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高考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素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高考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素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高考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素 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 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 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 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 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 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 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 分) 答: 【试题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 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 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理解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 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 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 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 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仗)”;还有 “双关”手法,如 “岁暮”表 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有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 “朝廷谁请缨”是作者 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 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 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 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 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 “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古 风(其三十九)北京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 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 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 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 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景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 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在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安然的宿在梧 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13.(7 分) ①(3 分)A ②(4 分) 要点: 1 对荣华易逝 、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2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3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 访隐者 福建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 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 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6.(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 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A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望江东 广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 分)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湖南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 分) 【答案提示】此词感情悲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 离别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词写深沉的爱情, 认为感情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 深,态度积极。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 分) 【答案提示】月、风衬托双星相逢,新欢与旧愁的比较。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 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 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 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 分) 答: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 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 江苏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 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 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 分析。(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江西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 杜宇 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 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 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 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解析】A 与 B 是否矛盾的一类鉴赏题宜结合诗歌写作技巧,熨平诗文意蕴。诗歌讲究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 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如《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景物的美好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辛弃疾《西江月 遣兴》上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词人 读书的结论似乎是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把一切古人圣贤都骂倒了,但联系前句 可知词人是借醉求欢,以醉后的笑闹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理解要服从整体,便可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知,所谓“全无是处”是愤激之语,是反语,是词人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 的偏激话,借醉后狂言的反语,清醒地指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统一、不用志士、颠倒是 非的行为是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诲的。杜甫此诗为写景抒情,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抒 情服务,情由景生,景为情设,二者从理论上应是和谐统一的,故而前两联应与“孤” “忧”相和谐。首联从写法上看是运用了对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可以看出这个 对比只能理解为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怆。颔联,以想象奇特的“坼”“浮”写出了洞庭湖水 浩瀚无边的巨人形象,这壮阔雄浑不能理解为诗人由此就慷慨激昂、壮怀激烈,不能肤 浅地理解为诗的感情基调就转为昂扬振作了,此处应是反衬的写法。孤老病弱之人在无 边的天地间不停游荡,在浩瀚的江湖上接连漂泊,这宽阔宏伟更反衬出诗人的无尽悲怆 和悲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辽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 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 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 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 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 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 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 分) 8. 5 分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 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答出两句意思的, 给 2 分;答出什么感情的,给 3 分。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 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意思答对即可。9. 6 分 同意。虽然诗 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 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如答同意,并能答出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的, 给 2 分;答出是通过人、物的感受来写雨的,给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答不同意,只 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 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 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 分) 12.(8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1)这首诗描写了素碟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 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碟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 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碟的活动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胜过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 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3.(5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 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2(8) (1) (3 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 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5 分)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 分)山东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 凰”怎样的品性?(3 分) 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 分) 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7 -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 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 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 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 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 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 分析。(4 分)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 分) 12(8 分) (1)4 分,“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 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4 分,既有对自然“风与月”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 君子的伤感。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 分)天津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 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3 (6 分) (1)暮春 飞花 (2)思念故乡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 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 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8~9 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 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 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8 - 8.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 关的路。 9.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 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 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 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 什么?(4 分) 12.(1)【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 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参考答案】: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 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菩萨蛮·北固题壁》赏析: 原文: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 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赏析:这首《菩萨蛮·北固题壁》是自号望三散人,清末学者兼书法家郭麟所作。这首 词在形式上采用了拟人手法描写江流绕着群山盘旋流逝远去以及江中的帆船依流或行或停的 景象。作者形象的写出了江河流逝、群山却似乎要百般阻拦,但却终究奔流而去。 释义:上天(大自然)要让江河流下去,但旁边的青山却想要江流停下来。谁不替江流 发愁呢,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头啊!远处的船帆如飞鸟一样的落停了下来,船 停泊不动的时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显得无力和自作多情,又怎么能把她 留住呢?(译文为草根博览所作,仅供参考,敬请指正。)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 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 14 一 16 题。(8 分) [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 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 分)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