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双牌二中2019年下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问卷)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龚文化 审题人:蒋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①、②所示分别应为 A. 禅让制 世袭制 B. 宗法制 世袭制 C. 宗法制 礼乐制 D. 礼乐制 宗法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里,因此①处是宗法制;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因此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分封制)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因此②处是礼乐制,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和禅让制之间没有血缘纽带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分封制)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因此②处是礼乐制,而不是世袭制,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和礼乐制之间没有血缘纽带、互为表里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 2. 从明朝废宰相设内阁,到清朝设立军机处。反映出( ) A. 中央机构不断健全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思想控制逐渐加强 D.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B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 【详解】 3. 电视剧《芈月传》开播以来,屡创收视新高。它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公主芈月作为滕妾远嫁秦国,历经艰险,最后扶持儿子登基为王的故事。下列剧情明显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A. 楚威后因占卜龟甲上出现“否”字而放弃让芈月陪葬 B. 嫡长子芈槐即位,是为楚怀王,佩戴12垂旒冕冠(注:礼制规定天子垂12旒) C. 秦惠王任命张仪为相,位居百官之首 D. 芈月请求秦王分封其儿子赢稷到巴蜀之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电视剧《芈月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占卜龟甲是统治者决策的方式之一,故A正确,排除。礼制规定天子垂12旒,楚怀王不是周天子,不能佩戴12垂旒冕冠,故B错误,符合题意。当时秦国已有丞相制度,的C正确,排除。当时还存在分封制,故秦王分封其儿子赢稷到巴蜀之地,有其可能,故D正确,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乐制 4.“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使得选举腐败,世风颓废”。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袭制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察举制内容,故C项错误;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故选B。 5.某研究性小组搜集了一组资料:《汉武帝设刺史制》《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宋代通判在财经上的监督》、《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A. 古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 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消长 D. 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刺史、通判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与废承相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故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正确;刺史、通判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无关,故A错误;三省六部制与废承相与中央、地方权力的消长无关,故C错误;“古代监察制度”说法过于片面,故D错误。 6.宋代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这表明 A.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C. 皇帝宰相共治天下 D. 君权受到极大威胁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皇帝的诏书要宰相签字,由宰相机构发布,所以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答案为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是在明清时期,B错误;宰相辅助皇帝处理政事,决定权在皇帝,C错误;材料仅是说明敕令的颁布需要皇帝与宰相共同签署,不能说明君权受到极大威胁,D错误。 7.“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自己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引文是对清朝军机大臣职责的形象评述,从材料中的“依样画葫芦”到小心翼翼“把葫芦仔细看”,可以判断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即“跪受笔录”。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共治国政,其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与材料中“军机大臣”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是三省六部制中的尚书省的职能,与材料中“军机处”不符,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的职能,与材料中“军机处”不符,排除。 8.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出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利较重时,皇帝又从更新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剥夺其实权……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权利的不断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西周分封制;②西汉“中朝”的建立;③明朝的内阁制;④清乾隆帝建立军机处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周分封制是地方行政的划分不是中央机构的分化,①错误;②与材料中“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相符;③中内阁制就是采用新宠的近侍帮助政务;④是在早已废除了丞相制度后皇帝控制了所有大权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故C项正确,ABD选项排除。 9.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其基本特征是 A.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B. 工商发达,民主盛行 C. 直接民主,轮流坐庄 D. 政治腐败,社会动乱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故A选项正确;斯巴达为主的一些城邦国家实行君主制,故B选项错误;“直接民主,轮流坐庄”只是雅典为主的城邦的特点,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政治腐败,社会动乱”并非常态,故D选项错误。 10.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 A. 间接民主 B. 直接民主 C 人人平等 D. 机会均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可知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管理,是直接民主,故B正确,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主政治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直接民主,二是间接民主,排除CD两项。 【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一切公职由选举和抽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导致民主制的衰落 11.公元前358年,雅典在城邦预算中设立泰奥里克专项基金,穷人观剧只要不中途退场,每次可以得到两个奥波尔。此项措施的直接作用是( ) A. 吸引公民积极参政,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B. 推动雅典工商业发展,使新兴工商业者阶层权力扩大 C. 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高民众文化素养 D. 直接民主范围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过发放奖励的方式让民众观剧,能够起到的直接作用就是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高民众文化素养,C项正确;材料只讲到观剧,并没有涉及到参政(民主范围)、工商业发展的问题,故ABD三项不能体现,排除ABD三项。 12.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最能体现苏格拉底理想的是 A. 抽签选举 B. 差额选举 C. 人民主权 D. 轮番而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可知苏格拉底对于抽签选举的民主方式反对,故A项正确;差额选举不符合雅典直接民主特点,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属于民主特点,故C项错误;轮番而治属于管理政治方式,故D项错误。 13.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 少数贵族独享民主 C. 注重维护民主政治 D. 公民缺乏参政热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说明有人作弊,不能体现公民的个人意志。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说明“陶片放逐法”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体现了直接民主存在弊端,故答案为A;材料没有体现少数贵族独享民主,没有体现注重维护民主政治,材料不能体现公民缺乏参政热情,排除BCD。 14.“人类的共同理性使得古罗马人在创制法律的活动当中能够把握一种永恒的一般价值尺度,它源于人的理性,存在于人的社会,古今如此,未来亦然。罗马法律所以能够为后世大为称道,其奥秘大致在于此。”罗马法散发恒久魅力的主要原因是 A. 保护个人权利 B. 能够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 C. 保护财产权利 D. 蕴藏了丰富的理性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人类的共同理性使得古罗马人在创制法律的活动当中能够把握一种永恒的一般价值尺度”来看,罗马法之所以能散发恒久魅力的主要原因是蕴藏了丰富的理性精神。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保护个人权利,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的政治功能,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罗马法保护财产权利,排除C项。 15.17世纪40年代,有两件大事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发生。在东方,满洲八旗铁骑涌入山海关,建立起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在西方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C. 法国大革命爆发 D. 德意志实现统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7世纪4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英国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爆发内战,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于1775年爆发,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于1789年爆发,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实现统一发生于1871年,故D选项错误。 1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这说明美国 A.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权力高度集中 B. 总统权力有限,不能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C. 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 D. 国会的权力在总统之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丘吉尔认为,人们关心罗斯福可以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这说明罗斯福的权力是受到国会制约的,结合所学,美国国会享有立法权,复议三分之二再次通过可以使总统否决的法律有效,总统缔结的条约也需要国会的批准才能生效,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但美国总统权力受国会等的制约,而不是权力高度集中,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与总统是相互制约的关系,美国总统能够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复议三分之二再次通过可以使总统否决的法律有效,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与总统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不是国会的权力在总统之上,故D选项错误。 17.1789—1875年间,法国的政治体制先后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这表明近代法国 A. 艰难曲折的共和之路 B. 民主共和力量强大 C. 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 D. 专制残余一直浓厚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近代法国政体更换频繁,是因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相对强大。所以保皇派与立宪派的斗争使得法国政权更迭,反映了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故答案选A项;题干反映了法兰西的民主共和之路异常艰难,排除B项;C项“完善”和D项“一直”说法错误。 18.马克思说:“……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A.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B. 美利坚合众国 C. 拿破仑帝国 D. 德意志帝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虽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宪法表明,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因此材料内容指的是德意志帝国,而不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拿破仑帝国政治上推行的是爵位等级制,没有议会,故C选项错误。 19.1840年,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 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 B. 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利益 C. 维持可耻的鸦片贸易 D. 掠夺原料,打开中国市场 【答案】D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后开辟中国市场以满足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答案选D项。AC项不是根本原因;B项是直接原因。 20.下列属于鸦片战争后所签《南京条约》内容的有 A. 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B.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C. 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 D.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体现了领事裁判权,不属于《南京条约》,故A项错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体现了五口通商,属于《南京条约》,故B项正确;“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反映了租界的设立,不属于《南京条约》,故C项错误;“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反映了使馆区的设立,也不属于《南京条约》,故D项错误。故选B。 21.“英吉利,即俗称红毛邦,开邦一千年来未易他姓,于今称为最强之邦……凡於往来言语文书,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以上叙述应出自 A. 洪秀全 B. 杨秀清 C. 石达开 D. 洪仁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是出自《资政新篇》,体现了洪仁玕某些平等外交的理念,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是洪仁玕《资政新篇》,与洪秀全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是洪仁玕《资政新篇》的一段内容,与杨秀清和石达开无关,故B、C选项错误。 22.《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 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 倡导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C. 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D.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资政新编》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的方案,故答案选A项;倡导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是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排除B项;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属于《天朝田亩制度》本身的内容,排除CD项。 23.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A. 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 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 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 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A项正确;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B项错误;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制度内容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态度,D项错误。 24.华盛顿在1786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由此可见华盛顿主张 A. 建立古代雅典式的城邦制 B. 维护相对松散的邦联制 C. 建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 建立相对集权的联邦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 联合成一个国家”说明华盛顿主张实行联邦制,“管理者足够的权力”说明华盛顿反对松散的邦联体制,因此主张建立相对集权的联邦制,故D项正确。华盛顿主张不是恢复古代雅典式的城邦制,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华盛顿建立联邦制,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联邦制,不是君主立宪制,C项错误。 25.“命令发下之后,不久……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轮奂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这一惨象发生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轮奂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1860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并对圆明园放火焚烧,往日辉煌的宫殿、古远建筑、历代收藏都化为灰烬,因此题干内容反映的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焚烧,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与中日甲午战争无关,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焚烧,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关,故D选项错误。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50分。其中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 26.读图1、图2、图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西周、秦朝、元朝分别实行什么制度? (2)概括指出元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3)简要谈谈我国当今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对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继承和创新。 【答案】(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 (2)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①继承:县制和省制等沿用至今。②创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周王室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在地方实行了分封制,对同姓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进行分封;秦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形成了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元朝时期为了有效控制广袤的领土,在地方实行了行中书省,即实行行省制度,有效调节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元后,我国依然沿用行省的设置,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有深远影响。 (3)继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当今的地方行政制度依然沿用古代某些地方行政制度,如县制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当今的地方行政区划中依然沿用;再如元朝的行省制度,元后我国依然沿用行省的设置,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有深远影响。创新,我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基于民族分布的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时在地方实行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国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 ——《顾准文集》 材料三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权利法案》(1689年) 材料四联邦主席的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称为“德意志皇帝”。“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条约”,“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指出“他”在地方推行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 【答案】(1)“他”:秦始皇。制度:郡县制。 (2)原因:小国寡民(或城邦体制)。认识: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范围有限,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做法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3)不同之处:英国王权受法律制约,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德国皇帝集大权于一身,专制色彩浓厚,而议会的地位和作用较小。 【解析】 【详解】(1)“他”:由材料一中的“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把秦国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等信息可以得出“他”是指秦始皇。制度:由材料一中的“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等信息可以得出是郡县制。 (2)原因:题目需要“根据材料二”分析。由材料二中的“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等信息可以得出其原因是小国寡民(或城邦体制)。 认识: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具体来说,它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范围有限,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做法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3)不同之处:题目需要“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由材料三中的英国国王和议会的相关规定可知,英国王权受法律制约,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由材料四中的德国皇帝的相关内容再结合所学《1871年宪法》中关于议会的规定,可知德国皇帝集大权于一身,专制色彩浓厚,而议会的地位和作用较小。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隔2年所选出之议员组成。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反映在黑奴如何计算“联邦比例”的问题上,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内,但纳税时黑奴则不算人口;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纳税人口中,不计算在“联邦比例”中。最后,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黑人按人口的3/5计算。 ——根据《美洲史》和1787年宪法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与王权妥协的表现并分析这种妥协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建国初期存在的两对矛盾。指出1787年宪法调和这些矛盾的表现。 【答案】(1)表现: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国王权力。(或答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 影响: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维护了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2)矛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方法:①中央与地方:采用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②大州与小州:设参众两院。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③南方与北方:南方黑奴按3/5折算计入人口比例(或承认奴隶制度)。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可推出表现为1689 年颁布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并逐步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由材料“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可归纳影响。 (2)第一小问,材料“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隔2年所选出之议员组成”“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可知存在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等矛盾。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和结合所学,关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可从联邦制原则方面思考;关于解决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可以从参众议员的名额方面考虑;关于解决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可从把南方黑奴五个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等内容思考。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孙中山《袁太平天国》 材料二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并表明态度,结合史实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可以赞成、反对,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观点:材料二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意识进步的角度否定太平天国运动。赞成。 评析: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教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定都天京之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显示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追求绝对平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 【解析】 【分析】 解题时首先应该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并结合材料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观点可以赞成、反对,如材料一从社会意识的角度,材料二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否定了太平天国,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特点 【详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