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
www.ks5u.com 2016-2017年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 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上述材料说明 ( ) A.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 B.周公取代周天子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C.西周完成了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 D.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 2.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 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中说:“礼 乐刑政,其极一也。”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 ) A.端正民心的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 C.维系等级的套路 D.齐家治国的方式 3.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4.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了 (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 6.魏甘露五年诏:“夫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夫人有不孝,尚告治之。”晋律:“子不 孝父母,子弃市。”南朝律令规定子弟不听父母之训,敬恭有亏,父母可杀之(《宋书·何承天传》)。刘宋时,张江陵与妻吴氏咒骂母亲黄氏,黄氏忿恨自杀,结果判张江陵枭首,吴氏弃市,免死补治。又有民唐赐因饮酒得病,吐二十余虫而死。其妻张氏遵唐赐遗嘱剖腹检查,郡县法官认为张氏忍行刳剖,属伤夫罪,而唐赐子不禁止母亲剖父尸,属不孝,结果,判唐赐子弃市,张氏五岁刑。北朝初律令规定子不逊父母,凭刑。据此判定魏晋南北朝时期律法的特色是 ( ) A.程序简化 B.严刑峻法 C.以礼入刑 D.理学入法 7.东晋时期,社会动荡,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门阀士族的势力得以发展甚至超越皇权,皇权政治 从此演化为门阀政治。皇权与士族势力的均衡与共治确保了统治秩序的平稳。材料主要说明( ) A.门阀政治取代皇权政治 B.门阀政治是特殊条件下的一种变异 C.门阀政治确保政权稳固 D.门阀政治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 8.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指出:“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他强调科举取士的主要作用是 ( ) A.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B.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C.促成了官民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官员选拔程序 9.隋朝时期,建立起中央政事堂议事制度,对官员进行监察的制度,以及建立起对官员政绩进 行考核的制度。隋朝以上的制度建立 ( ) A.都推动了政府统治机构完善 B.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都有利于直接提高行政效率 D.都标志着封建王权的强化 10.轰动一时的西汉古墓海昏侯墓出土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屏风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汉代长度推断孔子身高为1.82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对此理解最佳的是 ( ) A.《史记》的记载可能存在谬误 B.海昏侯墓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C.孔子身高几何,尚需进一步考证 D.海昏侯墓考古发现能与《史记》记载相印证 11.汉末至唐代,婚姻受门阀制度影响极大,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宋代时,婚姻“不问阀阅”,士庶婚姻成为风俗。这一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源于 ( ) A.等级观念的淡化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社会阶层的变动 12.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13.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 的演变。这体现了 (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4.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这表明 ( ) 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 C.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 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 15.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 ) A.政权发生更替 B.文化途径迥异 C.社会形态转变 D.国力对比变化 16.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 ( ) A.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 B.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 17.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 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8.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人群,而不是特定的行业 19.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宫员禁止经商。然面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庆时期,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反映了明代 ( ) A.轻商观念发生改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政府史治日益脚致 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20.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十六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 )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21.乾隆四十年(1755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 )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C.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棉花的种植面积超过水稻 22.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个行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 A.清代驿路有利于长途贩运业 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 C.官路通达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D.政府交通建设助推晋商的兴盛 23.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 ) A.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B.美洲白银大量进人中国 C.佛教思想融人儒学理论体系 D.《本草纲目》翻译成外文出版 24.西奥多·舒尔茨在《传统农业的改造》一书中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B.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 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D.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 25.“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 ) A.儒家、道家 B.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 D.儒家、墨家 26.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该“总设计师”首倡 ( )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 B.用“仁义”“王道”施政 C.法、术、势结合统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7.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 ( ) A.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B.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C.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 28.“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 等简易!”。“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 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以上主张 ( ) A.阐述格物致知的理念 B.体现了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C.奠定理学形成的基础 D.成为南宋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9.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上述材料反映出顾炎武 ( ) ①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 ②倡导崇实致用的学术风气 ③胸怀天下的文化自觉 ④主权在民的政治诉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明末清初,对“西学”的传入,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便是“西学源出中国”。他们认为当下一些中学不及西学的事物,其实是中国古代已有而传入西方,但中国本身反而失传的事物,王夫之也认为西学大多是“剿窃中国之绪余”。这从侧面反映出 ( ) A.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优势 B.西学传入改造了中国自身的学术 C.士大夫借西学来复兴传统儒学 D.西学的优点为部分知识分子认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2题,40分) 31.(25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反映了时代的脉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二 (明清时期)镇有各种类型……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场,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 洋纱、洋布进口(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洋纱 洋布 1867 1450 11671 1877 2841 11959 1887 12590 24457 1892 22059 30554 (1)依据材料一,概括盛唐时期的商业状况。(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和原因。(8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1分) 32.(15分)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 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 的社会条件。(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并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 的目的。(4分) 2016~2017年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 历 史 答 案 选择题:1-5 ADCBD 6-10 CBBAC 11-15 DABBC 16-20 BDCAA 21-25 BBCBD 26-30 DABAD 31. (1)概况:商品交易地区广阔、商路畅通、商旅安全、次数频繁、数量较大(6分) (2)特点:数量增长;类型多样。(4分) 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2分)商品经济发展。(2分) (3)变化:外国输华商品(棉纺织品)数量剧增。(2分) 影响:①中国经济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③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9分 32. (1)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5分) (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注重道德规范教育,使理学生活化、普及化。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6分) (3)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4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