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第0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第0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2.明代礼仪明文规定:亲王、群臣上表笺,都得有“皇天眷命,统驭万方”,“承天受命,君师宇内”等字样,这样规定体现的思想是 A.天人合一 B.国家一统 C.皇权至上 D.文明礼貌 2.C【解析】根据材料“皇天眷命,统驭万方”、“承天受命,君师宇内”可知强调了君权的至高无上性,故C 项正确。天人合一思想是董仲舒提出的神化君权的思想,但在客观上有利于限制君主暴政,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家一统的信息,而是强调皇权至上,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明礼貌,而是强调皇权至上,故D项错误。 3.明初之后的皇帝或年幼、或厌政,经验能力都不及其祖辈,于是让内阁大学士代阅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形成“票拟”权。这说明明代内阁 A.只有参政议政权没有决策权 B.是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 C.与宰相具有相同地位和职务 D.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8 3.A【解析】由“内阁大学士代阅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形成“票拟”权”,可见明代内阁只有参政议政权没有决策权,故排除CD,选A;结合所学,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排除B。 4.崇祯年间的内阁大学士黄景昉在《馆阁旧事》中写道:“文渊阁为禁中深严之地,门榜圣旨,闲杂莫敢窥者。跟随班从,至阁门止,惟一、二书写仆得从入,各给牌为验。”文渊阁“禁中深严”主要是因为内阁 A.为丞相办公所在 B.是处理政务的场所 C.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D.阁员参决政事品级极高 4.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渊阁作为内阁处理政务的场所,因此文渊阁“禁中深严”,故B项正确;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制度,故A项错误;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故C项错误;内阁没有决策权,故D项错误。 5.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 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B.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C.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 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 6.下图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剧照,在此电视剧播出之后,人们都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字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8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7.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对这段材料理解中“军机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B.参与国事决策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7.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体现出军机处因军事需要而设置,故A项排除;材料“有事请而用之”体现出军机处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排除;材料“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可以看出军机处的人员是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故D项排除。 8.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8 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官制简化 C.君主专制强化 D.行政效率提高 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左图是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右图是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C;两图反映的不是中央集权问题,排除A;B、D两项不属于本质问题,排除。 9.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彻底解决了决策失误的问题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10.《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10.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文字清代“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8 可知,清代内阁与明代相比地位大大降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康熙帝设立南书房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些新的权力机构的出现使内阁的地位不断降低。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表述在明朝已经出现,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与内阁地位变化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符合题意。故选D项。 11.对下表中清朝军机处职能(部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大臣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2.接折 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3.见面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参与议政 B.监察百官 C.参与决策 D.遵旨承办 12.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图示中的空白处应该是 A.外朝 B.军机处 C.六部 D.枢密院 12.B【解析】本题考查了清代的军机处。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汉代设立中朝,以丞相为首的官僚集团相对于中朝来讲成为外朝,故排除A;六部形成完善于隋唐时期,故排除C;枢密院设立于宋代,故排除D;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图示中的空白处指的是清代的机构,清代加强皇权的机构为军机处,故选B。 8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祖开国之初,惩元季贪冒,重绳赃吏。揭诸司犯法者于申明亭,以示戒。”“山东布政使储蜒、张海,按察使刘本等坐纵盗诛。” ——摘自《明史》 “凡官吏受财者,计赃科断。”“风宪官吏受财及于所按治去处求索借贷人财物,若卖买多取价利及受馈送之类,各加其余官吏罪二等。”“凡牧民之官失于抚字,非法行事,激变良民,因而聚众反叛,失陷城池者,斩。” ——摘自《明律·兵律》 材料二 朱元璋说:“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里恨透了。如今要严立法禁,凡遇官吏贪污蠢害百姓的,决不宽恕。” ——摘自《明太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初吏治的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这样规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朱元璋的思想并分析其吏治措施的积极作用。 13.【答案】(1)特点:明初统治者注重用法律制度重惩赃吏;对执法犯法的官员加重其刑事责任;注重用严厉的刑法惩治擅权失职之人。 目的:督促百官忠于职守,维护和提高封建国家官僚机构的统治效能。 (2)思想:封建官吏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会危及政权的巩固,应当严惩。 积极作用:在一定限度内缓和了社会的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定。 (2)由材料“如今要严立法禁,凡遇官吏贪污蠢害百姓的,决不宽恕”可看出,朱元璋认识到封建官吏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会危及政权的巩固,应当严惩。其吏治措施积极作用是在一定限度内缓和社会的矛盾,促进社会安定。 8 14.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体系。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 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选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时,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据材料一分析“寡人”指的是谁?涉及他创建的有哪些重要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推行的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3)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试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矛盾。由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14.【答案】(1)秦始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2)信息: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 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3)矛盾:君相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8 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