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朱光潜 ①艺术一般分为“空间性的”和“时间性的”两大类。 ②属于空间艺术的有建筑、雕刻和绘画,其功用主要是“状物”,或写静态,描绘在空间中直立和平铺并列的事物形状;主要涉及的是视觉;所用的媒介主要是线条和颜色。属于时间艺术的主要有舞蹈、音乐、诗歌和一般文学,其功用主要是叙事抒情,或写动态,描绘时间上先后承续的事物发展过程;所涉及的感官较多,音乐较单纯,只涉及听觉和节奏感中筋肉运动感觉,舞蹈、诗歌和一般文学则视觉、听觉和筋肉运动感觉都起作用。时间艺术在所用的媒介方面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差异,这就是其它各种艺术的媒介如声音、线条、色彩之类都是感性的,即可凭感官直接觉察到的。 ③至于文学,则用语言为媒介,而语言中的文字却只是代表观念的一种符号.本身并无意义,例如“人”这一观念,各民族用来代表它的文字符号各不相同,英文用man,法文用hommo,单凭这种文字符号并不能直接显出“人”的感性形象。只能显出“人”的观念或意义.所以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的,也就是说,语言要通过符号(字音和字形)间接引起对事物的观念。这就是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独特地位的首要原因。 ④各门艺术虽彼此有别,毕竟有基本共同点。莱辛虽严格区分过诗和画的界限,我国却很早就有诗画同源脱。苏轼说王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苏轼本人就同时擅长诗和画。起源时诗歌、音乐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后来虽分道扬镳.仍是藕断丝连,例如在近代歌剧和电影剧乃至民间曲艺里,语言艺术都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都足以见出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所占的独特地位。 ⑤文学的独特地位,还有浅而易见的原因。语言是人和人的交际工具,日常生活中谈话要靠它,交流思想要靠它,著书立说要靠它,新闻报道要靠它。任何人都不能不同语言打交道。有些人话说得好些,有些人话说得差些,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说话的艺术就是最初的文学艺术。我们历来对文学的范围是看得很广的,哲学著作、史学著作、科学著作乃至某些游记、日记、杂记、书简之类日常小品都能成为文学典范。 ⑥文学在各门艺术中既占有这样独特地位,它的媒介既是人人都在运用的语言,而它的范围又这样广阔,可见,每个人都可当文学家。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许多年轻人的语言基本功离理想还有些距离,用字不妥,行文不顺,生硬拖沓,空话连篇,几乎是常见的毛病。我们要多办些“文章病院”,多做些临床实习,使患病的恢复健康,未患病的知道预防。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空间艺术的功用主要是状物或写静态,主要涉及视觉,所用的媒介主要是线条和颜色。 B. 时间艺术的功用主要是叙事抒情或写动态,所涉及的感官较多,视觉、听觉和筋肉运动感觉都起作用。 C. 语言中的文字只是代表观念的一种符号,文字本身并无意义,因为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的。 D. 近代歌剧和电影剧乃至民间曲艺里,语言艺术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足以见出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所占的独特地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②段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进行对比,从功用、感官、媒介等方面来比较二者的不同。 B. 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语言这种媒介是观念性的,语言要通过符号间接引起对事物的观念。 C. 文章第④段引用苏轼评价王维的话,目的是为了论证诗画同源,从而论证艺术虽彼此有别,但有基本共同点。 D. 文章由艺术写到语言,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晰地论证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使文学具有独特地位原因有三:语言作为媒介是观念性的;语言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运用范围广。 B. 文学属于时间艺术,涉及视觉、听觉和筋肉运动感觉,媒介上除了可凭感官直接觉察到的,还有语言这种观念性的媒介。 C. 朱光潜认为任何人都不能不与语言打交道。话说得好,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说话的艺术就是最初的文学艺术。 D. 朱光潜认为想要成为文学家,一定要先训练语言基本功,打磨文章的语言,字斟句酌,行文流畅,内容实在。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B项,“视觉、听觉和筋肉运动感觉都起作用”以偏概全,由原文“音乐较单纯,只涉及听觉和节奏感中筋肉运动感觉,舞蹈、诗歌和一般文学则视觉、听觉和筋肉运动感觉都起作用。”可知,时间艺术中的音乐只涉及听觉和节奏感中筋肉运动感觉; C项,“因为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的”因果倒置,由原文“所以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的,……这就是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独特地位的首要原因。”可知,正确的是:语言中的文字只是代表观念的一种符号,文字本身并无意义,所以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的; D项,偷换概念,“语言艺术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错,原文“例如在近代歌剧……语言艺术都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能说明语言艺术是重要组成部分,不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方法和结构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D 选,“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错误,通过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文章开头段:艺术一般分为“空间性的”和“时间性的”两大类,是并列关系,但并非整篇文章的结构层次。由艺术的两大类别引出正文部分。题目即位为中心论点:“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由基本点写到独特性,再到探究原因,最后写到怎么做,所以,文章没有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而是层层推进式。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信息的筛选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 B项,“媒介上除了可凭感官直接觉察到的,还有语言这种观念性的媒介。”表述错误,由原文“至于文学,则用语言为媒介”可知文学用语言为媒介,没有其它媒介。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APP能够盛行,与它自身特点有重要关系。它实用灵活、好玩有趣,能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一款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手机软件,让用户真真切切感受到实用性。同时,APP的功能模块灵活应用,并且有好玩有趣的功能,用户获得的价值比预期的价值高,很好的吸引并留住客户。APP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用户也每天都在增加,所以移动软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在粉丝经济的时代,有利于商家企业做推广运营。这种营销渠道比传统的传播渠道更加高效快捷。众所周知,手机APP软件最大的优势就是功能面面俱到,便民利民。不仅如此,有很多功能在手机网页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在APP应用上可以实现。帮助企业实现创新的营销策略。 (摘自《搜狐网》2017年5月23日) 材料二: “在银行开个户,多了10个APP。”在外企工作的白领田原抱怨道。刚刚在银行开完卡的她,又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下载APP,并在APP上做了一系列绑定操作。“APP总闪退或没反应,浪费了不少时间。”为验证已下载APP的真伪,她在APP store搜索开户行名称,居然又出现了涵盖手机银行、理财、校园、购物、导航等不同业务的17个APP。 由于不同业务线“功能分散、各自为政”,加之开发经验不足,导致“僵尸APP”的产生。数旗智酷创始人唐鹏建议,要加强APP开发前的审批制度,克服重复建设、APP闲置等问题。 业内建议,在明确APP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应对不同业务的APP进行整合。整合不只是统一界面、把所有业务系统简单集中在一起,而是在现实中做好业务协同,打破部门壁垒。同时还应建立数据共享制度,明确数据使用规则,避免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形。还可以引入事后评价制度,从用户体验出发,才能提升用户的数字获得感,让便捷不变味。 (摘自《北京青年报∙一家银行十几个APP手机应用泛滥成负担》2019年8月15日) 材料三: 专家指出:“迫于要在尽可能低的预算和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功能的压力,开发团队通常都专注在功能上。安全往往会被忽略。”即使新闻总有报道信息泄露的消息,因为利益诱惑,厂商还是会将其功能丰富的APP尽快推出,即使要牺牲产品的安全性也无所谓。他们优先考虑的是比竞争对手更快推出产品。但更讽刺的是,任何一位优秀的安全专家都会告诉你可靠的安全并不会拖慢开发速度,反而会提升开发速度。部署安全性看起来耗时又昂贵,创建安全的APP要求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执行不同的活动,例如威胁建模、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等。为此,开发人员需要添加软件组件分析,以帮助开发人员查找和修复开源软件组件的任何漏洞或许可问题。用户在自己的移动设备上使用APP时也需要对安全性水担一些页任,例如使用安全密码并且不应从不可靠的来源安装APP。 (摘自新浪财经《手机APP仍然缺乏强健的安全性》2019年11月7日) 4.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手机APP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它自身的原因之外,还与使用者和推广者有关。 B. 材料二中田原的经历告诉我们:手机APP大有泛滥之势,将要成为用户“指尖上的负担”。 C. APP开发团队通常都专注在功能上,安全往往会被忽略,是因为迫于要在尽可能低的预算和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功能的压力。 D. 创建安全的APP要求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执行不同的活动,需要开发人员添加软件组件分析。 5.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向我们介绍了手机APP的相关的情况,从中我们认识到手机APP缺点和优点是并存的。 B. 手机APP具有很大的优势,企业商家可以借此实现推广运营更高效快捷,还可以实现营销策略的创新。 C. 部署安全性看起来耗时又昂贵,但其实可靠的安全并不会拖慢开发速度,反而会提升开发速度。 D. 从材料来看,手机APP在现实生活的运用中弊远远大于利,我们应该谨慎使用甚至不装APP以保证安全。 6. 如果你是一位银行APP的团队主管,你会如何建设自己银行的APP?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回答? 【答案】4. B 5. D 6. ①从用户角度出发,以实用性和用户所获价值为目标。②积累经验,加强开发前的审批制度;整合并建立共享制度,明确数据使用规则;引入事后评价制度。③在提升开发速度的同时要考虑安全问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B项,化已然为未然,“手机APP已经泛滥,将要成为用户……”错误,原文为“手机APP已经泛滥,已经成为……。” B项错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D项,无中生有,“手机APP在现实生活的运用中弊远远大于利,我们应该谨慎使用甚至不装APP以保证安全。”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弊大于利,而且不能因噎废食,不使用手机APP。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梳理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 本题要求“如果你是一位银行APP的团队主管,你会如何建设自己银行的APP?” 从材料一“一款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手机软件,让用户真真切切感受到实用性。同时,APP的功能模块灵活应用,并且有好玩有趣的功能,用户获得的价值比预期的价值高,很好的吸引并留住客户。”可知,成功的银行APP必须从用户角度出发,以实用性和用户所获价值为目标。 从材料二“由于不同业务线“功能分散、各自为政”,加之开发经验不足,导致“僵尸APP”的产生。数旗智酷创始人唐鹏建议,要加强APP开发前的审批制度,克服重复建设、APP闲置等问题。”可见,作为银行APP的团队主管,应积累开发经验,加强APP开发前的审批制度。 从材料二“应对不同业务的APP进行整合。……同时还应建立数据共享制度,明确数据使用规则,避免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形。还可以引入事后评价制度。”可概括为要整合并建立共享制度,明确数据使用规则;引入事后评价制度。 行材料三“迫于要在尽可能低的预算和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功能的压力,开发团队通常都专注在功能上。安全往往会被忽略。”可知,银行APP的建设在提升开发速度的同时要考虑安全问题。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考考点梳理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一般是那些结构复杂的长句或内容深奥的句子或者对理解文章内容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方法: (1)一般情况下:考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语,即可准确解题。 (2)若句子意思比较含蓄,则可采用“还句入文”法,将考查的语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并特别注意其与上下文的关系。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 (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 (3)将题干、选项、信息源进行对照和比较,鉴别真伪信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凤凰 凌叔华 吃过中饭,姐姐们夹了书包走了,爹爹上了车,妈妈换了衣服也出了门。上房静悄悄的,只有老黑猫团在软椅上。 张妈板着面孔在缝衣服。天井中忽有一只黑鸟飞来,哑哑地叫了几声。 “这黑的鸟叫什么名字,张妈?”枝儿问。 “谁知道!” 黑鸟看了一会儿也就没什么可看了。她顺步走到花窖后,忽见那边的小后门开了。这是谁开的呢?婉儿静儿要求过几次都没开成功。真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枝儿想到就赶紧探头向门外张一张,呵呀,门外实在热闹有趣呢! 拉水车的,卖糖浆的…… 那边有愈聚愈多的孩子们,团团地围在一起,中间有只手高高地举起一只彩色的鸟! 到底他们玩什么呢?快去瞧一瞧呵!枝儿一纵身便跑过去往孩子们里面钻,好容易才挤进去了。 原来有个老头儿在那里捏东西,这倒有玩头。 老头儿开口道:“谁还要做?”枝儿随着喊了一声“我要!” 老头儿把面前几个小抽屉都打开,他的手像变戏法的样子,匆匆在这边揪一块红的面,那边揪一块绿的面,还有蓝的黑的白的一霎时都揪出来,一只手飞来飞去不知弄了多少块颜色面了,凑到一齐又把它分开,只见用竹签子别弄又用彩笔描画,不多会儿,真的做出一个花花绿绿的拖着长尾巴的鸟儿来。 “不好看算我的!”老头儿掷下点眼睛的黑笔,得意地歪头看一看,又用夹子在鸟的头上捏出一个鲜红的冠子。 加上个冠子更出色了,若不是亲眼看着他拿各样颜色面捏出来的,谁不相信这是天上打发下来的神鸟呢! “谁要?快来拿!”老头儿又微笑举起来示意。 “这个我要的!”枝儿连忙挤向前面喘着气伸出手来接。 “钱呢,小姑儿?八个子儿一只的。”老头儿笑着说。 枝儿这时才知口袋空空的拿不出钱来,脸上急得通红,可是她说:“妈出门了,等妈回来给钱。”枝儿颤声地央求。 老头儿还没有答话,这时站在枝儿背后穿黑背心的男人已掏出钱来递过去,说道:“我给你买了吧!”说着他把那面鸟放到枝儿手里。 枝儿赶紧接着,也不知向那人说什么好! 这时老头儿已经把柜子背起来,敲着小锣去了。那群孩子有散的,有跟着走的。 “你几岁,叫什么名字?”那人拉起枝儿的手笑呵呵地一边走一边问。 “六岁,叫枝儿。”枝儿答,她不知不觉跟着这人走。 他们牵着手一边走一边说话,他很亲热地摸着她的辫子,夸她的头发,又打听她家里有什么人,爹爹做什么事。枝儿都据实告诉了。 说着不觉已经走出胡同口,为转入一条小街。 “你有没有好朋友?”那人问道。 “……” “你可怜得很,我做你的好朋友吧!我顶喜欢同你玩了。” 枝儿只觉得快活得快要流出泪来,拿着顶爱的玩物,牵着“好朋友”的手,此时她已经看不见那小门,更想不起回家的事了。 说着说着,转弯抹角地已经走出小街,又转了一个弯便是大街。这路上的是许许多多新奇东西,真叫人忙不过来看!最使枝儿快活的是好朋友真好,他凡问必答,他是什么都懂得,永远没说过一句“谁知道呢!” 说着话不一会儿,已走完一条大街,走进一个大门洞。车马行人来来往往的很多,据说这是城门洞,晚上等城里的人都睡了觉就把它关起来。 那人问道:“你看见过真的凤凰没有? 他见枝儿摇头,接下说道:“我带你看去,我家里有一只,可比这面捏的好看多了!” “真的吗?”枝儿惊喜地喊,“真的有多大?你带我瞧瞧去。” “真的凤凰比你还要高一点,那把尾巴张开了像一棵小树一样大,上边的羽毛可比这假的美得多了。有时高兴还飞起来绕着我唱歌呢。它满身的毛比缎子都鲜亮,飞起来别提多好看!你想看,我就带你去,可是你得乖乖地跟我走路喔!”那好朋友满面带笑又说,“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才带你去看呢!” 她脑中立刻浮出一幅好朋友立在中间,一只彩鸟绕着他飞唱的图画。 大概是喜欢过度,她觉得自己身子有些轻轻的要飘起来,眼里看东西都不大清楚了…… 正在迷糊地走着,忽然好朋友一撒手往一边飞跑了去,后面有很熟的声音喊着赶过来: “可找着了!快同我们回去。” 枝儿朦胧地听见这话,正在犹疑,只见王升已经一把抱起她。 “好朋友呢?”枝儿急问。 “回家去,什么好朋友!”王升大声嚷着答。 “我不回家,我要去……”枝儿带着哭声要求,她拼命地挣扎,想从王升身上跳下来。 “哼,便宜那小子了!她还没醒过来,怎好呢!……”王升一路仍旧高声怪嚷,问她认识不认识他。由他喷出来旱烟的臭味,熏得人作呕,真讨厌。 (节选自凌叔华小说集《红了的冬青》,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 作者采用儿童视角叙事,叙述语言抓住儿童心理特征,用儿童式的口吻,真正做到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B. 开篇出现的“黑猫”和“黑鸟”暗示了枝儿生活的环境,渲染出冷寂的氛围,与下文街上的欢乐热闹形成对比。 C. 小说对捏面老头儿采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捏凤凰的过程表现出他技艺的高超。 D. 小说中的枝儿被禁锢在封闭院子里,没有玩伴,孤独寂寞,百无聊赖,她对外界生活充满好奇。 8. 小说的标题“凤凰”有什么寓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小说最后画线句子的丰富意蕴。 【答案】7. C 8. ①“凤凰”是捏面老人手中面鸟,是传统民间艺人创作的艺术品,它代表着美丽与神奇;②“凤凰”是“好朋友”口中用以欺骗枝儿的伎俩,是虚幻与丑恶的存在;③“凤凰”是枝儿一直寻找东西,它代表着自由与欢乐。 9. ①枝儿的心理描写,家人做法让枝儿觉得无趣,因远离美好而生气伤心;②对比,骗子虚伪的关爱却让枝儿快乐无比、亲近依恋,具有讽刺意味;③一方面表现孩童的天真;同时也反映出封建大家庭对孩童的精神束缚,表达作者的批判。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小说对捏面老头儿采用……心理描写的方法”错误,文章没有“心理描写”。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探究标题内涵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 结合小说的内容和情节,写出“凤凰”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义 “凤凰”是指捏面老人手中的面鸟,是传统民间艺人创作的艺术品,它代表着美丽与神奇;结合文章情节,“好朋友”以带枝儿去看真的凤凰为借口拐骗她,所以, “凤凰”是“好朋友”的伎俩,是虚幻与丑恶的存在;同时 “凤凰”是枝儿心中的向往,是孩子一直寻找东西,因为,与枝儿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的生活相比,凤凰的翱翔与高歌代表着自由与欢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解答时要结合相关语段进行具体分析。 句子“由他喷出来旱烟的臭味,熏得人作呕,真讨厌。”从描写手法上:属于对枝儿的心理描写;从情感上;通过“熏得人作呕,真讨厌”,可见,家人做法让枝儿觉得无生气伤心;从情节上:家人的救助与骗子虚伪的关爱形成对比,反而是骗子虚伪的关爱却让枝儿快乐、依恋,具有讽刺意味;从形象塑造上:枝儿仍然没有识破骗局,表现了她的天真;从文章主旨上:反映出封建大家庭对孩童的精神束缚,表达作者的批判。 【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好。常见的探究方式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的联系,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 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 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 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B. 臣素卑贱/君擢之间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C. 臣素卑贱/君擢之间伍之中加之/犬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D. 臣素卑贱/君擢之间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庶孽:孽本意有“庶出”的意思。文中庶孽即庶子,妾所生的儿子。 B. 立表,古代一种计时法。在阳光下竖立木桩,观察它的影子以测定时间。 C. 亲戚,亲指族内,戚言族外。文中指族内至亲,如父母、妻儿等等。 D. 抱鼓,鼓槌和鼓,也可以指报警之鼓。文中指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晏婴向齐景公推荐司马穰苴。齐景公立即召见司马穰苴,与之谈话后非常欣赏他,任命他为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 B. 司马穰苴严格军纪。他诛杀国君宠臣庄贾,原因是庄贾身为监军,在国土沦丧、前线紧急的情势下,视军纪如儿戏,诛杀庄贾就是严明军纪的表现。 C. 景公使者持诏赦免庄贾,只因时间迫在眉睫才“驰入军中”。穰苴因为君王使者不可杀,于是将其三位副手斩杀。这就告诫三军: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军中纪律。 D. 司马穰苴对战士关心倍至。他亲自过问士兵的饮食,探问疾病,安排医疗,把自己专用的军需品拿出来款待士兵,并和士兵平分粮食,受到士兵的爱戴。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管仲列传》) (3)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魏公子列传》) 【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报信的人)前去之后,还没来得及返回,(司马穰苴)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 (2)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君主放逐,鲍叔牙不认为我不贤能,他知道我是没遇到时机。 (3)况且公子即使不重视我,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不怜爱公子的姐姐吗?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1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 (2)抓谓语和宾语: “加之”,译为“放置于”,是动词,作“大夫之上”的谓语,主语谓语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 (3)抓对称结构:“士卒未附”与后文“百姓不信”句式结构一致,据此,排除D。。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古今异义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亲戚,文中指族内至亲,如父母、妻儿等等。”错误, 将“亲戚”的范围缩小了,文中的“亲戚”指“内亲和外戚”,属于古今异义词。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穰苴因为君王使者不可杀,于是将其三位副手斩杀。”表述错误,据原文“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 骖,以徇三军。”可知,只将仆人斩首,没有具体说斩杀三位副手。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得分点:既往,省略句,省略主语“报信的人”;反,通“返”,返回;徇,斩首示众;振栗,“振”通“震”,震惊害怕。 (2)得分点:见逐于君,见……于,表被动;逐,放逐;以,认为;肖,才能;遭,遇到。 (3)得分点:纵,即使;轻,轻视,看不起;独,难道,表反问;怜,怜爱。 【点睛】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译文: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都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 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盈显贵,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做监军,就不特别着急;家人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布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家人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前去之后,还没来得及返回,(司马穰苴)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节符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又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土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尉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因渡黄河向北撤退而分散松懈,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还没到国都,就解除了战备,取消了战时规定号令,宣誓立盟而后才进入国都。齐景公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来迎接,按照礼仪慰劳将士后,才回到寝宫。齐景公接见了田穰苴,敬重、推崇地任命他做大司马。从此,田氏在齐国的地位就一天天地显贵起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湘中 (唐)韩愈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注】①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②蘋藻:《诗经∙召南∙采蘋》写祭祀的情况,蘋藻都是祭物。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连用猿鱼水三个意象,营造湘波翻滚、神秘愁惨的氛围,正是诗人悲愤心境的写照。 B. “愁、踊”等词运用比拟手法,以急促的节奏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直接抒发见到汨罗江时的无穷感慨。 C. “汨罗”是屈原的葬身之处。诗歌第二句使人眼前不由浮现出屈原被放逐后形容枯槁,但舍弃生命也要坚守自我的形象。 D. 一二句没有按照通常章法,而是先写江上景色,再点汨罗江名,句法奇崛,有一种突兀动荡的气势。 15. 概括诗歌最后一句“空闻渔父扣舷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答案】14. B 15. ①英魂无处凭吊、世无知音的伤感寂寞;②贤者遭黜,隐者得全,面对茫茫水天的怅然若失;③无端遭贬的悲愤凄凉。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 B项,“直接抒发见到汨罗江时的无穷感慨。”错误,“猿愁鱼踊水翻波”描写了汨罗江畔山猿愁啼,鱼跃浪翻的景象,是景色描写,所以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借景抒情”。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空闻渔父扣舷歌”含义为: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结合前文可知,诗人来到汨罗江本是为凭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闷,然而今日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寻找,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抒发了诗人对于英魂无处凭吊、世无知音的伤感寂寞;此处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表达了对屈原这样的贤者遭黜,而隐者得全的怅然若失;结合诗歌注释“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可知,诗人借典故,含蓄的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赞美孔子如高山大道般品德高尚,行为光明正大。 (2)《管子·牧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鲜明地体现出管仲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他认为百姓只有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才能重视荣誉和耻辱。 (3)《屈原列传》中作者用四个连续的排比句“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________,方正之不容也”写出了屈原当时所处的黑暗而艰难的政治环境。 (4)《滑稽列传》中,淳于髡善用隐语,齐威王善听隐语,一句“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齐威王重振国家的决心。 (5)荆轲是真正的悲剧英雄,易水送别时的那两句“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他的视死如归、义无反顾。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逍遥游》) (7)退论书策以舒其愤,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 (8)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答案】 (1). 高山仰止 (2). 景行行止 (3). 仓廪实而知礼节 (4). 衣食足而知荣辱 (5). 谗谄之蔽明也 (6). 邪曲之害公也 (7). 不鸣则已 (8). 一鸣惊人 (9). 风萧萧兮易水寒 (10).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1). 朝菌不知晦朔 (12). 蟪蛄不知春秋 (13). 思垂空文以自见 (14). 往者不可谏 【解析】 【详解】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如“仓廪”“谗谄”“已”“萧萧”“晦朔”“蟪蛄”“谏”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次确认中药“龙骨”上的“划痕”是上古文字,一锤定音惊天下。此后,从“甲骨四堂”到“甲骨五老”,一代代学者________,挖掘与研究已持续两甲子。 从历史迷雾中走来的甲骨文,犹如火把,填上了中华文化的一块重要拼图,照亮了有商一代的历史舞台。 代代中国学人_________,隐藏在神秘甲骨中的中华智慧和文明密码被一一破译。3000年间,它突破造字、书写、拼音化和信息化等重重危机,顽强“活”到了今天并不断焕发青春,成为当今中华文化自信最坚实的基石。 在世界五大古文字体系中,古埃及圣书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印章文字和中美洲玛雅文字,均________在历史长河中。( )同时,汉字以它强大的超方言性、强烈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严密的构形体系和_________的民族文化内涵、无与伦比的书法审美特征而著称于世,越来越为世界各民族所瞩目。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焚膏继晷 前赴后继 湮灭 浓厚 B. 焚膏继晷 前赴后继 消失 浓烈 C. 前赴后继 焚膏继晷 湮灭 浓厚 D. 前赴后继 焚膏继晷 消失 浓烈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从猿到人,像人类化石一样,从未中断,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B. 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像人类化石一样,从猿到人,从未中断,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C. 从猿到人,像人类化石一样,从未中断的,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它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D. 像人类化石一样,从猿到人,从未中断的,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它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犹如火把一般从历史迷雾中走来的甲骨文,照亮了有商一代的历史舞台,填上了中华文化的一块重要拼图。 B. 从历史迷雾中走来的甲骨文,照亮了有商一代的历史舞台,犹如火把,填上了中华文化的一块重要拼图。 C. 从历史迷雾中走来,犹如火把的甲骨文,填上了中华文化的一块重要拼图,照亮了有商一代的历史舞台。 D. 从历史迷雾中走来的甲骨文,照亮了有商一代的历史舞台,填上了中华文化的一块重要拼图。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近义词语、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 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向前。第一空语境强调挖掘与研究持续时间之长,所以用“前赴后继”;第二空意在强调代代中国学人为破解密码所做出的努力,所以用“焚膏继晷”更合适;湮灭:淹没。消失,毁灭,表示着一种东西的完全消失。第三空,与“历史长河”搭配,故要用“湮灭”;浓厚:厚重。浓烈:(味道等)厚重强烈。第四空,修饰“民族文化内涵”,所以用“浓厚”。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语序不同或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本题各个选项的区别仅在于分句的顺序不同,可根据“瞻前顾后”和句子内在的逻辑进行判断。文段开头应先交代陈述对象“古汉字体系”,故排除C、D,“像人类化石一样”的本体是“古汉字体系”,所以应紧随其后;并且是“从猿到人”这一过程中“从未中断”,两者应衔接。故排除A。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为从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为语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一般在词语搭配、语序不当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B、C选项搭配不当,“犹如火把”不能和后文“填上”搭配; D选项改变愿意,删除了“犹如火把”,修改病句的前提为尽量不改变原意。 故选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的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提倡格律和提倡不要格律都有危险,这并不是矛盾。创造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的地步也决不足以言创造。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不易变化;个性是成于环境的,随环境而变。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①_______。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②______。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③________,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答案】 (1). ①变化中也有不变化者 (2). ②不变就是因袭 (3). ③只有群性而无个性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 本题主要在论述在艺术创作中怎样运用格律。第一空主要看下文、后语境,由“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可见,①处应该是后文的总结,强调格律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据此可断定第一空的内容:“①变化中也有不变化者”。 第二空依然使用上述方法,结合上下文推断,可知,应和前一句“变化就是创造”,句式结构一致,内容相对,再结合下文中的“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一句,可知②处应该填“不变就是因袭”。 第三空,首先结合下文推断应该填的句式是“只有……而无……”,结合上文“群性是得诸遗传的,不易变化;个性是成于环境的,随环境而变”,可推断,内容上应是“群性”与“个性”相对,最后一空显而易见,内容为“ ③应该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 ”。 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简洁连贯自然。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四、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去年的世界女排锦标赛上,塞尔维亚获得冠军,意大利收获亚军,中国队取得第三名。在半决赛中,中国女排经过五局苦战,以2:3惜败意大利,无缘决赛。有人说,意大利队是中国队的劲敌,如果中国队采用不违反规则的规避战略,在六强赛中故意输给荷兰队,以小组第二的成绩进入半决赛,就可以避开意大利队,大幅增加进入决赛的概率。也有人说,中国女排放弃精心算计,把每一场比赛都当硬仗来打,这种守诚精神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 对于“规避”和“守诚”,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自重人生不放水 一个青年跳入河中,救出落水的儿童,一时被传为英雄。可是在记者采访他救人动机时,他竟说是因为岸上围观的人太多而把他挤进河里去了。许多人说他傻,认为他白白失去了就要到手的“英雄”称号。然而,我为这个青年的诚实点赞,巧取的桂冠无光彩自重人生不放水。 所谓自重人生不放水,就是坚守初心,自我尊重,不虚与委蛇,为自己谋求名利。在201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半决赛中,中国女排以2:3惜败意大利,失去了决赛权。有人认为意大利队是中国队的劲敌,在六强赛中,如果中国队故意输给荷兰队,以小组第二的成绩进入半决赛,就可以避开意大利队,但是在郎平的竞技词典里,从来没有“放水”一词,她把每一场比赛都当成硬仗来打。不采取规避的战略,一心一意打好每一场球,这就是尊重自我,这就是自重人生不放水。 放弃精心算计,不希求靠技巧胜出,只想真刀真枪的干一场,这才是自重自强的体育精神!通过“放水”,避开强队,虽然并不违规,但也失去了自重自强的精神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也是一场竞赛,社会把种种桂冠戴到各类佼佼者的头上,以表彰他们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作为每一个参赛者,应当如实的表现自己,优劣等第皆有裁判根据规则去评定。可是,有些人偏不这样。他们功力不足,又求胜心切,非要登上冠军宝座,于是就施展种种“放水”技巧,上演种种夺冠的闹剧和丑剧。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方方曾披露的鲁迅文学奖“跑奖”内幕,就是一个典型。 做人做事当然要讲究策略,但是人们一味追求机巧的现状不能不让人担忧。许多人在拜金浊浪的冲击下,以夸逞聪明、纵恣弄巧为能事,为了金钱竟把“伪诈”视若拱壁,将“厚黑”奉为奉为圭臬。“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当靠着诡计偶获胜利,便以为永远都会获胜,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实在太多了。 陶渊明有诗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学着做一位守拙者,不忘初心,不断升华人生境界,渡过人生的大江大河,走向光明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材料作文题。 审题: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主旨并进行立意。解答时,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以及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本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立意。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叙述事实,后一部分陈述两种不同的意见。事实部分介绍了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的表现和成绩,是为了引出关于此事的两种意见,因此写作时所要关注的重点应是这两种不同的意见。意见分歧的焦点是中国队是不是应该在六强赛中故意输给荷兰队,以避免在半决赛中遇上强大的对手意大利队。命题人已经将这种意见分歧用“规避”和“守诚”予以明确概括,所以作文时要围绕“规避”和“守诚”两个关键词进行思考。 角度一:赞同合理“规避”,讲究策略。歌颂机智巧为,批判简单鲁莽。 角度二:赞同“守诚”,歌颂不忘初心。可以探讨体育精神,可以审视商业行为,也可以论述人格品德,谈意义,论价值,析危害,挖根源,多方面、多角度进行阐述。 角度三:辩证分析,综合立意。肯定“规避”,讲究策略,不等于提倡不择手段;肯定“守诚”,不等于拒绝智取。 参考立意:“规避”是一种好策略、“守诚”是不忘初心的体现等。 行文结构:以另一个故事引出坚守初心的观点;再结合女排的比赛表明自己的观点:放弃精心算计,不希求靠技巧胜出,只想真刀真枪地干一场,这才是自重自强的体育精神;由比赛上升到人生,人生也应该自重,当靠着诡计偶获胜利,便以为永远都会获胜,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结尾再次点题,表明体育精神不在于获得胜利,而在于坚守初心,坚守诚心。 素材: 1、不信不利,不成不行。 ——晁说之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 3、狡猾的小聪明并非真正的明智。它们虽然能登堂却不能入室,虽能取巧却并无大智。靠这些小术要得逞于世,最终还是行不通的。 ——【英】 培根 4、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5、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年少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数千名考生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题是自己练习过的,他就如实上奏皇帝,并请求改换考题。皇帝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对他进行了褒奖。 6、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7、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克雷洛夫和得米特里耶夫的寓言故事。一天,得米特里耶夫来屠格涅夫做客,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显示儿子的才能,就让儿子给客人朗诵一篇寓言。朗诵完毕后,得米特里耶夫问屠格涅夫他的寓言好不好,屠格涅夫说:“好,但克雷洛夫的寓言比你的好!” 得米特里耶夫听后并不生气,反而夸屠格涅夫是诚实的孩子。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有如下几种:1、找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一般是材料当中重复出现或议论、抒情性的词句,它往往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审题立意的“突破口”。2、以果溯因法:凡事必有因,有因也会有果。作文审题时不妨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去分析作文材料可以抓其根本、规律,就可以分析透彻。所以审题要追溯事件的前因后果,要抓住材料的深层内涵,审准作文题,确定最佳立意。3、提炼本质法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 4、道理升华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法国寓言《小姑娘与玫瑰园》,2003年的《智子疑邻》都属于这一类型,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5、同异互求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出来,加以概括提炼,作为文章的论点。这种方法首先适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6、反弹琵琶法:“反弹琵琶”指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7、辨明关系法: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阅读材料时,如果善于分析材料中诸事物的关系,即可找到立意的依据。8、把握情感倾向法: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