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湖南省衡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湖南省衡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0)

衡阳县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分值150分 时量150分钟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和艺术表率。国家的文化形象和艺术表率必须最集中、最典型地具备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诸多要素。中国画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鲜明性、独特性,能阅读出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中国画从形式到理论都自成体系,独一无二地呈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构成了中国画的独特价值体系,从而区别于世界其他造型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画这一民族绘画,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画的理论基础,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以意象、兴象为理念的审美观、创作观,这是中国传统绘画矗立于世界艺术之巅、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承了数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我们民族的传统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装饰纹样、物体造型等。传统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戏曲、建筑、园林……甚至中国汉字都具有意象、兴象理念的艺术特征。意象、兴象理念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许多方面,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民族的象征与精神,龙与传统吉祥物凤凰、麒麟等都是典型兴象理念的杰出作品。意象、兴象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思想意识形态,是传统文化艺术延续贯穿始终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审美观、创作观。‎ 中国画是注重主观意识的绘画形式,画家以手中笔墨,抒发胸中逸气,作品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国画通过形象、意象、兴象而达到寄物移情言志的目的。绝似物象的绘画、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唯有有感而发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兴象作品才为上乘之作。如果中国画偏离了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兴象理念的表述,中国画就失去了生命。齐白石精辟地指出中国画意象、兴象的意义,“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古人作画,不似之似,天趣自然,因曰神品”。由于中国画是强调主观意识的绘画,山水画需要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需要思想情感与山水灵性的结合,意象、兴象理念赋予中国山水画抒情诗的意境。画家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观审视大自然,山水非眼中之山水,山水就是“我”;画不是单纯摹写自然,画即是“我”‎ ‎。意象、兴象理念赋予中国山水画内美性格,作品就是画家自我精神的真实写照,画家借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美学理想。‎ 传统中国画的程式体系,以意象、兴象理念为基础,笔法线条为基本造型手法。主观意识超越于自然物象,笔墨表现力高于自然物象的形态结构,神在形似之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应物象形”的造型审美法则。“知白守黑”“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动静相依”“刚柔相济”是中国画“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主要表现方式。以中国画的有法之法演变为“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创作自由境界,形成自我绘画风格。“以形写神”突出气韵,讲究“气韵生动”。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观,用笔墨形式,寄情于物、借物言志,将自我精神与客观世界融合统一,达到“澄怀味象”“以形媚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通过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而达到人生修为的立本之源。“成教化,助人伦”是中国画的社会教育功能。‎ ‎(节选自陈云《弘扬中国画的传统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绘画之所以能矗立于世界艺术之巅,主要是因为其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而形成了以意象、兴象作为理念的审美观、创作观。‎ B.中国画有别于世界其他造型艺术,就是因为它独一无二地呈现民族文化、精神和特色,构成了中国画的独特价值体系。‎ C.中国画注重主观意识,画家以手中笔墨抒发胸中逸气,作品倾注着思想和精神,通过形象、意象、兴象来寄物移情言志。‎ D.中国画不但可以让画家通过这一艺术形式增进个人的人生修为,同时也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功能。‎ ‎2.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不符合中国画的民族传统的一项是( )(3分)‎ A.“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B.“以形媚道”‎ C.“坚强者莫能守,而柔弱者长存焉” D.“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意象、兴象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思想意识形态,中国画如果脱离这种理念的表述,就将失去其艺术生命力。‎ B.兴象理念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许多方面,比如龙与凤凰、麒麟等传统吉祥物都是典型兴象理念的杰出作品。‎ C.意象、兴象理念赋予了中国山水画抒情诗的意境,还赋予了它内美的性格,画家的自我精神在作品中得到了真实写照。‎ D.齐白石指出中国画意象、兴象的意义,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强调主观意识以及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 ‎1.【答案】B ‎【解析】“就是因为”错,原文除“独一无二地呈现民族文化、精神和特色”“构成了中国画的独特价值体系”两点之外,还包括“从形式到理论都自成体系”,选项表述不全面。‎ ‎2.【答案】C ‎【解析】原文说中国画“刚柔相济“,而D项意为“刚强者不能持守,柔弱者可保长存”,强调的是“柔”的一面,对“刚”是否定的。‎ ‎3.【参考答案】D ‎【解析】“强调主观意识” “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不是齐白石的意思。且“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是山水画的要求,并非指整个“中国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到父母跟前吹牛去 尚小迪 ‎ 自打17岁那年我到千里之外求学起,顶不住爸妈每天三问候,我学会了撒谎。最初仅限于在电话里虚报平安,后来领域不断扩张,谎撒得也越来越夸张,成了吹牛皮。‎ ‎“妈,垒球赛我们赢了耶!”‎ ‎“爸,这次考试你闺女全优,厉害吧?”‎ 听得出,爸妈在电话那端比我还开心,有次老妈甚至对着话筒鼓起了掌。吹牛真好,它的益处在于爸妈欢愉,我呢,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好里,也身心舒畅。挂上电话,我会朝着我吹出来的那个缤纷世界努力前行。‎ 毕业初,我进了一家并不优秀的单位。入职手续刚办完立刻给爸爸打电话:“爸,我签了家好单位,您就等着享福吧!”‎ 隔三差五,我就跟妈妈说:“我又签了大客户,一切都好!”‎ 实际情况是,当时我没底薪,每月刨去房租,连吃饭都成问题。好在,逢月底我都会收到妈妈从老家邮来的煎饼和腊肉,我流着泪用它们果腹,然后擦干泪打电话责备妈妈:“我这啥都有,你不用寄了,不嫌麻烦呀?”妈在那端嘿嘿笑着说:“外面卖的哪有你妈做得好吃!”‎ 瞧,连妈也吹上了。‎ 后来我换了单位,有了男友,成了家。记得第一次带男友回家时,我跟往常一样,像只报喜鸟,叽叽喳喳不停。从家出来,男友跟我一笔笔算,咱俩年收入满打满算9万块,房贷得还6万块,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你还炫富!‎ ‎“怎么,怕我家跟你借钱呀?”‎ ‎“不怕借钱,怕掏不出来伤感情。”‎ ‎“你想过没?老人们聚一起,爱聊谁家孩子年薪多,以此佐证儿女有本事,我可不想让我爸妈抬不起头。”‎ ‎“可是你说1O来万,你没听到妈说呀‘一二十万哪,不错’,经妈的嘴传,就成了一二十万,坊邻再传,会变成二三十万……可怎么收场呀?”‎ 为此,男友特别焦灼。好在,并没人向我们借钱,我们悠哉乐哉当了几年伪富人,每次回老家,一道道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让我的虚荣心飘啊飘,这算是意外之喜。‎ 婚后第六年,有天弟弟打电话给我,说要做生意,差10万块钱,想从我这挪挪。‎ 挂了电话我就懵了。上个月我们全部存款刚满1O万元,这可是我跟老公这么多年从牙缝里一点一点省出来的,要是弟弟的生意赔了呢?‎ 老公脸色很不好看,他说,爸妈年纪大了,我们做姐姐和姐夫的不帮一把说不过去,可钱在兜里还没热乎呢,我是真舍不得呀!‎ 三天后,爸跟弟一起来我家,不等弟开口,爸就说:“妮儿顶多只能借给你弟三万块。”转头对弟说,“生意要从小做到大,一步步来,一下子投入这么多钱,赔了可咋办?‎ 我松了一口气,当天下午就把钱给了弟弟。‎ 后来我回家,旁敲侧击,为何爸只许我借3万元?我又不差钱。‎ 爸坐在堂屋八仙桌旁的椅子上,吧唧吧唧抽他的旱烟袋,吐出一大口白烟说:“我的闺女我心里有数,人好心善,就是爱逞点能。”‎ 妈在一边附和,“这些年来,你说十分好,我和你爸就往一分里信。你是怕我们挂念着,我们懂。”‎ 我的泪顷刻间滂沱起来,多年来的憋屈全宣泄开来,在妈怀里,我哭得像个小孩。许久,我抽抽搭搭地问,你们怎么断定我吃过苦,受过罪?‎ 爸说:“你刚毕业时每次往家打电话都在56秒时挂断,我断定你缺钱哪,怕饿着你,也怕你走孬路,就让你妈给你邮吃的。”‎ 妈说:“你邮来的照片,跟你回家时穿的衣服总是同一身。你那么臭美,要不是手头紧,会不多添置几件衣裳吗?”‎ 爸说:“每次回家,哪怕你妈炖个白菜豆腐,你也吃得津津有味,说明你在外面吃不着油水!”‎ 我嘟嘟嚷嚷替自己狡辩:“那是妈做得好吃!”‎ 妈呵呵地笑了,她说:“闺女呀,我和你爸没有责备你的意思。你在外面打拼不容易,在自个爹妈面前,当然可以挺起胸膛来做包括畅所欲言在内的任何事,我们很愿意配合你的。你想呀,你吹牛夸自己好,我们听着心里也畅快呀,这两全其美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是呀,何乐而不为,往后权当爹妈那儿是情绪宣泄站了,多个放松心情增添自信的地儿,挺好。我对着镜子收拾妆容,边擦泪边说:“这是谁家的姑娘,长这么俊,随谁呢?”‎ 爸和妈在一旁,会心地笑了。‎ ‎4.下列对小说有光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太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我”从17岁到千里之外求学时起,学会了撒谎,因为爸妈每天电话三问候,为了让他们放心,就虚报平安,越来越夸张,就成了吹牛皮。‎ ‎ B.吹牛的好处就在于让牵挂着“我”的爸妈放心和快乐,“我”也一次次得到安慰和满足,挂上电话,“我”会以我吹出来的世界为目标而奋斗。‎ ‎ C.弟弟向“我”借钱,“我”和老公心里很是矛盾,不帮说不过去,可要帮的话又确实没有能力,感到很为难,爸爸体谅女儿的难处,出面解了围。‎ ‎ D.“我”毕业参加工作后,因为不想让爸妈牵挂远方的自己,就继续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谎言,多亏有爸妈多次不动声色的支援,才渡过难关。‎ ‎5.小说结尾写道:“我对着镜子收拾妆容,边擦泪边说:‘这是谁家的姑娘,长这么俊,随谁呢?’”有怎样丰富的含义?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为什么题为“到父母跟前吹牛去”?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4、C【解析】C.“没有能力”的说法过重,原文说“全部存款刚满10万元”,应是能力不足。‎ ‎5、①收拾妆容是一种掩饰,而流泪表明父母的心疼、理解让我深受感动。②‎ 说自己长得俊是在“吹牛”,也是在间接夸父母长得俊,是爱的融通与理解。③在父母面前,“我”借玩笑宣泄情感,放松心情,增添自信,让父母释怀。(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3点给5分)‎ ‎6、①从情节安排看,小说中的故事与“到父母面前吹牛去”有关。②从人物设置看,小说中的主要表现对象是心疼并理解女儿、配合女儿“吹牛”的父母。③从主题表现看,借去父母面前“吹牛”,暗点(含蓄地点出)安享父母之爱的主题。④从读者感受看,幽默风趣的说法,表现出两代人的关系的温馨、和谐,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任选三条作答,每条2分,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青年报:“网红”为什么受欢迎?‎ 朱红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对于青少年来说,社会化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需要学习知识、技能及社会规范等,他们去学习或者模仿别人的行为是正常的。在学习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继承机制。道理上讲,我们的确是应该通过一些非常杰出的社会精英,给年轻人一个很好的示范。在网络时代,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叫符号化社会,为制造网络红人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网络的碎片化和表面化,更催生了网络泡沫化的文化现象。‎ 所以相较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有引导力的文化类型,但是我认为大众文化本身不能淹没或者否定精英文化。‎ ‎ 中国青年报:如何纠正这种错误示范?‎ 朱红文:网络红人是网络时代大众文化的一个现象,之所以会觉得这种现象不是特别好,觉得他们的“范儿”不是我们文化里所提倡的,主要是因为没有文化内涵。‎ 首先,从文化界、知识界、教育界,都应该去思考,怎么面向青少年传播有思想深度、有知识的精英式的一种人格特征,怎么将这种思想渗入青少年的教育体系里。知识界需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怎么能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确立他们可以学习的人格或榜样。‎ 其次,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确应该反思,你追求的东西是真的“范儿”‎ 吗?值得吗?因此,应该培养青少年有一种非常鲜明的个性意识,反思意识。反思你所人云亦云的、追逐的,那些跟你个人生活、未来成长及人格特征,到底是不是吻合?青少年有反叛意识时,也会主动去学习,但如何借之引导到健康的成长路径上,就是教育的问题了。‎ 现在类似网络红人这样的文化现象,不能简单地否认它,某种环境里,它是以主流文化的面貌出现的。你既有告诉年轻人如何成长的责任,也有不能粗暴棒杀的意识。‎ 另外一种情况是,很多网络红人的范儿,来源于商业操作。相关的文化公司和媒体,都应该有职业操守和良心。制造出这些文化垃圾去污染青少年的心灵、扭曲他们的人格,这是非常不道德的,甚至是在犯罪。‎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商业文化与其他文化间如何达成和谐,是值得我们社会大众或知识界去思考的问题。‎ ‎ 中国青年报:偶像文化中的审美在堕落吗?过去是什么样的?‎ 朱红文:我们不能说以往都比较好,现在就差,每一代人个性成长中都会有一些特征。青少年需要标榜自己的个性,就在于把自我和非我割裂开来作标示,这是人的成长现象。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对象。‎ 以往的时代可能存在过分的标签化,可能是意识形态的现象。尤其在比较左的时代,就过于脸谱化。但现在的大众文化也有比较可怕的地方。一上地铁,所有人都捧着手机,青少年现在接受知识的方式越来越依赖手机这种媒介,越来越琐碎和浅薄,这个值得反思。‎ 令我们学者更担心的是,在数字文化、大众文化之外,印刷文化这样有深度的阅读,怎么才能吸引到青少年。我们能给青少年提供什么样的文化?青少年应该接受什么样文化?我们不能一味地批判他们逆反。‎ 虽然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征,但现在的青少年碎片化的学习是造成他们不会深度思考的主要原因,所以他们才会追逐那些比较虚化、停留在感官上的东西。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真正涉及对人格和人生的反思和认知,没有对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接受,这才是令人担心的。‎ ‎(摘自《中国青年报》,记者孙震,实习生张瑛)‎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在第一次出现“朱红文”名字的后面,用括号说明其身份,主要是为了表明访谈的真实性和回答问题的权威性。‎ ‎ B.朱红文认为青少年追棒网络红人,是他们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精神需要,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是无可厚非的。‎ ‎ C. 记者认为“网络红人”‎ 实际上是偶像文化的表现,朱红文认为偶像文化过去有,现在有,都出现过不正常的现象。‎ ‎ D. “网络红人”,可以是好“范儿”,与“范儿”本身无关,与有关部门或媒体的推介、宣传有关。‎ ‎8.在这篇访谈中,记者的提问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朱红文认为应怎样对待“网红”现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7.D。【解析】D“与‘范儿’本身无关”于文无据。‎ ‎8.记者围绕话题分两个层次展开提问。①第一二问是第一层,就现实中的“网红”问题提问,第一问从“为什么”的角度提,第二问从“怎么办”的角度提,提问逐步深入。(2分)②第三问是第二层,由“网红”问题上升到偶像文化的审美问题,这是从具体问题上升到普遍性的问题,是前一层次的上升,增加了提问的厚度和深度。(2分)‎ ‎9.①有关部门应该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确立他们可以学习的人格或榜样,并进行宣传;②青少年应有一种非常鲜明的个性意识、反思意识,去追求杰出的社会精英这样的真“范儿”;③网络红人这样的文化现象,不要简单地否认它,也不要粗暴地棒杀它;④相关的文化公司和媒体,都应该有职业操守和良心,不要推出会污染青少年的心灵、扭曲他们的人格的“网红”范儿。(每点2分,答对3点记满分)‎ 二、古代诗歌散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龟山不如也。”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至南安,知府张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对曰:“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 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曰:“‎ 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于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勒也。”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云。‎ 献章仪干修伟,右颊有七黑子。母年二十四守节,献章事之至孝。母有念,辄心动,即归。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 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三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选自《明史陈献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B.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C.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D.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元代许衡也担任过此职。‎ C.“抗疏”,就是上书拒绝皇上所授的官职,杜甫诗“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中的“抗疏”正是此意。‎ D.“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亦即“配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献章复游太学时称赞祭酒邢让一首和诗,说就连龟山先生杨时本人都比不上,他的话被到处宣扬,从而名震京师。‎ B.献章考中举人以后两次参加礼部会试,都落第了,而后跟着吴与弼学习,他静心读书,有时甚至几年都不出门。‎ C.献章读书求道,舍繁就简,终于长久静坐中得之,看见其本性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被人称为“活孟子”。‎ D.献章教其弟子李承箕,只是与他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谈古论今,却对“道”只字不提,时间长了,李承箕竟也有所领悟,辞别而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 ‎(2)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 参考答案:‎ ‎10.D。 ‎ ‎11.C。【解析】“抗疏”指向皇帝上书直言。‎ ‎12.A。【解析】原文意思是:祭酒邢让试着让陈献章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邢让看了后赞叹连龟山先生都不如献章。‎ ‎13.(1)(陈献章)被征召到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试任官职,但是他多次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去,上书乞求回家奉养母亲,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去了。(“召”、“疏乞”“终养”各1分,句意2分)‎ ‎(2)他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是叫(他们)端正坐好使内心清静,从静中涵养出(道的)头绪来。(“但”、“澄”使动用法、“端倪”各1分,句意2分)‎ 附译文:‎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陈献章)参加正统十二年的乡试,考中举人,两次参加礼部会试,但没考上。就跟着吴与弼学习,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他盖了一座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心)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过了很久,又到太学游学。(国子监)祭酒邢让试着(叫他)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邢让看了和诗后)惊叹说:“龟山先生(杨时)也不如你啊。”(然后就)在朝廷中大力宣扬, 认为(陈献章是)真儒复出,因为这件事陈献章名震京城。给事中贺钦听了他的谈吐议论后,当天就向皇帝上奏章直言请求解除官职,用弟子礼侍奉陈献章。陈献章回乡后,四面八方来向他求学的人日益增多。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共同(向朝廷)举荐他。(陈献章)被征召到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试任官职,但是他多次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去,上书乞求回家奉养母亲,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去了。到了南安的时候,知府张弼质疑他被授予官职,和(他老师)吴与弼不一样。(陈献章)就对他说:“吴与弼先生以布衣百姓的身份被石亨举荐,之所以不接受官职 而只求能看一看那些珍稀的藏书,是希望使皇上明白事理。当时的宰相却不明白,先命令他接受官职然后才能看书,大大的违背了先生的本意,于是决然离开了。我凭借国子生的身份等候选用,怎么敢用虚假的言辞来沽名钓誉呢?”从此他又屡次被举荐,但是最终没去。‎ 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以静修为主。他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是叫(他们)端正坐好使内心清静,从静中涵养出(道的)头绪来。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他)不予答复。曾自言自语:“‎ 我二十七岁才拜吴聘君为师,对于古代圣贤的书没有不讲解分析的,也不知道从哪里入门,等到回到家乡新会白沙里,专心致力于学习用功的方法,也最终一无所得。于是舍去繁琐的,寻求简约的,长时间静坐,这之后才看见我的本性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日常应用交际往来随心所欲,就好像上了勒的马(在道上奔跑一样不逾矩)。”他的学问洒脱有独到之处,评论者认为有鸢飞鱼跃(万物各得其所)之乐,而兰奚姜麟至称献章为“活孟子”。‎ 陈献章仪表堂堂,身材修长伟岸,右脸颊有七颗黑痣。母亲二十四岁就守节,陈献章侍奉母亲特别孝顺。每当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会有感应,于是立刻回家。弘治十三年(1500)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万历初,配享于孔庙,被追加谥号“文恭”。‎ 门人中有一个叫李承箕的,字世卿,是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通过乡试考中举人。他前去拜陈献章为师。献章每天与李承箕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只是没有一个字涉及“道”。时间长了,李承箕有所领悟,便告辞回去,隐居在黄公山,不再出来做官,与兄长进士承芳都喜欢做学问,被称作“嘉鱼二李”,去世时五十四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木兰花令 贾昌朝 都城水绿嬉游处。仙棹往来人笑语。红随远浪泛桃花,雪散平堤飞柳絮。‎ 东君①欲共春归去。一阵狂风和骤雨。碧油②红旆③锦障泥④,斜日画桥芳草路。‎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碧油:用青蓝色油布作车帷的车辆。古代为女子所乘。③红旆:红旗。④障泥:垂于马腹的两侧,用于遮挡尘土的东西。‎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嬉游处”在“都城”,意味着繁华,“水绿”意味着景美。‎ ‎ B.“仙棹”是仙人乘坐的筏,这是想象仙人下凡与人们嬉游。‎ ‎ C.“红随远浪泛桃花”是写桃花飞落在水上,随浪花漂向远方。‎ ‎ D.“雪散平堤飞柳絮”是写春雪与柳絮齐飞,散落在堤岸上。‎ ‎ E.结尾两句,各是三个名词性词语,列出六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15.概括词的上下阕的大意,并概述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 ‎14.BD(B得2分,D得3分)‎ ‎【解析】B项中的“这是想象仙人下凡与人们嬉游”错。“仙棹”‎ 是形容人们所乘之船的华贵。D项中的“春雪与柳絮齐飞,散落在堤岸上”错。“雪散平堤飞柳絮”是比喻,描写的是柳絮如雪花飞落铺满了堤岸。‎ ‎15.上阕写春光的绚丽多彩和春游的自在欢乐,(2分)下阕写对春将归去的感叹,以及游女回家的情景。(2分)全词表达了诗人春游的欢乐心情和对春将归去的惋惜之情。(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万物皆有待,表达鹏鸟飞到南冥去有所待的一句是“ ”。‎ ‎(2)《离骚》中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 , ”两句,就是诗人用荷叶、荷花装饰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已毕,但人们依然在月下沉醉于乐声中的名句是“ , ”。‎ 答案:‎ ‎⑴去以六月息者也。‎ ‎⑵制ji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⑶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①三星Note7手机爆炸原因依然扑朔迷离,洗衣机炸裂事故风波再起。美国已发生730起洗衣机顶盖炸裂事故,9人因此受伤。‎ ‎ ②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 ③欧美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 ④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啦啦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 ⑤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相待。‎ ‎ ⑥‎ 公司成立这么久,你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说你马齿徒增也不为过。‎ ‎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17.答案:A。‎ ‎【解析】顺风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青眼相待:表示对人的赏识或喜爱。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 传统节日的受追棒源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复苏,这是中国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后,人们更加理智和冷静地寻找社会发展真实价值的表现。‎ ‎ B. 为确保广大旅客出行安全,即日起铁警在全省各个火车站全面提升安保级别,提高了安检查危、隐患排查、治安整治、维稳防控等安保措施。‎ ‎ C.某种硬币值钱的原因,归根结底是量少,而造成量少的原因,除了因当时流通饱和而暂停发行之外,还有由于造币厂磨具出现问题而造成的。‎ ‎ D.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从生产源头到流通环节的全程可追踪,无疑是解决食品安全最为关键的节点。‎ ‎18.答案:A。‎ ‎ 【解析】B项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强化”。C项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解决”缺宾语中心语,在“最为关键”前加“问题”。‎ ‎19.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 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19. 答案C ‎【解析】A项“宦游人”指“为求做官而到处奔走的人”,用在送同学到外地上学的离别情景不恰当;B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指的是诗人结交的都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表现诗人的清高,不是表现读书乐趣;D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形容雪的名句,用在这里显然不恰当。‎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人们总是习惯于将目光投向远方, ① 。其实,人生何处无风景?鸟语花香,草长莺飞,春的温馨是一道美丽风景;橙黄桔绿,瓜甜蒂香, ② ;斗折蛇行,细流涓涓,河流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巍峨挺拔,层峦叠翠, ③ 。把远望的目光收回来吧,不必舍近求远,只要静下心来,倾听,观赏,你就会发现,熟悉的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 ‎20.答案:①以为陌生的远方才有风景;②秋的成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③山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2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近日,江苏、深圳等多地爆出“校园塑胶跑道疑似有毒”的新闻,在全国引起关注和热议。目前,佛山市某小学也有家长反应,有学生在学校运动后出现咳嗽、流鼻血等症状,家长怀疑跟学校新建塑胶跑道有关。校方回应称,为安全起见,明日起学校操场将全部封闭停用,并将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塑胶操场进行抽样检测。‎ ‎“校园有毒塑胶跑道”风波最近在全国多地上演。一边是孩子集中出现头晕、流鼻血、起红疹等症状,一边又面临着国家检测标准在这方面的空白。问题跑道就像是个无法定罪的犯罪嫌疑人,让人们惶惶不安。‎ ‎⑴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毒跑道”的危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字)(3分)‎ ‎⑵你认为该如何面对“毒跑道”?(不超过30字)(2分)‎ ‎21.参考答案:‎ ‎⑴“毒跑道”乘虚而入,成为孩子健康的隐形杀手。‎ ‎⑵对校园塑胶跑道予以“健康管理”,让学生远离“毒跑道”。‎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3年6月5日,习主席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指出:庄子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再次引用庄子的这句话:知识是根本基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和感想?请综合材料内容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文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