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浙江省浙东北联盟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普通用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浙东北联盟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普通用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浙东北联盟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副标题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 1. 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  )‎ A. 太空中的国际空间站 B. 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 轮廓模糊的星云 D. 北斗七星 2. 国际空间站(ISS)大约90分钟绕地一圈,但它从太阳表面划过的概率还是极低的。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被称为“凌日”。据此完成2、3题。 能在地球上观测到“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 ①火星 ②水星 ③土星 ④金星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3. 国际空间站(ISS)大约90分钟绕地一圈,但它从太阳表面划过的概率还是极低的。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被称为“凌日”。据此完成2、3题。 太阳表面上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 A. 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B. 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表现形式 C. 只有用天文望远境才能看到 D. 温度相对较低 1.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如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生命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原因是(  )‎ A. 宇宙辐射的强度较低 B. 行星的体积适中 C. 适合呼吸的大气 D.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2.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如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宜居地带还需要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 A. 日照条件稳定 B. 有原始海洋 C. 行星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 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 3.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据此完成6、7题。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 ③为地球火山地震提供能量 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量最主要来源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据此完成6、7题。 与广州相比,兰州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是(  )‎ A. 下垫面 B. 大气状况 C. 纬度 D. 地形 2.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8、9题。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3.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8、9题。 关于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 该界面只有纵波能够穿过 C. 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向下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D. 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4. 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水域开阔、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一次中雨过后,家住嘉兴的小军来到附近河流垂钓。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据此完成10、11题。 该河流(  )‎ A. 堤坝的西侧较东侧容易垮塌 B. 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 C. 堤坝上游东侧河水较西侧深 D. 丙处河水较丁处浑浊 ‎ 5. 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水域开阔、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一次中雨过后,家住嘉兴的小军来到附近河流垂钓。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据此完成10、11题。 本次垂钓,钓钩最适宜投放于(  )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1. 第五套人民币新版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读“新版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完成12、13题。 图中呈现的地球圈层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第五套人民币新版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读“新版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完成12、13题。 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  )‎ A.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 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C. 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 D.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3. ‎2019年是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对外宣布多项重大勘探开发成果,其中包含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7018米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进展。读我国松辽盆地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4、15题。 此项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  )‎ A. 地壳 B. 地幔 C. 内核 D. 外核 4. ‎2019年是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对外宣布多项重大勘探开发成果,其中包含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7018米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进展。读我国松辽盆地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4、15题。 ‎ 松辽盆地形成的各阶段主要地质作用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阶段:板块挤压-岩层褶皱-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B. ②阶段:板块挤压-岩层褶皱-岩层上升-流水沉积 C. ③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岩层断裂-岩浆喷发 D. ④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流水沉积-岩浆冷凝 1.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6、17题。 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6、17题。 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 岩层⑤ B. 向斜 C. 背斜 D. 断层 3. 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完成18-20题。 从岩石成因,“薄饼岩”属于(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 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完成18-20题。 “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影响最小的地质作用为(  )‎ A. 固结成岩 B. 内力抬升 C. 流水溶蚀 D. 海浪侵蚀 2. 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完成18-20题。 据图推测新西兰所处的板块边界及两侧板块的移动方向(  )‎ A. 生长边界 西北、东南 B. 消亡边界 西北、东南 C. 生长边界 东北、西南 D. 消亡边界 东北、西南 3.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如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21、22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a表示风力侵蚀 ②b表示风力搬运 ③c表示流水溶蚀 ④d表示流水搬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如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21、22题。 ‎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 A.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B. 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 风力沉积、流水沉积 D.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1. ‎2019年9月,泰国出现“白昼火流星”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据此完成23、24题。 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近地面 2. ‎2019年9月,泰国出现“白昼火流星”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据此完成23、24题。 该事件反映地球大气圈具有(  )‎ A. 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B. 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必需的空气 C. 保持地表温度适宜,防止水分散失 D. 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 3.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据此完成25-27题。 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  )‎ A. ①增强 B. ②减弱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4.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据此完成25-27题。 嘉兴地区的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  )‎ A. 增强① B. 削弱② C. 增强③ D. 削弱④‎ 5.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据此完成25-27题。 ‎ 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① B. 增强② C. 减弱③ D. 增强④‎ 1. 如图为“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2. 为了更好理解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某校学生绘制了等压面发生弯曲的素描图,如图所示。读图完成29、30题。 读图判断(  )‎ A. A、B两地气压相等 B. A点气压小于B点 C. 空气从A点流向B点 D. A点空气上升 3. 为了更好理解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某校学生绘制了等压面发生弯曲的素描图,如图所示。读图完成29、30题。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B. 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C.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4.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岳阳位于洞庭湖的东侧,如图为岳阳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31、32题。 图中湖风转陆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  )‎ A. 5:30~6:30 B. 8:30~9:30 C. 13:30~14:30 D. 17:30~18:30‎ 1.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岳阳位于洞庭湖的东侧,如图为岳阳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31、32题。 下列各项中,能减弱岳阳市湖风的是(  )‎ A. 地面硬化 B. 城市扩大 C. 工业发展 D. 绿化增加 2.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空气流动困难,因此加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和建设意义重大。图中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其中作用空间指需要改善风环境或降低污染的地区,补偿空间指产生新鲜空气或局地风系统的来源地区,通风廊道则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读图,完成33、34题。 关于城市通风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 补偿空间气温较高 B. 补偿空间高空气压高 C. 作用空间降水概率大 D. 作用空间近地面气压较高 3.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空气流动困难,因此加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和建设意义重大。图中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其中作用空间指需要改善风环境或降低污染的地区,补偿空间指产生新鲜空气或局地风系统的来源地区,通风廊道则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读图,完成33、34题。 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B. 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C. 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D.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1. 如图为“北京时间 2019年3月8时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35、36题。 图中城市中,风力最强的是(  )‎ A. 拉萨 B. 西安 C. 呼和浩特 D. 西宁 2. 如图为“北京时间 2019年3月8时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35、36题。 此时,西宁的风向是(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3.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完成37、38题。 此时北半球的季节为(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4.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完成37、38题。 图中能表示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 如图是北半球某地某年降水量逐月累积柱状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9、40题。 下列月份中,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3月 B. 6月 C. 9月 D. 12月 2. 如图是北半球某地某年降水量逐月累积柱状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9、40题。 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3. 如图为亚洲地区山脉和河流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终年控制丙地的气压带是______,形成该气压带的主要因素为______(填“动力”或者“热力”)因素;在该气压带控制下丙地气候特征是______。 (2)甲处所示为世界著名的山脉,其形成主要是受______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______而成。 (3)图示季节为______(选填“1月”或者“7月”),控制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是______(填名称)。此时,乙地风向是______,其成因是______;丁地在该季节风向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1. 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箭头代表______作用,其能量来源于______。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______(填字母)类岩石。 (2)______(填数码)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当地昼夜温差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少”),原因是______。 (3)乙地构造地貌是______。其所在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特征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 ‎【解析】解:天空中飘动的云朵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 故选:B。 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天体系统的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为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结构:总星系 2.银河系,河外星系 3.太阳系 4.地月系。 考查了天体的概念和天体系统的级别,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2.【答案】C ‎ ‎【解析】解:根据“凌日”的概念,该现象应该发生在地球公转轨道之内的行星上,故能在地球上观测到“凌日”现象的行星是水星和金星。 故选:C。 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被称为“凌日”。 考查了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3.【答案】D ‎ ‎【解析】解:根据材料,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会出现暗点,而太阳表面上的其他黑点属于太阳活动类型中的黑子出现,黑子其实并不黑,而是温度相对较低,显得暗一些,主要发生在光球层。D对,ABC错。 故选:D。 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结构及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信息,结合太阳活动类型及成因加以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掌握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及成因是解答本题关键。 4.【答案】D ‎ ‎【解析】解: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在这个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是因为与恒星的距离适中,使其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宜的温度使其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形成辽阔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及地下水,而海洋又是孕育地球上早期生命的摇篮。 故选:D。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 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主要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注意知识之间的迁移。 5.【答案】D ‎ ‎【解析】解:行星的大气层是否存在取决于行星的万有引力,而引力的大小取决于行星的质量和体积,如果行星的体积和质量害小,引力不足,行星表面的气体向宇宙空间散失,行星大气非常稀薄,不具有大气层;如果行星的体积和质量太大,大气层过于厚重和浓密,也不易演化为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是地球上有充足的液态水,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外部条件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在安全的宇宙环境中,稳定太阳的光照。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阅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6.【答案】B ‎ ‎【解析】解:火山爆发、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与太阳辐射无关,所以③错误;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热量的主要来源①正确;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地球上生命生存。的主要的能量,②④正确。 故选:B。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虽然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本题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对地球的影响。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7.【答案】B ‎ ‎【解析】解:广州多雨,晴天少。兰州海拔较广州高,大气厚度、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与大气状况有关。 故选:B。 太阳辐射量与太阳高度角、大气厚度、大气密度、大气透明度等有关。 本题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为背景,考查了兰州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调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8.【答案】B ‎ ‎【解析】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火山喷发物岩浆一般存在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B对,ACD错。 故选:B。 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本题以冰岛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9.【答案】C ‎ ‎【解析】解: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地幔与地壳间的界面是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莫霍界面。地壳在海洋部分较薄,即莫霍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较小。 故选:C。 熔岩所在圈层为地幔,地幔与地壳间的界面是莫霍界面。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球圈层的相关知识。 ‎ ‎10.【答案】A ‎ ‎【解析】解: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理论,堤坝的东侧堆积,西侧侵蚀,所以西侧容易垮塌。 故选:A。 在平直的河道,流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顺着河流流动方向的右岸更容易被侵蚀,河水较深、流速较快。 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选项分析即可,试题总体难度适中。 11.【答案】C ‎ ‎【解析】解:根据材料可知,“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甲、丁处于河流的凹岸,乙处于凸岸,丙处于沙洲前缘,受到沙洲的阻挡,四地相比,丙处水流流速缓,泥沙易堆积,饵料丰富,且流速缓,河水较为清澈,因此钓钩最适宜放于丙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故选:C。 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说明钓鱼应该在河流流速较慢,泥沙易堆积,饵料丰富的地方。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特征的相关知识,考查钓钩最适宜投放地点。 12.【答案】D ‎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呈现出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 故选:D。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本题以新版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3.【答案】C ‎ ‎【解析】解: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顶部,其中生物是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故选:C。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14.【答案】A ‎ ‎【解析】解:地壳是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约35千米;我国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深度为7018米的,应在地壳。 故选:A。 ‎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的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 15.【答案】C ‎ ‎【解析】解:从图中可看出①阶段板块挤压、②阶段板块挤压-岩层褶皱-岩层上升;③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岩层断裂-岩浆喷发;④阶段为板块张裂-岩层下沉-流水沉积。 故选:C。 岩层新老关系或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一般而言,沉积岩是越向下层年龄越老;若岩浆侵入到沉积岩内部或岩浆通过沉积岩内部后喷出地表,则岩浆岩较沉积岩新;岩浆通道附近的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受高温作用变质而形成的,因此其形成时间晚于岩浆岩。地壳垂直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因此出现断裂错位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前,反之,完整而上覆于断层之上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后。同理,若地质构造中既有褶皱又有断层,也可依据切断关系判断,被切断的形成较早。 本题以我国松辽盆地形成过程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6.【答案】C ‎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③是断层,有利于地下水沿断层线出露。 故选:C。 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其中隧道应优先选择在背斜构造中。背斜岩层的走向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和行驶。 本题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7.【答案】D ‎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原有地层应早就形成,最后由于断层将各岩层断裂错开(先褶皱后断层)。 故选:D。 图中岩层形成顺序是先沉积、后发生皱褶和断层。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18.【答案】A ‎ ‎【解析】解:“薄饼岩”属于侵入岩浆岩,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受板块挤压形成,对应的是甲。 故选:A。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19.【答案】C ‎ ‎【解析】解:“薄饼岩”是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影响最小的地质作用为流水溶蚀。 故选:C。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20.【答案】B ‎ ‎【解析】解: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图中岛屿为新西兰南北二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南侧板块向西北移动,北侧板块向东南移动。 故选:B。 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聚合带,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并形成深邃的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并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在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处,则形成高大的山脉。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大洋中脊,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等。全球海陆分布和陆地上宏观地貌格局,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区域图的判读及板块构造与构造地貌,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1.【答案】A ‎ ‎【解析】解:①裸露地表的岩石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碎屑物,因此a为风力侵蚀; ②细小的尘埃在风力作用下,越过较长距离,在太行山,秦岭的阻挡作用下沉积下来,慢慢形成黄土高原,b为风力搬运; ③被冲走的泥沙在黄河流经的华北平原,c为流水搬运; ④泥沙在黄河流经的华北平原堆积起来形成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d为流水沉积。 故选:A。 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深加宽。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在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22.【答案】C ‎ ‎【解析】解: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分别是风力沉积、流水沉积。 故选:C。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23.【答案】B ‎ ‎【解析】解:由题干可知,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小行星爆炸发生在平流层。 故选:B。 ‎ 对流层:①低纬17-18KM;②中纬10-12KM;③高纬度8-9KM.特点: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气温每上升100M.气温降低0.6℃;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垂直分层,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24.【答案】D ‎ ‎【解析】解:材料显示,大部分小天体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而燃烧殆尽,很少能陨落到地表。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是因为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因此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三项与小行星的爆炸无关。 故选:D。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圈的相关知识,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25.【答案】C ‎ ‎【解析】解: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③大气逆辐射减弱。 故选:C。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即可。 26.【答案】B ‎ ‎【解析】解: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可遮挡太阳辐射,削弱②。 故选:B。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即可。 27.【答案】D ‎ ‎【解析】解: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减少了大气逆辐射的损失,增强④。 故选:D。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即可。 28.【答案】C ‎ ‎【解析】解:据图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最终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30°-45°,故最终风向为C。 故选:C。 考查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近地面大气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29.【答案】C ‎ ‎【解析】解: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A处大气上升故为低压,而其高空A则为高压,B大气下沉则为高压,其高空B则为低压,故综合得知,空气从A点流向B点,故C正确。 故选:C。 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根据气流运动特征及环流过程即可得出答案。 掌握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气温气压之间的大小关系特征即可,属于基础题。 30.【答案】B ‎ ‎【解析】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故选:B。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31.【答案】D ‎ ‎【解析】解:根据题干要求,判断湖风和陆风的风向,即湖风为西风,陆风为东风。根据材料可知,岳阳位于洞庭湖的东侧,图中湖风转陆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17:30~18:30。 故选:D。 由于湖泊和陆地之间的温差,形成以一昼夜为周期的湖陆风,夜间风从陆吹向湖,白天风从湖吹向陆。由于湖风的调节,湖滨地区夏季白天气温偏低,冬季偏高。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读图分析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2.【答案】D ‎ ‎【解析】解:湖陆风是由于湖泊与陆地热容量的差异导致近地面气温差异,进而形成湖泊与陆地近地面存在高低气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或者由陆地吹向湖泊。所以湖陆风的存在时由于湖泊与陆地热容量的差异而导致的。城市地面硬化、城市扩大、城市工业发展都会导致陆地的热容量更小,湖泊与陆地的温差更大,湖泊风会更强;城市绿化增加会导致陆地的热容量更大,湖泊与陆地的温差变小,湖泊风会更弱。 故选:D。 热力环流是由近地面受热不均匀而引起大气在垂直方向的运动,导致水平方向存在气压差,水平方向的大气由高压往低压运动的过程。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结合图表信息,将选项一一排除即可解决。 33.【答案】C ‎ ‎【解析】解:A、补偿空间气温较低,垂直方向气流下沉,所以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补偿空间指产生新鲜空气或局地风系统的来源地区读图补偿空间位于郊区,气温较低,不符合题意。 C、读图作用空间气流上升,降水概率增加,故正确。 D、作用空间位于市区,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读图作用空间即为城区,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补偿空间为城郊地区,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城市通风系统的建设目的是减少城区热岛效应,同时减轻环境污染。 ‎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城市热岛效应,难度不大。 34.【答案】B ‎ ‎【解析】解: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城区气温,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故选:B。 城市通风廊道是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区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 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5.【答案】A ‎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四个城市中拉萨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 故选:A。 风力大小判断的依据。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是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若用F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P表示气压差,L表示单位距离,则F=△P/L0比值越大,风力就越大。 本题以北京时间 2019年3月8时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天气。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36.【答案】A ‎ ‎【解析】解: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结合题中图可知西宁的风向是东北风。 故选:A。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的气旋是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的方向辐合;在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本题以北京时间 2019年3月8时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天气。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37.【答案】B ‎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气压带风带明显偏北,说明是夏季。 故选:B。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 本题以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38.【答案】C ‎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甲地受副高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结合选项图可知C项正确。 故选:C。 ‎ 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其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本题以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39.【答案】D ‎ ‎【解析】解:读图可知,12月的降水量为图示中12月的数值减去11月的数值,约为160mm,是该地各月降水量最多的。 故选:D。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因素、人类活动等。 考查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40.【答案】B ‎ ‎【解析】解:读图可知,该地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属于地中海气候。 故选:B。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因素、人类活动。 考查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41.【答案】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   终年炎热干燥   印度洋板块   挤压   7月   亚洲低压   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 ‎【解析】解:(1)终年控制丙地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该气压带的主要因素为动力因素;在该气压带控制下丙地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 (2)甲处所示为世界著名的山脉,其形成主要是受印度洋板块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 而成。 (3)图示季节为7月,控制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亚洲低压。此时,乙地风向是东南(季)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丁地在该季节风向形成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故答案为:(1)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  终年炎热干燥。 (2)印度洋板块;   挤压。 (3)7 月; 亚洲低压;   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自然环境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比较; 2、人文环境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方面比较。 考查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中等,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 42.【答案】重融再生   地球内部放射能   d   ③   减少   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能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气温,同时也能增强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夜间气温不会太低,会使昼夜温差变小   向斜山   地壳厚度不均;硅铝层不连续,硅镁层连续分布 ‎ ‎【解析】解:(1)读图可知,甲箭头代表重融再生作用,其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能,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d类岩石。 (2‎ ‎)读图可知,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当地昼夜温差减少;原因是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能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气温,同时也能增强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夜间气温不会太低,会使昼夜温差变小。 (3)读图可知,乙地构造地貌是向斜山,其所在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特征是地壳厚度不均;硅铝层不连续,硅镁层连续分布。 故答案为:(1)重融再生;  地球内部放射能;  d。 (2)③;减少;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能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气温,同时也能增强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夜间气温不会太低,会使昼夜温差变小。 (3)向斜山;地壳厚度不均;硅铝层不连续,硅镁层连续分布。 (1)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3)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地质构造,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