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

单元质量检测三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骨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又创造出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 15‎ 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解析:C项,扩大范围。原文是“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表述忽略了“早期文字”的范围。‎ 答案: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C.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解析: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并不是B选项提的“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15‎ B.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D.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解析:C项,说法绝对。原文是“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C选项中“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有误。‎ 答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 从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人,名叫法尔博斯。尽管他非常富有,但他也很痛苦。‎ 他用尽一切办法,想抚平自己的痛苦。他去看医生,但他们全都说他气壮如牛。他去玩音乐,玩各种运动,尽情跳舞,去旅游,甚至尝试冥想,但这一切似乎全都没用,他仍然很无聊,很郁闷。‎ 无奈之下,他向一位智者求教。‎ ‎“你的问题,”智者说,“是因为你从未做过慈善。你完全是为自己而活——所以你会痛苦。如果要快乐,那就开始去帮助他人吧。”‎ 这是他从未想到过的!他可以做慈善,然后就可以摆脱忧郁。他带着新希望离开了智者。‎ 但是,他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那些看起来贫穷的人给他的感觉是他们并不是真的贫穷。他相信,一定有很多人真的需要钱,但他们并没有表露出来。他不可能就这么把钱给每一个人,如果把钱给了那些不该给的人,那根本就不是做慈善。‎ 于是,他有了一个主意:他把钱给那些已经绝望了的人。他认为,这种人才真的贫穷。‎ 他开始到那些可以找到不幸的人的地方:医院、孤儿院、监狱、酒吧和贫民区。但他根本无法成功。他见了有困难的人、有疾病的人、有债务的人、有对手的人,他见了无家可归的人、身无分文的人、失业的人、无助的人,但却没有见到绝望了的人。‎ 他感到越来越绝望了。‎ 有一天,当他在一条小巷中行走的时候,他听到了从垃圾场方向传过来的呻吟。他立即朝那个方向走过去。‎ 垃圾堆上坐着一名男子,他衣衫褴褛,浑身疖子,不停地呻吟,仿佛这就是他的工作。‎ ‎“你怎么了?”法尔博斯急切地问道。‎ ‎“哎呀,不要问了。”男子回答,他双手抱着头,来回摇晃,“‎ 15‎ 我失去了一切!哦!我的钱,我的工作,我的房子,朋友,家人,所有的一切!现在我又长了这么多疖子!哎呀!”‎ ‎“告诉我,”富翁激动地问,“你还有希望吗?”‎ ‎“希望?”他回答,“你说希望是指的什么?”‎ ‎“你知道的,”富翁说,“希望事情会变好。”‎ ‎“当然!”穷人睁大眼睛看着他回答。“只要我还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大地在我之上,我就有希望。进坟场就没希望了!你在寻找无望?到坟场去吧。”‎ 此时,法尔博斯真的是绝望了。难道他注定要痛苦一生吗?他就没有办法把钱给出去吗?‎ 突然,有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他可以采纳这个人的建议!他可以到坟场,把钱放在那里。‎ 他知道这是一种孤注一掷的做法,而且也不是真正地做慈善。但至少这是给予!而且,钱肯定不会落入不对的人手中。‎ 于是,当天晚上半夜,他带着一麻包钱和一把铁锹,悄悄地潜入当地一处墓地,随便挑了一座坟墓,挖了一个洞,把钱扔进去,用泥土覆盖好,然后跟进来时那样悄悄地离开。‎ 他一回到家,立即就感觉好受多了,仿佛一块压在他心头上的石头被取下来了。他终于开心了!‎ 一眨眼,两年过去了,法尔博斯几乎忘记了坟场这件事。但是,造化弄人,此时,他的命运轮盘朝着厄运方向旋转了——他生意大不如前。5年后,他已近破产,迫切需要一笔现金。‎ 突然,他想起了那笔埋了的钱。‎ 这是他最后的希望了。当晚,他带着同一把铁锹和同一个麻包,再次悄悄地潜入同一处墓地,找到了他埋钱的那座坟墓,好了,再过几分钟他就可以……‎ ‎“举起手来!”他身后一声厉喊。“举起手,别放下!警察!”‎ 法尔博斯的膝盖开始颤抖,他几乎被吓得摔倒。“现在慢慢转身。”又一声厉喊。‎ 他转过身子,看到一位警察,用一支巨大的枪对着他。“抢劫死人,哦?你真低贱!”警察说,然后给法尔博斯戴上手铐。‎ 他想解释,但他颤抖得很厉害,已经无法自控,只能说出:“不是……但是……我只是……”几分钟后,他就被送去坐牢了。‎ 一个星期之后,唯一能够让他感到安慰的,是数年前那位坐在垃圾上的男人所说的那句话:“只要我还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大地在我之上,我就有希望……”‎ 那位警官出庭做证。‎ ‎“法官大人,我是在犯罪现场抓住他的。他当时用一把铁锹在挖,在坟场中挖,想盗窃死人的财物。他甚至还带来了那个麻包,用来装金牙等财物。”‎ ‎“你有什么要为自己辩护的吗,法尔博斯先生?”法官转向他问道。‎ ‎“‎ 15‎ 法官大人,事情不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几年前,我把一些钱埋在那里了,因为我那时在寻找没有希望的人。也就是说,我得做慈善,因为有位拉比叫我那样做,所以我就去寻找这种人……”法尔博斯看着法官,想知道自己所说的是否有用。‎ ‎“好,接着说。”法官说。‎ 法尔博斯接着说:“嗯,我在垃圾场遇到了一位男子,他浑身长满疖子,是他让我去坟场的。于是我就去了,并把钱埋在了那里,而现在我需要把它们取回来。”‎ ‎“你相信这话吗?!”警察惊讶地叫起来,“请原谅,法官大人,这是我曾经听到过的最疯狂最混乱的谎言!”‎ ‎“是的,我相信他的话,”法官强调说,“这个人说的是真话,把他释放了,他是无辜的。”‎ ‎“什么,法官大人?”警察说,根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说把他释放了。立即释放。”‎ 法尔博斯先生回到大街上之后,迷惑不解的他努力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他沉浸于意想不到的自由的喜悦之中时,好像有什么在他脑后不停地唠叨。那个法官,他以前见过他吗?他记得,自己应该是在哪个地方见过这副脸面……‎ ‎([美]图维亚·博尔顿《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法尔博斯富有却很痛苦,一开始就点出主人公富有却不知满足的心态,为后文他不停地寻找埋下了伏笔。‎ B.法尔博斯始终没有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直到把钱埋进坟场,他才觉得真正做了慈善,这正是小说的讽刺性所在。‎ C.智者是想要让法尔博斯明白:人只为自己而活着是没有意义的,而且这样没有意义的生活正是法尔博斯痛苦的根源。‎ D.作者写了法尔博斯想方设法做慈善及后来被误当小偷却又被法官释放的奇特经历,并借此表达好人终得好报的主题。‎ 解析:A项,“不知满足”错误;B项,表述与原文“他知道这是孤注一掷的做法,而且也不是真正地做慈善”不一致,同时“这正是小说的讽刺性所在”错误;D项,“好人终得好报”的主题错误。‎ 答案:C ‎5.小说的情节设置巧妙,运用了多种手法,请找出两种,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突转。小说的情节多次发生突转,如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后来成了法官,法尔博斯先前富有后来却濒临破产,法尔博斯被逮捕却在审判时被无罪释放,这样让人物命运和心理发生陡然变化的安排,强化了小说的戏剧性效果。②巧合。法尔博斯遇到的 15‎ 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正是后来审判法尔博斯的那个法官,这样的情节设置让人意想不到又觉得合情合理。③悬念。法尔博斯被审判时,人们都以为法官会对他严加审查,可法官却宣布将其当庭释放,制造悬念,使读者急切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结尾暗示出法官就是那个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使情节更加紧凑,引人入胜。④对比。小说在情节上有多处对比: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先前落魄,后来当上法官;法尔博斯先前富有,后来近乎破产。这些对比突出了人物命运和心理的巨大变化,体现了小说的主旨。‎ ‎6.“只要我还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大地在我之上,我就有希望”,这句话既是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人物形象层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对小说中两个重要人物形象起了关键作用。第一次是出自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之口,表现了那个男人虽濒临绝望却仍对生活抱有希望的积极心态。第二次是数年后法尔博斯在法庭上想起了这句话,表现了法尔博斯被误抓之后仍然不放弃希望的心理。②小说主旨层面。这句话的内涵是人只要还活着就有希望,这正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人只要活着就应该对未来抱有希望,并为之努力;人无论贫富贵贱顺逆,都应在面临绝望时,努力找到希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追求小说创作的无限可能 在生前,王小波的小说很少有人敢出版,但是他的杂文却已得到广泛认可。作为小说家,他的文笔非常出色,杂文比一般作者的更具可读性。王小波的杂文大多刊登在《三联生活周刊》上,《东方》、《南方周末》等杂志也是他的主要阵地。有编辑回忆说,在当时的思想界,王小波的名气已经很大了,他随便写点什么,就有杂志抢着发表。‎ 但后来,他的杂文越写越少了,他开始把大部分精力重新放在小说创作上。一直以来王小波所热爱的都是写小说,他曾多次在文章中直言这一点。‎ 在王小波看来,小说创作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写小说对他来说是艺术事业,而不是表达自己。王小波特别喜欢意大利著名小说家卡尔维诺,极度推崇他对小说的看法。卡尔维诺认为,一篇小说应该轻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并且还要连贯。这和许多作家对小说的看法截然不同,很多作家只把写小说当作传声筒,试图通过文字表达一些观点和理念,或者只讲一个故事什么的。‎ 王小波在给朋友的信里写道:“写一部小说,或者是作者操作了一些什么,或者是作者自身被操作了一番,我赞成的是后一种。”事实上,每个作者都只是文学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推动文学事业往前行进。因此,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用已有的方式写作,而且要创造新的方式,用那些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方式去探索小说世界的无限可能。‎ 15‎ 卡尔维诺就是这样的作者。他的一些作品会让人觉得古怪,往往把书看完后,还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我们看一部书,总是希望这部书能够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有开头,有结尾,中间各种各样的过程也是翔实的,但是卡尔维诺却不这样做,他后期的很多作品根本没有故事。王小波说,他大体明白卡尔维诺的想法,卡尔维诺希望在小说的创作方式上有所创新。‎ 这样做是困难的,写出来的作品也未必吸引读者,但是作为一个作者,总是应该往这条路上走一走、试一试。王小波认为,一个真正的作者,必须如此!他自己正是在不遗余力地探索着小说创作的其他可能性。所以看他后期的长篇小说,会发现和别人的作品明显不同。有读者见到他时曾说:“没想到小说原来还可以这么写!”这句话虽然让王小波汗颜,但至少说明他的努力有了成效,他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王小波始终认为:“文学事业可以像科学事业那样,成为无边界的领域,人在其中可以投入澎湃的想象力。”‎ 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曾一再说,王小波的作品属于纯文学领域。他的创作态度就是如此,就是纯纯粹粹地写小说,用创新精神推动着小说事业向前行进。‎ ‎(摘编自乐文城《王小波传》)‎ ‎【相关链接】‎ ‎①在中国当代作家队伍中,王小波无疑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以1997年为界,身处阴阳两界的他,经历了寂寞与喧嚣的冰火两重天。虽然主流文坛一直对这个“文坛外高手”投以不置评的冷眼,但王小波的文名还是不胫而走,成为大众传媒热议和追捧的对象。‎ ‎(王强《“文坛外高手”缘何不寂寞》)‎ ‎②在他短暂的自由写作生涯中,他一直在与文坛隔绝的状态下写作,对于那个文坛,既不参与其中的游戏,也不关心其中的规则……他以一种真正的、彻底的自由心态进行写作。‎ ‎(陈启文《“文坛外高手”——王小波逝世十周年祭》)‎ ‎③整部小说天马行空,怪谈密布,一会儿笑得我岔气,一会儿又抑郁得窒息,真不知那些怪诞的场景是怎么被他想出来的。看完,我兴奋得在家里拍桌子打板凳:《红拂夜奔》必须发出来!‎ ‎(李静《必须冒犯观众》)‎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在王小波的小说很少有人敢出版的时候,他已凭借杂文创作在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杂文甚至成为杂志争相发表的抢手货。‎ B.王小波喜欢卡尔维诺,推崇他对小说的看法,他的小说也因此深受卡尔维诺的影响,让读者往往不易读懂,因此在当时很难出版。‎ C.王小波被称为“文坛外高手”,不仅仅是因为他本人与文坛隔绝,也因为他的小说没有得到主流文坛的关注和肯定。‎ D.王小波凭借他非凡的创造力,不懈探求小说创作的新途径,这使他成为中国当代作家队伍中一个另类的存在。‎ 15‎ 解析:因果失当,王小波的小说“在当时很难出版”的原因主要是“主流文坛一直对这个‘文坛外高手’投以不置评的冷眼”。‎ 答案:B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杂文写作给王小波带来了很高声誉,使他在当时思想界名声很大,但他却毅然放弃杂文写作,把大部分精力重新放在小说创作上。‎ B.不同于一般小说有完整的故事,卡尔维诺后期的作品根本没有故事,甚至让人读不懂,而王小波认为这或许是其小说追求轻逸、迅速等文学特质的缘故。‎ C.王小波赞同写一部小说是“作者自身被操作了一番”,其观点可理解为写作不是为了表达观念或讲故事,而是要用创新的方式去探索小说世界的无限可能。‎ D.王小波独特的小说风格大开读者眼界,令人击掌叫绝,李静的高度评价,足以说明王小波的小说作品已经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 E.王小波就是纯纯粹粹地写小说,不为表达自己,也无功利目的,他不遗余力地探索着小说创作的其他可能性,这种追求使他后期的长篇小说显得与众不同。‎ 解析:A项“毅然放弃”理解有误,原文是说“越写越少”。B项“后期的作品”说法绝对,原文说是“后期的很多作品”。D项“足以说明……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于文无据。‎ 答案:CE ‎9.王小波“追求小说创作的无限可能”的小说创作观意义何在?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更新传统的、陈旧的小说创作观念。改变把写小说当作传声筒、试图通过文字表达一些观点和理念的传统做法,让小说更能展现生活本质。②使读者获得强烈的审美享受。投入了王小波“澎湃的想象力”的小说让李静读后“兴奋得在家里拍桌子打板凳”,这些令人欲罢不能的文字提升了小说的审美品质,让读者获得更加新奇丰富的美感享受。③推动文学事业向前发展。王小波在小说创作上追求轻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等文学特质,探索小说创作的其他可能性,以最大限度地释放作者的想象力,这种创新必将推动文学事业更好地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 15‎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 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曰:“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 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曰:“大吉。”退,峤等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解析:“尚书都令”是官职,陈述主语“父瑗”,不能与表时间概念的“时”连读,先排除B、C两项。“以……著称”是一个固定结构,不能破读,再排除A。‎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 15‎ 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解析:C项,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璞喜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不善言论,擅长辞赋,且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占卜之术,曾经跟随客居河东的郭公学习,郭公送给他《青囊中书》九卷。‎ B.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发生骚乱。郭璞占卜后,想要去东南避难,途中到了将军赵固那里,郭璞设法将赵固已死的马救活了,赵将军很惊奇欣喜,给了他很多财物作为报答。‎ C.王敦将要叛乱的时候,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温峤退下后,郭璞对庾亮说上天要夺王敦之魄,我们为国家办大事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 D.王敦将要起兵时,让郭璞占卜。王敦本来怀疑郭璞,又听他报的凶卦,说起兵不会成功,后来又说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了。‎ 解析:C项,张冠李戴。和庾亮说的是温峤,不是郭璞。‎ 答案: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潜”,暗中;“结”联络;“姻昵”指亲戚朋友;“避地东南”是状语后置句。(2)“每”,常常;“构璞于敦”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1)(郭璞)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 ‎(2)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人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 ‎【参考译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辞赋自中兴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15‎ 惠帝、怀帝之际,河东之地首先出现了骚乱。郭璞卜了一卦,丢下书策长叹一声说:“哎呀,老百姓将要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故乡之地将要受到匈奴的蹂躏啊。”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正遇上赵固所乘的一匹好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宾客。‎ 郭璞来见他,守门人不让郭璞进去。郭璞对他说:“我能使马死而复生。”守门人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马上出来见郭璞,对他说:“你能使我的马复活吗?”郭璞说:“需要健壮的汉子二三十人,每人手持一根长竿,往东走三十里,在山丘树林里有一个土地庙,使用长竿拍打,就会出来一物,要迅速捉住带回来。得到了这个东西,马就可以复活了。”赵固照着他说的去办,果然捉住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便带了回来。这个像猴一样的小兽一见死马,便对着死马的鼻子呼吸,一会儿马就站了起来,昂头嘶鸣,吃起料来和平常一样,可那个像猴子样的怪兽却不见了。赵固惊奇欣喜,送了许多钱财作为报答。‎ 王敦将要叛乱,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说不能判定。温峤、庾亮又让他为他们占凶吉,郭璞说:“大吉。”郭璞走后,温峤和庾亮议论说:“郭璞说不明白,是他不敢明言,或许上天要夺王敦之魄。今天我们为国家办大事,郭璞说大吉,是说明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帝讨伐王敦。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王敦将要起兵,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不会成功。”王敦怀疑他曾劝告过温峤、庾亮,又听他报的凶卦,便对他说:“你再为我占一卦,看我寿命长短。”郭璞回答:“根据刚才的卦,你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若是住在武昌,寿长不可限量。”王敦大怒道:“你的寿命你知道吗?”郭璞说:“我就会死在今天中午。”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郭璞这年四十九岁。王敦叛乱被平定后,郭璞被追赠为弘农太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②。‎ ‎【注】 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在水路离家渐行渐远,“‎ 15‎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 C.颈联视听结合,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本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写景叙事,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传达得含蓄隽永。‎ 解析: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E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答案:BE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得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行路难》中连用四个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苦闷抑郁、惆怅失意的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相见欢》中,李煜用俯视的角度形象地描绘了萧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答案:(1)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水何潺潺 山岛竦峙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15‎ ‎①“文化大革命”期间,身处逆境的周恩来总理,宵衣旰食,呕心沥血,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②华为2015年全球销售收入3 95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榜首。华为,这位世界通信业的霸主,已在中国通信行业稳执牛耳。‎ ‎③明《大诰》以其通俗的口语化语言、酷烈的律外用刑和对吏治的重点整饬而著称于世,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血腥气味,其刑罚的苛重可谓耸人听闻,但官场风气却并未根本好转。‎ ‎④淘宝网红凭借靓丽外形吸引数十万甚至百万买家,经营着一家家销售额过亿元的淘宝店,在社交媒体上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远胜过许多文化名人,甚至令诸多大众传媒鞭长莫及。‎ ‎⑤西樵山·岭南文旅峰会其间,与会嘉宾实地考察了碧玉洞、听音湖等西樵山文旅项目,不少嘉宾对西樵山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赞不绝口,认为它被评为‎5A景区是不容置喙的。‎ ‎⑥随着“神舟”十一号的成功返回,景海鹏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位三次登临太空的宇航员,而且和队友陈冬迎接了在太空驻留一个月的挑战,他为中国航天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解析:①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晚了才吃饭。多用来形容勤于政事。用在此处正确。②稳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用在此处正确。③耸人听闻,指实际没有,被捏造出来的事,是故意说夸大或奇特的话,使人听了震惊。用在此处不正确。④鞭长莫及:比喻相隔太远,虽有力,力量也达不到。用在此处不正确。⑤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置,安放;喙,嘴。用在此处不正确。⑥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也形容分量重。用在此处正确。‎ 答案:B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近日发布,严控失信被执行人在入党、考取公务员、担任国有企业高管等方面将受限制。‎ B.为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在新能源汽车号牌式样设计过程中,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于2016年4月至5月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地组织开展了征求意见活动。‎ C.袁隆平在总结国内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杂交水稻育种“二系法为主的杂种优势利用”推进到“一系法为主的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 D.教育部表示,到2020年前后,为结束唯分数论局面,我国将正式采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模式,实行有中国特色的考试招生制度。‎ 解析:A项句式杂糅,把句子改为“严控……等方面的准入”或“失信被执行人……将受限制”。B项定状位置不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地组织开展了征求意见活动”应为“组织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的征求意见活动”。D项数字表述不合逻辑,去掉“到”‎ 15‎ 或“前后”‎ 答案:C ‎19.下列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某学校请一位全国著名的小小说作家来做报告,报告完了之后,主持人对这位作家说:“您的报告还不错,对我们有些帮助,特此致谢。”‎ D.甲中学学生会致函乙中学学生会主席杨雪,邀请她去参加甲中学学生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介绍乙中学学生会工作经验。可是开会前夕杨雪生病了。为此,杨雪写信给甲中学学生会,说明不能到会的理由。她在信中写道:“因病不能到会,经验介绍作罢,深感遗憾。”‎ 解析:B项,“责成”是用于上级对下级。C项,“还不错”“有些帮助”不妥。D项,“经验介绍作罢”不妥。‎ 答案: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__①__?崔永元老师在主持时说了一句话:语文的魅力就在于一个乞丐和一个诗人晒太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语文是什么?__②__,在物理学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物理量;而在语文课堂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生命量。语文学习经历告诉我,语文素养的核心就在于阅读。而且,我认为,__③__。因为中学生的时间是紧张有序的,中学生的生活是单纯而无干扰的。青春的空白期需要书籍来充实,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这个时间很关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补上合适的句子。‎ 答案:①语文的魅力在哪里 ‎②语文是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场 ‎③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读书期/中学阶段应尽可能地多读书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 15‎ ‎,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所给材料中有几处推断:一是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二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三是只要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从“势必”“这样就可以”“只要……就……”等可见,这三个推断都过于绝对化。明确了这三个推断的问题后,就可以仿照句①来说明推断中的问题了。‎ 答案:(示例)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不一定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引发了学生们的热议。‎ 有学生说,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有学生说,社会实践很有必要,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才能尽早融入社会。‎ 有学生说,我的精力有限,学习时间很紧张,对我有帮助的社会实践我才参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导]‎ 材料的核心范围是“学生与社会实践”,写作时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核心进行表述。‎ 1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