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01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01章)

‎ ‎ 一、焓变 反应热 ‎1.焓 焓是与______有关的物理量。‎ ‎2.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3.焓变和反应热的比较 焓变 反应热 含义 焓变是①__________的焓值差,它决定着一个化学反应是②________________‎ 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的③_______________‎ 符号 ΔH Q 单位 kJ·mol −1或kJ/mol 相互关系 恒压条件下,④____________‎ 二、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之和_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之和_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表示 放热反应,ΔH为“____”或ΔH______0;‎ 吸热反应,ΔH为“____”或ΔH______0。‎ ‎1 mol C与1 mol H2O(g)反应生成1 mol CO和1mol H2,需吸收131.5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反应热ΔH=_______。‎ ‎【答案】一、1.内能 3.①生成物与反应物 ②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③热效应 ④Q=ΔH 二、大于 小于 三、1.− < + > 2.+131.5 kJ·mol−1‎ 一、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角度 反应热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释放的热量的差值。‎ ‎2.宏观角度 反应热是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差值。‎ ‎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 C.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D.AB反应的ΔH1=E2−E1‎ ‎【解析】 由题图知,前一反应为吸热反应,后一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途径,不会改变反应热和焓变,C错。AB反应的ΔH1=E1−E2,D错。‎ ‎【答案】 B 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 根据基本知识判断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H2O(g)CO+H2;③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燃烧反应;⑤铝热反应;⑥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 根据键能变化判断 ‎ 当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表现为放热反应,即ΔH<0;当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表现为吸热反应,即ΔH>0。‎ 根据图像判断 ‎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吸热反应。‎ 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反应开始需要加热,而停止加热后,反应亦可继续进行,则为放热反应;若反应需要持续不断地加热才能进行,则可能为吸热反应也可能为放热反应。‎ ‎ 对于反应CH2=CH2+H2→CH3CH3,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此反应的ΔH<0‎ C.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大于产物的能量总和 D.1分子乙烯和1分子氢气的键能总和大于1分子乙烷的键能总和 ‎【解析】 氢元素由单质变为化合物,氢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热,ΔH>0,B、C错误;反应吸热,则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D项正确。‎ ‎【答案】D ‎(1)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有些吸热反应不但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反应发生过程中仍需不断加热才能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有的放热反应在反应开始时也需要加热,反应发生后会放出一定的热量,如果放出的热量可使反应维持下去,则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再加热,否则也必须不断加热才能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 ‎(2)常温下就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放热反应,如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 ‎(3)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能量变化不一定都表现为热量变化,还可能以声、光、电等形式表现出来。‎ ‎(4)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的物质变化过程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如水蒸气冷凝为水放热,干冰升华吸热,它们不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而是物理变化过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焓变单位是kJ·mol−1,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生成物的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ΔH为“+”‎ ‎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有化学键破坏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 B.会产生新的物质 ‎ C.可能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 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 D.放热反应比吸热反应更容易发生 ‎4.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Al+HCl(稀)‎ B.Ba(OH)2·8H2O+NH4Cl(固体)‎ C.KClO3受热分解 D.CaCO3受热分解 ‎5.在氢气跟氧气的反应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A,破坏1 mol氧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B,形成1 mol水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C。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A+B2C ‎6.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 S形导管中液面A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 若小试管盛适量水,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NH4NO3晶体,则S形导管中液面A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这说明NH4NO3溶于水是________(填字母)。‎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吸热过程 d.放热过程 ‎7.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 ‎ A B ‎ ‎ ‎ C D ‎8.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物质 Cl2‎ Br2‎ I2‎ H2‎ HCl HI HBr 键能/(kJ· mol−1)‎ ‎243‎ ‎193‎ ‎151‎ ‎436‎ ‎431‎ ‎298‎ ‎366‎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 A.H2 B.Cl2 C.Br2 D.I2‎ ‎ (2)下列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 ‎ A.HCl B.HBr C.HI ‎ (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 (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 (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回答出问题(4)吗? 。你的根据是__________。‎ ‎1.C 焓变单位中的kJ·mol−1,是指每摩尔具体的反应,不一定指参加反应的物质,A错;当反应放热时,‎ ΔH<0,反应吸热时,ΔH>0,B错;在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反应就放热,反之就吸热,C对;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ΔH为“+”,D错。‎ ‎2.A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同时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如食盐的熔化过程中只有离子键的断裂,没有化学键的形成,食盐的熔化是物理变化。 ‎ ‎3.C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大多数吸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持续加热,但也有少数例外,如Ba(OH)2· 8H2O与固体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需要加热;有的放热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反应后会放出一定的热量,如果此热量足够多,可使反应维持下去,则反应过程不需要再加热,如煤的燃烧,一旦加热使煤燃烧起来后就可以继续燃烧下去,不需再加热。 ‎ ‎4.A 金属与酸的反应及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NH4Cl和Ba(OH)2 · 8H2O的反应和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5.C 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2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形成2 mol水中的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与破坏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中化学键所吸收能量的差值。‎ ‎6.(1)2Al + 2OH−+2H2O2+3H2↑ 铝片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2)下降 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 放热 ‎(3)上升 c ‎【解析】铝片与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导致S形导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而NH4NO3溶于水是吸热过程,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液面A上升。‎ ‎7.A A项,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图示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意; B项,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C项,浓硫酸稀释放热,且不是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D项,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8.(1)A (2) C (3)放热 (4)Cl2 ‎ ‎(5)能 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在HX中,HCl最稳定 ‎ ‎【解析】破坏1 mol物质的化学键时所消耗的能量与相同条件下形成1 mol该物质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相等,放出的能量越多,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1)生成1 mol H2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6 kJ,则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H2。(2)在氢化物中,生成1 mol HI时放出的能量最少,为298 kJ,则为最不稳定的物质。 (3)1 mol Cl2、Br2、I2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分别为:243 kJ、193 kJ、151 kJ,与H2形成2 mol HCl、2 mol HBr、2 mol HI,放出的能量分别为:862 kJ、732 kJ、596 kJ,则反应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依次为:−183 kJ、−103 kJ和−9 kJ。则均为放热反应,(4)由(3)知,放出的热量最多的是Cl2。‎ 一、热化学方程式 ‎1. 概念及表示意义 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变化。‎ ‎:H2(g)+O2(g)H2O(1) ΔH=−285. 8 kJ·mol−1,表示在25℃,101 kPa下,____ H2与____ O2完全反应生成____态水时______的热量是285. 8 kJ。‎ ‎2. 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_________,不表示_________,因此,它可以是______数,也可以是_________或_________。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_________。即使化学计量数相同,当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同时,ΔH_________。‎ 二、中和热 ‎【答案】一、1.物质的量 反应热 物质 能量 1 mol mol 液 放出 ‎2.物质的量 分子(数) 整 小数 分数 不同 也不同 二、1.1 mol H2O −57.3 kJ·mol−1‎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注意测定的条件:需注明反应热测定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即指25℃,1.01×105 Pa。‎ ‎(2)注意ΔH的标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必须写上ΔH,若为吸热反应,ΔH为“+”,若为放热反应,ΔH为“−”,单位一般为kJ/mol或kJ·mol−1;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Δ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ΔH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3)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l、g、aq)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不需要标出“↑”和“↓”。‎ ‎(4)注意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数;而普通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宏观上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微观上表示原子分子数目,只能为整数,不能为分数。‎ ‎(5)注意ΔH单位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单位为kJ·mol−1。这里的“mol−1”不表示具体物质,而是表示“1 mol反应”或“1 mol反应进度”,指“1 mol特定的反应组合”。如“H2(g)+O2(g)H2O(1) ΔH=−285. 8 kJ·mol−1”,“1 mol反应”指“1 mol H2(g)与 mol O2(g)生成1 mol H2O(l)”这一特定反应组合。‎ ‎(6)注意可逆反应ΔH的意义: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都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 ‎ 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76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 ‎【思路点拨】‎ ‎【解析】甲醇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ΔH<0,故A、D项错误;在25℃、101 kPa下,1 mol 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32 g/mol=725.76 kJ/mol,故2 mol CH3OH燃烧放出热量为1451.52 kJ,故B项正确。‎ ‎【答案】B ‎ ‎ 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计量数 整数,既可以表示微粒个数,又可以表示物质的量 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物质状态 不要求注明 必须在化学式后注明 正负号及单位 无 必须注明 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不仅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还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遵循规律 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 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实验原理】 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得中和 热。‎ ‎【实验装置】‎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环形玻璃搅拌棒、量筒(50 mL)两个、温度计、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盐酸(0.5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0. 55 mol·L−1)‎ ‎【实验步骤】‎ ‎【误差分析】‎ 中和热的计算公式 ΔH= kJ·mol−1‎ 误差分析依据 各因素主要影响()。若()偏大,则|ΔH |偏大;若()偏小,则|ΔH |偏小。‎ 误差分析 引起误差的实验操作 t终−t始 ‎|ΔH |‎ 保温措施不好 偏小 偏小 搅拌不充分 偏小 偏小 所用酸、碱浓度过大 偏大 偏大 用同浓度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 偏小 偏小 用同浓度的醋酸代替盐酸 偏小 偏小 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和盐酸实验 偏小 偏小 中和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其ΔH<0;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吸收的热量等。‎ 只有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才能保证H+(aq)+OH−(aq)H2O(l)的中和热为57.3 kJ/mol,因为浓酸和浓碱在稀释时会放热,而弱酸和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电离时吸收能量,其中和热一般小于57.3 kJ/mol,。‎ 中和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在书写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 mol H2O为基准,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水必须为1 mol,而写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时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可为任意值。‎ ‎ 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 · 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 · L−1盐酸跟50 mL 0.55 mol · 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用50 mL 0.50 mol · 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 ‎【解析】 ‎ ‎(1)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后的温度。因此所用装置必须保温、绝热且可使体系温度尽快达到一致,故缺少的仪器应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碎纸条的作用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不盖硬纸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结果偏低。(4)由中和热的概念可知,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的,而与过量部分的酸碱无关。(5)由于弱酸、弱碱的电离吸热,所以用氨水代替NaOH,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而用50 mL 0.50 mol · 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有可能酸未反应完全导致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答案】 (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偏小 (4)不相等 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偏小 偏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ΔH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ΔH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2.对热化学方程式CO2(g)+ H2(g)CO(g)+ H2O(g) ΔH=+Q kJ · mol−1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热ΔH不变可以作为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标志 B.ΔH的值为以1 mol CO2(g)和1 mol H2(g)作起始反应物,反应达平衡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C.ΔH随反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ΔH的值为以CO2 (g)和H2 (g)作起始反应物,生成1 mol CO2 (g)和1 mol H2O(g)所吸收的热量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2SO2+O22SO3 ΔH=−196.6 kJ · mol−1‎ B.H2(g)+O2(g)H2O(1) ΔH=−285.8 kJ · mol−1‎ C.2H2(g)+O2(g)2H2O(1) ΔH=−571.6 kJ · mol−1‎ D.C(s)+O2(g)CO2(g) ΔH=−393.5 kJ · mol−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酸跟强碱的反应热一定是中和热 B.1 mol C(碳)完全燃烧放热383.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ΔH=‎ ‎−383.3 kJ·mol−1‎ 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表示中和热的离子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5.含有11.2 g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KOH(aq)+H2SO4(aq)K2SO4(aq)+H2O(l) ΔH=+57.3 kJ/mol B.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 ΔH=+114.6 kJ/mol C.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 ΔH=−114.6 kJ/mol D.KOH(aq)+H2SO4(aq)K2SO4(aq)+H2O(l) ΔH=−57.3 kJ/mol ‎6.将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 ‎(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又已知:H2O(g)H2O(l) ΔH=−44.0 kJ/mol,则11. 2 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7.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 95 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8.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测量的温度为盐酸的起始温度 B.实验中可使酸或碱略过量 C.向小烧杯中加碱液时,碱液的温度应与酸的温度相同 D.可以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浓硫酸代替盐酸 ‎9.化学反应X2+3Y22XY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X2(g)+3Y2(g)2XY3(l) ΔH =2(a−b−c) kJ/mol B.X2(g)+3Y2(g)2XY3(g) ΔH =2(b−a) kJ/mol C.X2(g)+Y2(g)XY3(l) ΔH =(b+c−a) kJ/mol D.X2(g)+Y2(g)XY3(g) ΔH =(a+b) kJ/mol ‎1.C A项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代表微粒数,所以可以出现分数;B项错误,如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是指在25°C 、101 kPa时测得的数据;C项正确,因为物质聚集状态不同,所含有的能量不同(物质三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物质由固态→液态→气态时,要吸收能量);D项错误,如化合反应C+CO22CO是吸热反应,分解反应2NH4ClO4N2↑+4H2O+Cl2↑+‎ ‎2O2↑是放热反应(此反应用于航天飞机供能)。注意绝大部分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2.D 可逆反应的ΔH表示相应物质的量的反应物完全反应时的反应热,ΔH为定值,只有D项说法正确。‎ ‎3.A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4.C 中和热是酸碱中和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选项中没有指明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 1 mol,故A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时要特别注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聚集态,故B错误;中和热的概念是指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故C正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ΔH=−57.3 kJ·mol−1,故D错误;选项C符合题意。‎ ‎5.D 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 H2‎ O(l)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故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 mol H2O(l)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6.(1)B2H6(g)+3O2(g)B2O3(s)+3H2O(1) ΔH=−2165 kJ/mol。(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1016.5‎ ‎【解析】0.3 mol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则1 mol乙硼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49.5 kJ÷0.3 mol=2165 kJ。因此乙硼烷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B2H6(g)+3O2(g)B2O3(s)+3H2O(l) ΔH=−2165 kJ/mol。由于1 mol水汽化需吸热44 kJ,则3 mol液态水全部汽化应吸热:3 mol× 44 kJ·mol−1=132 kJ,所以1 mol乙硼烷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时放热2165 kJ− 132 kJ=2033 kJ,则标准状况11.2 L乙硼烷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放出热量是: 0.5 mol×2033 kJ/mol=1016.5 kJ。‎ ‎7.(1)N2(g)+2O2(g)2NO2(g) ΔH=+67.8 kJ·mol−1‎ ‎(2)N2(g)+3H2(g)2NH3(g) ΔH=−92 kJ·mol−1‎ ‎【解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状态均会影响ΔH的数值。‎ ‎8.D 反应前的温度为起始温度,A项正确;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可使酸或碱过量,以保证碱或酸反应完全,B项正确;向小烧杯中加碱液时,碱液的温度应与酸的温度相同,以保证起始温度相同,C项正确;可以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但不可以用浓硫酸代替盐酸,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测定的中和热数值偏大,D项错误。‎ ‎9.A 由题图可知, mol X2(g)和 mol Y2(g)断键生成1 mol X和3 mol Y吸收的能量为a kJ,同时,1 mol X和3 mol Y形成新键生成1 mol XY3(g)或1 mol XY3(l)放出的能量分别为b kJ、(b+c) kJ,故 mol X2(g)和 mol Y2(g)生成1 mol XY3(g)或1 mol XY3(l)放出的热量分别为(b−a) kJ、(b+c−a) kJ,故对应的ΔH分别为(a−b) kJ/mol、(a−b−c) kJ/mol。‎ ‎ ‎ 一、燃烧热 ‎1.概念 ‎101 kPa时,_______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_______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表达形式 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单位为________。符号为ΔH,ΔH_____0。 ‎ ‎3.意义 ‎:CH4的燃烧热为890.31 kJ/mol,表示在25℃、101 kPa时,_______CH4(g)完全燃烧生成_______和_______时放出890.31 kJ的热量。‎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源 ‎1.概念及分类 ‎2.化石燃料 ‎3.新能源 ‎【答案】一、1.1 mol 稳定的氧化物 2.kJ/mol <‎ ‎3.1 mol CO2(g) H2O(l) CH4(g)+2O2(g) === CO2(g)+2H2O(l) ΔH=−890.31 kJ/mol 二、1.能量 2.煤、石油、天然气 开发新的能源 现有的能源 ‎ ‎3.太阳能 氢能 再生 ‎ ‎ ‎1.表示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1)燃烧热规定了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 mol,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应以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为标准来确定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H2(g)十O2 (g)H2O(l) ΔH=−285.8 kJ/mol ‎(2)物质的燃烧热要求的是纯物质,不同的可燃物,其燃烧热一般不同。‎ ‎(3)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的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不同元素对应的稳定氧化物是唯一的。‎ ‎:C→CO2(g),H→H2O(l),S→SO2(g)。‎ ‎(4)ΔH的符号为“−”。文字表述燃烧热时,用正值或ΔH表示。如CO的燃烧热为 283.0 kJ/mol,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为−283.0 kJ/mol。‎ ‎2.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类别 燃烧热 中和热 相 同 点 反应类型 放热反应 ΔH ΔH<0,单位:kJ/mol 不 同 点 反应物的量 可燃物为1 mol 不一定为1 mol 生成物的量 不限量 生成H2O 的量为1mol 反应热的含义 ‎1 mol反应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的物质燃烧热不同 酸碱中和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强酸强碱间的中和反应中和热大致相同,均约为57.3 kJ/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够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 A.C(s)+O2(g)CO(g) ΔH=−110.5 kJ · mol−1‎ B.H2(g)+Cl2(g)2HCl(g) ΔH=184.6 kJ · mol−1‎ C.H2(g)+O2(g)H2O(g) ΔH=241.8 kJ · mol−1‎ D.C8H18(l)+O2(g)8CO2+9H2O(l) ΔH=5518 kJ · mol−1‎ ‎【解析】A项,CO不是C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错误;B项,该反应不是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错误;C项,表示氢气的燃烧热时,应生成液态水,错误。‎ ‎【答案】D ‎1.能源的分类 ‎2.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1)节约现有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 ‎(2)寻找新的能源 现今正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可再生,无污染或污染很小。‎ ‎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又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即2H2O(1)2H2(g)+O2(g),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 C.煤、石油、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水煤气、干馏煤气是一级能源 ‎(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同时释放能量 ‎【解析】(1)题中指出,只有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存在的能源才属于一级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属一级能源;电能是由一级能源,由风能、潮汐能等转化而来的,因此属于二级能源,A、C项正确。水煤气和干馏煤气都是煤经一系列处理后间接制取的,应属二级能源。水力即利用水的动能和势能,应属于一级能源。‎ ‎(2)A项不仅违背科学,也与常识不符。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一个吸热过程,在常温常压下几乎不能进行。利用太阳能产生高温以分解水,是目前正在实际进行并且已经取得初步成果的一项研究工作,故选项B是正确的。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也就是说,企图利用催化剂改变水的分解这样一个吸热反应需要供给能量的事实是徒劳的,故C项错误。选项D应是一个可以被肯定的研究方向。水分解需要吸收能量,寻找可提供廉价能源的有效方法,当然可以解决由水制氢气的问题。‎ ‎【答案】(1)AC (2)AC ‎1.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B.常温下,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 C.在25℃、1.01×105 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D.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g) ΔH=−241.8 kJ · mol−1;‎ ‎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 · mol−1;‎ ‎③H2(g)+O2(g)H2O(1) ΔH=−285.8 kJ · mol−1。‎ ‎④2H2(g)+O2(g)2H2O(1) ΔH=−571.6 kJ · mol−1‎ 则H2的燃烧热为 A.241.8 kJ · mol−1 B.483.6 kJ · mol−1‎ C.285.8 kJ · mol−1 D.571.6 kJ · mol−1‎ ‎3.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 · 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生成2 mol水的中和热ΔH=2×(−57.3) kJ · mol−1‎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 · mol−1,则反应2CO2(g)2CO(g)+O2(g)的ΔH=+2× 283.0 kJ · mol−1‎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更高 ‎5.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最初来源都可追溯到太阳能 B.柴草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是生物能 C.核能和地热能来自地球自身 ‎ D.潮汐能来源于月球引力做功 ‎6.下列观点你不赞成的是 A.氢气让人欢喜让人忧 B.煤为人类提供能源和化工原料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 C.煤气化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潜伏着的无形杀手 D.水虽然是取之不尽的,但个别地区存在用水危机 ‎7.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 ΔH=−297.23 kJ · mol−1,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的燃烧热为297.23 kJ · mol−1‎ B.S(g)+ O2(g)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 kJ C.S(g)+ 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 kJ D.形成1 mol SO2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S(s)和1 mol 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8.已知,乙块和乙烯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l) ΔH= −2 600 kJ · mol−1;C2H4(g)+3O2(g)2CO2(g)+2H2O(l) ΔH=−1 411 kJ · mol−1;又已知,氧炔焰的温度比乙烯的火焰的温度高。据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每摩尔烃完全燃烧时,放热多的,火焰温度也高 B.烃完全燃烧时,火焰温度高低不仅仅决定于燃烧的反应热大小 C.相同条件下,等体积乙炔和乙烯完全燃烧时,乙炔放出的热稍小,耗氧少,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也少 D.每摩尔乙烯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产物时,放热小于1 411 kJ ‎ ‎9.根据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2H2(g)+O2(g)2H2O(1) ΔH=−571.6 kJ · mol−1‎ 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20 kJ · mol−1‎ ‎(1)H2的燃烧热为_______,C3H8的燃烧热为_______。‎ ‎(2)1 mol H2和2 mol 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 ‎(3)现有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 847 kJ,则在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_______。‎ ‎10.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为煤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它由煤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 ‎(1)试写出制取水煤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3H8(g)+5O2(g)3CO2(g)+ 4H2O(1) ΔH= −2 220.0 kJ · mol−1。‎ 已知CO气体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O2(g)CO2(g) ΔH=−282.57 kJ · mol−1。‎ 则同物质的量的C3H8和CO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值约为 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3)已知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1) ΔH=−571.6 kJ · mol−1。‎ 试比较同质量的氢气和丙烷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值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气是未来的能源,除产生的热量大之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1.C 紧扣燃烧热的定义可得正确答案为C。‎ ‎2.C 氢气的标准燃烧热是(如果未注明条件就是指25℃、101 kPa时的热量)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 ‎3.B A项,生成 2 mol 水时,ΔH 即为原来的2倍,而中和热是不变的,不可把中和热和反应热混淆;B项,CO燃烧是放热反应,逆反应的ΔH应为“+”号;C项,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D项中燃烧热是指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和液态水时释放的热量。‎ ‎4.A 燃料只有在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的条件下才能充分燃烧。‎ ‎5.B B选项中,柴草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时化学能转变为热能,而柴草具有的化学能的最初来源也可追溯到太阳能,因为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必须依靠阳光,通过光合作用,叶绿体将H2O和CO2转化成淀粉,在此过程中,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植物中,通过燃烧,又释放出来。故B选项错误。‎ ‎6.D A项中,H2让人欢喜是由于其为理想能源,让人忧是由于其易燃易爆;B项中,由于煤在作燃料时会产生一些污染物,故也埋下了祸根;C项中,“无形杀手”是基于煤气化的气体是易燃易爆性气体,有时还会带有一些有毒物质;D项中,“水是取之不尽的”是错误的认识。‎ ‎7.C 题中所给的方程式即表示S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A正确;固态硫和气态硫相比,固态硫燃烧多一个吸热过程,因此放出的热量少,B正确,C错误;D是对放热反应的微观解释,正确。‎ ‎8.A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但绝不是唯一的形式。化学反应发生时常伴有发光等现象,故放热多的火焰温度不一定髙。‎ ‎9.(1)285.8 kJ · mol−1 2 220 kJ · mol−1 (2)4 725.8 kJ (3)3:1‎ ‎【解析】(1)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可以分别求出H2和C3H8的燃烧热。(2)分别求出1 mol H2和2 mol C3H8 燃烧放出的热量后加和,即得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的总热量。Q放 = 1 mol × 285.8 kJ · mol−1+2 mol ×2 220 kJ · mol−1=4 725.8 kJ。(3)列方程组可以求出答案:设H2和C3H8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1、n2,则有n1+n2=5 mol ①,n1×285.8 kJ · mol−1+n2× 2 220 kJ · mol−1=3 847 kJ ②,解得:n1 = 15/4 mol,n2 =5/4 mol;在相同温度和压强时,V(H2):V(C3H8)=n(H2):n(C3H8)=3:1。‎ ‎10.(1)C+ H2O(g)CO+H2 (2) 2 220.0:282.57 (3) ‎ ‎(4)来源丰富,单位质量产生的热量大,产物无污染 ‎【解析】(1)由题意“煤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知化学方程式为 C+H2O(g)CO+H2。(2)同物质的量的C3H8 和CO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值为2 220.0:282.57。(3)设质量为m,则产生的热量比值为 ‎ ‎ ‎ ‎ ‎ ‎(1)不管化学反应是 完成或 完成,其反应热是 的。‎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 和 有关,而与反应的 无关。‎ 利用盖斯定律,可以 计算一些难以测定或无法直接测定的 。‎ 已知:C (s)+O2(g)CO2(g) ΔH1= −393. 5 kJ/mol CO(g)+O2(g)CO2(g) ΔH2= −283. 0 kJ/mol 则C (s)+O2(g)CO(g)的反应热ΔH3=ΔH1−ΔH2= −393. 5 kJ/mol−(−283.0 kJ/mol)‎ ‎ = −110.5 kJ/mol ‎ ‎【答案】1.(1)一步 分几步 相同(2)始态 终态 途径 2.间接地 反应热 ‎1.对盖斯定律的理解 根据盖斯定律的含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反应产物)有关,而与反应进行的具体途径无关,因此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关键是找出目标反应的始态和终态,然后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叠加进行计算。‎ 由图示可得:ΔH=ΔH1+ΔH2‎ ‎2.应用方法 对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ΔH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 ‎(1)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的数值必须乘上该数;‎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 ‎(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的“+”“−”号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热化学方程式 焓变之间的关系 mAB ΔH1‎ AB ΔH2‎ ΔH2=ΔH1或ΔH1=mΔH2‎ mAB ΔH1‎ BmA ΔH2‎ ΔH1=−ΔH2‎ mAB ΔH1‎ BnC ΔH2‎ mAnC ΔH ΔH=ΔH1+ΔH2‎ ‎3.应用 ‎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ΔH=−24.8 kJ/mol Fe2O3(s)+CO(g)Fe3O4(s)+CO2(g) ΔH=−15.73 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ΔH=+640.4 kJ/mol 则14 g 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单质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约为 A.−218 kJ/mol B.−109 kJ/mol C.+218 kJ/mol D.+109 kJ/mol ‎【解析】设上述三个热化学方程式从上到下分别为①、②、③,则①−②−2/3③后得到2CO+2FeO2Fe+2CO2 ΔH=−24.8 kJ/mol −(−15.73 kJ/mol)−×640.4 kJ/mol = −436 kJ/mol,14 g CO即0.5 mol,对应的ΔH约为−109 kJ/mol。‎ ‎【答案】B ‎1.已知反应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则反应HCl(g)H2(g) +‎ Cl2(g)的ΔH为 A. +184.6 kJ·mol−1 B.−92.3 kJ·mol−1 ‎ C.−369.2 kJ·mol−1 D.+92.3 kJ·mol−1‎ ‎2.一定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关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ΔH1 > ΔH2 B.ΔH2 < ΔH3‎ C.−ΔH1 = ΔH2 + ΔH3 D.ΔH1 + ΔH3 > ΔH2‎ ‎3.运用盖斯定律可方便地计算出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反应热。‎ 已知:①P4(白磷,s)+5O2(g)P4O10(s) ΔH=−2 983.2 kJ·mol−1‎ ‎②P(红磷,s)+O2(g)P4O10(s) ΔH=−738.5 kJ·mol−1‎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P4(白磷,s)4P(红磷,s) ΔH=−29.2 kJ·mol−1‎ B.P4(白磷,s)4P(红磷,s) ΔH=+29.2 kJ·mol−1‎ C.P4(白磷,s)4P(红磷,s) ΔH=−2 244.7 kJ·mol−1‎ D.P4(白磷,s)4P(红磷,s) ΔH=+2244.7 kJ·mol−1‎ ‎4.已知:①H2(g)+O2(g)===H2O(g) ΔH1=a 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2=b kJ·mol−1‎ ‎③H2(g)+O2(g)===H2O(l) ΔH3=c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4=d kJ·mol−1  ‎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d>0 C.2a=b<0 D.2c=d>0‎ ‎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 ②C(s)+O2(g)===CO2(g) ΔH2=−393.5 kJ/mol ③H2(g)+1/2O2(g)===H2O(l) ΔH3=−285.8 kJ/mol 则反应④2C(s)+2H2(g)+O2(g)===CH3COOH(l)的焓变为 A.488.3 kJ/mol B.−224.15 kJ/mol C.−488.3 kJ/mol D.244.15 kJ/mol ‎6.已知C(s)+O2(g)CO2(g) ΔH= −393.5 kJ/mol H2(g)+1/2O2(g)H2O(g) ΔH= −241.5 kJ/mol 欲得到相同热量,需充分燃烧C和H2的质量比约为 A.12∶3.25 B.3.25∶12 C.1∶1 D.6∶1‎ ‎7.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12.1 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的ΔH=−55.6 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 A.−67.7 kJ · mol−1 B.−43.5 kJ · mol−1 ‎ C.+43.5 kJ · mol−1 D.+67.7 kJ · mol−1‎ ‎8.一定条件下,N2(g)和H2(g)反应生成2 mol NH3(g)放出92.4 kJ热量。在相同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 kJ;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5 mol N2、1.5 mol H2和1 mol NH3,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 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2Q2=Q1=92.4 B.Q2196.64 kJ ‎2.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ΔH=−2 840 kJ·mol−1,当它氧化生成1 g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26.3 kJ   B.51.9 kJ C.155.8 kJ   D.467.3 kJ ‎3. 相同条件下,下列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其中ΔH值最小的是 A.2A(g) +B(g)2C(l) ΔH1‎ B.2A (g) +B(g)2C(g) ΔH2‎ C.2A (l)+B(l)2C(g) ΔH3‎ D.2A (l) + B(l)2C(l) ΔH4‎ ‎4.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 ΔH=+489.0 kJ·mol−1①‎ CO(g)+O2(g)CO2(g) ΔH=−283.0 kJ·mol−1②‎ C(石墨)+O2(g)CO2(g) ΔH=−393.5 kJ·mol−1③‎ 则4Fe(s)+3O2(g)2Fe2O3(s)的ΔH为 A.+1 164.1 kJ·mol−1    B.−1 641.0 kJ·mol−1‎ C.−259.7 kJ·mol−1 D.−519.4 kJ·mol−1‎ ‎5.已知H—H键能436 kJ/mol;Cl—Cl键能243 kJ/mol;H—Cl键能431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 B.1/2H2(g)+1/2Cl2(g)=HCl(g) ΔH=−124 kJ/mol C.2HCl(g)=H2(g)+Cl2(g) ΔH=−248 kJ/mol D.HCl(g) =1/2H2(g)+1/2Cl2(g) ΔH=−91.5 kJ/mol ‎6.已知:H2O(g)===H2O(l) ΔH=Q1 kJ·mol−1‎ C2H5OH(g)===C2H5OH(l) ΔH=Q2 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 kJ·mol−1‎ 若使46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Q1+Q2+Q3) kJ B.0.5(Q+Q2+Q3) kJ C.(0.5Q1−1.5Q2+0.5Q3) kJ D.(3Q1−Q2+Q3) kJ ‎7.在298 K、1.01×105 Pa下,将22 g CO2通入750 mL 1 mol·L−1的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 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2通入1 L 2 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O2(g)+NaOH(aq)===NaHCO3(aq) ΔH=−(2y−x) kJ·mol−1‎ B.CO2(g)+NaOH(aq)===NaHCO3(aq) ΔH=−(2x−y) kJ·mol−1‎ C.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 kJ·mol−1‎ D.2CO2(g)+2NaOH(l)===2NaHCO3(l) ΔH=−(8x−2y) kJ·mol−1‎ ‎8.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CO(g)+O2(g)===CO2(g) ΔH=−282.8 kJ·mol−1。现有CO、H2、CO2组成的混合气体67.2 L (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710.0‎ ‎ kJ,并生成18 g液态水,则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 ‎ A.80% B.50% C.60% D.20%‎ ‎9.[2016·江苏]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 ===2H2(g)+ O2(g) ΔH1=571.6 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 H2O(g) ===CO(g)+ H2(g) ΔH2=131.3 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 H2O(g) ===CO(g)+3H2(g) ΔH3=206.1 kJ·mol–1‎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 D.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 kJ·mol–1‎ ‎1.C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物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2 mol SO2和 1 mol O2如果彻底反应则应放出196.64 kJ的热量,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196.64 kJ。‎ ‎2.A 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ΔH=−2 840 kJ·mol−1‎ 据此建立关系式 6H2O(l)  ~  ΔH ‎ 6 mol×18 g·mol−1 −2 840 kJ ‎ 1 g x kJ 解得x==26.3 kJ,A选项符合题意。‎ ‎3.A 均为放热反应,故放出的热量越多,反应热值越小,同种物质气体的能量最高,固体的能量最低,故A中反应物为气体能量最高,生成物为液体,能量最低,放出的热量最多,反应热最小,答案选A。‎ ‎4.B 根据盖斯定律,将③×6−①×2−②×6得:4Fe(s)+3O2(g)2Fe2O3(s),则ΔH= −393.5 kJ·mol−1×6−489.0 kJ·mol−1×2+283.0 kJ·mol−1×6=−1 641.0 kJ·mol−1。‎ ‎5.A 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因此生成2mol氯化氢的反应热=436‎ ‎ kJ/mol+243 kJ/mol−431 kJ/mol×2=−183 kJ/mol,A正确,答案选A。‎ ‎6.D 由盖斯定律和题意可得,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3Q1−Q2+Q3) kJ·mol−1。‎ ‎7.C 0.5 mol CO2与0.75 mol NaOH反应生成0.25 mol Na2CO3和0.25 mol NaHCO3,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x kJ,则生成1 mol Na2CO3和1 mol NaHCO3放出热量4x kJ;1 mol CO2通入含2 mol NaOH的溶液中,生成1 mol Na2CO3,放出y kJ的热量,则1 mol CO2与含1 mol。NaOH的溶液反应生成1 mol NaHCO3放出的热量为(4x−y) kJ,A项、B项均错;D项中NaOH和NaHCO3的状态标注错误;只有C项正确。‎ ‎8.B 根据生成18 g液态H2O知混合气体中含1 mol H2,该反应产生的热量为 kJ=285.8 kJ。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710.0 kJ−285.8 kJ=424.2 kJ,则CO的物质的量为n(CO)==1.5 mol,V(CO)%=×100%=50%。‎ ‎9.D A、①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B、②中ΔH2=131.3kJ·mol–1>0,反应为吸热反应,B错误;C、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③−②即可得反应CH4(g)===C(s)+2H2(g)的ΔH=206.1 kJ·mol–1−131.3 kJ·mol–1=74.8 kJ·mol–1,D正确。答案选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