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小题2分,共70分) 1.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 A. 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B.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 C. 西周封国的自主权有限 D. 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 2.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 A. 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B. 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 C. 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 D. 宋初皇权被相权基本架空 3.洪秀全说:“上帝划分世上各国,以海洋为界,犹如父亲分家产于儿辈。各人当尊重父亲之遗嘱而各自保管其所得之产业。奈何满洲人以暴力侵入中国而强夺其兄弟之产耶?”材料意在说明洪秀全 A. 较清醒地认识到当时世界局势 B. 已摆脱中国传统尊华贱夷观念 C. 借助宗教思想反对清王朝统治 D. 斗争矛头指向了中外反动势力 4.公元前630年,雅典出现第一部成文法典——拉古法典。该法典规定: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利,除了少数重要官员,其他官员都从能够制备武装的人们中选出。这说明 A. 法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B. 雅典民主呈现形式主义的特征 C. 公民权的获得有财产资格限定 D. 政体的运行需要私人资金支持 5.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年份 年份 贵族阁员 非贵族阁员 1832~1866 64 36 1867~1884 35 23 1885~1905 40 29 1906~1916 25 26 1918~1935 25 82 A.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 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 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 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6.1787年宪法对联邦权力的规定采用了列举方式,凡未列举的权力均由各州保留,而对一些“未尽事宜”,则依靠联邦法院对宪法的“适用解释”来明确。宪法的这种规定 A. 削弱了宪法的权威 B. 保证了宪法的公正 C. 赋予了宪法灵活性 D. 扩大了各州的权力 7.1565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但这种跨洋贸易从18世纪下半期开始走向衰落。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英国等国自由贸易开始兴起 B.中国重农抑商限制了生丝产量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国际劳动分工瓦解了洲际贸易 8.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这说明此宪法 A. 体现了共和主义原则 B. 规定了中央集权制统治 C. 具有民主政治的色彩 D. 确立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9.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 和平中立国家 印度、缅甸、印尼、阿富汗 接近和平中立国家 埃及、苏丹、尼泊尔、叙利亚、黎巴嫩、也门、沙特、柬埔寨、老挝 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 日本、泰国、菲律宾、土耳其 这一划分 A. 推动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交 B. 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 C. 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 D. 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 10.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A.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B. 中美关系面临改善的契机 C. 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 D. 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 11.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 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12.“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13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反映出 A.“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 B.皇帝推卸政治责任 C.“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14.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 A.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B.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C.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D.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 15.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 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16.王守仁说:“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据此可知,王守仁 A.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 B.主张知行合一 C.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 D.认为人性本善 17.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D.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18.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19.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勿伐”“不为”“不言”“无欲”“无兵”“无味”“我有三宝,持有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无为是指时有时无的一般的人类活动 B.老子的主张主要是对普通人的道德要求 C.体现对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 D.是老子对现实的不满及消极避世的心态 20.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 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 21. 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该思想 A.动摇了儒学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B.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 C.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发展了传统“民贵君轻”思想 22苏格拉底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与人谈话和思考问题。他从不直接驳斥对方,而是不断 发问,让对方在回答的过程中自己否定自己最初的答案,如他会问什么是幸福,什么 是勇敢,等等。这表明苏格拉底 A.坚持个性追求个人私利 B.蔑视传统推动思想启蒙 C.利用教育统一社会舆论 D.运用理性倡导社会教化 23.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物质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就像是有 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是它会鼓翅等。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材料表明亚里士多德 A.旨在调和不同派别的争论 B.批判了前人的唯心思想 C.完善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D.已蕴含有唯物主义思想 24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25康德认为,自由意志和服从道德规律的意志完全是一个东西,而只有服从道德规律的意志才是“善良意志”。据此可知,康德强调 A.善良是人的情感的属性 B.人的行为天生是理性的 C.自由应该遵守理性法则 D.理性应受自然规律支配 26.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 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 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 27.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因为这个世界太有条理了,因此不可能没有上帝的存在,同时,这些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也相信灵魂不朽是合理的。材料表明上述哲学家 A.缺乏理性思维 B.存在认知局限 C.未脱传统窠臼 D.出现思想逆袭 28. 南宋有学者指出,“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此二人则不可也。”材料观点 A.改变了纸的出现时间 B.证明中国最早发明了纸 C.肯定了蔡伦对纸的贡献 D.说明了纸和笔同时产生 29.据《宋史·兵记》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火箭法;公元1000年,士 兵出身的唐福向宋朝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1002年,冀州团 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并做了表演。材料表明 A.人类已告别冷兵器时代 B.火药武器已经用于战争 C.火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D.宋以火药推动武器变革 30.春秋战国以后,一向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 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孕育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楚辞这样异彩纷呈的伟大诗 篇。材料表明 A.文化发展离不开各地域的融合 B.楚辞改变了中国南北文化走向 C.楚辞具有南北文化融合的痕迹 D.浪漫主义是楚国文化的主旋律 3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还经历了宝象、乌鸡等九个人间国家的妖怪横行,这里“ 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但这些妖怪一一都被孙悟空降服。由材料可知,该小说所蕴含的政治理想是 A.正本清源,匡国救民 B.趋利避害,顺势而为 C.超然物外,消极避世 D.严刑峻法,惩恶扬善 32.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 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 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中国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 B.字体演变助推了自然科学发展 C.社会进步推动了人文精神发展 D.书法进步须借助对哲学的反思 33.北宋米芾在点评怀素的书法时指出,其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 不中节(即中正)由此可知怀素的书法 A.形态自如,用笔细腻 B.形式婉约,意境悠远 C.张扬个性,兼顾法度 D.章法自然,笔法随心 34.唐代韩晃《田家风俗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南宋左建《农家迎妇图》、 南宋朱光普《村田乐事图》南宋李嵩《货郎图》等,均为一代名作。对以上信息解读 最准确的是 A.风俗画出现于唐朝 B.唐宋绘画趋于世俗 C.经济突破市坊限制 D.商品经济走向农村 35.唐代画家张延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 书者皆能画”。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们二人共同关注的是 A.浓妆淡抹的山水画 B.入木三分的人物画 C.注重民俗的风俗画 D.意境深远的文人画 二、非选择题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珠玑,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氛围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然而《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 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 ——摘编自《<兰亭集序>赏析》 材料二 在八大山人的画作中,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一类独立不羁的形象,最能体现八大山人的独特性格。《孤禽图》历来脍炙人口。这幅画着墨不多,却将具有神奇的魔力,让人看一眼便会被它触动:一幅白纸,只在下方中间,有一只黑色的鸟侧身独脚站立,弓着背,缩着脖子,眼睛上翻,一股冷漠倔强之气从其身姿和眼神中透出,有横眉冷对大千世界的气势。 ——摘编自《八大山人:书画里都是谜》 材料三 社会是艺术产生的源头,而艺术则是社会源头流出的一股活水。顺着时间的足迹,它一路走来,有时沉静,有时潺潺,有时又猛烈的撞击,瞬间迸发出灵动的水花。 ——摘编自《陈洪森艺术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及原因,并说明此时中国思想文化出现的特点。此时佛教兴盛的原因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孤禽图》所体现的时代背景,简要指出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10分) 37.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试评论该观点。(要求:围绕材料提取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0分) 10月月考历史答案 选择题(35×2分) 1-10 BCCCB CACCB 11-20 BCDAD CABCD 21-30 BDDAC DBCBC 31-35 ACCBD 36(20分).特点:飘逸潇洒,虚玄灵动。(2分) 原因:士人群体思想较为自由;士人群体具有较为豪放的情怀。(4分) 佛教兴盛原因: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 第二,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很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 第三,统治阶级的提倡支持。(任意2条4分) (2)时代背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一批进步知识分子萌生了反抗精神,追求个性解放。(6分) 关系:社会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与方向;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4分) 37. (10分) 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分) 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2分) 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2分)科技方面: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2分) 综上所述,宋朝在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带有“文艺复兴”的色彩。(2分) 观点二:宋朝出现的文化现象和西方的文艺复兴两者的内容和所处背景很大不同,不是并行等值的发展。(2分) 经济上:宋代自然经济仍占主体,而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政治上:宋代文艺更多在士大夫阶层繁荣,而非在资产阶级中间的文化运动 影响上看:宋代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的衔接期,并不标志着重大的思想变革(6分) 总之,宋朝文化领域出现的现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