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2017-12)无答案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19届)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画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 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 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 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 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 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 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 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 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 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 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 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 “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 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 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 “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 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C.“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 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 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鱼 骨 迟子建 他们说这条江在几十年前是用麻绳捕鱼的。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陶醉的光辉。 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冬天就谈论起关于这条江的故事。风雪像铠甲一样包围了镇子的时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望大地,都给人一种白茫茫的感觉。而逼人的寒冷也像瘟疫一样弥漫了整个小镇。 也记不得是哪一天了,总之是有那么一天,漠那小镇最敏感的女人旗旗大婶忽然向全镇的人宣告了一条重要的消息:镇长成山家门前晃着一堆鱼骨。其中有一根鱼脊骨像大拇指那般粗。它们是鲜鱼的鱼骨,鱼骨上缠着带着红色腥味的血丝。 于是,镇子上男女老少就像去赶着看一场露天电影似的,纷纷走出自家的门院,带着惊喜和疑惑去看那一堆鱼骨。 那真的是一堆鱼骨,旗旗大婶没有说错。它们很生动地躺在一片白雪地上,极北的太阳很冷清地照出它们象牙般的肤色。 “嗬呀,这么漂亮的鱼骨,一定是条二三十斤的大鱼!”旗旗大婶在人群中感慨着,然后把目光投在我的身上说,“外乡人,你没有见过这样的鱼骨吧?” “这么粗的我见过,但这么漂亮的没见过。” “是啊,这条江开了怀了!”有人跟着说。 这条江在几十年前,可以很随意地用麻绳系起一张网,撒在江中,然后鱼就像爬满了篱笆的葫芦似的钻了一网。起网时鱼尾翻卷,鳞光闪烁,那真是让人百思不厌的美好时光。 可是几十年后,江水不似往昔那般喧嚣,它平静而沉稳,就像个行将入土的人。而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漫漫长冬的时刻,就热切地思恋起她的过去。 人们议论了一番,兴致就蓬勃起来了。大家纷纷回家,准备着捕鱼的工具。旗旗大婶很慷慨地把那块最精彩的鱼骨送给我了。 傍晚,天气骤然冷起来。白蒙蒙的江面上弥漫着无边的寒气。旗旗大婶凿好了第一口冰眼,将一张大网甩进江底。 平素寂静的江面霎时活跃起来了。远远近近的都是人影。近处的人影像被风摇摆的黑橡树,而远处的人影则模模糊糊,像夜空中的云彩。 一个小时过去后,旗旗大婶打算起第一片网了。 “这网头很轻,好像是……”旗旗大婶顾自说着,蹲在冰眼前熟练地拽起网来。 银白的渔网从黑沉沉的江水中被提出来了。一出水面,它们就变成了一块大花布。网上有的地方恰恰被火光照着,就成了一片霞光;有的地方隐在夜色中,就变成了灰蓝。 旗旗大婶沉默着,我沉默着,寒风也冷峭地沉默着,只有火盆热烈地响着,那些贪婪的火舌活跃地舔着夜色。 整片网起出来了,没有一条鱼。旗旗大婶一屁股坐在冰上,阴郁地抽起烟来。旗旗大婶抽烟抽得很凶。 我走上江岸,把皮袄裹紧,站在黑沉沉的柳毛丛中。此时的漠那小镇,在风雪中静静地沉睡了。镇子中听不见狗吠,所有的房屋都融在蒙蒙的夜色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这条冰封的大江,却渔火点点,人影绰绰,全然一幅原始村落的平和的生活图画。 旗旗大婶起了三片网,基本都空,她忽然怀疑起那一堆鱼骨来。 后半夜是最难捱的时光。寒冷、饥饿、疲乏同时袭来。我觉得双腿已经冻得麻木不堪。夜空中的繁星好像离我们这般的近,又那般的远。 凌晨四点多钟,旗旗大婶已经起了十二片网了。冰面上扔着几条杂鱼。 天有些灰蒙蒙了,灿烂的群星也显得不那么灿烂。江面上泼墨似的摊着一堆堆火盆燃尽的残渣,而寒气把每个人的脸都弄得又红又粗的,像是松树皮。 旗旗大婶守了一夜,虽然哈欠连天,但精神却很饱满。她说这几条杂鱼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于是她又讲起这条江的过去。她说每次渔汛到时,捕上来的鱼摆满了江面,家家都要套上狗爬犁才能把鱼装回去。 江面上残灭的渔火忽明忽灭。而远方大山的轮廓却渐渐澄澈起来。八点左右,在东边天出现一团毛茸茸的太阳,被寒气包裹着的像堆羽毛的太阳。漠那小镇的上空升起了一缕缕迷茫的炊烟。 这时,镇长成山突然出现在江面上。他像巡逻兵似的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南,然后把江面上所有捕鱼的人召集在一起,庄重地宣布了一桩秘密。 那堆鱼骨是他故意摆在那的。因为他们接到了一个任务:要把这山林中的一头大黑熊活活捉住。他们已经多年不做这样的事了,他担心他们胜任不了猎熊的工作。所以,就试探着摆出鱼骨,看他们是否还像几十年前一样的敏感而有耐力。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外乡人,目睹了人们晚上冒着严寒在江面捕鱼却所获无 多的情景,“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 小说对镇长成山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从他的三言两语中,我们却能看到一 位决心带领全镇人们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基层领导人的形象。 C. 几十年前人们可以在“这条江”里轻松地捕到很多鱼,如今它却失去了活力, 这是人类过度打渔造成的,小说借此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 D. 小说故事由主人公旗旗大婶发现一大堆漂亮而罕见的鱼骨而展开,她向人们宣 告了她的发现,这激发了小镇人看鱼骨、前去捕鱼的热情。 E. 从鱼骨出现时漠那小镇人们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曾经的传统渔猎生活还 是那般热切地憧憬、思恋,这体现了小镇人思想的顽固性。 5.小说中画横线的三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以“鱼骨”作为题目,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今年(2016)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他细心询问十八洞村的情况。 这三年,十八洞村又是如何探索习近平提出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呢?十八洞村第一支书施金通向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十八洞村有225户993人,通过“户主申请,群众投票识别,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从全村甄别出136户、542位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5年的3580元,增长115%,减贫61户269人。这些贫困人口已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学生义务教育、家庭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部得到保障,学生入学率100%,家庭人口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100%,住房全部达到安全标准。 (摘编自腾讯网:《习近平牵挂的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如何精准扶贫》) 材料二 “扶贫也要抓住痛点、扶出亮点、培育卖点!”公益组织“黑土麦田”的扶贫专员、湘西苞谷酸合作社理事长陶品儒道出他扎根湘西精准扶贫的经验。从澳洲国立大学毕业后,他辞掉高薪工作回国,和正在复旦大学就读的张雪婷扎根湘西磨老村,带领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将老玉米加工成城里人稀罕的酸爽开胃的苞谷酸和香醇苞谷酒,找准了卖点。 “不能让乡亲们守着优质美味的十八洞村猕猴桃、大湘西黄牛肉、安乡时令蔬菜喊穷。”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跃,则分享了红星大市场直销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的双赢经验。自2016年4月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启动实施以来,已有7个贫困县成功申报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内三大电商平台已开通20个贫困县的特色馆和3个市州特色馆,农产品“上行”交易额逾13亿元。 (摘编自2017年11月21日《长沙晚报》) 材料三 近年来,中兴镇立足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据了解,中兴镇为解决贫困群众长久脱贫问题,使“输血”变“造血”。成立夹江县龙井沟果业专合社,以“支部+专合社+贫困户”为模式,成功引进春见耙耙柑,打造万亩柑橘现代园。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该专合社,流转土地,发展脆李、柑橘等80余亩,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实现增收100万元。流转土地100亩,建立中兴镇扶贫基地,他们把这100亩平均分给每一户贫困户,每户一亩,由专合社统一管理经营,受益归贫困户,预计每户可增收1万余元,实现了长期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他们在园区设立“一库五名单”台账,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80余人,每人可通过园区就业实现增收13000元以上。 (摘编自2017年11月20日搜狐网:《精准扶贫开良方 脱贫致富拔穷根》)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 (经济日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7.下列有关“精准扶贫”的表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3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 出的扶贫指示。 B. 材料一列举的一系列数据表明十八洞村经过三年的精准扶贫已经取得了突出 的成绩。 C. 材料二表明留学归国人员和集团总公司在精准扶贫方面是大有作为的,并且能 够赚到比大都市投资更高的利润。 D. 材料三中所报道的是中兴镇立足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 子,其发展模式是:支部+专合社+贫困户。 8.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材料四表明,根据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党 和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B. 材料一中十八洞村三年间的变化表明,总书记考察过的地方落实精准脱贫的效 果最好,所以要实现全国贫困人口脱贫,就必须总书记将每个贫困村都跑到才行。 C. 材料二“将老玉米加工成城里人稀罕的酸爽开胃的苞谷酸和香醇苞谷酒”,说 明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实现精准扶 贫的好办法。 D. 材料三提到的“输血”和“造血”是指慈善性的救助和帮助贫困人群找到脱贫 的途径和方法,两种没有本质的区别,都不能实现长久脱贫。 E. 材料四“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势必会造成大锅 饭思想的出现,从而阻碍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9.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简要概括在我国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哪几个方面的努力。(4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钟羽正,字叔濂,益都人。万历八年进士,除滑县知县。甫弱冠,多惠政,征授礼科给事中。疏言朝讲不宜辍,张鲸不宜赦,不报。 迁工科左给事中,出视宣府边务,哈剌慎老把都诸部挟增市赏二十七万有奇,羽正建议裁之。兵部左侍郎许守谦先抚宣府,以贿闻,羽正劾去之。又劾罢副总兵张充实等,而悉置诸侵盗军资者于理。 二十年正月,偕同官李献可等请皇长子出阁豫教,帝怒,谪献可官。羽正以己实主议,请与同谪,竟斥为民。杜门读书,士大夫往来其地,率辞不见,林居几三十年,光宗立,起太仆少卿。未至,进本寺卿。 天启二年,吏部将用为左副都御史,羽正辞曰:“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乃受佥都御史而让从吾为副。甫入署,即言:“ 方从哲无谋鲜断,似倭似欺,宜免其官秩,使为法受过,沈纮结内援,招权乡,宜遄决其去。”群小多不悦。熊廷弼、王化费之狱,众议纷呶。羽正言:“向者开原、铁岭之罪不明,致失辽阳;辽阳之罪不明,致失广宁。朝廷疆土,堪几番败坏!”由是二人皆坐大辟。会朱童蒙以讲学击邹元标及从吾,羽正言书院之设,实为京师首善劝,不当议禁,因自劾乞休。顷之,代从吾为左副都御史,俄改户部右侍郎,督仓场。 明年春,拜工部尚书。故事,奄人冬衣隔岁一给。是夏六月,群奄千余人请预给,蜂拥入署,碎公座,殴掾吏,肆骂而去。盖忌羽正者嗾奄使发难也。羽正疏闻,因求罢。诏司礼太监杖谪群奄,而谕羽正出视事。羽正求去益坚,因言:“今帑藏殚虚,九边壮士日夜荷戈寝甲,弗获一饱;庆陵工卒负重乘高,暴炎风赤日中,求佣钱不得;而独内官请乞,朝至夕从。此辈闻之,其谁不含愤?臣奉职不称,义当罢黜。”复三疏自引归。 逾年,逆党霍维华追理三案,言羽正委身门户,遂削夺。崇祯初,复官。久之,卒。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B. 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C. 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D. 冯么从吾佥脘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弱冠”古代男子15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 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腾王阁序》有“等终军之 弱冠”句。 B.“万历”为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开始。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 有多个年号,更换新年号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乞休”就是自请辞去官职,类似的还有“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故乡。 它不同于“致仕”,“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的称呼。 D.“太保”周代设置,为辅佐国君的官。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汉代沿 袭周代官制,又设“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东宫三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钟羽正年轻有为,担任滑县知县时多有惠政,很快就被提拔为礼科给事中;初 为朝官就上疏大胆直言并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B. 因“请皇子出阁豫教”一事而触怒皇帝后,钟羽正回到民间,闭门读书,不与 士大夫交往,隐居近三十年才重被起用。 C. 钟羽正忧国忧民,面对朝中群小劣迹,他敢于直言正言,因而遭到奸人的嫉恨 与排挤,他只好“自劾乞休。” D. 朝中太监受人指使而借故闹事,时任工部尚书的钟羽正,刚正不阿,无私无畏, 果断处置,使闹事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羽正以己实主议,请与同谪,竟斥为民。 (2)此辈闻之,其谁不含愤?臣奉职不称,义当罢黜。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①,风生洲诸锦帆开。 青青竹笋②迎船出,白白江鱼入③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注】①大家,典出《后汉书》:“帝召(班昭)入宫,号曰大家。”东征,班昭随儿子到陈留赴任时作《东征赋》。逐子,跟随着儿子。②竹笋,典出《楚国先贤传》:“孟宗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号,笋为之生。”③江鱼,典出《后汉书》:“姜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姜夫妇尽孝,力作鱼脍以奉,舍侧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以供母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首句暗写王十五判官奉母归养之事,呼应标题中“扶待还”三字,领起下文。 B.“风生洲渚锦帆开”实写归舟之景,景中融情;“离别不堪无限意”则是直接抒情。 C. 颔联用叠词“青青”“白白”写竹笋、江鱼之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D. 尾联写诗人为友频举酒杯,表达了对友人还黔后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热忱祝福。 E. 全诗层次分明,多处用典,增强了内容的厚重性。语言有的含蓄隽永,有的通俗。 15.本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 , !” (2)《论语》中对志同道合的朋友远道而来表示欢迎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诗歌解读就是专家也未必在行,特别是将汉以前的古体诗,拿给讲授古代文学的老师解读,也不见得句句都是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见。 ②宁夏旅游业已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③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④面对灾害他奋不顾身,用行动阐释着大爱无疆,可灾害过后回到家,老父亲已经去世半月。他悲痛至极,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⑤一些美国高中追求博雅教育,固然是为了提升学生进入高校的竞争力,更是为了让学生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 ⑥中国文坛对莫言作品中所展现的高密东北乡的特点曾经多有批判之声,可自从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纷至沓来。 A. 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既是朴素的发展规律,也是经济转型的参考坐标,既不能 走竭泽而渔式的粗放之路,也不能停下探索产业升级新路。 B. 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 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C.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 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D. 根据瑞士出台的《动物权益保护法规》表明,为了维护动物的尊严和保障动物 的福利,只养一条金鱼,置它于“孤单”的境地属违法行为。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高老师,我社诚挚地聘请您为高级顾问,特呈请柬,敬望您能万分荣幸地赏光。 B. 看完《战狼2》后,有影迷激动地对吴京说:“您的这部作品太棒了,太振奋人 心了。今年的华表奖,您一定能忝列其中的。” C.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人在学校,很孤单吧。”辅导员对独守寝室的我说, “走,到我府上过节去!” D. 令郎不愧为丹青世家子弟,颇得大师您的真传,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①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② ,譬如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③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低龄留学”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在“低龄留学热”背后,折射出所有家长对目前教育政策及教育资源失去信心。有些家长认为中国式教育使得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出国求学一定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有些家长则认为国外教育制度比较宽松,能让孩子远离国内的竞争压力,日后必然能取得好成绩、抢占先机。 ①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对目前的教育失去信心。 ② ③ 四、 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庄周在《庄子·知北游》中写下“圣人者,原(原:推究)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哲思,希腊先贤在奥林匹斯山德尔斐神殿的门柱上刻下“认识你自己”的格言,这些箴言几千年来一直给人们理性的昭示,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看法?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