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高二上学期第17周周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高二上学期第17周周练(解析版)

‎ 2018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十七周语文半月考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 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 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 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 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 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 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 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 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 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误。‎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于文无据。‎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应是因为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慧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关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首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刚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5.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 谥号是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一般为褒扬之词。例文、忠。‎ 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博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上书蔡修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 孙博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小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 孙博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 孙博舍人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博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博,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亭。‎ ‎7. 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答案】4. A 5. D 6. C ‎ ‎7. (1)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2) 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 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如“宣和末”“高丽”等,动词“言”,结合句意断句。句意: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在想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D项,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帝”译为做皇帝,“苟”译为如果,“死”译为为……而死。(2)“俱”译为一起,“面”译为当面,“庶或”译为或者。‎ 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條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蔡條没 有采用他的话。升到中书舍人。‎ 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在想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 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许翰也被罢职离开。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使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靖康十一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 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石。金兵分四面鼓噪着前进,宋 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急忙紧闭。这一天,金人于是登上了都城。‎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雨 黄景仁(1)‎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1)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8. 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9. 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答案】8. 颔联运用对比手法,把久旱逢雨后为农人感到的喜悦与害怕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信的人难以到来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当时的矛盾心情。 ‎ ‎9. 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念家之情。‎ ‎【解析】‎ ‎8. 试题分析:颔联“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上句,写长时间的干旱之后,大雨来临,滋润着麦垅,一个“喜”字,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他为农人们由衷地高兴。下句,诗人忽然想到自己要寄信出去,已经邀约了送信人来到,如今大雨之下,道路泥泞,寄信人会不会受阻而难以到来呢?不由得又担心起来。前后两句,一句为他人一句为自己,一喜一忧,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诗人的矛盾心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本题以对比的方式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回忆命题者引入的诗词的思想情感,《夜雨》开头渲染了孤寂清冷的氛围,“百感”引出下文。颔联既表达了久旱逢雨的欣喜,也表达了对大雨带来不便的担忧。颈联写雨声变希,猜测可能下雪了,担忧薪柴涨价,生计无着落。尾联“柴门寒”“倍思亲”与出了漂泊之苦,思乡之切。‎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句名篇默写 ‎10.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翰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阁夜》是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陆游《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 酌酒以自宽 (2). 举杯断绝歌路难 (3). 出师未捷身先死 (4). 长使英雄泪满襟 (5). 吴楚东南坼 (6). 乾坤日夜浮 (7). 岁暮阴阳催短景 (8). 天涯霜雪霁寒宵 (9). 楼船夜雪瓜洲渡 (10). 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酌”“襟”“宵”“渡”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棋魂 游子 清晨,家丁刚刚打开大门,突然跌进一个人来。这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双目紧闭,浑身水湿,左臂负了刀伤,鲜血湿透了衣袖。王管家赶忙吩咐送到下房急救。‎ 许久,青年人才醒了过来,问道:“这里可是江州刺史王景文大人的府第?”王管家点点头:“请问足下从何而来?”青年人笑道:“小人莫谷青,江北中州人氏,自幼好围棋,因得知王大人棋艺精绝,便有心来切磋棋艺。只因两国以江为界,各守疆域,小人只好于夜间偷渡。上岸后又路遇劫匪,寡不敌众。不过终于可以一会王大人了!”王管家听了急进内堂禀报,回来后道:“老爷说,足下远道而来,身体又有所不适,先请静养数日,待到神定气足后,再请公子赐教。”‎ 十天后,莫谷青终于跨进了王府的“松云轩”。只见堂中檀木椅上端坐着一个中年人,三绺长须,面色祥和。这人就是当今深得皇上宠幸的皇太妃王燕春的亲弟弟王景文。莫谷青双手一揖,朗声说道:“江北棋士莫谷青,特来向江南棋王领教!”王管家见莫谷青长揖不跪,正要厉声喝斥,王景文摇手止住:“莫谷公子不远千里而来,以棋会友,不可以常礼拘之。”说着,躬身向莫谷青道:“公子过奖了,老夫怎能担当‘棋王’二字?今天公子前来指教,老夫喜不自胜。请!”便令摆上棋盘,与莫谷青分宾主落座。‎ 两个时辰过去,双方各分秋色。这时,莫谷青执子强行打入白方腹地,结果被王景文击中要害,首尾难顾。莫谷青额间沁出了细汗,一口腥血蹿上喉咙。他不动声色地咽了回去,颤抖地投下一子。王景文身后的幕僚们,个个面露喜色。谁知,王景文落子竟下出一步坏棋。莫谷青抓住机会,逆转了棋局。王景文微微一笑,推枰认输:“公子少年英雄,老夫领教了!”莫谷青笑道:“在下胜得侥幸,受教不少,就此告辞!”起身一揖飘出门去。‎ 王景文望着莫谷青背影,沉吟不语。一个幕僚不解问道:“这局棋大人有两次可以杀死黑方大龙,为何将它放过了?”王景文笑道:“此人棋力不下于我,但锋芒太露,这就和棋道不符了。  我见他少年得志,心性极高,我若胜了这一局,他轻则一蹶不振,重则会呕血而死啊。但愿他回去复盘时明白其中道理,修身养性,领悟棋道精神,可望成为一个旷世奇才。”‎ 几个月后皇太妃因病薨逝,接着,先帝禅位于太子。王景文刚从朝中回到江州,王管家来报:那个莫谷青又来了!‎ 莫谷青沉稳了许多:“在下回去将对局反复推演,发现是大人存心相让,寝食难安。士可杀不可辱,在下想与大人再弈一局,务请大人放出手段,使出‘江南棋王’真本领,让在下输得口服心服!”随即从身上掏出一张押单,“在下渡江之前,已托贵国商人将价值十万两白银的货物押在江州大兴隆栈,这是押单。在下就以此物为注,和王大人对弈一局。”王景文一愣,笑了:“公子是怕王某不肯竭尽全力,故以此相激啊?王某应了,此局若输给足下,照数赔还。请!”‎ 莫谷青执黑先行,步步为营。王景文应对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着绵绵后劲。双方进入“官子”阶段,莫谷青见盘面上白棋形势略优,不由心头焦急。就在这时,一个家人进来禀报:“皇上圣旨到,请大人即刻接旨!”王景文一怔,对莫谷青说声“失陪”,走出房间。约莫半个时辰,王景文进来,朝莫谷青抱歉地一笑:“官身不由己,让公子久等了。”莫谷青也不说话,“叭”地落下一子。王景文一愣,仓促落下一子。莫谷青却连发妙手,终盘一数,莫谷青恰胜一子。‎ 王景文看着棋盘,呆了一阵,苦笑道:“迅速备银十万两,送莫棋友出城过江!”莫谷青拦住了:“此局在下虽胜了王大人,仍属侥幸。这十万两银子请暂时存放在贵府,待数月后王大人公务稍闲,在下再来与王大人重博一局。”‎ 王景文一笑:“感谢公子厚爱!只是王某再也无缘与公子共研棋艺了。”说着,从衣袖里掏出圣旨,展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尚书仆射、江州刺史王景文勾通敌国,与燕帝三子慕容白交游,图谋不轨,着即赐死。钦此。”早就在门外等得不耐烦的两个黑衣使者端着一壶“鹤顶红”应声而进。‎ 王景文对众人一笑:“这酒不便相劝大家了。”刚一举壶,莫谷青身形一闪,夺下酒壶,朗声道:“在下慕容白两番渡江,不过是想与王大人切磋棋艺。既然祸由我起,就请贵使者将我押解到京城,以释王大人清白!”说着将双手反在身后。‎ 王景文叹息道:“慕容公子,你上次在敝府养伤时,我就查明了你的身份。但我和你同样醉心棋道,愿南北棋界有所交流,所以两次和你对局。我死不足惜,你赶紧走吧!”说着,一把抓过酒壶,一仰头吞下大半,身子一晃,栽倒在地。‎ 慕容白双膝跪地,拉住王景文的手,含泪笑道:“王大人棋艺超凡,地府中哪有对手?南北有界,不如阴曹畅通 无阻。在下愿做你的两世棋友,也好无羁无绊地下棋!”抓过剩余的小半壶酒,一饮而尽,亦倒在地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__) ‎ A.小说开端细致描写了莫谷青入门时的状态,制造了悬念,暗示了南北分裂的紧张局势,也暗示了来人的真实身份。‎ B.小说第二、三两段交代了王景文的刺史身份和他姐姐深得皇上宠幸的情况,目的是与结尾王景文被赐死一节形成反差,制造了情节上的波澜。‎ C.第一次弈棋时,王景文故意下出一招坏棋,输给对方,是希望他能够领悟棋道精神,在棋艺上继续提高,不至于因输棋而一蹶不振。‎ D.第二次弈棋时,莫谷青看出王景文又在让棋,认为自己赢得侥幸,所以不愿接受赌银,想等王景文公务闲时再博一局。‎ E.小说以王景文和慕容白双双自尽为结尾,为读者展现了两个为冲破阻隔、增进交流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高大棋士形象,将情节推向了高潮。‎ ‎(2)以“棋魂”为题,暗示着做人的精神。你认为这个题目在文中有哪些具体内涵?‎ ‎(3)小说中莫谷青(慕容白)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EC (2). (2)①弈棋如做人,棋道为上,荣辱其次。(人与人之间重在交流,赢输其次);②对他人尤其是暂不如已的人,应有宽容与爱惜的精神;③不受权势约束的人格的独立。(士可杀不可辱的傲岸是棋道 的精髓之一。)‎ ‎(3)①酷爱棋艺,为与弈棋高手切磋,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渡江而来;②心 性浮躁,棋力不低,但锋芒毕露,不知内敛;求胜心切,强行用出险招,导致处于劣势;处于劣势时心头焦急,胸中气血翻滚,无法自已;③心性傲岸,不愿接受对方的故意相让,数月后再度渡江弈棋;④道义为上,在得知王景文因自己而被赐死后,也饮鸩自尽而不苟活。‎ ‎【解析】(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A项错误在于:根据文本,不能暗示来人真实身份;D项错误在于:无法判断莫谷青看出王景文又在让棋。B项错误在于,目的并非单一。除与王景文被赐死一节形成反差,制造了情节上的波澜外,还包括介绍王景文的显赫身份以突出其宽阔的胸襟,从而突出主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的提示,题目中已指出“以‘棋魂’为题,暗示着做人的精神”,这就要求答题时应该在文本中筛选有关“做人”的信息。比如,在下棋时,应当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放在首位,而把输赢荣辱放在次要地位;在下棋时,应当有宽容与爱惜的精神,尊重的对待他人尤其是暂不如已的人;在下棋时,也要不受权势约束,坚持自己的人格独立;等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从文本对形象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和心理等描写入手,着重分析其个性特点和思想品德。在文本中,莫谷青为与弈棋高手切磋,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渡江而来,由此可见其酷爱棋艺;莫谷青求胜心切,强行用出险招,导致处于劣势;处于劣势时心头焦急,胸中气血翻滚,无法控制自己,这又可见他心性浮躁,虽棋力不低,但锋芒毕露,不知内敛;莫谷青不愿接受对方的故意相让,数月后再度渡江弈棋,可见他心性傲慢;莫谷青在得知王景文因自己而被赐死后,也饮鸩自尽而不苟活,可见他以道义为上的精神。‎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答案并不唯一的探究题,答题时可根据小说主人公的定义结合小说具体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小说主人公的定义是: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如果认为主人公是王景文,其理由可以有:小说发生的地点设置在王景文一方;小说是以王景文的命运起伏为线索来组织情节的;对其他人尤其是对莫谷青的精彩描写烘托了王景文的形象;对王景文的描写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等等。若认为主人公是莫谷青,其理由可以有:小说中莫谷青最早出现,小说以他的出现来展开情节;莫谷表的两次到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对王景文的刻画有力地烘托了莫谷青的形象;在莫谷青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表现了作品的主旨;等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第Ⅱ卷  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 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________。 ‎ ‎②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________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 ‎③《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________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A. 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 B. 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 C. 惨淡经营 苦心孤诣 筚路蓝缕 D. 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词语意思及句子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力地经营筹划。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孤诣,独自达到的境地。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苦。所以选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例如本题的成语可从其侧重点不同的角度分析作答。‎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 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B. 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C. 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 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 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 项句式杂糅;“突出……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C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D“实现”“效果”搭配不当。所以选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留守儿童的命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 , , , , , 。农村孩子“被留守”的个人命运,其实正是农村被甩脱的时代命运。‎ ‎①很多时候,“留守”实际就是“被甩脱”‎ ‎②农村为了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③而是这个时代轰隆隆的列车正在无情地甩下农村 ‎④不是父母甩下了他们 ‎⑤又无奈地甩下了他们的孩子 ‎⑥客观地说,“留守”还是比较中性、温婉的说法 A. ①④③⑥②⑤ B. ②①④⑤③⑥‎ C. ④③⑥⑤②① D. ⑥①④③②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从语意的逻辑关系和陈述对象的衔接角度看“⑥①”“④③”紧密相连,由此得到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 仿照下面的示例,从你熟悉的诗歌题材类型中任选两种,以诗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山水诗是一位隐者,明月、清泉、宁静、淡远,让人喜爱又留恋。‎ ‎【答案】思乡诗是一位游子,归雁、落叶,天涯、家书,让人无奈又感伤。‎ ‎ 闺怨诗是一位少妇,缺月、征衣、弱柳、残梦,让人怜惜又惆怅 。‎ ‎ 边塞诗是一位侠客,大漠、孤烟、羌笛、鸿雁,让人振奋又彷徨。‎ ‎ 咏史诗是一位老叟,乌衣巷、秦淮河、后庭花、石头城,让人怀念又感伤。‎ ‎【解析】试题分析:仿写句式首先要仿结构,所写句子和原句的句式完全相同;其次要仿修辞,要恰当运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最后仿主旨,所写句子和原句的格调一致。本题涉及诗歌的类别,要扣住该类诗歌的特点和常用意象来写,同时注意句子的结构。‎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答好仿写句至少需要三方面的能力:一、遣词造句的能力;二、汉语语法修辞运用能力;三、较强的联想能力。还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形式的束缚性,即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不可另起炉灶;二是内容上的创造性,内容上不能再去重复原来的内容,要尽量开拓境界。在这诸多项要求中,至关重要的是敏捷而丰富的联想能力。只有联想丰富,思维发散面广,答题方能得心应手。明确题目的要求和仿写的类型,分析句式的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本题注意拟人修辞,选取诗歌的特点和常用意象来写,注意句式。‎ ‎16. 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制堵”……近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①__________ ,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我们多少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在今天,②__ ,在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但网络上出现的很多所谓“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和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③_____ 。‎ ‎【答案】 (1). ①流行语折射出社会心态 (2). ② 随着社会的发展 (3). ③并不代表中国人的全貌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可根据语段内容及横线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①空上文列举现象,下文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故此处应为 “社会”和“流行语”的关系,及“流行语是这回心理状态的反应”之类的文字;由第②后文“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可得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等内容;第③处可由上文“但”可知,与前面的语意构成转折,根据上文语意“都是一部分人和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可知相对“一部分”后面应是“整体”的。‎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作文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飞机上,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的人几乎全在玩手机。‎ 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志存高远,永不满足 ‎ 当人们得到想要的事物时,满足感油然而生,从而停止了前进的步伐。殊不知,我们的能力正如填装了石块的瓶子,还有大量空间没有利用,而永不满足的精神就促使我们追求理想,继续充实自我,就如继续往瓶中填细沙,从而使我们获得更大的进步,而不是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平庸境界。因此,想要成为卓越之人,具备永不满足的精神十分重要。‎ ‎ ‎ ‎ 永不满足,追求理想。英国人南丁格尔出身于贵族家庭,生活安逸富足。他本会满足于一切,享受自己已有的生活。但她没有这么做,当她立志要上前线救助伤员时,她展开了不懈努力,在妇女地位低下的时代,不顾家人反对和社会压力,拯救了无数生命,开创了现代护理学,使世界上有了护士这个职业。正是南丁格尔这种永不满足的精神,使世界上少了一个阔家小姐,多了一种受人敬重的职业。‎ ‎ 永不满足,开拓创新。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就读与哈佛大学,毕业后找份体面而且收入丰厚的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他不满足于此,他放弃了学业投入创业,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与用心经营以及永不满足的精神,使微软公司开创了个人电脑操作软件的先河。‎ 不满足的精神有助于成就大业,而缺少甚至是匮乏这种进取心,就算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终也将丧失殆尽。‎ ‎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纵然有惊世骇俗的天赋,却因其父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而最终泯然众人。傲人的天资就如此被葬送了。近代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人们自以为自己国家是物产丰富,地大物博的天府之国,用强烈的满足感麻痹自己,却不知历史的车轮已经从自己身上重重的碾了过去,最终落得丧权辱国的局面。‎ ‎ 所以说,永不满足地追求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正如印度的励志电影《三个傻瓜》中的一句台词:“不断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中赶上你。”‎ 我们要怀着永不满足的精神,志存高远,并为之不懈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比其他人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解析】试题分析:‎ 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行为影响了位置 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二、位置影响了行为 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为,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 ‎ ‎ 参考以下立意:‎ ‎1.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学习与创新。‎ ‎2.人不能总是满足于现状,要有追求完美、追求更高境界的欲望。‎ ‎3.人要有进取心,志存高远。‎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