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榆林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 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 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 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 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 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 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 3.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A. 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 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4.12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以研究《民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只有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这次罗马法的“复兴”运动 A.保障了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建立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 D.标志着西欧反封建斗争的开始 5.176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明接任首相,用封官许原、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个“国王之友” 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尚未形成 B.光荣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C.议会内部两党斗争十分激烈 D.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 6.下图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A. 宰相掌握立法权 B.议会徒有虚名 C.德国皇帝没有实权 D.代议制民主不健全 7.1920年初,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开始深入京郊的农村、工厂,向农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尝试建立工会。这一现象 A.由俄国十月革命导致 B.开启青年学生参政先河 C.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 D.暴露北洋政府黑暗统治 8.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 A. 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 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 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9.在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国对话并采取改善关系的措施后,毛泽东随即公开表示:“如果尼克松访华,他高兴同他谈,不论作为旅游者,还是作为总统都行。”这表明当时 A.美国放弃遏制共产主义 B.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 C.中美之间分歧基本化解 D.中美双方都有合作需要 10.由下表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后,下列两个时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建交数量 1969 44 1972 88 A.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 B.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增长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斯大林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不同,他是一个带有俄罗斯农民意识的马克思主义者。较少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当时欧洲发达的资本主文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都是陌生的。”材料意在说明 A. 苏联工业化的历史地位 B. 斯大林的经济思想 C.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因素 D. 斯大林的革命活动 12.1961年美国《对外援助法》出台后,肯尼迪政府通过出售、借贷和赠送等方式,向缺乏粮食的国家出售农产品。苏联也每年平均向这些国家提供6.83亿美元经济援助,3.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反映了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C.美苏冷战局面的结束 D.美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 13.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十大商帮之首,他们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金融等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称雄商界长达500年之久。这说明这一时期 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转变 C.商品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14.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15.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工业化开始启动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城市化进展显著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16.1879年,轮船招商局船只驶往檀香山,后又试航旧金山,但遭到外国航运势力“竭力抗拒”;1881年装运茶叶,试航伦敦,“因洋商颇存妒心”而不得不停航;驶往南洋、新加坡、槟榔屿的轮船,因外国同业的跌价竞争,“亏折甚巨”。这些事例可用来说明 A.晚清政府支持近代企业的发展 B.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C.洋务企业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 D.民族工业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17.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 C.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 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8.1984年,中央决定延长农村土地承包的期限,规定一般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可以更长一些。同时还规定,社员在承包期内因无力耕种或转营他业的,可将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这些规定 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C.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加强了集体对生产的管理 19.清朝“预备立宪”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包括废除满汉通婚的禁令等。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保护民权、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材料表明 A.习俗演变受到政治环境影响 B.传统习俗转变为西方礼仪 C.礼仪革新为了维护革命成果 D.政体革新促进了思想解放 20.从1930年~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从8600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1.72亿美元。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多河动工。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 D.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 21.1985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入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津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内容。此做法 A.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 B.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范围 C.说明英国已经消灭了贫困 D.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 22.2018年以来,美国罔顾国际规则,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精神和原则,采取单边主义做法,发起针对中国等国家的贸易战,破坏了国际贸易关系和经济秩序。这表明 A.全球化陷入困境 B.美国主导全球贸易 C.贸易战不可避免 D.逆全球化思潮抬头 23.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A.“六经”收录大量法律文献 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 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D.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 24.20世纪初,一些中国学者和艺术家撰文介绍和评价西方某一艺术形式,认为其审美趋向重视神韵,与中国传统艺术有相通之处。这一艺术形式应是 A.印象派绘画 B.浪漫主义音乐 C.现代派绘画 D.荒诞派戏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题(25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8分) 材料二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 材料三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3)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西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中国却“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种差异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9分) 三、论述题(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世界 中国 20世纪70年代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淖 美国确认从越南撤军 美国展开全球战略性攻势 苏联入侵阿富汗 尼克松访华 “文化大革命”结束 改革开放 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 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 中共十二大“特色理论” 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20世纪90年代 东、西两德统一 苏联解体 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欧盟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香港、澳门回归 21世纪初 “9·11事件”爆发 欧元正式启用 加入世贸组织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四、选做题,从“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两题中任意选择一道完成。 27.选做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中国古代主要用圭表测量正午日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测定方向。1668年,康熙命钦天监官员与传教士南怀仁同测正午日影和星象,结果钦天监官员所测皆误,南怀仁推算分毫不差,康熙震怒,“复用西洋历法”。1705年,教廷派遣特使多罗来华,多罗宣布禁止中国教徒敬孔祭祖,引起清廷与教廷严重冲突。1712年,纪理安等传教士不愿在中国使用欧洲新天文表,康熙对欧洲传教士失去信任。康熙认为,应师洋人之“技艺”,为我所用,只有编撰历算著作,才能达到摆脱洋人垄断之目的。1713年,康熙下旨设立蒙养斋算学馆,亲自主持编撰《律历渊源》,全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历象考成》42卷,以前朝《崇祯历书》为基础,部分引用了传教士所传天文数据。有学者认为:“《历象考成》与当时西方天文著作相比,其差距要比《崇祯历书》与以前西方天文成就相比的差距大得多了。” ——据韩琦《科学、知识与权力——日影观测与康熙在历法改革中的作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历法改革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评康熙历法改革的影响(7分) 2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我君,四海无氛。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摘自[唐]崔融《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材料二 及太后称制,独与北门学士议其制,不问诸儒。……毁乾元殿,于其地作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场所),以僧怀义为之使,凡役数万人。……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太后又多选美少年为奉宸(府)内供奉。——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在唐代历史上,唐太宗打下了基础,接着是武则天的时代,以后是开元全盛时代。武则天当权前后的50年间,生产发展了,土地开发了,人口增加了,疆土开扩了,文化提高了,和许多外国也有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还应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开元时代的政治家都是武则天时代培养起来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武则天时代长期的巩固发展工作,开元盛世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据《吴晗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崔融、司马光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吴晗评价武则天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5分) 二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A D B D D C A D A C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D C C B A A A A D B A 非选择题 25.(25分) (1)相同:保留了血缘社会(2分)。不同: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6分)。 (2)农业革命:租佃关系日益普遍;信息革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金融革命: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革命: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有所增强;能源革命: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任答4点 8分) (3)原因: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与衰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思想上中国厉行文化专制,压制人们的思想;西方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每点1分,6分) 影响: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中国被迫开启近代化的进程。(任答1点3分) 26.【答案】(12分) 示例: 示例一论题:国际局势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阐述:20世纪70年代,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并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从国家利益出发,也需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基于两国的共同需求,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示例二论题:世界格局的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阐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趋于瓦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27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2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答案: (1)态度:崔融:赞扬。司马光:批判。 原因:崔融:武则天在任用人才、发展生产等方面确有历史功绩;崔融为当时臣子,有歌功颂德的一面。 司马光: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轻女舆论的影响;武则天确有违反传统礼教的事实。 (2)标准:对社会经济发展、开疆拓土、文化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历史贡献。 指导思想: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