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季风辐合带是指信风越过赤道改变风向后与另一半球的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南半球信风直接和北半球信风相遇时组成的辐合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 ) A. 气压较高 B. 多晴朗天气 C. 多大风 D. 多上升气流 2. 关于图中热带辐合带,正确的是( ) A. 甲为信风辐合带 B. 甲只出现在北半球,乙只出现在南半球 C. 乙为季风辐合带 D. 乙类辐合带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 3. 对甲类辐合带位置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 直射点位置 B. 海陆分布 C. 洋流性质 D. 地形地势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本题组以热带辐合带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热带辐合带的特征、热带辐合带位置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能力。 【1题详解】 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气流辐合表明中间气压低,排除A。辐合带气压较低,气流辐合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排除B,选项D符合题意。辐合带以上升气流为主,水平运动相对较弱,水平风力较小,排除C。 【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季风辐合带是指在信风越过赤道改变风向后与另一半球的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南半球信风直接和北半球信风相遇时组成的辐合带。由此 推断,甲为季风辐合带,乙为信风辐合带,排除A、C。季风辐合带有可能出现在北半球,也有可能出现在南半球,排除B。乙类辐合带为信风辐合带,它是南、北半球信风直接辐合形成的辐合带,因此位置一般在赤道附近(如果辐合带不在赤道附近,则其中一侧的信风就会越过赤道改变风向与另一侧信风相遇辐合,开成季风辐合带),D符合题意。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变化。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后与东北信风辐合于北半球形成热带辐合带;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后与东南信风辐合于南半球形成热带辐合带,这明显表明,甲类辐合带的位置变化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因此A符合题意。而海陆分布、洋流性质、地形地势等因素对甲类辐合带位置影响不明显,排除B、C、D。 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和“月牙泉地区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 A. ②弱、③强 B. ①强、③弱 C. ②强、④强 D. ②强、④弱 5. 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 ) A. ①的减弱 B. ③的增强 C. ④的减弱 D. ①的增强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甘肃月牙泉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空气能见度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太阳辐射强,即②强,气温高;晚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即④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D对。 【5题详解】 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深秋冷高压势力越来越强大,天气晴朗,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大气逆辐射越来越弱,即④不断减弱,容易发生霜冻,C对。 下图为甲、乙两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 图中( ) A. 甲、乙两岛均位于东半球 B. 甲岛的位置位于乙岛东北方向 C. 甲岛的南北距离比乙岛大 D. 甲岛日出东北时乙岛昼短夜长 7. 甲、乙两岛的共同特征是( ) ①终年盛行西北风 ②地形类型为盆地 ③河流流程比较短 ④地热资源较丰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岛的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 B. 甲岛以阳光海滩、椰林风光闻名 C. 乙岛西南海域为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 D. 乙岛对外交通方式为航空和海运 【答案】6. D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得出甲岛位于东半球,乙岛位于西半球,A错误;甲岛位于北半球,乙岛位于南半球,甲岛的位置位于乙岛西北方向,B错误;甲岛的南北纬度差小,故南北距离小于乙岛,C错误;甲岛日出东北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乙岛为冬季,昼短夜长,D正确。 据此选D。 【7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得出甲岛位于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东岸,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乙岛位于南半球中纬度,终年盛行西北风,①错误;两岛地形均以山地为主,②错误;甲、乙两岛面积都较小,河流流程比较短,③正确;甲乙两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较丰富,④正确,据此选B。 8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得出甲岛为日本北海道岛,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A错误;甲岛纬度较高,不可能以热带椰林风光闻名,B错误;乙岛渔业资源不丰富,C错误;乙岛因是海岛,且与周边国家距离远,对外交通方式主要为航空和海运,D正确。据此选D。 太阳辐射强度受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9. 该地可能位于( ) A. 阴山山区 B. 长白山区 C. 横断山区 D. 天山山区 10. 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2月1日、晴天 B. 4月1日、晴天 C. 9月14日、多云 D. 12月1日、多云 11. 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土壤 C. 气候 D. 纬度 【答案】9. D 10. C 11. A 【解析】 【9题详解】 各地太阳辐射强度在地方时下午12点最强,该地在北京时间14点时,太阳辐射最强,经度是90°E,可能位于天山山区,D对。阴山山区、长白山区、横断山区经度在100°E以东,A、B、C错。所以选D。 【10题详解】 该日的太阳辐射实际数值小于理论数值,天气状况可能是多云,云块儿削弱了太阳辐射,A、B错。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当天的昼长约11.5小时,12小时,即接近昼夜平分,说明接近二分日,日期可能是9月14日,C对。12月1日昼夜长短差异大,D错。所以选C。 【11题详解】 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即若是平原地区,此时未日落,A对。同一地区的同一日期,土壤、气候、纬度不变,不是日出、日落时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B、C、D错。所以选A。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主要的城市和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由于印巴分治,印度河支流③④在巴基斯坦境内河段的水量被上游的印度调走而减少,严重影响着 流域正常的生产生活。于是,巴基斯坦实施了“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 (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图中沙漠形成的原因。 (2)指出①②河流上水库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简述该国“西水东调”工程实施的有利条件。 【答案】(1)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和来自陆地吹来的东北风控制,降水少;受西南山 地阻挡,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降水少。 (2)夏季。原因:河流上游地区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①②河流都发源于高山,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3)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流程长,发源于高山,多地形雨,积雪融水、冰雪融水 量大,河流流量大;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位于巴基斯坦西部,地势相对较高,通过调水渠可以实现自流输水。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的成因,水文特征和跨流域调水的条件。 【详解】(1)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等方面。读图可知,图中沙漠位于30°N附近,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又结合该区域位于南亚,受南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东北风性质干燥,降水少,夏季西南风受地形阻挡无法到达,降水也少,所以形成沙漠。 (2)读图可知,①②河流上游地区年山地降水量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加之两河发源于高山地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故夏季水库水位最高。 (3)“西水东调”即将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的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其有利条件主要从水量和自流条件来进行分析,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河流流量大;根据河流水系分布可知,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地势相对较高,通过调水渠可以实现自流输水。 1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 (1)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 (2)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因。 (3)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 (4)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 【答案】(1)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充沛,植被生长普遍快、繁茂,高大稠密。 (2)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任答三点) (3)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 (4)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较小;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大型动物食物相对不足。(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世界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气候对植被生长影响,考查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考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考查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根据该岛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光照、水分、热量充沛,使该地植被生长迅速,高大稠密,形成热带雨林植被。 (2)该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有机物氧化分解较快;全年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对表土的侵蚀与冲刷作用较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肥力下降;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地地质稳定,无活火山,矿物质补给量较小。 (3)冰期时,全球气温较低,两极地区、大陆的高山地区冰川面积较大;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露出海面,大陆桥显现。 (4)该岛屿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较小,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相对稳定,所以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的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气候由冷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缩小;雨林地区,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大型动物食物相对不足,不利于生长发育。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1月20日至30日,全国冬运会第一次走出东北在新疆举办。新疆冰雪资源丰富,多山地,是开展冰雪运动的天然良场。借助冬运会,该地区不断推介和普及冰雪运动,并对游客接待和冰雪运动场地设施进行了扩建和改造。相关部门还推出了冬运会期间优惠众多的“旅游大礼包”,来吸引各地民众到新疆冰雪旅游。新疆欲借冬运会的东风,大力发展冬季冰雪旅游。 试分析新疆大力发展冬季冰雪旅游产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新疆具有丰富、优质、独特的冰雪旅游资源(冰雪旅游资源丰富,集群状况好);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适当,冰雪运动开展条件好;举办冬运会,扩大了新疆冬季冰雪运动的知名度;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增强;有效的优惠政策吸引游客。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分析。 【详解】分析新疆大力发展冬季冰雪旅游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冰雪资源,有利于冰雪运动的地形条件,地区的接待能力,政策优惠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新疆具有丰富、优质、独特的冰雪旅游资源(冰雪旅游资源丰富,集群状况好);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适当,冰雪运动开展条件好;举办冬运会,扩大了新疆冬季冰雪运动的知名度;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增强;有效的优惠政策吸引游客。 15.【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 (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答案】(1)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80年代降水量增多;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 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 【解析】 【详解】(1)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可以结合图中曲线变化直接读取,湿地面积的变化与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息息相关。由图可知,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该变化反映80年代降水量增多;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2)结合图示可知,1990年后湿地变化表现为湿地面积缩小,这将会导致湿地的功能下降,如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功能减弱,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湿地面积减少,净化功能减弱,水质下降。针对此问题,应对湿地的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如生态退耕;严禁围垦等,并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湿地本身直接保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