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豫南市级示范性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豫南市级示范性高中联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 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 A. 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B. 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C.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 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而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重新”焕发,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思想尚未处于独尊地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促使“三教合一”现象是在魏晋时期,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易中天曾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A.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B. 争夺国家最高统治权 C. 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 D. 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面对社会变革诸子百家提出自己的现点,实际上都是在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故A正确;“争”是思想观点上的争夺而非统治权力的争夺,B错误;不仅仅是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问题,还有更多的社会问题的探寻,C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争夺学术霸主而是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排除D。 3.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出了这样一道题,“□□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问□□应该是哪位思想家? A. 孟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老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一切要顺应自然,不可违背自然,“何劳人为乎”体现了“无为”的思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材料思想与老子的思想相一致,因此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4. 《吕氏春秋》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其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同时又宣扬“一则治,异则乱”。由此可知,该书的创作意图在于( ) A. 传承百家思想,保留文化精髓 B. 实行文化高压,加强君主专制 C. 取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 D. 实行礼法并治,实现思想统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是强调《吕氏春秋》的取各家之精华,而同时又宣扬“ 一则治,异则乱”是强调《吕氏春秋》的作者也想使自己的学说成为一家之言,成为一家,而不是单纯的保留文化精髓,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另外,“内容驳杂”足以证明当时并没有实行文化高压,也不仅仅是礼法并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吕氏春秋》的创作意图 5.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B.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 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豪迈的语言体现了孔子和孟子胸怀大志,并胸有成竹,怀着平国治天下的伟大抱负,反映了儒家在春秋战国动荡社会下安民治世的强烈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故B正确;A、C、D不是材料的主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名师点睛】全面认识儒学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1)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2)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优良传统的形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3)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4)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5)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尊崇,以至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封建社会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这些观念均属于封建糟粕的思想。 6.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等级秩序思想,但不乏平等思想的主张和要求,儒家在意识到人有差别的同时也主张人格的平等,这种人格平等精神主要表现在 A. “有教无类”“法不阿贵”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D.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答案】B 【解析】 儒家思想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B项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法不阿贵”属于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人格平等”不符,故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7.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人本性是善的,但却不一定善,所以天就立王来统治,导人为善,这是天意。其中“有善质而未能善”说明董仲舒主张“民性本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意在主张君权神授。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指的是思想领域的统一,与材料无关;B选项是荀子的观点,与题意不符;C选项是法家的思想,不是董仲舒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8.“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前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该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 B. 政府的支持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C. “帝国大学”初建是在汉武帝时代 D. 帝国大学毕业生可不经察举而直接做官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后,重用儒生为官,开办太学,以儒家思想内容为主,太学是政府开办的教育制度,太学生毕为后可直接为官,故BC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四书是南宋时期才总结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所以选A。 9.“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A. 霾是灾难的象征 B. 天人感应 C. 君权神授 D. 自然规律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所以最有可能是依据天人感应,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霾”是天降异象而非灾难的象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而非君权神授,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天和人的关系而非自然规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0.“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影响主要表现为 A. 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C. 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 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答案】B 【解析】 【分析】 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故选B。A项明显与材料相左;CD不属于积极方面,排除。 【详解】 11.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 研究以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C.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答案】C 【解析】 【详解】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由题中“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C符合题意;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故AD排除。B不符合宋明理学家的研究方向,故排除。 12.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宇宙便是吾心 C. 有理而后有气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干可知,乙徒的思想注重“心”。B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意思相近。故B项正确。A、C、D项,均为宋明理学的代表思想主张,与“心”无关。故A、C、D项错误。 1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 不满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B. 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 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强调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君主专制统治,这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张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排斥夷狄”,而不是“不满排斥夷狄”,故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主张民主”,故C项排除。 【点睛】“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是关键信息。 1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 A.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B.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 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不能体现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异质”性,故A项不符合题意;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受到了西方学说的影响,但它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物,故C项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并不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故D项不符合题意。 15.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 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 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D.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肯定自由恋爱,农民起义,男女平等,反对李学军的空谈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李贽反对的是封建礼教,答案维B。材料没有体现拜金主义等内容,A错误。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C错误。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思想,D错误。 16.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理性高于感觉 C. “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 D. “美德即知识”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根据材料,洞穴中的世界对应可感世界,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则对应理智世界,囚徒被拉出洞穴的过程则类似于通过教育而获得启蒙的过程。此材料强调理性的重要性,故选B项,A、C、D选项与题意不符。 17.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指出:“在理想的社会中,就像在一个好的灵魂中一样,每一部分都要遵循正确的等级,他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上面的是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第二等级是御国御侮的战士,第三等级是劳动者。”由此可见,柏拉图( ) A. 重视人理性和道德 B. 坚持思想自由至上的原则 C. 崇尚怀疑主义的精神 D. 吸收孔子等级有序的观点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所示,柏拉图推崇的是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即有道德和理性的哲人治国,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18.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A. 反对君主专制 B. 提倡因信称义 C. 肯定人和人性 D. 否定教皇权威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的表达,可知“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中的“你”就是指人,所以这是肯定了人和人性以及人的价值,故选C;A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才有的主张,BD则是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故排除ABD。 19.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答案为A项。13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D项。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背景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幸福;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幸福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追求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材料所述,教会注意尊重市民的意志,说明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20.马丁·路德在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反对赎罪券的时候,并没有发起一场宗教改革的打算,但当《九十五条论纲》贴出后,引起强烈反应,并很快演变出席卷全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运动。这说明当时 A. 教皇失去了对社会的影响力 B. 世俗权力已经超越教会权力 C. 人们的宗教观念已非常淡薄 D. 天主教会是社会矛盾的焦点 【答案】D 【解析】 马丁·路德最开始的目的并没有席卷整个欧洲,但《九十五条论纲》贴出后影响了整个欧洲,说明天主教会问题是民众所公认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B选项错误,当时教会权力依旧很大;C选项说法错误,人民还是有宗教关的。 21.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吴晓东;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卢梭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康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主要阐述的是社会契约论的思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他提倡“天赋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康德认为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故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22.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答案】C 【解析】 “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指的是人性的解放,即追求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反对外在束缚,由此可知,A、B、D三项依旧是外在的对“笼子”的撕裂,而真正要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指的是要约束统治者的权力,也就是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如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共和、三权分立等一系列学说的提出,其目的均在于此,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发展之处,故选C。 23.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 A. 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 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 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 奴役和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个具有两个人粮食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是解题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思想观点,A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主张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4.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 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 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 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 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眼镜传入中国……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重视实用性,忽视理论研究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国科技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是解题关键,不能说明中国传统科技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重心也不是说明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故D项错误。故选C。 25.《宣和(宋徽宗年号)画谱•墨竹叙论》说:“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这说明此类画作( ) A. 描绘民间风情 B. 注重规范法度 C. 彰显文人意境 D. 突出生活实用 【答案】C 【解析】 从“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可以看出,当时这类画作是文人画的代表,体现出文人意境,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出的是文人画的内容,没有世俗的内容;B选项错误,不符合“不专于形似”;D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实用的内容。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如图是漫画《胜出》。图中台上站着两个人,汉武帝高举儒家牌子。另一人左手做出胜利的手势,这一人显然是得到了汉武帝的大力支持。台下站着一群人,个个气势汹汹,不甘失败。 材料三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思想家们对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的反思、改造和重塑,只是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图中台上做出胜利手势的人是谁?台下站着的一群人应该是当时什么人群的代表?漫画反映了汉武帝时代的什么历史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通过思想家们的反思,儒家思想在宋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简要分析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意义? 【答案】(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2)谁:董仲舒。 代表:儒家以外的其它各家学派。 现象: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或:儒学地位开始提升) (3)宋代:儒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4)作用:儒家思想对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安定具有积极作用。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得出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根据“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得出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2)谁:根据“汉武帝高举儒家牌子。另一人左手做出胜利的手势,这一人显然是得到了汉武帝的大力支持”可知,做出胜利手势的人是董仲舒。 代表:结合所学可知,台下站着的一群人是儒家以外的其它各家学派。 现象:结合所学可知,漫画反映了汉武帝时代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或:儒学地位开始提升) (3)宋代: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儒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建立理学体系。 (4)作用:可从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安定等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作用。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与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应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由此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比这三种发明对于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与影响了! ——弗朗西斯·培根 根据材料,就“技术发明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答案】示例:火药的发明推动了近代文明的进步。 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和一些火药武器大规模用于战争,火药的威力显现出来。蒙古人西征,把火药及火药武器传播到阿拉伯国家和西欧。西欧得到火药和火药武器后,为近代资产阶级打破封建壁垒,推翻封建统治,夺取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武器。不仅如此,近代资产阶级还发明了近代火药武器,并利用其船坚炮利,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人类文明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由此可知,火药在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首先依据材料中信息从“四大发明推动了近代文明的进步”的角度提取观点,论证可以结合所学四大发明对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来分析回答。比如火药的影响结合所学从发明的时间、西传过程以及对于西方社会转型的作用来论证回答。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形成一种联合政体,其各项利权既协调配合,又相互制约 ——孟德斯鸠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它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1)简要列举三位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政治思想主张。 材料二: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材料二中两人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启蒙运动? 【答案】(1)答案: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卢梭: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公共意志和人民主权说。 (2)答案:主张: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实践:法国根据1791年宪法,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德意志根据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法国根据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3)答案: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他们所提出的设想带有阶级的局限性。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及对启蒙运动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三位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政治思想主张,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应当联系所学,根据教材有关内容来回答;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要结合所学并根据材料中的“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来回答;卢梭的思想主张要结合所学并根据材料中的“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来回答。 (2)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伏尔泰的主张根据材料中的“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可以看出是君主立宪制;卢梭的主张根据材料中的“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可以看出是民主共和制。这两种主张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具体实践,联系所学可知,德意志根据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3)对启蒙运动的评价,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启蒙运动的影响来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