时引入水彩、水粉或者版画等其他因素融入画中,常给人既朴素自然、意蕴深长又不乏惊艳之处的别样感受。 - 18 - 当然,雷正民的山水画不仅仅是形式语言上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其回归自然的旨趣和对天地人的哲思。从北方灿烂的秋山到南方的古镇桥影,从飞瀑奔腾的浑灏壮宏到幽谷思情的小桥人家,既有峻拔雄奇,又不乏飘逸清新,画家把热爱自然、敬拜自然的深沉情感挥洒在笔墨之间,清晰透彻地表达了画家的文化心理选择,也是艺术上的深情告白。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雷正民的山水画去芜存菁,突出个性。其破笔散锋的斧劈与浓淡墨色的渲染,使得他笔下的山水既有北方山石的气概又兼具南方清丽婉约、浑然天成的气象;二度平面法的构筑方式,赋予了山川在雄浑激荡中也不乏隽永与秀韵的特征;而以泼墨与泼彩表现气象,将恢宏与幽深紧密地结合,确为南北画风融会贯通之佳作。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从艺术风格上看,北派格法森严、墨法精微,南派则崇士气,尚率真,重笔墨而不重实景。 B.北派山水画,以布置全山大水为主要特征,推崇刚健苍劲的壮伟之美,着意表现雄伟浑穆的意境。 C.南派山水画,反映的是文人雅士们关于山水“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精神向往,因而呈现出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 D.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中有南北画派之分,因着力点的不同而形成了所谓“南势北气”的风格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傅抱石的画作既彰显气势又讲究墨色韵律的丰致,陆俨少的画作景物奇幻又不失笔墨精微之精神,两人的绘画都章法新颖、画意深邃。 B.中国山水画南北画风融合之工者,近代以傅抱石与陆俨少为代表,当代雷正民先生当属佼佼者,雷氏作品的艺术成就要高于傅、陆二人。 C.北派山水画中多峻拔雄奇的峰峦、飞瀑流泉、长松巨木,南派山水画则着力表现江南特有的宁静、平和与烟云秀润之景。 D.雷正民能够在融集南北、推陈出新的绘画创作中取得卓越成就,重新构筑新的山水画秩序,得益于他丰厚的生活素材和深厚的艺术素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北方灿烂的秋山、奔腾的飞瀑到南方的小桥人家,雷正民的山水画突出表现了回归自然的旨趣和对天地人的哲思,而不注重对画作形式语言上的把握。 - 18 - B.雷正民的山水画寄寓着他对自然的热爱、敬拜之情,清晰透彻地表达了他的文化心理选择,也是其艺术上的深情告白。 C.雷正民的山水画堪称南北画风融会贯通之佳作,与雷正民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北方与南方山水的特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无关系。 D.雷正民的山水画既尊重传统,又不拘于传统,在立定笔墨为主的基础上,注重引入水彩、水粉等其他因素,常给人别样的感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花瓷细腰鼓 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飞扬。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沦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侧。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很敬重。 - 18 -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青花瓷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香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 18 -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描写了鲁老师居住的“小四合院”,青红的小院、飞扬的槐花相交织,渲染出神秘阴森的氛围,烘托出鲁老师离群索居的特点。 B.作者以“眉间坊”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开头部分又特别交代航拍镜头下“人字的那一撇”,暗示了与“做人”相关的小说主题。 C.作者描写鲁老师击鼓时“鼓声穿云裂石”“满面沧桑”这一场景,意在表现鲁老师技艺的高超,以及众人对鲁老师文化人身份的敬畏。 D.“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是因为鲁老师觉得老宋得到自己的真传,可以和自己一样打鼓念旧词而感到欣慰。 5.小说中三次出现“七里香”,第一次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爬满七里香”,表现鲁老师小院的生活环境,其他两处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6分) 6.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2017年的这场冬季流感,比以往来得更早,也更猛烈——从11月开始逐渐进入高发期,持续三月至今,几乎横扫全国。 国家卫计委的权威数据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检测阳性率在2017 - 2018年冬季“均显著高于既往三年同期水平”。 不惟中国,北半球国家大多未能幸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拉响警报,全美流感在13年内首次达刭“广泛传播”级别,2018年的流感可能“非常严重”。2018年第一周,英国流感的全科医生咨询率上升了78%。 病毒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一再提醒各国防控人禽流感和流感大流行,但他们无法预测新的流行何时发生,正如一位国外流感专家所言:“只闻钟声嘀嗒,而我们却不知道时间。”卫生部门也多次召开各类研讨会、防控工作会,加强人禽流感和流感大流行的防控措施。 在全球共同抗击流感的道路上,中国公共卫生体系更受到了多年不遇的严峻挑战。南方周末记者试图还原这场“跨年流感”的侵袭路线,探讨流感病毒兵临城下之际,政府、学界与民众能准备什么,又能避免什么。 (摘编自《南方周末:大流感启示录》,有删改) - 18 - 材料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IN1也就是甲型一种。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正通过其“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密切监测全球的流感形势,这包括监测季节性流感、人畜共患型流感和罕见的流感大流行。 “疫苗接种是降低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主要干预手段,”张文庆说,“流感疫苗在过去几十年中验证了技术成熟和安全性,并获得各国医药监管机构的许可。为寻求防护,民众首先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每年,世卫都基于对下一个季节流感病毒流行株的预测结果提供全球流感疫苗株的推荐意见,各国疫苗企业根据预测结果生产当年的流感疫苗。 根据世卫发布的2017年~2018年北半球流感季疫苗构成推荐意见,本流感季三价流感疫苗应涵盖两种甲型(H1N1和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一个谱系。目前,中国使用世卫推荐的三价流感疫苗。 张文庆说:“本季三价流感疫苗含有的乙型流感毒株成分,并非是中国占流行优势的Yamagata系毒株。但即使流感疫苗与流行株并不紧密契合,流感疫苗仍可以对不同但相关的流感病毒感染者提供保护,预防与流感相关的疾病。” 对普通民众而言,张文庆建议,勤洗手并用正确的方法擦干;咳嗽或打喷嚏时遮盖口鼻;发觉不适、高烧与其他流感症状时及早自我隔离;避免与病人紧密接触等。此外,对已出现严重症状或持续出现与流感感染相关的症状如肺炎、败血症时,应该寻求医疗咨询,尽早接受治疗。 (摘编自新华网,有删改) - 18 - 材料四: (摘编自《南穷周末:大流感启示录》)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反映了2017年冬季流感的诸多情况,危害大,影响面广,级别高,预测难度大,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B.材料二给流感下了定义,介绍了流感的传染源、临床症状、危害人群等情况以及秋冬季流感还有直接致人死亡的危害。 C.材料三主要提及流感疫苗的接种、生产以及流感疫苗的型号等情况,从中可以看到世界卫生组织为流感防治做了许多工作。 D.材料四中,从“全国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图来看,疫情在冬季大致呈现出一种快速上升到急速下降的趋势。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仅是中国,大多数北半球国家也遭遇了2017年的冬季流感,英美两国关于此次流感的相关信息显示出这场流感的严重性。 B.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流行。流感的临床症状十分明显,患者反应剧烈,应及时就医。 C.世界卫生组织密切监测全球的流感形势,拥有“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可以预防季节性流感等流感的流行。 D.本季三价流感疫苗含有的乙型流感毒株成分,不是Yamagata系毒株,不能对不同但相关的流感病毒感染者提供保护。 9.材料一的最后说,“政府、学界与民众能准备什么,又能避免什么”,根据你的阅读认识,谈谈这三者各应做些什么。(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1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9分)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再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①皆争,意日:“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②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籍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时诏赐降胡子缣③,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④郎。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删改) 【注】①掾:属官,属员。②臧:“赃”的古字。③缣:细绢。④贳:赦免,宽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克:约定 B.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 伤:同情。 C.坐臧千金,征还伏法 伏法:判死刑 D.帝怪而问其故 怪:责怪,不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8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了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指平调官职,“左迁”就是降低官职, “右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后就有了贵右贱左的习惯,如“豪右”。 C.盗泉:古泉名。古有“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后遂称不义之财为“盗泉”,以不饮盗泉表示清廉自守,不苟取也不苟得。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就职治事,因而后多指政事言。如“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钟离意勤政爱民。他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他任县里事务时,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B.钟离意是个仁义良吏。在大司徒侯霸府时,钟离意命令属下遣送囚徒,当时正值寒冬,钟离意就动员弘农县给囚徒制作棉衣,县里不得已照办了。 C.钟离意很仁慈。面对服罪的檀建,没有处罚他,而是放他回去休长假。檀建回家后,父亲认为儿子的罪过应当以命相抵,就让他服药而死。 D.钟离意不贪恋财物。接受赏赐之物后不拜谢,皇帝觉得他很清正,不但不怪罪,反而加赏他库钱三十万作为奖励。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广殓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5分) (2)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9分)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②一片。 【注】①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②语出《列子•黄帝》: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再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 - 18 -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词第一句中“湖边春色”既是起兴点,又为后面感受“东风”、观看“杨柳”、坐“湖船”做铺垫。 B.春日到来,作者情不自禁地向他人“问讯”湖上的景色,想象自己在湖面上乘船游玩,观赏春景。 C.上阙中的“又”字,既有作者对时光流逝、回顾历经坎坷的感慨,又重来此处的欣喜。 D.“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描述转入议论,表达词人看惯世事纷争,无奈去到美好风物中寻求解脱。 15.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悠远,颇有韵味,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柳永在《雨霖铃》下片中用 感慨个人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2)蔺相如的舍人甘心追随蔺相如的原因是: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的感慨,将江山之盛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 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全正确的是(3分)( ) ①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鸿隽的业绩和思想在中国现代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有关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论述至今还具有振聋发聩的思想穿透力和行动感召力。 ③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己由14颗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其网络实现全球覆盖计日程功。 ④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为了一条重要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⑤这家博物馆展出了馆藏古董和名画,其精品数量大概只有巴黎的卢浮宫可与之分庭抗礼。 ⑥面对新的国际政治形势,中国必须坚持韬光养晦 - 18 - 的战略,同时,中国外交需要在新的层面有所作为。 ⑦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佛教厅内,各种美轮美奂的佛教精品,诉说着曾经拥有的辉煌与平淡,让人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气息。 ⑧约有半数的欧洲失业者及四分之一美国失业者已经6个月以上未能找到工作。各国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⑨“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校方解释此标语改自儒家经典《大学》,但仍有网友对此不以为然。 ⑩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⑨ C.①⑤⑧⑩ D.②④⑤⑨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2010年春晚人气最旺的当属解散多年又重聚的小虎队。“小虎队”这个演唱组合的名字,对80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系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空白。 C.二孩政策在全面放开后,“能不能生二孩”“该不该生二孩”“生二孩后怎么办”之类的话题一直被民众热烈讨论。 D.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用充满人民性的思想内核,诠释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包含的朴厚深情和强大说服力。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 ,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父亲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 18 - 正如同无条件的母爱一样,有条件的父爱有其积极的一面, 。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 21.下面是辩论会决赛的辩词,请根据提示作答。(5分) 反方二辩: 我们问的是应该做红花还是想做红花? 正方二辩: 人类总是有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我们应该以红花为目标,做绿叶的人也想做红花,做绿叶的只是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而已。 反方二辩: 对方误认为红花才能令社会进步,其实绿叶的团结精神亦能推动社会进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做红花,中国那么多人有又多少能做红花呢?不是只有红花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绿叶也起作用。请解释。 正方三辩: 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 反方二辩: 正方二辩犯了严重的错误,要以红花为目标,就并不代表去做红花。对方也默认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红花。 正方四辩: 绿叶是团体合作,绿叶在合作中,也想突出自己成为红花。 主持人: 时间到。下面有请正方二辩提问,请。 (掌声) 正方二辩: 奥斯卡金像奖中有一个奖,是男女配角,那你们认为他们是红花还是绿叶呢? 反方一辩: 是绿叶。 正方二辩: 为什么你们认为是绿叶呢? 反方二辩: 他是一片出色的绿叶,象雷锋一生都在默默地为人们服务,而去世后一直被人们传颂,他是绿叶,而不是红花。 问题:(1)反方的辩论立场: 。 (2)双方的辩题: 。 (3)主持人话语下面,正反双方均运用了: (论证方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 美国作家富尔格姆在《信条》一文中说自己做人、做事的信条是从幼儿园学到的。下边是他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有东西大家分享。公平游戏。不打人。收拾好你自己的东西。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便后冲洗。每天睡个午觉。当你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2)“十八大”以来, 国家积极倡导“一带一路” - 18 - , 推进贸易自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不久前美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针对中国开出500亿关税的贸易惩罚,对此,中国声明“我们不想打贸易战”,之后,两国商务部门进行磋商,中止打贸易战。可是,近日美国又推翻两国商议的结果,再次对中国施行500亿关税惩罚。中国也采取对等措施,加以回应。 要求:综合材料(一)和(二)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18 -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解析: 从文意看,“呈现出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的原因是“南方特定的地形特征”。此项中“文人雅士们关于山水‘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精神向往”和“呈现出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参考答案:C 2.解析: “雷氏作品的艺术成就要高于傅、陆二人”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傅抱石、陆俨少与雷正民在南北画风的融合上都做了成功的探索和尝试,并没有比较傅、陆二人与雷正民艺术成就的高低。 参考答案:B 3.解析: “而不注重对画作形式语言上的把握”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雷正民的山水画不仅仅是形式语言上的把握,更重要的是……”。 参考答案:A 4、B(A “神秘阴森”不恰当,应是古朴、幽静、优雅。C“意在表现鲁老师技艺的高超,以及众人对鲁老师文化人身份的敬畏”错,更多表现鲁老师的伤痛和感慨。D“是因为鲁老师觉得老宋得到自己的真传,可以和自己一样打鼓念旧词而感到欣慰”,原因分析不全面,应该是老宋和众人领受到传统文化而使鲁老师感到欣慰。) 5、第二处:以“七里香花瓣”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生命的衰颓。 第三处:以“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形象地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对眉间坊人的深远熏染。(一点2分,两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 6、①人物形象上:“花瓷细腰鼓”暗示鲁老师身世不凡,击鼓念经的场景,暗示出他儿孙不孝和人生沧桑。 ②主旨表达上:围绕“花瓷细腰鼓”,老宋关心鲁老师而学会击鼓,众人在熏染中学会念经,凸显了人性的美好和对传统文化道德的敬慕。 ③社会意义上:鲁老师后人打听“花瓷细腰鼓”又惭愧离去,前后对比,引发了对孝道的拷问。(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7.B.【解析】“直接致人死亡”错。原文为“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8.A.【解析】B“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流行”指流感甲型病毒,此处以偏概全;文中流感临床症状还有“轻度呼吸道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反应可能就不太剧烈了。C“预防”说法不当,文本只提到“监测”。D.“不能对不同但相关的流感病毒感染者提供保护”错误,原文是“仍可以对不同但相关的流感病毒感染者提供保护”。 - 18 - 9.(1)政府:国家卫计委等部门要做好流感数据的采集工作,提醒民众注意防控,推动防疫工作开展,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以迎接更大的挑战。(2)学界:力争预测流感新的流行时间,研究更为安全有效的疫苗。(3)民众:流感高发期间,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发现症状,既要注意自我隔离,又要避免与患者紧密接触,避免被传染,积极接受疫苗接种。(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每点给6分) 10.D 怪:觉得奇怪,意动用法。 11.B “迁”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 12.D 没有接受财物“委地”扔在地上,“加赏”不对,是“更”改赏。 13.(1)防广安葬母亲完后,果然回来坐牢。钟离意秘密地上报其事,防广竟减除了死罪。(得分点:讫,完;状,情况;论,罪行) (2)如果把懒散大意当作过失,那么我的职位高,罪责应较重;尚书郎职位低,罪责应轻一些,错误全在我一人,我应当首先被判罪。(得分点:愆,罪;咎,过错;坐,判罪) [译文]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少年时做过郡督邮。当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的,府下登记在案考察。钟离意封还记载时,进去对太守说:“明晓政令教化的根本,由身边的人推广到远处的人。现今应该先清理府内,暂且把考察远县细微的过失放松一些。”太守认为他很贤能,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建武十四年(公元39年)会稽发生大瘟疫,死了的人用万来计算,钟离意亲自隐恤,经营供给医药,所属地区的百姓绝大多数受到了他的救济。 钟离意被单荐为孝廉,再次升迁,征召到大司徒侯霸幕府。朝廷下诏要送囚徒到河内,时值隆冬天寒,囚徒患病不能行走。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就让县里替囚徒制做棉衣,县里不得已给了他,但上书朝廷报告,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光武帝得到奏章,给侯霸看,并说:“你所派的掾吏良心竟这么好啊,的确是个好官吏。”钟离意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锁,听任他们随便走动,但规定了到目的地的日期,囚徒们按期到达,没有一个违背的。 后来授职为暇丘县令。官吏中有个叫檀建的偷窃县里的东西,钟离意屏退左右私自问供,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心加刑罚,遣送他回家令他长期休假。檀建的父亲听到了,替檀建安排了酒席,对他说:“我听说无道之君用刀杀人,有道之君用义代替杀人。你有罪,命该如此。”于是令檀建服药而死。建武二十五年(公元50年),升为堂邑县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被捕入狱,他的母亲病死了,防广哭泣不能进食。钟离意哀怜他,于是让防广回家,使他能为母亲办理丧事。丞椽都争论不能放人,钟离意说:“罪人是我放回的,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你们。”于是就放他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完后,果然回来坐牢。钟离意秘密地上报其事,防广竟减除了死罪。 - 18 - 显宗即位,钟离意被征拜为尚书。这时交阯太守张恢,因贪赃千金之罪,征回京师伏法。钱物等用簿本记载没收交大司农,朝廷下诏将赃物赐给群臣。钟离意得到一些珍珠,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拜赐。显宗奇怪而问其原故,钟离意回答说:“我听说孔子忍渴不饮盗泉之水,曾参听到‘胜母’的地名而回车,讨厌其名字哩。这些肮脏的宝物,的确不敢拜受。”显宗感叹道:“尚书的话多么清正啊!”于是改以库钱30万赐给钟离意,又升任他为尚书仆射。 当时,皇帝下诏赐予投降的胡人后代细绢,负责文案的尚书把细绢数量的十误写为百,皇帝看到司农呈上的文案,大怒,召来尚书郎,准备杖打他,钟离意于是进来叩头说:“失误,常人都能够容忍,如果把懒散大意当作过失,那么我的职位高,罪责应较重;尚书郎职位低,罪责应轻一些,错误全在我一人,我应当首先被判罪。”于是脱去衣服准备接受杖责。皇帝怒意消除,让钟离意戴好帽子并赦免了尚书郎。 钟离意做官五年,用仁爱恩德感化人,百姓多富足,后因长期卧病死于任职期间。 14. B【解析】B项,“问讯”理解不准确,“问讯”是“问候”的意思,目的是表达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从全词看词人已经到湖边。 15.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静。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了蓬勃的生气画面; 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 ③化用典故,沙鸥飞起寄寓着"鸥鸟忘机"(典出《列子•黄帝》)、与鸥同盟之意,表达作者决定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 3 分,手法 1 分,解释 2 分) 【全词赏析】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问讯",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湖边",点明远道而来,刚至湖岸,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春色",形容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乃下文"东风"、"杨柳"之引笔。"重来",说明是再次来此,表明"问讯"实是有意重访。"又是三年",不仅突出相别的确切时间,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一个"又"字,内涵复杂,既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历经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对再次来此的欣喜。词人酷爱自然之情,潇洒出尘之姿,就在这质朴明快、语近情深的起句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全词飘逸清朗的基调。 - 18 - 如果说起首两句是从词人有意重访的角度而言,三四两句则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描画出上船离岸乘风过湖的情景。"东风"、"杨柳",都紧承"春色"发展而来。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擦着我面。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词人那种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就这样得到了淋漓酣畅的表现。 上片以作者自己与风物的互相映衬,表达了重访三塔湖离岸登船之际的快意感受;下片则以世路与湖亭的强烈对比,抒发了置身寒光亭时的悠然心情。 "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描述转入议论,看似语意突兀,实是一脉相通。"世路",是一条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路,与眼前这东风怡人、杨柳含情的自然之路岂能相提并论。然而,词人说是"如今已惯",这不仅表明他已历尽世俗道路的倾轧磨难,对权奸的打击、社会的黑暗业已司空见惯,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因此,"此心到处悠然",也就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词人由爱国志士而成江湖处士,无奈去到和谐美好的大自然中寻求解脱,内心悲愤难言,却说"到处悠然",可谓语近旨远,沉郁至极,与那"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辛弃疾先后同调,从而铸成凝聚全词主旨的警句。 结尾两句,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词人撇开"世路",来到寒光亭上,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陶醉着词人的心胸。特别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典出《列子•黄帝》)与鸥同盟的深意。如果说上片以问讯春色和风物含情写出了物我一体的美妙境界,那么,下片就以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而这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从而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粱的结笔。 16. 1多情自古伤离别 2 徒慕君之高义也 3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4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17. D ①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此处不合语境需要,故错误; ②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③计日程功:程,计算。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使用正确。 - 18 - ④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用在此句不妥,可改为“毋庸置疑”。 ⑤分庭抗礼,二者地位平等,不能用来形容数量。此处使用错误。 ⑥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使用正确。 ⑦美轮美奂:形容建筑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⑧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本句感情色彩与语境中的失业势头相矛盾; ⑨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使用正确。 ⑩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贬词褒用,故错误; 18. B A不合逻辑,“这个演唱组合的名字,对80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主客倒置; C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在”应放在“二孩”之前。 D项,“诠释”和“说服力”搭配不当; 19. C【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第一处画横线处应是对“闲情”进行解释,由后面的“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可知,该处应说会做什么,故应填④句,据此可排除A和D两项。第二处画横线处由后面的“去水边品茗”可知,该处应交代行为人,故应填①句,据此可排除B项。因此答案为C项。第三处画横线处由前面的“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中交代时间的词语可知,该处应交代夜晚,故应填③。第四处画横线处揭示丰子恺画作的意境,应填②句。 20. (1)父爱是有条件的爱。(2)也有其消极的一面。(3)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 21. (1)人应该做绿叶(2分) 人应该做红花还是绿叶(2分) (3)举例论证(事实论证) (2分) - 1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