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北京临川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这一讽喻时事、有感而发的观点竟在传播中异化。有人提出魏晋有所谓“人的觉醒”,并把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结合起来,“魏晋文学自觉说”在学界影响愈加广泛。实则不同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流行的“纯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正如程水金教授所说,“文学的自觉”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并不存在。 虽然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 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并自觉追求。《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具有“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叙述特点,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研究中国文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先生提出曹丕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说法,是嘲讽“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其本意在传播中被异化。 B.主张“魏晋文学自觉说”的学者认为,在魏晋时期产生了“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其观点在学界影响很广泛。 C.中国古代文学从一开始就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流行的“纯文学”观念不同,它担负着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 D.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因为新的文体不断涌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但其言志载道的传统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以前没有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文人学习及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经史、诸子、辞赋等,其中六经、诸子只是含有文学因素的作品。 B.20世纪以来,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对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 C.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用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来破坏中国文学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否定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色及其价值。 D.如果将中国古代经典中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会失去自身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并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且中外适宜的“文学”概念。 B.曹丕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与《左传》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希望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人生理想。 C.魏晋时期并未产生“文学的自觉”,因为如果对文辞之美的自觉追求是“文学的自觉”的话,那么这种自觉从先秦文学就已开始了。 D.中国古代文人都把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中国古代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自觉”时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公共汽车咏叹调(节选) 刘心武 车在西单站停靠了,可没开。 有两个小伙子,是从车上下来的。他们气冲冲绕过车头,闯到驾驶室边,一个拽开门就骂:“你他妈的工会大楼干吗不停?!”一个竟伸出手去要拽司机:“有你这么开车的吗?!你下来!” 工会大楼是前一站。发车时本是说工会大楼停而西单不停的,当时,大家伙一个劲儿嚷:“西单停!”“西单停!”他才前一站不停停西单。 你们非要在工会大楼下车干吗刚才不嚷嚷?真是谁心善谁吃亏。前一阵大北窑那儿修路,车堵得厉害,常有忍耐不住的乘客跑过来求他:“师傅,开门让我们下!”不在站上不能开门,这是制度。他本可以置之不理,可他心软,好几次都把门开了,让想下去的下去。这回他又心软。“我们都到西单下!”一片嚷声。他本是将就大家伙,没想到倒惹出了麻烦来。 看这二位那个横劲,怎么着?找茬儿打架吗?他满脸溅朱地指着他们叫嚷起来:“你们想怎么着?嘿,你们要敢拽我你就真拽,这车我今儿个还真不开了!”, 底下两个小伙子倒没真拽,但跳着脚骂个没完。 韩冬生气得浑身哆嗦。他转过身来,朝着车厢呼喊:“嘿,你们说说,是不是刚才车上都嚷着要我西单停车?!” 车上的乘客竟没有一个应声作证。 韩冬生大受刺激。他转身冲着车下二位对吵起来。交通警走拢车前,问韩冬生怎么回事儿。 韩冬生气咻咻地望着两个寻衅者消失的地方,赌气地说:“你们逮不着流氓就罚我吧!今儿个我还真不干了!”他掏出印着红1、黄2、蓝3、绿4的一叠“北京市机动车驾驶员违章记录证”,一下子递到交通警手里。 交通警很冷静,把四张卡片都还给了韩冬生,对他说:“你先把车开走吧!” 韩冬生把胳膊抱在胸前,梗着脖子宣布:“我这车出毛病了,开不了了!” 连续几辆出租汽车从街心驶过。 韩冬生望着出租汽车顶上安装的有“TAXI”字样的顶灯,心里更不是滋味。 他把那顶灯叫成“坟头”。“那些顶着坟头的家伙”,他这么称呼出租汽车司机。他从羡慕他们,到嫉妒他们。 韩冬生今年三十一岁。父亲是一家饭馆的“白案”。两个妹妹也在饭馆,一个给“红案”切菜备料,一个端盘儿。他弟弟是全家的骄傲,在西郊一所大学里工作,尽管是在大学修建队当瓦工。大学里曾给每位教师配置一部《辞海》缩印本,本来行政部门的干部以及工人不一定需要那么厚的一大块纸砖,但福利均等的不成文规则使他弟弟也领到了一部。他弟弟立即倒手转卖,便得了四十块钱。这类事多了,韩冬生心里便堵上了冰坨——我们公司怎么一年才发两双手套? 韩冬生赶上了最后一茬“上山下乡”。在村里种地的时候,他常常一边抹着汗水一边幻想:什么时候能当个工人就好了!后来房山的一个小煤矿招工,他欢天喜地地去了。去了才知道当矿工比种地还苦,于是他幻想哪一天能调回城里就好了!一九七九年还真遇上了难得的机会,父亲的一个“把兄弟”在公共汽车公司的一个车队当队长,靠这个“后门”,他转到城里公共汽车公司来了。临调走时,矿上让他在一张纸上按手印,那上头写着他自愿从四级工降为二级工。他没犹豫,蘸着大红的油墨按了。他在公共汽车公司从二级工从头干起。先卖了两年票,后来才学了开车。头两年他还算安心。可这一年多来,他心上长毛了。关键是出租汽车的勃兴,公共汽车驾驶员远没有出租汽车司机自在和实惠。 看着川流不息的出租汽车,韩冬生越发想坚持他的罢工行动。 4.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生动地展现了交通领域的诸多问题,体现了作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历史责任感。 B.作品采用第三人称,既注重人物动作、语言描写,又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对司机闹“罢工”的描写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内容。 C.作品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行文紧凑而有波澜,倒叙如先写西单停车之事,然后再写前一站发生的事,插叙如写一家人的工作情况。 D.作品写韩冬生弟弟转卖《辞海》缩印本赚了四十块钱,既突出了韩冬生内心的不平,也反映了教育界问题严重,亟须“拨乱反正”。 5.文中画线句子“连续几辆出租汽车从街心驶过”有哪些作用?试作说明。(4分) 6.有人认为作者笔下的驾驶员对乘客的态度过于嚣张,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试从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角度加以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 彬)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B.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 C.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意义不大。 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太合理的二项是(5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B.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最新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 C.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 D.材料二印证了材料一中部分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这一内容,说明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频发会影响客流量。 E.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趋势,比其他两则材料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 9.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5分)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 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此亦飞之至也。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不绝如缕。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4)剑阁峥嵘而崔嵬,,。 (5)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三、语言文字应用(17分) 17.下面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 新疆青河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草原文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夏天,前往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及考古探密的学者不绝如缕。 ②鲁迅先生是小说家,更是个优秀的杂文家,他的杂文篇篇短小精悍,字字是匕首投枪。 ③用冰雪盖出独一无二的冰雪旅馆,这只是遥远的北欧小镇巧妙运用资源创造出的一个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微型标本,它以具体而微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近年来众多源自北欧诸国的品牌红透世界半边天的渊源。 ④武汉的冬天不像南方那么暖和,冷起来不寒而栗。人睡在床上,上面盖了两床被子,半夜人会感到很冷。 ⑤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⑥在人的一生中,或许有捉襟见肘的时候,但只要我们坚强地挺过来,回头想一想,那也不过是件一笑而过的事。 A . ①④⑤B.②③⑤ C.②③⑥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事实上,移动互联网包含内容、社交、服务等三大领域组成,它的发展使得内容、社交、服务三种平台的交融更加深层化。 B.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C.东京电力公司的员工虽然正冒着生命危险坚守福岛第一核电站,但是,福岛县灾民与东京电力公司的对立情绪却越来越大。东京电力公司决定派遣25名干部分别到各避难所向灾民表示谢罪。 D.一家位于卢森堡的高等法院再次做出了不允许把世界杯和欧洲杯这样的顶级赛事的转播权全部卖给付费电视台的判决,以免经济窘迫的球迷届时无法看到这样的赛事。 19.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 D .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20.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 。没有任何人倾听,绝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为绝望。 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没有人分享的快乐决非真正的快乐 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决非真正的快乐,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 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快乐没有人分享的决非真正的快乐 D.快乐没有人分享决非真正的快乐,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____①____;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___②,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____③____,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起。”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没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出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把握材料的主旨,自行确定立意、角度、文体、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答案 1、 D 解析 将“新的文体不断涌现”表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的原因,属于强加因果。 2、 A 解析 从原文来看,“六经、诸子只是含有文学因素的作品”并非作者的观点。 3、 D 解析 “中国古代文人都”说法错误,文中是“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 4、 B 解析 A项,“大胆想象”不当,误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说成是想象;C项,倒叙说法不当,“先写西单停车之事,然后再写前一站发生的事”也为插叙;D项,“反映了教育界问题严重,亟须‘拨乱反正’”不当,文中无此意。 5、 加强现场感,使场景更加真实;便于引发人物的心理活动,引出下文,拓展描写空间,展现社会问题;增加行文的变化,改变单一的叙事角度。 6、如此对待乘客确实有些嚣张,但这样写使韩冬生这一人物更具真实性,因为面对社会不公,他不想当公共汽车驾驶员,又遭遇乘客的怨骂,自然难有好态度;描写人物的嚣张,便于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平,从而更好地反映社会不公的问题,呼唤改革。 7. A (B“云南旅游业绩下降”说法不确,扩大范围; C“不具真实性,参考意义不大”错; 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错,只有三反映了发展趋势。) 8.C、E (C“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错,主要目的应该是为旅游市场决策者提供依据; E“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不确切,应该是各有其不同的价值。) 9.(1)抓住当前我国旅游业勃勃发展的大好时机。 (2)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 (4)甄别旅游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服务。 10. D 11. C C项错误在于长子继承制。 12. CC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 13. (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至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解析】题中,第(1)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军旅”指战事;“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第(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王室”即朝廷;“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黄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不记事时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关怀教育,给予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诲。他从小聪明出众,刚开始读《诗经》,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在世,一定替国家剿灭叛贼来博取功名!”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话感到吃惊,认为他志向宏大。长大以后,他的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国的战役,护儿有战功,晋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被文帝慰劳勉励。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百姓牵车拦路恋恋不舍,连续几天不能出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先前国家还没有安定的时候,你是名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刺史,可以说是兼得其美了。”大业六年,炀帝来到江都,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是古人所看重的,你现在就是啊。”就赐给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请同乡的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家,畅饮一整天,朝廷上下都很羡慕他。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停留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那是我的家乡,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炀帝听后,变色而起,好几天不让护儿进见。后来怒气消解了,才叫人引进,对护儿说:“你心中既然这样,我还有何指望!”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甚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叛贼捉住,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呢?”身边的人说:“现在已经被捉住了。”护儿叹息说:“我是大臣,担负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在行军用兵方面,计谋特多,每次阅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有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14.B2分,E3分; 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E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15.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16、略 17、C 18、D 19、A 20、B 21、①自己才能生存 ②不侵犯别人的利益 ③但底线却不能缺失 22、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