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 述 出处 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坐。 《周官》 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 《史记》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C.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D.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2.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C.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D.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3.商人作为宋代社会兴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通过科举、联姻、捐纳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甚至一度出现了“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两宋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B.呈现开放性平民化的特征 C.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人才的选拔更加公平公正 4.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的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了清政府统治 5.以下两幅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与之最契合的主题是 A.清代建筑风格的全盘西化 B.欧洲历史上的中国风 C.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D.英法联军的侵华罪行 6.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但英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代议制民主下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 B.“首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 C.立法和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 D.“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保留部分封建残余 7.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还派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是西方国际法学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国际法》的编译 A.推动了晚清政治体制变革 B.开启了西方法制中国化的历程 C.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 D.奠定了政治近代化的理论基础 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9.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 ,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触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高度关注。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运动。这表明当时 A.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B.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C.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 D.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 10.“人民解放军将在已有的胜利基础上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你们现在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此命令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 A.从民主革命转向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B.从领导工人运动转向工农武装割据 C.从反抗外敌入侵转向根据地的建设 D.从争取民族独立转向社会主义改造 11.下表是新中国在1952年和1957年钢和原煤总产量及增长率统计表 钢(万吨) 原煤(万吨) 1952年 135 6649 1957年 535 13000 增长率(%) 396.29% 195.51% 这些成就的取得 A.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工业体系 B.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 C.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D.增强了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 12.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13.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1950年 1970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 联邦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14.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下列表 述正确的是 A.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B.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C.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1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神话产生一千多年后,在西方文学中得以发扬光大,其中的美神阿佛洛迪忒,成为彼特拉克笔下美丽的劳拉,而爱神厄洛斯的世界则是《十日谈》抒情笔意所在……希腊神话中,诸如海神、冥王、战神、农神、太阳神、智慧女神等,多数在外形上无异于人类,他们既需要膳食、休息,也有虚荣心,嫉妒心,个性张扬,放纵原欲,尽情地享受现实世界生活。 ——《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 材料二 中国古典神话中的诸神多数是将与农业有关的动植物拟人化,身上彰显了凡人无法企及的自制力,是世俗道德的楷模。大禹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后稷教人栽种五谷,天下得利;嫘祖发明并且传播了养蚕缫丝,被后世尊为“蚕祖”;神农尝尽百草,一日遭遇七十毒;弈救百姓冒死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王亥教人驯养动物…… ——《中西方神话人物形象再比较》 材料三 在晚明冯梦龙的作品中,一改唐宋神话故事《白蛇记》中“蛇女”的妖气,“蛇女”演变成为活脱脱的市井泼妇。铁石心肠的金山寺法海和尚,扬言“替天行道”,极力阻挠“蛇女”与书生许宣婚姻,“蛇女”对法海破口大骂,其形象直爽真实,即使拥有法力,白娘子仍然选择帮许宣打理药铺,挣钱过活。 ——《白蛇传传播主题的嬗变及其文化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希腊神话后来得以发扬光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诸神”与希腊“诸神”的不同之处,概括说明中国古典神话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思想内涵。(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白蛇”形象变化,简析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分) 1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转型》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外交思想、主张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8分) 18.(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 《历史》 作者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记述内容 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是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1500年以后,世界在空间结构上逐步连成一个整体。政治、经济、技术、宗教、文化交流也具有国际化和世界性的历史空间。随着东西方日益紧密的学术交流,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努力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的全球史,开辟了史学家们研究世界历史的新视角,建立了编纂世界历史的新框架。 ——于文杰等《从生产方式变化角度理解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 材料三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中史学家研究的“世界历史”在空间上与材料一的记述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综上,谈谈你对历史学家视阈下“世界历史”认知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5分) 参考答案 Ⅰ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B A C A C D B A C C A D D Ⅱ卷共3题,共55分。 16.(18分) (1)原因: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人性化较强,与人文主义相适应;西方中世纪人文精神饱受压抑;文艺复兴运动需要借助希腊神话弘扬人的个性,表达反封建思想。(6分) (2)不同:与农业文明有密切联系;具有异于常人的道德。(4分) 内涵: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推崇仁爱;注重道德;重视主观人格力量,自我节制。(4分) (3)晚明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对艺术作品产生影响;艺术作品是社会发展的产物。(4分) 17.(18分) (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4分) 评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但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6分) (2)思想、主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4分) 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4分) 18.(19分) (1)共同点:以民族历史为中心,观察周边世界;把已知地理范围视为“世界历史”。(4分) 原因:社会生产水平较低;交往范围相对狭窄;地理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局限;古代世界文明处于分散隔绝的状态。(4分) (2)变化:将人类社会整体发展为研究对象取代了以本民族(国家)为中心,辐射周边所能认知的地理范围的历史。(4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联系日益紧密。(4分) (3)(5分) 答案示例一: 不同时期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认知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古代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各地之间的交往受到制约,古代史学家将已知的地域视为“世界历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日益完善,各地联系的日益紧密以及全球的视角的逐步形成,使得“世界历史”研究的地理范围和文化内涵得以扩大和深化。所以,不同时期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认知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答案示例二: 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认知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不同时期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认知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民族意识相适应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方式及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各地的联系的日益紧密,使人们能够从全球的视角而不是以某个地区的视角来看待、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这就使得“世界历史”研究的地理范围和文化内涵得以不断扩大和深化。所以,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认知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