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德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19.7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端午节缘何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 ①端午是原生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早在1000多年前,端午节就传播出去,成为一个东亚、东南亚多国共享的区域性国际节日。在今天,欧美国家和地区,每年与中国同步共度端午佳节,也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可以说,端午节的输入国与原生国一起,共同参与了端午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共同促进了端午节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并实现了端午节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共生共享。 ②以端午节最有代表性的两项节俗活动吃粽子和赛龙舟为例。曾几何时,对大多数外国人来说粽子还是一种奇怪的食物,而现在,粽子已走出中国,闯荡世界。从制作成分到包装形式,海外的粽子与中国的粽子可谓大相径庭,而不同特色的粽子恰恰就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融会贯通的一个最佳体现。再说龙舟赛,这项端午节俗活动已在不少欧美国家落北生根。在德国,端午举行龙舟赛已经有20年的历史,俄罗斯也有自己的端午龙舟赛。在美国,已有数百只龙舟队。哈德逊河上的龙舟比赛,已成为纽约华人社区每年最盛大的活动。 ③首先,端午节世界文化遗产的属性,决定了其应当全球共享。2009年,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中国端午节重大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由此,也确定了端午节由中国原生,到多国共生,再到人类共享的文化功能属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走深走实,中华文化走出去,为全人类的共同福祉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成为时代需要。 ④其次,端午节蕴藏的文化精神,具有全球共享的重要价值。端午文化,讲究天人协调、刚健有为、崇德利用、和谐共生,体现着人们对于吉祥平安的美好诉求。一方面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的要求行事,在阴阳转换、气候物候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止声色,薄滋味,节嗜欲,定心气”,与天时相适应;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挂菖蒲、洗菖蒲浴、戴长命索、做艾虎、龙舟竞渡等诸多习俗,保健卫生,延年益寿,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共生。这样的文化精神和理想诉求,在生态环境恶化、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的当下,尤其具有现实作用和意义。 ⑤再次,端午文化,已是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民粹主义等各种挑战不断,“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言行,只会将世界引入歧途。不同文明实现和合共生,才是世界应有图景。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的智慧和担当,为推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重要贡献。海纳百川、和而不同、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理念,为文明和谐相处提供独特的思想启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端午文化的海外影响越来越大,就是一个典型的实证。随着文明互鉴交融的更加深入,世界文明百花园将更加繁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必将照进世界更加美好的现实。 (摘自《东方时评》,2019年6月7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端午是原生于中国的传统节日,随着当今中国的开放与发展逐渐向国外传播,实现区域共享。 B. “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走深走实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更多中国智慧的前提条件。 C. 端午文化体现人们对于吉祥平安的美好诉求,天人协调、刚健有为、崇德利用、和谐共生是其精神。 D. 如今端午节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因此端午文化顺理成章地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内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以吃粽子和赛龙舟为例,证明当今已实现了端午节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共生共享。 B. 第④段从遵循自然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两方面来论证端午文化精神具有全球共享的价值。 C. 文章对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和应有图景进行论证分析,突出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重要性。 D. 文章主体部分层层递进,从多角度逐层深入地剖析了端午节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的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同特色的粽子体现了中外文化的融会贯通,体现了中外共同参与端午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B. 端午节具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属性,决定了其应当全球共享,中华文化必将成为当今时代之需。 C. 当下的世界生态环境恶化,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端午文化便成为多数国家的期望和必然诉求。 D. 端午文化在海外影响越来越大,证明中华文明为推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随着当今中国的开放与发展逐渐向国外传播”错误。结合“早在1000多年前,端午节就传播出去,成为一个东亚、东南亚多国共享的区域性国际节日”分析可知,是“早在1000多年前,端午节就传播出去”。 B项,“前提条件”错误。结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走深走实,中华文化走出去,为全人类的共同福祉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成为时代需要”分析可知,“‘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走深走实”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之间不是“前提条件”关系。 D项,“……因此……”因果倒置。结合“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端午文化的海外影响越来越大,就是一个典型的实证”“端午文化,已是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内容”分析,选项内容因果倒置。 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 项,“层层递进”“逐层深入”错误。结合“首先,端午节世界文化遗产的属性,决定了其应当全球共享”“其次,端午节蕴藏的文化精神,具有全球共享的重要价值”“再次,端午文化,已是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内容”等分析可知,端午节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的原因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逐层深入。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端午文化便成为多数国家的期望和必然诉求”错误。结合“这样的文化精神和理想诉求,在生态环境恶化、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的当下,尤其具有现实作用和意义”分析可知,“端午文化便成为多数国家的期望和必然诉求”于文无据。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坡居士 林语堂 在元丰三年(一O八O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这个小寺院坐落在林木茂密的山坡上,离江边还有一段路。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楂树下散步,关于这种情形,他写了些极其可爱的诗。在雨天,东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荫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他说:二月至黄舍……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倚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他的儒家思想,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佛教思想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 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需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 在苏东坡写给朋友的两封信里,他吐露了肺腑之言。一封是给至交李常的。李常曾写诗去安慰他,但是李常的诗太感伤,苏东坡不以为然,写信回答他。信上说:“何乃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生死之际,若见仆困穷使相怜,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虽怀坎懔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一切付与造物。非兄仆岂发此?看讫便火之。不知者以为诟病也。” 家眷到达之后,苏东坡的生活似乎安定下来,不过等他的钱用完之后,日子要如何过,他还没想到。他的两个小儿子迨和过,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由于太守的礼遇,他们还能住在临皋亭,此地后来因苏东坡而得名。此处本是驿亭,官员走水路时,经此可以在此小住。 苏东坡给一个朋友写道:“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此地是够美,但是其风景之美,主要还是来自诗人的想象。他对那栋夏天对着大太阳的简陋小房子,情有独钟,别的旅客一旦真看见,就会废然失望的。后来,又在那栋房子一边加了一间书斋给他用,他便吹嘘说,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水上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苍茫。 临皋亭并不见得是可夸耀的,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他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由临皋苏东坡可以望长江对岸武昌的山色之美。他有时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的时光。 在元丰四年(-O八一年),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他给武昌太守写过一封信,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文辞好,而是内容好。英国十八世纪作家斯威夫特曾向贵族推荐婴儿肉为美味,并说此举为大举杀害婴儿的有力计策,即便是当讽刺话来说,我常常纳闷儿他何以竟说得出口?斯威夫特是当笑话说的,但是这种恶劣玩笑,是苏东坡所不能领略的。 苏东坡从本地一个读书人口中刚一听到这杀婴恶俗,他立刻提笔给本地太守写了一封信,请朋友带信亲身去见太守。 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向富人捐钱,请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摘编白张振玉译《苏东坡传》)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苏轼的别弟诗中关于磨盘上的蝼蚁与旋风中的羽毛的比喻,表现了苏轼受宗教影响之后随天安命、顺其自然的人生状态。 B. 劫后余生的苏轼,一方面追求心灵的真正安宁,一方面又放不下身上肩负的道义责任,陷入矛盾思想之中的他不断寻求精神的解脱之道。 C. 苏轼在给李常的信中表示,他虽遭遇困厄但绝不摒弃道理与忠义,但凡有尊主利民之事,依然会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奋力为之。 D. 蛰居在临皋的苏轼一边沉浸于美丽风景,一边亲自参加劳动,开启了农夫生涯,他在《东坡八首》的小序中表示,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5. 从文中看,苏轼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6. 本文多处引用苏轼本人的文字,这种写法有哪些好处? 【答案】4. A 5. ①乐观旷达,随遇而安;②热爱自然,超脱物外;③怀济世志,存利民心;④宅心仁厚,正直敢言。 6. ①体现了人物传记真实性的特点;②再现了传主的人生境遇和内心世界,丰富了传主的性格;③印证了作者对传主的评价;④增加传记的文采和文化含量。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表现了苏轼受宗教影响之后随天安命、顺其自然的人生状态”错误。结合“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分析,苏轼的别弟诗中关于磨盘上的蝼蚁与旋风中的羽毛的比喻,说明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不是“表现了苏轼受宗教影响之后随天安命、顺其自然的人生状态”。故选A。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从文中看,苏轼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加以概括”,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分析传主形象(性格特征)方法归纳:①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入手。③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④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结合“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这个小寺院坐落在林木茂密的山坡上,离江边还有一段路。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楂树下散步,关于这种情形,他写了些极其可爱的诗。在雨天,东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荫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等分析,苏东坡死里逃生后,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感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欲寻求心灵的真正安宁,于是,他转向了宗教。写出了他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结合“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需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此地是够美,但是其风景之美,主要还是来自诗人的想象。他对那栋夏天对着大太阳的简陋小房子,情有独钟,别的旅客一旦真看见,就会废然失望的。后来,又在那栋房子一边加了一间书斋给他用,他便吹嘘说,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水上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苍茫”“临皋亭并不见得是可夸耀的,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等分析,苏东坡热爱自然,超脱物外。结合“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他给武昌太守写过一封信,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文辞好,而是内容好”“苏东坡从本地一个读书人口中刚一听到这杀婴恶俗,他立刻提笔给本地太守写了一封信,请朋友带信亲身去见太守”“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向富人捐钱,请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等分析,在被贬遭难的时候,还心系百姓疾苦,而且亲自奔走,通过救婴儿来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苏东坡怀济世志,存利民心,正直敢言,宅心仁厚等。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主要考查分析传记中引用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等。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切入角度:1、传主: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2、文本: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增添文学底蕴。3、结构:照应(呼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深化主旨。4 、读者: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多处引用苏轼本人的文字,体现了人物传记真实性的特点。结合“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他说:二月至黄舍……私窃乐之……”“信上说:‘何乃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生死之际,若见仆困穷使相怜,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虽怀坎懔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一切付与造物。非兄仆岂发此?看讫便火之。不知者以为诟病也’”“苏东坡给一个朋友写道:‘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他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由临皋苏东坡可以望长江对岸武昌的山色之美”“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等分析,多处引用苏轼本人的文字,写出了传主的人生境遇和内心世界,表现传主的精神品格等。结合“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他的儒家思想,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此地是够美,但是其风景之美,主要还是来自诗人的想象”等分析,由引用内容引出了作者对传主的评价,丰富传主的形象,增加传记的文采。 【点睛】:题1,此类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传主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张冠李戴等。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走到要回小学的那条巷口时,润叶突然说:“少安哥,你刚吃完饭,咱们到城外面去走一走。” 少安不好拒绝她,但又觉得有些别扭。两个男女一块相跟着溜达,叫众人看着不美气。 可又一想,这城周围又没人认识他,走一走就走一走,怕什么!他和润叶是一个村的老乡,又是老同学,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哩! 于是,他们就相跟着一块出了那座清朝年间修建的古老破败的东城门,又下了一个小土坡,来到了绕城而过的县河滩里。 初春解冻的原西河变得宽阔起来,浩浩荡荡的水流一片浑黄。在河对面见不到阳光的悬崖底下,还残留着一些蒙着灰尘的肮脏的冰溜子。但在那悬崖上面的小山湾里,桃花已经开得红艳艳的了。河岸边,鹅黄嫩绿的青草芽子从一片片去年的枯草中冒了出来,带给人一种盎然的生机。道路旁绿雾蒙蒙的柳行间,不时闪过燕子剪刀似的身姿。不知从什么地方的山野里,传来一阵女孩子的信天游歌声,飘飘荡荡,忽隐忽现—— 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 二月里鱼儿水儿水上漂, 水呀上漂来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 少安和润叶相跟着,沿着原西河畔的一条小路,往河上游的方向走着。他们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中,心情无限地美妙。这倒使他们一时没有说什么话。 “你走慢一点嘛!我都撵不上你了!”润叶终于扬起脸对少安笑着说。 少安只好把自己的两条长腿放慢一点,说:“我山里洼里跑惯了,走得太慢急得不行。” “呀,你快看!”润叶指着前面的一个草坡,大声喊叫起来。 少安停住脚步,向她手指的地方望去。他什么也没看见。他奇怪地问:“什么?” “马兰花!看,蓝格莹莹的!” 少安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哩。原来是几朵马兰花。这些野花野草他天天在山里看得多了,没什么稀罕的。 润叶已经跑过去,坐在那几丛马兰花的旁边,等他过来。 他走到她身旁。她说:“咱们在这儿坐一会。” 他只好坐下来,把两条胳膊帮在胸前,望着草坡下浑黄的原西河平静地流向远方。 润叶摘了一朵马兰花,在手里摆弄了半天,才吞吞吐吐说:“少安哥,我有个急人事,想对你说一说,让你看怎么办……” 少安扭过头,不知道她遇到了什么困难,就急切地等待她说出来。他知道这就是润叶捎话叫他来的那件事。 润叶脸红得象发高烧似的,犹豫了一会,才说:“……我二妈家给我瞅了个人家。” “什么……人家?”少安一时反应不过来她说的是什么。 “就是……县上一个领导的儿子……”润叶说着,也不看他,只是红着脸低头摆弄那朵马兰花。 “噢……”少安这下才明白了。他脑子里首先闪过这样一个概念:她要结婚了。 润叶要结婚了?他在心里又吃惊地自问。 是的,她要结婚了。他回答自己说。 他心里顿时涌上一股说不出的味道。他把自己出汗的手轻轻地放在有补钉的腿膝盖上,两只手甚至下意识地带着一种怜悯抚摸着自己的腿膝盖。 你这是怎了?唉…… 他马上意识到他有些不正常。他并且对自己这种情绪很懊恼。他现在应该象大哥一样帮助润叶拿主意才对。她专门叫他到城里来,也正是她信任他,才对他说这事哩!他很快使自己平静和严肃起来,对她说:“这是好事。人家家庭条件好……那个人做什么工作哩?” “可我不愿意!”润叶抬起头来,带着一种惊讶和失望的表情望了他一眼。 “不愿意?”少安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不愿意就算了,这又有什么难的哩? “这事主意要你拿哩……”他只好这样说。 “我是问你,你看怎么办?”她抬起头,固执地问他。 少安简直不明白这是怎么了。他掏出一条纸片,从口袋里捏了一撮烟叶,迅速卷起一支烟棒,点着抽了几口,说:“那你不愿意,不就算了?” “人家纠缠我,我……”润叶难受地又低下了头。“纠缠?”少安不能明白,既然女的不同意,男的还纠缠什么哩?城里人的脸怎这么厚? “你是个死人……”润叶低着头嘟囔说。 少安感到很内疚。润叶需要他帮助解决她面临的困难,但他在关键的时候却无能为力。 唉,这叫他怎么办呢?要么让他去把纠缠她的那小子捶一顿?可人家是县领导的儿子,再说,他凭什么去捶人家呢?哼!如果将来兰香长大了,有人敢这样,他就敢去捶他个半死! 他看见润叶一直难受地低着头,急忙不知怎样安慰她,就急躁地说:“唉,要是小时候,谁敢欺负你,我就早把拳头伸出去了!你不记得,那年咱们在石圪节上高小,有个男同学专意给你身上扔篮球,我把那小子打得鼻子口里直淌血……再说,那时候,你要是看哪个土崖上有朵山丹丹花,或者一钵红酸枣,要我上去给你摘,那我都能让你满意……可现在,可这事……” 润叶听他说着,突然用手捂住自己的脸哭了。 少安慌得不知如何是好,把半支没抽完的烟卷扔掉,又赶快卷另一支。 过了一会,润叶用手绢把脸上的泪痕抹去,不再哭了。刚才少安的话又使她深切地记起她和他过去那难以忘却的一切……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润叶勇于打破世俗观念执着地去追求自己所爱的人,主动邀请少安“到城外边去走一走”,并向少安暗示白己的心意。 B. 给润叶带来惊喜的马兰花在少安眼中只是司空见惯的野花野草,这样写目的在于突出少安作为农民的朴实,对美的欣赏较为迟钝。 C. 文中引用“信天游”,使小说表达多样化,既体现了陕北地区鲜明的地域特色,又暗示了润叶与少安单纯美好的情感。 D. 本文较多地运用方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本色白然,同时与人物形象相契合,为小说增色不少。 8. 请简要分析小说划线处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9. 润叶告诉少安她的“急人事”后,少安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复杂变化?请结合全文概括。 【答案】7. B 8. ①文本通过描写解冻的河流、盛开的桃花、冒土的草芽、绿意蒙蒙的柳行,归来的燕子等景物,刻画了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②作用:烘托了田润叶、孙少安轻松愉快的心情,渲染了二人在一起时的温馨气氛。 9. ①少安想到润叶要结婚感到吃惊;②少安意识到自己不能和润叶在一起感到不安和痛心;③少安想到润叶对他的信任平静和严肃下来;④少安觉得无法帮助润叶解决困难而感到内疚;⑤少安因不知道怎么安慰润叶而感到急躁和慌张。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这样写目的在于突出少安作为农民的朴实,对美的欣赏较为迟钝”错误。结合“少安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哩。原来是几朵马兰花。这些野花野草他天天在山里看得多了,没什么稀罕的”分析,他们幼年时青梅竹马,长大后成却城乡两端。绽放的马兰花,带给润叶的是喜悦,而对于孙少安来讲却是司空见惯。城乡的差异,年轻人无可奈何的抉择,为后文的发展作铺垫。而不是为了写“少安的淳朴和对美的欣赏较为迟钝”等。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分析小说划线处所描写景物的特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结合“初春解冻的原西河”“桃花已经开得红艳艳的了”“鹅黄嫩绿的青草芽子从一片片去年的枯草中冒了出来,带给人一种盎然的生机”“绿雾蒙蒙的柳行间,不时闪过燕子剪刀似的身姿”等分析,通过描写解冻的河流、盛开的桃花、冒土的草芽等景物,刻画了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结合后面内容“少安和润叶相跟着,沿着原西河畔的一条小路,往河上游的方向走着。他们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中,心情无限地美妙”等分析,写春天万物的生机盎然,写出了田润叶、孙少安轻松愉快的心情,他们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中,渲染了二人在一起时的温馨气氛。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润叶告诉少安她的‘急人事’后,少安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复杂变化”,需要立足文本内容,锁定区域,抓住主要语句内容,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结合“他脑子里首先闪过这样一个概念:她要结婚了。润叶要结婚了?他在心里又吃惊地自问”分析,少安想到润叶要结婚感到吃惊;结合“他心里顿时涌上一股说不出的味道。他把自己出汗的手轻轻地放在有补钉的腿膝盖上,两只手甚至下意识地带着一种怜悯抚摸着自己的腿膝盖”分析,少安意识到自己不能和润叶在一起感到不安和痛心;结合“他马上意识到他有些不正常。他并且对自己这种情绪很懊恼。他现在应该象大哥一样帮助润叶拿主意才对。她专门叫他到城里来,也正是她信任他,才对他说这事哩!他很快使自己平静和严肃起来”分析,少安想到润叶对他的信任平静和严肃下来;结合“少安感到很内疚。润叶需要他帮助解决她面临的困难,但他在关键的时候却无能为力”分析,少安觉得无法帮助润叶解决困难而感到内疚;结合“他看见润叶一直难受地低着头,急忙不知怎样安慰她,就急躁地说:‘唉,要是小时候,谁敢欺负你,我就早把拳头伸出去了……可现在,可这事……’少安慌得不知如何是好,把半支没抽完的烟卷扔掉,又赶快卷另一支”分析,少安因不知道怎么安慰润叶而感到急躁和慌张。 【点睛】:题1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扦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日: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日:“何后期为?”贾谢日:“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国等。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月《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B.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C.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D.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庶孽:指庶子。庶,非正妻所生之子;孽,妾所生之子。文中借此交代穰苴的身份。 B. 闾伍:均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文中泛指军队基层单位。 C. 下漏:把铜壶下穿一小孑L,壶中立箭,蓄水,使之下漏,以箭杆显露出来的刻度计时。 D. 骖:指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文中的“左骖”,指用三匹或四匹马拉车时左边的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穰苴临危受命。在晋燕进犯齐国的危难关头,他因晏婴的推荐被景公召见,用才智征服景公,一番谈论后被任命为将军。 B. 穰苴富有谋略。他深知自己出身卑贱,没有威望,难以服众,于是请求国君派宠臣为监军,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 C. 穰苴体恤部下。安营扎寨后,他亲自过问士兵的饮食,探问疾病,和士兵平分粮食,照顾体弱多病者,深受士兵的拥戴。 D. 穰苴深谙兵法。齐威王广泛效仿他的用兵之道,并派大夫把他的思想著成兵法,这一兵法也得到了司马迁的赞誉。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垓下之战》)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我自愿高攀您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公子有高尚的节义,能够解救他人的危难。现在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魏国的救兵却还没有来,公子能解救别人危难的节义又表现在哪里呢! (2)汉王于是率领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鲁城,因为他们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就拿着项王的头给鲁人看,鲁地父老这才投降。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骄贵”,是骄横贵显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C项。 “为监”的主语应该是“己”,不应该断开;“日中”是日头正当午,中午的意思,“而”连接前后表转折,结合句意内容分析,“而”前面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句意:但庄贾一向骄矜显贵,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做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 故选A。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均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文中泛指军队基层单位”错误。结合“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分析可知,应该是指从平民中提拔起来。“闾”“伍”均为古代民户编次的单位,后以“闾伍”指平民所居。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并派大夫把他的思想著成兵法,这一兵法也得到了司马迁的赞誉”错误。结合“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等分析,齐威王派大夫研究讨论古代的各种《司马兵法》,而把大司马田穰苴的兵法也附在里边,不是“派大夫把他的思想著成兵法”;至于说到田穰苴,不过是为小小的诸侯国带兵打仗,怎么能和《司马兵法》相提并论呢,不是“得到了司马迁的赞誉”。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 )“所以”,……的原因;“为”,动词,结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古今异义词);“以”,介词,因为;“之”,助词,的;“能”,能够;“困”,危难、困窘;“旦暮”,早晚,喻短时间内;“而”,连词,表转折;“至”,到;“安”,哪里;“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宾语前置句)。(2)“引”,率领;“屠”,屠戮、屠杀;“之”,代词,指鲁城;“为”,介词,因为;“其”,代词,他们;“守”,恪守;“节”,守节,守气节(名词作动词);“乃”,连词,就;“视”,给……看;“乃”,连词,才;“降”,投降。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都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地位卑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 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矜显贵,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做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布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节符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又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尉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因渡黄河向北撤退而分散松懈,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 还没到国都,就解除了战备,取消了战时规定号令。宣誓立盟而后才进入国都。齐景公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来迎接,按照礼仪慰劳将士后,才回到寝宫。齐景公接见了田穰苴,敬重、推崇地任命他做大司马。从此,田氏在齐国的地位就一天天地显贵起来。 后来,大夫鲍氏、高氏、国民一班人忌妒他,在齐景公面前中伤、诬陷他。齐景公就解除了他的官职,穰苴发病而死。田乞、田豹等人因此怨恨高氏、国氏家族的人。此后,等到田常杀死齐简公,就把高氏、国氏家族全部诛灭了。到了田常的曾孙田和,便自立为君,号为齐威王。他率兵打仗施使权威,都广泛地模仿穰苴的做法,各国诸侯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派大夫研究讨论古代的各种《司马兵法》,而把大司马田穰苴的兵法也附在里边,故而定名叫《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说:我读《司马兵法》,感到宏大广博,深远不可测度。即使是夏、商、周三代的战争,也未能完全发挥出它的内蕴,像现在把《司马穰苴兵法》的文字附在里边,也未免推许的过份了。至于说到田穰苴,不过是为小小的诸侯国带兵打仗,怎么能和《司马兵法》相提并论呢?社会上既然流传着许多《司马兵法》,因此不再评论,只写这篇《司马穰苴列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賸喜②燃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1161年冬南宋官兵由主将虞允文率领“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②賸喜:甚喜。③燃犀处:指采石矶。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雪洗虏尘静”意思是大雪洗净敌虏扬起的战尘,一切归于平静;以简约的语言点明题目,暗含着对这次胜利的高度评价。 B. “骇浪与天浮”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出自己所看到的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读来惊心动魄,可谓气象阔大、声势雄壮。 C. “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两句借古抒怀,又融情于景,以赤壁矶的残照和淝水桥边的衰草抒发了无边的愁绪。 D. 全词笔墨酣畅,多用典故,气魄博大宏伟,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格调慷慨激昂,体现出作者豪放的词风。 15. 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 【答案】14. B 15. ①“闻捷”以后的兴奋喜悦;②未能亲自参战的遗憾失落;③对英雄人物的追慕赞扬;④失地尚未完全收复的惆怅愤懑;⑤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描写出自己所看到的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错误。“骇浪与天浮”,掀起的惊涛骇浪连天涌浮。夸张地想象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张孝祥用“骇浪”与“天浮”的句子来想象、再现这场战役,确有惊心动魄之感,真的是气象阔大、声势雄壮。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词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词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首先审清题干,要求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复杂”意味着情感的不单一,甚至矛盾对立,一定要逐句进行分析。“雪洗虏尘静”表达了作者得知战争胜利消息后的兴奋喜悦。“风约楚云留”,风儿和云儿却把作者阻留在了此地。其中一个“楚”字,即侧面交代了自己身滞“楚地”后方的无奈,表达了作者未能亲战的遗憾失落。“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歌颂主将虞允文的勋业,并暗写自己意欲遥学古人大建功业的雄心壮志。以指挥这两场大战的周瑜、谢玄来比拟、赞美虞允文。张孝祥以此语来赞扬虞允文,意在颂扬他的“来日方长”和“再建奇功”,言外之意,也不无自负年少有为(其时才三十岁)、更欲大展雄图情怀在内。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赞颂。“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既是由近及远的联想,又是借古讽今的暗示: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领导抗战如虞允文者,却实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逝去,未曾给当朝留下教训和反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陆游《书愤》中诗人用典明志并表现了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境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 【答案】 (1). 六朝旧事随流水 (2). 但寒烟衰草凝绿 (3). 塞上长城空白许 (4). 镜中衰鬓已先斑 (5). 过春风十里 (6). 尽荠麦青青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衰”“凝”“斑”“尽”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全球各国加速5G商用的趋势下,5G在中国的落地 。中国通信行业引领全球的技术积累促成了这种结局。从1G落后、2G追随、3G突破、4G同步,到如今5G领先,中国通信技术行业的进步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就在5G领域,中国企业已埋头进行了近10年的创新布局和持续投入;它并非 ,而是源于几十年的追赶和全球化历练。最终,5G牌照的发放可谓瓜熟蒂落。人们对此也有足够的信心:2019年作为中国5G商用元年,将成为5G应用的良好开端。 让5G发挥好新引擎动力,关键要做大做强产业,发挥产业 _作用。有报告预测,到2025年,5G将带动我国直接和间接总经济产出35.4万亿元,拉动300万个新增就业。( )如同工信部负责人所说,企业要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积极推进5G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聚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为更多的垂直行业赋能赋智,促进各行各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此外,面对旺盛的5G行业应用需求及5G商业合作模式的改变,需要各方进行深入协作和沟通,优化网络体验, 健康、完整的产业生态。 5G标准是全球业界共同制定的国际标准,5G技术是全人类倾注心血和资源的创新之作。就像中国企业的5G技术服务全球一样,中国的5G牌照发放,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也是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参与中国5G市场的机会,因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水到渠成 一挥而就 支撑 培养 B. 顺理成章 一蹴而就 优势 构建 C. 水到渠成 一蹴而就 支撑 构建 D. 顺理成章 一挥而就 优势 培养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B. 这会成为一个事实吗? C. 这一美好前景将成现实。 D. 如何将美好前景变为现实?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也是外资企业参与中国5G市场、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机会,因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B. 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成果,也是外资企业参与中国5G市场、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机会,进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C. 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也是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参与中国5G市场的机会,进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D. 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成果,也是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参与中国5G市场机会,因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水到渠成: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结合“在全球各国加速5G商用的趋势下,5G在中国的落地”分析,主要讲5G在中国的落地是功到自然成的事情,选用“水到渠成”。 一挥而就: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结合“并非”“而是源于几十年的追赶和全球化历练”分析,此处主要讲不是一下子成功的,选用“一蹴而就”。 支撑:一指顶住,使不倒;二指用以顶住之物;三指支持局面使不崩溃;四指勉强维持;五指抵挡,招架。优势:是比对方有利的形势。结合“产业”“作用”及后面的“报告预测”分析,此处主要讲产业的支撑作用,选用“支撑”。 培养:意思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与“健康、完整的产业生态”搭配,选用“构建”。 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有报告预测,到2025年,5G将带动我国直接和间接总经济产出35.4万亿元,拉动300万个新增就业”“如同工信部负责人所说,企业要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为更多的垂直行业赋能赋智,促进各行各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分析,前面主要讲“预测”,后面主要讲做法等。此处应该是讲如何把预测的美好前景变成现实。 A项,“一个不争的事实”表述绝对化。 B项,用反问句,对前面美好的前景预测表述质疑,衔接不当。 C项,“这一美好前景将成为现实”表述绝对化,而且与后面“行动”衔接不当。 故选D。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原句存查问题:一是成分残缺,“共享”缺少宾语,可以改为“共享5G发展成果”,排除A项、C项。 二是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参与中国5G市场”,后“分享中国发展成果”,排除C项、D项。 三是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结合语句内容“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成果”“外资企业参与中国5G市场、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分析,应该用表示递进关系“进而”,排除A项、D项。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整个科学界来维护。近年来,无论从论文数还是从专利数来看,中国科研事业都可谓蒸蒸日上。但与此同时,①________,比如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等。这些行为不仅侵蚀了科学家精神,②________。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线,认真是科学家的底色。只有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③________,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答案】 (1). 一些学术不端行为(或一些浮夸浮躁、投机取巧的行为)也不时出现; (2). 也伤害了中国科学界的公信力(也伤害了中国科研诚信); (3). 才能守住科学家的品格和尊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第一处结合“比如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等”分析,此处主要讲出现了一些学术不端正行为,与前面“中国科研事业都可谓蒸蒸日上”形成转折关系。第二处结合关联词“不仅”分析,此处应该使用关联词“也”;后面主要讲“科研诚信”,此处主要讲这些行为对科研诚信带来的危害等。第三处结合“只有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等分析,此处主要讲科学家该有的品格等,言之有理即可,如可以写守住科学家的底线。 21.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犬子即将进入生死攸关的高三年级攻坚阶段。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他更希望得到您悉心的帮助。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作心理疏导,鄙校决定于本月18日上午10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家长会,聘请省内知名的心理辅导专家做专题讲座。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中学高三年级部 2019年7月10日 【答案】(1)“犬子”改为“您的孩子”;(2)“生死攸关”改为“至关重要”;(3)“指导”改为“帮助”;(4)“鄙校”改为“本年级”;(5)“不得”改为“请勿”。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犬子”,指对自己儿子的谦称,结合“家长会邀请函”分析,可以改为“您的孩子”。“生死攸关”,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使用程度不当,结合“高三年级攻坚阶段”分析,改为“至关重要”。“指导”,指示教导,指点引导等。此处应该是讲学校开家长会的目的是帮助家长有效地对孩子作心理疏导等,改为“帮助”。“鄙校”,结合家长会的邀请部门“××中学高三年级部”分析,改为“本年级”。“不得”,不能,不许,语气太强硬,改为“请勿”。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称之为“燃”。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联想?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燃烧吧,骄傲的少年 一苇一航,雪泥鸿爪,有太多的人默默无闻,甘愿平凡地草草了结此生。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燃点,都有令自己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即使再平凡的个体,只要找到自己的燃点,有“燃”起来的可能! 是啊,如果没有“燃”,我们的生活便是一片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如果没有“燃”,就没有巴尔扎克创作出的交响曲响彻天际;如果没有燃,就没有孙杨在奥运会游泳项目中夺得的一块块闪闪发光的金牌;如果没有“燃”,便没有吴京倾尽心血创作出的《战狼》《流浪地球》。在我看来,这些人之所以在自己的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皆因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燃点,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忱。 “燃”,燃不是三分钟热度,不是无脑地痴迷,而是发自内心最深处的对某一种事和物的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是一颗热血沸腾的心脏,素笔难描。 “燃”,让生命的倒坍处重现熠熠光芒,振奋人心。 几米找到了自己的燃点,让生命重新“燃”起,那罹患血癌的日子,几米的生活是一片灰白的,他找不到令自己热血沸腾的事物,整天闷在病房里,与世隔绝。好在后来,几米在朋友的鼓励下开始尝试绘画,几米在绘画的过程中好像找到了一种激情澎湃的力量,在他的画中“那摘山楂的小姑娘,把手举得好高好高;那美丽的向日葵,面对月亮也要可爱地微笑,那对恩爱的情侣,在经历了上百次擦肩而过后终于久别重逢……”几米通过一支画笔,找到自己的燃点,让生活重新燃起前进的希望。 “燃”,激荡人心,使人自豪。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中国好“燃”,FAST天眼,蛟龙号,燃创新,燃创意层出不穷,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为中国热血沸腾,为有这样一个超燃的祖国感到自豪,同时,也鼓励着我们沸腾自己的热血,为祖国的不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燃烧吧,骄傲的少年!若你还年轻,敢不敢沸腾自己的热血,找到自己的燃点,不断向前奋进。请坚信:再平凡的个体,都可以燃烧,前路浩浩荡荡,万事尽可期待。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什么是“燃”,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本次作文题目以时代热词“燃”为话题,材料中明确点出“燃”是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以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燃点”,需要学生准确把握“燃”的涵义和指涉范畴,既是感染激动人心的事物,更是主观的感受和激情。文章重点应放在自我对于“燃”的感受认知,例如因为何事而“燃”,怎样“燃”起来,“燃”起来状态怎样,“燃”之后状态如何,有怎样的影响。话题是时代热词,需要文章选材立意面向时代,表达真诚自我。如可以写梦想,当今中国最大梦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个人的梦想应该建立在时代梦想基础上。有了梦想还要追逐梦想。实现梦想需要创新、奋斗、坚持精益求精,更需要坚持。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扣住“梦想”的主题,谈自己怎么认识梦想,怎样去实现梦想。 参考立意:树立理想,承担青春使命;怀揣梦想,唱响青春之歌;做一个新时代的有志青年;理想与奋斗;做一个进取的人;责任与担当;正确认识“燃”文化;找到自己的“燃”点;我们面对“燃文化”时应该作何反应;如何才能做到“燃”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及平时积累,分析“燃”的内涵与意义后,提出论点“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阐述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可以分别从有理想的人能“燃”起来和平凡的人也能“燃”起来角度分析论述;接着论述再苦、再累、再痛的人也能“燃”起来,原因在于他们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素材】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 “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 《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 不少人认为“燃”特指雄浑激昂、壮丽开阔的场面。这未免太过肤浅。“燃”更指内心中热血沸腾、激动难耐的情感,而令人产生这一情感的场面则未必热闹万分。 “燃”为何会流行?我认为,“燃”的流行绝非偶然,它是中国迅速发展,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求增加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中国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显著,我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日益上升,才使我们找到了“燃”这一通道,通过对“燃”的追求,我们可以尽情释放内心的激情,追寻自己心中的美好。山因脊而挺,屋因梁而固。支撑“燃”的流行的正是不断进步、繁荣昌盛的祖国。 倘若“燃”被随意使用,那么这个社会对于好坏、美丑的评判标准将发生改变,而这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请记住,“用‘燃’需谨慎。”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燃”的出现也是在过去,而面对充满未知的将来,我们要正确看待“燃”的流行,正确使用“燃”,让“燃”的精神内涵指引我们追寻美好生活的道路!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