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2017-10)
天水一中2016级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基础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求之靡(没有)途 适(往)莽苍者 宇文新州之懿(美好)范 B. 遥襟甫(顿时)畅 悟已往之不谏(挽回) 去以六月息(气息,这里指风) C. 君子见机(预兆) 穷(穷尽)且益坚 策扶老以流(周游)憩 D. 恭疏(撰写)短引 夙婴(缠绕)疾病 景(日光)翳翳以将入 2. 下面词语的语境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苟:苟非吾之所有 苟富贵,毋相忘 苟公子相助,敢不如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 名:其名为鲲 名之者谁 莫名其妙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C. 属:序属三秋 冠盖相属 起临洮属之辽东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引:引喻失义 将军夜引弓 引壶觞以自酌 引以为曲水流觞 3. 下面加点词语活用不相同的一项( ) A. 眄庭柯以怡颜 屈贾谊于长沙 B. 襟三江而带五湖 水击三千里 C. 倚南窗以寄傲 四美具 D. 或棹孤舟 虽然,犹有未树也 4. 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 ) A.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乐夫天命复奚疑 B. 既自以心为形役 纤歌凝而白云遏 C. 问征夫以前路 奉晨昏于万里 D. 去以六月息者也 而彼且奚适也 5.对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王勃《滕王阁序》)(弱冠,指18岁,古代以18岁为弱年,行冠礼,表示开始成为成年人。)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李密《陈情表》)(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C.“我因恶了高太尉……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刺配指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刺,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D.“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三秋指九月,古时把一个季节的第一个月称为孟月,第二个月称为仲月,第三个月称为季月,所以三秋指季秋。) 6.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高明盈香生态乐园种植了西瓜、荔枝等不同品种的瓜果和果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采摘,他们在瓜田李下拍照留影,享受着夏日的一丝清凉。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两门相对却不相往来、以邻为壑 的邻里相处之道早已引发社会学家的关注和思考。 ⑤国家人社部最近出台了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在大众自主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就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字一词之妙,甚至一联一句之美,以小见大,着重表现瞬间之美、新奇之美。 B. 中国古典诗歌不但让后人去欣赏品味,而且它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自强不息,滋养着我们去创造新的诗歌艺术、新的民族文化。 C. 阮籍的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创造了黑暗政治下用诗歌进行抗争的新形式。后来的诗人也对这种五言咏怀组诗的体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D.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要善于根据诗中的“一鳞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联缀,使之形成完整的意境,然后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8.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也就是强调从对父母的孝心开始培养一个人“泛爱众”的能力。________。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敬爱的人,怎么可能让他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人、爱民族、爱国家呢? ①如果思义、情义的处世原则培养不起来,就会形成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原则,这样的人往往会见利忘义或忘恩负义。 ②而且,把“孝”作为“仁”之本,“爱人”首先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民族、爱其国家。 ③这是因为,孝的教育,培养的是人的一种讲恩义、情义的情感。 ④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符合人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规律,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一、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 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士卒不能当 当:抵挡 B. 乃除振武将军 除:废除 C. 左右顾盼,上壮之 壮:钦佩 D. 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坐:因此获罪 10.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宗悫勇武的一项是 ( ) (2分) 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悫年十四,挺身拒贼 ③悫自奋请行 ④悫乃分军为数道 ⑤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 ⑥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 A. ②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 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 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D. 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12.下列对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B.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C. 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D.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13.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2分) (2)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2分) 三、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①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③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④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张孝祥: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他被谗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②青草:湖名,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③明河:银河。④岭表:指从五岭至海南之间的广东、广西地域,即岭南地区。 14.上阕“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3分) 15.下阕“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抒发了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全篇加以分析。(3分) 四.理解性默写(6分) 16.根据情境提示,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 (2)《滕王阁序》中 ,“ , ”二句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了秋天山水的特征。 (3)《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小题。 好大一棵树 夏阳 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和父亲还有弟弟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也就是那座小县城,去寻她的坟。 母亲去得突然,四十出头,便倒在她和父亲所在的造纸厂的车间里。那天是4月15日,还有两个来月,我就要参加高考。父亲犹豫再三,还是告诉了我。父亲指着饭桌上一个黑漆漆的骨灰盒,对我和弟弟说,你妈在里头。说完,看也不看我们,扭头出去,一屁股坐在家的门槛上,默默地抽烟,任凭我和弟弟在他身后哭得死来活去。 母亲的坟,说坟也不是坟。我们全家,除了造纸厂分发的两间低矮潮湿的平房,便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母亲葬在哪里,还真是个问题。父亲袖着手在外面寻摸了一天,回来等天黑严实了,重新领着我和弟弟出了门,悄然上了县城西郊的观音山。观音山是一座孤山,树木葳蕤,山虽不高,却能俯视整个县城。从观音山的北面上山,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翻过山顶,到了南面的半山腰,衍生出一个岔路口,往左是回县城,往右是去造纸厂的一条小路。父亲在岔路口站立了一会儿,带领我们往左走了下去。走了两百步,父亲指了指路边,叹了口气,说,就这里吧。 一个小时后,母亲的骨灰盒,被我们安葬在一个小土包下面。父亲生怕别人发现,特意弄了一些草皮盖在新土上,还移栽了两棵小树侍立两旁作为记号。临下山时,我们三人站在母亲的坟前,望着山脚下的一城灯火,神情漠然,彼此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如父亲所愿,我总算为他争了口气,被南方一所大学录取了。父亲也因为母亲的早逝而惊恐万分,执意要离开造纸厂这个污染严重的伤心之地,带着弟弟南下去打工。走的那天,父亲独自去母亲的坟前坐了半晌,回来时,我感觉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母亲的离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是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言说的悲恸。十年间,我们三人聚在一起,从不敢谈起母亲,甚至连她的照片也刻意地藏了起来。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刚刚被医院查出肝癌晚期,没人会主动提出去寻她的坟。 可是,坟没有了。我们回到县城是日暮时分,和上次一样,沿着观音山北面的那条山路上了山,翻过山顶,等来到山南面的那个岔路口时,不由惊呆了。岔路口的右边,依旧是树木葱茏,依旧是那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下,依旧是造纸厂五颜六色的污水在山脚下的小河里肆意流淌。岔路口的左边,别说两百步,就在不到一百步的地方,那条拐下去的小山路硬生生地被一圈围墙砍成了断头路。围墙里面,搅拌机轰鸣,工人们紧张忙碌,一栋栋别墅在一堆堆凌乱的钢筋水泥中张牙舞爪。父亲惊得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最后一只手捂住心口,浑身抽搐,痛苦地蹲了下去。我和弟弟顿时醒悟过来,忙跑过去一把搀住他喊,爸,爸,您怎么啦? 好一会儿,父亲才缓过一口气来,手指着围墙里面,抽泣着说,你妈的坟…… 我妈的坟……我脑海里高速运转着,惶然四处张望。突然,我指着岔路口的右边,急中生智地说,我妈的坟不是在那里吗?您,您记错了呢。 我怎么可能记错?父亲抹了抹眼泪,惊讶地问。我朝弟弟使了个眼色,弟弟立马反应过来,忙在一边附和道,您肯定是记糊涂了,我和哥哥明明都记得是在右边。你那晚不是还说,右边好,男左女右,葬在右边,你妈就可以守住我们在造纸厂的那个家了。 是吗,我有这样说过?父亲将信将疑地问。我和弟弟猛点头。父亲犹豫了一下,便朝岔路口的右边望了望。 岔路口的右边,大概是两百步的地方,有一棵大树矗立在路边。大树枝繁叶茂,树干笔直粗壮,高耸入云。父亲疾步走了过去,踮起脚尖,一把抱住大树,将脸亲昵地贴在树干上,嘴里喃喃自语,仿佛在倾诉什么。 我和弟弟不敢贸然上前去打扰父亲,只好呆杵在岔路口,内心凄惶不安。附近的树林,山脚下的县城,还有更远处的乡村田野,笼在水烟四起的暮色里,影影绰绰,轮廓模糊,直至漫漶不清。而身边一墙之隔的围墙里面,却是那般的清晰可见,亮晃晃的夜灯下,人影憧憧,搅拌机像一头巨大的鳄鱼,吞进吐出,在永不知疲倦地嘶吼着。我和弟弟不禁对望了一眼,彼此神情悲郁。那一刻,我知道,他和我一样在忧虑:父亲没几天活头了,他老人家走后,该何处安息? 1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3分) A.小说开篇用语看似平常,却涵蕴丰富,既写出了母亲去世日久、父子三人离乡日久,也写出了父子回乡的时间与缘由,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母亲去世突然,令全家猝不及防;而贫困如洗的家境和“我”高考在即的现状,令我们无力也无暇好好安葬母亲。这为日后“寻坟而不得”埋下伏笔。 C.母亲的去世给全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言说的悲恸。父子三人因为惊恐和伤心而离开家乡,直至父亲身染重疾,才想起重回故乡去寻母亲的坟。 D.小说不仅写出了母亲坟墓被毁,父亲故去后不知何处安息的家庭悲剧,更揭示了工业化进程中暴露的种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毁山滥建等。 E.小说借助排比、比喻、夸张、拟人、反语等手法来描写景物,环境描写除了具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深化主题的作用外,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作用。 18. 你认为父亲有可能记错坟的位置吗?前文哪些地方设了伏笔?(4分) 19.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绪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20. 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应该是“坟”而不是“好大一棵树”。请结合文本,谈你的认识和理解。(5分) 六、语言表达(4分) 21.下面是某校2017年清明节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4分) 七、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他的长相不太好,他的妻子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回忆道:“他(王小波)的长相实在是种障碍”。生活中,凡了解王小波的人,都仰慕他。 ①作家刘心武的一篇文字给了我们答案。他说,第一次见到王小波,开门后被他“吓了一跳”,“不客气地说,觉得丑,而且丑相中还带着一点凶样。”但是,两杯茶过后,刘心武觉得王小波越来越顺眼了,“那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了其优美的灵魂。” ②莫言有言: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终于人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天水一中2016级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语文考试答案 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实词的掌握情况,所选句子或短语皆出自课本。C项,“穷且益坚”出自王勃《滕王阁序》。穷应解释为困厄,处境困难。 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A项,四个词语中“苟”的意思都是“如果”。B项,四个词语中“名”的意思分别为“名字”“命名”“指出”“名字”,四个词语中“名”的语境义均不同。C项,四个词语中“属”的意思分别是“是”“接连”“接连”“嘱咐”,四个词语中“属”的语境义不同。D项,四个词语中“引”的意思分别为“援引”“拉、挽”“拿起”“导引”,四个词语中“引”的语境义均不同。 3.【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B项,“襟”,意动用法,以……为襟;“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A项,“怡”,使动用法,使面……露出愉快神色;“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C项,“傲”,形容词作名词,傲世之情;“美”,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D项,“棹”,名词作动词,划船;“树”,名词作动词,树立。 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去以六月息者也”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去者也”;“而彼且奚适也”则为宾语前置句,应为“而彼且适奚也”。A项,两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胡为乎惶惶欲何之”,“何之”是“之何”的倒装;“乐夫天命复奚疑 ”,“复奚疑”是“ 复疑奚”的倒装。B项两个句子都是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中“为”表被动;“纤歌凝而白云遏”中“遏”的意思是“止”,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歌声所阻止。C项,两个句子都是状语后置句,“问征夫以前路”正常的顺序应为“以前路问征夫”;“奉晨昏于万里”的正常顺序应为“于万里奉晨昏”。 5.【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是20岁,不是18岁。【名师点睛】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6.【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错误。瓜田李下:喻指容易使人误解的地方。望文生义,使用不当。②正确。望其项背,指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谓程度与之接近,多用于否定式,表示难以追赶。③错误。为渊驱鱼: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出自《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把。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④错误。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⑤正确。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含褒义。⑥正确。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色,比喻为政清廉 和人品清朗、坦荡。故选B。 7.【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不当,应为“而在于一联一句之美,甚至一字一词之妙”;B成分残缺,“自强不息”后面加“精神”;C不合逻辑,主客倒置,因为“这种五言咏怀组诗的体制对后来的诗人也对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8. 【答案】D 文言文 9.B 10.B 11.D 12.B 13.(1)他的儿子侄儿们都喜欢读书,独有宗悫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得不到家乡人的称赞。 (2)宗悫上表请求带兵征讨,骑着传送公文的马急速到都城,当面接收皇帝指示,皇上停下车驾对他慰问勉励一番。 9.试题分析:除,授职 10.试题分析:①志向远大,④有谋略,⑥廉洁。11.试题分析:D“举荐他任长史”有误,只是仍让他做。12.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宗悫传》参考译文: 宗悫的字是元干,南阳人。叔父宗炳,性格孤傲清高不愿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你如果不能获得荣华富贵,就败坏我们家族了。”宗悫的哥哥宗泌娶妻,才刚过门,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没能进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向来有高尚的节操,他的儿子侄儿们都喜欢读书,独有宗悫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得不到家乡人的称赞。江夏王刘义恭任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宗悫随同义恭镇守广陵。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战斗。刘义恭向文帝推举宗悫说他有胆量和勇力,于是任命为振武将军,作为安西参军萧景宪的副将,随同胶州刺史檀和之围攻区粟城。林邑派大将范毗沙达前来营救区粟,檀和之派一支偏军抵挡,被敌人打败。又派宗悫前往,宗悫分兵几路,放下军旗悄无声息的前进,一下子就攻破了敌军,占领区粟城,进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调动全国兵力前来抵抗,把铠甲披在大象身上武装起来,象群进入阵地前后没有边际,宋军不能抵挡。宗悫说:“我听说狮子能威慑镇服一切兽类。”于是仿制狮子的形状,与大象相抗,大象果然惊恐奔散,敌军人马因此溃败逃散,于是攻服林邑。收取林邑奇珍异宝及其他各种物品,多得数不清。宗悫自己一点也没有要,除随身携带的衣物木梳篦子等物外一无所有,文帝十分赞赏他。元嘉三十年(453),孝武帝刘骏讨伐刘劭,以宗悫为南中郎咨议参军,兼领中兵。孝武帝即位,任命他为左卫将军,进封洮阳侯。孝建年间,不断长官为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早先,同乡人庚业,家境十分富足用度奢侈,用一大桌子的菜肴招待宾客,而宗悫到来就摆上酸咸菜和小米饭,对客人说:“宗悫是军人,习惯于吃粗糙的饮食。”宗悫吃饱后就离去。这时庾业为宗悫的长史,出任梁郡太守,宗悫对他很厚道,不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 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谋反,宗悫上表请求带兵征讨,骑着传送公文的马急速到都城,当面接收皇帝指示,皇上停下车驾对他慰问勉励一番。宗悫耸身跳跃数十下,跳跃时左顾右盼气度豪迈威严,皇上赞扬他的健壮。到出兵时,隶属于车骑大将军沈庆之部下。起初,刘诞哄骗部下说:“宗悫是帮助我的。“及至宗悫来到,骑在马上绕城急驰高呼说:“我就是宗悫。”事情平定后,入朝任左卫将军。大明五年(461),随从皇上打猎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脚被折伤不能上朝值班,皇上任他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宗悫有好牛,符合进贡皇上的条件,官府去买,他却不卖,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第二年(462),恢复原职。前废帝刘子业即位(465),任命宗悫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衔。这年宗悫死。朝廷追赠为征西将军,加谥号为肃侯。 诗歌鉴赏 【答案】14.皎洁的月亮洒下明丽的光辉,璀璨的银河在湖水中投下影像,空中和水中都澄清明净。描绘了一幅空旷洁净的图画。(2分)和下文的“肝胆俱冰雪”照应,暗示自己心底无私、光明磊落的情怀。(2分) 15. 作者置身水天相连、表里澄澈的洞庭湖上,怡然自得,宠辱偕忘,不知今夕何夕,抒发了超然物外的愉悦之情;(2分)“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更显得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在总揽天地、驱遣万物中抒发了作者的豪迈进取的情志;(2分)但现实的严酷毕竟回避不了,“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表现了作者的失意,但失意不失志,因而仍显沉稳,方寸不乱,“扣舷独啸”抒发了作者的愤激不平之意。(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15.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现代文 【答案】17.A 1分,D 2分。 18.不可能记错。①坟地是父亲在外寻摸一天定下来的;②岔路口左右各有不同指向;③安葬时走了200步,之后又移栽小树作记号;④离乡前父亲独自去坟前坐了半晌。(答对3点给4分) 19.①生活境遇困窘,深爱妻子孩子,为维持生存不得不在恶劣的环境下辛苦工作的劳动者。(2分)②妻子去世非常悲伤,怕污染伤及自身而南下打工,查出癌症后希望和妻子安葬在一起,在一番寻找而不得之后不得不接受一棵大树为妻子的安栖之所的“事实”。(2分) 20.答案示例一:应该是“坟”。①行文结构上看,文章开篇即明说寻坟,照应标题;结尾以问句作结——父亲去后何处安息——委婉写坟。②“坟”是线索。全文一直围绕“坟”展开:安葬时寻坟址——离家时去看坟——十年后去寻坟;而“好大一棵树”一直到行文的末尾才出现,且篇幅不大。③从主旨上看,“寻坟而不得”展现了贫苦人民的悲情,坟的被毁其实表达的是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机器与传统文化中人情人性的博弈:要发展,要不要人文关怀?耐人寻味。④从艺术效果上看,用“坟”作标题,直接、明白。(亮明观点1分,理由答出2点即可,每点2分) 答案示例二:应该是“好大一棵树”。①从情节上看,它虽然是在文章几近结束时才出现,却至关重要:它恰巧就在大概是两百步的地方,这让父亲最终接受“记错了”这个事实有了可信度;它的繁茂笔直粗壮高耸应该是契合了这十年来父亲内心所想:当年的小树苗应该长成了这个样子;在经历了“坟没有了”这个变故后,这棵树成了身染重病的父亲最终的情感依托。②树是树,不是坟,但它却完成了对父亲的情感抚慰,这种错位与悲情让读者唏嘘。③从人物形象上塑造上看,树的繁茂寄予了父亲十年来无以言说的思念:“疾步”“踮”“抱”“亲昵地贴”“倾诉”侧面表达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④从艺术效果上看,用“树”作标题,含蓄、蕴藉。(亮明观点1分,理由答出2点即可,每点2分) 21.【答案】示例:这次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于4月5日在烈士陵园东侧进行。主要内容有祭扫烈士墓、聆听革命传统报告和参观烈士陵园。活动结束后,要写出8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作文【立意】不被表象迷惑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通读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抓住“他的长相不太好,他的妻子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回忆道:‘他(王小波)的长相实在是种障碍’。生活中,凡了解王小波的人,都仰慕他。”第二则材料抓住“第一次见到王小波,开门后被他‘吓了一跳’,‘不客气地说,觉得丑,而且丑相中还带着一点凶样。’但是,两杯茶过后,刘心武觉得王小波越来越顺眼了”。第三则材料则说“欢一个人,始于颜值,忠于人品”。根据材料可以有以下立意:①评价人要多角度;②不要被表象迷惑;③看问题要抓住本质;④表象与实质的关系。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