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归纳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归纳教案

‎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纲解读 考点 考纲内容 高考示例 常考题型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017天津文综,7,4分 ‎2016天津文综,10,4分 ‎2015福建文综,29,4分 ‎2015山东文综,31,4分 ‎2013课标Ⅱ,19,4分 ‎2017课标Ⅲ,39(3),6分 ‎2013课标Ⅰ,39(1),10分 选择题 非选择题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2017北京文综,25,4分 ‎2017天津文综,8,4分 ‎2015北京文综,27,4分 ‎2015安徽文综,7,4分 ‎2013四川文综,6,4分 ‎2016课标Ⅰ,39(2),10分 ‎2015课标Ⅱ,39(2),10分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分析解读:1.命题规律 近5年高考,本专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上。试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选择题主要以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和当今现实世界的具体表现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等相关知识的理解;非选择题主要以现实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备考指南 ‎(1)注意掌握以下重点知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等。‎ ‎(2)注意关注以下社会热点:我国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发展的具体事例,我国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典型事例,等。‎ ‎(3)注意关注以下题型:以中华传统文化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等知识进行理解的选择题;以现实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非选择题。‎ 命题探究 五年高考 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1.(2017天津文综,7,4分)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 ‎2.(2016天津文综,10,4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 ‎3.(2015福建文综,29,4分)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 ‎                  ‎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 ‎4.(2015山东文综,31,4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答案 D ‎ ‎5.(2015广东文综,31,4分)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 C ‎ ‎6.(2015福建文综,30,4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答案 B ‎ ‎7.(2015江苏单科,21,2分)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 ‎8.(2014天津文综,10,4分)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 ‎9.(2013课标Ⅱ,19,4分)《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 ‎10.[2017课标Ⅲ,39(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 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6分)‎ 答案 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世界大同;同舟共济。‎ ‎11.[2014山东文综,42(2),8分]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 答案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12.[2013课标Ⅰ,39(1),10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答案 ①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②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教师用书专用(13—15)‎ ‎13.(2013福建文综,29,4分)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答案 A ‎ ‎14.(2013安徽文综,9,4分)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 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 ‎15.[2013北京文综,41(3),7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7分)‎ 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017北京文综,25,4分)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奋进》‎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 ‎2.(2015北京文综,27,4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 赵一曼烈士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 ‎3.(2015安徽文综,7,4分)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自强不息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爱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勤劳勇敢 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团结统一 答案 A ‎ ‎4.(2013四川文综,6,4分)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 ‎5.[2015课标Ⅱ,39(2),10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分)‎ 答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3分)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2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2分)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3分)‎ 教师用书专用(6—7)‎ ‎6.[2017天津文综,14(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年8月在天津召开。体现全民参与、倡导全民运动、推动全民健康是本届全运会的鲜明特色,必将对我市全民健身运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国家体育事业,存在“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和“优先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两种不同观点。‎ 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列出3点理由)。(6分)‎ 答案 (6分)‎ 答案示例一 优先发展竞技体育 理由:①为国争光,实现人生价值;‎ ‎②振奋民族精神;‎ ‎③提升国家软实力(综合国力)或提升国际地位(影响力);‎ ‎④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 答案示例二 优先发展全民健身运动 理由:①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转变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④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 ‎(如果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7.(2015北京文综,39,10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里是北京。”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亲近文化遗产,探访名人故居,走入创新基地……‎ 我们会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 某校开展“漫游北京”文化实践活动,围绕“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三大主题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意向。请完成下表。‎ 文化实践活动 主题:    (从“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中任选其一) ‎ 地点:    ‎ ‎(地点应与主题相符,可从以下地点中选择其一,也可另选其他)‎ 备选地点:国家博物馆、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长城、京西古道、焦庄户地道战遗址、鲁迅故居、中国科学技术馆、青龙桥人字铁路、798艺术区。‎ 推荐词:(结合个人体验和《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推荐地点的文化价值,100字左右)‎ 答案 所选地点与主题相符,能将个人生活中的文化体验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情景理交融。‎ 知识角度:中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等。‎ 等级 等级描述 第一等级 能将个人生活中的文化体验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准确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所选地点的文化价值,情景理交融 第二等级 能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个人文化体验,较为准确地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所选地点的文化价值,但不够具体充分 第三等级 应答与试题无关;重复试题内容;没有应答 三年模拟 A组 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 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1.(2018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16)回文诗是中国文苑的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馀拂戏鸟,‎ 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馀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良莠难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 ‎2.(2018广东茂名联考,20)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 ‎3.(2017河南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1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几千年来在指导我国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 ‎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体现了世界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全面认同 ‎③有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 ‎④有利于激励国人固守传统文化,守望精神家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 ‎4.(2016山东临沂一模,17)山东吕剧、云南的滇剧、闽南的高甲戏、池州傩戏、岳西高腔、安顺地戏……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起于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大约三百六十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 ‎(  )‎ ‎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 ‎②是由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以其鲜明的民族性而保持稳定不变 ‎④是各民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 考点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2018河北衡水大联考,20)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系列光辉灿烂的思想精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塞罕坝精神。这些精神(  )‎ ‎①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与发展 ‎③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时代性和革命性 ‎④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 ‎6.(2018吉林省吉林市第一次调研,17)2017年1月,教育部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一律改成“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此举(  )‎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表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体现了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 ‎7.(2017江西九江十校联考,23)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远亲不如近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和平思想相一致的是(  )‎ ‎①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②团结拼搏,负重奋进 ‎③居安思危,改易更化 ④亲望亲好,邻望邻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 ‎8.(2017山西五校第四次联考,19)‎2016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五个人民法院依法保护“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人格权益的典型案例,倡导依法保护英雄人物包括去世英雄人物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做法旨在(  )‎ ‎①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②提高公民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③传承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民族情感 ‎④通过文化教育培养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 B组 2016—2018年模拟·提升题组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江西九江一中第二次月考,23)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 ‎2.(2018湖北武汉重点中学联考,16)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下设藏学文献馆、彝学文献馆、民族综合文献馆、数字化文献馆,‎ 藏有藏、彝、纳西、傣、水、柯尔克孜、白、侗、羌等二十多种少数民族的各种版本文献50000余(函)册。该中心有专业人员对文献进行研究,并提供在线查阅文献服务。收藏、保护、研究少数民族文献,并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 ‎①是基于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③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④能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 ‎3.(2018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15)“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天山青松根连根,民族团结一家亲……”伴随着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音乐,各族人民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的和谐画面,展现在《民族团结一家亲》MV中。MV一经发布,便被众多媒体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转发,更得到了网友的疯狂点赞。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色 ‎②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 ‎4.(2018重庆一中高考模拟,8)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泽东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②“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 ‎5.[2018河北名校联盟监测(一),24]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 ‎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④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 ‎6.(2018安徽淮南重点中学联考,16)南京大屠杀80年祭!80年前,30万同胞惨遭杀戮。“不忘历史,矢志复兴。”‎2017年12月1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国家名义祭奠30万同胞!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有利于(  )‎ ‎①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人们牢记历史,不忘国仇家恨 ‎③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激扬民族精神 ‎④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 ‎7.(2017山西名校联考,20)‎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名“墨子号”。《墨经》中“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描述的就是墨子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对光的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量子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对他的致敬,也是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致敬。这折射出我国的科学技术(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 ‎8.(2017河南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14)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形成了许多风味,影响最大的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菜系。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  )‎ ‎①缘于地理、经济、风俗等的影响 ‎②阻碍了相互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④决定了各地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 ‎9.(2017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19)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同时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立足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 ‎10.(2017江西红色七校第二次联考,19)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  )‎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补充和发展 ‎③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C ‎ ‎11.(2017河北衡水中学二调,19)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奋起抗争,用热血铸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构成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这个坐标(  )‎ ‎①我们应辩证分析,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能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能展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 ‎12.(2016山东菏泽一模,15)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  )‎ ‎①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 ‎③自觉抵制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④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18山东烟台期中,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困扰世界的问题。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是对“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接续传承。如果能够弘扬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推己及人,建设一个更加太平、繁荣的世界,将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1)结合材料,说明在今天我们应如何使中华传统文化为解决世界问题更好地发挥作用。(12分)‎ ‎(2)不仅是中华文化,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都可以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发挥作用。请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4分)‎ 答案 (1)①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我们要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创新,‎ 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与现实相结合,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去应对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4分)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更多地在国际事务中体现中国担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4分)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交流借鉴。(4分)‎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而,各民族的文化都可以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发挥作用。(4分)‎ ‎14.[2018山西、河南省际大联考(四),26]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非常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派,其创立者为墨子。在当时,儒墨常常并称,如韩非子在《韩非子·显学》中就曾讲:“世之显学,儒、墨也。”可见墨家在当时的重要影响。‎ 墨家学派主要由从事工艺的能工巧匠组成,所谓“服役者百八十人”,个个都是技艺精湛的优秀工匠。后期墨家将前期墨家工匠群体的技艺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墨经》。其中关于力学、数学、物理学、光学等方面科学原理的阐述,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特别是在光学方面,《墨经》中有章节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了物蔽光成影、双影的形成、小孔成像、光的反射等八大光学原理。因此,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号”,是对墨家在光学等领域所作贡献的肯定。‎ 墨子除了极具原创性的科技思想,还拥有极富温情、极具智慧的人文思想。墨家学派针对当时不利于人民和社会发展的时弊,提出了“兴利除弊”十大主张。这些主张对于今天的社会治理来说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如,墨家提出了“兼爱”的和谐平等观、“非攻”的和平共处国际观、“尚贤使能”的社会政治观、“节用”“节葬”的崇尚节俭观以及积极防御的军事观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墨家思想为什么能对当代社会产生积极影响。(10分)‎ 答案 墨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其人文思想能够因时而变,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4分)科学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墨家的科技成果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推动了文化发展。(4分)墨家的人文思想为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思路。(2分)‎ ‎15.(2017山东泰安二模,3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四泉,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这个月生活费已经邮出,细末(节约)点用,要发愤学习,切莫贪玩。”这是1982年,湖南一个在县城读书的中学生收到的家书。‎ 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虽历经坎坷,但实践让我们确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诗和远方并非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更非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习近平多次倡导,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意义。(12分)‎ 答案 ①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能提升公民的综合素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4分)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能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分)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4分)‎ ‎16.(2017福建宁德质量检测,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凝练地总结了长征精神五个方面的深刻内涵: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伟大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的价值。(10分)‎ ‎(2)班级召开“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请就青年学生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4分)‎ 答案 (1)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能够提高民族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3分)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成为我们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3分)长征精神的内涵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分)‎ ‎(2)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为实现理想而勤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增强克服“新长征”路上困难的信心;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每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可得4分)‎ C组 2016—2018年模拟·易错题组 易错一 关于中华文化的易错点 ‎1.(2018河北保定摸底考试,14)早在东汉时期,佛法东传,汉明帝就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洛阳白马寺,促进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②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 ‎④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推动着文明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 A ‎ ‎2.(2017江西九校联考,19)‎2016年10月9日晚,央视一套《中国民歌大会》迎来收官之夜。作为国庆期间陪伴了观众8个夜晚的一档综艺节目,《中国民歌大会》在圆满完成节目使命的同时,收获观众好评无数。民歌作为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也是民族性格的诠释。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因为地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文化。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 ‎  方言是文化社会信息的集合体,隐藏着诸多密码,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去运用。回答下题。‎ ‎3.(2016安徽十校联盟联考,19)从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  )‎ ‎①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②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特色,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 易错二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易错点 ‎4.(2018宁夏育才中学月考,24)2017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  )‎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 ‎5.(2017福建漳州八校2月联考,16)纪录片《大国工匠》在电视台播放后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本职、敬业奉献”‎ 的赤子情怀。《大国工匠》之所以打动国人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工匠精神”(  )‎ A.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B.是我们应对各种思想文化影响的主心骨 C.是以锐意创新为核心的优秀文化 D.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追求 答案 D ‎ ‎6.(2016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16)首支绿色中国梦公益广告《中国梦——库布其治沙篇》在央视多频道播出后,库布其人绿化沙漠的奋斗精神使人们深受震撼,沙漠变绿洲的中国梦让全社会的正能量再次积聚。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创造文化,享用文化 ‎②核心价值凝魂聚气,人人践行 ‎③中华美德源远流长,指引方向 ‎④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