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南宁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段考 文科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春秋时期,晋文公创立六卿制,掌管晋国政治、军事和外交事务,按照“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晋国六卿制( ) A. 是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 B. 为晋国分裂埋下的隐患 C. 是西周分封制度的延续 D. 是秦朝九卿制度的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晋国实行六卿制,六卿制实行“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共主国政,容易专权,故为晋国分裂埋下的隐患,B项正确。六卿制的创建有利于巩固晋国霸业,而不是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排除A。六卿制实际上是对分封制度的破坏,排除C。六卿制与秦朝的九卿制度没有任何关系,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 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 A.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 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 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 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答案】C 点睛:关键点在于理解秦朝三公九卿制的职责划分。不要被材料中的元朝而迷惑,试题考查秦朝官制。 3.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 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 B. 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 C. 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 D. 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可以看出,这是先人对自然的一种理解和态度,并在后续的生活中指导自身的生活,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C选项错在本题与重农抑商无关;D选项没有体现出“二十四节气”产生背景。 4.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等级秩序思想,但不乏平等思想的主张和要求,儒家在意识到人有差别的同时也主张人格的平等,这种人格平等精神主要表现在( ) A. “有教无类”“法不阿贵”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D.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答案】B 【解析】儒家思想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B项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法不阿贵”属于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人格平等”不符,故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5. 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 国家的积贫积弱 B. 理学思想的影响 C. 民族融合的加强 D. 战乱的频繁发生 【答案】B 【解析】宋代理学思想兴盛,文人不再是“奢华、艳丽、裸露”,而是受到理学清高思想影响,强调气节、高雅的风度,故B正确;国家的积贫积弱不会影响知识分子风度,故A错误;民族融合的加强主要是少数民族影响,故C错误;战乱的频繁发生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主要原因。 6. 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 ) A. 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 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 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 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答案】A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思想意识,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 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即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A正确;B、D是黄宗羲思想的特点,不是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造成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C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7. 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 ) A. 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 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C. 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 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 【答案】B 【解析】材料观点认为西学传入中国使得中国传统科学得到了复兴,这个观点表明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中国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有着明显的区别;C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说法错误,与材料的表述无关。 8. 在明淸小说《镜花缘》中,女孩子们走到一起,时常开起“得贵婿”“有姐夫”之类的玩笑,表现了青年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 文学具有强烈批判色彩 B. 儒家统治地位的动摇 C. 文学创作关注百姓生活 D.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明淸小说……得贵婿……有姐夫……表现了青年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明清时期女性追求爱情,体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并不能体现强烈批判色彩,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儒家统治地位没有动摇,故B项错误;《红楼梦》和《镜花缘》也不是关注百姓生活的作品,故C项错误。故选D。 9. “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毕阿斯把人的好行为归于上帝。他还说过:“挣钱的工作最使人快乐。”他认为只有人们富裕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这反映了他( ) A. 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B. 以大量的财富支持城邦 C. 以人为中心关注世界 D. 要求人民听从上帝的安排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挣钱的工作最使人快乐”这一内容,说明了毕阿斯鼓励人们去挣钱,鼓励人们追求富裕的生活。毕阿斯的思想议论反映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所以,本题选择C项。A、C、D三项的说法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排除。 10. “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它方面相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与之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言论,与该言论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 “未经谨慎权衡的生活就不值得去过”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 D. “谁来监督这些监护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从人的内心寻求规定自然的原则和根据,属于人文主义,谨慎权衡是反映人的内心思考,选A与该言论精神实质最为接近,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未体现人的内心,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未体现人的内心,不符合题意,排除;“谁来监督这些监护人”强调了人性的不足,和材料主旨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1.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写道:“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由此可见,亚里十多德主张( ) A. 积极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B. 城邦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C. 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和参会人数 D. 根据财产多寡重新划分公民等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里士多德主张农民不需要参加政治管理,因为他认为农民大多数人并没有政治素养,因此潜台词是主张精英治国,B项正确;农民极少参加公民大会,但是农民仍然是最好的公民,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和参会人数,排除C;D项属于梭伦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D。所以选B 12. 研究者发现瑞典、丹麦、荷兰、德国以及英国的一些地方在1700年以前就达到半数男性脱盲,而意大利、 西班牙、法国南部则要等到19世纪甚至20世纪。与这种差异相关的是( ) A. 宗教改革 B. 商业革命 C. 重商主义 D. 启蒙运动 【答案】A 【解析】材料“意大利、 西班牙、法国南部则要等到19世纪甚至20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关,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 13. 伏尔泰说:“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 的人。”这反映了他主张( ) A. 反对君权神授 B. 维护私有财产 C. 反对专制统治 D. 追求天赋人权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伏尔泰的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主要是对题干的理解,伏尔泰认为受到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可知是对当时专制统治的否定,故C项正确;ABD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 14. 它们是对经典物理理论的突破,对传统的错误或狭隘观念的否定。扩大了人类所认识的自然界的领域,并极大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带来了物理学及其他学科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导致一系列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材料中的“它们”( ) A. 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B.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C. 使近代科技出现质的飞跃 D. 导致学科日益综合化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它们”是指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它们发展了经典物理学,弥补了经典物理学在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面前的空缺,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使现代科技出现质的飞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而非学科日益综合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5. 据史蒂芬·法辛《艺术通史》记载,1874年,一群被巴黎沙龙拒绝的画家自行举办“艺术家、画家、雕刻家无名社团联展。”他们的作品不随时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绘画技法也有创新。后人称“他们的画作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标志者现代艺术的发端。”这次联展的著名作品是( ) A. 大卫《马拉之死》 B. 梵高《夜间咖啡馆》 C. 莫奈《日出·印象》 D. 修拉《大碗岛上的周日下午》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874年……作品不随时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绘画技法也有创新……标志者现代艺术的发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印象画派的特点,大卫《马拉之死》属于新古典主义,故A项错误;梵高《夜间咖啡馆》虽然属于印象派,但作品画于1888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莫奈《日出•印象》作于1874年,是印象派的代 表,故C项正确;修拉《大碗岛上的周日下午》作于1886年,故D项错误。故选C。 16. 在中国历史上,直至辛亥革命之后,追求平等、自由权利的人们才第一次明确地运用一套与专制主义截然对立的理论和制度体系去动摇专制主义的正统地位。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历史 D. 彻底地完成了反封建任务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辛亥革命之后……追求平等、自由权利的人们才……去动摇专制主义的正统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人们才去动摇专制主义的正统地位,故B项正确;“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地完成反封建任务,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追求平等、自由权利的人们”,学生应该正确理解这反映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现象,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7. 1927年6月,潘光旦在《时事新报》上刊登“中国之家庭问题征求答案”的问卷调查。其中关于大小家庭制,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占40.5%,主张采取小家庭制供养祖、父辈生计但不同居者占61.8%,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64.7%。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传统大家庭制的家庭养老送终的亲情观念被否定 B. 南京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法令力推小家庭制 C. 近代社会新思潮熏陶下的人们普遍认同小家庭制 D. 对家庭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对于采取“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64.7%”说明虽然新思想传播,但是仍然普遍认同小家庭制,故C正确;A中否定不符合题意;B与史实不符,当时民国政府没有采取该措施;D中社会主义改造是建国之后。 18. 胡适说:“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这是文学史的通例。”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通例”的是 A. 《国风》 B. 《离骚》 C. 《红楼梦》 D. 《狂人日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民间的生活、男女爱情题材是文学创作发展的源泉,“这是文学史的通例。”可见材料与现实主义文学有关。《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国风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因此选择A。B《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排除。《红楼梦》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史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内容不符合,排除C。《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一个“迫害狂”患者作为主人公,以狂人的病情和意识的流动作为具体的内容,通过对其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普遍的“吃人”现象,借狂人的口抒发了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揭露和颠覆。D内容不符合材料特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诗经》 19. 有学者指出,道光年间(1820—1850年)的士大夫阶层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在那个时代,虽然也有少数人看亊较远、 较淸,但是他们怕淸议的指摘,默而不言。这种现象( ) A. 显示了知识分子的清高 B. 源自于政府的高压政策 C. 不利于中国近代化开启 D. 是对淸政府的无声抗议 【答案】C 【解析】由材料“虽然也有少数人看亊较远、 较淸,但是他们怕淸议的指摘,默而不言”可知,当时士大夫怕事,不敢改革,这就不利于中国近代化,所以答案选C,排除A;B是原因,而材料意图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D是对材料具体的描述,排除。 20. 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 A. 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B. 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 C. 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D. 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答案】A 【解析】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体现了当时张之洞不满现状、期待改革,在思想上与维新派有诸多相通之处,故A项正确;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材料中没有体现戊戌变法,故D项排除。 21. 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亊也。”由此可知,陈独秀( ) A. 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 B. 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 C. 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 D. 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朿缚,倡导女性解放 【答案】C 【解析】从“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中国当时主要问题在于思想上,所以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对象就是封建思想文化,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科学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更注重的是伦理革命;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22. 1921年,孙中山在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时认为“马克思主义里面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中国的经典学说早在两千年前就都已经说过了”,而自己的三民主义才是“造成新世界之工具”。“共产之在苏俄行之,而在中国断乎不能”。此言论表明孙中山( ) A.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 坚持用资产阶级纲领来改造中国 C. 不愿联俄联共 D. 主张发展三民主义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孙中山认为共产主义思想不适合改造中国,说明他仍然坚持资产阶级思想改造中国,故B正确;A与题意不符;C与事实不符,孙中山是联合俄国;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提出,故D错误。 23.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 A.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C. 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 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毛泽东发动农民暴动,如果失败可以走向山村,实际上是走与“城市暴 动”相反的革命道路,故D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提出是井冈山时期,此时属于大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故B项错误;材料这还没有提及武装斗争的信息,故C项错误。 24. 1952年和1953年,国家通过从各方面调集专业人员,提前一年毕业分配理工科大学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其人数有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一措施旨在( ) A. 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 完善地质勘探工作 C. 实现教育体制改革 D. 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答案】D 【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要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因此需要大批工业战线的技术人才。故答案为D项。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A项;B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点睛:本题的解答要根据时间信息“1952年和1953年”,联系当时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和任务来分析确定正确答案。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贱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在一切的正中,坐着太阳,如登宝座。在这最美的神庙里,要这个发光体能同时照明一切,还能有更好的位置来放它吗?它被叫做明灯、精神、宇宙主宰,都很正当。……他如坐在皇座上,管理他的儿女们,就是绕着他转的那些行星。地球有月球为她服务。 ——哥白尼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背景。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哥白尼主张的不同影 响。 【答案】(1)观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罢黜百家。 背景:汉武帝中央集权政治大一统;此前法家、道家的思想主张无法适应统治的需要;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继承与改造 (2)观点:太阳中心说; 董:维护政治统一;形成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哥:否定了“地心说”,解放了思想,冲击了教会的权威;(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王权的加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董仲舒的儒学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内容。从董仲舒汉代儒学的主要观点及其形成背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两者的比较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春秋》大一统者”“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西汉初年的政治状况、儒学和黄老之学的状况来分析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材料“在一切的正中,坐着太阳,如登宝座”可以得出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出自《天体运行论》。结合两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两者的不同影响。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适有一个著名论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那么,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制负责。但胡适在1939年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主持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纪念堂揭幕典礼时却说“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孔子之学说有以致之也。” ——邢哲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对传统文化的真实态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对孔子思想认识的变化。 请考生从给出的27、28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把所选题的题号涂黑,注意选做题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号一致,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答案】变化:从认为孔子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到认为孔子思想具有民主精神并推动中国成为了民主自由国家。 评:胡适两个相反的观点,是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为达到不同目的得出的结论。(2分)前者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借否定孔子思想达到否定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宣传资产阶级民 主科学,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目的;后者是在抗战时期,借高度评价孔子民主自由思想,拉近中美两国关系,期望达到美国加强对华援助的目的。这是他实用主义思想的体现,也是他对传统儒学认识深化的结果。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给定的信息提取观点,本题依据材料中“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制负责,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孔子之学说有以致之也。”信息提取观点,论证结合所学从新文化运的时期思想主张以及抗战时期中美战略合作需要来分析回答。 【点睛】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它既是对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洋政府在法律上最终废除了中国古代官吏任用中的恩荫制与捐纳制及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制,将除议员与军官之外所有官员统称为文官。对文官的任用采取留任旧任官吏与通过新式考试任用相结合的办法。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官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同时又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对考试作具体规定,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规开始制定于1913年,其后经过1915年和1919年两次补充和修改,对考试机构、种类,资格、程序、录用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由于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并不具备统一实施近代文官制度的政治条件。因而上述文官制度的实际施行范围主要限于中央政府,有实力的军阀往往自行委任官吏,并且,遗憾的是北洋政府一直没有公布关于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和确定代表了中国人事制度和官吏近代化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中国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其成败得失对我国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仍有借鉴意义。 ——摘偏自赵海梅《二十世纪初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 【答案】(1)特点:是对封建选官制度的否定.以立法、制定条例的形式实施;选拔形式多样,考试和资历并重;多次改革,逐步完善。 (2)评价: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中国近代人事制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在短时间 内基本废除中国封建职官管理制,初步建立起近代文官法律制度的雏形,推动了人事制度近代化的进程,对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但是,仍存在施行范围小和缺少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等弊端。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主要从选拔的方式、选拔的形式、和封建选官制度的关系、循序渐渐、逐步完善等方面分别论述。 (2)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可以在材料中直接找到相应的答案,例如,积极方面可以突出 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代表了中国人事制度和官吏近代化的趋势、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近代化的重要标志,消极方面突出材料中的“遗憾的是北洋政府一直没有公布关于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即可。 28.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世纪的学者把政治学和道德、神学密切结合起来,认为国家是适应人的社会天性要求的产物。而人和人的天性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上帝才是国家和政治权威的创造者和主宰。 马基雅维利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七岁入学,曾在佛罗伦萨大学受到人文主义学者的古典文学的训练。马基雅维利参与了当时意大利各城邦之间的战争,虽然自己喜爱共和政体但深感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统一和拯救当时的意大利。他的《君主论》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认为人与人之间经常为追求权利和财富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书中提到:“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从来没有哪部著作像《君主论》这样,一面受着无情的诋毁和禁忌,另一面却获得了空前的声誉。他对人性的假设无法容于基督教文化下的社会,但在他所开启的“人造国家”的理念由霍布斯系统化之后,开创出了近代的政治理论的新篇章。 ——摘编自毛里齐奥·维罗利《马基雅维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问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答案】(1)背景:中世纪“君权神授”观念对政治的束缚;意大利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意大利分裂割据的政治现状 (2)积极:将政治学从神学束缚下解放;抨击君权神授的国家观念推动近代政治理论的进步;有利于启蒙思想的出现。 消极:鼓吹专制和独裁统治;蔑视道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解析】(1)根据“上帝才是国家和政治权威的创造者和主宰”“受到人文主义学者的古典文学的训练”“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统一和拯救当时的意大利”,联系意大利的社会背景分析。 【名师点睛】 第(1)问,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进一步联系意大利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分析得出。第(2)问,依据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以及材料最后部分分析评价,注意要用辩证地评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