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滚动检测卷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滚动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中部沿海,这里芦苇丛生,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丹顶鹤会在盐城滩涂地越冬。近年来滩涂面积年增900公顷。结合“丹顶鹤迁徙路线图”,完成1~2题。 1.影响丹顶鹤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向季节变化 B.气温季节变化 C.湿地水量季节变化 D.栖息地面积变化 2.丹顶鹤在盐城湿地越冬比在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具有的优势是( ) A.食物来源丰富 B.人类活动较弱 C.气候温暖湿润 D.滩涂面积最大 答案 1.B 2.C 12 / 12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丹顶鹤栖息地只有纬度位置有明显的改变,据此可以判断影响其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季节变化。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对比分析盐城湿地与辽河口、黄河口湿地,因盐城湿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其更具有气候方面的优势。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代表的含义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松花江的水文特征是水位较低,流量相对较小,有结冰期;珠江的水文特征是水位高、流量大,无结冰期。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明显的不同在于水量(与降水要素有关)和有无结冰期(与气温要素有关),而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与图中序号①所示含义相符。第4题,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沟谷发育,支离破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冲刷、切割作用),属水文要素的影响。 (2016·浙江平湖模拟)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中心事象(甲)是指( ) A.森林破坏 B.气候变化 C.人口数量增多 D.冰雪覆盖扩大 6.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答案 5.A 6.C 12 / 12 解析 第5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地表径流等作用。森林的破坏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第6题,自然环境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7~8题。 7.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气温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8.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 7.B 8.D 12 / 12 解析 第7题,从图上看,②地能够达到连续四个月20℃以上,温度条件适宜,但是该地的水分盈亏量<0,表示降水不足,蒸发旺盛,故选B。第8题,①地纬度为北纬29.7°,但最高气温在20℃以下,最低气温在0℃以下,说明该地海拔较高,可能是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②地降水少,气候干燥,年温差大,可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D。 ××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9~10题。 9.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10.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 答案 9.A 10.C 解析 第9题,由题干及图可知,该地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这一过程,是因为植被这一要素发生了变化,导致土壤等其他要素发生变化;图示中并没有其他区域,也没有产生新的功能。第10题,植被破坏会使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水分下渗减弱,进而使该地区蒸发减弱,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地下径流减少。 (2016·浙江省××市第一中学期中测试)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近地面P地的风向可能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温状况是M处>N处 12 / 12 B.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压状况是M处<N处 C.对应近地面天气状况:M处阴雨,N处晴朗 D.M、N两处对应近地面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1题,近地面与高空的高低气压中心相反,所以M对应的近地面是高压中心,N对应的近地面是低压中心。近地面P地的风向可能是西北风,B对。第12题,读图,结合前面分析,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压状况是M处>N处,所以气温状况是N处>M处,A、B错。对应近地面天气状况是M处气流下沉,天气晴朗;N处是气流上升,为阴雨天气,C错。M、N两处对应近地面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城市气温高于××区,D对。 下图为“2016年2月20日14时北太平洋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下列城市吹偏东风的是( ) A.济南 B.上海 C.首尔 D.东京 14.此时,M海域的天气状况为( ) A.狂风暴雨 B.大风降温 C.高温晴朗 D.温和晴朗 15.与从东京到济南的陆地地理特征变化相似的是( ) A.气温逐渐升高 B.年降水量减少 C.降水变率减少 D.气压逐渐升高 答案 13.D 14.D 15.B 12 / 12 解析 第13题,本题考查风向的知识。依据图中等压线分布情况判断可知,位于气旋东部的东京吹偏东风,济南、上海、首尔都位于气旋西部,吹偏西风。第14题,本题考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天气特征。依据图示可知,M海域位于冷锋过境前,天气特征为温和晴朗。第15题,本题考查不同区域气候特征的差异。东京、济南两地位于亚洲东部季风区,受海洋影响,从沿海到内陆气候呈现出由海洋性特征向大陆性特征的变化。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16~17题。 16.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 17.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 答案 16.C 17.C 解析 第16题,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第17题,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2016·绍兴一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 ) 12 / 12 A.① B.② C.③ D.④ 19.因图示热力环流而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8.A 19.B 解析 第18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依据图示信息分析,①地夏季午后气温最高,热力环流范围最大,所以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①。第19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依据图示信息分析,近地面①地形成低压中心,②地形成高压中心,乙地位于两者之间且位于①地东边,据此判断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乙。 (2016·绍兴一中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H的数值应为( ) A.40 B.60 C.125 D.134 21.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不会影响( ) A.A的数值 B.B的数值 C.I的数值 D.G的数值 答案 20.B 21.A 解析 第20题,大气热量收入=114+10+23+19=166,热量支出=106+H,所以H的数值应为60。第21题,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会影响B、I、G的数值,但不会影响达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2016·金华十校第一学期调研考试)下图中实线为锋线且正向西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锋面所处的半球及性质为( ) A.北半球冷锋 B.北半球暖锋 C.南半球冷锋 D.南半球暖锋 12 / 12 23.下列关于图中各点天气特征的描述,最可能是( ) A.a狂风暴雨 B.b气温骤降 C.c阴雨天气 D.d气压最低 答案 22.B 23.C 解析 第22题,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知识。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实线为锋线且正向西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冷空气一侧),由此可以判断为北半球暖锋。第23题,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知识。a在暖锋锋前,是连续阴雨天气,A错。b在锋线上,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变化慢,B错。c处可能是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C对。d在低压中心边缘,气压最高,D错。 (2016·温州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结合下图完成24~25题。 24.冰岛位于( )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盛行西风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25.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答案 24.B 25.B 12 / 12 解析 第24题,本题考查全球性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第25题,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火山爆发导致大量尘埃物质进入大气,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分异和垂直地带分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大致是_____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_,在大陆西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_。 (5)自然带⑤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地带来看,垂直地带分异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_。 答案 (1)寒带苔原 4 000~5 000米之间 (2)没有 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绝大部分是海洋 (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4)红壤 褐土 (5)亚马孙河流域 (6)低纬地带 27.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植被①表示____________,这类植被分布地区出产优质葡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植被带的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环境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 (3)1967年,阿斯旺大坝(图中B处)建成。以后的几十年中,A处的三角洲海岸不断后退,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光热充足或夏季高温干燥 (2)纬度地带 (3)由于阿斯旺大坝的拦蓄,入海泥沙大大减少,淤积减轻;海浪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 解析 第(1)题,从图中植被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可以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盛产葡萄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光热充足。第(2)题,植被带南北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纬度地带的地域分异。第(3)题,由于阿斯旺大坝拦蓄入海泥沙,入海泥沙明显减少,淤积减轻;入海水量减少后造成海浪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 28.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______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现象,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 (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4)图中D处的植被会对全球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12 / 12 (5)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南极洲 该山脉可能升高。原因: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2)非地带性 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为背风坡,降水少 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 整体性 (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可能会横贯大陆东西;东南沿海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能会消失;亚马孙河可能向西流,注入太平洋。 (4)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5)森林被砍伐,其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降水以地面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12 / 12 解析 第(1)题,根据板块分布,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西部海域位于南极洲板块,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可能升高。第(2)题,受地形影响,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为背风坡,降水少,山脉东侧形成荒漠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引起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导致地形抬升,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第(3)题,若此山脉变为平地,南美洲自然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可能会横贯大陆东西;东南沿海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能会消失;亚马孙河可能向西流,注入太平洋。第(4)题,D处的植被为热带雨林,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为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第(5)题,结合亚马孙河流域森林被砍伐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泊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来判断) (2)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利用了部分河水;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加上人为滥伐流域内的野生植物,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湖水补给匮乏。 (3)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解析 第(1)题,根据湖岸线的变化可判断A地到B地地势的变化。第(2)题,罗布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对水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3)题,随着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12 / 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